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蒸发加热器的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65449发布日期:2020-10-20 12:04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蒸发加热器的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蒸发加热器的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科技飞速发展,家用电器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每一台家电在为用户带来方便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比如常用的冰箱化霜加热器、竖梁加热器因为功率较大,容易引发火灾事故。传统的控制电路如图1所示,当主控制芯片出现死机等意外情况时,如果芯片引脚输出电位在高电平,那么加热器就会一直处于工作状态,存在过热燃烧风险,甚至导致家里火灾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因加热器等的主控制芯片出现死机导致过热燃烧等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防止主控制芯片由于出现死机而导致过热燃烧的一种用于蒸发加热器的控制电路。

一种用于蒸发加热器的控制电路,包括:

单片机控制芯片,用以输出交流控制信号;

滤波电路,用以与单片机控制芯片电性连接并接收所述交流控制信号;

信号转换电路,与所述滤波电路电性连接,用以将所述交流控制信号转换为高电平直流信号;

开关电路,与所述信号转换电路及蒸发加热器电性连接,用以当接收高电平直流信号时,控制蒸发加热器工作。

在其中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滤波电路包括:

第一电阻及与所述第一电阻串联的第一电容。

在其中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信号转换电路包括:

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滤波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开关电路电性连接;

第二电容,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电性连接,且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滤波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接地。

在其中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关电路包括:

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信号转换电路电性连接;

第一继电器,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性连接,当所述第一三极管输出高电平时,所述第一继电器导通以使蒸发加热器工作。

在其中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

在其中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

并联于所述继电器两端的第三二极管。

在其中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关电路包括:

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信号转换电路电性连接;

第三三极管。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性连接;

第二继电器,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性连接,当所述第三三极管输出高电平时,所述第二继电器导通以使蒸发加热器工作。

在其中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

并联于所述继电器两端的第四二极管。

在其中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接地。

在其中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交流控制信号包括方波信号、三角波信号或正玄波信号。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方式中所公开的用于蒸发加热器的控制电路能够在单片机控制芯片输出交流控制信号时,控制蒸发加热器正常工作,当单片机控制芯片死机并持续输出高电平信号时,该包括电路控制上述开关电路断电,进而使蒸发加热器处于非工作状态,这样,便可防止蒸发加热器一直处于工作导致过热燃烧,甚至导致火灾发生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用于蒸发加热器的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用于蒸发加热器的控制电路模块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蒸发加热器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蒸发加热器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结合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优选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用于蒸发加热器的控制电路100,该控制电路100包括单片机控制芯片110、滤波电路120、信号转换电路130及开关电路140。

上述单片机控制芯片110用以输出交流控制信号,具体地,该单片机控制芯片110所输出的交流控制信号可以为方波信号、三角波信号或正弦波信号。

上述滤波电路120与上述单片机控制芯片110的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该滤波电路120用以过滤直流信号,换言之,当上述滤波电路120所接收到的信号为直流信号时,该滤波电路120不导通。当上述滤波电路120所接收到的信号为交流信号时,该滤波电路120导通。

更详细地,上述滤波电路120包括第一电阻121及与第一电阻121串联的第一电容122,该第一电阻121与上述第一电容122组成串联电路,且该串联电路中的一端与上述单片机控制芯片110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当上述单片机控制芯片110的信号输出端输出交流信号时,该交流信号可以输出上述该第一电阻121与上述第一电容122组成串联电路,当上述单片机控制芯片110的信号输出端输出高电平直流信号时,该直流信号便不可以经过上述该第一电阻121与上述第一电容122组成串联电路。

上述信号转换电路130与上述滤波电路120电性连接,由单片机控制芯片110所输出的交流控制信号经过上述滤波电路120进入上述信号转换电路130,该信号转换电路130用以将上述交流控制信号转换为高电平直流信号。

上述信号转换电路130包括第一二极管131、第二二极管132及第二电容133。

上述第一二极管131的正极与所述滤波电路120电性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140与所述开关电路电性连接。上述第二电容133一端与上述第一二极管131的负极电性连接,且所述第二电容133的另一端接地。上述第二二极管132的负极与上述滤波电路120电性连接。上述第二二极管132的正极接地。

由此,上述由滤波电路120输出的交流控制信号经过上述信号转换电路130后,将该交流控制信号转换为高电平直流信号。

上述开关电路140与上述信号转换电路130及外接的蒸发加热器电性连接,用以当接收到高电平直流信号时,控制上述外接的蒸发加热器工作。

具体地,所述开关电路140包括第一三极管141及第一继电器器142。

上述第一三极管141,上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141与上述信号转换电路130电性连接。第一三极管n11的发射极接地。

上述第一继电器142与上述第一三极管141的集电极电性连接,当上述第一三极管141的集电极输出高电平时,所述第一继电器142导通以使蒸发加热器工作。更详细地,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三极管141为npn型三极管。上述开关电路还包括:并联于所述继电器142的两端的第三二极管143。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方式中所公开的用于蒸发加热器的控制电路能够在单片机控制芯片输出交流控制信号时,控制蒸发加热器正常工作,当单片机控制芯片死机并持续输出高电平信号时,该包括电路控制上述开关电路断电,进而使蒸发加热器处于非工作状态,这样,便可防止蒸发加热器一直处于工作导致过热燃烧,甚至导致火灾发生的风险。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优选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用于蒸发加热器的控制电路100,该控制电路100包括单片机控制芯片110、滤波电路120、信号转换电路130及开关电路140。

上述单片机控制芯片100、滤波电路120、信号转换电路130的技术方案与上述本实用新型第一优选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方案相同。

本实施方式中的上述开关电路140与上述信号转换电路130及外接的蒸发加热器电性连接,用以当接收到高电平直流信号时,控制上述外接的蒸发加热器工作。

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中的上述开关电路140包括第二三极管144、第三三极管145、第二继电器146。

上述第二三极管144的基极与上述信号转换电路130电性连接,上述第三三极管145的基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144的集电极电性连接,上述第二继电器146,与第三三极管145的集电极电性连接,当所述第三三极管145输出高电平时,所述第二继电器156导通以使蒸发加热器工作。

上述开关电路140还包括并联于所述继电器146两端的第四二极管147。更详细地,上述第四二极管147的正极接地。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方式中所公开的用于蒸发加热器的控制电路能够在单片机控制芯片输出交流控制信号时,控制蒸发加热器正常工作,当单片机控制芯片死机并持续输出高电平信号时,该包括电路控制上述开关电路断电,进而使蒸发加热器处于非工作状态,这样,便可防止蒸发加热器一直处于工作导致过热燃烧,甚至导致火灾发生的风险。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