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智能测控装置以及大棚智能测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88242发布日期:2018-07-20 21:41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棚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大棚智能测控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国内现代农业的农业现代化的需要,加上国家倡导发展节水控肥绿色生态农业的大趋势,现在的大棚内的温度以及湿度不能很好的贴合实际蔬菜生长的需求,不能对其很好的控制。

因此亟需发展蔬菜生产环境的智能化控制,来对蔬菜的生长环境进行合理化的调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棚智能测控装置以及大棚智能测控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大棚智能测控装置,包括:

主控模块、以及分别与所述主控模块电性连接的第一温度检测模块以及控制模块;

所述第一温度检测模块适于检测大棚内的室内温度信息并发送给所述主控模块;

所述主控模块适于在接收到的所述室内温度信息大于预设室温时通过所述控制模块控制风力装置对大棚进行降温。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多个控制电路;

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光耦合器、三极管以及继电器;

所述光耦合器的输入回路一端与电源电性连接,另一端与主控模块电性连接;

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光耦合器的输出回路电性连接;

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继电器的第二引脚以及以及第五引脚与电源电性连接;

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所述主控模块发出控制信号时,所述光耦合器导通,并使所述三极管导通,以至所述继电器得电。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发光二极管;

所述发光二极管电性连接于所述主控模块与所述光耦合器的输入回路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大棚智能测控装置还包括与所述主控模块电性连接的空气湿度检测模块;

所述空气湿度检测模块适于检测空气湿度信息并发送给所述主控模块;

所述主控模块还适于在接收到的所述空气湿度信息大于预设湿度时通过所述控制模块控制风力装置降低大棚内的湿度。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空气湿度检测模块包括电阻型湿度传感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以及电压比较器;

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电阻型湿度传感器电性连接后接入电源与地之间;

所述电压比较器的同相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电阻型湿度传感器之间;

所述电压比较器的反相端通过所述第二电阻与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所述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与主控模块电性连接;

所述电阻型湿度传感器适于检测大棚内的湿度值达到预设值时,所述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输出低电平给所述主控模块控制风力装置降低大棚内的湿度。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大棚智能测控装置还包括与所述主控模块电性连接的土壤湿度检测模块;

所述土壤湿度检测模块适于检测土壤的湿度信息并发送给所述主控模块;

所述主控模块适于依据接收到的湿度信息通过所述控制模块控制多个水阀。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大棚智能测控装置还包括与所述主控模块电性连接的第二温度检测模块;

所述第二温度检测模块适于检测大棚外的室外温度信息并发送给所述主控模块;

所述主控模块还适于在接收到的所述室外温度信息小于预设室外温度时通过所述控制模块控制加热器对大棚内进行升温。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大棚智能测控装置还包括与所述主控模块电性连接的显示屏模块;

所述显示屏模块适于将所述主控模块接收的室内温度信息进行显示。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模块包括两个数码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大棚智能测控系统,包括风力装置、加热器、灌溉装置以及上述的大棚智能测控装置;

所述大棚智能测控装置适于控制所述风力装置、所述加热器以及所述灌溉装置的水阀的工作状态。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大棚智能测控装置及大棚智能测控系统,其中,大棚智能测控装置包括:主控模块、以及分别与主控模块电性连接的第一温度检测模块以及控制模块;第一温度检测模块适于检测大棚内的室内温度信息并发送给主控模块;主控模块适于在接收到的室内温度信息大于预设室温时通过控制模块控制风力装置对大棚进行降温,从而实现对大棚内的温度进行合理的调控,促进大棚内的蔬菜的生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大棚智能测控装置的原理框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大棚智能测控装置的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大棚智能测控装置的空气湿度检测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大棚智能测控装置的土壤湿度检测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大棚智能测控装置的主控模块的电路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大棚智能测控装置的第一温度检测模块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大棚智能测控装置。大棚智能测控装置包括主控模块、以及分别与主控模块电性连接的第一温度检测模块以及控制模块;第一温度检测模块适于检测大棚内的室内温度信息并发送给主控模块;主控模块适于在接收到的室内温度信息大于预设室温时通过控制模块控制风力装置对大棚进行降温。通过对大棚内的温度进行检测来控制风力装置对温度进行控制,使蔬菜的生长环境维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其中,风力装置可以是但不仅限于风扇,鼓风机等一切可以进行空气对流的装置。

其中,主控模块的电路图如图5所示,主控模块中的控制芯片型号为STC12C2052。

其中,第一温度检测模块的电路图如图6所示,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与sensor TEMP芯片的1号引脚和2号引脚之间与电容C1并联。

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包括多个控制电路。

其中,控制电路包括光耦合器U3、三极管Q1以及继电器K1;光耦合器U3的输入回路一端与电源VCC电性连接,另一端与主控模块电性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与光耦合器U3的输出回路电性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继电器K1的第二引脚以及以及第五引脚与电源电性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控制模块发出控制信号时,光耦合器U3导通,三极管Q1导通,继电器K1得电。其中,继电器K1的第二引脚以及第五引脚与二极管D3电性连接,防止三极管Q1被击穿。继电器K1的3脚作为控制输出端可以连接风力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电路还包括发光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1电性连接于主控模块与光耦合器U3的输入回路之间。通过发光二极管D1来提示控制电路工作状态。

请参阅图1及图3,大棚智能测控装置还包括与主控模块电性连接的空气湿度检测模块;空气湿度检测模块适于检测空气湿度信息并发送给主控模块;主控模块还适于在接收到的空气湿度信息大于预设湿度时通过控制模块控制风力装置降低大棚内的湿度。

其中,空气湿度检测模块包括电阻型湿度传感器RH、第一电阻R15、第二电阻R16以及电压比较器U2A;第一电阻R15与电阻型湿度传感器RH电性连接后接入电源+5V与地之间;电压比较器U2A的同相端电性连接于第一电阻R15与电阻型湿度传感器RH之间;电压比较器U2A的反相端通过第二电阻R16与电压比较器U2A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电压比较器U2A的输出端(AD_RH)与主控模块电性连接;电阻型湿度传感器RH适于检测大棚内的湿度值达到预设值时,电压比较器U2A的输出端输出低电平给主控模块控制风力装置降低大棚内的湿度。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4,大棚智能测控装置还包括与主控模块电性连接的土壤湿度检测模块;土壤湿度检测模块U7适于检测土壤的湿度信息并发送给主控模块,见AD_Moisture端;主控模块适于依据接收到的湿度信息通过控制模块控制多个水阀。确保土壤的湿度适合蔬菜生长。

在本实施例中,大棚智能测控装置还包括与主控模块电性连接的第二温度检测模块;第二温度检测模块适于检测大棚外的室外温度信息并发送给主控模块;主控模块还适于在接收到的室外温度信息小于预设室外温度时通过控制模块控制加热器对大棚内进行升温。其中加热器在本实施例中为电加热器。

在本实施例中,大棚智能测控装置还包括与主控模块电性连接的显示屏模块;显示屏模块适于将主控模块接收的室内温度信息进行显示。

其中,显示屏模块包括两个数码管,其中一个数码管用来显示室内温度信息以及室外温度信息,另一个数码管用来显示空气湿度信息以及土壤湿度信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大棚智能测控系统,包括风力装置、加热器、灌溉装置以及上述的大棚智能测控装置;大棚智能测控装置适于控制风力装置、加热器以及灌溉装置的水阀的工作状态。通过大棚智能测控系统来对大棚的环境进行调控,确保大棚内的坏境适于蔬菜的生长。

其中,灌溉装置采用喷淋的方式,通过水阀控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棚智能测控装置及系统,其中,大棚智能测控装置包括:主控模块、以及分别与主控模块电性连接的第一温度检测模块以及控制模块;第一温度检测模块适于检测大棚内的室内温度信息并发送给主控模块;主控模块适于在接收到的室内温度信息大于预设室温时通过控制模块控制风力装置对大棚进行降温,从而实现对大棚内的温度进行合理的调控,促进大棚内的蔬菜的生长。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