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生产用温控方法与系统件与流程

文档序号:37341843发布日期:2024-03-18 18:12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锂离子电池生产用温控方法与系统件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动力电池生产,特别是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生产用温控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1、锂电池作为一种比能量高、比功率大、使用寿命长、转换效率高的能量存储装置,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动交通、智能电网、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领域。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人们对锂电池的性能和成本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特别是比容量、倍率和循环等实际使用特性。锂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电解质、隔膜和外壳等部件组成,其中正极是锂离子的来源和载体,对整个电池的性能具有决定性作用。

2、公告号为cn1 0861 5852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生产工艺,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将石墨原料进行杂质筛选;得到筛选后的石墨原料,再将石墨原料放入到石墨研磨机中研磨;得到的石墨粉和电机活性材料、粘结剂、溶剂等混合在一起,充分搅拌分散后,形成浆料;制备的浆料以指定厚度均匀涂布到集流体上,并烘干溶剂;制作出来的极片冲切成指定的尺寸形状;得到的极片和隔膜装配到一起,完成贴胶后,形成极芯;生产的极芯装入到冲好坑的铝塑膜中,并完成顶封、侧封,形成软包电池。

3、但是在通过该生产工艺生产电极时,由于混合后的浆料在烘干时仍然存在分布不均的情况,导致烘干过程中易出现烘干程度不均匀的问题,导致电池的良品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锂电池涂布良品率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生产用温控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生产用温控方法,该方法包括:

3、获取原始热成像图像;

4、分析原始热成像图像,以判断是否存在温度不足区域;

5、获取温度不足区域在原始成像图像中的边界信息;

6、通过预设坐标转换算法对边界信息进行变换,以获取计算校正后边界信息;

7、根据校正后边界信息输出温度调节指令。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温度不足区域为显示于原始热成像图像中、颜色值不在预设范围内的区域;所述分析原始热成像图像的具体步骤包括:

9、对热成像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以获取灰度图像;

10、判断灰度图像中每一像素的灰度值是否处于预设灰度值范围内;

11、若否,则将灰度值不处于预设灰度值范围内的像素的灰度值调整至预设灰度值。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获取温度不足区域在图像中的边界信息的具体步骤包括:

13、将灰度图像中灰度值等于预设灰度值的像素点作为当前像素点,判断当前像素点水平方向的两个相邻像素点的像素值是否均等于预设像素值;

14、若否,则获取像素值不为零的像素点的坐标;

15、将获取到的坐标数据汇总以形成所述边界信息。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获取温度不足区域在图像中的边界信息的具体步骤还包括:遍历所述边界信息中每一坐标数据,筛选出符合预设边界拐点的坐标数据;删除边界信息中表示相邻两个边界拐点之间像素点的坐标数据,并对保留的边界拐点的坐标数据加入次序标签,以形成简化后的边界信息。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预设坐标转换算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8、根据预设相机内参与外参,以获取坐标变换矩阵p;

19、获取边界信息中目标像素点坐标(u’,v’),并在像素点坐标中增加竖坐标以获取待变换坐标(u’,v’,1);

20、根据如下方程计算变换后坐标(u,v,1)=s·p·(u’,v’,1);

21、从变换后坐标中提取(u,v)作为变换后边界信息中的像素点坐标数据。

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校正后边界信息输出温度调节指令的具体步骤包括:

23、根据预设对应关系获取与变换后边界信息对应的加热元件的地址信息;

24、向地址信息所对应的加热单元输出表示调节加热温度的指令信息。

25、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生产用温控系统,该系统包括:

26、红外热成像模块,用于获取原始热成像图像;

27、分析与计算模块,用于分析原始热成像图像、判断是否存在温度不足区域、获取温度不足区域在原始成像图像中的边界信息,最终通过预设坐标转换算法对边界信息进行变换,以获取计算校正后边界信息,以根据校正后边界信息输出温度调节指令;

28、加热模块,用于接受温度调节指令并调节加热温度。

29、第三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30、步骤s100:获取原始热成像图像。

31、步骤s200:分析原始热成像图像,以判断是否存在温度不足区域。具体步骤包括:

32、步骤s210:对热成像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以获取灰度图像。

33、步骤s220:判断灰度图像中每一像素的灰度值是否处于预设灰度值范围内。

34、步骤s230:若否,则将灰度值不处于预设灰度值范围内的像素的灰度值调整至预设灰度值。

35、步骤s300:获取温度不足区域在原始成像图像中的边界信息。其具体步骤包括:

36、步骤s310:将灰度图像中灰度值等于预设灰度值的像素点作为当前像素点,判断当前像素点水平方向的两个相邻像素点的像素值是否均等于预设像素值;

37、步骤s320:若否,则获取像素值不为零的像素点的坐标;

38、步骤s330:将获取到的坐标数据汇总以形成所述边界信息。

39、步骤s340:遍历所述边界信息中每一坐标数据,筛选出符合预设边界拐点的坐标数据。

40、步骤s350:删除边界信息中表示相邻两个边界拐点之间像素点的坐标数据,并对保留的边界拐点的坐标数据加入次序标签,以形成简化后的边界信息。

41、步骤s400:通过预设坐标转换算法对边界信息进行变换,以获取计算校正后边界信息。具体步骤如下:

42、步骤s410:根据预设相机内参与外参,以获取坐标变换矩阵p。

43、步骤s420:获取边界信息中目标像素点坐标(u’,v’),并在像素点坐标中增加竖坐标以获取待变换坐标(u’,v’,l)。

44、步骤s430:根据如下方程计算变换后坐标(u,v,l)=s·p·(u’,v’,l)。

45、步骤s440:从变换后坐标中提取(u,v)作为变换后边界信息中的像素点坐标数据。

46、步骤s500:根据校正后边界信息输出温度调节指令。具体步骤包括:

47、步骤s510:根据预设对应关系获取与变换后边界信息对应的加热元件的地址信息。

48、步骤s520:向地址信息所对应的加热单元输出表示调节加热温度的指令信息。

49、第四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50、步骤s100:获取原始热成像图像。

51、步骤s200:分析原始热成像图像,以判断是否存在温度不足区域。具体步骤包括:

52、步骤s210:对热成像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以获取灰度图像。

53、步骤s220:判断灰度图像中每一像素的灰度值是否处于预设灰度值范围内。

54、步骤s230:若否,则将灰度值不处于预设灰度值范围内的像素的灰度值调整至预设灰度值。

55、步骤s300:获取温度不足区域在原始成像图像中的边界信息。其具体步骤包括:

56、步骤s310:将灰度图像中灰度值等于预设灰度值的像素点作为当前像素点,判断当前像素点水平方向的两个相邻像素点的像素值是否均等于预设像素值;

57、步骤s320:若否,则获取像素值不为零的像素点的坐标;

58、步骤s330:将获取到的坐标数据汇总以形成所述边界信息。

59、步骤s340:遍历所述边界信息中每一坐标数据,筛选出符合预设边界拐点的坐标数据。

60、步骤s350:删除边界信息中表示相邻两个边界拐点之间像素点的坐标数据,并对保留的边界拐点的坐标数据加入次序标签,以形成简化后的边界信息。

61、步骤s400:通过预设坐标转换算法对边界信息进行变换,以获取计算校正后边界信息。具体步骤如下:

62、步骤s410:根据预设相机内参与外参,以获取坐标变换矩阵p。

63、步骤s420:获取边界信息中目标像素点坐标(u’,v’),并在像素点坐标中增加竖坐标以获取待变换坐标(u’,v’,l)。

64、步骤s430:根据如下方程计算变换后坐标(u,v,l)=s·p·(u’,v’,l)。

65、步骤s440:从变换后坐标中提取(u,v)作为变换后边界信息中的像素点坐标数据。

66、步骤s500:根据校正后边界信息输出温度调节指令。具体步骤包括:

67、步骤s510:根据预设对应关系获取与变换后边界信息对应的加热元件的地址信息。

68、步骤s520:向地址信息所对应的加热单元输出表示调节加热温度的指令信息。

69、第五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70、步骤s100:获取原始热成像图像。

71、步骤s200:分析原始热成像图像,以判断是否存在温度不足区域。具体步骤包括:

72、步骤s210:对热成像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以获取灰度图像。

73、步骤s220:判断灰度图像中每一像素的灰度值是否处于预设灰度值范围内。

74、步骤s230:若否,则将灰度值不处于预设灰度值范围内的像素的灰度值调整至预设灰度值。

75、步骤s310:将灰度图像中灰度值等于预设灰度值的像素点作为当前像素点,判断当前像素点水平方向的两个相邻像素点的像素值是否均等于预设像素值;

76、步骤s320:若否,则获取像素值不为零的像素点的坐标;

77、步骤s330:将获取到的坐标数据汇总以形成所述边界信息。

78、步骤s340:遍历所述边界信息中每一坐标数据,筛选出符合预设边界拐点的坐标数据。

79、步骤s350:删除边界信息中表示相邻两个边界拐点之间像素点的坐标数据,并对保留的边界拐点的坐标数据加入次序标签,以形成简化后的边界信息。

80、步骤s400:通过预设坐标转换算法对边界信息进行变换,以获取计算校正后边界信息。具体步骤如下:

81、步骤s410:根据预设相机内参与外参,以获取坐标变换矩阵p。

82、步骤s420:获取边界信息中目标像素点坐标(u’,v’),并在像素点坐标中增加竖坐标以获取待变换坐标(u’,v’,l)。

83、步骤s430:根据如下方程计算变换后坐标(u,v,l)=s·p·(u’,v’,l)。

84、步骤s440:从变换后坐标中提取(u,v)作为变换后边界信息中的像素点坐标数据。

85、步骤s500:根据校正后边界信息输出温度调节指令。具体步骤包括:

86、步骤s510:根据预设对应关系获取与变换后边界信息对应的加热元件的地址信息。

87、步骤s520:向地址信息所对应的加热单元输出表示调节加热温度的指令信息。

88、上述一种锂离子电池生产用温控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通过红外成像模块获取炉内锂电池涂布烘干过程中的实时温度,并对热成像图像进行识别,从而识别涂布加热不均匀的区域,对于加热不均匀的区域,可通过坐标变换将热成像图像中的坐标变为涂布平面的坐标,从而实现更加精准的区域识别,以及针对加热不均匀位置的针对性加热,从而提高涂布烘干的均一性,进而提升锂离子电池的良品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