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风压式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54438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低风压式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低风压式散热装置,尤指一种可在散热鳍片与风罩内侧壁面间利用不等间距形成导流的流道,具降低风压及逆扰流的低风压式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目前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应用中的电子组件,都是透过散热装置,以发散电子组件于运作中所产生的高热,在散热装置的设计及结构上将直接反应其散热效率,所以有良好的结构与设计,将会提升散热效率与质量。
公知应用于电子组件热接合散热的散热装置1,如图1、2所示,主要包括一导热组件11,用以热接合于电子组件10;一导热基板12与上述导热组件11热接合;多数相同型式的散热鳍片13以等间距,等高度排列直接固设于上述导热基板12,如图1所示,或者经排列固设于至少一导热管14,而透过导热管14与上述导热基板12接合,如图2所示;及一风罩15与风扇16,该风罩15罩设于等高度排列的散热鳍片13外部,风扇15则固设于风罩15外部,以透过风罩15的导风孔17向散热鳍片13导送冷却气流。
上述公知的散热装置1,该以等间距,等高度排列固设于导热基板12的散热鳍片13,与风罩15内壁面之间仅具有等距的小间隙a,当风扇16启动由导风孔17向散热鳍片13导送冷却气流时,该气流多仅能导入对应于导风孔17的数散热鳍片13及其间的通道,同时该风罩15使散热装置形成一半封闭的空间,风扇16导入的气流在该半封闭空间内,易受到风罩15内壁的阻挡,又无法由风罩15内壁面与散热鳍片之间的小间隙a产生适当流道空间的导流,而易产生高反压,风压及逆扰流现象,导致散热气流流向不顺畅而影响热发散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传统缺失,避免缺失存在,本实用新型以简单架构设计,在散热鳍片与风罩内壁间形成不等间距的导流流道,对风扇导入的散热气流,可改善在风罩内形成的风压、反压及逆扰流等问题,以提供使用者低风压、低逆扰流,低廉但高散热效率的低风压式散热装置。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低风压式散热装置,包括有一导热组件;用以热接合于电子组件;一鳍片模块,热接合于上述导热组件,具有导热基板及多数不等高度的散热鳍片,以高低间隔排列方式直接,或者透过至少一导热管而固设于上述导热基板;一风罩,罩设于鳍片模块外部;一风扇单元,设于上述风罩外部。
上述多数散热鳍片的高、低间隔配置,使各散热鳍片与风罩内壁面之间形成非等间距空间的流道,以疏导气流而降低风压、反压及逆扰流现象。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及其附图,将可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其目的功效。


图1为公知散热装置的组合剖视示意图。
图2为公知另一散热装置的组合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另一鳍片配置方式的组合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另一鳍片配置方式的组合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组合剖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另一鳍片配置方式的组合剖视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组合剖视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另一鳍片配置方式的组合剖视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一、公知部分散热装置--------------------1电子组件-------------------10导热组件-------------------11导热基板-------------------12散热鳍片-------------------13导热管---------------------14风罩-----------------------15风扇-----------------------16导风孔---------------------17二、本实用新型部分导热组件--------------------2
鳍片模块----------------------3风罩--------------------------4风扇单元----------------------5电子组件----------------------6流道--------------------------7导热基板---------------------31散热鳍片---------------------32组槽-------------------------33导热管-----------------------35导风孔-----------------------41长散热鳍片------------321、321’短散热鳍片------------322、322’中散热鳍片------------------32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详细说明,现配合附图说明如下请参阅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低风压式散热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组合剖视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低风压式散热装置,包括有一导热组件2;热接合于导热组件2的鳍片模块3;罩设于鳍片模块3外部的风罩4以及一风扇单元5,以构成具有在鳍片模块3与风罩4侧壁面间不等间距的流道,形成气流疏导而降低风压、反压及逆扰流现象。
上述该导热组件2为一具高导热系数的金属板、片状制成品,由其一表面热接合于电子组件6传递热能。
上述所提的鳍片模块3,包含一导热基板31及多数散热鳍片32所构成;该导热基板31,为一具高导热系数的金属板、片状制成品,于其一表面热接合于上述导热组件2以传递热能,在另端表面则成型多数组槽33以排列固设多数散热鳍片32;多数的散热鳍片32,是包含多数长、短不同的散热鳍片321、322,并以一长散热鳍片321与一短散热鳍片322的间隔排列方式,固设于上述导热基板31的组槽32。
由于该固设于导热基板31的多数散热鳍片32,是以一长散热鳍片321与一短散热鳍片322的间隔方式排列,适于上述风罩4内壁间因不同间距大小而产生导流的流道7,当风扇5启动由风罩4的导风孔41向散热鳍片32导送冷却气流,而逆流到风罩4内壁被阻挡时,可透过该流道7快速的疏导气流,而降低在风罩4暨散热鳍片32间产生风压、反压及逆扰流现象。
同时,可由该长、短散热鳍片321、322的配设组合,控制该流道7的大小,如图4所示,即为该长、短散热鳍片321、322的另一种配置方式实施例,是利用在二长散热鳍片321、321’间配置二相邻的短散热鳍片322、322’,使该二长散热鳍片321、321’间形成较大空间的流道7以疏导风压与扰流。
请参阅图5、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低风压式散热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组合剖视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图3、4大致相同,所不同处在于该固设于导热基板31的多数散热鳍片32,包含三种不同长、短、中规格的散热鳍片321、322、323以间隔方式排列,如图5所示,如此排列方式可获得较上述实施例更高且更宽的流道7以疏导风压与扰流。当然该流道7也可利用三种不同长、短规格的长、短、中散热鳍片321、322、323在不同的排列组合下,调整其流道7大小,如图6所示。
请参阅图7、8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低风压式散热装置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组合剖视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图3、4大致相同,所不同处在于该鳍片模块3,是由一导热基板31、至少一导热管35及多数散热鳍片32所构成;该多数散热鳍片32,同样是包含多数长、短不同的散热鳍片321、322,并以长散热鳍片321与短散热鳍片322的间隔排列方式,固设于上述导热管35,并将导热管35热结合于导热基板31的组槽33,形成鳍片模块结构,配合风罩4及风扇单元5配置。
由于该固设于导热管35的多数散热鳍片32,也是以一长散热鳍片321与一短散热鳍片322的间隔方式排列,与上述风罩4内壁间因不同间距大小而产生空气导流的流道7,以快速的疏导气流,降低在风罩4暨散热鳍片32间产生的风压、反压及逆扰流现象。
同样的,该流道7的大小,也可由该长、短散热鳍片321、322的配设组合而调整,如图8所示,即在二长散热鳍片321、321’间配置二相邻的短散热鳍片322、322’,使该二长散热鳍片321、321’间形成较大空间的流道7。
请参阅图9、10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低风压式散热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组合剖视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图7、8大致相同,所不同处在于该固设于导热管35的多数散热鳍片32,包含三种不同长、短规格的散热鳍片321、322、323以间隔方式排列,如图9所示,如此排列方式可获得较上述实施例更高且更宽的流道7以疏导风压与扰流。当然该流道7也可利用三种不同长、短规格的长、短、中散热鳍片321、322、323在不同的排列组合下,调整其流道7大小,如图10所示。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一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但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精神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例如等变化的等效性实施例,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不但在装置架构与运作型态上确属创新,并能较习用物品增进上述多项功效,故依法提出申请,恳请赐予专利权,以励创作,至感德便。
权利要求1.一种低风压式散热装置,应用于电子组件的热接合散热,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导热组件;热接合于电子组件;一鳍片模块,热接合于上述导热组件,包含导热基板;及,多数散热鳍片,以长、短间隔排列方式固设于上述导热基板;一风罩,罩设于鳍片模块外部;一风扇单元,设于上述风罩外部。上述多数散热鳍片的高、低间隔配置,使各散热鳍片与风罩内壁面之间形成非等间距空间的流道,以疏导气流而降低风压、反压及逆扰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风压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数散热鳍片更包括多数长、短不同的散热鳍片排列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风压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数散热鳍片,由多数长散热鳍片与短散热鳍片以间隔排列方式配置,而与风罩内壁边形成空气导流的流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风压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流道可由多数长散热鳍片与短散热鳍片以不同的排列方式而调整其大小。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风压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数散热鳍片,由多数长散热鳍片、短散热鳍片及中散热鳍片以间隔排列方式配置,而与风罩内壁边形成空气导流的流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低风压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流道可由多数长散热鳍片、短散热鳍片及中散热鳍片,以不同的排列方式而调整其大小。
7.一种低风压式散热装置,应用于电子组件的热接合散热,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导热组件;热接合于电子组件;一鳍片模块,热接合于上述导热组件,包含导热基板;至少一热导管,热接合于上述导热基板,及,多数不等高度的散热鳍片,以高低间隔排列方式固设于上述热导管;一风罩,罩设于鳍片模块外部;一风扇单元,设于上述风罩外部。上述多数散热鳍片的高、低间隔配置,使各散热鳍片与风罩内壁面之间形成非等间距空间的流道,以疏导气流而降低风压、反压及逆扰流。
专利摘要一种低风压式散热装置,包括有一导热组件;热接合于导热组件的鳍片模块;罩设于鳍片模块外部的风罩以及一风扇单元所构成,前述的鳍片模块具有一导热基板,及多数不等高度的散热鳍片,该散热鳍片以高低间隔排列方式直接固设,或者透过至少一导热管固设于该导热基板表面,而与风罩之间形成非等距的间距空间的空气流道,藉以改善风扇气流在散热装置内产生的风压、反压及逆扰流等问题。
文档编号G06F1/20GK2845004SQ20052012810
公开日2006年12月6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26日
发明者陈世明 申请人:陈世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