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持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70637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夹持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持构件,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对于电路板同时达到定位与接地的夹持构件。
背景技术
就一般计算机主机而言,电路板藉由螺丝(screws)而锁附定位于壳体之上,如此以达到固定电路板、对于电路板进行接地的效果。
然而,相对于愈大面积的电路板所需的螺丝的数目愈多,螺丝还必须配合其所对应的起子(driver)才能进行锁合或旋出的作业,于操作过程中相当容易造成起子与螺丝的不当分离或锁歪等情况发生,无形中增加了组装或移除的作业时间。
再者,当欲对于壳体内部的电路板进行接地时,一般方式必须利用具有弯曲成型的一金属片对于电路板进行夹持,如此以达到导电、接地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夹持构件,藉由金属制的夹持构件的多个弹片以对所欲支承的不同厚度的对象(例如电路板)进行快速的定位与接地,缩短生产工时。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夹持构件,包括一基部;以及多个悬臂单元,设置于该基部,这些悬臂单元分别包括一第一段部与一第二段部,其中,该第一段部延伸自该基部,该第二段部延伸自该第一段部,该第二段部于实质上具有曲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结构,于组合结构中的夹持构件中的基部与各悬臂单元以一体成型方式而成型。


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图1A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夹持构件(1)的分解立体图;图1B表示根据图1A中的本实用新型夹持构件(1)的组合立体图;图2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组合结构(K)的组合立体图;图3A表示根据图2中的区域(Z1)的放大图;图3B表示根据图3A中的分解立体图;图4表示沿着图3A中的线段(i-i)对于本实用新型组合结构(K)进行剖切后的立体图;以及图5表示根据图4中的区域(Z2)的放大图。
简单符号说明1~夹持构件10~基部100~第一连接部11、12、13、14~悬臂单元111、121、131、141~第一段部112、122、132、142~第二段部15~本体150~第二连接部150F、150F1~端面1a、1b~第一、二半部F1~基面F2~顶面i-i~线段K~组合结构L1、L2~第一、二基底S0~定位部t1、t2、t3~厚度Z1、Z2~区域具体实施方式
图1A、1B分别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夹持构件1的分解、组合立体图,图2表示具有夹持构件1的本实用新型组合结构K的组合立体图,图3A表示根据图2中的区域Z1的放大图,图3B表示根据图3A中的分解立体图。
于第3A、3B图中,组合结构K包括一第一基底L1、至少一夹持构件1、一第二基底L2,其中,第一基底L1藉由多个夹持构件1而设置于第二基底L2之上。第一基底L1为被支承的一对象(例如板件),并且第二基底L2为用以承载第一基底L1的另一对象(例如壳体)。于本实施例中,组合结构K以应用在计算机主机之上,第一基底L1以一电路板(circuit board),而第二基底L2为一壳体(housing)。
夹持构件1如图1A所示,夹持构件1包括一第一半部1a与一第二半部1b,其中,第一半部1a包括一基部10与多个悬臂单元11、12、13、14,第二半部1b为一柱状构件。第一半部1a的基部10包括一第一连接部100,第二半部1b包括一第二连接部150,第一连接部100连接于第二连接部1 50。于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00为形成于基部10的一开孔,第一连接部100与第二连接部150之间的连接可采用铆接(rivet)的方式达成。
基部10构成了第一半部1a的主体结构,多个悬臂单元11、12、13、14为等间隔、放射状分布环绕于基部10之上的弹片。于本实施例中,夹持构件1由金属板件或其它导电材料所制成一体成型构件,亦即,基部10与多个悬臂单元11、12、13、14经由金属板所冲制而成的一体成型构件,并且各悬臂单元11、12、13、14具有相同的结构。
悬臂单元11包括一第一段部111与一第二段部112,其中,第一段部111延伸自基部10,第二段部112延伸自第一段部111。悬臂单元12包括一第一段部121与一第二段部122,其中,第一段部121延伸自基部10,第二段部122延伸自第一段部121。悬臂单元13包括一第一段部131与一第二段部132,其中,第一段部131延伸自基部10,第二段部132延伸自第一段部131。悬臂单元14包括一第一段部141与一第二段部142,其中,第一段部141延伸自基部10,第二段部142延伸自第一段部141。
以悬臂单元11中的第一段部111与第二段部112为例,形成于基部10之上的第一段部111以向外且近似直线延伸方式的平板结构,第二段部112由第一段部111而延伸、向外卷挠方式所形成的曲型结构,第二段部112于实质上呈现出C型状的曲型结构。由于悬臂单元12、13、14均与悬臂单元11具有相同的结构,于此便不再缀述。
第二半部1b包括一圆柱状本体15,并且于本体15的两端部上分别具有端面150F、150F1,其中,第二连接部150凸出设置于端面150F之上,端面150F1为六角状。第二半部1b用以做为间隔物(spacer)。
组合结构K如图3B所示,组合结构K由第一基底L1、夹持构件1与第二基底L2所构成,藉由夹持构件1的支承作用下可将第一基底L1设置于第二基底L2之上。
第一基底L1包括一基面F1、一顶面F2、至少一定位部S0,其中,基面F1、顶面F2构成了第一基底L1的两侧面,定位部S0为贯穿了基面F1、顶面F2的圆形穿孔。
夹持构件1设置于第二基底L2之上时,其第二半部1b的六角状端面150F1贴附于第二基底L2,如此便可将第二半部1b的本体15以垂直的方式设置于第二基底L2之上。于第一基底L1的定位部S0的位置相对于第二基底L2的夹持构件1。
请同时参阅图4图4表示沿着图3A中的线段i-i对于本实用新型组合结构K进行剖切后的剖视图。
于图3B中,当第一基底L1的定位部S0对准于第二基底L2的夹持构件1、且藉由夹持构件1的第一半部1a滑移通过定位部S0时,第一基底L1的基面F1便接触于第二半部1b的支承面150F,同时第一半部1a的各悬臂单元11、12、13、14的各第二段部112、122、132、142可将第一基底L1抵压于第二半部1b之上,如此便可将第一基底L1定位于夹持构件1之上(如图3A所示)。
换言之,当第一基底L1的定位部S0相对地接触于第一半部1a的多个悬臂单元11、12、13、14的各第二段部112、122、132、142、且第一基底L1接触于第二半部1b的支承面150F时,则第一基底L1便可被定位于第一半部1a的多个悬臂单元11、12、13、14的各第二段部112、122、132、142、第二半部1b之间。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夹持构件1由金属所制成,当第一基底L1的顶面F2之上具有一电路(未图标)时,此一电路可经由夹持构件1的第一半部1a的各悬臂单元11、12、13、14的各第二段部112、122、132、142的接触作用而同时达到电连接或接地的目的。
请参阅图5,图5表示根据图4中的区域Z2的放大图。符号“t1”表示第一基底L1的厚度。当对于具有不同厚度t2(小于厚度t1)、t3(大于厚度t1)的第一基底进行设置时,其仍可藉由夹持构件1的各悬臂单元11、12、13、14的各第二段部112、122、132、142的抵压接触作用下而达到快速的定位。
由此可知,藉由本实用新型的夹持构件1可完全取代了传统的螺丝且避免了其操作上的不便性,同时不需采用另一金属片对于第一基底L1进行导电、接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结构,此组合结构包括一第一基底、至少一夹持构件及一第二基底。第一基底包括一基面。金属制的夹持构件包括一第一半部与一第二半部,其中,第一半部包括一基部与多个悬臂单元,各悬臂单元以相互间隔方式设置于基部,各悬臂单元分别包括一第一段部与一第二段部,第一段部延伸自基部,第二段部延伸自第一段部,第二半部包括一支承面。夹持构件以直立方式设置于第二基底之上。当第一基底的基面接触第二半部的支承面,各第一半部的各悬臂单元的各第二段部的至少一者将第一基底抵压于第二半部之上,如此便将第一基底定位于夹持构件之上,同时被定位的第一基底可经由夹持构件而达到电连接、接地的目的。
虽然本实用新型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这些等同的更动与润饰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夹持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部;以及多个悬臂单元,设置于该基部,这些悬臂单元分别包括一第一段部与一第二段部,其中,该第一段部延伸自该基部,该第二段部延伸自该第一段部,该第二段部具有曲型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构件,其特征在于,该基部与这些悬臂单元为一体成型构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柱状构件,该基部设置于该柱状构件之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持构件,其特征在于,该基部包括一第一连接部,该柱状构件包括一第二连接部,该第一连接部连接于该第二连接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段部具有C型状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构件,其特征在于,该夹持构件由金属所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夹持构件,藉由金属制的夹持构件的多个弹片以对所欲支承的不同厚度的电路板进行快速的定位与接地,缩短生产工时,本实用新型的夹持构件包括一基部;以及多个悬臂单元,设置于该基部,这些悬臂单元分别包括一第一段部与一第二段部,其中,该第一段部延伸自该基部,该第二段部延伸自该第一段部,该第二段部于实质上具有曲型结构。
文档编号G06F1/18GK2727828SQ20042010486
公开日2005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24日
发明者陈维杰 申请人: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