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针装置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91812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指针装置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指针装置的改良结构,特别是一种于按键板与按键开关之间活设有一柱体以触压按键开关的指针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鼠标结构,主要是由按键板、上壳体、下壳体等构件组成,各构件之间再藉由卡钩、凸肋、螺柱等结构或装置结合为一鼠标整体,如一种“鼠标按键结构”(台湾新型专利公告第502832号)、一种“可随意自由变化外观造型的鼠标结构”(台湾新型专利公告第496552号)、一种“无缝按键鼠标”(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 2485716Y)等案,均明显揭露各构件间的连结结构,然而,这些连结结构实施于不透明壳体或按键板时,尚能隐藏于壳体内部,然而当实施于透明壳体或按键板时,该类连结结构以及鼠标内部电子零件却严重破坏整体外观设计的美观,可参考一种“具有冷光板的透明鼠标”(台湾新型专利公告第450502号),该案显示一种透明鼠标的外观,透过其上壳体可看到鼠标的内部结构。
另请参阅图1所示传统鼠标按键板结构,该鼠标10包括按键板11、上壳体12、下壳体13、电路板14等构件,于按键板11底部设有框结构111,于上壳体12的相对应于该框结构111处设有凸肋121,将凸肋121穿设于框结构111内,使按键板11不致与上壳体12分离,当按压按键板11时,可带动框结构111向下运动,框结构111底部可按压设置于电路板14上的按键开关15的按压部151,该类按键结构的应用极为广泛,目前市面上绝大部份是采用该结构,然而,如前所述,当该类按键结构实施于透明按键板11或上壳体12时,可由鼠标10外部看到该框结构111与凸肋121,严重破坏其美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指针装置的改良结构,以活设的柱体取代传统按压开关的结构,且按键板与上壳体以凹部与凸部相互嵌合的连结结构,不仅可将指针装置内部零件或构造隐藏于壳体内,且按键板与上壳体的拆装简单、快速,尤适于设有透明按键板的指针装置。
为了便于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目的及功能,
以下结合附图以具体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传统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剖视图;图2A是本实用新型的按键板与上壳体另一实施例的分解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附图标记说明10-鼠标;11-按键板;111-框结构;12-上壳体;121-凸肋;13-下壳体;14-电路板;15-按键开关;151-按压部;20-指针装置;21-按键板;21a、21b-按键部;211-柱体;212-凹部;212a-透空部;213-透空部;22-上壳体;221-透空部;222、222a-凸部;223-内螺纹结构;23-下壳体;231-凹部;232-螺孔;24-电路板;241-穿透部;25-按键开关;251-按压部;26-螺栓;27-滚轮键;D-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至图3,该指针装置20主要包括一按键板21、上壳体22以及一下壳体23,该上壳体22设置于下壳体23的上方,于上壳体22底部设有一内螺纹结构223,于该下壳体23底部的相对于该内螺纹结构223处,设有一凹入该下壳体23内部的凹部231,该凹部231中心设有一螺孔232,于上壳体22及下壳体23之间设有电路板24,该电路板24上的前部设有按键开关25,于电路板24具有控制本指针装置20的控制电路,于电路板24的相对应于凹部231处设置一穿透部241,将穿透部241套设于凹部231外,可将电路板24设置于下壳体23上,亦可另设卡钩、螺栓等装置以加强电路板24的固定性,使不致晃动,此传统技术不予赘述;将螺栓26由下壳体23底部向上穿设该凹部231及螺孔232后,可将螺栓26螺合于上壳体22的内螺纹结构223处,藉此可将上壳体22及下壳体23相互螺固,使电路板24、按键开关25夹合于上壳体22及下壳体23间。
其次,前述该按键板21设置于上壳体22上方,该按键板21由该上壳体22的前部延伸至上壳体22尾部,于按键板21尾部的内侧壁设有一凹部212,于上壳体22的相对应面上设有可嵌合于该凹部212的凸部222,将该凸部222与凹部212相互嵌合,可将按键板21罩设于上壳体222上,如图2A所示,亦可于按键板21尾部的内侧壁设置一透空部212a,于上壳体22的相对应面上设有可嵌合于该透空部212a的凸部222a,其所能达到的功效与前述凹部212与凸部222相互嵌合所能达到的功效相同。
此外,于该上壳体22顶部的相对于按键开关25处,设有一垂直方向透空的透空部221,于该透空部221内设有一柱体211,该柱体211可于透空部221内作垂直方向的移动。
请再参阅图4及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立体实施例图,该按键板21呈一”U”型,其前端具有对称的按键部21a、21b,该按键部21a、21b分别对应一柱体211,于按键部21a、21b之间设有一透空部213,可供滚轮键27伸出,将凹部212套设于凸部222后,可使按键板21连结于上壳体22,由于按键板21为一可与上壳体22及下壳体23的外型相配合的圆弧型罩体,将按键板21罩设于上壳体22后,按键板21的尾部因卡合于凸部222而不致移动,而按键板21前部呈现一活设状态,除非以外力强制翻掀该按键板21尾部,使凹部212与凸部222分离,否则于正常使用状态时,该按键板21并不会脱离上壳体22,而欲拆卸按键板21的正确方式,应如图2所示,先将螺栓26螺出,使上壳体22脱离下壳体23后,即可轻易地将按键板21与上壳体22分离,另,可依实际需要增加凹部212与凸部222的设置数量,提高按键板21与上壳体22结合的强度,此外,亦可将前述凹部212与凸部222的位置互换,亦即将凹部212设置于上壳体22的外侧壁,将凸部222设置于按键板21内侧壁的相对应处,其属于相同结构的置换,其所能达到的功效相同。
请再参阅图3,说明本实用新型以柱体211触压按键开关25的动作,按键板21与上壳体22相互组合后,按键板21与上壳体22之间具有一间距D,柱体211位于按键开关25上,柱体211底部自然顶抵于按键开关25的按压部251上,柱体211顶部则凸出透空部221一适当高度,当施力按压按键板21时,可压迫柱体211下移而触压按键开关25的按压部251,释放按键板21后,可同时使柱体211释放按压部251,完成按键动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有二,一是以活设的柱体211取代传统按压开关的结构,二是按键板21与上壳体22以凹部212与凸部222相互嵌合的连结结构,可将指针装置20内部零件或构造隐藏于壳体内,当实施于设有透明按键板21的指针装置20时,透过按键板21仅能隐约看到柱体211、透空部221或按键板21尾部的凹部212、凸部222(如图5所示),可维持指针装置20整体外观的美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做的均等变化及修饰,仍不失本实用新型的要义所在,亦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故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
权利要求1.一种指针装置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于该本体内设有电路装置,该电路装置包括电路板及按键开关;一按键板,设置于所述本体顶部;其特征在于该本体顶部的相对于按键开关处,设有一透空部,于该透空部内设有一柱体,该柱体的顶部朝向所述按键板,当按压按键板时,可压迫柱体下移而触压按键开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针装置的改良结构,其中,该按键板为透明材质。
3.一种指针装置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上壳体;以及一下壳体,设置于所述上壳体下方,该下壳体与上壳体之间以螺栓相互螺合,于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设有电路装置,该电路装置包括电路板及按键开关;一按键板,设置于所述上壳体上方,该按键板由所述上壳体的前部延伸至上壳体尾部;其特征在于该按键板尾部与上壳体的相对应面上,设有可相互嵌合的凹部与凸部结构,将所述凸部与凹部相互嵌合,使上壳体与按键板相互结合;所述上壳体顶部的相对于按键开关处,设有一透空部,于该透空部内设有一柱体,该柱体的顶部朝向该按键板,当按压按键板时,可压迫柱体下移而按压按键开关。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指针装置的改良结构,其中,所述按键板为透明材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指针装置的改良结构,其中,所述凹部设置于按键板尾部的内侧壁,所述凸部则设置于上壳体的相对应于所述凹部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指针装置的改良结构,其中,所述凹部为一透空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指针装置的改良结构,尤适于透明按键板设计的指针装置,其主要由按键板、上壳体及下壳体构成,按键板覆盖于上壳体上,上壳体覆盖于下壳体上,于上壳体与下壳体间设有控制指针装置的电路装置,该电路装置主要包括电路板及按键开关,于该上壳体顶部的相对于按键开关处,设有一垂直贯穿的透空部,于该透空部内设有一柱体,当按压按键板时,可压迫柱体下移而触压按键开关,且该按键板尾部与上壳体的相对应处,设有可相互嵌合的凹部与凸部,使上壳体与按键板可快速拆装,藉由上述结构,可将指针装置内部零构件隐藏于壳体内,使该指针装置具有一完整美观的外观。
文档编号G06K11/06GK2612993SQ0324503
公开日2004年4月21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10日
发明者陈文斌 申请人:昆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