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式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77400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触控式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触控显示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将触控装置组 立于显示模块架构内的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无线移动通讯和信息家电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为了达到携 带更便利、体积更轻巧化以及操作更人性化的目的,许多信息产品已由传统的 键盘或鼠标等输入装置,转变为使用触控装置作为输入装置。
目前,触控装置大致可区分为电阻式触控面板、电容式触控面板、声波式 触控面板、光学式触控组件及电磁式触控组件等等。上述各触控装置可以使用 外挂的方式与显示模块组立在一起。换言之,先将显示模块完成组立之后,再 将触控装置与显示模块组立在一起。最后才以外壳将显示模块与触控装置包覆 起来以达到美化的作用。
然而,由于触控装置与显示模块是分别完成组立之后,才将两者组合在一 起,因此组立程序较为繁琐且制造成本也较高。而且,当于组立触控装置与显 示模块的时候,还有触控装置与显示模块的组立精度及对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触控式显示器,其是将触控装置组立于 显示模块的架构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触控式显示器,其包括一金属框架、 一显示模块、 一第一 塑料框架、 一第二塑料框架以及一触控装置。金属框架具有一垂直侧壁部以及 一水平延伸部,以构成一显示模块容纳空间匸显示模块位于显示模块容纳空间 内,其中显示模块包括一背光模块以及一显示面板。第一塑料框架位于显示模 块容纳空间内,且包括一侧壁固定部与一面板置放部,侧壁固定部与背光模块 的侧壁接触,面板置放部延伸至背光模块的上方,且显示面板设置于该面板置放部上。第二塑料框架位于显示模块容纳空间内,且具有一底部、 一顶部以及 一触控装置置放部,其中底部承靠于显示面板的表面上,顶部与金属框架的水 平延伸部接触。触控装置位于显示模块容纳空间内,且设置于第二塑料框架的 触控装置置放部上。本发明又提出一种触控式显示器,其包括一金属框架、 一显示模块、 一塑 料框架、以及一触控装置。金属框架具有一垂直侧壁部以及一水平延伸部,以 构成一显示模块容纳空间。显示模块位于显示模块容纳空间内,其中显示模块 包括一背光模块以及一显示面板。塑料框架位于显示模块容纳空间内,且包括 一面板置放部、 一触控装置置放部以及一连接部。显示面板放置于面板置放部 上。触控装置置放部位于面板置放部的上方,且显示面板夹于面板置放部与触 控装置置放部之间。连接部连接面板置放部以及触控装置置放部,且具有一下 部以及一上部,下部与背光模块的侧壁接触,且上部与金属框架的水平延伸部 接触。另外,触控装置位于显示模块容纳空间内,且设置于塑料框架的触控 装置置放部上。基于上述,本发明的显示模块与触控装置是共享金属框架来固定的,由于 不需另外对触控装置设置金属框架,因而可以降低制造成本,且能够提供显示 模块与触控装置之间良好的定位。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式显示器的局部示意图; 图2是图1的触控式显示器中的触控装置装设位置示意图; 图3A与图4A分别为尚未将光学式触控装置摆设于第二塑料框架的侧视图以及立体图,图3B与图4B分别为己经将光学式触控装置摆设于第二塑料框架的侧视图以及立体图;图5A与图6A分别为尚未将板状式触控装置摆设于第二塑料框架的侧视图以及立体图,图5B与图6B分别为已经将板状式触控装置摆设于第二塑料框架的侧视图以及立体图; z图7及图8分别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触控式显示器的局部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101:显示模块容纳空间 102:金属框架102a:垂直侧壁部 104, 106, 200:塑料框架 104b, 204:面板置放部 106b:顶部107:黏胶 110:显示面板 120:背光模块 120b:导光板120d:发光装置130:固定组件 150:软性电路板 202:连接部 202b:上部102b:水平延伸部104a:侧壁固定部 106a:底部106c, 206:触控装置置放部108:触控装置110a, 110b:上、下基板120a:光学膜片组120c:背板 115:显示模块 140:电路板 160:外壳202a:下部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触控式显示器的局部示意图。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触控式显示器包括一金属框架102、 一显示模块115、 一第一塑料 框架104、 一第二塑料框架106以及一触控装置108。金属框架102具有一垂直侧壁部102a以及一水平延伸部102b,以构成一 显示模块容纳空间IOI。在本实施例中,金属框架102为矩形框架,其具有四 个垂直侧壁部102a,且垂直侧壁部102a是平行Y方向设置。另外,水平延伸 部102b与垂直侧壁部102a连接,且其是平行X方向设置。更详细而言,水平 延伸部102b是由垂直侧壁部102a的顶部往X方向延伸出。而位于金属框架 102的垂直侧壁部102a与水平延伸部102b的内部空间即定义为显示模块容纳 空间IOI。在本实施例中,金属框架102所选用的材质以轻质且具有足够机械 强度的金属材质为主,例如可采用金属铝。显示模块115位于金属框架102的垂直侧壁部102a与水平延伸部102b 所定义出的显示模块容纳空间101内。显示模块115包括一显示面板110以及 一背光模块120。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10是由上基板110a、下基板110b以及位于两基板110a、 110b之间的显示介质(图中未示)所构成。若显示面板110为液晶 显示面板,上基板110a可为彩色滤光基板,下基板110b可为主动组件阵列基 板,且显示介质为液晶材料。背光模块120设置于显示面板110的下方。背光模块120可为侧边入光式 背光模块或是直下式背光模块。本实施例以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为例来说明, 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模块120包括光学膜片组120a、导 光板120b、背板120c以及发光装置120d。发光装置120d设置于导光板120b 的一侧边处,本实施例所示的发光装置120d是以冷阴极灯管为例,但本发明 不限于此,其还可以是其它种发光装置,例如是发光二极管。另外,背板120c 设置于导光板120b的底部及侧边,用以承载导光板120b。背板120c与导光 板120b之间可更包含设置一反射片(图中未示)。此外,光学膜片组120a设置 于导光板120b的上方(出光面)。光学膜组组120a可包含增亮膜、扩散膜等等 可增进背光模块的发光质量的光学膜。第一塑料框架104位于显示模块容纳空间101内,其包括一侧壁固定部 104a与一面板置放部104b。特别是,第一塑料框架104的侧壁固定部104a与背光模块120的侧壁接 触。更详细而言,侧壁固定部104a紧靠背光模块120的背板120c。更佳的是, 第一塑料框架104的侧壁固定部104a与背光模块120的背板120c之间有一固 定组件(例如是卡扣组件)以使两者固定在一起。另外,第一塑料框架104的面板置放部104b延伸至背光模块102的上方, 且显示面板110设置于第一塑料框架104的面板置放部104b上。详而言之, 第一塑料框架104的面板置放部104b实质上与第一塑料框架104的侧壁固定 部104a垂直,也就是面板置放部104b是从侧壁固定部104a的顶部往X方向 延伸出。由于面板置放部104b是提供显示面板110的置放,因此显示面板110 的下基板110b承靠在面板置放部104b的表面上。如此一来,第一塑料框架 104的面板置放部104b夹于显示面板110与背光模块120之间,并使显示面 板l化与背光模块120的光学膜片组120a之间保持一定间距。第二塑料框架106位于显示模块容纳空间110内,且具有一底部106a、 一顶部106b以及一触控装置置放部106c。第二塑料框架106的底部106a承靠于显示面板110的表面上。更详细而言,第二塑料框架106的底部106a与显示面板110的上基板110a接触。如此 一来,显示面板110是夹于第一塑料框架104与第二塑料框架106之间。更详 细来说,显示面板110则是夹于第一塑料框架104的面板置放部104b与第二 塑料框架106的底部106b之间。 '另外,第二塑料框架106的顶部106b与金属框架102的水平延伸部102b 接触。换言之,金属框架102的水平延伸部102b覆盖住第二塑料框架106的 顶部106b。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减少第二塑料框架106的整体重量,在第二 塑料框架106可提供足够的机械强度的前提之下,本实施例将第二塑料框架 106的底部106a与顶部106b之间的局部部位挖空,因而第二塑料框架106的 垂直截面具有"F"字形截面。然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它的实施例中,亦可 以不对第二塑料框架106采取挖空的设计,或者是采取其它种挖空的设计。另 外,在本实施例中,金属框架102的水平延伸部102b的宽度小于第二塑料框 架106在X方向的宽度。更详细而言,金属框架102的水平延伸部102b的宽 度小于第二塑料框架106的底部106a的宽度。因此金属框架102暴露第二塑 料框架106的一部分。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金属框架102的水平延伸部 102b覆盖第二塑料框架106的顶部106b,也就是第二塑料框架106的底部106a 会被暴露出来。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金属框架102的水平延伸部102b与第二 塑料框架106之间是利用一固定组件130将两者固定在一起。详细而言,可使 卡榫130通过金属框架102的水平延伸部102b而拴入第二塑料框架106内部, 藉以达到固定的作用。然,在其它的实施例中,亦可以使用其它种固定方式来 固定金属框架102与第二塑料框架106,例如可在金属框架102的水平延伸部 102b与第二塑料框架106的顶部106b之间采用黏胶来固定。第二塑料框架106的触控装置置放部106c是设置于第二塑料框架106的 底部106a与顶部106b之间。在本实施例中为使用光学式触控装置,其中触控 装置置放部106c是设计在第二塑料框架106的转角处且位于底部106a与顶部 106b之间,并将光学式触控装置于触控装置置放部106c之上。而光学式触控 装置为已知的触控装置,因此在此不再对其详细组成构件以及操作原理作进一 步说明。以下只针对光学式触控装置108摆设于第二塑料框架106中的位置作 详细说明。光学式触控装置108是摆设于第二塑料框架106的转角处,如图2所示。 将光学式触控装置108摆设于第二塑料框架106的触控装置置放部106c的流 程如图3A至图3B以及图4A至图4B所示。图3A与图4A分别为尚未将光学式 触控装置108摆设于第二塑料框架106的侧视图以及立体图,图3B与图4B 分别为已经将光学式触控装置108摆设于第二塑料框架106的侧视图以及立体 图。请先参照图3A以及图4A,触控装置置放部106c是位于在第二塑料框架 106的转角处,且光学式触控装置108可通过黏胶107而固定在第二塑料框架 106的触控装置置放部106c上。而黏胶107可以黏着在光学式触控装置108 的侧壁与第二塑料框架106的顶部106b与底部106a之间,亦可黏着在光学式 触控装置108的底部与第二塑料框架106的与底部106a之间。接着,请参照 图3B以及图4B,将光学式触控装置108固定在第二塑料框架106的触控装置 置放部106c之后,金属框架102覆盖住第二塑料框架106的顶部106b。请再参照图l,本实施例的触控式显示器除了上述的组成构件之外,还可 进一步包括一电路板140以及一软性电路板150。电路板140位于显示模块容 纳空间101内并且设置于背光模块120的下方。软性电路板150位于显示模块 容纳空间101内并且连接于电路板140与显示面板110之间。更详细而言,软 性电路板150电性连接电路板140与显示面板110的下基板110b,以使来自 电路板140的讯号经软性电路板150而输入至显示面板110中,进而控制显示 面板110的显示。而背光模块120的底部亦可设计其它电路组件(图中未示), 以使背光模块120与电路板150电性连接。上述的各组件为设置于显示模块容纳空间101内的组件,而当显示模块 115与触控装置180皆已完整安装于显示模块容纳空间101之后,可在上述结 构的最外围再装设一外壳160。此外壳106覆盖金属框架102,以遮蔽住金属 框架102以及第二塑料框架106,并使显示面板110的显示区域暴露出来。而 上述的外壳160可发挥保护触控式显示装置以及美化触控式显示装置的作用。 因此,设计者可于外壳160作美化处理。上述图1的实施例是以使用光学式触控装置的触控式显示装置为例来说 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仅能使用光学式触控装置。在其它的实施例中,亦可以使 用其它种触控装置。例如,红外线式触控装置。红外线式触控装置是于显示面 板的上方装设红外线发射器以及接收器藉以感应触控位置。因此,若使用红外线式触控装置作为触控装置,则可将红外线发射器以及接收器装设于如图1所示的第二塑料框架160上,唯其装设之处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光学式触控装 置的位置稍有不同。红外线发射器以及接收器并非装设于第二塑料框架160 的转角处,而是装设于第二塑料框架160的四个边上,因而第二塑料框架160 的触控装置置放部160c也将设置于第二塑料框架160的四个边上。由于红外 线式触控装置与光学式触控装置的装设方式雷同,不同的处仅在于前者是安装 于第二塑料框架的边上,后者是安装于第二塑料框架的转角处。因此,此领域 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图1的实施例的说明而理解红外线式触控装置的装设方式。在其它实施例的触控式显示装置中,还可以采用板状式触控装置,所述的 板状式触控装置例如是电容式触控面板、电阻式触控面板或是声波式触控装 置,详细说明如以下实施例。以下实施例与图1的实施例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仅在于其是使用板状式 触控装置,因此第二塑料框架的触控装置置放部的设计将随之改变,除此之外, 其它的组成构件皆与图1相同。因此在下述实施例的说明中,与图1相同的构 件将以相同的标号表示且不再重复赘述。图5A与图5A分别为尚未将板状式触 控装置摆设于第二塑料框架的侧视图以及立体图,图6B与图6B分别为已经将 板状式触控装置摆设于第二塑料框架的侧视图以及立体图。以下的说明以及附图仅针对金属框架、第二塑料框架以及板状触控装置作 说明,而其它有关显示面板、背光模块、第一塑料框架等等组成构件与图1 相同,在此不重复说明。请先参照图5A以及图6A,第二塑料框架106的触控 装置置放部106c是位于在第二塑料框架106顶部106b以及底部106a之间, 且位于第二塑料框架106的整个边缘。板状触控装置108可通过黏胶(图中未 示)而固定在第二塑料框架106的触控装置置放部106c上。接着,请参照图 5B以及图6B,将板状触控装置108固定在第二塑料框架106的触控装置置放 部106c之后,金属框架102覆盖住第二塑料框架106的顶部106b。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触控显示装置的第一塑料框架与第二塑料框架是分开 的两个组件,然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触控显示装置的第一塑料 框架与第二塑料框架也可以整合在一起。详细说明如下。图7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式显示装置的示意图。请参考图7, 图7所示的实施例与图1的实施例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其塑料框架的设计不同。因此在下述实施例的说明中,与图1相同的构件将以相同的标号表示
且不再重复赘述。在图7的实施例中,塑料框架200是位于显示模块容纳空间 101内,且塑料框架200包括一连接部202、 一面板置放部204以及一触控装 置置放部206。连接部202具有一下部202a以及一上部202b,且塑料框架200 的连接部202紧靠于金属框架102的垂直固定部102a上。更详细而言,连接 部202的下部202a与背光模块120的侧壁接触,且连接部202的上部202b 与金属框架102的水平延伸部102b接触。面板置放部204以及触控装置置放 部206皆与连接部202连接,且触控装置置放部206位于面板置放部204的上 方。显示面板110放置于面板置放部204上,因此显示面板110夹于面板置放 部204与触控装置置放部206之间。
类似地,上述图7的实施例是以使用光学式触控装置的触控式显示装置为 例来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仅能使用光学式触控装置。在其它的实施例中,亦 可以使用其它种触控装置。例如,红外线式触控装置或是板状式触控装置,所 述的板状式触控装置例如是电容式触控面板、电阻式触控面板或是声波式触控 装置。而根据触控装置的不同将针对塑料框架200的触控装置置放部206作对 应的改变,而改变的方式与先前所述的实施例相同,因此在此不再作赘述。
图8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式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图8的触控式 显示装置与图7相似,不同之处仅在于塑料框架200的连接部202与触控装置 置放部206稍有不同。在图8中,塑料框架200的连接部202的上部202b没 有作挖空的设计,且图8的触控装置置放部206的设计是用来装设板状式触控 装置(例如是电容式触控面板、电阻式触控面板或是声波式触控装置)。
上述各实施例的触控式显示器中,触控装置与显示模块是一同设置于金属 框架所定义出的显示模块容纳空间内,因此显示模块与触控装置是共享金属框 架来固定的。由于不需另外对触控装置设置金属框架,因而可以降低触控显示 装置的制造成本。另外,因为显示模块与触控装置是利用相同的金属框架来组 立,因此本发明相较于传统显示模块与触控装置分别组立完成再组合在一起的 方式,较能够提供显示模块与触控装置之间良好的定位。
虽然本发明己以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 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修改,故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
1. 一种触控式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金属框架,其具有一垂直侧壁部以及一水平延伸部,以构成一显示模块容纳空间;一显示模块,位于该显示模块容纳空间内,其中该显示模块包括一背光模块以及一显示面板;一第一塑料框架,位于该显示模块容纳空间内,且包括一侧壁固定部与一面板置放部,该侧壁固定部与该背光模块的侧壁接触,该面板置放部延伸至该背光模块的上方,且该显示面板设置于该面板置放部上;一第二塑料框架,位于该显示模块容纳空间内,且具有一底部、一顶部以及一触控装置置放部,其中该底部承靠于该显示面板的表面上,该顶部与该金属框架的该水平延伸部接触;一触控装置,位于该显示模块容纳空间内,且设置于该第二塑料框架的触控装置置放部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式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显示面板夹于该第 一塑料框架与该第二塑料框架之间。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式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固定组件, 装设于该金属框架的水平延伸部与该第二塑料框架之间。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式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固定组件包括卡榫 或是黏胶。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式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块包括一背 板以及安装于该背板内的一发光装置,且该第一塑料框架的侧壁固定部装设于 该背板上。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式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触控装置包括一电 容式触控面板、 一电阻式触控面板、 一声波式触控装置、 一红外线式触控装置 或是一光学式触控装置。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式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电路板,位于该显示模块容纳空间内,并且设置于该背光模块的下方;以及一软性电路板,位于该显示模块容纳空间内,并且连接于该电路板与该显 示面板之间。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式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外壳,覆盖 该金属框架,以遮蔽住该金属框架以及该第二塑料框架。
9. 一种触控式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金属框架,其具有一垂直侧壁部以及一水平延伸部,以构成一显示模块 容纳空间;一显示模块,位于该显示模块容纳空间内,其中该显示模块包括一背光模 块以及一显示面板;一塑料框架,位于该显示模块容纳空间内,且包括一面板置放部,该显示面板放置于该面板置放部上;一触控装置置放部,位于该面板置放部的上方,且该显示面板夹于该面板置放部与该触控装置置放部之间;一连接部,连接该面板置放部以及该触控装置置放部,且具有一下部 以及一上部,该下部与该背光模块的侧壁接触,且该上部与该金属框架的该水 平延伸部接触;一触控装置,位于该显示模块容纳空间内,且设置于该塑料框架的触控装 置置放部上。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式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固定组件, 装设于该金属框架的水平延伸部与该塑料框架之间。
11. 如权利要求IO所述的触控式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固定组件包括卡 榫或是黏胶。
12.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式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块包括一 背板以及安装于该背板内的一发光装置,且该塑料框架的连接部的下部装设于 该背板上。
13.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式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触控装置包括一 电容式触控面板、 一电阻式触控面板、 一声波式触控装置、 一红外线式触控装 置或是一光学式触控装置。
14.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式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电路板,位于该显示模块容纳空间内,并且设置于该背光模块的下方;以及一软性电路板,位于该显示模块容纳空间内,并且连接于该电路板与该显 示面板之间。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式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外壳,覆 盖该金属框架,以遮蔽住该金属框架以及该塑料框架。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触控式显示器,其包括金属框架、显示模块、第一与第二塑料框架以及触控装置。金属框架具有垂直侧壁部以及水平延伸部,以构成显示模块容纳空间。显示模块位于显示模块容纳空间内且包括背光模块以及显示面板。第一塑料框架位于显示模块容纳空间内且包括侧壁固定部与面板置放部,侧壁固定部与背光模块的侧壁接触,且显示面板设置于面板置放部上。第二塑料框架位于显示模块容纳空间内,且具有底部、顶部以及触控装置置放部,底部承靠于显示面板的表面上,顶部与金属框架的水平延伸部接触。触控装置位于显示模块容纳空间内且设置于第二塑料框架的触控装置置放部上。
文档编号G06F3/041GK101520705SQ20091012959
公开日2009年9月2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31日
发明者刘嘉扬, 刘曜旗, 游家欣, 黄绍宗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