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92391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风扇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方便安装与拆卸风扇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电脑系统中设有风扇,用以加快电脑系统中气流的流动速度,以将电脑系统中产 生的热量快速地带出所述电脑系统。所述风扇一般是通过螺丝固定在散热器或固定在一风 扇固定架上,这样的固定方式并不利于风扇安装与拆卸。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便安装与拆卸风扇的固定装置。一种风扇固定装置,包括有机壳、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及用以与风扇固定一 起的锁固件,所述机壳包括两平行侧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平行第二 固定板固定在所述机 壳中,所述第一固定板平行第二固定板并垂直所述机壳的侧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 定板两者之一弯折有两定位片,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两者之一设有第一卡扣结 构,所述锁固件定位在所述两定位片之间,并包括有第二卡扣结构,所述第二卡扣结构与所 述第一卡扣结构卡扣配合以将所述锁固件及风扇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间。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扣结构为卡扣孔,所述第二卡扣结构为突起。优选地,所述锁固件设有弹性卡扣部,所述第二卡扣结构设在所述卡扣部上。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两者之一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锁固件设有 限位块,所述限位槽用以收容所述限位块,并限制所述锁固件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 定板两者之一上移动距离。优选地,所述定位片大致垂直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优选地,所述定位片大致平行所述侧板。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分别开设有通风孔。优选地,所述定位片上设有引导所述锁固件插入所述两定位片间的引导部。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两者之一弯折有所述两定位片,从而在所 述第一固板与第二固定板两者之一上形成两长槽。与现有技术相比,在上述风扇固定装置中,所述锁固件定位在所述两定位片之间, 所述第二卡扣结构与所述第一卡扣结构卡扣配合,从而将所述锁固件及风扇固定在所述第 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间,方便安装所述风扇;拆卸时,仅需将第二卡扣结构与第一卡扣结 构脱离,便可将所述风扇及锁固件自所述机壳中拆出,方便拆卸所述风扇。

图1是本实用风扇固定装置的较佳实施方式与风扇组件的一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实用风扇固定装置的较佳实施方式与风扇组件的另一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1的锁固件、风扇组件及安装件的一立体分解图。[0017]图4是图2的锁固件、风扇组件及安装件的一立体分解图。图5是图3的一立体组装图。图6是图1的一立体组装图。图7是图2的一立体组装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2,本实用新型风扇固定装置用以安装风扇组件10到电子装置中,所 述风扇组件10用以对电子装置中的电子元件进行散热。所述风扇固定装置的较佳实施方 式包括一机壳20、一第一固定板30、一第二固定板40、及一锁固件50。所述风扇组件10包括两平行侧壁12、14,所述两侧壁12、14在四角落处各开设有通孔122、14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风扇组件10包括两个风扇,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所 述风扇组件10也可以包括一个风扇或者多个风扇。所述机壳20包括一底板22及两相互平行的侧板24、26。所述底板22与两侧板 24,26垂直。所述第一固定板30固定在所述底板22及两侧板24、26上,并开设一通风孔32,在 所述通风孔32的上方向内弯折两竖直的定位片34,并因此在所述第一固定板30上形成两 长槽35。每一个定位片34大致垂直所述底板22并大致平行所述侧板12、14,且其上端形 成一用以引导所述锁固件50及风扇组件10插入所述两定位片间的引导部342。所述第一 固定板30在两定位片34之间且靠近所述第一固定板30的上边缘开设一第一卡扣结构,如 卡扣孔36。所述第二固定板40固定在所述底板22及两侧板24、26上,并平行所述第一固定 板30。所述第二固定板40开设一通风孔42,在所述通风孔42的上方向内弯折两竖直的定 位片44,并因此在所述第二固定板40上形成两长槽45。每一个定位片44大致垂直所述底 板22并大致平行所述侧板12、14,且其上端形成一用以引导所述锁固件50及风扇组件10 插入所述两定位片间的引导部442。所述第二固定板40在两定位片44之间开设一限位槽 46。请参考图3-4,所述锁固件50包括一顶壁52、一第一侧壁54、一第二侧壁56、一第 三侧壁58 (图3仅显示部分)、及一第四侧壁59。所述第一侧壁54、第二侧壁56、第三侧壁 58、及第四侧壁59分别自所述顶壁52的四边缘向下垂直弯折延伸形。所述第一侧壁54平 行第二侧壁56,所述第三侧壁58平行所述第四侧壁59且垂直所述第一侧壁54。所述顶壁 52在靠近所述第一侧壁54开设一收容孔522,所述收容孔522延伸到所述第一侧壁54。所 述顶壁52在靠近所述第三侧壁58及第四侧壁59处开设两避位槽524、526,所述两避位槽 524,526分别延伸到对应的第三侧壁58及第四侧壁59,用以方便抓取所述锁固件50。所 述第一侧壁54设有一弹性卡扣部542,所述卡扣部542的一端收容在所述收容孔522中, 并设有一第二卡扣结构,如突起544,所述突起544可卡入所述第一固定板30的卡扣孔36 中。所述第一侧壁54的下边缘向下弯折延伸一折片546,所述折片546对应所述风扇组件 10的通孔122开设两安装孔548。所述第二侧壁56突设有一限位块562,所述限位块562 可收容在所述第二固定板40的限位槽46中。所述第二侧壁56的下边缘向下弯折延伸一 折片566,所述折片566对应所述风扇组件10的通孔142开设两安装孔568。请参考图5,组装时,所述第一侧壁54的折片546及第二侧壁56的折片566分别 放置在所述风扇组件10的两侧壁12、14间,并分别对齐所述通孔122、142与所述安装孔 548、568,两安装件70分别穿入所述通孔122、142及安装孔548、568中,从而将锁固件50 固定在所述风扇组件10上。请一起参考图6-7,将固定一起的锁固件50与风扇组件10插入所述第一固定板 30与所述第二固定板40之间,并沿所述引导部342、442滑入所述第一固定板30的定位片 34与第二固定板40的定位片44之间。推动所述锁固件50与所述风扇组件10向下滑动, 当所述锁固件50的卡扣部542的突起544抵靠在第一固定板30的上边缘时,进一步向下推 动所述锁固件50与风扇组件10,所述限位块562插入所述第二固定板40的限位槽46中。 所述突起544受到所述第一固定板30的挤压而迫使所述卡扣部542朝所述第二侧板56弹
5性变形。 当所述突起544对齐所述卡扣孔36,所述限位块562抵靠在所述限位槽46的下边 缘时,所述突起544由于不再挤压而使所述卡扣部542弹性回复,直至所述突起544卡入所 述卡扣孔36中,从而将所述风扇组件10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板30与所述第二固定板40 间。 若要将所述风扇组件10自所述机壳20中拆下时,驱使所述卡扣部542弹性变形 直至所述突起544脱离所述卡扣孔36,同时抓住所述锁固件50的顶壁52,再向上提取所述 锁固件50,直到所述风扇组件10脱离所述第一固定板30与第二固定板40,便可将所述风 扇组件10自机壳20中取出。
权利要求一种风扇固定装置,包括有机壳、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及用以与风扇固定一起的锁固件,所述机壳包括两平行侧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平行第二固定板固定在所述机壳中,所述第一固定板平行第二固定板并垂直所述机壳的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两者之一弯折有两定位片,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两者之一设有第一卡扣结构,所述锁固件定位在所述两定位片之间,并包括有第二卡扣结构,所述第二卡扣结构与所述第一卡扣结构卡扣配合以将所述锁固件及风扇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结构为卡扣孔,所述 第二卡扣结构为突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固件设有弹性卡扣部,所述 第二卡扣结构设在所述卡扣部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两 者之一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锁固件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槽用以收容所述限位块,并限制所 述锁固件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两者之一上移动距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片大致垂直所述第一固 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片大致平行所述侧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分 别开设有通风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片上设有引导所述锁固 件插入所述两定位片间的引导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两 者之一弯折有所述两定位片,从而在所述第一固板与第二固定板两者之一上形成两长槽。专利摘要一种风扇固定装置,包括有机壳、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及用以与风扇固定一起的锁固件,所述机壳包括两平行侧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平行第二固定板固定在所述机壳中,所述第一固定板平行第二固定板并垂直所述机壳的侧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两者之一弯折有两定位片,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两者之一设有第一卡扣结构,所述锁固件定位在所述两定位片之间,并包括有第二卡扣结构,所述第二卡扣结构与所述第一卡扣结构卡扣配合以将所述锁固件及风扇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间。
文档编号G06F1/20GK201654653SQ20092031845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5日
发明者李占阳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