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冷速热智能温控切换控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22919发布日期:2022-02-09 11:29阅读:52来源:国知局
速冷速热智能温控切换控制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机技术领域,具体为速冷速热智能温控切换控制机。


背景技术:

2.温度控制在现代制造业中应用极为广泛,比如制药、化妆品反应釜、碳纤维制造控温领域,工程塑料、塑料制品、导光板压铸、滚轮、密炼、化工反应釜等行业都对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又严格的要求,而现有控制温度大多采用油温机,油温机是以导热油作为媒介的模温机,自身设有油箱,工作时导热油由油箱进入系统,经循环泵泵入模具或其它需要控温的设备,导热油从被控温设备出来后,再返回到系统进行循环,导热油经过加热器升温,当感温探头探测到的媒体温度低于设定值时,加热器开始工作,达到设定值时,加热器停止工作,高于设定值时,热交换器换热冷却。
3.目前,对于速冷速热智能温控切换控制机在使用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震动,在现有的的技术中减震的措施就是在控制机柜的底部增设一些减震橡胶垫,利用橡胶的良好的缓冲性能缓解控制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震动,橡胶垫虽然具有很好的缓冲能力,但是长期使用的情况下,橡胶缓冲能力和使用寿命会降低,从而影响减震效果,导致控制机柜发生震动,影响正常工作,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速冷速热智能温控切换控制机,达到便于使用的目的。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速冷速热智能温控切换控制机,包括控制机体、升降机构和减震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有升降板、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杆、放置板、电机、转动杆、主动齿轮、从动齿轮、第二螺纹杆、u型顶杆、第二螺纹孔、限位块,所述控制机体的底部与散热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所述散热板的底部与升降板的顶部固定安装;
6.所述减震机构包括有u型放置槽、滑槽板、固定块、固定杆、第一减震弹簧、铰接座a、第一连动杆、铰接座b、滑块、滑杆、第二减震弹簧和第三减震弹簧,所述u型放置槽的底部内壁与滑槽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所述滑槽板的左侧顶部与固定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的顶部与固定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的顶端贯穿放置板的左侧底部并延伸至放置板的左侧顶部上方,所述第一减震弹簧的顶端与放置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减震弹簧的底端与固定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放置板的底部与铰接座a的顶部固定安装,所述第一连动杆的顶端与铰接座a铰接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动杆的底端与铰接座b铰接活动连接,所述铰接座b的右侧与滑块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所述滑块套设在滑杆的外表面,所述滑块的底部与滑槽板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滑杆的左端与固定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滑杆的右端与另一个所述固定块的左侧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底端贯穿升降板的左侧顶部所开设的第一螺纹孔并延
伸至升降板的下方与轴承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轴承的底部与放置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放置板的底部内壁,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转动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的顶端依次贯穿主动齿轮的内壁、放置板的顶部内壁并延伸至放置板的顶部上方。
8.优选的,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底端与轴承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轴承的底部固定安装在放置板的底部内壁,所述第二螺纹杆的顶端依次贯穿从动齿轮的内壁、放置板的顶部内壁、u型顶杆的底部、升降板的底部壁并延伸至升降板的顶部上方与限位块的底部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杆与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u型杆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杆与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
10.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杆的数量为四个,第二螺纹杆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升降机构的数量为两个,并以升降板的中线为中心对称轴均匀分布在升降板的两侧。
11.优选的,所述第二减震弹簧的左端与滑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减震弹簧的右端与另一个所述固定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减震弹簧的左端与另一个所述滑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减震弹簧的右侧与滑块的左侧固定连接。
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速冷速热智能温控切换控制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升降机构、升降板、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杆、放置板、电机、转动杆、主动齿轮、从动齿轮、第二螺纹杆、u型顶杆、第二螺纹孔和限位块,达到了升降的效果。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减震机构、u型放置槽、滑槽板、固定块、固定杆、第一减震弹簧、铰接座a、第一连动杆、铰接座b、滑块、滑杆、第二减震弹簧和第三减震弹簧,到达了减震的效果。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升降板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升降板结构俯视图。
18.图中:1控制机体、2散热板、3升降机构、301升降板、302第一螺纹孔、303第一螺纹杆、304放置板、305电机、306转动杆、307主动齿轮、308从动齿轮、309第二螺纹杆、310u型顶杆、311第二螺纹孔、312限位块、4减震机构、401u型放置槽、402滑槽板、403固定块、404固定杆、405第一减震弹簧、406铰接座a、407第一连动杆、408铰接座b、409滑块、410滑杆、411第二减震弹簧、412第三减震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19.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速冷速热智能温控切换控制机,包括控制机体1、升降机构3和减震机构4,升降机构3包括有升降板301、第一螺纹孔302、第一螺纹杆303、放置板304、电机305、转动杆306、主动齿轮307、从动齿轮308、第二螺纹杆309、u型顶杆310、第二螺纹孔311、限位块312,控制机体1的底部与散热板2的顶部固定安装,散热板2的底部与升降板301的顶部固定安装,第一螺纹杆303的底端贯穿升降板301的左侧顶部所开设的第一螺纹孔302并延伸至升降板301的下方与轴承的内壁转动连接,轴承的底部与
放置板304的顶部固定连接,电机305固定安装在放置板304的底部内壁,电机305的输出端与转动杆306的底端固定连接,转动杆306的顶端依次贯穿主动齿轮307的内壁、放置板304的顶部内壁并延伸至放置板304的顶部上方,主动齿轮307与从动齿轮308啮合连接,第二螺纹杆309的底端与轴承的内壁转动连接,轴承的底部固定安装在放置板304的底部内壁,第二螺纹杆309的顶端依次贯穿从动齿轮308的内壁、放置板304的顶部内壁、u型顶杆310的底部、升降板301的底部壁并延伸至升降板301的顶部上方与限位块312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螺纹杆303与第一螺纹孔302螺纹连接,u型杆310开设有第二螺纹孔311,第二螺纹杆309与第二螺纹孔311螺纹连接,第一螺纹杆303的数量为四个,第二螺纹杆309的数量为两个,升降机构3的数量为两个,并以升降板301的中线为中心对称轴均匀分布在升降板301的两侧,通过设置升降机构3、升降板301、第一螺纹孔302、第一螺纹杆303、放置板304、电机305、转动杆306、主动齿轮307、从动齿轮308、第二螺纹杆309、u型顶杆310、第二螺纹孔311和限位块312,达到了升降的效果;
20.减震机构4包括有u型放置槽401、滑槽板402、固定块403、固定杆404、第一减震弹簧405、铰接座a 406、第一连动杆407、铰接座b 408、滑块409、滑杆410、第二减震弹簧411和第三减震弹簧412,u型放置槽401的底部内壁与滑槽板402的底部固定安装,滑槽板402的左侧顶部与固定块403的底部固定连接,固定块403的顶部与固定杆404的底端固定连接,固定杆404的顶端贯穿放置板304的左侧底部并延伸至放置板304的左侧顶部上方,第一减震弹簧405的顶端与放置板304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减震弹簧405的底端与固定块403的顶部固定连接,放置板304的底部与铰接座a 406的顶部固定安装,第一连动杆407的顶端与铰接座a 406铰接活动连接,第一连动杆407的底端与铰接座b 408铰接活动连接,铰接座b 408的右侧与滑块409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滑块409套设在滑杆410的外表面,所述滑块409的底部与滑槽板402的内壁滑动连接,滑杆410的左端与固定块403的右侧固定连接,滑杆410的右端与另一个固定块403的左侧固定连接,第二减震弹簧411的左端与滑块409的右侧固定连接,第二减震弹簧411的右端与另一个固定块403的左侧固定连接,第三减震弹簧412的左端与另一个滑块409的右侧固定连接,第三减震弹簧412的右侧与滑块409的左侧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减震机构4、u型放置槽401、滑槽板402、固定块403、固定杆404、第一减震弹簧405、铰接座a 406、第一连动杆407、铰接座b 408、滑块409、滑杆410、第二减震弹簧411和第三减震弹簧412,到达了减震的效果。
21.在使用时,通过启动电机305,电机305做一定的正转,电机305带动转动杆306转动,转动杆306带动主动齿轮307转动,主动齿轮307带动从动齿轮308转动,从动齿轮308带动第二螺纹杆309转动,第二螺纹杆309转动带动u型顶杆310向上运动,从而u型顶杆310推动升降板301向上移动,达到上升的作用,相反,电机305反转,到达下降的作用,从而达到升降的效果,解决了方便把控制机从u型放置槽401内移动出来的问题,通过设置滑槽板402、固定块403、固定杆404、第一减震弹簧405、铰接座a 406、第一连动杆407、铰接座b 408、滑块409、滑杆410、第二减震弹簧411和第三减震弹簧412,当把控制机放入u型放置槽401的内部工作的时候,这时候放置板304向下移动,第一减震弹簧405收缩,由于两个第一连动杆407是铰接活动连接的,两个滑块409在滑杆410上进行相反方向滑动,第二减震弹簧411收缩,第三减震弹簧412伸张,达到了减震的作用。
22.综上可得,通过设置升降机构3、升降板301、第一螺纹孔302、第一螺纹杆303、放置
板304、电机305、转动杆306、主动齿轮307、从动齿轮308、第二螺纹杆309、u型顶杆310、第二螺纹孔311和限位块312,达到了升降的效果。
23.通过设置减震机构4、u型放置槽401、滑槽板402、固定块403、固定杆404、第一减震弹簧405、铰接座a 406、第一连动杆407、铰接座b 408、滑块409、滑杆410、第二减震弹簧411和第三减震弹簧412,到达了减震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