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模组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91811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散热模组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脑中的散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散热模组的固定装置,此装置二相对设置的壳体相互卡合后,可将散热模组组的导管稳固的夹持在壳体的凹槽内且不会脱落。
背景技术
现今电脑运算功能更加强大,其速度也迅速提升,而其整体形状、构造及与主机板连接方式更是突破传统的窠臼,可谓是电脑业界的重大改革,更由于新一代中央处理器挟带超速的运算功能,也使得中央处理器在处理运算指令时所产生的温度更高,所以如何利用良好的导热及散热系统使中央处理器在其允许的温度下正常工作,已被业界视为极为重要的课题;现有一种水冷式散热装置,参看图7所示的立体结构图,可由图中清楚看出,该散热装置A包括有底座A1、顶盖A2、水箱A3及马达A4所组成,其中底座A1开设有一水道A11,而顶盖A2在对称该水道A11的两侧分别形成有一进水孔A21及出水孔A22,并在进水孔A21及出水孔A22处套设有进水套管A211及出水套管A221,而进水套管A211末端则接设在马达A4上,使散热装置A可利用马达A4由水箱A3中抽取冷却液进入底座A1的水道A11内,经由水道A11汲取底座A1与顶盖A2的热源后,再由出水孔A22流出,以达到循环散热的目的;然而,上述装置理论上有一定的散热效果,但实际使用时,进水套管A211及出水套管A221套接在进水孔A21及出水孔A22时,常会因外力不当的拉扯或搬运时的晃动或碰撞,而造成进水套管A211或出水套管A221脱落,而无法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散热模组的导管上穿设有复数导管,且固定装置的壳体为设有复数相对于导管的凹槽,使散热模组的导管可稳固的夹持在壳体的凹槽内形成定位。
本实用新型次要目的在于借由共用模组所制成的壳体,可相互嵌合定位形成一种可收容散热模组的固定装置,可达到定位明确且可大幅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又一目的在于壳体的凹槽为凸设有凸肋,可借由凸肋增加凹槽对导管的夹持力。
本实用新型再一目的在于固定装置的壳体表面为可定位有风扇。可借由风扇对散热模组吹送冷却风。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散热模组的固定装置,是在固定装置内收容一个散热模组;该散热模组是在导管上穿设有复数鳍片,该固定装置分别在散热模组的顶面及底面相对设有一壳体,且壳体中央设有一个容置空间,并在壳体的两侧设有复数凹槽,使散热模组可收容在相对设置的壳体间,且散热模组的导管可夹持在壳体的凹槽内,形成夹持定位;所述散热模组的二侧壁面分别延设有卡扣及扣槽,使相对设置的壳体可相互扣合定位,并将散热模组稳固的收容在固定装置内;所述壳体的凹槽凸设有凸肋,并在散热模组的导管外缘套设有套管,导管外缘的套管可供相对设置的壳体在凹槽上所设的凸肋夹持定位;壳体的容置空间设有透槽;壳体表面可定位有风扇;固定装置的壳体为共用模组制成。
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在于由于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散热模组的固定装置,在固定装置内收容一种散热模组,且固定装置分别在散热模组的顶面及底面相对设有壳体,而壳体中央设有一个容置空间,并在二侧壁面分别延设有卡扣及扣槽,使壳体可相互扣合定位,并将散热模组稳固的收容在固定装置内,且由于此装置共用模组制成壳体,所以使制造成本大幅度降低;由于壳体的凹槽凸设有凸肋,故可借凸肋增加凹槽对导管的夹持力;另外固定装置壳体表面可定位风扇,故能对散热模组处冷却风;而且散热模组在导管上接设有复数鳍片,且固定装置的壳体为设有复数相对于导管的凹槽,所以使导管可夹持在壳体的凹槽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组装前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组装时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组装后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图7为现有技术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及立体结构图,可由图中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散热模组1及固定装置2所构成;是本实用新型主要构件,散热模组1在导管11上穿设有复数鳍片12。固定装置2分别在散热模组1的顶面及底面相对设有一个壳体21,且壳体21中央设有一个容置空间211,并在容置空间211中央及四周分别设有透槽2111及复数透孔2112;壳体21的二侧壁设有复数相对在散热模组1的导管11的凹槽212,并同时延设有复数卡扣213与扣槽214,上述凹槽212设有复数凸肋2121,使相对设置的壳体21可相互扣合定位,将散热模组1稳固的收容在固定装置2内,散热模组1的导管11末端则可套设一个套管51后,借凹槽212的凸肋2121可稳固的夹持在二壳体21的凹槽212内。
如图3、4、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的壳体组装前的侧视图、固定装置的壳体组装时侧视图及固定装置的壳体组装后的侧视图,可由图中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在组装时,将散热模组1置入固定装置2在壳体21中央所设的容置空间211内,再将另一壳体21以相对的方式设置在散热模组1顶面,可使上、下不同壳体21在二侧壁上所延设的卡扣213嵌入扣槽214内,使卡扣213形成一弹性变形,同时保有一弹性复位力,可借由卡扣213的弹性复位力使卡扣213卡入扣槽214内,利用互补式的卡扣213与扣槽214的设计,使上、下壳体21结合定位,达到结合稳固及可大幅降低制作成本的目的。固定装置2可借由共用模组所制成的两壳体21间收容一散热模组1后,再使壳体21利用互补的卡扣213与扣槽214的设计,使壳体21相互嵌合定位,而且壳体21可利用容置空间211四周所设的复数透孔2112在壳体21表面借由固定元件3定位有风扇4,使风扇4经由壳体21的透槽2111直接对散热模组1吹送冷却风而进行散热。
如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立体结构图,由图中可知,散热模组1的导管11可利用套管51接设一水冷盒5,在冷水盒5内设有抽水装置52,可借由抽水装置52抽取水冷盒5内的冷却液,经由套管51及导管11进入散热模组1内,再由另一导管11流出进入水冷盒5内,进而可形成水冷式循环散热的目的。散热模组的固定装置,主要借由可相互嵌合定位而形成一可收容散热模组1的固定装置2,散热模组1的导管11可借由凹槽212的凸肋2121而稳固的夹持在二壳体211的凹槽212内。
权利要求1.一种散热模组的固定装置,在固定装置内有一个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该散热模组在导管上穿设有复数鳍片;该固定装置分别在散热模组的顶面及底面相对设有壳体,且壳体中央设有一个容置空间,并在壳体的两侧设有复数凹槽,散热模组在相对设置的壳体间,且散热模组的导管夹持在壳体的凹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组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散热模组的二侧壁面分别延设有卡扣及扣槽,相对设置的壳体可相互扣合定位,散热模组稳固在固定装置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组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的凹槽凸设有凸肋,并在散热模组的导管外缘套设有套管,且导管外缘的套管为可供相对设置的壳体在凹槽上所设的凸肋夹持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组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的容置空间设有透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组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表面定位有风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组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装置的壳体为共用模组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散热模组的固定装置,在固定装置内收容一种散热模组,且固定装置分别在散热模组的顶面及底面相对设有壳体,而壳体中央设有一个容置空间,并在二侧壁面分别延设有卡扣及扣槽,使壳体可相互扣合定位,并将散热模组稳固的收容在固定装置内,上述散热模组在导管上接设有复数鳍片,且固定装置的壳体为设有复数相对于导管的凹槽,使导管可夹持在壳体的凹槽内。由于此装置共用模组制成壳体,所以使制造成本大幅度降低;由于壳体的凹槽凸设有凸肋,故可借凸肋增加凹槽对导管的夹持力;另外固定装置表面壳可定位风扇,故能对散热模组吹冷却风。
文档编号G06F1/20GK2610393SQ0324499
公开日2004年4月7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14日
发明者林世仁 申请人:林世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