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中间电容器之交换式直流电压调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277427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中间电容器之交换式直流电压调整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交换式直流电压调整器。
目前,便携式电器如大哥大、摄影机、笔记型电脑、手提式电动工具等已迅速进入现代人生活中。此等制品为求操作简单及经济效益,通常使用充电式的电池作为电源,并配有室内使用的充电器,甚至配有″假电池″,以防来不及充电时使用。这些电源系列配件主要便是交换式降压型直流对直流电压调整器,其电源线路以″分流式电压调整器″积体电路所主控的交换式降压型直流对直流电压调整器电源线路(如

图1所示)最为常用,这种线路共有18个基本电子元件组成,不大符合小型化要求,要想缩小体积,降低工时,只能用表面粘著的生产方式,但电源线路的表面粘著元件产量较少,交货期长,成本又高,较不经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减少电子元件来简化电路结构的无中间电容器之交换式直流电压调整器。
本实用新型由电源交换晶体、功率推动晶体、分流式电压调整器积体电路、电压调整电阻、能源交换泄放元件、储能电感元件、电压输出及储能电容元件构成。电源交换晶体一端为输入端与电源连接,另两端分别与功率推动晶体、储能电感元件连接,功率推动晶体的基极与分流式电压调整器积体电路连接,其射极与电路输出端、电压调整电阻并接,分流式电压调整器积体电路再分别与电源输入端、电压调整电阻连接,能源交换泄放元件并接在储能电感元件、电压输出及储能电容元件串联后之两端部。
附图1为现有技术电路原理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原理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电路原理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电路原理图。
现结合附至进一步说明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由电源交换晶体(1)、功率推动晶体(2)、分流式电压调整器积体电路(3)、电压调整电阻(4)、能源交换泄放元件(5)、储能电感元件(6)、电压输出及储能电容元件(7)构成。电源交换晶体(1)一端与电源输入端连接,另两端分别与功率推动晶体(2)、储能电感元件(6)连接,功率推动晶体(2)的基极(16)与分流式电压调整器积体电路(3)连接,其射极(17)与电路输出端、电压调整电阻(4)并接,分流式电压调整器积体电路(3)再分别与电源输入端、电压调整电阻(4)连接,能源交换泄放元件(5)并接在储能电感元件(6)、电压输出及储能电容元件(7)串联后之两端部。
如图3,电源交换晶体(1)选用PNP晶体三极管做成,其射极与电源输入端(18)连接,其基极与偏压电阻(10)连接,其集电极与储能电感元件(6)连接,功率推动晶体(2)选用NPN晶体三极管做成,其基极(16)与分流式电压调整器积体电路(3)、偏压电阻(11,12)连接,其集电极与偏置电阻(9)连接,其射极(17)直接与输出端(19)连接,分流式电压调整器积体电路(3)选用TL431做成,分压电阻(13,14)串接在射极(17)处,将电阻(9,10,11,12,13,14)串接起来,即构成电压调整电阻(4),串接而成的电压调整电阻(4)可做成单片的排龙式厚膜电阻网络,能源交换泄放元件(5)选用萧基二极管做成,储能电感元件(6)选用抗流线圈做成,其一端与电源交换晶体(1)的集电极连接,另一端与电压输出及储能电容元件(7)串接;能源交换泄放元件(5)并接在储能电感元件(6)、电压输出及储能电容元件(7)串联后之两端部。
将图3所示的电路稍作改变在分压电阻(14)下方串接一低阻抗电阻(15)构成一新的电压调整电阻(4)与原电路连接,即构成本实施例二的电路原理图(如图4所示),输出端(19)从射极(17)和分压电阻(13,14)引出,低阻抗电阻(15)两端形成一电压降,以改变供应至分流式电压调整器积体电路(3)的参考电压,使电路的输出电压与输出电流呈反比关系。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功率推动晶体的射极偏压供应点改由输出负载来承担,即可省去现有电源线路中功率推动晶体的射极电阻及并联的带通滤波电容器,进而也可以省去为修正因使用射极带通滤波电容器而设置的回授补偿电容器;另外通过将所有电阻串联组合,使其能制成单片的排龙式厚膜电阻网络。除了大幅减少元件使用量以便缩小体积及降低工时,且因为厚膜电阻的精度较分立的碳膜电阻高,从而也使得电压调整的精确度提高。在适当输入操作电压时,工作效率较以往线路为高。
权利要求1.一种由电源交换晶体、功率推动晶体、分流式电压调整器积体电路、电压调整电阻、能源交换泄放元件、储能电感元件、电压输出及储能电容元件构成的无中间电容器的交换式直流电压调整器,其特征在于功率推动晶体的射极直接与电路输出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中间电容器之交换式直流电压调整器,其特征在于电源交换晶体(1)选用PNP晶体三极管做成,其射极与电源输入端(18)连接,其基极与偏压电阻(10)连接,其集电极与储能电感元件(6)连接,功率推动晶体(2)选用NPN晶体三极管做成,其基极(16)与分流式电压调整器积体电路(3)、偏压电阻(11,12)连接,其集电极与偏置电阻(9)连接,其射极(17)直接与输出端(19)连接,分流式电压调整器积体电路(3)选用TL431做成,分压电阻(13,14)串接在射极(17)处,将电阻(9,10,11,12,13,14)串接起来,即构成电压调整电阻(4),能源交换泄放元件(5)选用萧基二极管做成,储能电感元件(6)选用抗流线圈做成,其一端与电源交换晶体(1)的集电极连接,另一端与电压输出及储能电容元件(7)串接,能源交换泄放元件(5)并接在储能电感元件(6)、电压输出及储能电容元件(7)串联后之两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中间电容器之交换式直流电压调整器,其特征在于串接而成的电压调整电阻(4)可做成单片的排龙式厚膜电阻网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中间电容器之交换式直流电压调整器,其特征在于电压调整电阻(4)也可在分压电阻(14)下方再串接一低阻抗电阻(15)构成。
专利摘要一种由电源交换晶体、功率推动晶体、分流式电压调整器积体电路、电压调整电阻、能源交换泄放元件、储能电感元件、电压输出及储能电容元件构成的无中间电容器之交换式直流电压调整器,其特征在于功率推动晶体的射极直接与电路输出端连接,电压调整电阻可做成单片的排龙式厚膜电阻网络。本实用新型能大幅减少基本电子元件使用量以便缩小体积及降低工时,且因为厚膜电阻的精度较分立的碳膜电阻高,从而也使得其电压调整的精确度提高。在适当输入操作电压时,工作效率较以往线路为高。
文档编号G05F1/10GK2239048SQ9523679
公开日1996年10月30日 申请日期1995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1995年5月12日
发明者姚荣湘 申请人:姚荣湘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