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60417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屏幕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近来,称为平板个人计算机(下文中称为“平板PC”)的笔输入个人计算机已经进行了设计并形成为产品。
平板PC为方形扁平状,它具有较大屏幕,用于通过检测笔所接触或接近的点而接收使用者的输入。
平板PC通常具有三层结构,其中,显示面板(例如LCD面板)布置在前盖和后盖之间。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5-150224示出了一个具有三层结构的单元的示例,它并不是平板PC,而是显示面板单元。在该结构中,LCD单元与固定金属部件一起牢固地固定在内盖上,然后外盖牢固地固定在它上面。根据在该文献中提出的技术,仅取下外盖就能够露出LCD单元的整个后表面,从而很容易对它进行维护。
平板PC已被开发用来实现使用者输入(例如使用者通过笔输入),使用者在用手握住该平板PC时将信息输入到它上面。希望能扩大平板PC的屏幕,从而增加显示的信息量,并提高可用性,同时希望使平板PC自身小型化,以便于携带。其上具有屏幕的平板PC的平表面不能小于屏幕。因此,希望使平板PC小型化,从而使屏幕扩大成尽可能地靠近平板PC的平表面的边缘,并使得在平板PC的平表面上的、环绕屏幕的区域形成为尽可能小。而且,还希望使得平板PC的平表面的厚度形成为尽可能小。
例如,在上述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5-150224中所示的显示面板单元的平表面具有环绕屏幕的较宽区域,且并没有如上述努力使面板小型化。

发明内容
考虑到以上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诸如平板PC的薄而小的电子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第一电子装置,它具有板状显示面板,其前表面上具有屏幕;第一盖,其在对着屏幕的位置处具有显示窗口,且该第一盖覆盖显示面板的一个表面;以及第二盖,其覆盖显示面板的另一表面,从而与第一盖配合来容纳显示面板,该电子装置包括紧固部件,该紧固部件具有第一孔,紧固部件通过该第一孔而固定在显示面板的周边上;第二孔,紧固部件通过该第二孔而固定在第一盖上;以及第三孔,紧固部件通过该第三孔而固定在第二盖上,其中,紧固部件的第三孔位于这样的位置处,使得当紧固部件通过第一孔而固定在显示面板上时,该第三孔与显示面板交叠。
在第一电子装置中,优选地该第三孔为螺纹孔,且第二盖通过插入该螺纹孔中的螺钉而固定在紧固部件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第二电子装置,它具有板状显示面板,其前表面上具有屏幕;第一盖,其在对着屏幕的位置处具有显示窗口,且该第一盖覆盖显示面板的一个表面;以及第二盖,其覆盖显示面板的另一表面,从而与第一盖配合来容纳显示面板,该电子装置包括紧固部件,该紧固部件具有第四孔,紧固部件通过该第四孔而固定在第一盖上;以及第五孔,紧固部件通过该第五孔而固定在第二盖上,其中,紧固部件的第五孔位于这样的位置,使得当显示面板固定在第一盖上,且紧固部件固定在第一盖上时,该第五孔与显示面板交叠。
在第二电子装置中,优选地该第五孔为螺纹孔,且第二盖通过插入该螺纹孔中的螺钉而固定在紧固部件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第三电子装置,它具有板状显示面板,其前表面上具有屏幕;第一盖,其在对着屏幕的位置处具有显示窗口,且该第一盖覆盖显示面板的一个表面;以及第二盖,其覆盖显示面板的另一表面,从而与第一盖配合来容纳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二盖设有开口,并包括盒状板部件,其底部中心具有敞开空间,该板部件装入开口内,从而由开口边缘支承;以及磁盘单元,该磁盘单元驱动磁盘型记录介质,并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在开口中从而使得该磁盘单元装入板部件中,并由板部件的底部周边支承。
在第三电子装置中,磁盘单元中包括硬盘,并驱动该硬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第四电子装置,它具有板状显示面板,其前表面上具有屏幕;第一盖,其在对着屏幕的位置处具有显示窗口,且该第一盖覆盖板状显示面板的前表面;以及第二盖,其覆盖板状显示面板的后表面,从而与第一盖配合来容纳板状显示面板,该电子装置包括电力转换器,该电力转换器通过接收电力而将该电力转换成供给板状显示面板的电力,其中,该电力转换器固定在第一盖上,并布置在这样的位置处,使得该电力转换器与板状显示面板交叠。
在所述第四电子装置中,显示面板包括通过检测笔所接触或接近的位置而接收笔输入的功能,其中,电子装置包括笔盒,该笔盒固定在第一盖上,并布置在这样的位置处,使得该笔盒与显示面板的后表面交叠,以及所述电力转换器固定在笔盒上,并通过笔盒固定在第一盖上。
在第四电子装置中,电力转换器是供给屏幕背光用的电力的逆变器。
在第一和第二电子装置中,紧固部件是硬件部件。第一至第四电子装置具有信息处理功能,该信息处理功能包括屏幕的图像显示处理功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第五电子装置,它具有板状显示面板,其前表面上具有屏幕;第一盖,其在对着屏幕的位置处具有显示窗口,且该第一盖覆盖显示面板的一个表面;以及第二盖,其具有信息处理功能,该信息处理功能包括屏幕的图像显示处理功能,且该第二盖覆盖显示面板的另一表面,从而与第一盖配合来容纳显示面板,该电子装置包括紧固部件,该紧固部件具有第一孔,紧固部件通过该第一孔而固定在显示面板的周边上;第二孔,紧固部件通过该第二孔而固定在第一盖上;以及第三孔,紧固部件通过该第三孔而固定在第二盖上,其中,第二盖由螺钉通过第三孔而固定在紧固部件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第六电子装置,它具有板状显示面板,其前表面上具有屏幕;第一盖,其在对着屏幕的位置处具有显示窗口,且该第一盖覆盖显示面板的一个表面;以及第二盖,其具有信息处理功能,该信息处理功能包括屏幕的图像显示处理功能,且该第二盖覆盖显示面板的另一表面,从而与第一盖配合来容纳显示面板,该电子装置包括紧固部件,该紧固部件具有第一孔,紧固部件通过该第一孔而固定在显示面板的周边上;第二孔,紧固部件通过该第二孔而固定在第一盖上;以及第三孔,紧固部件通过该第三孔而固定在第二盖上,其中,紧固部件的第三孔位于这样的位置处,使得当紧固部件通过第一孔而固定在显示面板上时,该第三孔与包括显示面板和紧固部件的方形区域交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第七电子装置,它具有板状显示面板,其前表面上具有屏幕;第一盖,其在对着屏幕的位置处具有显示窗口,且该第一盖覆盖显示面板的一个表面;以及第二盖,其覆盖显示面板的另一表面,从而与第一盖配合来容纳显示面板,该电子装置包括紧固部件,该紧固部件具有第四孔,紧固部件通过该第四孔而固定在第一盖上;以及第五孔,紧固部件通过该第五孔而固定在第二盖上,其中,紧固部件的第五孔位于这样的位置处,使得当显示面板固定在第一盖上,且紧固部件固定在第一盖上时,该第五孔与包括显示面板和紧固部件的方形区域交叠。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电子装置,具有第一至第三孔的紧固部件的第三孔位于这样的位置处,使得该第三孔与显示面板交叠,因此,第二盖固定在紧固部件上并位于这样的位置处,使得第二盖与显示面板交叠。因此,可以使得显示面板的平表面周围的区域较小,这有助于使得电子装置小型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电子装置,当使用具有第四和第五孔的紧固部件时,可以通过螺钉而牢固地固定第二盖。
还有,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电子装置,板部件可由薄板制成,并作为一种垫料。因此,可以使用极薄的垫料(所述垫料需要环绕磁盘单元布置,并通常较厚),这有助于使得该电子装置的厚度较小。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电子装置,向显示面板供电所需的电力转换器布置在显示面板的背面,从而与该显示面板交叠。因此,与显示面板和电力转换器并排布置的装置相比较,显示面板的平表面周围的区域更小。这也有助于该电子装置的小型化。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电子装置,由于设有上述紧固部件,第二盖将固定在该紧固部件上,因此,第一盖不需要如常规的技术所需具有用于将后盖安装在前盖上的较大凸台。这使得框架变小,并有助于该装置的小型化。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和第七电子装置,紧固部件具有用于将它自身固定在第二盖上的孔,且该孔布置在包括显示面板和紧固部件的方形区域中,这也能够使框架变小,并有助于电子装置的小型化。


图1是示出了PC系统的结构的分解透视图,它包括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平板PC;图2是图1中所示的平板PC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示出了螺纹旋拧的硬件部件固定在LCD单元上的位置的分解透视图;图4是示出了螺纹旋拧的硬件部件固定在LCD单元上的位置的分解透视图;图5是示出了螺纹旋拧的硬件部件的六面视图;图6是示出了螺纹旋拧的硬件部件的六面视图;图7是示出了螺纹旋拧的硬件部件的六面视图;图8是示出了后盖和已经固定在前盖上的LCD单元的分解透视图;图9是示出了为对比示例的普通平板PC的分解透视图;图10是示出了图1中所示的平板PC的后表面的视图;图11是示出了图1中所示的平板PC的HDD和环绕该HDD的部件的分解透视图;图12是板部件的透视图;图13是板部件的六面视图;图14是示出了图11中所示的开口的视图,其中部分(A)是其透视图,部分(B)是其平面图;图15是示出了装配到开口内的板部件的视图,其中部分(A)是其透视图,部分(B)是其平面图;图16是示出了为对比示例的普通平板PC的分解透视图;图17是示出了为另一对比示例的普通平板PC的分解透视图;图18是构成图1中所示的平板PC的LCD单元和笔盒的分解透视图;图19(A)是笔盒的透视图;图19(B)是逆变器的透视图;图20是后盖的透视图;图21是后盖和固定在前盖上的LCD单元的透视图;以及图22是示出了为对比示例的普通平板PC的分解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介绍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示出了PC系统1的整个结构的分解透视图,该PC系统1包括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平板PC 10。
PC系统1包括平板PC 10和对接(docking)单元20。
平板PC 10包括主体单元11、电池单元12和笔13。除了环绕显示器111的框架部分外,主体单元10的整个前表面都被显示器111占据。框架部分具有各种类型的I/O连接器112和操作按钮113。框架部分还具有红外线通信部分114,用于与无线键盘和无线麦克风(未示出)进行红外线通信。而且,框架部分设有笔开口115,笔13通过该笔开口115插入。主体单元11中包含笔盒(后面将介绍),该笔盒布置在笔开口115的后面。笔13沿箭头A所示方向通过开口115插入笔盒中,从而包含在主体单元11内。
电池单元12沿箭头B所示方向与主体单元11连接,因此,主体单元11能够通过接收来自电池单元12的电力而工作。
当使用者希望使用笔13并且用笔尖接触屏幕以输入信息时,他从笔盒中拉出该笔。平板PC 10设置成通过在笔13和主体单元11之间的电磁感应而检测笔13在屏幕111上的接触点的坐标。操作系统(OS)安装在平板PC上,该操作系统适于使用者的输入操作,使用者通过使笔13笔尖与屏幕111摩擦而将各种信息和命令输入到平板PC 10中。当输入复杂信息等时,在屏幕上可以显示键盘,这样,使用者可以通过用笔尖接触屏幕上的键而输入信息。
平板PC 10由对接单元20可拆卸地支承,因此,当平板PC 10倾斜并牢固地设置在对接单元20上时,平板PC 10的屏幕可以像普通类型的个人计算机的显示器一样使用。当平板PC 10牢固地设置在对接单元20上,且装备了无线键盘和无线鼠标(未示出)时,平板PC 10可以像普通类型的个人计算机一样使用。
对接单元20具有支承部分21,用于支承平板PC 10,且该支承部分21具有连接器211,以与布置于平板PC 10的后表面上的连接器116(见图10)连接。还有,在支承部分21的两侧上设有保持部分212,用于保持平板PC 10的侧部。当平板PC 10沿箭头C所示方向通过支承部分21而与对接单元20连接时,布置在平板PC 10背面上的连接器116与支承部分21的连接器211连接,并且平板PC 10在侧部处通过保持部分212来保持。因此,平板PC 10和支承部分21牢固地连接在一起,从而成为一个单元。支承部分21可以沿箭头D所示方向转90度,因此,如图10所示的平板PC 10的屏幕可以用作横向屏幕。
对接单元20具有凹入部分23,其中驱动单元24(例如,当需要时由使用者选择的CD-ROM驱动单元、CD-R驱动单元、DVD驱动单元)沿箭头E所示方向装入该凹入部分23内。
本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图1中所示的PC系统1的平板PC 10,因此,下面将详细介绍该平板PC 10。
图2是图1中所示的平板PC 10的分解透视图。
平板PC 10具有由前盖120、LCD单元130和后盖140(它们在图2中沿该顺序从底部表示)组成的三层结构。
除了环绕显示窗口121的框架部分之外,前盖120被在中心的显示窗口121占据,且透明塑料板安装在该显示窗口121内。前盖120覆盖LCD单元130的前表面。
LCD单元130是形状类似于板的显示面板,且其后表面如图2所示。如图3所示,LCD单元130的前表面的大部分被显示屏幕131占据,该显示屏幕131装配在框架132内。图像显示在显示屏幕131上。
后盖140覆盖LCD单元130的背面,从而与前盖120配合而容纳该LCD单元130。后盖140具有计算机(例如CPU等)的功能,并进行各种信息处理,这些信息处理包括用于在LCD单元130的显示屏幕131(见图3)上显示图像的处理。
LCD单元130具有三个固定于其上的螺纹旋拧的硬件部件150、160和170。LCD单元130通过螺纹旋拧的硬件部件150、160和170而由螺钉181、182、183和184固定在前盖120上。后盖140设有凹入部分141、142、143和144,各凹入部分141、142、143和144都具有用于螺钉的通孔且螺钉头埋入该凹入部分。后盖140通过螺纹旋拧的硬件部件150、160和170而由螺钉191、192、193和194固定在LCD单元130上,前盖120已经固定在该LCD单元130上。在这种状态下,凹入部分141、142、143和144隐藏螺钉191、192、193和194的螺钉头。
后盖140还设有与凹入部分141、142、143和144类似的另外三个凹入部分145、146和147,它们将在后面介绍。
图3和4是分别示出了LCD单元130以及螺纹拧入硬件部件150、160和170的固定位置的透视图。
图3示出了LCD单元130的前表面,而图4示出了LCD单元130的后表面。
图5、6和7分别是示出了图3和4中所示的螺纹旋拧的硬件部件150、160和170的六面视图。
LCD单元130的框架132具有通孔1321、1322、1323和1324,用于使螺钉301、302、303和304穿过它们。具体地,螺钉301穿过通孔1321并插入螺纹旋拧的硬件部件150的螺纹孔151内,螺钉302穿过通孔1322并插入螺纹旋拧的硬件部件160的螺纹孔161内,并且螺钉303和304分别穿过通孔1323和1324并插入螺纹旋拧的硬件部件170的螺纹孔1711和1712(见图4)内。因此,三个螺纹拧入硬件部件150、160和170固定在LCD单元130上。
随后,通过这样固定在LCD单元130上的螺纹旋拧的硬件部件150、160和170,LCD单元130固定在前盖120上。
如图2所示,LCD单元130以如下方式固定在前盖120上。螺钉181穿过已经固定在LCD单元130上的螺纹旋拧的硬件部件150的通孔152,并插入前盖120的螺纹孔1221中。螺钉182穿过已经固定在LCD单元130上的螺纹旋拧的硬件部件160的通孔162,并插入前盖120的螺纹孔1222中。螺钉183和184分别穿过已经固定在LCD单元130上的螺纹旋拧的硬件部件170的通孔1721和1722,并插入前盖120的螺纹孔1223和1224中。因此,LCD单元130固定在前盖120上。
同样,如图2所示,后盖140以如下方式固定在LCD单元130上。螺钉191穿过后盖140的凹入部分141的通孔,并插入已经固定在LCD单元130和前盖120上的螺纹旋拧的硬件部件150的螺纹孔153中。螺钉192穿过后盖140的凹入部分142的通孔,并插入已经固定在LCD单元130和前盖120上的螺纹旋拧的硬件部件160的螺纹孔163中。螺钉193和194穿过后盖140的凹入部分143和144的通孔,并插入已经固定在LCD单元130和前盖120上的螺纹旋拧的硬件部件170的螺纹孔1731和1732中。因此,后盖140固定在LCD单元130上,从而使LCD单元130固定在前盖120和后盖140之间。
图8是示出了后盖140和已经固定在前盖120上的LCD单元130的分解透视图。
用于将后盖140固定在LCD单元130上的各螺纹旋拧的硬件部件150、160和170的螺纹孔153、163和173分别布置在这样的位置处,使得当螺纹旋拧的硬件部件150、160和170固定在LCD单元130上时,LCD单元130沿垂直方向与这些螺纹孔交叠。通过在该位置处设置螺纹孔153、163和173,可以使得环绕LCD单元130外边缘的、前盖120和后盖140的区域缩小,从而可以减小平板PC 10的尺寸。该特征将在后面使用对比示例而再次进行介绍。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除了螺纹旋拧的硬件部件150、160和170,还使用了另外三个螺纹旋拧的硬件部件310、320和330,用于将后盖140固定在前盖120上。螺纹旋拧的硬件部件310、320和330具有通孔,螺钉185、186和187分别穿过该通孔插入,从而将螺纹旋拧的硬件部件310、320和330固定在前盖120上。
螺纹旋拧的硬件部件310、320和330还分别具有螺纹孔311、321和331,用于将后盖140固定在前盖120上。螺钉(未示出)穿过通孔145、146和147,并插入螺纹旋拧的硬件部件310、320和330的螺纹孔311、321和331中,从而将后盖140更牢固地固定在前盖120上。
与螺纹旋拧的硬件部件150、160和170的螺纹孔153、163和173类似,螺纹旋拧的硬件部件310、320和330的螺纹孔311、321和331布置在这样的位置处,使得LCD单元130与这些螺纹孔交叠,从而减小平板PC 10的尺寸。
图9是示出了作为对比示例的普通平板PC的分解透视图。
图9中的平板PC也包括前盖520、LCD单元530和后盖540。与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平板PC 10的图8类似,图9示出了其中LCD单元530已经固定在前盖520上的状态。
螺纹旋拧的硬件部件551、552、553和554通过螺钉581、582、583和584而螺纹旋拧在LCD单元530上,然后固定在前盖520上,从而将LCD单元530固定在前盖520上。
除了螺纹旋拧的硬件部件551、552、553和554,前盖520还具有凸台521、522、523和524。凸台521、522、523和524具有螺纹孔531、532、533和534,用于将后盖540固定在前盖520上。后盖540具有凹入部分561、562、563和564,这些凹入部分561、562、563和564分别在与螺纹孔531、532、533和534相对应的位置处具有通孔。螺钉571、572、573和574分别穿过凹入部分561、562、563和564的通孔,并插入前盖520的螺纹孔531、532、533和534中。这样,前盖520固定在后盖540上。当前盖520固定在后盖540上时,凹入部分561、562、563和564分别隐藏螺钉571、572、573和574的螺钉头,即,这些螺钉头埋入凹入部分561、562、563和564中。
在图9中所示的示例中,用于连接前盖520和后盖540的螺纹孔531、532、533和534以及凹入部分561、562、563和564,布置在LCD单元530的外边缘的外部。因此,前盖520和后盖540的尺寸比LCD单元530大很多。
相反,在图1至8所示的实施例中,用于将后盖140固定在LCD单元130上的螺纹孔153、163和173布置在用于将LCD单元130固定在前盖120上的螺旋拧入的硬件部件150、160和170中,而且,螺纹孔153、163和173布置在这样的位置处,使得LCD单元130与这些螺纹孔交叠。因此,可减小前盖120和后盖140的尺寸。
在上述实施例中,螺纹旋拧的硬件部件150、160和170从顶部和底部螺旋拧入到LCD单元130,如图3和4所示。如果采用其它类型的、具有用于螺纹紧固的螺纹孔的LCD单元,那么将螺纹旋拧的硬件部件的形状改变成适合该类型的LCD单元,且螺纹旋拧的硬件部件在其侧表面上进行螺旋拧入。
图10示出了图1中所示的平板PC 10的后表面。
在该后表面中设有HDD盖117,该HDD盖117用于覆盖内置的硬盘驱动器(下文中称为HDD)。
图11是示出了HDD 420以及该HDD 420周围的部件的分解透视图。
如图11所示,平板PC 10的后盖140具有开口148,HDD 420插入其中。
如果HDD 420布置在通过开口148露出的LCD 130上,那么HDD 420的重量置于LCD单元130上,从而引起该LCD单元130发生显示干扰和故障。因此,HDD 420需要在不将重量施加在LCD单元130上的情况下插入开口148中。
利用由不锈钢薄板制成的盒状板部件410来解决该问题。板部件410插入开口148内,并由开口148的边缘支承。HDD 420插入板部件410中,缓冲部件430布置在HDD 420上,且HDD盖117固定在后盖140上并覆盖缓冲部件430。
图12是板部件410的透视图,其中,图12的部分(A)示出了用于容纳HDD 420(见图11)的表面,而图12的部分(B)示出了后表面。
图13是板部件410的六面视图。
板部件410成形为类似没有顶表面的盒状,并在底部中心具有开口411。板部件410还设有支承表面412,用于支承HDD 420(见图11)并限定开口411。
板部件410还具有由底部支承的壁413以及从该壁413的边缘向外凸出的凸缘414。当板部件410装入图11中所示的开口148中时,凸缘414靠在开口148的边缘上,从而使板部件410支承在开口148的边缘上。
图14示出了图11中所示的开口148,其中,部分(A)和部分(B)分别是开口148的透视图和平面图。图15示出了装入开口148内的板部件410,其中,部分(A)和部分(B)分别是它的透视图和平面图。
板部件410可很容易地弹性变形,因为它由不锈钢薄板制成并具有开口411。板部件410不仅支承HDD 420,而且通过用作缓冲材料而保护它免于振动。HDD 420中包括硬盘(未示出),并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硬盘进行旋转并由磁头存取,该磁头布置为靠近硬盘。因此,它易受振动损害,并需要由缓冲材料充分包围。在本实施例中,板部件410自身起到缓冲材料的作用,因此,可以使得除该板部件410之外的缓冲材料更薄。
如图11和15所示,由橡胶制成的缓冲材料415安装在支承表面412和壁413上。HDD 420通过缓冲材料415插入板部件410内并由该板部件410支承。
然后,缓冲部件430布置在插入板部件410内的HDD 420上。
如图11所示,由橡胶制成的缓冲材料431安装在缓冲部件430的所有拐角上。缓冲部件430通过缓冲材料431被HDD盖117覆盖。缓冲材料431保护HDD 420免受HDD盖117所接收的振动。
图16是示出了作为对比示例的普通平板PC的分解透视图。
图16中所示的平板PC也具有大致包括前盖、LCD单元和后盖的三层结构。后盖具有开口601,HDD 620插入该开口601中。在开口601的底部6011中设有硬板,该硬板防止LCD单元接收HDD 620的重量。
在开口601中,缓冲部件610、HDD 620和另一缓冲部件630以该顺序布置,该缓冲部件610由塑料制成并具有安装在其上的缓冲材料611,而该另一缓冲部件630具有安装在其上的缓冲材料631。然后,HDD盖640固定在后盖上并覆盖缓冲部件630。
在本示例的结构中,需要用于充填开口601的底部6011的硬板,且需要使用较厚材料作为缓冲材料611和631,从而只通过这些材料就可以吸收振动。还有,需要使用较厚和较少柔性的板作为缓冲部件610。因此,该结构所需的总体厚度相当大,即,平板PC的厚度尺寸变大,这并不满足小型化的要求。
图17是示出了作为另一对比示例的普通平板PC的分解透视图。
图17中所示的平板PC也具有包括前盖、LCD单元和后盖的三层结构。后盖具有开口661,HDD 670插入该开口661中,且可以通过该开口661看见LCD单元650。那里,需要避免将HDD 670的重量施加在LCD单元650上。因此,其上安装有缓冲材料681的板部件680固定在HDD 670的两侧,从而当HDD 670插入开口661时,HDD670在不将其重量施加给LCD单元650的情况下由侧面支承。在将HDD 670布置在开口661中之后,该开口661被HDD盖662覆盖。
在图17所示的示例中,HDD 670在其两侧被支承,因此,可减小它的厚度尺寸,这满足较小厚度要求。不过,由于板部件680固定在HDD 670的两侧上从而支承该HDD 670,因此需要基本较大的、环绕开口661的空间来支承板部件680。这样的结构不能满足小型化的要求。
在参考图11至15所述的本发明实施例中,不需要使环绕开口148的空间比HDD 420的总体尺寸大得多。另外,由于设有薄板部件410并利用了它的弹性,缓冲材料415和431较薄,因此平板PC 10的厚度尺寸较小。因此,本发明提供了同时满足小型化和较小厚度要求的结构。
图18是构成图1中所示的平板PC 10的LCD单元和笔盒的分解透视图。
在图18中,示出了LCD单元130(见图3和4)的后表面。在LCD单元130的上方,示出了待布置在LCD单元130的后表面上的笔盒440以及支承在笔盒440上的逆变器450。
笔盒440用于容纳和保持图1中所示的笔13,且该笔13可以自由地插入笔盒440和从该笔盒440中拔出。逆变器450用于在接收来自电池单元12的电力后通过产生打开LCD单元130的背光灯的电力,从而向LCD单元130供电。
图19(A)和图19(B)分别是笔盒440和逆变器450的透视图。图19(A)示出了其中逆变器450固定在笔盒440上的状态,而图19(B)示出了其中逆变器450和笔盒440分开的状态。
在笔盒440的、沿纵向方向的两侧上,设有用于固定笔盒440的笔盒固定部件441和442。笔盒固定部件441和442固定在图8所示的螺纹旋拧的硬件部件310和150上,从而使得笔盒440固定在LCD单元130的后表面135上,同时保持逆变器450。
如图18和19(A)所示,逆变器450支承在笔盒440上,并布置在LCD单元130的后表面135上。在LCD单元130的后表面135上设有屏蔽板,用于防止电磁噪音。尽管逆变器450是一种噪音源,但是屏蔽板防止由逆变器450产生的噪音影响LCD单元130的显示以及对笔13指向位置的检测。
图20是后盖140的透视图。
图20示出了后盖140的、对着LCD单元130后表面135的内侧。
在图18和19中所示的笔盒440和逆变器450装入后盖140中的壳体区域149中。笔13通过笔开口115(也见图1)而插入笔盒440中或从该笔盒440中拔出。
图21是后盖140和固定在前盖120上的LCD单元130的透视图。
布置在笔盒440两侧上的笔盒固定部件441和442固定在螺纹旋拧的硬件部件310和150上,且保持逆变器450的笔盒440布置在LCD单元130的后表面135上。
后盖140沿箭头F所示的方向布置在后表面135上。笔盒440和逆变器450装入壳体区域149中。
笔盒440可以布置在后盖140上。不过,逆变器450不能布置在后盖140上,这是因为它需要与LCD单元130电连接。如果逆变器450布置在后盖140上,那么将产生关于在后盖140固定于LCD单元130上时对LCD单元130布线的问题。因此,逆变器450需要在后盖140和LCD单元130分开(如图2所示)的状态下布置于LCD单元130上。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笔盒440布置在LCD单元130上,且逆变器450支承在笔盒440上。
逆变器450布置在这样的位置处,使得它与LCD单元130的后表面交叠,因此平板PC较小,且满足小型化的要求。
图22是示出了作为对比示例的普通平板PC的分解透视图。
与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图21类似,图22示出了LCD单元730和后盖740的内部,该LCD单元730固定在前盖720上。
在图22所示的对比示例中,逆变器750布置在LCD单元730旁边,并固定在前盖720上。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后盖740中具有空的空间,它仍然不可用,而前盖740需要足够大的空间来容纳并排布置的LCD单元730和逆变器750。因此,平板PC的尺寸较大。此外,后盖740中包括CPU和各种部件(例如,用于实现作为个人计算机工作的功能的电路部件)。由于后盖740沿箭头G所示方向布置在LCD单元730上,因此即使逆变器750并没有布置在LCD单元730的后表面上,还设有屏蔽板,以防止由包含在后盖740中的各种电路部件产生的噪音影响LCD单元730的显示和对笔所指向位置的检测。不过,由于逆变器750布置在LCD单元730的旁边,因此只通过屏蔽板不能屏蔽由逆变器750产生的噪音,因此在环绕逆变器750的壁等上布置有其它屏蔽部件。因此,图22中所示的结构不仅不能满足小型化的要求,而且不能防止噪音。而且,由于除了布置在LCD单元730的后表面上的屏蔽板之外,这种结构还需要屏蔽部件,因此增加了部件的数量以及成本。
相反,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例如如图21所示,逆变器450布置在LCD单元130上,并装入壳体区域149中,该壳体区域149是后盖140中的空的空间。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不仅成功地实现了小型化,而且还防止了噪音。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装置,包括板状显示面板,其前表面上具有屏幕;第一盖,其在面对屏幕的位置处具有显示窗口,且该第一盖覆盖板状显示面板的前表面;以及第二盖,其覆盖板状显示面板的后表面,从而与第一盖配合来容纳板状显示面板,该电子装置包括电力转换器,该电力转换器通过接收电力而将该电力转换成将供给板状显示面板的电力,其中,该电力转换器固定在第一盖上,并布置在这样的位置处,使得该电力转换器与板状显示面板交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显示面板包括通过检测笔所接触或接近的位置而接收笔输入的功能,其中,该电子装置包括笔盒,该笔盒固定在第一盖上,并布置在这样的位置处,使得该笔盒与显示面板的后表面交叠,以及其中,该电力转换器固定在笔盒上,并通过笔盒固定在第一盖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转换器是供给屏幕背光用的电力的逆变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具有信息处理功能,该信息处理功能包括屏幕的图像显示处理功能。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诸如平板PC的、小而薄的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具有屏幕和信息处理功能,该信息处理功能包括屏幕的图像显示处理功能。在该装置中,前盖通过螺钉拧入紧固部件而固定在LCD单元上,而后盖通过将螺钉穿过螺钉拧入紧固部件插入螺纹孔中而固定在LCD单元上,该螺纹孔布置在这样的位置处使得该螺纹孔与LCD单元交叠。
文档编号G06F1/00GK1908854SQ20061010834
公开日2007年2月7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15日
发明者伊藤胜德, 京塚昌彦, 佐藤正彦 申请人:富士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