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扣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12555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散热器扣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器扣合装置,尤其是指一种利用凸轮部结构在旋转半径上的差异,而达到省力操作并有效扣持的散热器扣合装置的作用。
现有技术用以将散热器紧密贴合在芯片上的扣合装置构造如图5所示,该扣合装置包括有第一扣合件1及第二扣合件2。该第一扣合件1在抵压部3的一端向下弯折延伸有第一扣脚4,而抵压部3的另一端则形成自由端5,在该自由端5上并形成有槽道6;该第二扣合件2大致呈倒L形,具有按压部7及第二扣脚8。该第二扣合件2利用第二扣脚8两侧缘上的缺口嵌接在第一扣合件1的槽道6内,而可作一定程度的摆动。组装时,先将第一扣脚4上的方形扣孔扣合在插槽连接器9的凸块91上,然后向下按压按压部7并使第二扣脚8朝内摆动,令第二扣脚8上的另一方形扣孔扣合于插槽连接器9的另一凸块92上即完成组装。拆卸时,向下按压按压部7并且使第二扣脚4朝外摆动,即解除第二扣脚8上的方形扣孔与凸块92间的扣合状态。现有技术此类扣合装置,为使散热器与芯片间紧密贴合,增强热传导效果,该扣合装置必须提供极大的扣压力,然而这将使得组装或拆卸变得困难。另外,该第一扣合件1与第二扣合件2间的嵌接方式,在较严重的振动环境下,该第二扣合件2极易产生晃动,而造成与第一扣合件1间的嵌接脱离,或者与凸块92间的扣合脱落。
因此,极需一种散热器扣合装置来克服上述缺点和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器扣合装置,其能有效降低组装与拆卸操作时所需力量,且其在高振动环境下仍能达到有效扣持的功效。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该散热器扣合装置包括有第一扣合件、第二扣合件及作动件。该第一扣合件在抵压部的一端先斜向上延伸后向下弯折延伸出一第一扣脚,而抵压部的另一端则先斜向上延伸后水平延伸形成一自由端;该第二扣合件接合在第一扣合件的自由端上,具有与第一扣合件的第一扣脚相对应的第二扣脚,该第二扣脚的上方两侧分别朝外垂直弯折出一向上延伸的侧板;该作动件接合在第二扣合件的侧板上,大致呈L形,其一端为按压部,而另一端则为旋转部,该旋转部的末端两侧分别向下延伸出一凸轮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散热器扣合装置在组装与拆卸过程中,是利用按压部直接带动凸轮部一起旋转,因此操作非常方便,且在操作时,仅需克服凸轮部与第一扣合件自由端间的摩擦力矩即可,故操作时所需力量极小。另外,该凸轮部34为特定形状的偏心结构,故能产生自锁作用,可有效地避免该散热器扣合装置因振动而松开或脱落。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散热器扣合装置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发明散热器扣合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散热器扣合装置与相关组件的组装与拆卸状态图。
图4是本发明散热器扣合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现有技术散热器扣合装置的立体图。
请同时参阅图1及图2,本发明散热器扣合装置包括有第一扣合件10、第二扣合件20及作动件30。
该第一扣合件10在抵压部12的一端先斜向上延伸后向下弯折延伸出第一扣脚14,而抵压部12的另一端则先斜向上延伸后水平延伸形成自由端16,该自由端16的末端两侧分别向下弯折形成有片体17,每一片体17上皆设有第一枢接孔18。
该第二扣合件20具有与第一扣合件10的第一扣脚14相对应的第二扣脚22,该第二扣脚22的上方中间部份先向上延伸后朝外略呈水平弯折延伸有弹性部24,该弹性部24的末端两侧分别形成有用以与第一扣合件10的第一枢接孔18相接合的第一凸柱25。该第二扣脚22的上方两侧分别朝外垂直弯折出一向上延伸的侧板26,每一侧板26上形成有第二枢接孔28。
该作动件30大致呈L形,其一端为按压部32,而另一端则为旋转部33。该旋转部33的末端两侧分别向下延伸有凸轮部34,且在旋转部33的末端处进一步向外形成有第二凸柱36,该第二凸柱36与第二扣合件20的第二枢接孔28相接合。
可以理解地,该第一扣合件10与第二扣合件20间的接合,或者第二扣合件20与作动件30间的接合,除了上述利用凸柱与枢接孔的方式外,其它诸如另外设置插销(未图示)的方式也可达到类似的功用。
现请同时参阅图3,组装时,先将第一扣合件10第一扣脚14上的方形扣孔扣合在插槽连接器40的凸块42上,并将抵压部12贴靠在散热器(未标号)上,此时该散热器扣合装置即如图3虚线所示处于未扣合状态。接着,沿着图3箭头A的方向扳动作动件30的按压部32,直到作动件30上的按压部32与旋转部33间的转折处压靠于第一扣合件10的自由端16上,在此操作过程中,该作动件30上的凸轮部34将同时产生旋转,凭借该凸轮部34在旋转半径上的差异,将撑开第二凸柱36与第一扣合件10自由端16间的垂直距离,同时并驱使第二扣合件20的第二扣脚22朝右上方移动,让第二扣脚22上的方形扣孔扣合在相对应的凸块42上,此时该散热器扣合装置即如图3实线所示处于扣合状态。
拆卸时,沿着相反于箭头A的方向扳动按压部32,通过凸轮部34在旋转半径上的缩小,以及第一扣合件10本身的弹性回复,即带动第二扣合件20的第二扣脚22朝左下方移动,而回复至如图3虚线所示的未扣合状态,接着,将第一扣合件10第一扣脚14上的方形扣孔从相对应的凸块42上退出,即完成拆卸操作。
请参阅图4,是本发明散热器扣合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其中该第一扣合件10’与第二扣合件20’是由金属片体一体冲压弯折而成。
由于本发明散热器扣合装置在组装与拆卸过程中,是利用按压部32直接带动凸轮部34一起旋转,进而驱使第二扣脚22产生移动,因此操作非常方便,远优于现有技术须同时向下按压按压部并使第二扣脚产生摆动的操作方式。另外,本发明散热器扣合装置在操作时,仅需克服凸轮部34与第一扣合件10自由端16间的摩擦力矩即可,故操作时所需力量极小。
另外,本发明散热器扣合装置处于扣合状态时,该第二扣合件20的弹性部24与第一扣合件10的自由端16紧靠,此时该弹性部24所产生的反弹力量将迫使第二扣脚22朝内定位,避免第二扣脚往外张开,因此整体结构可适用于高振动环境下。另外,该作动件30的凸轮部34为特定形状的偏心结构,在扣合状态时,该凸轮部34与第一扣合件10自由端16间的接触点位于第二凸柱36右侧(如图3实线所示),而作动件30上的按压部32与旋转部33间的转折处,与第一扣合件10自由端16间的接触点位于第二凸柱36左侧,因此能产生自锁作用,可有效地避免该散热器扣合装置因振动而松开或脱落。
权利要求
1.一种散热器扣合装置,包括设有抵压部的第一扣合件、第二扣合件及设有按压部及旋转部的作动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扣合件抵压部的一端向下弯折延伸有第一扣脚,而另一端则延伸形成自由端;该第二扣合件具有与第一扣脚相对应的第二扣脚;以及该作动件的旋转部上至少延伸有凸轮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抵压部的一端先斜向上延伸后再向下弯折延伸出该第一扣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抵压部的另一端先斜向上延伸后水平延伸形成该自由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作动件旋转部的末端两侧分别向下延伸有凸轮部。
5.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散热器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扣合件是连接于第一扣合件的自由端附近。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器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扣合件自由端的末端两侧分别向下弯折形成有片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器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片体上设有一第一枢接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器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扣合件第二扣脚的上方中间部份先向上延伸后朝外略呈水平弯折延伸出一弹性部,该弹性部的末端两侧分别形成第一凸柱,该第一凸柱与第一扣合件的第一枢接孔相接合。
9.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散热器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扣合件第二扣脚的上方两侧分别朝外垂直弯折出向上延伸的侧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散热器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侧板上形成有第二枢接孔。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散热器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作动件在旋转部的末端处向外形成有用以与第二扣合件的第二枢接孔相接合的第二凸柱。
12.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散热器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作动件大致呈L形。
13.一种散热器扣合装置,包括设有抵压部的第一扣合件、第二扣合件及具有一按压部及一旋转部的作动件,其特征在于该抵压部的一端向下弯折延伸有第一扣脚;该第二扣合件一体连结在该第一扣合件抵压部的另一端,具有与该第一扣脚相对应的第二扣脚;以及该旋转部上至少延有一凸轮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散热器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抵压部的一端是先斜向上延伸后再向下弯折延伸出该第一扣脚。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散热器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作动件旋转部的末端两侧分别向下延伸有凸轮部。
16.如权利要求13、14或15所述的散热器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扣合件第二扣脚的上方两侧分别朝外垂直弯折有向上延伸的侧板。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散热器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侧板上形成有第二枢接孔。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散热器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作动件在旋转部的末端处向外形成有用以与第二扣合件的第二枢接孔相接合第二凸柱。
19.如权利要求13、14或15所述的散热器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作动件大致呈L形。
全文摘要
一种散热器扣合装置,包括有第一扣合件、第二扣合件及作动件。该第一扣合件在抵压部的一端延伸有第一扣脚,而抵压部的另一端则形成自由端;该第二扣合件接合在第一扣合件的自由端上,设有与第一扣脚相对应的第二扣脚,该第二扣脚向上垂直弯折出一对延伸的侧板;该作动件接合在第二扣合件的侧板上,大致呈L形,其一端为按压部,而另一端则为旋转部,该旋转部的末端两侧分别向下延伸有凸轮部。
文档编号G06F1/20GK1316875SQ0011419
公开日2001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00年4月6日 优先权日2000年4月6日
发明者李冬云 申请人: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