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的扩充座的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64407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装置的扩充座的壳体的制作方法
电子装置的扩充座的壳体
技术领城
本发明涉及一种壳体,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的扩充座的壳体。
背景技术
笔记型电脑具有轻、薄、短、小等特点,部分笔记型电脑针对行动应用 是将周边输出入埠的数量适当地减少以进一步地减少元件与体积。另外,针 对非行动应用,笔记型电脑可连接输出入埠扩充座而具有完整的周边输出 入功能。
一般来说,输出入埠扩充座亦须搭配特定尺寸或特定机型的笔记型电
脑,例如适用于14寸笔记型电脑的扩充座往往无法与15寸笔记型电脑连 接,如此一来,制造商往往需要针对每一种尺寸的笔记型电脑来制造对应 尺寸的扩充座,导致较高的制造成本。
另外, 一般扩充座的各类型输出入埠如RS-232、 RJ-45、 PS2、 VGA、 USB 等是直接外露,虽然使用者较易于将排线插入至这些输出入埠或是从这些 输出入埠移出,但是这些外露的输出入埠造成笔记型电脑的整体美观较为 不雅,且容易堆积灰尘。再者,若将这些输出入埠皆容置于一壳体内而不 外露,虽然可改善整体美观,但是壳体的空间有限,使用者较不容易进行 将排线插入至壳体中的输出入埠或是将排线从输出入埠移出的动作。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电子装置的扩充座的壳体,以期克服前述的缺点,实 为当前重要的课题之一。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电子装置的扩充座的壳体在结构与使用上,显 然仍存在有不^f更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 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 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 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的电子装置的扩充
座的壳体,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电子装置的扩充座的壳体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 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 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的电子装置的扩充座的壳体 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电子装置的扩充座的壳体,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 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 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电子装置的扩充座的壳体存在的 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的电子装置的扩充座的壳体,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是使其具有易于开启的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壳体,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本体,其是具有至少一凹陷;一 盖体,是邻设于该凹陷;以及至少二连结元件,各上述连结元件是具有一 第一枢接部、 一第一挡止部、 一第二枢接部及一第一弹性件,该第一枢接 部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二枢接部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 一枢接部的该第一端是与该本体枢接,该第一枢接部的该第二端是与该第 一挡止部连接,该第二枢接部的该第一端是与该盖体枢接,该第二枢接部 的该第二端是与该第一挡止部连接,该第一弹性件是提供一自该第一挡止 部朝向该盖体的推力至该第一挡止部,以连带推动该盖体。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壳体,其中所述的当该第一挡止部定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第 一挡止部是与该本体分离,且该盖体是盖合于该本体;当该第一挡止部定 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第一挡止部是与该本体接触,且该盖体是与该本体 分离。
前述的壳体,其中所述的本体更包含至少二穿孔,其中上述第二枢 接部是分别穿过上述穿孔。
前述的壳体,其中所述的第一弹性件是一盘式弹簧。 前述的壳体,其中所述的本体更包含至少一辅助定位元件,是具有 一第三枢接部、 一第二挡止部、 一第四枢接部及一第二弹性件,该第三枢 接部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四枢接部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 第三枢接部的该第 一端是与该本体枢接,该第三枢接部的该第二端是与该 第二挡止部连接,该第四枢接部的该第一端是与该盖体枢接,该第四枢接 部的该第二端是与该第二挡止部连接,该第二弹性件是提供一自该第二挡 止部朝向该第三枢接部的该第一端的拉力,使该第二挡止部定位于一第一
位置或一第二位置。
前述的壳体,其中所述的当该第二挡止部定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第 二挡止部是与该本体分离,且该盖体是盖合于该本体;当该第二挡止部定 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第二挡止部是与该本体接触,且该盖体是与该本体 分离。
前述的壳体,其中所述的第一弹性件是一拉伸弹簧。
前述的壳体,其中所述的盖体包含至少一卡勾,是与该本体卡合。 前述的壳体,其中所述的壳体是一笔记型电脑的一扩充座的壳体。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
案,本发明电子装置的扩充座的壳体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因依本发明的电 子装置的扩充座的壳体是具有连结元件来将盖体打开,盖体打开之后可使 凹陷露出,因而可方便使用者进行将排线插入至壳体中的输出入埠或是将 排线从输出入埠移出的动作。
综上所述,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电子装置的扩充座的壳体包含一本体、 一盖体、以及至少二连结元件。本体是具有至少一凹陷;盖体是邻设于凹 陷旁;各连结元件是具有一第一枢接部、 一第一挡止部、 一第二枢接部及 一第一弹性件,第一枢接部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第二枢接部具有一 第一端及一第二端,第一枢接部的第一端是与本体枢接,第一枢接部的第 二端是与第一挡止部连接,第二枢接部的第一端是与盖体枢接,第二枢接 部的第二端是与第一挡止部连接,第一弹性件是提供一 自第 一挡止部朝向 盖体的推力至第一挡止部,以连带推动盖体。本发明可以方便使用者将排 线插入至壳体中的输出入埠或是将排线从输出入埠移出。本发明具有上述 诸多优点及实用价值,其不论在产品结构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 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电子装置的 扩充座的壳体具有增进的突出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并具有产业的广 泛利用价值,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 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 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 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依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扩充座的壳体的一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连结元件的一示意图3为依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扩充座的壳体的另一示意图;以及 图4为图3中的辅助定位元件的一示意图。
1:壳体 11:
111:凹陷 112
…'孑L 114
座 116
孔 12:
座 122
座 124
13:连结元件 130
本体
基座
穿孔
小孔 盖体
小孔
小孔
第一挡止部
T基穿基基
131第一才区接部132:第二;fe接部
133第一弹性件134:凸出物
135凸出物14:辅助定位元件
140第二挡止部141:第三枢接部
142第四枢接部143:第二弹性件
144凸出物145:凸出物
Dl:第一方向D2: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 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电子装置的扩充座的 壳体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图1是依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扩充座的壳体的一外观示
意图,图2是壳体1内部中连结元件与辅助定位元件的一示意图。如图1 与图2所示, 一电子装置的是充座的壳体1包含一本体11、 一盖体12、以 及至少二连结元件13,本体11是具有一凹陷111、 二基座112、 二穿孔114, 盖体12是邻设于凹陷旁111,各连结元件13是具有一第一挡止部130、 一 第一枢接部131、 一第二枢接部132与一第一弹性件133,第一枢接部131 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第二枢接部132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第 一枢接部131的第一端是与本体11枢接,第一枢接部131的第二端是与第 一挡止部130连接,第二枢接部132的第一端是与盖体12枢接,第二枢接 部132的第二端是与第一挡止部130连接,第一弹性件133是提供一自第 一挡止部130朝向盖体12的推力至第一挡止部130,以连带推动盖体12。
当第一挡止部130定位于一第一位置时,第一挡止部130是与本体11分 离,且盖体12是盖合于本体11;当第一挡止部130定位于一第二位置时,第 一挡止部130是与本体11接触,且盖体12是与本体11分离。
在本实施例中,盖体12以及连结元件13的第一挡止部130分别安装于 本体ll的两面,盖体12是设置于本体11的外表面并局部地覆盖凹陷111, 连结元件13的第一挡止部130是安装于本体11的内表面。为了让连结元 件13与盖体12能够结合,连结元件13的第二枢接部132是穿过穿孔114 朝向凹陷lll延伸,并枢接盖体12。
第一枢接部131的第一端是与本体11的基座112枢接,基座112上具 有一小孔113,第一枢接部131上是有一凸出物134,整个连结元件13的 第一枢接部131的第一端可向内压再放入基座112内,连结元件13的凸出 物134是可安装入基座112上的小孔113。因此,连结元件13能够以第一 枢接部131的第一端(沿小孔113的圓心)为旋转轴而枢转,此旋转轴是
平行于本体11。
第一弹性件133是为一盘式弹簧,其是可装设于基座112旁,其一端 是与第一挡止部130连结,另一端是放置于本体11上或是与本体11连结。 当盖体12盖合于本体11时,第一挡止部130是定位于第一位置(第一挡 止部130与本体11分离),此时第一弹性件133是被压缩而产生一弹性恢 复力。当要相对本体11打开盖体12时,连结元件13是沿一第一方向Dl 旋转使第一挡止部130抵触本体11,且第二枢接部132将盖体12从凹陷 lll推出,在此,弹性恢复力可帮助连结元件13沿第一方向D1旋转。因此, 盖体12是可容易地打开使得凹陷111外露,藉以便利使用者进行将排线插 入至壳体1的凹陷111中的输出入埠或是将排线从壳体1的凹陷111中的 输出入埠移出的动作。
另外,使用者可以施力于盖体12,以使得盖体12朝本体11移动,此时 连结元件13是沿一第二方向D2旋转,而第一挡止部130是离开本体11,直 到盖体12与本体11盖合。
由于第一弹性件133的弹性恢复力会将盖体12推离本体11,为了让盖 体12得以固定在本体11上,盖体12包含复数个卡勾121,卡勾121是与 本体11卡合。
另外,第二枢接部132的第一端是与盖体12的一基座121枢接,基座 121上具有一小孔122,第二枢接部132上是有一凸出物135,整个连结元 件13的第二枢接部132的第二端可向内压再放入基座121内,连结元件13 的凸出物135是可安装入基座121上的小孔122。因此,连结元件13能够 以第二枢接部132的第二端(沿小孔122的圓心)为旋转轴而枢转,此旋 转轴是平行于盖体12。
当盖体12从凹陷111打开之后,盖体12可以沿第二枢接部132的第 二端旋转来加大打开的程度,藉以更便利使用者来使用设置在本体11的凹 陷111的元件。
另外,图3是依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扩充座的壳体的另一 外观示意图,图4是壳体3内部中辅助定位元件的一示意图。为了加强盖体 12与本体11盖合或分离时的稳定度,壳体1更包含一辅助定位元件14,其 是具有一第二挡止部140、 一第三枢接部141、 一第四枢接部142及一第二 弹性件143,第三枢接部141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第四枢接部142具 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第三枢接部141的第一端是与本体11枢接,第三 枢接部141的第二端是与第二挡止部140连接,第四枢接部142的第一端 是与盖体12枢接,第四枢接部142的第二端是与第二挡止部140连接,第二 弹性件143是提供一自第二挡止部140朝向第三枢接部141的第一端的拉 力,使第二挡止部140定位于一第一位置或一第二位置。 当第二挡止部140定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挡止部140是与本体11分 离,且盖体12是盖合于本体11;当第二挡止部140定位于第二位置时,第 二挡止部140是与本体11接触,且盖体12是与本体11分离。
第三枢接部141的第一端是枢接于本体11的一基座115,第三枢接部 141是有一凸出物144,而第三枢接部141可向内压再放入基座115内,此 时凸出物144是可安装入基座115上的小孔116。因此,辅助定位元件14能 够以第一枢接部141的第一端(沿小孔116的圆心)为旋转轴而枢转,此 旋转轴是平行于本体ll。
辅助定位元件14是安装于本体11的内侧表面。为了让辅助定位元件 14与盖体12能够结合,辅助定位元件14的第四枢接部142是穿过本体11 的一穿孔117朝向凹陷lll延伸,并枢接于盖体12。
第四枢接部142的第一端是与盖体12的一基座123枢接,基座123上 具有小孔124,第四枢接部142上是有一凸出物145,整个辅助定位元件14 的第四枢接部142的第二端可向内压再放入基座123内,辅助定位元件14 的凸出物145是可安装入基座123上的小孔124。因此,辅助定位元件14 能够以第四枢接部142的第二端(沿小孔124的圓心)为旋转轴而枢转,此 旋转轴是平行于盖体12。
第二弹性件143是为一拉伸弹簧,其两端是分别与基座115以及第二 挡止部140连结。第二弹性件143较第一弹性件133具有较大的弹性恢复 力,且此二弹性件的弹性恢复力的方向是互相相反。
当第二挡止部140定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挡止部140是与本体11分 离,且盖体12是盖合于本体11,第二弹性件143是拉紧第二挡止部140使 得盖体12得以稳固地盖合于本体11。
当第二挡止部140定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挡止部140是与本体11接 触,且盖体12是与本体11分离,第二弹性件143的弹性恢复力沿第二方 向D2的分量是接近于零或是等于零,因此第二弹性件143并不会拉动第二 挡止部140沿第二方向D2旋转。
另外,若要将盖体12盖合于本体11时,具有较大弹性恢复力的第二 弹性件143是可辅助拉动第二挡止部140沿第二方向D2旋转并带动盖体12 朝凹陷lll移动,因而第二挡止部140是与本体11分离,盖体12是可盖 合于本体ll。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是一电子装置,如一笔记型电脑,的扩充座的 壳体,在本体11的凹陷111是容置有输出入埠如RS-232、 RJ-45、 PS2、 VGA、 USB等,使用者可将排线插入至这些输出入埠或是将排线从这些输出入埠移 出。
综上所述,因依本发明的电子装置的扩充座的壳体是具有连结元件来
将盖体打开,盖体打开之后可使凹陷露出,因而可方便使用者进行将排线 插入至壳体中的输出入埠或是将排线从输出入埠移出的动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 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 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 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 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 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壳体,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本体,其是具有至少一凹陷;一盖体,是邻设于该凹陷;以及至少二连结元件,各上述连结元件是具有一第一枢接部、一第一挡止部、一第二枢接部及一第一弹性件,该第一枢接部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二枢接部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枢接部的该第一端是与该本体枢接,该第一枢接部的该第二端是与该第一挡止部连接,该第二枢接部的该第一端是与该盖体枢接,该第二枢接部的该第二端是与该第一挡止部连接,该第一弹性件是提供一自该第一挡止部朝向该盖体的推力至该第一挡止部,以连带推动该盖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当该第一挡止 部定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第一挡止部是与该本体分离,且该盖体是盖合 于该本体;当该第一挡止部定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第一挡止部是与该本 体接触,且该盖体是与该本体分离。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本体更包含 至少二穿孔,其中上述第二枢接部是分别穿过上述穿孔。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弹性件是 一盘式弹簧。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本体更包含 至少一辅助定位元件,是具有一第三枢接部、 一第二挡止部、 一第四枢接部及一第二弹性件,该第三枢接部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四 枢接部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三枢接部的该第一端是与该本体枢 接,该第三枢接部的该第二端是与该第二挡止部连接,该第四枢接部的该第一端是与该盖体枢接,该第四枢接部的该第二端是与该第二挡止部连接,该 第二弹性件是提供一 自该第二挡止部朝向该第三枢接部的该第 一端的拉 力,使该第二挡止部定位于一第一位置或一第二位置。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当该第二挡止 部定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第二挡止部是与该本体分离,且该盖体是盖合 于该本体;当该第二挡止部定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第二挡止部是与该本 体接触,且该盖体是与该本体分离。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弹性件是 一拉伸弹簧。
8、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盖体包含 至少一卡勾,是与该本体卡合。
9、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壳体是一笔记 型电脑的一扩充座的壳体。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电子装置的扩充座的壳体包含一本体、一盖体、以及至少二连结元件。本体是具有至少一凹陷;盖体是邻设于凹陷旁;各连结元件是具有一第一枢接部、一第一挡止部、一第二枢接部及一第一弹性件,第一枢接部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第二枢接部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第一枢接部的第一端是与本体枢接,第一枢接部的第二端是与第一挡止部连接,第二枢接部的第一端是与盖体枢接,第二枢接部的第二端是与第一挡止部连接,第一弹性件是提供一自第一挡止部朝向盖体的推力至第一挡止部,以连带推动盖体。本发明可以方便使用者将排线插入至壳体中的输出入埠或是将排线从输出入埠移出。
文档编号G06F1/16GK101201660SQ20061016813
公开日2008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15日
发明者洪逸勋, 谢铭展, 郑嘉旻, 郭炳煌 申请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