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语音识别无人机的智能家居系统及语音识别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94730发布日期:2019-04-13 00:44阅读:6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语音识别无人机的智能家居系统及语音识别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语音识别无人机的智能家居系统及语音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技术的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家庭或楼宇已经使用了智能家居,而目前智能家居的终端一般以手机或平板电脑控制为主,这种以手机或平板电脑作为移动终端来控制智能家居的情况下,使用时需要先找到该手机或平板电脑,然后登陆进行操作控制,这种操作较为繁琐,智能家居体验感较差;此外,目前也有部分智能家居和语音机器人配合使用组成智能家居系统,在使用时,对语音机器人下达指令,语音机器人识别指令后并执行,部分语音机器人还能跟随指令人,但是当出现跨层时,语音机器人就无法跟随并实时进行指令的执行,从而无法做到及时回应并对智能家居进行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语音识别无人机的智能家居系统及语音识别方法,具有更好的体验感且操作更便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语音识别无人机的智能家居系统,包括无人机、位置信号发射装置、网关、智能家居设备;所述无人机包括处理器和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的位置信号接收装置、语音识别组件、驱动组件、语音播报组件、无线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无人机通过路由器网络协议与网关建立连接,智能家居设备无线连接网关,所述位置信号接收装置连接位置信号发射装置,用于实时接收位置信号发射装置发射的位置信号并将位置信号发送至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接收到位置信号后发送启动命令至驱动组件,使得无人机跟随位置信号发射装置的位置移动。

上述方案中,所述无人机还包括障碍扫描组件,所述障碍扫描组件连接处理器,用于对无人机周围环境扫描,当发现有障碍物时,发送障碍物的位置信息至处理器。

上述方案中,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量检测单元,用于监测电源模块的用电量,当监测到电量小于设定阈值时,电量检测单元发送电量过低信号至处理器。

上述方案中,所述智能家居设备包括电视机、空调、电控窗帘、照明灯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上述方案中,所述位置信号发射装置包括信号发射器、微处理器、开关和电源模块,所述信号发射器、开关和电源模块连接微处理器。

一种具有语音识别无人机的智能家居系统的语音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位置信号发射装置与无人机建立连接;

s2,无人机根据位置信号发射装置的位置飞行,到达目的地后启动语音播报功能;

s3,用户下达语音指令,无人机将识别后的语音指令送达至智能家居设备;

s4,智能家居设备执行指令并向无人机发送已执行的回执;

s5,无人机播报已执行语音命令,若用户还需进行其他操作,重复步骤s3、s4,若无其他操作,用户下达结果服务指令。

上述方案中,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用户进入室内,开启位置信号发射装置,位置信号发射装置持续发射信号;无人机的位置信号接收装置对发射信号实时感应,直至接收到位置信号发射装置的发射信号。

上述方案中,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

s21,无人机的处理器将接收到的位置信息发送至驱动组件,驱动组件按照位置信息飞行;

s22,无人机启动障碍扫描组件,扫描飞行路径是否有障碍物,当障碍扫描组件扫描到有故障物时,将障碍物信息发送至处理器,处理器判断障碍物信息与飞行路径是否重叠,若重叠则重新生成飞行路径;

s23,当无人机到达位置信号发送装置后,位置信号接收装置向处理器发送“已到达”指令,处理器发送播报指令至语音播报组件,语音播报组件执行播报指令。

上述方案中,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用户对无人机下达指令,无人机的语音识别组件对用于的指令进行识别,若识别失败,语音识别组件则向处理器发送无法识别的指令,并通过语音播报组件播报;若识别成功,无人机通过无线模块和路由器向网关发送指令,网关向指定的智能家居设备传送指令,智能家居设备执行操作并向无人机反馈已执行回执。

本发明的具有语音识别无人机的智能家居系统及语音识别方法,相对于目前使用移动终端的智能家居系统,具有更方便的操控体验,直接使用语音控制,操控响应更便捷,同时,使用语音识别的无人机作为操控中心,可以适应各种坏境随时随地对智能家居设备进行操控,提高操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具有语音识别无人机的智能家居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具有语音识别无人机的智能家居系统的语音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语音识别无人机的智能家居系统,包括无人机、位置信号发射装置、网关和智能家居设备,无人机通过路由器网络协议与网关建立连接,或无人机和网关通过路由器连接服务器,服务器用于存储信息、转换并中转指令。每个智能家居设备设有wifi、蓝牙或zigbee的无线通讯模块,通过无线通讯模块与网关建立连接,网关通过路由器网络协议与服务器建立连接。

其中,智能家居设备包括电视机、空调、电控窗帘、照明灯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无人机包括处理器和与处理器相连的位置信号接收装置、语音识别组件、驱动组件、语音播报组件、障碍扫描组件、无线模块和电源模块,电源模块为无人机提供电源。位置信号发射装置主要由信号发射器、微处理器、开关和电源模块组成,信号发射器、开关和电源模块连接微处理器,位置信号发射装置用于开关信号发射。位置信号接收装置包括信号接收器、微处理器和电源模块,信号接收器和电源模块连接微处理器,主要用于接收发射信号。语音识别组件包括音频识别处理器和麦克风,音频识别处理器连接麦克风,音频识别处理器通过麦克风识别用户的语音信息。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旋翼和驱动电源,驱动电机和驱动电源连接旋翼,从而驱动旋翼沿飞行路径飞行。语音播报组件包括音频输出处理器、音频放大器和扬声器,音频放大器和扬声器连接音频输出处理器,语音播报组件用于执行播报指令。障碍扫描组件包括超声波扫描器和微处理器,超声波扫描器连接微处理器,超声波扫描器用于扫描飞行路径上是否存在障碍物,并将扫描的障碍物信息发送至微处理器处理。

位置信号接收装置连接位置信号发射装置,用于实时接收位置信号发射装置发射的位置信号并将位置信号发送至无人机的处理器,处理器接收到位置信号后发送启动命令至驱动组件,使得无人机跟随位置信号发射装置的位置移动。障碍扫描组件用于对无人机周围环境扫描,当发现有障碍物时,发送障碍物的位置信息至处理器,处理器将障碍物位置信息发送至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在原飞行路径执行规避障碍物的命令。电源模块包括电量检测单元,用于监测电源模块的用电量,当监测到电量小于设定阈值时,电量检测单元发送电量过低信号至处理器,此时,无人机作出充电的动作。

一种具有语音识别无人机的智能家居系统的语音识别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位置信号发射装置与无人机建立连接。

无人机在室内处于待机状态,用户进入室内,开启位置信号发射装置,位置信号发射装置持续发射信号;无人机的位置信号接收装置对发射信号持续感应,直至接收到位置信号发射装置的发射信号,位置信号发射装置与无人机建立连接,位置信号接收装置将位置信号发射装置的位置信息发送至无人机的处理器。

步骤二,无人机根据位置信号发射装置的位置飞行,到达目的地后启动语音播报功能。

无人机的处理器将接收到的位置信息发送至驱动组件,驱动组件按照位置信息飞行;同时,无人机启动障碍扫描组件,扫描飞行路径是否有障碍物,当障碍扫描组件扫描到有故障物时,将障碍物信息发送至处理器,处理器判断障碍物信息与飞行路径是否重叠,若重叠则重新生成飞行路径并通知驱动组件绕行,若不重叠,驱动组件按原飞行路径飞行;当无人机到达位置信号发送装置后,位置信号接收装置向处理器发送“已到达”指令,处理器发送播报指令至“家居管家为您服务”语音播报组件,语音播报组件执行播报指令。

步骤三,用户下达语音指令,无人机将识别后的语音指令送达至智能家居设备。

用户对无人机下达指令,如“打开客厅电视”,无人机的语音识别组件对用于的指令进行识别,若识别失败,语音识别组件则向处理器发送“无法识别”的指令,并通过语音播报组件播报;若识别成功,无人机的处理器接收到指令后通过无线模块和路由器向网关发送指令,或通过无线模块及路由器向服务器发送指令,服务器将指令发送至网关,网关向指定的客厅电视传送指令。

步骤四,智能家居设备执行指令并向无人机发送已执行的回执。

客厅电视接收到指令后执行“打开客厅电视”,执行后向无人机反馈“已开启”的回执。

步骤五,无人机播报已执行语音命令,若用户还需进行其他操作,重复步骤s3、s4,若无其他操作,用户下达结果服务指令。

机器人的处理器收到“已开启”执行回执后,发送“已开启”语音播报指令至语音播报组件,语音播报组件收到初期器发送的“已开启”语音命令,并执行播报“已开启”,听到播报“已开启”后,如果还需要进行其它操作,则继续对无人机下达指令,重复步骤三至步骤五,如果没有其它智能家居设备需要操作,用户对无人机下达“结束服务”的指令,无人机的处理器收到“结束服务”指令后,发送“结束服务”指令到驱动装置,驱动装置执行指令,返回无人机停放后关闭驱动组件进入待机状态,用户关闭位置信号发射装置。

无人机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实时监测电源电量的使用情况,当电量小于设定值时,会发送“电量过低”信号到处理器,处理器发送“充电”指令至驱动组件,无人机返回无人机固定停放处充电。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