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77556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电子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可携式电脑与传统的桌上型电脑最大的差别在于,可携式电脑讲求轻薄短小,让 电脑的使用者能够易于携带,并且提供使用者在各种环境下进行电脑操作的便利性。请参考图1,其示出传统的一种可携式电脑的侧视示意图。可携式电脑100包括一 主机Iio与一显示器120。显示器120枢接于主机110且显示器120适于相对于主机110 作转动。使用者可将主机110配置于一桌面上并且将显示器120旋转打开至某一角度以进 行使用。然而,传统的可携式电脑100的显示器120只能相对于主机110作转动,使用者无 法调整显示器120相对于主机110的高度。因此,长时间使用下,使用者容易感到疲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具有一升降机构(lift mechanism),使得使用者可 调整电子装置的两机体(machine body)之间的相对距离。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为达上述的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子装 置,包括一第一机体、一第二机体与一升降机构。第一机体具有一导轨(guiding track) 与一凹洞(cavity)。升降机构包括一剪刀式升降架(scissors type lift frame)、一套 筒结构(sleeve structure)与一弹性件(elastic element)。剪刀式升降架包括一底端 (bottom end)与一顶端(top end)。底端(bottom end)滑设于导轨且具有两底部(bottom portion)。顶端(top end)相对于底端而配置且具有两顶部(top portion)。套筒结构(sleeve structure)连接第二机体与第一机体。套筒结构套设于剪 刀式升降架且配置于凹洞,并且套筒结构适于由凹洞内伸出至凹洞外。弹性件(elastic element)配置于套筒结构内,其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与一第三端。第一端连接至套筒结 构,且第二端与第三端分别连接至这些底部。当套筒结构位于凹洞内时,剪刀式升降架处于一折叠状态(folded state),且第 二机体邻近第一机体。当套筒结构受一外力作用使得部分套筒结构伸出至凹洞外时,弹性 件带动这些底部使得这些底部沿着导轨靠近,且这些顶部接触套筒结构,并使剪刀式升降 架处于一伸展状态(unfolded state)以支撑第二机体使得第二机体远离第一机体。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套筒结构包括多个依序套设的套筒(sleeve)。这些 套筒的其中之一旋设于这些套筒的其中另一。这些套筒的其中之一连接至第二机体,并且 这些套筒的其中另一配置于凹洞。上述套筒结构包括依序套设的一第一套筒、一第二套筒、 一第三套筒与一第四套筒,且第一套筒连接至第二机体,第四套筒配置于凹洞。其中,第一 套筒旋设于第二套筒。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套筒结构旋设于凹洞。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二机体枢接于套筒结构。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剪刀式升降架还包括至少一剪刀式连杆组,此剪刀 式连杆组具有相互交叉的两连杆,且这些连杆彼此枢接于一交叉处。为达上述的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另一种电子 装置,包括一第一机体、一第二机体与一升降机构。第一机体具有一导轨与一凹洞。升降机 构包括一剪刀式升降架、一套筒结构与一导杆。剪刀式升降架包括一底端与一顶端。底端 滑设于导轨且具有两底部。顶端相对于底端而配置且具有两顶部。套筒结构连接第二机体与第一机体。套筒结构套设于剪刀式升降架且配置于凹 洞, 并且套筒结构适于由凹洞内伸出至凹洞外。导杆(guiding rod)配置于套筒结构内并 连接套筒结构,且这些顶部滑设于导杆。当套筒结构位于凹洞内时,剪刀式升降架处于一折叠状态,且第二机体邻近第一 机体。当套筒结构受一外力作用使得部分套筒结构伸出至凹洞外时,导杆带动这些顶部使 得这些顶部沿着导杆靠近且这些底部沿着导轨靠近,并使剪刀式升降架处于一伸展状态以 支撑第二机体使得第二机体远离第一机体。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套筒结构包括多个依序套设的套筒,这些套筒的其 中之一连接至第二机体,并且这些套筒的其中另一配置于凹洞。上述套筒结构包括依序套 设的一第一套筒、一第二套筒、一第三套筒与一第四套筒,其中,第一套筒连接至第二机体, 第四套筒配置于凹洞。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二机体枢接于套筒结构。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剪刀式升降架还包括至少一剪刀式连杆组,此剪刀 式连杆组具有相互交叉的两连杆,且这些连杆彼此枢接于一交叉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子装置至少具有以下其中之一或其他优点。本发明的实施例 的电子装置的第二机体借由升降机构以调整第二机体与第一机体之间的相对距离。因此, 与传统技术相较,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子装置更符合人体工程学而利于使用者的使用。为让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 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示出传统的一种可携式电脑的侧视示意图。图2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侧视示意图。图3示出图2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升降机构的放大示意图。图4示出图2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升降机构的另一放大示意图。图5示出图3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升降机构的剪刀式升降架处于折叠状态的示意 图。图6示出图3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升降机构的剪刀式升降架处于伸展状态的示意 图。图7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升降机构的放大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可携式电脑110:主机120 显示器200、300 可携式电子装置210,310 第一机体212,312 导轨214、314:凹洞220,320 第二机体230,330 升降机构232,332 剪刀式升降架232a、332a:底端232b、332b:顶端232c 剪刀式连杆组234,334 套筒结构234a、334a 第一套筒234b 第二套筒234c 第三套筒234d:第四套筒236 弹性件236a 第一端236b 第二端236c 第三端336 导杆Al 第一轴线A2 第二轴线B1、B2:底部F 外力Hl 布线孔Kl 连杆T1、T2:顶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地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 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图2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侧视示意图。图3示出图2 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升降机构的放大示意图。图4示出图2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升降机构 的另一放大示意图。在此必须说明的是,为了方便说明起见,图3与图4的升降机构与部分的第一机体作局部剖视。请参考图2、图3与图4,本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200包括一 第一机体210、一第二机体220与一升降机构230。可携式电子装置200例如为一可携式电 脑,第一机体210例如为一主机且第二机体220例如为一显示器。第一机体210具有一导 轨212与一凹洞214。升降机构230包括一剪刀式升降架232、一套筒结构234与一弹性件 236。剪刀式升降架232包括一底端232a与一顶端232b。底端232a滑设于导轨212且具 有两底部B 1。顶端232b相对于底端232a而配置且具有两顶部Tl。详细地说,剪刀式升降架232具有至少一剪刀式连杆组(scissors type linkage) 232c (图3与图4分别示意地示出多个)。这些剪刀式连杆组232c借由枢接的方 式依序连接。各个剪刀式连杆组232c包括相互交叉的两连杆(link)Kl,且各个剪刀式连杆 组232c的这些连杆Kl以枢接的方式相连接于交叉处。此外,就图3与图4的所示相对位 置而言,最下层的剪刀式连杆组232c具有上述滑设于导轨212的底端232a,且最上层的剪 刀式连杆组232c具有上述相对于底端232a的顶端232b。套筒结构234连接第二机体220与第一机体210。套筒结构234套设于剪刀式升 降架232且配置于凹洞214,并且套筒结构234适于由凹洞214内伸出至凹洞214外(详见 下述)。在本实施例中,套筒结构234包括多个依序套设的套筒234a、234b、234c、234d。为 了方便说明起见,就图3与图4的所示相对位置而言,这些套筒234a、234b、234c、234d由上 而下依序称为第一套筒234a、第二套筒234b、第三套筒234c与第四套筒234d。第一套筒 234a具有一布线孔H1,且电性连接第二机体220与第一机体210的电线(未示 出)可穿过 套筒结构234的内部与布线孔Hl。这些套筒234a、234b、234c、234d的其中之一旋设于这些套筒234a、234b、234c、 234d的其中另一。举例而言,第一套筒234a旋设于第二套筒234b,使得第一套筒234a适 于相对于第二层套筒234b以一第一轴线Al为轴作转动。此外,这些套筒234a、234b、234c、 234d的其中之一(亦即第一套筒234a)连接至第二机体220,并且这些套筒234a、234b、 234c、234d的其中另一(亦即第四套筒234d)配置于第一机体210的凹洞214。在本实施 例中,第二机体220枢接于套筒结构234的第一套筒234a,使得第二机体220适于相对于套 筒结构234以一第二轴线A2为轴作转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轴线A2实质上垂直于第一 轴线Al。弹性件236配置于套筒结构234内,其具有一第一端236a、一第二端236b与一第 三端236c。弹性件236的第一端236a连接至套筒结构234的第一套筒234a,且弹性件236 的第二端236b与第三端236c分别连接至剪刀式升降架232的底端232a的这些底部Bi。以下对于本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200的作动过程作说明。图5示出图3的可 携式电子装置的升降机构的剪刀式升降架处于折叠状态的示意图。图6示出图3的可携式 电子装置的升降机构的剪刀式升降架处于伸展状态的示意图。请先参考图5,当套筒结构 234的这些套筒234a、234b、234c、234d位于第一机体210的凹洞214内时,剪刀式升降架 232处于一折叠状态,且第二机体220邻近第一机体210。此时,本实施例的剪刀式升降架 232的这些顶部Tl可未接触套筒结构234。请参考图6,当第二机体220沿着第一轴线Al被拉动,且套筒结构234受一外力F 作用使得部分套筒结构234伸出至凹洞214外时,弹性件236带动剪刀式升降架232的这 些底部Bi,使得这些底部Bl沿着导轨212逐渐靠近。此时,弹性件236产生弹性变形,剪刀式升降架232的这些顶部Tl接触套筒结构234的第一套筒234a,并使剪刀式升降架232处 于一伸展状态以支撑第二机体220,使得第二机体220远离第一机体210。值得说明的是, 借由这些底部Bl与导轨212之间的摩擦力、这些顶部Tl与套筒结构234的第一套筒234a 之间的摩擦力或剪刀式升降架232的这些枢接处的摩擦力来克服弹性件236的恢复力与第 二机体220的重力,剪刀式升降架232得以维持其伸展状态而稳定地支撑第二机体220。 此外,请参考图5与图6,使用者可对第二机体220施加另一外力(其相反于外力 F),使得剪刀式升降架232由伸展状态恢复至折叠状态。因此,第二机体220可由远离第一 机体210的位置调整至邻近第一机体210的位置。值得注意的是,不论剪刀式升降架232 是处于折叠状态或伸展状态,第二机体220可相对于套筒结构234以第二轴线A2为轴作转 动(亦可参考图4),并且第二机体220可借由套筒结构234而相对于第一机体210以第一 轴线Al为轴作转动。必须说明的是,当第二机体220以第一轴线Al为轴作转动时,弹性件 236产生弹性地扭曲变形。此时,借由第一套筒234a与第二套筒234b之间的摩擦力来克服 弹性件236的恢复力,第二机体220得以维持其所旋转的角度。在另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机体210相对于第二机体220以第一轴线Al为轴作转 动的机制可采取另外一种方式。举例而言,套筒结构234的这些套筒234a、234b、234c、234d 可被设计为无法彼此相对转动,且套筒结构234的第四套筒234d可旋设于第一机体210的 凹洞214。因此,第四套筒234d(见图6)适于相对于凹洞214以第一轴线Al为轴作转动。 此外,在此另一实施例中,套筒结构234可仅包括一个套筒234a。 经由上述可知,本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200的第二机体220借由升降机构230 以调整第二机体220与第一机体210之间的相对距离。因此,与传统技术相较,本实施例的 可携式电子装置200更符合人体工程学而利于使用者的使用。[第二实施例]图7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升降机构的放大示意图。在 此必须说明的是,为了方便说明起见,图7的升降机构与部分的第一机体作局部剖视。请参 考图7与图3,本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300与第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200的不同 之处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300的升降机构330可省略弹性件236的配置。此外,升降机构 330还包括一导杆336,其配置于套筒结构334的第一套筒334a内并连接该第一套筒334a, 且剪刀式升降架332的顶端332b的这些顶部T2滑设于导杆336。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 二机体320基本上无法借由套筒结构334以第一轴线Al为轴而相对于第一机体310作转 动。当第二机体320沿着第一轴线Al被拉动,且套筒结构334受一外力F作用使得部 分套筒结构334伸出至第一机体310的凹洞314外时,导杆336带动这些顶部T2使得这些 顶部T2沿着导杆336逐渐靠近且底端332a的这些底部B2沿着导轨312逐渐靠近。此时, 剪刀式升降架332处于伸展状态以支撑第二机体320使得第二机体320远离第一机体310。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至少具有以下其中之一或其他优 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二机体借由升降机构以调整第二机体与第一机 体之间的相对距离。因此,与传统技术相较,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更符合人体 工程学而利于使用者的使用。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 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 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另外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或权利要求不须达成本发明所公开 的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此外,摘要部分和标题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搜寻之用,并非用 来限制本发明的权利范围。
权利要求
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第一机体,具有一导轨与一凹洞;一第二机体;以及一升降机构,包括一剪刀式升降架,包括一底端,滑设于该导轨且具有两底部;以及一顶端,相对于该底端而配置且具有两顶部;一套筒结构,连接该第二机体与该第一机体,其中该套筒结构套设于该剪刀式升降架且配置于该凹洞,并且该套筒结构适于由该凹洞内伸出至该凹洞外;以及一弹性件,配置于该套筒结构内,该弹性件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与一第三端,其中该第一端连接至该套筒结构,且该第二端与该第三端分别连接至该些底部;当该套筒结构位于该凹洞内时,该剪刀式升降架处于一折叠状态,且该第二机体邻近该第一机体;当该套筒结构受一外力作用使得部分该套筒结构伸出至该凹洞外时,该弹性件带动该些底部使得该些底部沿着该导轨靠近,且该些顶部接触该套筒结构,并使该剪刀式升降架处于一伸展状态以支撑该第二机体使得该第二机体远离该第一机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套筒结构包括多个依序套设的套筒,该些 套筒的其中之一旋设于该些套筒的其中另一,该些套筒的其中之一连接至该第二机体,并 且该些套筒的其中另一配置于该凹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套筒结构包括依序套设的一第一套筒、一 第二套筒、一第三套筒与一第四套筒,且该第一套筒连接至该第二机体,该第四套筒配置于 该凹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套筒结构旋设于该凹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第二机体枢接于该套筒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剪刀式升降架还包括至少一剪刀式连杆 组,该剪刀式连杆组具有相互交叉的两连杆,且该些连杆彼此枢接于一交叉处。
7.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第一机体,具有一导轨与一凹洞;一第二机体;以及一升降机构,包括一剪刀式升降架,包括一底端,滑设于该导轨且具有两底部;以及一顶端,相对于该底端而配置且具有两顶部;一套筒结构,连接该第二机体与该第一机体,其中该套筒结构套设于该剪刀式升降架 且配置于该凹洞,并且该套筒结构适于由该凹洞内伸出至该凹洞外;以及一导杆,配置于该套筒结构内并连接该套筒结构,其中该些顶部滑设于该导杆; 当该套筒结构位于该凹洞内时,该剪刀式升降架处于一折叠状态,且该第二机体邻近 该第一机体;当该套筒结构受一外力作用使得部分该套筒结构伸出至该凹洞外时,该导杆带动该些顶部使得该些顶部沿着该导杆靠近且该些底部沿着该导轨靠近,并使该剪刀式升降架处于 一伸展状态以支撑该第二机体使得该第二机体远离该第一机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套筒结构包括多个依序套设的套筒,该些 套筒的其中之一连接至该第二机体,并且该些套筒的其中另一配置于该凹洞。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第二机体枢接于该套筒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剪刀式升降架还包括至少一剪刀式连杆 组,该剪刀式连杆组具有相互交叉的两连杆,且该些连杆彼此枢接于一交叉处。
全文摘要
一种电子装置,包括第一机体、第二机体与升降机构。第一机体具有导轨与凹洞。升降机构包括剪刀式升降架、连接第二机体与第一机体的套筒结构与弹性件。剪刀式升降架包括底端与顶端。底端滑设于导轨且具有两底部。顶端相对于底端而配置且具有两顶部。套筒结构套设于剪刀式升降架且配置于凹洞,并且套筒结构适于由凹洞内伸出至凹洞外。弹性件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与第三端。第一端连接至套筒结构,且第二端与第三端分别连接至这些底部。当套筒结构受外力作用使得部分套筒结构伸出至凹洞外时,剪刀式升降架处于伸展状态以支撑第二机体。
文档编号G06F1/16GK101866196SQ20091013130
公开日2010年10月20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14日
发明者陈双 申请人:苏州璨宇光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