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旋转定位结构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51595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旋转定位结构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具旋转定位结构的电子装置,尤指一种适用于可携式计算机的旋转定位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较高级的笔记型计算机、平板计算机(Tablet Notebook)皆具有双旋转轴装置,其中的一旋转轴装置可使液晶显示器(屏幕)相对于主机的后端缘作上下旋转,而另一旋转轴装置则可使液晶显示器相对于主机的后端缘中心作左右旋转。
但上述具有双旋转轴装置的笔记型计算机、平板计算机虽,有部分产品因为其双旋转轴装置并未具有定位结构,因此在打开液晶显示器时容易造成液晶显示器非使用者所需要的轴向转动、及滑动,特别是液晶显示器相对于主机作左右旋转的旋转装置若没有定位结构,则很容易因使用者不小心的轻微碰触到液晶显示器,液晶显示器便左右旋转,造成使用者的困扰。
另有部分笔记型计算机、或平板计算机产品,其液晶显示器相对于主机作左右旋转的旋转轴装置虽具有定位结构,但其定位结构主要是在开启液晶显示器的左右两端各别设置一组限制旋转方向的机构,此种结构需在液晶显示器的左右两侧开设一槽孔,利用限制旋转机构的卡勾、或挡块来限制旋转方向。当要转动原受限制的转轴时,需使用双手拉开转轴的限制旋转机构,使卡勾、或挡块脱离转轴的固定位置,方能使液晶显示器相对于主机作左右旋转,此种设于液晶显示器两端的限制旋转机构,于操作上需同时使用双手,且需同时拉开转轴两端的限制旋转机构,并非十分理想。
发明人缘因于此,本着积极发明的精神,亟思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具旋转定位结构的电子装置,几经研究实验终至完成此项嘉惠世人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旋转定位结构的电子装置,包括有一枢轴、一第一机体、一第二机体、一承座、及一定位按键。且枢轴包括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第二部分是枢接于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并位于第二机体上,第一部分则位于第一机体上。又第二机体并沿一第一旋转路径作一第一旋转动作。此外,承座是位于第一机体,而定位按键则滑设于承座上。其中,当定位按键位于一第一位置时,定位按键的至少一部分是位于第一旋转路径上;当定位按键位于一第二位置时,定位按键是位于第一旋转路径之外。
通过此,本发明可通过由单手按压定位按键,使定位按键由第一位置滑移至第二位置,便可使第二机体由无法旋转的状态转换为可旋转的状态。
此外,上述的定位按键更包括至少一第二卡合部,且承座也更包括至少一第一卡合部,当定位按键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卡合部是卡合于第一卡合部,当定位按键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卡合部是未卡合于第一卡合部。通过此,定位按键位于第二位置时,定位按键的第二卡合部与承座的第一卡合部可相互卡合固定。
另外,本发明更包括一第一弹性件,其是组设于定位按键、及承座之间,当枢轴的第二部分旋转至一第一角度时,第一弹性件可推动定位按键由第二位置滑移至第一位置。
再者,本发明更包括一旋转件,旋转件包括一第一凸轮、及一第二凸轮,且上述的承座也更包括一第一枢接部,旋转件是枢接于第一枢接部,当枢轴的第二部分旋转至第一角度时,第二部分可推动第一凸轮,进而带动第二凸轮旋转,促使第二凸轮可推动定位按键,使定位按键的第二卡合部脱离承座的第一卡合部,且第一弹性件并可推动定位按键至第一位置。
此外,上述枢轴的第二部分更包括至少一第二接触部,且定位按键也更包括一第一接触部,当第二部分旋转至第一角度时,第二部分的第二接触部推动旋转件的第一凸轮,进而带动第二凸轮旋转,促使旋转件的第二凸轮与定位按键的第一接触部接触。
另外,上述的第二机体是可沿一第二旋转路径作一第二旋转动作。又,第一旋转动作是第二机体沿一第一旋转轴旋转,第二旋转动作是第二机体沿一第二旋转轴旋转,且第一旋转轴是垂直于第二旋转轴。
再者,本发明更包括一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是固设于承座上,承座是固设于枢轴的第一部分,当枢轴的第二部分旋转至第一角度时,第二弹性件则推动定位按键由第二位置至第一位置。
又,上述的承座更包括一容置槽及一滑轨,容置槽是用以容设第一弹性件,且定位按键是沿着滑轨滑移。


图1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电子装置上下旋转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左右旋转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旋转定位结构分解图;
图4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旋转定位结构立体图;图5A,图6A,图7A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二机体未旋转状态;图5B,图6B,图7B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二机体旋转170度状态;图5C,图6C,图7C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二机体旋转180度状态。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电子装置 10第一机体101笔记型计算机主机20第二机体201液晶显示器 3枢轴30第一部分31容置孔 40第二部分41转轴43转盘44第二接触部46第一枢纽461第一固定板 47第二枢纽471第二固定板 50承座51滑轨52第一卡合部 53第一枢接部 54容置槽60定位按键61第二卡合部 62第一接触部63直立凹槽65第一弹性件 651弹簧66第二弹性件 661弹片 70旋转件71第一凸轮72第二凸轮80枢轴上盖M1第一旋转动作M2第二旋转动作P1第一位置P2第二位置R1第一旋转路径R2第二旋转路径X第二旋转轴 Y第一旋转轴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上下、左右旋转示意图、及图3、4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旋转定位结构分解图、立体图。此一较佳实施例如图1、图2、及图3具有一枢轴3、一第一机体10、一第二机体20、一承座50、一定位按键60、一第一弹性件65、一第二弹性件66、一旋转件70、及一枢轴上盖80。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机体10是为笔记型计算机主机101,第二机体20是为液晶显示器201。
如图3所示,上述的枢轴3包括一第一部分30、及一第二部分40。请同时参阅图2,第一部分30是固设于第一机体10上,并具有一容置孔31,而第二部分40是固设于第二机体20上,并具有一转轴41、及一转盘43,转轴41是固设于转盘43中央并枢接于第一部分30的容置孔31内,因此第二部分40可相对于第一部分30旋转。转盘43的二侧边中央设置有二个第二接触部44,且转盘43的二端并分别枢设一第一枢纽46、及一第二枢纽47,第一枢纽46上并固设一第一固定板461,第二枢纽47上也固设一第二固定板471,第二机体20则固设于第一固定板461、及第二固定板471上。枢轴3上方设置一枢轴上盖80,通过以美化枢轴3之外观。
此外,上述的承座50是固设于第一部分30的一侧边上,承座50的二侧边并具有二滑轨51,承座50的中央则具有一容置槽54、一第一枢接部53、及二第一卡合部52。容置槽54内则容设第一弹性件65,而上述的旋转件70则枢接于第一枢接部53上,且旋转件70上并固设有一第一凸轮71、及一第二凸轮72。另外,第二弹性件66则固设于第二凸轮72下方的承座50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66是为弹片661。
如图3所示,上述的定位按键60是滑设于承座50的滑轨51上,且定位按键60的底面于对应承座50的第一卡合部52处向下凸伸二个第二卡合部61,又定位按键60的底面也向下凸伸一第一接触部62。其中,上述的第一弹性件65是组设于定位按键60、及承座5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65是为弹簧651。
请参阅图4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旋转定位结构立体图,并请一并参阅图1、2。如图4所示,固设于第二部分40的第二机体20可沿一第一旋转路径R1作一第一旋转动作M1,第二机体10也可沿一第二旋转路径R2作一第二旋转动作M2。且第一旋转动作M1是指第二机体20沿一第一旋转轴Y旋转,而第二旋转动作M2是指第二机体20沿一第二旋转轴X旋转,且第一旋转轴Y并与第二旋转轴X相互垂直。
请继续参阅图5A,图5B,图5C,图6A,图6B,图6C,图7A,图7B,图7C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二机体左右旋转状态图,其分别代表第二机体未旋转、旋转170、及旋转180度的状态图。其中图5A,图5B,图5C、及图7A,图7B,图7C是分别为图6的切面5-5、切面7-7的剖视图。如图5A所示,当定位按键60位于第一位置P1时,请一并参阅图3的分解图,第二卡合部61是未卡合于第一卡合部52,定位按键60与枢轴3的第二部分40的水平高度相同,因此定位按键6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旋转路径R1上,故第二部分40无法作第一旋转动作M1。如图5B所示,当定位按键60位于第二位置P2时,即定位按键60向下滑移,使第二卡合部61卡合于第一卡合部52时,定位按键60的水平高度低于枢轴3的第二部分40,因此定位按键60位于第一旋转路径R1之外,故此时第二部分40可作第一旋转动作M1。
通过此,本发明可通过由单手按压定位按键60,使定位按键60由第一位置P1滑移至第二位置P2,便可使第二部分40由无法旋转的状态转换为可旋转的状态。
如图6A,图7A所示,当定位按键60位于第一位置P1时,第二部分40无法旋转,此时第二部分40是位于一第二角度的位置,此时第二部分40相对于第一部分30未旋转,即第二部分40的第一固定板461与第二固定板471两者位置维持不变。如图5B,6B,7B所示,定位按键60是位于第二位置P2,且第二部分40是处于旋转170度的状态。
如图5C,图6C,图7C所示,当第二部分40旋转至一第一角度的位置,此时第二部分40相对于第一部分30旋转180度时,即第二部分40的第一固定板461与第二固定板471两者位置互换时,第二部分40的第二接触部44可推动旋转件70上的第一凸轮71,进而带动第二凸轮72旋转,促使第二凸轮72接触并推动定位按键60的第一接触部62,并通过由第二弹性件66向上顶撞的弹力,使定位按键60的第二卡合部61脱离承座50的第一卡合部52,且同时第一弹性件65可通过由其弹力推动定位按键60由第二位置P2滑移至第一位置P1,其作动状态如图5C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部分40位于第一角度的位置是指第二部分40沿第一旋转路径R1作第一旋转动作M1旋转180度,第二部分40位于第二角度的位置是指第二部分40未沿第一旋转路径R1作第一旋转动作M1,即第二部分40位于0度位置。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部分40的二个第二接触部44是对称设置,亦即第二部分40每旋转180度,定位按键60便可由第二位置P2滑移至第一位置P1自动定位。
通过此,当定位按键60位于第二位置P2时,可通过由定位按键60的第二卡合部61与承座50的第一卡合部52相互合固定,无需再按压定位按键60,亦即使用者仅需按压定位按键60一次,便可使第二部分40由无法旋转的状态转换为可旋转的状态。而当第二部分40旋转至180度时,可通过由第二弹性件66向上顶撞的弹力,使定位按键60的第二卡合部61脱离承座50的第一卡合部52,且同时通过由第一弹性件65的弹力推动定位按键60由第二位置P2滑移至第一位置P1自动定位,使第二部分40无法旋转。
上述实施例仅是为了方便说明而举例而已,本发明所主张的权利范围自应以申请专利范围所述为准,而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旋转定位结构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枢轴,包括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该第二部分是枢接于该第一部分;一第一机体,该第一部分位于该第一机体;一第二机体,该第二部分位于该第二机体,该第二机体沿一第一旋转路径作一第一旋转动作;一承座,是位于该第一机体;以及一定位按键,是滑设于该承座;其中,当该定位按键位于一第一位置时,该定位按键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该第一旋转路径,当该定位按键位于一第二位置时,该定位按键位于该第一旋转路径之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旋转定位结构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定位按键更包括至少一第二卡合部,该承座更包括至少一第一卡合部,当该定位按键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至少一第二卡合部是卡合于该至少一第一卡合部,当该定位按键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至少一第二卡卡合部是未卡合于该至少一第一卡合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旋转定位结构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第一弹性件,是组设于该定位按键、及该承座之间,当该第二部分旋转至一第一角度时,该第一弹性件推动该定位按键由该第二位置移至该第一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旋转定位结构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旋转件,且该旋转件包括一第一凸轮、及一第二凸轮,该承座更包括一第一枢接部,该旋转件是枢接于该第一枢接部,当该第二部分旋转至该第一角度时,该第二部分推动该第一凸轮,进而带动该第二凸轮旋转,促使该第二凸轮推动该定位按键,使该第二卡卡合部脱离该第一卡合部,且该第一弹性件推动该定位按键至该第一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旋转定位结构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该第二部分更包括至少一第二接触部,该定位按键更包括一第一接触部,当该第二部分旋转至该第一角度时,该至少一第二接触部推动该第一凸轮,进而带动该第二凸轮旋转,促使该第二凸轮与该第一接触部接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旋转定位结构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该第二机体沿一第二旋转路径作一第二旋转动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旋转定位结构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该第一旋转动作是该第二机体沿一第一旋转轴旋转,该第二旋转动作是该第二机体沿一第二旋转轴旋转,且该第一旋转轴是垂直于该第二旋转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旋转定位结构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该承座是固定于该第一部分。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旋转定位结构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第二弹性件,其是固设于该承座,当该第二部分旋转至该第一角度时,该第二弹性件推动该定位按键至该第一位置,该第二弹性件是为一弹片。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旋转定位结构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该承座更包括一容置槽及至少一滑轨,该容置槽用以容设该第一弹性件,该定位按键是沿着该至少一滑轨滑移,该第一弹性件是为一弹簧。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具旋转定位结构的电子装置,包括有枢轴、第一机体、第二机体、承座、及定位按键。且第二机体可沿第一旋转路径作旋转。其中,当定位按键位于第一位置时,定位按键的至少一部分是位于第一旋转路径上;当定位按键位于第二位置时,定位按键是位于第一旋转路径之外。通过此,本发明可通过由单手按压定位按键,使定位按键由第一位置滑移至第二位置,便可使第二机体由无法旋转的状态转换为可旋转的状态。
文档编号G06F1/16GK1988778SQ20051013385
公开日2007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22日
发明者洪文钦 申请人: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