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11222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缓冲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护收纳在例如笔记本型的个人计算机、汽车音响装置、汽车导航装置、便携式音频播放机、数字式照相机那样的信息处理装置内的硬盘装置之类的外部存储装置不受冲击或震动的缓冲构件。
背景技术
:如图IO所示,在作为信息处理装置的笔记本型的个人计算机1(以下简称"笔记本PC")的容纳部la内容纳着收容盘状存储媒体的作为外部存储装置的硬盘装置2。例如像日本公开专利特开2005-38538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该硬盘装置2具备把上表面3a和底面3b做成略呈矩形的箱状的外壳3,在外壳3的长边侧面3c上安装着由软质的橡胶弹性体构成的缓冲构件4。如图11所示,该缓冲构件4形成有保护外壳3的长边侧面3c的侧面支撑部4a,该侧面支撑部4a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从外壳3的上表面3a或底面3b突出到上方和下方。在缓冲构件4上形成有从侧面支撑部4a突出为悬臂状的上表面支撑部4b,以便盖住长边侧面3c与上表面3a的角部部分;还形成有从侧面支撑部4a突出为悬臂状的底面支撑部4c,以便盖住长边侧面3c与底面3b的角部部分。可是,随着动作频率的提高,这样的信息处理装置会因电磁波噪声或静电的带电而产生误动作。因此,例如像日本公开专利特开2001-130643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已经公知有在笔记本PC的容纳部中设置与硬盘装置的外壳接触的导电性的接触片的技术。例如像日本公开专利特开2005-222583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还已公知有把在发泡树脂构成的芯材的表面上设置了网状导电体的导电构件(导电用衬垫),安装在容纳部与硬盘装置之间而将两者电气连接起来的技术。但是,采用所述的设置导电性的接触片的技术,在承受震动或冲击时容纳部的接触片与硬盘装置的外壳会分离开,电气连接就不稳定。采用所述的安装导电构件的技术,增加了零部件的数量,硬盘装置向容纳部的装入操作就会变复杂。
发明内容本发明以上述的现有技术为背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增加零部件数量而把外部存储装置的外壳与容纳部稳定地电气连接起来的缓冲构件。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构成如下。即,本发明提供一种弹性支撑内装于信息处理装置的容纳部中的箱状的外部存储装置的缓冲构件,其特征在于在缓冲构件主体的表面上设置与外部存储装置的导电部分和容纳部的导电部分接触并电气连接的导电连接层。本发明中,由于设置有与外部存储装置的导电部分和容纳部的导电部分接触的导电连接层,所以能够通过导电连接层把外部存储装置上带的静电或电磁波噪声泻放到容纳部或与容纳部导通的信息处理装置上,从而能够防止外部存储装置的误动作。由于导电连接层设置在缓冲构件主体的表面上,所以无需另设的导电构件,能够防止零部件数量的增加。从而能够把外部存储装置简单地装入到容纳部内。由于缓冲构件在容纳部的内部对外部存储装置进行弹性支撑,所以即使外部存储装置受到震动或冲击而在容纳部内变位,缓冲构件也能接触容纳部和外部存储装置两者。因此,在缓冲构件主体的表面上设置的导电连接层能够始终与容纳部的导电部分和外部存储装置的导电部分电气连接。这样,在受到震动或冲击时也能稳定地电气连接。对于本发明的所述缓冲构件,由于缓冲构件主体的剖面呈^字形状,并且具有分别弹性支撑外部存储装置的上表面侧、侧面侧和底面侧的上表面支撑部、侧面支撑部和底面支撑部,所以只要从箱状的外部存储装置的侧面侧插入其开口,就能够把缓冲构件简单而可靠地装到外部存储装置上。对于本发明的所述缓冲构件,由于缓冲构件主体的上表面支撑部、侧面支撑部和底面支撑部的至少任一个上形成有贯通壁厚的通孔,所以受到震动或冲击而被压縮了的缓冲构件主体能够挤瘪通孔而变形。这样,除压縮产生的缓冲效果之外,还能够发挥变形产生的缓冲效果,从而增强缓冲效果。如果在通孔的壁面上设置导电连接层,就能使连接外部存储装置的导电部分和容纳部的导电部分的导通路径短路,从而能够降低导通阻抗,这样,就容易把外部存储装置带的静电或电磁波噪声泻放掉。只要设置多个通孔,就能设置多条导通路径,就很难引起因导电连接层的缺损造成的导通不良,从而能够提高外部存储装置与容纳部的电气连接的可靠性。对于本发明的形成了上述通孔的缓冲构件,通孔的孔缘形成为倒角形状。在直角或锐角的孔缘上难以形成厚度均匀的导电连接层,这样的导电连接层导通不稳定,容易伴随缓冲构件主体的变形而破损。但是,按照本发明,由于孔缘形成为倒角形状,所以能够容易形成厚度均匀的导电连接层。从而导电连接层的导电稳定,即使缓冲构件主体变形,导电连接层也不易破损,从而能够实现可靠的电气连接。在以上和以下的说明中,所谓"倒角形状"是由斜面或曲面形成的形状,总之,在通过浸渍或喷涂来形成导电连接层的情况下,可以容易地涂敷涂料而按照意图来形成导电连接层。其制造方法既可以在形成通孔时在模具内成形,也可以在形成通孔之后切削加工孔缘来成形。对于本发明的所述缓冲构件,由于缓冲构件主体与箱状的外部存储装置的角部抵接卡定,且剖面呈L形,所以在受到震动或冲击时,比所述的剖面呈〕字形状的缓冲构件主体相比,周围存在可以变形的空间,能够容易变形。这样就可以增强缓冲效果,即,用剖面呈〕字形状的缓冲构件主体,外部存储装置或容纳部紧贴着夹在上表面支撑部和底面支撑部之间的侧面支撑部,在侧面支撑部的周围没有可以变形的空间。因此,侧面支撑部仅仅发挥压縮产生的缓冲效果。但是按照本发明,由于由上表面支撑部和侧面支撑部或者底面支撑部和侧面支撑部构成缓冲构件主体,所以,与上表面支撑部或底面支撑部一样,在侧面支撑部的周围也存在可以变形的空间。这样,只要是剖面呈L形的缓冲构件主体,除发挥压縮产生的缓冲效果之外还能够发挥变形产生的缓冲效果,从而能够增强缓冲效果。对于本发明的所述缓冲构件,缓冲构件主体的角部形成为倒角形状。与所述的通孔的孔缘一样,在直角或锐角的角部难以形成厚度均匀的导电连接层,这样的导电连接层导电不稳定,容易伴随缓冲构件主体的变形而破损。但是,按照本发明,由于角部形成为倒角形状,所以能够容易地形成厚度均匀的导电连接层。从而导电连接层的导电稳定,即使缓冲构件主体变形,.导电连接层也难以破损,能够实现可靠的电气连接。对于本发明的所述缓冲构件,由于导电连接层是随缓冲构件主体的形状变化而变化的涂层,所以,即使缓冲构件主体变形,也难以从缓冲构件主体的表面剥离下来,能够实现可靠的电气连接。由于导电连接层是涂层,所以能够用浸渍等方法简单地设置覆盖缓冲构件主体的整个表面的导电连接层。然而,因为导电连接层是涂层,所以不管缓冲构件是什么形状,即使是剖面呈〕字形状或剖面呈L形那样复杂的形状,也都能够简单地把导电连接层设置在缓冲构件主体的整个表面上。由于缓冲构件主体是软质的橡胶状弹性体,所以表面发粘,难以操作,但是,只要用导电连接层覆盖住缓冲构件主体的全部表面,缓冲构件的表面就不会像缓冲构件主体的表面那样发粘,而具有滑性。因此容易操作缓冲构件,能够提高安装在容纳部内时的作业性。按照本发明的缓冲构件,能够通过导电连接层把外部存储装置上带的静电或电磁波噪声泻放到容纳部或与容纳部导通的信息处理装置的外壳上,从而能够防止外部存储装置的误动作,能够正确操作笔记本PC之类的信息处理装置。由于无需另设的导电零部件就能够防止零部件数量的增加,因此,能够简单地把外部存储装置装入到容纳部内。另外,由于设置在缓冲构件主体的表面上的导电连接层能够始终与容纳部的导电部分和外部存储装置的导电部分电气连接,所以受到震动或冲击时也能够稳定地电气连接。本发明的内容并不限定于以上的说明,参照附图描述的以下的说明将使本发明的优点、特征以及用途更加明确。应该理解,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的适宜的变更全都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构件对硬盘装置的安装状态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构件对硬盘装置的安装状态的主视图。图3是把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构件装在硬盘装置上而收纳在容纳部内的装配结构的示意性内部说明图。图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缓冲构件的立体图。图5是把第二实施方式的缓冲构件装在硬盘装置上而收纳在容纳部内的装配结构的示意性内部说明图。图6A、图6B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缓冲构件的变形例,图6A是在上表面支撑部上具有通孔的立体图,图6B是在底面支撑部上具有通孔的立体图。图7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缓冲构件向硬盘装置安装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图8是把第三实施方式的缓冲构件装在硬盘装置上的状态的主视图。图9是把第三实施方式的缓冲构件装在硬盘装置上而收纳在容纳部内的装配结构的示意性内部说明图。图10是表示一个现有技术例的缓冲构件的装配状态的硬盘装置和笔记本PC的外观立体图。图11是把一个现有技术例的缓冲构件装在硬盘装置上而收纳在容纳部内的装配结构的示意性内部说明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例子,全部附图中,参照符号标记部分或部件。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中,虽然是适用于载置在笔记本PC1内的硬盘装置2的例子,但是也可以适用于光盘装置之类的各种盘式媒体的驱动器装置,还可以适用于用这些外部存储装置的台式计算机或汽车音响装置、汽车导航装置、便携式音频播放机、数字式照相机之类的其他信息处理装置。对于各实施方式中共同的构成标注同一符号,省略重复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图1图3}图1图3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构件5。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构件5由缓冲构件主体6和导电连接层7构成,如图1所示,该缓冲构件5装在硬盘装置2的外壳3的长边侧面3c上使用。缓冲构件主体6由橡胶状弹性体构成,具体地说,本实施方式的缓冲构件主体6用热塑性弹性体形成,更具体地说是用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形成。该缓冲构件主体6由沿硬盘装置2的外壳3的长边侧面3c的侧面支撑部6a、从该侧面支撑部6a的一端向外壳3的上表面3a突出的上表面支撑部6b、同样从该侧面支撑部6a的另一端向底面3b突出的底面支撑部6c形成为〕字形状剖面。上表面支撑部6b和底面支撑部6c的壁厚相同,各自的前端形成为带略圆形的圆弧的倒角形状。另外,在长边方向的两端,设置有沿硬盘装置2的外壳3的短边侧面3d弯曲的保持部6d。导电连接层7是涂敷了导电性涂料的涂层,本实施方式中,用以聚酯树脂为基料的涂料形成导电连接层7,覆盖缓冲构件主体6的大致整个表面,并固定附着在其上。这里说明缓冲构件5的各构成部件的材质,以下的说明对于后述的各实施方式都是共同的。缓冲构件主体6的"橡胶状弹性体"采用硬度为JISTYPEE10E50的弹性体,除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缓冲构件主体6采用的热塑性弹性体之外,可以根据尺寸精度、耐热性、机械强度、耐久性、可靠性、防震特性、控制特性等的要求性能使用热固性橡胶等。如果硬度低于JISTYPEEIO,很难稳定地保持住外部存储装置;如果高于JISTYPEE50,得不到所要求的震动衰减效果,无法缓冲冲击。作为热塑性弹性体,除本实施方式的缓冲构件主体6采用的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之外,可以利用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聚氨酯类热塑性弹性体、聚酯类热塑性弹性体、聚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等。作为热固性弹性体,可以使用丁基橡胶、丙烯橡胶、聚氨酯橡胶、乙烯-丙烯橡胶、氟橡胶、硅橡胶等。对于以上那样的橡胶状弹性体,也可以添加阻燃剂、可塑剂、防带电剂、增滑剂等。导电连接层7贴合在缓冲构件主体6上,最好把随缓冲构件主体6的形状变化而变化的树脂作为基料。除本实施方式中所采用的聚酯树脂之外,可以使用聚氨酯树脂、聚醚树脂等。把这些树脂作为基料,均匀地散入镍粒子、铜粒子、银粒子、炭黑等导电性粒子,来提高导电性。本实施方式中,用导电涂料形成导电连接层7,但是如果成为涂料的基料的树脂用玻璃转移温度为40°C以下的树脂,则能够提高随缓冲构件主体6的形状变化而变化的性能。在制造以上那样的缓冲构件5时,首先用注塑成型使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构成的缓冲构件主体6成形。然后,把该缓冲构件主体6浸渍在以聚酯树脂为基料的导电性涂料内,涂敷导电性涂料而覆盖缓冲构件主体6的大致整个表面,此后,使涂敷上的导电性涂料固化而形成导电连接层7,从而可以得到缓冲构件5。作为在缓冲构件主体6上形成导电连接层7的方法,除所述的浸渍方法之外,也可以采用喷涂等方法。然后说明把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构件5装在硬盘装置2上而收纳在'容纳部la内的装配结构的实施方式。从开口侧把剖面呈〕字形状的缓冲构件5、5插入配合在硬盘装置2的两长边侧面3c、3c上,装上缓冲构件5、5。此后,把硬盘装置2收纳在笔记本PC1的容纳部la内。这样,硬盘装置2就被内装到容纳部la中,缓冲构件5、5在容纳部la的内部对硬盘装置2进行弹性支撑。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缓冲构件5的作用效果。如果采用缓冲构件5,由于导电连接层7接触硬盘装置2和容纳部la,所以能够通过导电连接层7把硬盘装置2上带的静电或电磁波噪声泻放到容纳部la或与容纳部la导通的笔记本PCl的外壳上。从而能够防止硬盘装置2的误动作,能够正确操作笔记本PC1。由于用设置在缓冲构件主体6的表面上的导电连接层7导通连接硬盘装置2和容纳部la,所以无需另设导电零部件,就能够防止零部件数量的增加。因此,能够简单地把硬盘装置2装到容纳部la内。即使受到震动或冲击,而硬盘装置2在容纳部la内发生了变位,导电连接层7也能够始终与硬盘装置2和容纳部la电气连接,所以受到震动或冲击时也能够稳定地电气连接。由于缓冲构件5的剖面呈〕字形状,所以只要从箱状的硬盘装置2的侧面侧插入其开口,就能够简单而可靠地对硬盘装置2安装缓冲构件5。由于上表面支撑部6b和底面支撑部6c的前端形成为带略半圆形的圆弧的倒角形状,所以即使采用浸渍法,也能够容易形成均匀厚度的导电连接层7。这样,导电连接层7的导电稳定,即使缓冲构件主体6变形,也难以使导电连接层7破损,从而可以实现可靠的电气连接。由于导电连接层7随缓冲构件主体6的形状变化而变化,所以即使缓冲构件主体6变形,也难以从缓冲构件主体6的表面上剥离下来。因而导电连接层7很难破损,能够实现稳定的电气连接。由于导电连接层7以覆盖缓冲构件主体6的大致整个表面的方式固定附着,所以缓冲构件5不存在缓冲构件主体6的发粘问题,而可以具有滑性。因此容易操作缓冲构件5,能够提高安装在容纳部la内时的作业性。第二实施方式(图4、图5}图4、图5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缓冲构件8。第二实施方式的缓冲构件8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构件5的不同之处在于缓冲构件主体9和导电连接层10的构成;其余的构成及其作用和效果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构件主体6—样,缓冲构件主体9由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的橡胶弹性体构成,并且剖面呈由侧面支撑部9a、上表面支撑部9b和底面支撑部9c构成的〕字形状。在长边方向的两端,也设置有沿硬盘装置2的外壳3的短边侧面3d折弯的保持部9d。但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侧面支撑部9a上形成有5个贯通壁厚的通孔9e,该通孔9e的孔缘形成为带有包含斜面的圆弧的倒角形状(图5)。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电连接层7—样,导电连接层10也是以聚酯树脂为基料的导电性涂料形成的涂层。该导电连接层10覆盖并粘合在缓冲构件主体9的大致整个表面上,也包含通孔9e的孔壁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构件5相同,在制造以上那样的缓冲构件8时,首先用注塑成型使缓冲构件主体9成形,这时也同时形成通孔9e。然后,把该缓冲构件主体9浸渍在导电性涂料内,以覆盖缓冲构件主体9的大致整个表面的方式涂敷导电性涂料,此后,使涂敷上的导电性涂料固化而形成导电连接层IO,从而可以得到缓冲构件8。然后说明把第二实施方式的缓冲构件8装在硬盘装置2上而收纳在容纳部la内的装配结构的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构件5相同,从缓冲构件8、8的开口侧把剖面呈^字形状的缓冲构件8、8插配在硬盘装置2的两长边侧面3c、3c上而装上缓冲构件8、8。此后,把硬盘装置2收纳在笔记本PC1的容纳部la内。这样,硬盘装置2就被内装到容纳部la中,缓冲构件8、8在容纳部la的内部对硬盘装置2进行弹性支撑。第二实施方式的缓冲构件8除发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构件5同样的作用和效果之外,还发挥如下的作用效果。如果采用缓冲构件8,受震动或冲击而被压縮的缓冲构件主体9可以压瘪通孔9e而变形。因此,除压縮产生的缓冲效果之外,还能发挥变形产生的缓冲效果,能够增强缓冲效果。由于通孔9e的孔壁面上也粘合有导电连接层10,所以能使连接硬盘装置2和容纳部la的导通路径短路,从而能够降低导通阻抗,这样,就容易把硬盘装置2带的静电或电磁波噪声泻放掉。由于形成了5个通孔9e,就,勾成多条短路的导通路径,能够难以引起因导电连接层10的缺损造成的导通不良,从而能够提高硬盘装置2与容纳部la的电气连接的可靠性。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图6A、图6Bi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缓冲构件8中,示出了把通孔9e设置在侧面支撑部9a上的例子,但是如图6A所示,第一变形例的缓冲构件14也可以把例如3个通孔9e设置在上表面支撑部9b上;如图6B所示,第二变形例的缓冲构件15也可以把例如3个通孔9e设置在底面支撑部9c上。在这样的变形例中,也能够发挥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第三实施方式(图7图9}图7图9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缓冲构件11。第二实施方式的缓冲构件1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构件5的不同之处在于缓冲构件主体12和导电连接层13的构成;其余的构成及其作用和效果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构件主体6相同,缓冲构件主体12由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的橡胶弹性体构成。但是剖面呈L形,与在硬盘装置2的角部抵接卡定,即,相对于外壳3的长边侧面3c与上表面3a构成的角部,缓冲构件主体12由侧面支撑部12a和上表面支撑部12b构成;而相对于外壳3的长边侧面3c与底面3b构成的角部,缓冲构件主体12由侧面支撑部12a和底面支撑部12c构成。在侧面支撑部12a、上表面支撑部12b和底面支撑部12c的前端形成为带有略半圆形的圆弧的倒角形状。另外,在各个缓冲构件主体12的长边方向的两端设置有沿硬盘装置2的外壳3的短边侧面3d折弯的保持部12d。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电连接层7相同,导电连接层13也是以聚酯树脂为基料的导电性涂料形成的涂层,该导电连接层10以覆盖缓冲构件主体12的大致整个表面的方式固定附着。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构件5相同,在制造以上那样的缓冲构件11时,首先用注塑成型使缓冲构件主体12成形;然后,把该缓冲构件主体12浸渍在导电性涂料内,涂敷导电性涂料而覆盖缓冲构件主体12的大致整个表面,此后,使涂敷上的导电性涂料固化而形成导电连接层13,从而可以得到缓冲构件ll。,然后说明把第三实施方式的缓冲构件11装在硬盘装置2上而收纳i容纳部la内的装配结构的实施方式。把剖面呈L形的缓冲构件ll、ll扣在硬盘装置2的长边侧面3c与上表面3a构成的两个角部上;再把剖面呈L形的缓冲构件11、11扣在长边侧面3c与底面3b构成的两个角部上。此后,把硬盘装置2收纳在笔记本PC1的容纳部la内,这样,硬盘装置2就被内装到容纳部la中,四个缓冲构件ll、11在容纳部la的内部对硬盘装置2进行弹性支撑。第三实施方式的缓冲构件11除发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构件5同样的作用和效果之外,还发挥如下的作用效果。如果采用缓冲构件11,由于由侧面支撑部12a和上表面支撑部12b构成或由侧面支撑部12a和底面支撑部12c构成,所以,与上表面支撑部12b或底面支撑部12c—样,在侧面支撑部12a的周围也存在可变形的空间。如果是剖面呈L形的缓冲构件ll,除压縮产生的缓冲效果之外,还能发挥变形产生的缓冲效果,能够增强缓冲效果。各实施方式共同的变形例在所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把保持部6d、9d、12d设置在缓冲构件5、8、ll的长边方向的端部,但是也可以做成切口形状。以下示出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缓冲效果,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例。l.缓冲构件的制造实施例1首先用注塑成型使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构成的缓冲构件主体6成形,该缓冲构件主体6由沿硬盘装置2的外壳3的长边侧面3c的侧面支撑部6a、从该侧面支撑部6a的一端向外壳3的上表面3a突出的上表面支撑部6b、同样从该侧面支撑部6a的另一端向底面3b突出的底面支撑部6c构成,且该缓冲构件主体6的剖面呈^字形状。另外,在长边方向的两端,设置有沿硬盘装置2的外壳3的短边侧面3d折弯的保持部6d。然后,把该缓冲构件主体6浸渍在以聚酯树脂为基料并混合了银填料的导电性涂料内,涂敷导电性涂料而覆盖缓冲构件主体6的大致整个表面,此后,使涂敷上的导电性涂料固化而形成导电连接层7,从而得到缓冲构件5。j实施例2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构件主体6相同,由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的橡胶弹性体构成,使由侧面支撑部9a、上表面支撑部9b、底面支撑部9c和保持部9d构成的剖面呈^字形状的缓冲构件主体9成形。但是,在第二实施例中,在侧面支撑部9a上形成有5个贯通壁厚的通孔9e。然后,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地,把该缓冲构件主体9浸渍在以聚酯树脂为基料并混合了银填料的导电性涂料内,涂敷导电性涂料而覆盖缓冲构件主体9的大致整个表面,其中包含通孔9e的孔壁面,此后,使所涂敷的导电性涂料固化而形成导电连接层IO,从而得到缓冲构件8。2.缓冲构件的冲击吸收评价缓冲构件的冲击吸收评价按照如下要领来进行,首先,把各实施例的缓冲构件5、8装在硬盘装置(HDD)2的外壳3的长边侧面3c上,同时安装上加速度传感器;然后,把装上了缓冲构件5、8的HDD2收容在看作笔记本PC1的容纳部la和盖lb的ABS树脂制的箱状的夹具内;把该箱状夹具安装在落下试验机的臂上,用臂照原样维持箱状夹具的姿势,从lm的高度上竖直下落到混凝土的冲击面上,测定发生撞击时的冲击值。这里,落下试验机的臂在撞击之前能够固定箱状夹具的姿势,而在撞击时脱离开,能够依据下落过程中的姿势的变化来防止从角部撞击箱状夹具。其结果示于表1,X方向表示外壳3的短边侧面3d侧撞击的下落方向,Y方向表示外壳3的长边侧面3c侧撞击的下落方向,Z方向表示外壳3的上表面3a侧撞击的下落方向。由表1可知,把通孔9e设置在侧面支撑部9a上的实施例2的缓冲构件8与实施例1的缓冲构件5相比,可以把压縮侧面支撑部9a的Y方向的冲击值抑制得小。这是因为在缓冲构件8受到Y方向的冲击时被压縮的缓冲构件主体9压瘪通孔9e而变形,除压縮产生的缓冲效果之外,还发挥出变形产生的缓冲效果。表1<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3</column></row><table>权利要求1.一种缓冲构件(5、8、11、14、15),其用于对内装于信息处理装置(1)的容纳部(1a)中的箱状的外部存储装置(2)进行弹性支撑,其特征在于,在缓冲构件主体(6、9、12)的表面上设置有与外部存储装置(2)的导电部分和容纳部的导电部分接触并电连接的导电连接层(7、10、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构件(5、8、14、15),其特征在于,缓冲构件主体(6、9、12)的剖面呈〕字形状,并且具有分别弹性支撑外部存储装置(2)的上表面侧、侧面侧和底面侧的上表面支撑部(6b、9b、12b)、侧面支撑部(6a、9a、12a)和底面支撑部(6c、9c、12c)。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构件(8),其特征在于,缓冲构件主体(9)的侧面支撑部(9a)上形成有贯通壁厚的通孔(9e)。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构件(14),其特征在于,缓冲构件主体(9)的上表面支撑部(9b)上形成有贯通壁厚的通孔(9e)。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构件(15),其特征在于,缓冲构件主体(9)的底面支撑部(9c)上形成有贯通壁厚的通孔(9e)。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构件(5、8、11、14、15),其特征在于,缓冲构件主体(6、9、12)的角部形成为倒角形状。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构件(5、8、11、14、15),其特征在于,导电连接层(7、10、13)是随缓冲构件主体(9)的形状变化而变化的涂层。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构件(11),其特征在于,缓冲构件主体(6、9、12)的剖面呈L形,且与箱状的外部存储装置(2)的角部抵接卡定。9.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缓冲构件(8、14、15),其特征在于,通孔(9e)的孔缘形成为倒角形状。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缓冲构件(11),其特征在于,缓冲构件主体(6、9、12)的角部形成为倒角形状。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缓冲构件(11),其特征在于,导电连接层(7、10、13)是随缓冲构件主体(6、9、12)的形状变化而变化的涂层。全文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不增加零部件数量而把外部存储装置的外壳与容纳部稳定地电连接的缓冲构件。由于缓冲构件(5)的导电连接层(7)接触硬盘装置(2)和容纳部(1a),所以能够通过导电连接层(7)把硬盘装置(2)上带的静电或电磁波噪声泻放到容纳部(1a)或与容纳部(1a)导通的笔记本(PC1)的外壳上。从而能够防止硬盘装置(2)的误动作,而能够正确操作笔记本(PC1)。不必要另设导通连接硬盘装置(2)和容纳部(1a)的导电部件,因而能够避免零部件数量的增加。从而能够简单地把硬盘装置(2)装入容纳部(1a)中。文档编号G06F1/16GK101114511SQ20071013673公开日2008年1月30日申请日期2007年7月25日优先权日2006年7月25日发明者山口贤二申请人:保力马科技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