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挤出机自动轴向移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40720发布日期:2018-09-14 22:45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轴向移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挤出机自动轴向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大型挤出机在停车检修或维修过程中,需要给操作人员一定的检修空间,传统的办法是采用人工整体移动挤出机的方法,耗时耗力,当检修完后,再次将挤出机推回至原先准确的地点比较难,很难与原先对接的下游设备准确连接。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挤出机自动轴向移动装置,包括挤出机、基座和气动装置,所述基座上安装有导轨,所述挤出机通过锁紧螺母固定安装有带丝杆的导向轮;所述气动装置包括气缸、活塞杆、电磁阀、接近开关和油水分离器,所述油水分离器通过气管与电磁阀相连,所述电磁阀通过气管与气缸相连,所述气缸上安装有接近开关,所述气缸通过弯件与基座螺母连接,所述活塞杆通过螺母与挤出机相连。

上述方案中,还包括一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前限位上板、锥孔限位板和带吊环锥销;所述前限位上板通过螺母固定在挤出机上,所述锥孔限位板通过螺母固定在基座上;所述带吊环锥销穿过前限位上板和锥孔限位板上的孔口,用于将挤出机固定在基座上。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座上安装有一后限位挡板,用于限制挤出机在导轨上向后移动的距离。

上述方案中,所述导轨为分段式导轨,所述基座的两侧各安装有三段分段式导轨。

上述方案中,还包括一气动控制器,与所述电磁阀相连,用于控制气缸的轴向运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在基座上设置导轨,挤出机通过导向轮架设在导轨上,通过气动装置,挤出机可以在导轨上前后移动,为操作人员在挤出机停车检修或维修过程中腾出维修空间,代替了传统耗时耗力人工推动挤出机的工作,通过固定装置的上下螺栓调节机构,可以准确的将挤出机复位至原先的位置,精确度高,保证与下游设备的准确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挤出机自动轴向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挤出机,2、基座,3、活塞杆,4、气缸,5、电磁阀,6、油水分离器,7、分段式导轨,8、导向轮,9、前限位上板,10、锥孔限位板,11、带吊环锥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挤出机自动轴向移动装置,包括挤出机1、基座2、气动装置和固定装置,基座上安装有分段式导轨7,基座2的每侧各安装有三段分段式导轨7,挤出机1通过锁紧螺母固定安装有带丝杆的导向轮8,气动装置包括气缸4、活塞杆3、电磁阀5、接近开关(图未示)和油水分离器6,油水分离器6通过气管与电磁阀5相连,电磁阀5通过气管与气缸4相连,气缸4上安装有接近开关,气缸4通过弯件与基座2螺纹连接,气缸4的活塞杆3与挤出机1螺纹连接。固定装置包括前限位上板9、锥孔限位板10和带吊环锥销11;前限位上板9通过螺母固定在挤出机1上,锥孔限位板10通过螺母固定在基座2上;带吊环锥销11穿过前限位上板9和锥孔限位板10上的孔口,将挤出机1固定在基座2上。基座2上还安装有一后限位挡板(图未示),用于控制挤出机1向后移动的距离。

本气缸4为双所用气缸,内部被活塞分为两个腔,有活塞杆腔称为有杆腔,无活塞杆腔称为无杆腔,工作时,气缸4通过压缩空气使活塞移动,通过改变进气方向,可以改变活塞杆的移动方向,电磁阀5电连接气动控制器,气动控制器上设置有左开关和右开关,左开关控制有有杆腔的压缩空气的输入,右开关控制无杆腔压缩空气的输入,当右开关开启时,压缩空气从无杆腔输入,从有杆腔排气,活塞杆3伸出,挤出机1通过分段式轨道7向前移动,即复位;当左开关开启时,压缩空气从有杆腔输入,从无杆腔排气,活塞杆3收回,挤出机1通过分段式轨道7向后移动,从而为操作人员腾出检修空间。气缸4上安装接近开关可以控制活塞杆3向前或向后移动的距离。因压缩空气里会掺杂油污,通过油水分离器6可以将压缩空气中的油污分离出来,保证进入气缸4压缩空气的质量。

当挤出机1检修后复位至原先位置时,通过带吊环锥销11插入前限位上板9和锥孔限位板10的孔口,将挤出机1固定在基座2上,从而解决挤出机1复位难的问题,保证了挤出机1与下游设备准确连接。

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得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