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文物保护用气压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36435发布日期:2019-04-05 22:32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文物保护用气压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文物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文物保护用气压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通常采取橡胶塞与玻璃罐结合的方式,对于纤维脆弱的文物进行气压方面的保护。但现有技术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文物在不同海拔地域取放时,瞬间的气体压力变化对纤维造成巨大的伤害;2、未经限制的气压调节幅度,在过高压或过低压时会对文物纤维造成伤害;3、缺乏实时监测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文物保护用气压调节装置。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文物保护用气压调节装置,包括保护箱体、保护盖板、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其中:

保护箱体顶端设有开口,保护箱体内部设有环形围板,环形围板将保护箱体内部分隔成相互独立的内保护腔和外调节腔;

保护盖板呈环形结构,保护盖板设置在保护箱体顶端开口处,保护盖板外侧端与保护箱体连接且其内侧端与环形围板顶端密封连接,保护盖板内侧设有与其密封连接的钢化玻璃;

第一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板和第一驱动机构,第一调节板设置在外调节腔内,第一调节板外沿位置通过第一弹性伸缩管与环形围板密封连接,第一调节板与环形围板之间围成第一调节腔,环形围板上设有连通内保护腔与第一调节腔的第一通气口,第一驱动机构与第一调节板连接用于驱动第一调节板靠近或远离环形围板;

第二调节机构包括第二调节板和第二驱动机构,第二调节板设置在外调节腔内,第二调节板外沿位置通过第二弹性伸缩管与环形围板密封连接,第二调节板与环形围板之间围成第二调节腔,环形围板上设有连通内保护腔与第二调节腔的第二通气口,第二驱动机构与第二调节板连接用于驱动第二调节板靠近或远离环形围板;

当第一弹性伸缩管、第二弹性伸缩管均处于自然状态下时,第一调节腔的体积小于第二调节腔的体积。

优选的,还包括第一检测器、第二检测器和控制器,第一检测器用于检测内保护腔内的气压值,第二检测器用于检测外调节腔内的气压值,控制器与第一检测器、第二检测器、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连接;在工作状态下,控制器将第一检测器、第二检测器所检测的气压值进行比较并将第二检测器所检测的气压值分别与其预设的第一气压值、第二气压值比较,其中第一气压值小于第二气压值;当第一检测器检测的内保护腔内气压值小于第二检测器检测的外调节腔的气压值且第二检测器检测的外调节腔的气压值小于第一气压值时,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机构工作驱动第一调节板以预设速度靠近环形围板,当第一检测器检测的气压值等于第二检测器检测的气压值时,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机构停止工作;当第一检测器所检测的内保护腔内气压值小于第二检测器检测的外调节腔的气压值且第二检测器检测的外调节腔的气压值大于第一气压值并小于第二气压值时,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机构工作驱动第二调节板以预设速度靠近环形围板,当第一检测器检测的气压值等于第二检测器检测的气压值时,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机构停止工作;当第一检测器所检测的内保护腔内气压值小于第二检测器检测的外调节腔的气压值且第二检测器检测的外调节腔的气压值大于第二气压值时,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工作分别驱动第一调节板、第二调节板以预设速度靠近环形围板,当第一检测器检测的气压值等于第二检测器检测的气压值时,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停止工作;当第一检测器所检测的内保护腔内气压值大于第二检测器检测的外调节腔的气压值,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工作分别驱动第一调节板、第二调节板以预设速度远离环形围板,当第一检测器检测的气压值等于第二检测器检测的气压值时,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停止工作。

优选的,第一通气口内设有边缘与环形围板密封连接的第一气体缓释层。

优选的,第一气体缓释层包括多个叠合在一起的第一通气片,第一通气片上分布有多个第一通气孔,且任意相邻两个第一通气片的第一通气孔错开布置。

优选的,第二通气口内设有边缘与环形围板密封连接的第二气体缓释层。

优选的,第二气体缓释层包括多个叠合在一起的第二通气片,第二通气片上分布有多个第二通气孔,且任意相邻两个第二通气片的第二通气孔错开布置。

优选的,内保护腔内设有安装在保护箱体底板上的展示台。

优选的,保护盖板内侧设有与其密封连接并位于钢化玻璃下方的紫外线滤除玻璃。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文物保护用气压调节装置,具备实时监测功能,通过控制器与第一检测器、第二检测器、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的相互配合实现全自动调节内保护腔的气压值,确保内保护腔与外调节腔气压保持一致,可以使文物脱离海拔骤变以及空中运输时所面临的风险,可以文物在异地交流的过程中得到周密的保护;本发明通过在第一通气口、第二通气口分别设置第一气体缓释层、第二气体缓释层,在调节气压时,第一调节腔、第二调节腔、内保护腔内之间的气体缓慢流动,使得气压调节幅度变得更小,避免因过大气体流动对文物造成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文物保护用气压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发明提出一种文物保护用气压调节装置,包括保护箱体1、保护盖板2、第一调节机构、第二调节机构、第一检测器、第二检测器和控制器,其中:

保护箱体1顶端设有开口,保护箱体1内部设有环形围板3,环形围板3将保护箱体1内部分隔成相互独立的内保护腔4和外调节腔5,内保护腔4内设有安装在保护箱体1底板上的展示台16,外调节腔5与外界环境连通。

保护盖板2呈环形结构,保护盖板2设置在保护箱体1顶端开口处,保护盖板2外侧端与保护箱体1连接且其内侧端与环形围板3顶端密封连接,保护盖板2内侧设有与其密封连接的钢化玻璃5以及与其密封连接并位于钢化玻璃5下方的紫外线滤除玻璃17。

第一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板6和第一驱动机构7。第一调节板6设置在外调节腔5内,第一调节板6外沿位置通过第一弹性伸缩管8与环形围板3密封连接,第一调节板6与环形围板3之间围成第一调节腔9。环形围板3上设有连通内保护腔4与第一调节腔9的第一通气口,第一通气口内设有边缘与环形围板3密封连接的第一气体缓释层14。第一驱动机构7与第一调节板6连接用于驱动第一调节板6靠近或远离环形围板3。

第二调节机构包括第二调节板10和第二驱动机构11。第二调节板10设置在外调节腔5内,第二调节板10外沿位置通过第二弹性伸缩管12与环形围板3密封连接,第二调节板10与环形围板3之间围成第二调节腔13。环形围板3上设有连通内保护腔4与第二调节腔13的第二通气口,第二通气口内设有边缘与环形围板3密封连接的第二气体缓释层15。第二驱动机构11与第二调节板10连接用于驱动第二调节板10靠近或远离环形围板3。

当第一弹性伸缩管8、第二弹性伸缩管12均处于自然状态下时,第一调节腔9的体积小于第二调节腔13的体积。

第一检测器用于检测内保护腔4内的气压值,第二检测器用于检测外调节腔5内的气压值,控制器与第一检测器、第二检测器、第一驱动机构7、第二驱动机构11连接。

本发明在工作状态下,控制器将第一检测器、第二检测器所检测的气压值进行比较并将第二检测器所检测的气压值分别与其预设的第一气压值、第二气压值比较,其中第一气压值小于第二气压值;当第一检测器检测的内保护腔4内气压值小于第二检测器检测的外调节腔5的气压值且第二检测器检测的外调节腔5的气压值小于第一气压值时,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机构7工作驱动第一调节板6以预设速度靠近环形围板3,当第一检测器检测的气压值等于第二检测器检测的气压值时,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机构7停止工作;当第一检测器所检测的内保护腔4内气压值小于第二检测器检测的外调节腔5的气压值且第二检测器检测的外调节腔5的气压值大于第一气压值并小于第二气压值时,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机构11工作驱动第二调节板10以预设速度靠近环形围板3,当第一检测器检测的气压值等于第二检测器检测的气压值时,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机构11停止工作;当第一检测器所检测的内保护腔4内气压值小于第二检测器检测的外调节腔5的气压值且第二检测器检测的外调节腔5的气压值大于第二气压值时,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机构7、第二驱动机构11工作分别驱动第一调节板6、第二调节板10以预设速度靠近环形围板3,当第一检测器检测的气压值等于第二检测器检测的气压值时,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机构7、第二驱动机构11停止工作;当第一检测器所检测的内保护腔4内气压值大于第二检测器检测的外调节腔5的气压值,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机构7、第二驱动机构11工作分别驱动第一调节板6、第二调节板10以预设速度远离环形围板3,当第一检测器检测的气压值等于第二检测器检测的气压值时,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机构7、第二驱动机构11停止工作。本发明具备实时监测功能,通过控制器与第一检测器、第二检测器、第一驱动机构7、第二驱动机构11的相互配合实现全自动调节内保护腔的气压值,确保内保护腔4与外调节腔5气压保持一致,可以使文物脱离海拔骤变以及空中运输时所面临的风险,可以文物在异地交流的过程中得到周密的保护;本发明通过在第一通气口、第二通气口分别设置第一气体缓释层14、第二气体缓释层15,在调节气压时,第一调节腔9、第二调节腔13、内保护腔4内之间的气体缓慢流动,使得气压调节幅度变得更小,避免因过大气体流动对文物造成伤害。

本实施例中,第一气体缓释层14包括多个叠合在一起的第一通气片,第一通气片上分布有多个第一通气孔,且任意相邻两个第一通气片的第一通气孔错开布置。

本实施例中,第二气体缓释层15包括多个叠合在一起的第二通气片,第二通气片上分布有多个第二通气孔,且任意相邻两个第二通气片的第二通气孔错开布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