分布式脱网智能运行联网集中控制的养殖环境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40719发布日期:2018-09-14 22:45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化控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分布式脱网智能运行联网集中控制的养殖环境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禽畜养殖环境管理设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的措施,大多数设备采用集中式部署,即一个圈舍或多个圈舍为了统一管理,共同使用一套控制器,来控制圈舍内的各种调节控制设备,如通风机,遮阳帘,加湿机,暖风机,冷风机等。这种集中式安装,存在单点故障,可靠性低,一旦控制器出问题,意味着至少一个圈舍失去保护,即会造成整圈所有的控制设备停止工作而危及到圈舍内禽畜的安全,造成财产损失。如果终端控制器与主机之间出现网络故障,更会整个控制系统就会失去控制。所以现有养殖环境控制系统存在因单点故障导致整体瘫痪的问题。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分布式脱网智能运行联网集中控制的养殖环境控制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布式脱网智能运行联网集中控制的养殖环境控制系统,采用分布式部署的可脱网运行的智能控制器独立地控制单一调节设备,以圈舍为单位组成自组网,并设置有存储器和对设备情况监控报警功能,达到了避免单点故障导致整个圈舍设备停止工作的情况发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分布式脱网智能运行联网集中控制的养殖环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台管理系统、数据库、若干个自组网、控制设备、数据采集系统;所述数据采集系统包括若干测试不同环境数据的传感器;所述后台管理系统主要负责系统权限管理、养殖场圈舍管理、控制设备信息管理、环境调节参数管理、系统预报警等功能。

其中,所述数据库通过数据传输端连接所述后台管理系统;所述后台管理系统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连接所述自组网;所述自组网包括报警器和通过有线/无线网络相互连接的若干个智能控制器;所述智能控制器接收所述传感器发出的实时数据信号,并转化成控制信号通过网络发送至对应的所述控制设备;气体传感器通过智能控制器连接通风机;温湿度传感器通过智能控制器连接加湿器、热风机和冷风机;光照传感器通过智能控制器连接遮阳帘和补光灯。所述智能控制器独立地接收单一所述传感器的数据,控制单一的所述控制设备,由多个所述智能控制器协同工作,组成的以圈舍为单位的自组网。

所述智能控制器定时向同一自组网内的其他所述智能控制器发送巡检信号,并接收同一自组网内的其他所述智能控制器发送的反馈信号;所述智能控制器向所述后台管理系统发送未反馈信号的设备号,并向所述报警器发送报警信号;所述智能控制器具有相互监控功能,设备发生故障无法回应其他设备的巡检信息点名时,其他设备就会通过网络向所述后台管理系统报警,将其设备号发送到所述后台管理系统,同时控制统一自组网内的报警器响铃。在没有与后台管理系统联网的情况下,自组网内的报警器也可以使相关人员得知设备出现问题。

所述智能控制器设置有存储器;所述存储器通过所述后台管理系统接收所述数据库中的环境控制参数;所述存储器还通过所述智能控制器的输入端口接收手动输入的环境控制参数。所述智能控制器的存储器下载和保存环境控制参数,所述智能控制器未与所述后台管理系统网络连接时,所述智能控制器从所述存储器中调取环境控制参数,且可以通过输入端口手动修改环境控制参数。所述环境控制参数包括但不限于温度值、湿度值、一氧化碳浓度值、二氧化碳浓度值、光照值、粉尘浓度值。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分布式脱网智能运行联网集中控制的养殖环境控制系统中,所述后台管理系统支持独立部署和云平台部署两种部署模式。独立部署模式适用于规模大、信息化管理能力强的养殖业客户,云平台模式适用于规模较小的养殖户,养殖户可以申请账号,登录到运营商提供的系统界面上对圈舍进行管理。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分布式脱网智能运行联网集中控制的养殖环境控制系统中,所述后台管理系统采取B/S架构设计,易于安装部署和维护。支持所述数据库采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包括但不限于Oracle、MySQL、SQLServer。多种主流数据库的兼容为系统的安装实施提供了便利。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分布式脱网智能运行联网集中控制的养殖环境控制系统中,所述智能控制器采用32位ARM处理器。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分布式脱网智能运行联网集中控制的养殖环境控制系统中,所述控制设备包括但不限于,风机、水帘、加热器、光照灯、遮阳帘、加湿器。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分布式脱网智能运行联网集中控制的养殖环境控制系统中,所述控制设备与所述智能控制器的通讯方式包括但不限于TCP、 WiFi、4G。有线和无线网络都可以作为本设计的通讯手段,解决了部分布线压力和成本,也提高了设备部署的灵活性,易于实施部署。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分布式脱网智能运行联网集中控制的养殖环境控制系统中,所述传感器包括但不限于,气体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所述数据采集系统采集温度、湿度、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光照等环境数据,由温湿度传感器、气体传感器、光照传感器设备完成。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分布式脱网智能运行联网集中控制的养殖环境控制系统中,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智能控制器通过RS485/CAN/WiFi的方式连接。有线和无线网络都可以作为本设计的通讯手段,解决了部分布线压力和成本,也提高了设备部署的灵活性,易于实施部署。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了一种分布式脱网智能运行联网集中控制的养殖环境控制系统。采用分布式部署的可脱网运行的智能控制器独立地控制单一调节设备,以圈舍为单位组成自组网避免单点故障。智能控制器设置有可以下载存储数据的存储器,可以下载数据库数据或手动输入环境控制参数,保证了智能控制器在断网情况下的正常运行,并设置有对设备情况监控报警功能,达到了解决现有养殖环境控制系统因单点故障导整体瘫痪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组织框架图。

在图1中:

1为后台管理系统、2为数据库、3为自组网、31为智能控制器、32为报警器、4为控制设备、51为传感器。

在图2中:

1为后台管理系统、2为数据库、3为自组网、31为智能控制器、32为报警器。

在图3中:

1为后台管理系统、2为数据库、3为自组网、31为智能控制器、311为存储器、32为报警器、4为控制设备、5为数据采集系统、51为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分布式脱网智能运行联网集中控制的养殖环境控制系统,本实用新型采用分布式部署的可脱网运行的智能控制器独立地控制单一调节设备,以圈舍为单位组成自组网,并设置有存储器和对设备情况监控报警功能,达到了避免单点故障导致整个圈舍设备停止工作的情况发生。

参见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布式脱网智能运行联网集中控制的养殖环境控制系统,包括后台管理系统1、数据库2、若干个自组网3、控制设备4、数据采集系统5;数据采集系统5包括若干测试不同环境数据的传感器51;

其中,数据库2通过数据传输端连接后台管理系统1;后台管理系统1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连接自组网3;自组网3包括报警器32和通过有线/无线网络相互连接的若干个智能控制器31;智能控制器31接收传感器51发出的实时数据信号,并转化成控制信号通过网络发送至对应的控制设备4;

气体传感器通过智能控制器一连接通风机;

温湿度传感器通过智能控制器二连接加湿器、热风机和冷风机;

光照传感器通过智能控制器三连接遮阳帘和补光灯。

智能控制器31定时向同一自组网3内的其他智能控制器31发送巡检信号,并接收同一自组网3内的其他智能控制器31发送的反馈信号;智能控制器31向后台管理系统1发送未反馈信号的设备号,并向报警器32发送报警信号;

智能控制器31设置有存储器311;存储器311通过后台管理系统1接收数据库2中的环境控制参数;存储器311还通过智能控制器31的输入端口接收手动输入的环境控制参数。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后台管理系统1支持独立部署和云平台部署两种部署模式。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后台管理系统1采取B/S架构设计,支持数据库2采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包括但不限于Oracle、MySQL、SQLServer。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智能控制器31采用32位ARM处理器。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控制设备4包括但不限于,风机、水帘、加热器、光照灯、遮阳帘、加湿器。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控制设备4与智能控制器31的通讯方式包括但不限于TCP、WiFi、4G。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传感器51包括但不限于,气体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传感器51与智能控制器31通过 RS485/CAN/WiFi的方式连接。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