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式散热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41658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冷式散热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冷式散热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的执行效率及功能需求日新月异,处理速度愈来愈快,用于计算机主机板上的中央处理器(CPU)或其它电子组件在连续使用一段时间后,因高频振荡或电磁效应会产生升温现象,如不及时予以散热,将容易导致电子组件的损毁或影响其效率。一般常用的散热方式有风冷系统和水冷系统两种。其中,该风冷系统是利用散热器(Heat sink)跨置于所需散热的热源上,将热源所产生的热传导至散热器的散热鰭片上,再通过一风扇产生冷空气吹向该散热器的散热鰭片上,而将热散逸至外界。然而,此设计方式不仅会受到系统内部高度和重量上的限制,而且当其应用于高瓦数(130W以上)的CPU时,更需使用高转速的风扇,因而容易造成噪音值过高或解热能力不足的情形。
此外,在高阶系统中,单独使用空气直吹散热方式将中央处理器运作所产生的热散逸是无法达到有效的散热,必须使用另一种水冷系统将热带走并利用大面积的空气散热,才能达到较佳的散热效果,但此散热方式必须额外增加一泵(Pump)来循环冷水与热水的交换。请参阅图1,其显示一种传统用于高阶系统的中央处理器的水冷系统,将一导热铜座11的底面贴附于一中央处理器12表面,使该中央处理器12所产生的热迅速传导至该导热铜座11,通过一泵13将导水管14中的冷水引导至该导热铜座11中的S型散热流道,由右边的入水口流入,而由左边的出水口流出(如图中虚线箭头所示的方向),迅速将该中央处理器12所产生的热带离,而此时导水管14中的水因吸收该中央处理器12所产生的热变成热水,该泵13再将该热水引导至散热器15的热管151中,将热传导至散热鰭片152上,通过一风扇16所吹出的冷空气将累积于散热鰭片上的热散逸至外界,此时导水管14中的热水即变成冷水,再流回至该导热铜座,如此持续不断地循环散逸该中央处理器所产生的热。
然而,在上述水冷系统中,由于连接的导水管众多,出入水口接头处与导水管之间有接合信赖度不佳以及灌水和排气不易的问题;再者,整个系统所占用的空间和体积亦相当庞大,不符合日渐轻薄短小的设计趋势,再者,所需要的组件也众多且安装复杂,因而造成制作成本及时间的大幅增加。
为此,本发明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经悉心试验与研究并一本锲而不舍的精神,终创作出本案『液冷式散热模块』。以下为本案的简要说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冷式散热模块,其将风扇与泵共享一组马达,共享运转动力,并组成单一组件,以大幅降低制作成本和体积,并提高可靠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构想,该液冷式散热模块包括一风扇;一泵(pump),贴附于该风扇上,并为该风扇所驱动;一散热器,耦合于该风扇,具有一开孔以容置该泵于其中;以及一导流件,设置于该散热器的开孔内,与该泵相通,其具有一贯穿孔,并于其表面形成一导流通道,其中通过该风扇所提供的动力以驱使该液冷式散热模块内的一工作流体流经该贯穿孔、该泵和该导流通道而循环散热。
其中,该导流件为一塑料、铝或金属材质,与该散热器的开孔紧配。该导流通道可以为具有一螺旋纹、斜纹、直条纹、锯齿纹、阶梯纹或其它相似纹路的信道。较佳地,该散热器的开孔内壁为一平滑表面,当该导流件紧配插入于该开孔内,该导流通道即形成于该散热器之开孔内壁与该导流件的外表面之间。更佳地,该散热器的开孔内壁具有相对应于该导流通道形状的一信道,当该导流件紧配插入于该开孔内,该导流通道即形成于该散热器的开孔内壁与该导流件的外表面之间。
其中,该散热器具有一入孔和一出孔,该入孔与该贯穿孔相通,该出孔与该导流通道相通。该液冷式散热模块更包括一导热座,贴附于该热源,并通过一导管分别与该散热器的入孔和出孔相接,使该工作流体将该热源于运作时所产生的热带离。
或者,该散热器具有一灌入孔,用以注入该工作流体。而该液冷式散热模块还包括一缓冲阀,塞入于该灌入孔。该缓冲阀为环形齿状结构,其齿状上段可轴向位移,而其齿状上段可与该灌入孔内壁紧配。该缓冲阀所使用的材料可以为一软性橡胶材质。
另外,该液冷式散热模块还包括一封盖,用以密封该散热器的开孔末端。较佳地,该封盖为一导热材质或金属材质,该封盖的一表面与该热源紧贴。
较佳地,该风扇与该泵共享一马达驱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液冷式散热模块还包括一第一磁性体,设置于该风扇的一轮毂顶部,而该风扇还包括一金属壳,该第一磁性体设置于该轮毂的内顶表面与该金属壳的顶表面之间的空间内。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该风扇还包括一金属壳,而该轮毂的顶部具有一开孔,以容许该第一磁性体设置于其中且为该金属壳所承接。
或者,该液冷式散热模块还包括一第一磁性体,设置于该风扇的一基座底部。
另外,该泵包括一第二磁性体和一固定座,该固定座耦合于该风扇且具有一空间以容置该第二磁性体,当该第一磁性体随着该转子转动时,通过一磁力作用以驱使该第二磁性体转动,使该泵内之工作流体循环流动。该固定座可通过锁合、卡合、铆合、粘合或超音波熔接方式与该风扇结合。
其中,该第一磁性体与该第二磁性体之间具有一间隙,利用该第一磁性体与该第二磁性体之间的轴向或径向磁吸力作用而驱动该泵。该第一磁性体与该第二磁性体分别具有两极以上的充扇区,该第一磁性体的一充极区对应于该第二磁性体的一充极区,并形成一错位角。
另外,该泵还包括一外盖,与该固定座密合,使该第二磁性体容置于该外盖与该固定座之间的空间内。该外盖与该固定座的接合处装设有一O型防漏环。
较佳地,该第二磁性体是由一导流叶和一磁环所构成,相对于该轴心旋转,使自泵的一入口流入的工作流体流向该泵的一出口,该导流叶的形状可呈辐射状排列的直条型结构或为曲弧型结构。更佳地,该第二磁性体是为于磁体外包覆塑料而成的一塑料磁环或为一体注塑成型的塑料磁性混合体。
此外,该泵内具有一中心孔,用以容置一轴承和一耐磨片于其中,而在该固定座可供该泵的一轴心固定于其上,该轴心由该轴承所支持,该轴承和该轴心分别为陶瓷材料。
在本发明的再另一实施例中,该风扇具有一转轴,该转轴的其中一端延伸突出于该基座外,该第一磁性体套接于该转轴的突出端。该第一磁性体是由一导磁铁片和一磁环所构成,该磁环贴附固定在该导磁铁片上。该导磁铁片和该磁环通过一铜套套接在该转轴上,使该导磁铁片、该磁环与该铜套随着该转轴一起旋转。
在本发明的再另一实施例中,该风扇具有一第一磁性体,而该泵包括一第二磁性体,设置于该风扇的一基座所形成的一凹槽内,当该风扇的第一磁性体转动时,通过一径向磁力作用驱使该第二磁性体转动,使该泵内的工作流体循环流动。
较佳地,该风扇为一直流风扇或交流风扇。而该散热器具有多个散热鰭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构想,该液冷式散热模块包括一泵(pump);一散热器,其具有一开孔,该开孔的一端贴合于该泵,而该开孔的另一端为一封盖所密封;以及一导流件,设置于该散热器的开孔内,与该泵相通,其中通过该泵的运转以驱使该液冷式散热模块内的一工作流体于该泵、该导流件、该散热器及该封盖之间所形成的密闭空间内而循环流动,以散逸该热源所产生的热。
本发明可通过下列图式及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以能更深入的了解。


图1为现有的水冷散热系统;图2为一种本发明的液冷式散热模块实施例的示意剖视图;图3A为本发明的液冷式散热模块中风扇与泵结合方式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剖视图;图3B为用于图3A中的第一磁性体与第二磁性体的充磁分布及配置示意图;图4A为本发明的液冷式散热模块中风扇与泵结合方式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剖视图;图4B为用于图4A中的第一磁性体与第二磁性体的充磁分布及配置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液冷式散热模块中风扇与泵结合方式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液冷式散热模块中风扇与泵结合方式的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剖视图;图7为本发明的液冷式散热模块中风扇与泵结合方式的第五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剖视图;图8为另一种本发明的液冷式散热模块实施例的示意剖视图;图9为再另一种本发明的液冷式散热模块实施例的示意剖视图。
具有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一种将风扇2、泵3与散热器4三合一的液冷式散热模块,其可通过一导管10外接一导热座9,该导热座9的底表面紧贴于一热源12(如中央处理器,CPU),用以散逸其所产生的热,如图2所示。该液冷式散热模块主要包括一风扇2;一泵3,贴附于该风扇2上;一散热器4,耦合于该风扇,其具有一中心圆柱开孔41,以容置该泵3于其中;以及一导流件5,设置于该散热器的中心圆柱开孔41内,该导流件为一塑料、铝或金属等材质,其中心具有一贯穿孔51,并于其外表面形成一螺旋纹导流通道52。在组装该液冷式散热模块时,该导流件紧配塞入该散热器的中心圆柱开孔41内,该散热器4的圆柱开孔41一端接合于该风扇2及该泵3,并于该散热器的圆柱开孔41的另一端以一封盖6密封。
该散热器4的底部设有一入孔401,该入孔401与该导流件的中心贯穿孔相通,以引导流入来自该热源12所在处所形成的高温工作流体(例如水);该散热器的底部另设有一出孔402,与该螺旋纹导流通道的底端相通。当该风扇与该泵转动时,将会带动工作流体由该导流件的中心贯穿孔51吸入高温的工作流体,而由该泵外围流出,随着形成于该导流件外表面与该散热器的圆柱开孔的平滑内壁表面之间的该螺旋纹导流通道52流至该散热器底部(即靠近该封盖的一侧)。该高温工作流体在经过该导流件的贯穿孔51与该螺旋纹导流通道52的同时,也将所携带的热传导至该散热器的散热鰭片44上,通过风扇所吹出的冷空气而将累积于该散热鰭片上的热迅速散逸至外界,此时流至该螺旋纹导流通道的底端的工作流体已变成低温,而自该出孔402流出,流向该热源处而不断循环地将热源运作时所产生的热带离,如图2中的虚线箭头所示。
上述的螺旋纹导流通道也可替换成一斜纹导流通道或一直条纹导流通道,但并不限于这些,其它如阶梯状、锯齿纹或其它类似纹路的变化修饰亦可。而所使用的导流件,也可为替换成使用与散热器为相同的铝材质,在应用时,在该散热器的圆柱开孔内壁上也可形成对应于该导流件外表面的导流通道形状的凹纹信道,当该导流件紧配塞入该散热器的中心圆柱开孔内时,该导流件外表面与该散热器的圆柱开孔内壁之间即形成一导流通道。
现在,兹就风扇与泵的结合部分做更详尽的说明。首先,请参阅图3A,其显示本发明风扇与泵结合方式的第一较佳实施例,该风扇2具有一转子21和一用以承接该转子21的基座22,其中该转子的转轴211一端延伸突出于该基座22底部外。而该泵3包括一固定座31,贴附于设置在该风扇出风口或入风口处的基座22底部,该固定座31与该基座22可通过锁合、卡合、铆合、黏合或超音波熔接方式相结合,而该固定座31的其中一侧与该基座12之间形成第一空间,用以容置一第一磁性体,该第一磁性体是由一导磁铁片32和一磁环33所构成,该磁环33贴附固定于该导磁铁片32上,该导磁铁片32和该磁环33通过一铜套34套接于突出于该基座22底部外的转轴211,使该导磁铁片32、该磁环33与该铜套34可随着该转轴211一起旋转。该泵内具有一中心孔,用以容置一陶瓷轴承35和一耐磨片36于其中,该固定座31的另一相反侧可供该泵的一陶瓷轴心37固定于其中心,并由该陶瓷轴承35所支持,该泵具有一塑料外盖38套合于该固定座31上,两者可通过锁合、卡合、铆合、黏合或超音波熔接方式结合,该塑料外盖38套合于该固定座时,可套接一O形防漏环30,以防止泵内的工作流体漏出来。此外,在该塑料外盖38与该固定座31之间形成第二空间,用以容置该泵3的一第二磁性体39于其中,该第二磁性体39由一导流叶391和一磁环392所构成,所使用的工作流体自泵上方的一入口301流入而自该泵的一出口302流出。
本发明的设计方式是将风扇与泵予以结合,省略一组马达,使风扇与泵共享一组马达,共享运转动力,又能同时提供风扇与泵的功能。其设计的原理是当风扇的马达转动时,将其动力通过该转轴211传递至该第一磁性体,而该第一磁性体与该第二磁性体39之间具有一间隙,当该第一磁性体随者该转轴211转动时,通过该第一磁性体与第二磁性体之间的轴向磁吸力作用,如图3B所示,而同步带动该泵的导流叶391转动,使得该工作流体能够在其内循环流动。在此实施例中,该第一磁性体与第二磁性体分别为作两极以上的充扇区,该第一磁性体32,33与该第二磁性体39分为四个充扇区,利用该第一磁性体33的N极区对应于该第二磁性体39的S极区,而形成一错位角,使得该第二磁性体可随着第一磁性体转动而旋转,而带动该导流叶391的转动。
除了如上述实施例所采用的第一磁性体与第二磁性体之间为轴向磁力作用外,也可变化成径向磁力作用。如图4A所示的风扇与泵结合方式的第二实施例,其结构大致与上述的第一实施例相同,唯一差异是该第一磁性体32,33与该第二磁性体39呈径向配置,第一磁性体的外径小于该第二磁性体的外径,该第一磁性体在内,该第二磁性体设置于该第一磁性体的径向外侧,以形成径向磁吸力作用,其扇区分布配置如图4B所示。
另外,请参阅图5,其为本发明所使用的风扇与泵结合方式的第三实施例,其结构大致与上述的第一或第二实施例相似,唯一的差异是于该基座22具有一向风扇内部凹入的凹槽221,以容置泵的第二磁性体的磁环392在其内,同时将风扇的马达内的磁环23加长延伸,以取代上述第一或第二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第一磁性体,并与该第二磁性体的磁环392呈径向配置,产生径向磁力作用,使该磁环23不仅与风扇的定子硅钢片及线圈作用以使风扇转动,而且更直接与该泵的第二磁性体39产生磁力作用,因而带动该泵内的导流叶391旋转。
在上述的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该泵设置于风扇的基座底部,该泵也可设置于风扇的另一侧,即为与该基座的相反侧。如图6所示的第四实施例,该第一磁性体60设置于该转子的轮毂(hub)24的内顶表面与金属壳25的顶表面之间的空间内,该泵的固定座31架设在该风扇的外框26上,以锁合方式组合固定或者固定在所搭配使用的散热器上。该第二磁性体60则设置于该固定座31的凹槽内,并为该塑料外盖38所覆盖。其余结构则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另为赘述。当该第一磁性体60随着该转子21的转动,而同时通过轴向磁吸力作用带动该第二磁性体39的转动,以驱使该泵内的工作流体不断循环流动散热。
此外,再请参阅图7,其显示本发明风扇与泵结合方式的第五实施例。此实施例与上述的第四实施例相类似,唯一差异为该轮毂24顶部具有一开孔,以容许该第一磁性体33设置在其中且为该金属壳25所承接。其余结构则与第四实施例完全相同,在此不另为赘述。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第一至五实施例的风扇与泵结合体都可适用于图2所示的液冷式散热模块中。
在上述的所有实施例中,该导流叶391与该磁环392可以先独立分开制作后再加以组合成一第二磁性体39,或是于磁环外包覆塑料而成一塑料磁性体或是为一体注塑成型的塑料磁性混合体。而该导流叶的形状可呈辐射状排列的直条型结构或曲弧型结构,当工作流体自位于泵上方中心的入口301进入后,通过该导流叶391转动将工作流体离心引导至周围,而汇集至位于侧边的出口302而流出。
请参阅图8,其显示本发明的液冷式散热模块的另一种实施例,其设计方式与图2的实施例类似,但该散热器底部并无入孔和出孔,其变更设计方式是在该散热器4的中心圆柱开孔的一端(即靠近该风扇及泵端)设有一灌入孔7,在注入该工作流体后,可紧配塞入一缓冲阀8,该缓冲阀的形状为环形齿状结构,其齿状上段81可轴向位移,而其齿状下段82可与该灌入孔内壁紧配,其所使用的材料为一软性橡胶材质。因此,除了可防止工作流体漏出来之外,该缓冲阀8也可自动缓和因密闭该导流通道热涨冷缩所产生的内部压力。此外,在该散热器的圆柱开孔的另一端设置一导热金属封盖6,除了密封该散热器的圆柱开孔另一端外,该导热金属封盖6的外表面直接与一热源紧贴。在应用时,贴附于该导热金属封盖外表面的该热源所产生的热迅速传导至该导热金属封盖6,使内部的工作流体变成高温,经由该导流件的中心贯穿孔51和该泵3外围,再流入该导流件与该散热器圆柱开孔内壁之间所形成的导流通道52,此时工作流体中的热会快速传导至该散热器的散热鰭片44上,通过该风扇所吹出的冷空气将累积于该散热器的散热鰭片上的热散逸至外界,使得流至散热器底部(即靠近该导热金属封盖端)的工作流体变成低温而继续循环散热,该工作流体的流动方向如图8中的虚线箭头所示的方向。同样地,上述第一至五实施例的风扇与泵结合体都可适用于此液冷式散热模块中。
请参阅图9,其显示本发明的液冷式散热模块的再另一种实施例,其设计方式与图8的实施例类似,该散热器4的中心圆柱开孔41的一端贴合于一泵3,其另一端为一导热金属封盖6所密封,该导流件5则紧配设置于该中心圆柱开孔41内,因而于该泵3、该导流件5、该散热器4及该导热金属封盖6形成一密闭空间,以供工作流体循环流动于其中。在应用时,该导热金属封盖6的外表面直接与一热源紧贴,该热源所产生的热将迅速传导至该导热金属封盖6,使内部的工作流体变成高温,经由该导流件的中心贯穿孔51和该泵3,再流入该导流件与该散热器圆柱开孔内壁之间所形成的导流通道52,此时工作流体中的热会快速传导至该散热器的散热鰭片44上,此时可外接一风扇或如图9中所示将风扇贴附于该泵3,利用其所吹出的冷空气该吹向该散热鰭片44,将累积于该散热器的散热鰭片上的热散逸至外界,使得流至散热器底部(即靠近该导热金属封盖端)的工作流体变成低温而继续循环散热。同样地,上述第一至五实施例的风扇与泵结合体都可适用于此液冷式散热模块中。
综合以上所述,本发明的设计方式是将风扇与泵予以二合一,省略一组马达,使风扇与泵共享一组马达,共享运转动力,又能同时提供风扇与泵的功能。此外,由于风扇、泵、散热器和导热座合为一主体或是两主体,可有效减少连接的导水管数目,甚至为无导水管,可大幅度增加可靠度且不易漏水。再者,由于所需组件少,大大减少许多材料及缩小总体积,且其组装方式完全模块化,可直接加以替换。
所以,本发明得由熟悉本技术的人士任施匠思而为诸般修饰,然而都不脱离权利要求所要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液冷式散热模块,用于循环散逸一热源所产生的热,其包括一风扇;一泵,贴附于该风扇上,并为该风扇所驱动;一散热器,耦合于该风扇,具有一开孔以容置该泵于其中;以及一导流件,设置于该散热器的开孔内,与该泵相通,其具有一贯穿孔,并于其表面形成一导流通道,其中通过该风扇所提供的动力以驱使该液冷式散热模块内的一工作流体流经该贯穿孔、该泵和该导流通道而循环散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式散热模块,其中该导流件为一塑料、铝或金属材质,与该散热器的开孔紧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式散热模块,其中该导流通道为一螺旋纹、斜纹、直条纹、锯齿纹、阶梯纹或其它相似纹路的信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式散热模块,其中该散热器的开孔内壁为一平滑表面,当该导流件紧配插入于该开孔内,该导流通道即形成于该散热器的开孔内壁与该导流件的外表面之间;或者该散热器的开孔内壁具有相对应于该导流通道形状的一信道,当该导流件紧配插入于该开孔内,该导流通道即形成于该散热器的开孔内壁与该导流件的外表面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式散热模块,其中该散热器具有一入孔和一出孔,该入孔与该贯穿孔相通,该出孔与该导流通道相通,该液冷式散热模块还包括一导热座,贴附于该热源,并通过一导管分别与该散热器的入孔和出孔相接,使该工作流体将该热源于运作时所产生的热带离。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式散热模块,其中该散热器具有一灌入孔,用以注入该工作流体,该液冷式散热模块还包括一缓冲阀,塞入于该灌入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冷式散热模块,其中该缓冲阀为环形齿状结构,其齿状上段可轴向位移,而其齿状上段可与该灌入孔内壁紧配,该缓冲阀所使用的材料为一软性橡胶材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式散热模块,其还包括一封盖,用以密封该散热器的开孔末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冷式散热模块,其中该封盖为一导热材质或金属材质,该封盖的一表面与该热源紧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式散热模块,其中该风扇与该泵共享一马达驱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式散热模块,其还包括一第一磁性体,设置于该风扇的一轮毂顶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冷式散热模块,其中该风扇还包括一金属壳,该第一磁性体设置于该轮毂的内顶表面与该金属壳的顶表面之间的空间内。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冷式散热模块,其中该风扇还包括一金属壳,而该轮毂的顶部具有一开孔,以容许该第一磁性体设置于其中且为该金属壳所承接。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式散热模块,其还包括一第一磁性体,设置于该风扇的一基座底部。
15.如权利要求11或14所述的液冷式散热模块,其中该泵包括一第二磁性体和一固定座,该固定座耦合于该风扇且具有一空间以容置该第二磁性体,当该第一磁性体随着该风扇转动时,通过一磁力作用以驱使该第二磁性体转动,使得该泵内的工作流体循环流动。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冷式散热模块,其中该第一磁性体与该第二磁性体之间具有一间隙,利用该第一磁性体与该第二磁性体之间的轴向或径向磁吸力作用而驱动该泵。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冷式散热模块,其中该第二磁性体是由一导流叶和一磁环所构成,相对于该轴心旋转,使自泵的一入口流入的工作流体流向该泵的一出口。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冷式散热模块,其中该第二磁性体是为于磁体外包覆塑料而成的一塑料磁环或为一体注塑成型的塑料磁性混合体。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冷式散热模块,其中该风扇具有一转轴,该转轴的其中一端延伸突出于该基座外,该第一磁性体套接于该转轴的突出端。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液冷式散热模块,其中该第一磁性体由一导磁铁片和一磁环所构成,该磁环是贴附固定在该导磁铁片上,该导磁铁片和该磁环通过一铜套套接于该转轴上,使该导磁铁片、该磁环与该铜套随着该转轴一起旋转。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式散热模块,其中该风扇具有一第一磁性体,而该泵包括一第二磁性体,设置于该风扇的一基座所形成的一凹槽内,当该风扇的第一磁性体转动时,通过一径向磁力作用驱使该第二磁性体转动,使该泵内的工作流体循环流动。
22.一种液冷式散热模块,用于循环散逸一热源所产生的热,其包括一泵;一散热器,其具有一开孔,该开孔的一端贴合于该泵,而该开孔的另一端为一封盖所密封;以及一导流件,设置在该散热器的开孔内,与该泵相通,其中通过该泵的运转以驱使该液冷式散热模块内的一工作流体于该泵、该导流件、该散热器及该封盖之间所形成的密闭空间内而循环流动,以散逸该热源所产生的热。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液冷式散热模块,其中该导流件为一塑料、铝或金属材质,与该散热器的开孔紧配。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液冷式散热模块,其中该导流件具有一贯穿孔及一形成于其表面的导流通道,该导流通道为一螺旋纹、斜纹、直条纹、锯齿纹、阶梯纹或其它相似纹路的信道。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液冷式散热模块,其中该散热器的开孔内壁为一平滑表面,当该导流件紧配插入于该开孔内,该导流通道即形成于该散热器的开孔内壁与该导流件的外表面之间;或者该散热器的开孔内壁具有相对应于该导流通道形状的一信道,当该导流件紧配插入于该开孔内,该导流通道即形成于该散热器的开孔内壁与该导流件的外表面之间。
26.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液冷式散热模块,其中该封盖为一导热材质或金属材质,该封盖的外表面与该热源紧贴。
27.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液冷式散热模块,其包括一风扇,以提供冷空气吹向该散热器。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液冷式散热模块,其中该风扇贴合于该泵。
29.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液冷式散热模块,其中该风扇与该泵共享一马达驱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揭示一种液冷式散热模块,用以循环散逸热源所产生的热,其包括一风扇;一泵,贴附在该风扇上,并为该风扇所驱动;一散热器,耦合于该风扇,具有一开孔以容置该泵于其中;以及一导流件,设置于该散热器的开孔内,与该泵相通,其具有一贯穿孔,并于其表面形成一导流通道,其中通过该风扇所提供的动力以驱使该液冷式散热模块内的一工作流体流经该贯穿孔、该泵和该导流通道而循环散热。
文档编号G06F1/20GK1835216SQ200510056509
公开日2006年9月20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18日
发明者陈李龙, 黄建雄, 林育贤, 陈锦明 申请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