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码物理信号序列之方法与装置、可靠性决定单元及维特比译码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54956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译码物理信号序列之方法与装置、可靠性决定单元及维特比译码单元的制作方法
发明之背景本发明系指用以译码物理信号序列之方法与装置。
如此之方法与装置可由[1]中获知。描述了所谓的维特比算法原理。
维特比算法,其常用于接收之物理信号的信道译码,系受扰乱所支配,沿着一个所谓的格子(trellis)来替该接收到之物理信号决定一信号值序列。该相当于该接收到之物理信号而被决定之信号值序列的机率,在每个个案中为了该信号值序列而被最大化。由[1]中所知的程序是被用来在一个二进数据库中替每个信号值做判定,系关于一个信号值是否具有一个第一二进值或是一个第二二进值。
由[1]中所知的该程序有着特别的缺点,系在译码过程中,其无法显示该判定有多可靠,系关于每个个别决定之信号值是否与该原始传输信号值真的相符。中之方法因此提供了不具可靠性的讯息,不论信道译码过程之品质如何。为了改善该[1]中所知之方法,由[2]可知为了让每个该决定之信号值配有可靠性讯息,其指的是如同后文中之可靠性,系在一个接收到之杂乱的(即被称为受扰乱所支配)物理信号之信道译码过程中。每一情形之该可靠性指的是该个别决定之可靠性,其系已用将接收到的信号分类成为该对应之信号值。这明显的指出,该可靠性系指该接受信号相似于该第一二进信号值或是该第二二进信号值的程度。
该可靠性被形成以,例如,一个所谓的状态米制之函数,其被计算于当通过该信道译码过程之程序中之该格子的时候。
在[2]所知的方法中,该可靠性系决定于一个单一浏览该维特比算法之程序中。
然而,此程序已被发现并不是最理想的,特别且进一步的就是针对硬件中的执行而言。
为了改善由[2]所知的程序,方法其被描述于[3],系已被发展出来,在其中维特比算法执行了两次,系伴随着只有信号值被决定于该第一演算程序,以及可靠性被决定于一个第二演算程序。该第一演算的结果是一个「最大可能路径」,其包含那些已被决定利用一路径追塑法(原路返回法)之信号值。位于最大可能路径的该等信号值系被用作为被译码之物理信号。
在[3]所知的过程中,当维特比算法之该第二演算为了很多进一步的路径,系沿着整个格子,而被执行时,随着该进一步的路径系全部具有如同该最大可能路径之长度,亦即该长度系对应于该接收物理信号序列,可靠性被决定了,且该个别可靠性,系联系于该信号值,被决定成为是该最大可能路径信号值之该可靠性与位在该进一步路径上之信号值的该被决定之可靠性的函数。
此程序非常的复杂且,实际上,并无法实时使用于物理信号译码,特别是在行动电话领域中。
也可从[4]与[5]中知道,维特比算法不被执行以针对整个物理信号的序列,只针对一特别序列以及针对用以沿着该格子按部就班决定之信号值,随着进一步路径,系被形成于该维特比算法之过程,以及进一步可靠性,系被分配于这些进一步路径之决定信号值,该进一步可靠性系用来跟该最大可能路径信号值之该可靠性做比较,其在此时尚未完全被决定,其系以哪一个与该被决定之信号值有关的最终可靠性被选择来作为基础。
如由[4]与[5]所知的方法,其具有特别的缺点,即维特比算法的收敛并非永远对每个亚区,其系被列入考虑已决定该进一步路径,而言都是肯定的。
另一个用来决定一最大可能路径的方法可由[6]得知。在此方法中,一个第一最大可能路径被决定了,且一个额外的准最大可能路径稍候会被选择,而该方法的可靠性系被用来跟那些该第一最大可能路径做对比。
另一种维特比译码器被述于[7]之中。
本发明因此以替一维特比演算过程信号数值决定可靠性的问题来作基础,系伴随着该决定之可靠性,系具有一个比在概率感测中已知的方法更好或是至少相当于他们可靠性。再者,使用该方法于行动电话中是被预期为可能的,在该情形下其乃令人向往于将硬件以及软件两者中的计算复杂度尽可能地降到最低。
该问题系藉由具有独立项申请专利范围特征的方法与装置、可靠性决定单元以及维特比译码单元来解决。
在一个译码物理信号序列的方法中,一个维特比算法被第一次执行于所有物理信号。该维特比算法之第一「执行」产生了一个最大可能路径,其系已被决定于沿着所有格子,其根据该维特比算法而产生。该最大可能路径对每个物理信号都有一个信号值。可靠性系真针对使用维特比算法而决定之最大可能路径的每个信号值而被决定。该维特比算法现在被第二次执行,即由下列的步骤,系被重复执行直到该决定之格子的所有信号数值都已被列入考虑·选择一个该格子的亚区,然后就是该亚区系在该最大可能路径上具有一个局部起始信号值以及一个局部末端信号值,·决定至少一个进一步之路径于该格子的亚区中,其结束于该最大可能路径的该局部末端信号数值,·决定每个位于该进一步路径上的信号数值,并且与同一时间在该最大可能路径上对应的信号数值作比较,·根据该比较结果,该最大可能路径之数值被关联于前述重复步骤中所决定的可靠性或是此最小值以及该局部末端信号数值的可靠性,
·在一序列的重复步骤中,该格子的该亚区藉至少一个时间单元而被较佳地转换。
该决定之信号值以及与该信号值有关联的该被选取的可靠性,例如以维特比算法之该第二演算为基础而被决定,系皆以该被译码序列的身份被使用以及被储存及/或被输出。
一编码物理信号序列器具有一处理器,其系被设定以使该方法步骤,如上所述,系于该译码物理信号之方法中,得以被执行。
一可靠性决定单元,其系在一维特比算法程序中决定一个可靠性,具有一第一路径内存,其系用以储存根据维特比算法所得之最大可能路径信号。此外,一个第二路径内存被提供用以储存根据该维特比算法所得之一进一步路径之信号值。一个第一选择单元被耦合于该第一路径内存以及该第二路径内存,且被用来评估来自于该第一路径内存与该第二路径内存的信号值。一个比较单元被耦合于该选择单元,且被用来相互比较被选自于该第一路径内存的信号值与那些被选自于第二路径内存的信号值。一第二选择单元,系具有一控制输入、一第一输出以及一第二输入。该控制输入连接于该比较单元的输出。该第一输出耦合于一第三选择单元的输出。再者,一可靠性内存被提供以储存可靠性。一控制单元,其亦被提供,系被设定,以致于一个先前已被决定且已储存之第一可靠性,其与该最大可能路径上的一信号值有关,能自该可靠性内存中被读出并且被提供至该第三选择单元的一第一输出之中。再者,该控制单元被设定,以致于一个先前已被决定且已储存之第二可靠性,其与该最大可能路径上的一信号值有关,能自该可靠性内存中被读出并且被提供至该第三选择单元的一第一输入之中。该控制单元更被设定以便该第一可靠性能被提供至该第二选择单元之该第二输入。假使来自于该第一路径内存的被选择信号数值与来自该第二路径内存者不同,则该比较单元能提供一控制信号于该第二选择单元以使该第二选择单元能选择可靠性,其系被施加于它的第一输入且已被该第三选择单元所选取。
一维特比译码单元具有如上所述之可靠性决定单元。
本发明成就于改良过的译码物理信号,其系使用维特比算法。特别地,品质被提升了,也就是说可靠性的该推测学可靠性,其系与个别信号值有关且是被该维特比译码器以软决定数值来输出,因此该个别信号值的进一步程序之可靠性系是被改善了。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本发明,该最大可能路径已被决定于沿着所有格子,其系在该维特比算法被第二次执行之前,根据该维特比算法而产生,且该进一步路径的信号数值被用以与该第二演算程序中之该最大可能路径信号数值作相比。
本案较佳的发展可被发现于独立的申请专利范围中。
本案之精华,其被描述于后文中,除了方法、装置以及可靠性决定单元之外,还有维特比译码单元。
一二进数值可被用作为信号数值。此精华简化了本发明的完成,因为只有二进数值需要被进行,因此,例如,每个信号值只需要一个位来达成储存该信号值之目的。
本案之另一个精华提供了至少一个原始信号值被预先决定于该物理信号序列之开始以及/或是至少一个终结信号值被预先决定于该物理信号序列之末端。
一区域,其具有一预定数目之信号值,系能被选择成为该被择出之格子的亚区。
根据本案之一精华,一些数量的信号值,因为此数量系取决于被使用之回旋多项式的反转深度,其在每一情形中将被用作为该格子的一亚区。
该进一步路径能在每一情形中被决定于一重复中,其系藉由反转根据该最大可能路径而被传递至个别局部末端信号值之信号值,且一个更新路径追溯方法以该局部末端信号值为基础而被执行,其系以该反转信号值为开始。该更新路径追溯方法利用路径追溯信息,其系被决定于维特比算法第一演算过程中或是其可能在第二演算中再次发生。
每个该最大可能路径上之信号值被用以与该进一步协同路径之信号值做比较。如果该比较结果是相符的,则位于该最大可能路径上的信号值之可靠性将不会被改变。如果该比较结果并不相符合,则在一前述之重复中被决定的可靠性之最小值以及该局部末端信号值之可靠性被使用作为该最大可能路径上之相对信号值。
当执行维特比算法而生成的累积信号值米制的差异可被用作为一个可靠性之第一近似值。
在本案之一个新发展中,该第二选择单元为一多任务器。
根据本案之另一精华,该第一选择单元被设定以使得与相同时间单元有关的信号值在每一情形中被选择。
该第三选择单元可被设定以使得其选取该第一可靠性与该第二可靠性之较低可靠性。
根据本案之另一精华,下列组件被提供至该装置中·一转变米制决定单元,系用以决定一转变米制,·一末端态米制决定单元,其连接于该转变米制决定单元,系用以决定一末端态米制,·一可靠性决定单元,其连接于末端态决定单元,以及·一路径追溯单元,其连接于该可靠性决定单元与该末端态米制决定单元,系用以决定路径反溯信息。
再者,一内存可被提供,·伴随着一记忆区域用以储存路径反溯信息以及/或·具有一第二记忆区域用以替该译码单元储存软输入信息以及/或·伴随着一第三记忆区域用以储存被决定之状态米制和状态转变米制以及/或·伴随着一第四记忆区域用以储存被预期用来输出的信号值,以及与此信号值结合在一起的可靠性。
至少该等记忆区域之其一可为RAM形式,以致于该个别记忆区域被合并于电路中,因此更是加快了该译码过程。
另外,该路径追溯单元可具有下列组件·一控制单元,以及·一多任务器,其经由一控制输入而接于该控制单元,在此情形下,利用该控制单元来决定关于该最大可能路径之信息或是关于该个别进一步协同路径之信息是否被第一多任务器所选取是可能的,在此情形下,位于该进一步协同路径中之路径反溯方法的每个起始状态可被提供作为该第一多任务器的第一输出,在此情形下,关于一个转变位是否被预期用以反转作为该进一步路径之反溯的信息可被提供作为该第一多任务器的一第二输出,在此情形下,每个该起始状态所对应的时间可被提供至该第一多任务器的一第三输出,在此情形下,每个该最大可能路径之起始状态可被提供至该第一多任务器的一第四输出,在此情形下,每个该最大可能路径起始态所对应的时间可被提供作为该第一多任务器的一第五输出。
一个本案之示范实施例将于下文中被解释的更为清楚,且将被阐释于图标之中,其中第一图呈现了一方块图,系说明了本案示范实施例之可靠性决定单元。
第二图呈现了一方块图,系说明了一电子物理信号之发送、传输以及接收。
第三图呈现了蝴蝶结构概要图,于此基础下维特比算法将可被解释的更为清楚。
第四图呈现了一方块图,系说明了一路径追溯方法。
第五图呈现了一概要图,系说明了本案示范实施例之程序。第六图呈现了一概要图,系详尽的说明本案示范实施例之程序。第七图呈现了一方块图,系说明了本案示范实施例之维特比译码单元。第八图呈现了一概要图,系说明了本案示范实施例之维特比译码单元的路径追溯单元。
第二图呈现了,象征性地,一来自于源头201的讯息202是预期由一发送器200传输至位于接收器211中的汇池219之中。
讯息202系被传输以提供至一源头编码器203,其于该处被压缩,以致于纵使没有信息被遗失,对讯息202之译码而言过剩的冗余信息将被排除,而且所需要的传输容量将因此被减少了。
该源头编码器203发出一代码字204u∈{±1}k(1)其包含一序列的数字值。在此例当中,此假设系被施加于每个代码字204u之每个数值ui,i=1,.....,k,上,其在假设一第一二进数值(逻辑”0”)或是一第二二进数值(逻辑”1”)上拥有相同的机率。
代码字204u被提供至一信道编码单元205之上,在其中该代码字204u的信道编码系被执行。在信道编码的过程中,冗余信息被蓄意地加入于该代码字204u以使得校正,或是至少辨识任何可能出现于该传输过程的传输错误是可能的了,因此达到了一个高水平的传输可靠性。
以下内容是基于该信道编码过程导致了每个代码字204u∈{±1}k被配以一个信道代码字206c∈{±1}n,n>k,n∈N…………………………………………… (2)的假设。
该信道编码单元205之输出因此包含有该信道代码字c206。
该信道代码字c206系被提供至该信道代码字c206的调变207之一单之元上。
在该调变过程中,该信道代码字c206系被结合以一方程式
其适合于透过一物理信道208传榆。
调变信号209系被传输,因此包含信号信息以及由该信号信息所决定之冗余信息。
该调变信号s209系经由该物理信道208传输至一接收器211。在通过物理信道208的传输过程中,干扰210常会出现,其篡改了该调变信号209s。
在接收器211,此造就了一个修饰调变信号212 其被提供至接受器211中之一解调单元213。
该修饰调变信号212系在该解调单元213中被解调。此解调单元213输出一向量 其于后文中被指为是一个电信号214,并描述了此数字,解调,修饰过之信号。
此电信号y214被提供至该电信号214的一信道译码单元215中,在那里其为了得到该电信号y电信号214之信道译码而被呈交于一维特比算法(其将于后文中论述)。一序列的电信号y在后文中意被指为是一物理信号序列。
该信道译码的目的在于执行所谓的软判决译码。其指的就是一个代码字被重现而且,另外,每个组件的可靠性信息(一个可靠性)被决定了,其系描述该关于代码字符件之重现的判决。后文中所指的该重现代码字216的组件是一个数字信号值。
该重现代码字216,也就是说至少一个数字信号值,系被提供至一源头译码单元217上,源头译码系在其中被执行。
最后,该被译码信号218供应给汇池219。
为了更轻易的了解本发明,维特比算法外部结构系被解释于后文中(见第三图)。维特比算法的细节被详述于[1]之中。
为了达成此示范实施例之目的,一个二进调变信号系被假设了,也就是说该维特比算法可藉使用该格子,其系被一蝴蝶结构300所实行,而被执行,如第三图所示。
以该蝴蝶结构300为基础,两个原始态,一第一原始态m’301以及一第二原始态m302,系被提供至每一情形中。该第一原始态m’301获自于一状态指数i以及系数2的乘积(m’=2i),其中,如果一个八位字系被进行,i=0,.....,127(27),且该第二原始态m302系以该个别状态指数i以m=2i+1为基础而被获得。
在时间k,每个原始态301,302系被配以一状态米制M以致于,对该第一原始态m’301而言,该与时间k相关之状态米制系被指定为M(k,m’=2i)且,对该第二原始态m302而言,该与时间k相关之状态米制系被指定为M(k,m’=2i+1)。
概括的说,其它的描述是以与关于全球无线通讯系统(UMTS)标准之论点的例子为基础。该等论点同时也适用于全球行动通讯系统/全球增强型数据提升率(GSM/EDGE)之标准,伴随着一个在该全球行动通讯系统/全球增强型数据提升率标准中的状态,其系分别藉6位或是4位描述。
根据该示范实施例,其中该物理信号系依照该全球无线通讯系统之标准而被传输,一个具有8-位文字(8-bit word)的状态被更好地描述了,也就是说,如果ak代表在时间k之时的一个位数值,则该第一原始态即藉301m’=(ak,ak-1,ak-2,ak-3,ak-4,ak-5,ak-6,a’k-7)来表现,且该第二原始态m302即藉m=(ak,ak-1,ak-2,ak-3,ak-4,ak-5,ak-6,ak-7)来表现。
类似于一个移位缓存器的过程,一个状态转变系藉输入(自左移位)一对应于时间k+1的新位值ak+1而发生,其系藉由箭头303,304,305,306指向一第一末端态m”307以及一第二末端态m308而标示于第三图之中。
该状态转变,系藉该位ak+1结果的「转入」而被引起,使得该对应于时间k+1(伴随着状态米制M(k+1,m”=i))的第一末端态307处于m”=(ak+1,ak,ak-1,ak-2,ak-3,ak-4,ak-5,ak-6,)。
该第二末端态308亦具有一被耦合的状态米制M(k+1,m=i+N/2)转变米制I1,I2,I3,I4,系藉使用维特比算法而决定。
如所见的,当该位ak+1具有逻辑值「0」且该格子处于第一原始态m’301的时候,I1清楚地表明了一个状态转变成状态m”的可能性。
如所能见到的,当该位ak+1具有逻辑值「0」且该格子处于第二原始态m 302的时候,I2清楚地表明了一个状态转变成状态m”的可能性。
如所能见到的,当该位ak+1具有逻辑值「1」且该格子处于第一原始态m’301的时候,I3代表了一个状态转变成状态m的可能性。
如所能见到的,当该位ak+1具有逻辑值「1」且该格子处于第二原始态m 302的时候,I4代表了一个状态转变成状态m”的可能性。
该两个末端态m”以及m的新状态米制系获自于依照下列规则来使用维特比算法M(k+1,m”=i)=max(M(k,m’=2i)+I1,M(k,m=2i+1)+I2),M(k+1,m=i+N/2)=max(M(k,m’=2i)+I3,M(k,m=2i+1)+I4),其中N代表格子中的状态数目,也就是说,对8位而言,N=256状态。
依照维特比算法,一个正向决定过程系被用作为一个成功的决定过程,其系开启于一个被定义之原始态,其根据全球无线通讯系统而具有一些可被预先决定的数目而具有逻辑值「0」的位,以使得该格子的所有原始态之实时点状态米制皆被决定,且每个状态转变米制系依照该蝴蝶结构300而被决定。
一旦该两个状态转变米制皆已被决定,其皆导致了相同的末端态,其起始于不同的起始态,然后个别的状态米制与转变状态米制之总和系在每一情形中被形成,且该较大的总和系被选取而且被派作为相对应末端态307,308的状态米制。
由极大选择过程所选取之各别原始态的位a’k-7,ak-7,系被储存于一路径追溯缓存器中。
上述的方法系让所有状态与所有时间步骤被执行于该格子中,直到物理信号序列的总末端态,如依照该全球无线通讯系统标准所定义之,被达成。该依照UMTS之物理信号序列总末端态又是一个预定之具有逻辑值「0」的位数量(该物理信号序列被终结且也被看做是”尾位”)。
因此,如所能见到的,以该正向法为基础,与该两个状态转变之选择路径有关的信息,或是表现于其它文字而关于该起始态之信息,其系已通过该状态转变而至该蝴蝶结构300的个别末端态,从而在每一情形中被储存。该个别末端态以及相对应的起始态仅不同于两个位,系于下列方式中一个新的位已被转入该「移位缓存器」(位ak+1)且一个位(最「老」者,也就是说最不显著的位a’k-7或是ak-7,其被认定为后文中的转变位)已由该移位缓存器被转出。
由于位ak+1之转变是个别末端态之个别命名的一部分,因此很明显是之所以只储存位于路径追溯缓存器之位a’k-7或是ak-7,为的就是能够独特地决定如上述内容中所述之该最大可能路径。
在该路径追溯方法的过程中,该等转变位a’k-7或是ak-7被用以与关于该维特比算法之总末端态的知识相结合,其系与该UMTS标准有关且以逻辑值「0」结束于该总末端态,以便重现该最大可能路径于格子当中。
如第四图所示,起始态401因该路径追溯法而闻名,系藉由一已假定之该路径追溯法是被起始于时间k的假设。起始态401系藉位ak,ak-1,ak-2,ak-3,ak-4,ak-5,ak-6,ak-7而被译码,并且形成一米制器402以便于路径追溯缓存器404中指出时间步骤k之位置,其包含一个八位字符长的256数值。该时间步骤k的256个位系被储存于该路径追溯缓存器404之中,且皆能个别独立地藉由该起始态401的八位于被编址。
在时间k之时,位于该路径追溯缓存器404中的编址位403被读取,且八位ak,ak-1,ak-2,ak-3,ak-4,ak-5,ak-6,ak-7,其等在时间k之时来自于该起始态401,将「由右侧」转入该移位缓存器。时间k的最明显位ak因此自该移位缓存器被转出,且被用作为时间k的译码信号值405。
新字符,其位于该移位缓存器之中且形成一个对应于时间k-1之路径追溯态406,被再一次用作为一米制器407以便于以便于路径追溯缓存器408中指出时间步骤k-1之位置。对应于时间k-1而位于该路径追溯缓存器408中的编址位409被读取,且一个对应于时间k-2的更进一步状态改变发生于一进一步路径追溯态之中。对应于时间k-1之最明显位ak-1因此自该移位缓存器被转出,且被用作为时间k-1的译码信号值410。
上述内容中提及之概要方法系针对所有点而被实时执行,直到该格子的末端态,也就是说该第一物理信号被接收之时间是已被决定的。
应该注意的是应于每个时间且具有八位字长的各个路径追溯缓存器在每一情形中之都有对应于256个状态的256个位。
以该维特比算法的第一「执行」为基础,该路径追溯法产生了一个所谓的最大可能路径501。
一旦被示于第五图之格子500中的最大可能路径501已被决定,该维特比算法即被第二次执行,系以下列程序为基础。
第五图以参考符号502表现了格子500中的每一情形在一时间步骤时的个别状态。
该最大可能路径501包含藉由使用路径追溯方法而决定之信号值,且其被用作为该译码信号值,也就是说被用作为物理信号之译码序列。
如第五图所示,亚区503系被选自于该总格子500。
下文中所述及之方法的目的在于决定耦合于个别信号值的可靠性,系在一个「最差个案评估」之中。
在下文当中,最大可靠性路径501之信号值被译码为Pr.TB(k-i),其中k-i代表的是时间k,k-1,k-2,....,k-i,其系皆位于选择性亚区503之中。i则代表在亚区503中之该等时间的序列索引。
如能所见到的,该亚区503可被视作为一个窗口,其在每一情形中系藉一时间步骤而被转移,其系开始于格子500的起点且被转移至该格子500的末端。
根据该示范实施例,对应于该最大可能路径501的局部末端态504的一个第二路径系被决定,其对应于时间k之信号值。
如上所述,事实上,该来自于前述之起始态505而已被转入移位缓存器以便达到位于该最大可能路径501上之局部末端态504的位值是已知的。
为了在格子500中决定对应于时间k之该选择性亚区503的一第二路径506,该转变位,其描述了由状态505到位在该最大可能路径501上之该局部末端态504的转变,系被反转,且一个更新路径追溯方法伴随着该反转之位而被执行,其系使用时间k之储存路径追溯缓存器(请见第四图)。此系以如同第四图所述之方式而被执行,远至该格子的起始态。
此结果为第二路径506,其包含状态507。
一旦该第二路径系已被决定远至该局部末端态504,在时间步骤k之时,位于该选择性亚区503之中的该局部末端态504之一个第一可靠性系被决定。
该第一可靠性,系获自于该局部末端态504在米制已藉由该最大可能路径501而决定的情况下之状态米制跟该局部末端态504在米制已藉由状态507沿着该第二路径506而决定的情况下之状态米制之间的差异。
如所能见到的,此差异代表该转变沿着该最大可能路径501的判定确实性之标准。
假使,经由举例,此差异非常小,则此指的即是直接透过该第二路径506而不包含一统计性的大错误来直接达到该状态已经是可能的了。
然而,如果该差异非常大,则此即为所对应之位判定的一标示,也就是说该最大可能路径501的状态是高度可靠的。
第一可靠性,其仍是需要被矫正的,其系在时间k时以此方式随着该最大可能路径501上之所有状态而被决定。
下列的方法在每一情形中系沿着第五图之箭头508所标示的方向而被执行,系对一时间k-n,n=1,....,该亚区的尺寸,其系对该最大可能路径501上的状态而言,以及关于该第二路径506的状态·一检测系被执行以判定该信号值,也就是所说的位,其已被译码于该最大可能路径501之上者,是否等同于以该第二路径506为基础而被已被译码的位。
·假使是相同,则位于该最大可能路径501上之各个状态之信号值的第一可靠性将维持不变。
·假使该对应于一时间k-n而位于该最大可能路径501上之被译码位与位于该第二路径506之上者有不同的数值,则该第一可靠性,系被结合于时间k之时的该最大可能路径501上的个别状态,以及对应于时间k-n之时在该最大可能路径上之相关状态者的最小值系被决定,且被派作为在时间k-n之时而位于该最大可能路径501上的信号值之一个新的第一可靠性。
·此方法系沿着该最大可能路径501以及沿着位在该选择性的亚区503之中的该最大可能路径501的所有状态之第二路径506而被执行。
此过程系为了亚区503而在每一重复中被执行,其系顺着该亚区在每一案例中藉一时间步骤而沿着该格子以该物理信号序列之总末端态的方向而被转换。
此重复过程将藉由第六图之相关说明而被更进一步的详细解释。
第六图呈现了该格子500如同该最大可能路径501一样。
在第六图中,该方法被假设于开使在一个第一时间步骤k=0。
在一第一步骤之中,一第一亚区601系被选定,其包含两个时间(k=0,k=1)的状态。
如第六图所示,该第一亚区601因此包含该队大可能性路径501的一个第一分支602。
一第二路径604,其只具有一个分支605,其系被决定于透过该开始于第一亚区601局部末端态603的转变位之反转而被使用的上述方法之中。
该第一局部末端态603之可靠性S(1)现在系藉由形成该最大可能路径602的米制Ms(k=1,m1)以及该第二路径604的米制Mc(k=1,m1)的差异而被决定,其中Ms(1,m1)因而译码了被累积状态米制的全部米制以及沿着最大可能路径501一直到该第一局部末端态603的传输米制,通常一直到状态m对应于时间k Ms(k,m)。Mc(k,m1)在一个相似的情况下译码了该被累积状态米制的全部米制以及沿着第二路径604一直到该第二局部末端态603的传输米制,通常一直到状态m对应于时间k。
该第一重复系终结于形成时间k=1(S(1))之第一可靠性之后。
一第二亚区606系于一第二重复中被选定,其现在包含有时间k=0,k=1,k=2之格子500的状态。
在该第二重复中,该被选定的亚区606在该最大可能路径501上具有一第二局部末端态607。
以该第二局部末端态607为基础,一个新的路径,其即为后文当中所提到的第三路径608,此时系再次以使用路径追溯缓存器的传统路径追溯方法而决定。再者,该最大可能路径501的第二分支618的两个状态转变米制,其对由第二局部末端态603到第二决局部末端态607之状态转变进行评估,被决定了。
再者,状态610的状态米制以及该第二局部末端态607的状态米制,其位于该第三路径608之上,系顺着该第三路径608而被决定。
在时间k=2之时该第二局部末端态607之可靠性S(2)系再次藉由下列规则而被决定S(2)=Ms(2,m2)-Mc(2,m2)在下一步骤中,一检测系被执行以判定在时间k=1之时顺着该第三路径608,而起始于该第二局部末端态607的被译码位,是否等同于该最大可能路径501对应于时间k=1之时的被译码位。
假使他们并不相同,则该最小值系被形成于被结合于该第一局部末端态603的第一可靠性S(1)与被结合在该第二局布末端态607的第一可靠性S(2)之间。
在下一步骤中,该最小值系被分派至该第一局部末端态603。
此完成了第二重复。
在一第三重复当中,窗口(亚区)系藉一近一不时间步骤而被转移向右方,如所能见到的,也就是说此被选择的第三亚区611此时包含来自于四个时间,也就是k=0,k=1,k=2,k=3的状态。
上述的方法系以一第三局部末端态612为开始而被执行,以致于一个第四路径613系藉由一个使用对应路径追溯缓存器之进一步路径追溯方法而决定。
沿着该第四路径613,其亦指下文中所提的协同路径,的总米制系因为该状态616之状态米制以及该第三局部末端态612中的该状态转变米制而被识别。
另外,该状态转变米制,系针对由该第二局部末端态607转变至该第三局部末端态612的状态转变而被决定,被以符号617标示于该最大可能路径501之上。
顺着该最大可能路径501的总米制,系由于该第二局部末端态607的状态米制,亦同样地被识别。
该第三局部末端态612的第一可靠性系藉下列规则而形成S(3)=Ms(3,m3)-Mc(3,m3)一旦该第三局部末端态612之第一可靠性S(3)已被决定,则各个该第一可靠性系依照位于该最大可能路径501上之第三亚区611中之所有状态的上述程序而被更新或是不被更新。
此完成了第三重复。
在第四重复当中,此亚区系再次藉沿着格子500末端方向的一时间步骤而被转移,以致于一第四亚区619系被选择,其此时包含来自于五个时间k=0,k=1,k=2,k=3,k=4的状态。
一个对应于该最大可能路径501上之一第四局部末端态621的第五路径621系藉使用上述程序而被决定。
该第四局部末端态620的第一可靠性S(4)于是藉使用下列规则而被决定S(4)=Ms(4,m4)-Mc(4,m4)系起始于该第四局部末端态620,该第一可靠性在每一情形中实时针对所有前述状态而成功地被更新或是不被更新,系按照前述之程序。
系以一个假设/则(if/then)的请求之形式而被陈述一个程序语言中,对应于一时间k,个别局部末端态的第一可靠性系以下列情形为基础而被更新或是不被更新假设(Sec.TB(n_upd_k)=Pr.Tb(n))则S(n)=S(n)否则S(n)=min(Sn),S(k))终结假设-则(IF-Then)环。
Sec.TB(n_upd_k)代表着个别的协同路径(第二路径,第三路径,第四路径、、、)关于时间n的该被译码单元,系在该始于该最大可能路径501上对应于时间k的一局部末端态之更新重复k的过程当中。
如所能见到的,此程序可藉后述之启发式知识来解释在该重复之起点的各个第一可靠性乃是被输出之可靠性数的的上界。较小者则是各个局部末端态的被预期的可靠性,更可能的是该局部末端态亦可经由各个进一步路径而被达成。位在最大可能路径501上的状态之中间型可靠性必定因此被更新于该被选择亚区之中,如果关于同时间的该最大可能路径501与该进一步路径所对应之被译码位彼此不同。
一旦一旦顺着最大可能路径501的所有状态之可靠性已被更新,该时间窗口,也就是所谓的亚区,即被转移,系藉由一时间步骤,其系更深一层地位在该格子末端的指向当中。
关于时间k+1所对应的局部末端态之新的可靠性系被推估,所对应的新进一步路径系被决定,且所对应之状态米制与状态转变米制系被决定而且,再一次地,在第k+1个重复中之亚区内的最大可能路径501上的状态之可靠性系被更新。
应该被注意的是前述亚区之及时最近更新数值系终于被决定,且不再被认定是在进一步的重复之中。
在最大可能路径501上之时间窗口内的所有状态之可靠性系被更新于每个重复当中,其系依靠于前述的规则当中直到所对应的状态在进一步转移时道出该时间窗口为止。
维特比译码单元700系经由一定时器输入701而被一外部控制器(未示出),例如一个频率为52MHz(赫兹)的信号处理器,所计时。
该维特比译码单元具有一内部控制单元702,一用以储存关于译码方法之信息的单元703,一个转变米制决定单元704,一末端态米制决定单元705,一可靠性决定单元706以及一路径追溯单元707。
再者,一内存708系被提供,其被区分成不同亚区,系用以储存该软输入数值、该追溯信息如同该译码位以及其等之可靠性信息。
另外,一内存系被提供以储存临时性的信息,例如起始米制。
该转变米制决定单元704使用该被译码信息,其系被储存于单元703之中,系用以储存关于译码方法之信息,系提供该格子中的每一个转变来形成理论上的被编码输出信息,且结合此具有该来自于该内存的被接受之软输出数值以形成该转变米制数值,其系使用下列规则(2x1-1)S1+(2x2-1)S2+(2x3-1)S3其中·S1,S2,S3代表该译码器的软输出数值,且·x1,x2,x3代表该理论上的被编码输出信息。
该末端态米制决定单元705系被连接于该转变米制决定单元704,以使得该被决定状态转变米制能被提供至其之中。该末端态米制决定单元705包含四个加法器709,710,711,712,两个单元713,714,系用以由两个先前已形成的总和而产生一最大值,如同一路径追溯缓存器715,其系以第三图所示之蝴蝶结构300为基础而被形成。
该各别位被储存于该路径追溯缓存器715之中,其产生自该最大总和的选择,系来自于该蝴蝶结构300的各个起始态的状态米制以及来自于该状态转变米制且系以前述之方法为基础而因此被转移出该移位缓存器。
可靠性系藉由连接于该控制单元702且被详细介绍于第一图的该可靠性决定单元706而决定,系使用上述之方法,且被储存于一个用来储存该可靠性以及该中间行可靠性的一个第二记忆区域707之中,其在重复的过程中仍可能被改变。
再者,该可靠性决定单元706系被连接于该路径追溯单元707,以致于所对应的位,也就是说关于时间标志k而顺着该各别进一步路径的各别时间步骤之转变位,系自该路径追溯单元707被供应至该可靠性决定单元706,如同将被解释于下文当中,系在每个经由一第一输入718的案例当中,且位于该最大可能路径上之各别状态的转变位系经由一第二耦合719而自该路径追溯单元707被供应至该可靠性决定单元706。
该各别被决定的状态米制以及状态转变米制系被储存于一第三记忆区域720中。
信号数值,其被计画用来输出,以及最终可靠性,其被耦合于该信号数值,系皆被储存于一第四记忆区域721中。
各别组件系藉一总线722而彼此相连。
第一图呈现出该可靠性决定单元706的一个概要图。当亚区具有最大尺寸的45个时间单元时,该按照模范实施例之可靠性决定单元706具有一第一缓存器101,系用以储存该顺着最大可能路径的状态转变之位,其系以被选取的亚区为基础而被译码。
该被译码位系顺着位在该被选取亚区之中的各别被决定协同路径而被储存于一第二缓存器102之中,同样地具有45个位长,系根据该路径追溯方法。
一个来自于第一缓存器101的位以及一个来自于该第二缓存器102的位,其等各自描述一个关于同一时间的被译码位,系皆在每一情形中藉由一选择单元(未示出)首先顺着该最大可能路径501且顺着该进一步协同路径而被读取。这些位系透过两个耦合,一第一耦合103以及一第二耦合104,而被提供至一互斥或(exclusive-OR)闸以作为一比较单元105。
该比较单元105之一输出106系被耦合于一多任务器1408的一控制输入107。该多任务器108之一个第一输入109系被耦合于一极小选择单元111之一输出110。该极小选择单元111之一个第一输入112系被耦合于一可靠性内存113。该极小选择单元111的一第二输入114系同样地被耦合于该可靠性内存113。再者,多任务器108的一第二输出105系同样地被耦合于该极小选择单元111的该第一输入112,出现在极小选择单元111之该第一输入112的可靠信数值亦出现在多任务器108之该第二输入115。
多任务器108的一个输出116同样被耦合于可靠性内存113。
控制单元702控制该可靠性决定单元706,以致于该第一可靠性在每一情形中,其系针对于时间k且位在该最大可能路径上之一个状态m而言,系藉由一扣除单元117而形成,且被储存为第一可靠性S(k),其系针对各别重复而言,其中时间步骤k说明了该时间步骤,其中各别的局部末端态系已被定位。
再者,可靠性内存113系被用以储存该可靠性以及中间型可靠性S(k-i),其系藉由使用前述之方法而被决定被决定。
顺着最大可能路径501之各别局部末端态的相对总米制系藉由末端态决定单元705而被提供至该可靠性决定单元706。
一旦关于时间k的第一可靠性S(k)已被决定,则控制单元702选取关于时间k-i而未被更新的可靠性S(k-i),并提供这些可靠性于极小选择单元111之第一输入112。
该第一可靠性S(k)系被提供至该极小选择单元111之第二输入114。
该两个可靠性的最小值因此被产生于最小选择单元111之输出110上,且因此亦被施加于多任务器108之第一输入109。
可靠性S(k-i)系被施加于多任务器108的第二输入115。
如果藉由该互斥或门105而执行的检测导致了来自于该第一缓存器101与第二缓存器102的两个被选取位彼此不同,那么该多任务器108系被转换,系藉由来自于该互斥或门105的输出讯息,以致于施加在多任务器108之第一输入109上的信号被传送至多任务器108之输出116,且此直取代前述的可靠性S(k-i),其被施加于极小选择单元111的第一输入112,以作为被更新之可靠性S(k-i)_upd。
可靠性内存113系透过该总线722而耦合于第四记忆区域721,因此,在执行维特比算法的第二「演算」之后,该被决定之可靠性系被储存于该第四记忆区域721之中。
第八图详细呈现了路径追溯单元707。
此路径追溯单元准许该最大可能路径与该进一步协同路径两者皆被追溯。此相对地表示输入信号存在,其指的是两路径形式并且其能以多任务形式被提供至内部逻辑态之中。
路径追溯单元707具有一第一多任务器801,其系透过一控制输入802而耦合于控制单元702(请见第七图)。该控制输入802系被用以选择关于最大可能路径501或是关于各别进一步协同路径的信息是否被该第一多任务器801选取。一个用来终止关于该进一步路径过程之信息的停止信号系透过一第一停止输入803而被提供至多任务器801。一个用来终止关于该最大可能路径过程之信息的停止信号系透过一第二停止输入804而被提供至多任务器801。
在该进一步路径中之路径追溯方法的各别状态米制系在一第一输入805之处被提供至该多任务器801。
关于第一转变位是否需要被反转以追溯出进一步路径的信息系透过一第二输入806而被提供至该第一多任务器801。该第二输入806系透过该协同路径而在该追溯方法之起点被活化,而在该追溯方法的其它部分则是不活跃的。
起始态所对应的各别时间k系透过一第三输入807而被提供至该第一多任务器801。
最大可能性路径501之起始态系透过一第四输入808而被提供至该第一多任务器801。
最大可能路径501之起始态所对应的时间系透过一第五输入809而被提供至该第一多任务器801。
一停止信号810系自该第一多任务器801而被供应至该控制单元703并且被用以表明该路径追溯方法的结束。
在该第一记忆区域716被读取的各别路径追溯缓存器之地址705系藉由控制单元703而被供应,而且该被选择地路径追溯缓存器之相对位715,其系如同来自于随机存取内存RAM之输入资料811,而被读入并且被提供至一第二多任务器812。
该第二多任务器812系透过一控制输入813而被控制单元703所控制。起始情况,其系藉该第一多任务器801而选取,也就是说该各别起始态以及各别起始时间,系皆被提供至一第三多任务器815的之一第一输入814。
该第三多任务器815因此接收来自于该最大可能路径或是该协同路径起始信息。
该第三多任务器812系透过第三多任务器815之一被控制输入816而受该控制单元703所控制。
该第三多任务器815之输入814的起始情况在起始时间选取了一个来自于路径追溯缓存器的位,如第四图所示(403),其被指为是「追溯数值」或是「转变位」,其被附于现行状态向量之右侧且因此形成新的米制数值818。自此,在每个时间步骤中所被提供之各别米制物,其系选取各别地前述时间步骤之转换位。
该第三多任务器815的一个第二输入817系被提供以一数值,其代表着前述的时间步骤之及时以及利用位在该第二多任务器812中之路径追溯缓存器715作为基础之格子500的状态之各别新米制数值818,并且利用将用以决定转变位819的米制物所决定而被分派之转变位为基础。
路径追溯单元需要关于被使用之编码方法的信息,例如状态数量以及因而位于该状态向量中的位数。此信息不仅在产生新的米制数值时是被需要的,并且在该路径追溯缓存器715的预选(该路径追溯缓存器715的尺寸)中亦是被需要的。
以前述之追溯方法为基础而被转出的位系被用作为一被译码位,其相当于位于该最大可能路径上或是位在该进一步路径上的相对信号值。
该被译码位820,也就是说由所相对应的移位缓存器所转出的位,系被供应至该第四多任务器821之一输入822。
此位系被供应至一第一输出824或是一第二输出825,其系依靠于该第四多任务器821之一控制输入823。假使此位被供应至该第一输出824,那么此所指的就是该位系被结合以相关的可能路径。
该控制单元702系被设定,以致于前述之方法步骤能经由该可靠性决定单元706以及该维特比译码单元700之相对进一步单元而被执行。
下列刊物系被引用于此文件当中[1]G.D.Forney,维特比算法,电子电机工程师协会公报,卷61,编号3,页数268-278,1973。J.Hagenauer,P.Hoeher,伴随有软判定输出的维特比算法及其施加,页数1680-1686,全球通讯会议,1989。J.Hagenauer,源头控制信道译码,电子电机工程师协会通讯会刊,卷43,编号9,页数2449-2457,1995年九月。C.Berrou等人,低复杂性软输出维特比译码器结构,国际计算机中心93。美国专利案US 5 406 507。日本专利案JP11186914 A之专利摘要。美国专利案US 5 784 392。
图标符号说明101第一缓存器102第二缓存器103第一耦合104第二耦合105比较单元106比较单元输出107多任务器控制输入108多任务器109多任务器第一输入110极小选择单元输出111极小选择单元112极小选择单元第一输入
113可靠性内存114极小选择单元第二输入115多任务器第二输入116多任务器输出。
200发送器201源头202讯息203源头编码器204代码字205信道编码单元206信道代码字207信道代码字之调变单元208物理信道209调变信号210干扰211接收器212修饰调变信号213解调单元214电信号215信道译码单元216重现代码字217源头译码单元218被译码信号219汇池300蝴蝶结构301第一起始态
302第二起始态303状态转变箭头304状态转变箭头305状态转变箭头306状态转变箭头307第一末端态308第二末端态I1第一状态转变米制I2第二状态转变米制I3第三状态转变米制I4第四状态转变米制401起始态路径译码法402在时间k之时指向路径追溯缓存器上之一位的米制器403在时间k之时的路径追溯缓存器上之位404在时间k之时的路径追溯缓存器405在时间k之时的被译码信号值406在时间k-1之时的路径追溯态407在时间k-1之时指向路径追溯缓存器上之一位的米制器408在时间k-1之时的路径追溯缓存器409在时间k-1之时的路径追溯缓存器上之位410在时间k-1之时的被译码信号值500格子501最大可能路径502格子内的状态503亚区504局部末端态
505前述之最大可能路径上之局部末端态的状态506第二路径507第二路径之状态508箭头Pr.TB(k-j)最大可能路径上之转变位Sec.TB(k-j)第二路径上转变位601第一亚区602最大可能性路径之第一分支603第一局部末端态604第二路径605第二路径分支606第二亚区607第二局部末端态608第三路径609第三路径上之状态610第三路径上之状态611第三亚区612第三局部末端态613第四路径614第四路径状态615第四路径状态616第四路径状态617最大可能路径之第一分支618最大可能路径之第二分支619第四亚区620第四局部末端态621第五路径
622第五路径状态623第五路径状态624第五路径状态625第五路径状态700维特比演算单元701定时器输入702控制单元703信号接收内存704米制决定单元705末端态决定单元706可靠性决定单元707路径追溯单元708内存709加法器710加法器711加法器712加法器713最大选择单元714最大选择单元715路径追溯缓存器716第一记忆区域717第二记忆区域718第一耦合719第二耦合720第三记忆区域721第四记忆区域722总线
801第一多任务器802多任务器控制单元803第一停止输入804第二停止输入805第一多任务器之第一输入806第一多任务器之第至输入807第一多任务器之第三输入808第一多任务器之第四输入809第一多任务器之第五输入810停止信号811输入资料812第二多任务器813第二多任务器控制输入814第三多任务器之第一输入815第三多任务器816第三多任务器控制输入817第三多任务器第二输入818格子中次一状态之及时新米制数值819转变位820被译码位821第四多任务器822第四多任务器输入823第四多任务器控制输入824第四多任务器第一输出825第四多任务器第二输出901格子半区
902第一亚区903第二亚区
权利要求
1.一物理信号序列译码方法,·其中一维特比算法针对所有物理信号而被第一次执行,由于一最大可能路径被决定顺着以该维特比算法为基础而产生的总格子,并且伴随着每个物理信号的被决定信号值,·其中一个可靠性系针对以该维特比算法为基础而被决定之最大可能路径的每个信号值而被决定,·其中该维特比算法被第二次执行,系伴随着下列方法步骤而被反复执行直到该被决定格子的所有信号已被列入考虑a)选择一个该格子的亚区,系以该亚区系在最大可能路径上具有一局部起始信号值以及一局部末端信号值的方式,b)决定至少一进一步路径于该格子的亚区中,其结束于该最大可能路径的该局部末端信号值,c)每个位在该进一步路径上的信号值系与每个位在该最大可能路径上的信号值作比较,d)形成与最大可能路径之每个信号值的可靠性以及该局部末端信号值的可靠性有关之最小值,e)可靠性或是该最小值系被选取且根据一预定标准而被关联于各别信号值,且f)其中与信号值有关联的被决定的信号值以及被选取之可靠性系被用作为被译码序列。
2.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一二进数值系被用作为该信号值。
3.如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中至少一起始信号值被决定于在该物理信号序列的起点及/或至少一末端信号值被决定于在该物理信号序列的终点。
4.如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中一个具有一预定数量信号值的区域系在每一情形中被选作为该格子的亚区。
5.如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中每个该数量的信号值被用作为该格子的一个亚区,系伴随着该数量取决于所使用之回旋多项式的反转深度。
6.如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中该进一步路径系被决定于下列方式之中·反转根据该最大可能路径而已被导入该局部末端信号值的转变位,·以局部末端信号值为基础而透过已被决定于维特比算法第一演算与维特比算法现行演算中的路径追溯信息来执行一路径追溯方法,且伴随有起始于该被反转位的被更新路径法。
7.如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中以维特比算法为基础而形成的累积信号值米制之间的差异系被用作为该可靠性。
8.如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中该累积信号值米制间的差异或是可靠性的最小值以及局部末端信号值的可靠性系在每一情形中被选作为信号数值,且系与此信号值有关联。
9.一在维特比算法过程中决定一可靠性的可靠性决定单元,系具有·一第一路径内存,其以维特比算法为基础,系用以储存最大可能路径信号值,·一第二路径内存,其以维特比算法为基础,系用以储存进一步路径信号值,·一第一选择单元,其被耦合于该第一路径内存以及该第二路径内存,系用以选取来自于该第一路径内存以及该第二路径内存的信号,·一比较单元,其被耦合于该第一选择单元,系用以比较来自于第一路径内存与第二路径内存的被选取信号,·一第二选择单元,其具有a)一控制输入,其被耦合于该比较单元的输出,b)一第一输出,其被耦合于一第三选择单元的输出,c)一第二输入。·一用以储存可靠性的可靠性内存,·一控制单元,其被设定以致于a)一个预定且被储存之第一可靠性,其与该最大可能路径上的一信号值有关,能自该可靠性内存中被提供至该第三选择单元的一第一输入,b)一个预定且被储存之第二可靠性,其与该最大可能路径上的一信号值有关,能自该可靠性内存中被提供至该第三选择单元的一第二输入,c)该第一可靠性能被提供至该第二选择单元之该第二输入,d)由该第二选择单元所选取的数值可被储存以作为第一可靠性,·在此例中,假使来自于该第一路径内存的被选取信号数值与来自该第二路径内存者不同,则该比较单元能提供一控制信号于该第二选择单元以使该第二选择单元能选取该可靠性,其系被施加于它的第一输入且已被该第三选择单元所选取。
10.如权利要求9的可靠值决定单元,其中该控制单元系被设定,以致于一预定且被储存的第二可靠性,其系关联于最大可能路径之局部末端信号值,系能自该可靠性内存被提供至该第三选择单元的第二输入。
11.如权利要求9或10的可靠值决定单元,其中该第二选择单元系为一多任务器。
12.如权利要求9或10的可靠值决定单元,其中该第一选择单元系被设定以致于在每一情形中的信号值在同一时间单元被选取。
13.如权利要求9或10的可靠值决定单元,其中第三选择单元系设定以致于其选取该第一可靠性与该第二可靠性之较小的可靠性。
14.如权利要求9或10的可靠值决定单元,其中该控制单元系被设定以致于最大可能路径的所有信号值之可靠性能反复地如同第一可靠值而被提供至第三选择单元的第一输入。
15.一维特比译码单元,系具有如权利要求9或10的可靠值决定单元。
16.一物理信号序列译码装置,系具有一处理器,其被设定以致于下列方法步骤能被执行·决定所有以维特比算法之第一次执行为基础之物理信号值的一最大可能路径,其系沿着以维特比算法为基础而产生之总格子,系取决于每个物理信号的哪一信号值被决定,·决定最大可能路径之每个信号值的一可靠性,系以维特比算法为基础,·该维特比算法被第二次执行,随着下列方法步骤系被反复执行直到被决定之格子的所有信号值都已被列入考虑a)选取该格子的一亚区,伴随着该亚区在该最大可能路径上具有一局部起始信号值以及一局部末端信号值b)决定至少一进一步路径于该格子的亚区中,其结束于该最大可能路径的局部末端信号值,c)每个位在该进一步路径上的信号值系与每个位在该最大可能路径上的各信号值作比较,d)形成与最大可能路径之每个信号值的可靠性以及该局部末端信号值的可靠性有关之最小值,e)该可靠性或是该最小值系被选取且根据一预定标准而被关联于各别信号值,且·与信号值有关联之被决定信号值以及被选取之可靠性系被用作为被译码序列。
17.如权利要求16的装置,·系具有一转变米制决定单元,系用以决定一转变米制,·系具有一末端态米制决定单元,其被连接于该转变米制决定单元,系用以决定一末端态米制,·系具有一可靠值决定单元,其连接于该末端态米制决定单元,以及·系具有一路径追溯单元,其连接于该可靠值决定单元与该末端态米制决定单元,系用以决定路径反溯信息。
18.如权利要求16或17的装置,系具有一内存·伴随着一记忆区域,系用以储存该路径反溯信息及/或·系具有一第二记忆区域用以替该译码单元储存软输入信息及/或·伴随着一第三记忆区域用以储存被决定之状态米制以及状态转变米制及/或·伴随着一第四记忆区域用以储存被预期用来输出的信号值,以及与此信号值耦合的可靠性。
19.如权利要求18的装置,其中至少一记忆区域系为RAM形式。
20.如权利要求17的装置,其中该路径追溯单元具有下列组件·一控制单元,以及·一多任务器,其经由一控制输入而耦合于该控制单元,在此情形下,利用该控制单元来决定关于该最大可能路径之信息或是关于该个别进一步协同路径之信息是否被第一多任务器所选取是可能的,在此情形下,位于该进一步协同路径中之路径反溯方法的每个起始状态可被供作为该第一多任务器的第一输出,在此情形下,关于一个转变位是否被预期被反转以便作为该进一步路径之反溯的信息可被供作为该第一多任务器的一第二输出,在此情形下,每个该起始状态所对应的时间可被提供至该第一多任务器的一第三输出,在此情形下,每个该最大可能路径之起始状态可被提供至该第一多任务器的一第四输出,且在此情形下,每个该最大可能路径起始态所对应的时间可被提供作为该第一多任务器的一第五输出。
全文摘要
本发明系关于物理信号序列译码方法,维特比算法据此被执行两次。当该维特比算法被第二次执行时,由第一次执行所决定之信号值的可靠值反复经以下方式由最大可能路径而决定选择格子的亚区,及决定至少一进一步路径于该格子的亚区中,其结束于该最大可能路径的该末端次信号;在该最大可能路径上的每个信号值决定一可靠值;在该进一步路径上每个信号值系与每个位在该最大可能路径上的信号值及该可靠值或来自该可靠值之最小值作比较,且该末端次信号之可靠值系根据一预定标准而被选择。
文档编号G06F11/10GK1529945SQ01817875
公开日2004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01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00年10月24日
发明者B·贝克尔, M·多伊奇, P·荣格, T·凯拉, J·普莱钦格, A·鲁斯西托, P·施米特, M·施奈德, B 贝克尔, 刮魍, 城崭, 滋, 疗, 蔚 申请人:因芬尼昂技术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