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处理系统的运用管理方法及信息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96595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信息处理系统的运用管理方法及信息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服务器、储存部及网络等的信息处理装置群、和进行它们的供电及冷却的设备装置群构成的信息处理系统的运用管理方法,特别涉及适合实施信息处理装置群和设备装置群的综合性的节电且高效率的运用管理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美国专利申请公开2009/0006873号说明书中,在计算机系统中,通过许多传感器测量处理器或门阵列等的消耗电力装置的电力或环境温度,将这些数据通过由控制装置、节点及链路构成的控制网络收集到系统控制计算机中,从系统控制计算机向消耗电力装置的致动器发送控制信号,控制消耗电力装置的用电量,以在保持室内的环境的限制即容许电力及温度条件等的同时使性能最大化。
在美国专利申请公开2007/(^60417号说明书中,在数据中心中,将服务器机架 (rack)的温度通过安装在机架上的传感器测量,将这些机架群的温度收集到空间温度分布控制器中,在某个机架的温度超过基准的情况下,将虚拟机向温度是基准内的机架移动,调节空调机、局部冷却装置、电源输出及处理器速度,以使机架的温度在基准内。
在特开2005-312142号公报中,作为数据中心等的机架设备管理系统,将服务器及盘阵列等的机架设备通过通信链路而与各机架的管理控制组件连接,将这些机架设备群的信息经由组件收集到主管理控制中心,基于消耗电力及热负荷的管理策略,调节机架设备的运行设定及性能水平,控制空调机及辅助电源等。
在特开2005-115941号公报中,建筑物的耗电量管理系统通过配电盘的瓦特计测量建筑物的各楼层、楼层内的各部署单元、信息设备、空调设备、照明设备等的各种类的电力量,将这些信息收集到集中监视装置中并用图表显示,在电力量超过阈值的情况下向管理者通知警告。发明内容
随着云计算的发展,作为在后端支撑它的信息处理基础设施,数据中心事业迅速扩大。面向云服务的高级化及多样化,要求数据中心的信息处理性能的大幅的提高,另一方面,面向地球变暖防止,将消耗电力大幅削减的需求迫切,相反的高性能化和节电化的同时实现成为数据中心的重要的课题。
构成数据中心的信息处理系统包括服务器、储存部及网络等的信息处理装置群; 向它们供给电力的变压器、不间断电源装置、配电盘及分电器等的供电设备装置群;以及将它们冷却的冷冻机、空调机、局部冷却装置及供排气口等的冷却设备装置群。作为面向高性能化和节电化的同时实现的搭配,例如在信息处理装置群中实现了因对应于业务负荷的动作状态切换或业务负荷的虚拟集中带来的单位消耗电力的处理性能的提高,在供电设备装置群中实现了因对应于信息处理装置群的电力负荷的电源切换带来的变换效率的提高,在冷却设备装置群中实现了因对应于信息处理装置群的发热负荷的运转条件设定带来的性能系数的提高等。
以往,这些搭配在信息处理装置群和设备装置群各自中自立地进行,但随着服务的高级化,在数据中心内混合存在多种多样的信息处理装置群和支持它们的多种多样的设备装置群,两者的运用管理处于日益复杂化的趋势。所以,面向未来,为了构成兼具备对于高级且多样的服务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的信息处理资源池、并实现同时达到高性能化和节电化的运用管理,要求使信息处理装置群和设备装置群的两者联合的综合性的信息处理系统的架构和运用管理方法。
一般,基于信息处理装置群的最大额定功率来设计设备装置群,但实际的运行时的供电损失及冷却电力较大地依存于信息处理装置群的消耗电力分布和其时间变动。例如,由于电源的变换效率依存于电力负荷,所以根据信息处理装置群的消耗电力及供电系统等而电源损失不同。此外,由于空调机的性能系数依存于发热负荷,所以根据信息处理装置群的发热分布、空调机与信息处理装置群的位置关系、气流、温度、热容量及热时间常数等而空调电力受到影响。在数据中心中,除了信息处理装置群的消耗电力以外,进行其供电及冷却的设备装置群的电力也占较大的比例,所以为了推进将两者合计的数据中心整体的节电化,需要充分考虑信息处理装置群的电力分布及时间变动、进行使两者联合的高效率的运用管理。
因此,为了提高信息处理系统的灵活性及运行效率,优选的是将信息处理装置群和设备装置群的架构做成简洁且可伸缩的结构,再使两者的运用管理系统适合而进行联合的运用管理。作为其眉目,将信息处理装置群和设备装置群以分区单位构建的模块型数据中心、以及以服务器和网络为对象将机架内的服务器通过各机架的交换机汇集的 Top-of-Rack(架顶式)网络架构不断扩展。以往,作为关于信息处理系统或建筑物的电力及温度的运用管理方法,已知有一些公知例。但是,这些公知例在上述的高性能化和节电化、信息处理装置群与设备装置群的联合的综合性的观点上还停留在局部性的对策,没有充分考虑到对于例如模块间的联合、模块与模块外部的联合、以及网络系统与设备系统的关系性。
作为代表性的公知例,在美国专利申请公开2009/0006873号说明书中,系统控制计算机经由控制网络控制构成计算机系统的消耗电力装置群的用电量。但是,关于信息处理网络与控制网络的关系性、以及提供室内环境的供电设备装置群及冷却设备装置群的控制都没有记载。此外,各个消耗电力装置受致动器控制,但并没有考虑作为消耗电力装置群而提高单位消耗电力的系统处理性能的具体的方法。
在美国专利申请公开2007/(^60417号说明书中,各机架的传感器监视数据中心中的服务器机架群的温度,空间温度分布控制器控制虚拟机、处理器速度、空调机、局部冷却装置及电源等。虽然整合了控制器与虚拟机、处理器速度、局部冷却装置、电源之间的运用管理系统,但没有具体地记载在数据中心的楼层整体上考虑设备装置群的配置而对虚拟机的移动目的地赋予位次而选择的方法、考虑楼层中的机架群的温度分布及电力分布而设定空调机群及机架群的局部冷却装置的运转条件以进行综合地节电化的方法。
在特开2005-312142号公报中,各机架的管理控制部分(component)监视机架群的电力及热负荷,主管理控制中心基于管理策略控制机架设备的运行设定及性能水平、空调机及辅助电源等。在机架群的部分与中心之间,机架设备的业务应用和消耗电力或热负荷的运用管理系统一致,但关于在机架群整体上考虑空调机的配置而对业务负荷配置或运行设定赋予位次来进行的方法、考虑机架群的电力分布及热负荷分布来控制空调机及辅助电源以综合地进行节电化的方法并没有讨论。
在特开2005-115941号公报中,使用配电盘的瓦特计监视建筑物的各楼层、各部署单元、以及各设备种类的电力量,集中监视装置进行图表显示及警告通知。由于以配电盘的断路器单位计测电力量,所以有处于断路器之前的设备单位的电力量只能推测、不能对应于设备群的构成变更的问题。此外,关于对于警告的信息设备及空调机器的具体的控制方法没有记载。
如以上所述,在以往技术中,关于对于多种多样的信息处理装置群的综合性的业务运用、对于多种多样的设备装置群的综合性的运转控制、以及信息处理装置群与设备装置群的相互联合没有考虑。此外,将数据中心或楼层整体一起管理,但是有在多种多样的装置群混合存在的环境中一起进行优化则没有效率的问题。所以,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通过考虑模块型数据中心或Top-of-Rack网络那样的采用灵活且可伸缩的架构的信息处理装置群与设备装置群双方的运用管理系统的适合和联合,使数据中心整体的运用效率提高而同时达到高性能化和节电化。大体上讲,提供一种将考虑到设备装置群的配置系统的向信息处理装置群的业务负荷分配、和考虑到信息处理装置群的电力分布变动的设备装置群的控制按照可伸缩的构成单位进行部分优化,由此在具备对于高级且多样的服务的灵活性的同时提高运行效率的运用管理方法。
本发明的代表性的技术方案,是具备多个信息处理装置、对上述多个信息处理装置供给电力的多个供电装置、和将上述多个信息处理装置冷却的多个冷却装置的信息处理系统的运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信息处理装置包括多个网络装置;上述多个网络装置以外的上述多个信息处理装置分别具备连接在上述各网络装置上的接口、连接在上述接口上的处理器、和连接在上述处理器上的存储器;上述多个网络装置以外的上述多个信息处理装置包括管理计算机;上述管理计算机的上述接口经由上述多个网络装置与上述多个供电装置及上述多个冷却装置连接;在上述信息处理系统中,定义分别包括上述多个信息处理装置的一部分的多个组;上述各组包括对包含在上述各组中的上述信息处理装置供给电力的上述供电装置、以及将包含在上述各组中的上述信息处理装置冷却的上述冷却装置;上述管理计算机保持将上述各组与包含在上述各组中的上述信息处理装置、上述供电装置及上述冷却装置建立对应的构成信息;上述信息处理系统的运用管理方法包括第 1步骤,上述管理计算机按照上述各组取得表示包含在上述各组中的上述信息处理装置、上述供电装置及上述冷却装置的性能及消耗电力的运行信息;第2步骤,上述管理计算机基于上述运行信息控制包含在上述各组中的上述信息处理装置、上述供电装置及上述冷却装置,以使相对于上述消耗电力的上述性能变大。
如果简洁地说明通过本发明得到的效果,则例如在数据中心那样的信息处理系统中,使信息处理装置群与设备装置群的运用管理联合而层级性地优化,由此能够具备可伸缩的灵活性并兼顾高性能化和节电化、提高运行效率。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运用管理方法的系统结构图。
图2A及图2B是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1具体例的系统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1具体例的运用管理层级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1具体例的运用管理系统图。
图5是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2具体例的布局图。
图6是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3具体例的系统结构图。
图7A及图7B是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运用管理方法的详细的系统结构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保持的构成信息表的说明图。
图9A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保持的信息处理装置群的层级组运行信息表的说明图。
图9B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保持的网络装置群的层级组运行信息表的说明图。
图9C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保持的供电设备装置群的层级组运行信息表的说明图。
图9D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保持的冷却设备装置群的层级组运行信息表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对通常的事件执行的主要的控制步骤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对限制条件违反执行的控制步骤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为了业务负荷分配优化而执行的控制步骤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3是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运用管理方法的层级组结构图。
图14A至图14D是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运用管理方法的图形用户接口画面。
图15是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运用管理方法的系统结构图。
图16是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运用管理方法的系统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运用管理方法的系统结构图。
信息处理系统10由信息处理装置群30 33、对它们进行供电及冷却的设备装置群40 43及运用管理装置50构成。运用管理装置50是具备连接在信息处理装置群30 33及设备装置群40 43上的接口 51、连接在接口 51上的处理器52、以及连接在处理器52上的存储器53的服务器(计算机)。
运用管理装置50还保持层级组构成信息56及层级组运行信息59。它们也可以保存在运用管理装置50内的储存装置、例如磁盘装置(图示省略)中。层级组构成信息56 包括表示层级组20 23的构成的信息、具体而言是信息处理装置群30 33及设备装置群40 43的位置信息57、以及网络信息58。关于层级组构成信息56及层级组运行信息 59的详细情况参照图8及图9A 图9D在后面叙述。
运用管理装置50通过由处理器52执行保存在存储器53中的运行信息收集程序 54,收集各层级组20 23的运行信息59,并通过由处理器52执行保存在存储器53中的层级组控制程序55,基于构成信息56及运行信息59,控制属于层级组20 23的信息处理装置群30 33及设备装置群40 43。
这里,对层级及层级组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义构成信息处理系统的装置所属的多个层级。构成信息处理系统的装置大体上分类为信息处理装置或设备装置的某种。例如,服务器、储存装置及网络装置(路由器及交换机)等被分类为信息处理装置。图 1的信息处理装置群30 33分别包括这些信息处理装置。设备装置再分类为供电系统的装置(以下,也记作供电设备装置或供电装置)或冷却系统的装置(以下,也记作冷却设备装置或冷却装置)的某种。例如,变压器、不间断电源、配电盘、分电盘、配电单元及断路器等被分类为供电系统的装置,冷冻机、冷却塔、空调机及冷却门等被分类为冷却系统的装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信息处理系统10的外部的网络(图示省略)越近的信息处理装置属于越上级的层级。例如,在外部的网络上连接核心路由器、在核心路由器上连接交换机、在交换机上连接服务器的情况下,核心路由器属于最上级的层级,交换机属于其下面的层级,服务器属于其再下面的层级。
关于供电系统的装置,与电力的供给源越近的装置属于越上级的层级。例如,在来自不间断电源的电力依次经由分电盘及断路器而供给到服务器的情况下,不间断电源属于最上级的层级,配电盘属于其下面的层级,断路器属于其再下面的层级。
关于冷却系统等的装置,与制冷剂或冷气的供给源越近的装置属于越上级的层级。或者,也可以是冷却的范围越大的装置属于越上级的层级。例如,在设置在楼层中的空调机使用由冷冻机生成的制冷剂将楼层内的一分区冷却的情况下,冷冻机属于最上级的层级,设置在楼层中的空调机属于其下面的层级。进而,例如在配置在该分区中的多个服务器机架中配置将指定的一个(或少数)进行冷却的小型的空调机(例如机架式空调机)的情况下,该机架式空调机属于设置在楼层中的空调机所属的层级的下面的层级。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层级中,定义包括多个装置的层级组。系统管理者可以定义任意的层级组。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定义包括与一个交换机连接的多个服务器等的下级的层级组,还定义包括与一个核心路由器连接的多个交换机、和与这些交换机连接的多个下级的层级组的上级的层级组。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属于一个层级组的信息处理装置供给电力的供电系统的装置属于该层级组。例如,对属于上述下级的层级组(例如图3的机架)的信息处理装置供给电力的断路器属于上述下级的层级组。进而,对属于上述上级的层级组(例如图3 的机架列)的信息处理装置供给电力的配电盘属于上述上级的层级组。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属于一个层级组的信息处理装置冷却的冷却系统的装置属于该层级组。例如,将属于上述下级的层级(例如图3的机架列)的信息处理装置冷却的机架式空调机属于上述下级的层级。进而,将属于上述上级的层级(例如图3的分区) 的信息处理装置冷却的设置在楼层中的空调机属于上述上级的层级。
通过这样定义层级组,明确因控制各层级组内的装置而带来的影响所波及的范围。特别是,例如,构成信息处理系统以使属于某个层级组的供电系统的装置不对不属于该层级组的信息处理装置供给电力,进而构成信息处理系统以使属于某个层级组的冷却系统等的装置不对不属于该层级组的信息处理装置进行冷却(或者使对不属于该层级组的信息处理装置的影响足够小),由此将因控制各层级组内的装置而带来的影响所波及的范围限定在各层级组内。因此,能够独立地控制各层级组。例如,在控制属于某个层级组的供电系统的装置的情况下,该控制的影响虽然波及到该层级组内的信息处理装置(包括该层级组所包含的下级的层级组内的信息处理装置),但不波及到其他层级组内的信息处理装置。 由此,后述的各层级组的优化变得容易。
在第1实施方式的运用管理方法中,运用管理装置50使用运行信息收集程序M 与信息处理装置群30 33及设备装置群40 43通信,基于层级组构成信息56按照从上级到下级的层级组20 23将运行信息59汇集,由此层级性地进行信息处理装置群30 33及设备装置群40 43的优化控制。例如,运用管理装置50以层级组单位,将使合计了信息处理装置群的消耗电力和设备装置群的供电损失及冷却电力而得到的总电力最小化的信息处理装置群的业务负荷分配、对于信息处理装置群的消耗电力的设备装置群的供电能力及冷却能力的控制、对于供电能力及冷却能力的信息处理装置群的业务负荷及处理性能的控制等优化。通过该层级控制,与整体一齐优化相比能够收敛性良好地优化,对于信息处理装置或设备装置的增设或移设也能够灵活地适应。运用管理装置50基本上将各层级组独立地控制,但在由此不能进行充分的优化的情况下,使其他层级组联合而控制。关于上述优化控制的步骤,参照图10 图12在后面叙述。
层级组20 23的构成信息56包括与层级组20 23对应的信息处理装置群30 33和设备装置群40 43的属性数据,表示基于位置信息57及网络信息58的信息处理装置群30 33与设备装置群40 43的相互关系性、以及层级组20 23间的层级关系。例如,如图1所示,信息处理装置群30及设备装置群40属于最上级的层级组20。另一方面, 信息处理装置群33及设备装置群43属于层级组23,进而属于上级的层级组20 22。虽然在图1中简略地表示,但例如层级组20由与层级组21同级的多个组、信息处理装置群30、 和设备装置群40构成。由于上级的层级组包含下级的层级组,所以通过从下级向上级汇集运行信息,能够在上下层级组间进行联合的控制。
位置信息57包含辨别信息处理装置群30 33及设备装置群40 43的位置坐标或位置的识别数据,优选的是包含与位置层级建立了对应的识别数据。这里,所谓位置层级,是配置装置的位置的层级。例如也可以将最上级的位置层级与数据中心的建筑物建立对应、将其下面的位置层级与建筑物内的楼层建立对应、将其再下面的位置层级与楼层内的分区建立对应。将各位置层级与各层级组所属的各层级建立对应。网络信息58包括信息处理装置群30 33的信息处理网络系统、设备装置群40 43的供电系统、冷却系统及控制网络系统的构成数据。例如,由于向某个供电设备装置连接的信息处理装置群被限定、某个冷却设备装置能够冷却的空间区域被限定,所以能够通过位置信息57及网络信息59 将相互有关系的信息处理装置群30 33与设备装置群40 43建立对应。通过将该对应关系与信息处理装置群30 33和设备装置群40 43的系统构成数据对照,能够构成将信息处理装置群与设备装置群这两者建立对应的层级组。
由运行信息收集程序M收集的运行信息59关于信息处理装置群30 33包括表示业务负荷和动作环境的数据。例如,运行信息59包括动作性能、动作/休止状态、资源使用量、消耗电力、电源状态、冷却风扇状态、动作温度、工作(job)或虚拟机的分配及故障通知等。关于设备装置群40 43,运行信息59包括表示负荷和动作环境的数据。例如,与供电设备装置有关的运行信息59包括电力负荷、变换效率或损失、功率因数、及通电状态等, 与冷却设备装置有关的运行信息59包括热负荷、制冷系数(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或自身的消耗电力、温度、湿度、流量、流向、通电状态、及故障通知等。按照各层级组20 23,掌握信息处理装置群30 33的消耗电力与设备装置群40 43的供电能力或冷却能力的均衡、以及与将信息处理装置群30 33和设备装置群40 43合计的消耗电力对应的信息处理装置群30 33的处理性能,由此能够根据契机或需要而确定层级组20 23 并向控制程序55通知。
控制程序55按照各层级组20 23控制信息处理装置群30 33的业务负荷分配、运行条件、及设备装置群40 43的运行条件。作为执行契机,例如有层级组的构成变更、限制条件违反、工作时间表、故障预兆、维护、故障等。关于信息处理装置群30 33,进行例如由工作调度器或负载平衡器进行的工作分配、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虚拟资源的向物理资源的分配或迁移、对应于资源使用量或上限电力设定的动作/休止状态切换、电源接通断开等。关于设备装置群40 43,例如在供电设备装置中,控制供电系统的切换、电源单元台数、辅助电源等,在冷却设备装置中,控制空调机的供气/回气温度及风量、供气/排气口的阻尼器、液冷的制冷剂温度和流量、运转台数等。由此,能够在发挥信息处理装置群30 33的处理性能的同时、削减将信息处理装置群30 33和设备装置群40 43合计的信息处理系统10的总电力。
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10的运用管理方法,构成包括信息处理装置群 30 33和对应于它们的设备装置群40 43的层级组20 23、使两者联合而层级地进行优化控制,由此与整体一齐优化相比具有能够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及灵活性、提高信息处理系统10的相对于总电力的处理性能而同时达到高性能化和节电化的效果。此外,通过对应于希望的契机、调度、业务负荷的投入或结束、装置群的变更或故障等进行对应的层级组的更新控制,能够实现高效率的运用管理。
作为信息处理系统10,数据中心及计算机房是代表性的,但在工业设备、商业设备、通信设备、交通机构等的业务运行系统中也能够应用本实施方式。此外,不仅是已设系统的稳定运用管理,作为系统的新设、增设、移设、改修或维修等时的设计/诊断工具也是有用的。如果是横跨多个施设或场所的系统,只要构成层级组而进行远程管理,也能够采用本实施方式。
信息处理装置群30 33包括服务器装置、储存装置及网络装置等。服务器装置例如是通用服务器、专用服务器、大型计算机、并行计算机、超级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或个人计算机等。在图1中省略了,但各服务器装置也可以具备与运用管理装置50同样的硬件。例如,各服务器装置也可以具备与接口 51同样连接在网络上的接口(图示省略)、与处理器 52同样连接在接口上的处理器(CPU)(图示省略)、与存储器53同样连接在处理器上的存储器(图示省略)。
储存装置例如是磁盘装置、固体盘装置、光盘装置或磁带装置等。在图1中省略了,但各储存装置也可以具备连接在网络上的接口(图示省略)、连接在接口上的处理器 (所谓的控制器)(图示省略)、连接在处理器上的存储器(图示省略)以及连接在处理器上的磁盘装置(图示省略)等。
网络装置例如是路由器、交换机或集线器等。进而,作为周边装置也可以包括打印机、复印机、调制解调器、显示器等。
此外,本实施方式在具有动作/待机/休止/停止状态的按需切换(DBS)功能、 所谓的节电模式的装置中也能够采用。例如,在服务器中对应为DBS、在储存部中对应为 MAID (Massive Array of Inactive Disks)、在网络中对应为端口电源控制等。硬件形态并不限定于刀片型、机架安装型、塔型、专用框体型,在怎样的形态的硬件中都能够多样地采用本实施方式。
信息处理装置群30 33的业务负荷,如果是服务器装置则指应用,如果是储存装置则指访问数据,如果是网络装置则指传送数据等。在业务负荷数据中,如果是服务器装置则有性能、资源使用率、动作/休止状态等,如果是储存装置则有启动盘数、访问频度等,如果是网络装置则有传送包数、切换频度等。此外,作为业务负荷的类型,有固定/浮动小数点运算、交易处理、数据库处理、技术计算、数据的形式及粒度、保证频带等。运用管理装置 50也可以区别这些类型而控制信息处理装置群30 33。
在设备装置群40 43的供电设备装置中,有变压器、不间断电源装置、配电盘、分电器、搭载信息处理装置的机架的电源等,还包括功率传感器、电流/电压传感器、漏电传感器等,根据情况,供电源的发电厂、送电设备、变电设备、供电目标的信息处理装置的内置电源也成为控制的对象。在冷却设备装置中有空调机、冷冻机、冷却塔、供排气口、风扇、管道、制冷剂配管等,还包括配置在室内外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流量/流向传感器等, 根据情况,液冷装置、机架列及机架前面/背面的局部冷却装置、信息处理装置的内置冷却装置也成为控制的对象。
作为运用管理装置50,既可以设置管理信息处理装置群30 33和设备装置群 40 43的两者的共通管理服务器,也可以设置分别管理两者的多个管理服务器,也可以它们联合来管理装置群。或者,也可以使信息处理装置群30 33的一部分承担管理功能。本发明的运用管理方法既可以作为中间件、应用、嵌入式控制软件或固件等的软件安装,也可以将例如进行优化控制的引擎作为硬件安装。管理者为了取得信息处理装置群30 33和设备装置群40 43的运行信息,也可以在各装置中设置代理、服务处理器、接口等,但也可以是装置群自身构建自律分散系统。另外,本发明的信息处理系统的运行效率提高及节电化的效果是按照由信息处理装置群和设备装置群构成的每个层级组,基于运行信息进行控制而发挥的,并不受图1所示的系统结构及控制步骤限定。
接着,说明实现第1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具体例。
图2A及图2B是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1具体例的系统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1具体例的运用管理层级图。12
图4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1具体例的运用管理系统图。
图2A及图2B所示的信息处理系统由数据中心100和控制它的运用管理装置160 构成。层级组与位置层级建立对应而构成。在图2B的例子中,如果从上级起依次列举,则构成了建筑物100的第1层级、楼层110及111的第2层级、分区121及122的第3层级、机架列131及132的第4层级、机架141及142的第5层级、机架内156的信息处理装置151 及152的第6层级。
将信息处理装置群151及152连接的网络构成与位置层级建立对应的层级路由, 从上级的核心路由器120经过分区交换机130、机架列交换机140、机架交换机150连接到信息处理装置151及152。核心路由器120配置在楼层110内部(第3层级),将楼层110 与外部连接,由于汇集了分区121及122,所以与上一级的第2层级建立对应。同样,配置在分区121内部而将机架列131及132汇集的分区交换机130与第3层级建立了对应,配置在机架列131内部中而将机架141及142汇集的机架列交换机140与第4层级建立对应,配置在机架141内部中而将信息处理装置151及152汇集的机架交换机150与第5层级建立对应。在信息处理装置151、152例如如刀片服务器那样具备内置交换机157的情况下(参照图3),内置交换机157与第6层级建立对应。
向信息处理装置群151及152供给电力的供电设备装置群构成与位置层级建立对应的层级供电系统,从上级的变压器及不间断电源123经过配电盘133、分电盘143、断路器 153及机架141的配电单元154向信息处理装置151及152供给电力。变压器及不间断电源123也可以配置在楼层110内部(第3层级)或其他楼层中,但由于承担向分区121及 122的供电,所以与上一级的第2层级建立对应。同样,配电盘133配置在分区121内部中, 承担向机架列131及132的供电,所以与第3层级建立对应。分电盘143作为配电盘133 的子分支而配置在配电盘133内部或机架列131及132内部中,承担向机架141及142的供电,所以与第4层级建立对应。断路器153配置在分电盘143内部中,向配电单元巧4连接,配电单元巧4配置在机架141内部中,承担向信息处理装置151及152的供电,所以断路器153及配电单元巧4与第5层级建立对应。在信息处理装置151及152例如具备内置电源158的情况下(参照图3),内置电源158与第6层级建立对应。
将信息处理装置群151及152冷却的冷却设备装置群构成与位置层级建立对应的层级冷却系统,从上级的冷冻机及冷却塔1 经由空调机134、机架式空调机144、机架141 的冷却后门巧5将信息处理装置151及152冷却。冷冻机及冷却塔1 可以配置在楼层 110内部(第3层级)或其他楼层中,但由于承担分区121及122的冷却,所以与上一级的第二层级建立对应。同样,空调机134配置在分区121内部中,承担机架列131及132的冷却,所以与第3层级建立对应。机架式空调机144配置在机架列131内部中,承担机架141 及142的冷却,所以与第4层级建立对应。冷却后门155安装在机架141上,承担信息处理装置151及152的冷却,所以与第5层级建立对应。在信息处理装置151及152例如具备内置冷却风扇159的情况下(参照图3),内置冷却风扇159与第6层级建立对应。
这样,如图4所示,使由信息处理装置群151、152、网络120、130、140及150构成的信息处理网络系统、由供电设备装置群123、133、143、153及154构成的供电系统、以及由冷却设备装置群124、134、144及155构成的冷却系统整合,将从运用管理装置160到第6层级组的信息处理装置151及152的控制系统综合。由此,按照每个层级组将信息处理装置群与设备装置群建立对应而控制,通过使上级与下级的层级组间联合而进行层级控制,实现高效率的综合运用管理。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将最上级的层级记作第1层级、将其下面的层级记作第2层级,但这样的层级的号码赋予不过是一例。例如,也可以将最下级的层级记作第1层级、将其上面的层级记作第2层级。
这里,说明图1的层级组20 23与图2B的关系。图2A 图4所示的信息处理系统是图1所示的信息处理系统10的具体例之一。例如,也可以是,图2B所示的信息处理装置151及152相当于信息处理装置群33,断路器153、配电单元巧4及冷却后门155相当于设备装置群43。在此情况下,机架141相当于层级组23。进而,也可以是,机架141内的机架交换机150及机架142内的机架交换机(图示省略)相当于信息处理装置群32,分电盘 143及机架式空调机144相当于设备装置群42。在此情况下,机架列131相当于层级组22。 进而,也可以是,机架列131内的机架列交换机140及机架列132内的机架列交换机(图示省略)相当于信息处理装置群31,配电盘133及空调机134相当于设备装置群41。在此情况下,分区121相当于层级组21。
另外,图1所示的层级的数量与图2B所示的层级的数量不同。这是因为,在各个图中,仅表示了说明所需要的结构而省略了其他部分。实际上,可以在信息处理系统内设定任意数量的层级。例如,也可以是,在图1中还设定属于比层级组20更上级的层级的层级组,它相当于图2B的数据中心100。
运用管理装置160保持层级组构成信息164,收集各层级组的运行信息165。层级组构成信息164包括定义图3及图4所示的层级组的构成的信息。运用管理装置160基于层级组构成信息164及各层级组的运行信息165,按照各层级组执行信息处理装置群151、 152、120、130、140、150及157的业务负荷控制161或运行控制162、以及设备装置群123、 133、143、153、154、158、124、134、144、155及159的运行控制163。由于层级组内的信息处理装置群与设备装置群的对应关系、以及上下的层级组间的对应关系是明确的,所以可以根据按照各层级组汇集的运行信息165确定应控制的信息处理装置群和设备装置群而高效率地优化。
例如,在第3层级的分区121中,运用管理装置160将属于该层级组的信息处理装置群151、152、130、140及150的业务负荷及运行信息165集中监视,还监视属于该层级组的设备装置群所包含的配电盘133及空调机134的运行信息165。信息处理装置群的业务负荷控制161对属于分区121的机架列131及132中的、信息处理性能相对于将信息处理装置群的消耗电力、设备装置群的供电损失和冷却电力合计而得到的合计电力高的机架列优先分配业务负荷。这样的业务负荷的分配既可以通过由业务负荷控制161控制用任务调度器(图示省略)或负载平衡器(图示省略)进行的任务分配来实现,在虚拟环境中,运用管理装置160也可以通过控制由虚拟机管理软件(图示省略)进行的向物理资源的虚拟资源的分配或移植来实现。进而,运行控制162根据信息处理装置群151、152、130、140及150 的业务负荷切换动作/待机/休止/停止状态、动作频率、动作电压、电源接通断开等来削减消耗电力。此外,设备装置群的运行控制163与信息处理装置群151、152、130、140及150 的消耗电力相应地进行配电盘133的功率因数等的控制、空调机134的供气/回气温度、风量等的控制,由此削减供电损失及冷却电力。这样,通过在维持信息处理装置群151、152、130、140及150的业务服务的同时使将信息处理装置群及设备装置群合计的电力最小化, 提高分区121的层级组整体的性能与电力效率(performance-to-po wer efficiency)。
另外,图2A所示的运用管理装置160相当于图1所示的运用管理装置50。因此, 关于运用管理装置160的硬件结构的图示及说明省略。层级组构成信息164及层级组运行信息165分别相当于图1的层级组构成信息56及层级组运行信息59。信息处理装置群的业务负荷控制161、信息处理装置群的运行控制162及设备装置群的运行控制163的功能通过由图1的处理器52执行层级组控制程序55而实现。因而,通过这些功能执行的处理实际上由运用管理装置160的处理器执行。
将信息处理装置群151、152、130、140及150的总电力与配电盘133的最大供电能力即容许电力负荷比较,在预测为前者超过后者的情况下,有可能因为对分区121供给的电源电压的下降或切断等而发生分区121内的装置停止等的问题。或者,对从信息处理装置群151、152、130、140及150的总电力减去下级组的机架式空调机144及冷却后门155 的冷却能力而得到的电力差、与空调机134的最大冷却能力即容许热负荷比较,在预测为前者超过后者的情况下,有可能因为分区121内的装置过热而发生处理性能的下降或装置的故障等的问题。但是,在因某种异常状况而进行了上述那样的预测的情况下,即使在分区 121内执行优化的控制也不能防止上述问题的发生。因此,运用管理装置160在业务负荷分配能够变更的情况下,将业务负荷从分区121向同级组的分区122移动。在业务负荷分配不能变更的情况下,运用管理装置160按照运行步骤进行如下控制抑制分区121内的优先级低的业务负荷;限制信息处理装置群151、152、130、140及150的动作状态的上限电力; 在有辅助电源或冗余供电系统的情况下使用这些支援配电盘133的供电能力、或者在有机架式空调机144或冷却后门155的余力的情况下使用该余力支援空调机134等。参照图11 对这样的步骤在后面叙述。
在将分区121内的信息处理装置群或设备装置群的构成变更的情况、将分区121 在楼层110内移设的情况、以及将分区121从楼层110内撤除等的情况下,运用管理装置 160将分区121以下的层级组的构成信息164更新或删除。在此情况下,不需要变更其他分区122的构成信息164,在上级组的楼层110的运行信息165中汇集分区121的运行信息, 自动地反映分区121的更新。在新增设与分区121同级的组的分区的情况下,只要将关于该分区的信息追加到构成信息164中就可以,不需要将关于其他分区的信息更新。在如上述那样进行各分区的优化的情况下,即使在有分区的增设或删除那样的构成变更之后,其他分区也能够不受构成变更的影响而进行与变更前同样的优化。这样,本实施方式能够根据要求的业务服务及要求性能灵活地适应,所以实现可伸缩的灵活性。
到此为止以第3层级的分区12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通过在其他层级组中也同样基于层级关系进行控制,能够将数据中心100整体高效率地优化。例如,即使想要实现将数据中心100的全部的信息处理装置群和设备装置群一齐优化,也由于相互的依存关系不明确,所以难以求出最优解,即使能够定义依存关系,也由于解空间过大,因此收敛性较差且没有效率。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不是整体一齐优化而按照各层级组进行优化,能够缩小解空间而高效率地求出最优解。
根据参照图2A到图4说明的数据中心100的运用管理方法,通过对于信息处理装置群 151、152、120、130、140 及 150 和设备装置群 123、133、143、153、154、124、134、144 及155构成由第1层级到第6层级的层级形成的层级组,进行使信息处理装置群与设备装置群联合的层级优化,由此具有能够提高数据中心100的运行效率、性能与电力效率、灵活性的效果,能够对于高度且多样的业务服务同时达到高性能化和节电化、并实现综合性的运用管理。在图2B的例子中,数据中心100由建筑物100、楼层110、111等构成,但在模块型数据中心、容器(container)式数据中心、或建筑物的一部分的计算机房等中也能够采用本实施方式,在此情况下也能够发挥上述效果。例如,也可以使模块或容器对应于分区,只要对于跨越多个建筑物或地域的数据中心定义比建筑物更上级的层级就可以。也可以代替从第1层级的建筑物100到第6层级的信息处理装置群151及152的层级组构成,而根据信息处理装置群和设备装置群的构成及配置等采用其他层级构成。例如,也可以在楼层层级的下级不设置分区层级而直接设置机架列层级,也可以在分区层级的下级不设置机架列层级而直接设置机架层级。搭载在机架141上的信息处理装置群151及152例如由服务器装置及储存装置等构成,机架141及142构成机架列131,但信息处理装置也可以不搭载在机架上而单体地配置,也可以是机架群不形成机架列而离散地配置。网络装置群通过所谓Top-of-Rack架构而由核心路由器120、分区交换机130、机架列交换机140、机架交换机构成,但也可以根据需要的网络性能或机架群配置等而采用其他架构。例如也可以不放置分区交换机,而机架列交换机向核心路由器直接连接,也可以不放置机架列交换机或机架交换机,而将信息处理装置群直接连接在分区交换机上。供电设备装置群由变压器、不间断电源装置123、配电盘133、分电盘143、断路器 153、配电单元IM构成,但也可以根据设计规格或需要能力等而采用其他的供电构成。例如,也可以从不间断电源装置123向分电盘143直接连接,也可以从配电盘133向机架141 的配电单元直接连接。此外,不间断电源装置也可以作为机架141的共用电源、信息处理装置群151、152的内置电源而分散地配置。冷却设备装置群由冷冻机、冷却塔124、空调机134、机架式空调机144、冷却后门 1 构成,但也可以根据设计规格或需要能力等而采用其他的冷却构成。例如如果空调机能力足够则也可以使用机架式空调机或冷却后门,也可以不设置空调机而仅由机架式空调机进行空调,也可以根据数据中心的设立环境而采用外气制冷或自由冷却。在图2A到图4所示的例子中,在运用管理装置160中按照每个层级组进行信息处理装置群的业务负荷控制161、运行控制162及设备装置群的运行控制163,由此使控制处理高效化。根据运用管理装置160自身的处理性能及软件的安装,例如既可以执行将按照层级组的控制从上级向下级依次进行的集中处理、或由按照层级组的分散控制和层级组间的协调控制构成的分散协调处理,也可以根据处理规模设置多个运用管理装置而使它们联合。本实施方式的本质是将设在信息处理系统中的层级组层级性地控制,并不仅限于图2A 到图4所示的装置结构及控制方法。图5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2具体例的布局图。图5所示的信息处理系统由占用一个楼层的数据中心210 (以下,也记作楼层210) 和运用管理装置260构成,楼层210被划分为分区221A 221F。层级组的构成与位置层级建立对应,从由处于楼层210中而将分区221A 221F汇集的核心路由器220构成的第1层级开始向下级组展开。运用管理装置沈0向核心路由器220连接,经由它控制楼层210 内的信息处理装置群和设备装置群。分区221A的第2层级组(S卩,第2层级中的层级组。以下同样)由分区交换机 230A(所谓Middle-of-Row(列中)交换机)、配电盘233A、空调机234A及235A、及格栅板 (grille panel)236A构成。分区221A的第3层级组(S卩,第3层级的层级组。以下同样) 由机架列231A、232A及配电盘M3A构成。分区221A的第4层级组(即,第4层级的层级组。以下同样)由机架MlA构成,第5层级组(S卩,第5层级的层级组。以下同样)由机架MlA内的信息处理装置群构成。运用管理装置260经由核心路由器220及分区交换机 230A控制搭载在机架列231A及232A上的信息处理装置群、向机架列231A及232A供给电力的配电盘233A及配电盘M3A、以及将机架列231A及232A冷却的空调机234A及235A。 空调机234A及235A从地板下通过格栅板236A向信息处理装置群供给冷气。分区221B的第2层级组由配电盘23!3B、空调机234B、235B及格栅板236B构成。 分区221B的第3层级组由机架列交换机M0B、245B(所谓End-of-Row(列末)交换机)、 机架列231B、232B及配电盘构成。分区22IB的第4层级组由机架MlB构成,第5层级组由机架MlB内的信息处理装置群构成。在分区221B中,代替分区交换机,机架列交换机MOB及M5B分别汇集机架列231B及232B中的机架MlB的信息处理网络,承担配电盘 233B、分电盘M;3B、空调机234B及235B的控制系统。分区221C的第2层级组由分区交换机230C、配电盘233C、空调机234C、235C及格栅板236C构成。分区221C的第3层级组由机架列交换机M0C、245C、机架列231C、232C及分电盘M3C构成。分区221C的第4层级组由机架MlC及冷却后门255C构成,第5层级组由机架MlC内的信息处理装置群构成。在分区221C中,机架列交换机MOC及M5C将分别配置在机架列231C及232C中的机架M1C、冷却后门255C及分电盘M3C汇集、分区交换机230C将机架列交换机M0C、245C、配电盘233C、空调机234C及235C汇集而与核心路由器220连接。搭载在机架MlC上的信息处理装置群由空调机234C、235C及冷却后门 255C冷却。分区221D的第2层级组由分区交换机230D、配电盘233D、空调机234D、235D及格栅板236D构成。分区221D的第3层级组由机架列231D、232D、分电盘M3D及机架式空调机244D构成。分区221D的第4层级组由机架MlD构成,第5层级组由机架MlD内的信息处理装置群构成。在分区22ID中,分区交换机230D将配置在机架列23ID及232D中的机架M1D、机架式空调机M4D及分电盘对30、还有配置在分区221D中的配电盘233D、空调机234D及235D汇集。机架式空调机M4D承担搭载在相邻的机架MlD中的信息处理装置群的冷却。分区221E的第2层级组由分区交换机230E、配电盘233E、空调机234E、235E及格栅板236E构成。分区221E的第3层级组由机架列231E、232E及分电构成。分区 221E的第4层级组由机架MlE构成,第5层级组由机架MlE内的信息处理装置群构成。在机架列231E中配置第1层级组的核心路由器220。核心路由器220将分区221A的分区交换机230A、分区221B的机架列交换机M0B、245B、分区221C的分区交换机230C、分区221D 的分区交换机230D、分区221E的分区交换机230E、及分区221F的分区交换机230F汇集。分区221F的第2层级组由分区交换机230F、配电盘233F、空调机234F、235F及格栅板236F构成。分区221F的第3层级组由机架列231F、232F、分电盘M3F及机架式空调机M4F构成。分区221F的第4层级组由机架MlF及冷却后门255F构成,第5层级组由机架MlF内的信息处理装置群构成。机架式空调机M4F及冷却后门255F补充空调机234F 及235F的冷却能力,将搭载在机架MlF上的信息处理装置群冷却。例如,也可以是,冷却后门255F相当于图2B的冷却后门155、机架MlF相当于图 2B的机架141、分电盘M3F相当于图2B的分电盘143、机架式空调机M4F相当于图2B的机架式空调机144、机架列231F相当于图2B的机架列131、分区交换机230F相当于图2B 的分区交换机130、核心路由器220相当于图2B的核心路由器120。但是,图5与图2B不同,表示一个楼层相当于一个数据中心的例子。另外,运用管理装置260相当于图1所示的运用管理装置50及图2A所示的运用管理装置160,所以关于其结构的说明省略。在图5所示的系统中,在第1层级的楼层210中与需要的网络性能对应地配置核心路由器220,按照第2层级的分区221A、221B、221C、221D、221E及221F,与信息处理装置群所需要的网络性能对应地配置第2层级的分区交换机230A、230C、230D、230E、230F或第 3层级的机架列交换机M0B、245B、M0C、245C。运用管理装置260按照层级组将信息处理装置群及网络装置群的运行信息汇集并收集,控制业务负荷或运行条件。例如,运用管理装置260在第2层级中监视分区交换机的处理量和分区内的总业务负荷量,参照设备装置群的运行信息将分区内的业务负荷分配优化。在根据信息处理装置群或网络装置群的性能提高或故障对策等的需要而变更网络构成的情况下,运用管理装置260将对应于变更部位的层级组的构成信息更新。此外,图5所示的信息处理系统具备进行供电以提供分区221A、221B、221C、221D、 221E及221F的信息处理装置群的消耗电力的第2层级的配电盘233A、233B、233C、233D、 233E、233F、第3层级的分电盘M3A、243B、M3C、243D、M3E、243F、进行冷却的第2层级的空调机 234A、235A、234B、235B、234C、235C、234D、235D、234E、235E、234F、235F、格栅板 236A、 236B、236C、236D、236E、236F、第3层级的机架式空调机M4D、244F、第4层级的冷却后门 255C及255F。运用管理装置260按照每个层级组收集设备装置群的运行信息,与信息处理装置群的消耗电力对应地控制设备装置群的运行条件。例如,运用管理装置260在第2层级中监视配电盘的供电能力和空调机的冷却能力,与信息处理装置群的消耗电力对应地控制。在根据供电能力或冷却能力的提高或修理等的需要而变更设备装置群的构成的情况下,将运用管理装置沈0的层级组构成信息更新。信息处理系统的运用管理者等在将供电能力增强的情况下,增设向配电盘或分电盘的供电电缆和断路器或更换为电流容量较高的供电电缆或断路器等,在将冷却能力增强的情况下,更换为冷却能力较高的空调机或增设机架式空调机或冷却后门等。用于地板下空调的格栅板的开口位置、机架式空调机或冷却后门的配置对应于信息处理装置群及网络装置群的电力分布即发热分布而调整,但也可以为了提高冷却效率而设置热通道或冷通道而进行通道密封。空调机按照第2层级组的每个分区与信息处理装置群的消耗电力(在有机架式空调机或冷却后门的情况下,从信息处理装置群的消耗电力减去它们的冷却能力而得到的电力)对应地控制。实际上,例如分区221A的空调机235A的有效冷却区域波及到相邻的分区221B,相反分区221B的空调机234B影响到分区221A。但是,如图5所示,如果定义各
18分区以使在地理上较近的信息处理装置群和空调机包含在一个分区中,则与各分区的信息处理装置群从该分区内的空调机受到的影响相比,能够减小来自相邻的分区的空调机的影响。在此情况下,即使将来自相邻的分区的空调机的影响忽视,也能够得到大致正确的最优解。通过这样按照每个分区分割控制,与将楼层210整体的空调机群一齐控制相比,能够高效率地求出空调机的运行条件的近似最优解。在想要按照每个分区完全独立地控制的情况下,只要通过在分区的边界设置隔板或窗帘、将相邻的分区的空调机的影响切断就可以。根据参照图5说明的数据中心210的运用管理方法,通过将楼层210划分为分区 221A、221B、221C、221D、221E及221F、按照每个分区将信息处理装置群、网络装置群、供电设备装置群及冷却设备装置群层级性地构成,能够与希望的信息处理性能及网络性能相应地提供需要的供电能力及冷却能力。这样的适应性及灵活性不仅作为单纯的信息处理资源池、还适合作为也包括设备装置群的综合资源池,有利于运行效率的提高。该效果是通过层级组单位的构成和运用管理得到的,并不仅限定于图5所示的布局。例如,也可以根据业务服务而定义包括仅一个机架列或更多机架列的分区,也可以不在分区中设置配电盘而从分电盘向机架列直接供给电力,也可以从配电盘向机架列直接供给电力,也可以在分区中配置一个空调机或更多的空调机,也可以不设置空调机而仅用机架式空调机或冷却后门进行冷却,也可以不进行地板下空调、去除格栅板而设置通道室。图6是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3具体例的系统结构图。更详细地讲,图6具体地表示作为第1具体例或第2具体例说明那样的信息处理装置群的信息处理网络系统、设备装置群的供电/冷却系统、及它们的控制网络系统的一例。信息处理系统300的信息处理网络系统由将搭载在机架341上的信息处理装置群 351汇集的机架交换机350 (所谓Top-of-Rack交换机)、将它们汇集的分区交换机330或机架列交换机340 (所谓End/Middle-of-Row交换机)、和将它们汇集的核心路由器320构成。运用管理装置360通过信息处理网络系统控制核心路由器320、分区交换机330或机架列交换机340、机架交换机350、及信息处理装置群351。供电系统从不间断电源323经过配置在配电盘333上的主干断路器345、从主干断路器345分支的配电盘343的断路器353、与断路器353连接的机架341的配电单元3M到达信息处理装置群351及机架交换机350。不间断电源323由运用管理装置360控制。配电盘333和分电盘343的控制单元346与分区交换机330或机架列交换机340连接,机架 341的配电单元3M与机架交换机350连接,经由信息处理网络系统由运用管理装置360控制。冷却系统由冷冻机324、空调机334、机架式空调机344及冷却后门355构成,将配置在机架341上的信息处理装置群351及机架交换机350冷却。冷冻机324由运用管理装置360控制。空调机334的控制单元335及机架式空调机344与分区交换机330或机架列交换机340连接,机架341的冷却后门355与机架交换机350连接,与供电系统同样经由信息处理网络系统由运用管理装置360控制。另外,例如,运用管理装置360对应于图1的运用管理装置50,机架341、信息处理装置群351、机架交换机350、分区交换机330或机架列交换机340及核心路由器320对应于图1的信息处理装置群30 33,不间断电源323、配电盘333、主干断路器;345、分电盘;343、断路器353、控制单元346、配电单元354、冷冻机324、空调机334、控制单元335、机架式空调机344及冷却后门355对应于图1的设备装置群40 43。属于一个层级组的核心路由器320、不间断电源323及冷冻机3M同样与运用管理装置360连接而被控制。属于其下级的层级组的配电盘333或分电盘343、以及空调机334 或机架式空调机344都与分区交换机330或机架列交换机340连接而被控制。属于再下级的层级组的配电单元邪4及冷却后门355同样与机架交换机350连接而被控制。S卩,通过使信息处理装置群与设备装置群的控制系统一致,实现按照每个层级组使用相同的控制系统的控制。根据图6所示的信息处理系统300的运用管理方法,通过将信息处理装置群与设备装置群的控制系统统一,使层级组的构成和控制高效化,通过使用信息处理网络作为设备装置群的控制网络,能够省去复杂的控制电缆铺设作业。由此,具有能够使信息处理系统300简单化的效果。由于设备装置群的控制信息量比信息处理装置群的通信信息量足够小,所以设备装置群的控制对信息处理性能带来的影响能够忽视。虽然在图6中没有表示, 但也可以通过将例如对应于分区或机架列的功率传感器及室温传感器等与分区交换机330 或机架列交换机340连接、将监视机架341内的运行分布的功率传感器及温度传感器与机架交换机350连接,来构建利用信息处理网络的传感器网络。在图6中,将运用管理装置360、核心路由器320、分区交换机330或机架列交换机 340、机架交换机350、及信息处理装置群351通信连接的信息处理网络例如由以太网构成。 为了使该信息处理网络与控制网络共通化,设备装置群的不间断电源323、冷冻机324、配电盘333的控制单元346、空调机334的控制单元335、机架式空调机344、机架341的配电单元邪4及冷却后门355也具备以太网的接口(图示省略)。在设备装置群的控制接口仅具备RS232C等的串行通信功能或专用通信功能等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具有以太网变换器或变换功能的中继服务器等。图7A及图7B是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运用管理方法的详细的系统结构图。图7A具体地表示作为第1具体例或第2具体例说明那样的运用管理装置的一例。 图7A及图7B所示的信息处理系统400由信息处理装置群420 423、进行向它们的供电及冷却的设备装置群430 433、及运用管理装置440构成,信息处理装置群420 423及设备装置群430 433构成层级组410 413。运用管理装置440由综合运用管理基盘441 及层级组控制功能444构成,综合运用管理基盘441经由层级组控制功能444进行层级组 410 413的事件管理442,并且基于运用策略443控制层级组410 413。层级组控制功能444包括信息处理装置群控制功能450、设备装置群控制功能 470、及两者共用的层级组构成功能445。更详细地讲,信息处理装置群控制功能450包括业务要件验证451、业务负荷估计452、业务负荷分配优化453、业务负荷控制执行454、运行条件优化455及运行条件控制执行456等的功能,具备业务计划461、服务水平合同462、从构成监视464得到的构成信息463、从运行监视466得到的运行信息465、关于装置规格、资产管理及布局等的输入信息467等的数据库。设备装置群控制功能470包括环境解析471、运行模拟472、运行条件优化473、运行条件控制执行474等的功能,具备业务计划481、从构成监视483得到的构成信息482、从运行监视485得到的运行信息484、从环境监视487得到的环境信息486、关于装置规格、资产管理及布局等的输入信息488等的数据库。层级组构成功能445基于从构成信息463、482、输入信息467及488得到的位置信息及网络信息,生成表示层级组410 413的构成的信息作为层级组构成信息446。进而, 层级组构成功能445基于该层级组构成信息446将运行信息465、484及环境信息487按照每个层级组410 413汇集,由此生成层级组运行信息447。该层级组运行信息447相当于图1所示的层级组运行信息59。层级组构成信息446例如由构成信息表501构成。该层级组构成信息446相当于图1所示的层级组构成信息56。层级组410 413由于与图1所示的层级组20 23是同样的,所以省略详细的说明。即,层级组410 413分别相当于图1的层级组20 23,信息处理装置群420 423 分别相当于图1的信息处理装置群30 33,设备装置群430 433分别相当于图1的设备装置群40 43。图8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保持的构成信息表501的说明图。构成信息表501包括装置ID5011、装置名称5012、层级组ID5013、直系上级 1_5014、直系上级2_5015、其他系1_5016及其他系2_5017。装置ID5011是属于层级组的装置(或配置装置的区域)的识别信息。装置名称 5012是各装置及区域的名称。基于装置名称5012能够确定各装置及区域的种类(例如,该装置是服务器还是储存装置等)。层级组ID5013是各装置(或区域)所属的层级组的识别信息。如已经说明那样, 由于按照每个层级定义层级组,所以存在一个装置属于多个层级组(例如,某个装置属于某个层级的层级组、也属于其上级的层级的层级组)的情况。在各装置(或区域)属于多个层级组的情况下,层级组ID包括这些全部的层级组的识别信息。直系上级1_5014及直系上级2_5015表示相同的系统的装置群的层级关系。具体而言,在对应于各装置的直系上级1_5014中保存各装置的上级的装置的层级组ID5013的值。在一个装置的上级的装置存在两个的情况下,将这两个装置的层级组ID5013的值分别保存到直系上级1_5014及直系上级2_5015中。另外,在一个装置的上级的装置存在三个以上的情况下,层级组构成信息表501也可以还包含关于许多直系上级的信息(例如直系上级3(图示省略)等)。其他系1_5016及其他系2_5017表示信息处理装置群与设备装置群的相互关系。 具体而言,在对应于各装置的其他系1_5016及其他系2_5017中,保存对应于各装置的其他系统的装置(例如,与信息处理装置对应的供电系统或冷却系统的装置)的层级组ID5013 的值。例如,在对应于信息处理装置的其他系1_5016及其他系2_5017中,分别保存与该信息处理装置对应的供电系统的装置及冷却系统的装置(换言之,是对该信息处理装置供给电力的装置及将该信息处理装置冷却的装置)的层级组ID5013的值。这里,对图8所例示的层级组ID5013的值进行说明。层级组ID5013的开头的两个字符表示位置层级或装置类别。例如,^表示位置层级,SV表示服务器,ST表示储存部, NW表示网络,FD表示供电,PD表示配电单元,CL表示冷却等。接着的十二位的数字从上级起依次每二位表示识别装置所属的层级组的号码,最后的二位数字表示在由十二位数字表示的层级组中识别装置的号码。因而,能够基于层级组ID5013的值唯一地识别各装置或
2各区域。在以下的说明中,例如服务器SV_10302010532_00意味着与层级组ID5013的值 “SV_10302010532_00”对应的装置(服务器)。进而,能够基于层级组ID5013的值确定各装置所属的全部的层级组。进而,在以下的说明中,也将层级组ID5013的值用于识别与各装置或各区域对应的层级组。例如,与分区ZZ_010302000000_00对应的层级组,是由与层级组ID5013所包含的层级组识别号码“010302000000”对应的分区内的信息处理装置、对这些信息处理装置供给电力的供电系统的装置(例如该分区的配电盘)、以及将这些信息处理装置冷却的冷却系统等的装置(例如该分区的空调机)构成的层级组。例如,层级组ID5013是ZZ_010302010500_00的机架配置在第01个建筑物、第03 个楼层、第02个分区、第01个机架列的第05个中。搭载在该机架的32U的位置处的服务器 SV_10302010532_00与搭载在相同的机架中的第01个机架交换机NW_10302010500_01及第 02个机架交换机NW_10302010500_02连接,由机架的第二个配电单元PD_010302010500_02 供给电力,由机架的冷却门CL_010302010500_01冷却。到达机架交换机NW_10302010500_02的网络系统由配置在机架列中的第一个机架列交换机NW_10302010000_01、配置在分区中的第一个分区交换机NW_10302000000_01、 及核心路由器NW_10300000000_01构成。这意味着服务器SV_10302010532_00经由机架交换机NW_10302010500_02、机架列交换机NW_10302010000_01、分区交换机 NW_10302000000_01及核心路由器NW_10300000000_01,与信息处理系统10的外部的装置 (图示省略)通信。到达配电单元PD_010302010500_02的供电系统由断路器FD_010302010500_02、 分电盘 FD_010302010000_01、配电盘 FD_010302000000_01、不间断电源 FD_010300000000_01构成。这意味着服务器SV_10302010532_00所消耗的电力从不间断电源 FD_010300000000_01 经由配电盘 FD_010302000000_01、分电盘 FD_010302010000_01、 断路器FD_010302010500_02及配电单元PD_010302010500_02而供给到服务器 SV_10302010532_00 中。到达冷却门CL_010302010500_01的冷却系统由配置在机架列中的第二个机架式空调机CL_010302010000_02和第三个CL_010302010000_03、配置在分区中的第一个空调机CL_010302000000_01及第二个空调机CL_010302000000_02构成,从冷冻机CL_010300000000_01向空调机CL_010302000000_01供给制冷剂。这意味着空调机 CL_010302000000_01使用从冷冻机CL_010300000000_01供给的制冷剂将空气冷却,空调机 CL_010302000000_01 及机架式空调机 CL_010302010000_02 与 CL_010302010000_03 及冷却门 CL_010302010500_01 联合将服务器 SV_10302010532_00 冷却。这样,通过参照层级组构成信息表501,能够确定信息处理系统内的全部的装置属于哪个层级组,还能够确定层级组的包含关系(换言之,是各装置所属的层级的上下关系)。另外,图8所示的层级组构成信息表501相对于图1所示的层级组构成信息56。 图8所示的信息中的与层级组ID有关的信息相当于位置信息57,与直系上级1、2、其他系 1、2有关的信息相当于网络信息。层级组运行信息447例如由信息处理装置群的层级组运行信息表502、网络装置群的层级组运行信息表503、供电设备装置群的层级组运行信息表504、及冷却设备装置群的层级组运行信息表505构成。图9A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保持的信息处理装置群的层级组运行信息表502的说明图。信息处理装置群的层级组运行信息表502(以下,也记作信息处理装置群的表 502)包括装置ID5021、装置名称5022、层级组ID5023、最大CPU资源使用量50M、CPU资源使用量5025、消耗电力50 及性能与电力效率5027。装置ID5021、装置名称5022及层级组ID5023分别与装置ID5011、装置名称5012及层级组ID5013是同样的,所以关于它们的说明省略。最大CPU资源使用量50M是各层级组内的全部服务器的全部CPU资源的使用量的最大值,例如如果全部服务器的性能是相同的,则是它们的全部CPU的动作时钟数的合计值。CPU资源使用量5025是实际使用的CPU资源的量。消耗电力50 是各层级组内的全部信息处理装置的实际的消耗电力。性能与电力效率5027是实际的性能与消耗电力之比,通过(CPU资源使用量5025 的值)/(消耗电力50 的值)计算。该值越大则可以用越少的消耗电力实现较高的性能, 所以是优选的。在图9A的例子中,从建筑物层级ZZ_010000000000_00到服务器 SV_10302010532_00的区域或装置、进而与对该服务器分配的业务负荷(虚拟机)VM_ XXXXXXXX等有关的最大CPU资源使用量50M、CPU资源使用量5025、消耗电力50 及性能与电力效率5027等的运行信息被按照各个层级组汇集,并保存到信息处理装置群的表502 中。在该例中,与层级组所包含的信息处理装置中的网络装置有关的资源使用量等的值没有保存到信息处理装置群的表502中,而保存到网络装置群的表503中(参照图9B)。在图9A中,仅显示关于分区ZZ_010302000000_00的值,而省略了其他的值,但实际上将关于分区ZZ_010302000000_00以外的区域、装置及虚拟机的值也进行保存。后述的图9B 图 9D也是同样的。即,虽然仅显示关于属于与分区ZZ_010302000000_00相同的层级的装置的值,但实际上保存关于全部的装置的值。在图9A的例子中,作为与分区ZZ_010302000000_00对应的最大CPU资源使用量 5024、CPU资源使用量5025、消耗电力50 及性能与电力效率5027,分别保存ξ、η、α及 a。这表示分区ZZ_010302000000_00内的全部服务器的全部CPU资源的动作时钟数的合计值是ξ、其中实际被使用的CPU资源的量是η、分区ZZ_010302000000_00内的全部信息处理装置的实际的消耗电力是α。在此情况下,a= η/α ο图9Β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保持的网络装置群的层级组运行信息表503的说明图。在网络装置群的层级组运行信息表503(以下也记作网络装置群的表503)中,保存按照从核心路由器NW_10300000000_01到机架交换机NW_10302010500_02等的层级组汇集了最大NW资源使用量、NW资源使用量、消耗电力、性能与电力效率等的运行信息的数据。具体而言,网络装置群的表503包括装置ID5031、装置名称5032、层级组ID5033、 最大NW资源使用量5034、NW资源使用量5035、消耗电力5036及性能与电力效率5037。装置ID5031、装置名称5032及层级组ID5033分别与装置ID5011、装置名称5012及层级组 ID5013是同样的,所以关于它们的说明省略。
最大NW资源使用量5034是各层级组内的网络装置的网络资源的使用量的最大值,例如是该网络装置的带宽的值。在一个层级组内有多个网络装置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这些网络装置的带宽的合计值。NW资源使用量5035是实际使用的网络资源的量。在图9B 中,网络装置的消耗电力5036包含在对应的层级组的信息处理装置的消耗电力50 中。作为信息处理性能的一因素而考虑网络性能,这里将性能与电力效率基于信息处理装置的消耗电力50 计算,而不是基于网络装置的消耗电力5036计算。性能与电力效率5037是网络装置的实际的性能与信息处理装置的消耗电力的比,通过(NW资源使用量5035的值)/(消耗电力50 的值)计算。该值越大则能够以越少的消耗电力实现较高的网络性能,所以是优选的。在图9B的例子中,作为与分区ZZ_010302000000_00内的分区交换机 NW_010302000000_01对应的最大NW资源使用量5034、NW资源使用量5035及性能与电力效率5037而分别保存有ζ、ν及b。在此情况下,b = ν / α。图9C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保持的供电设备装置群的层级组运行信息表504的说明图。在供电设备装置群的层级组运行信息表504(以下也记作供电设备装置群的表 504)中,保存最大供电能力、供电能力、供电损失及电力灵敏度等的层级组每的运行信息数据。具体而言,供电设备装置群的表504包括装置ID5041、装置名称5042、层级组 ID5043、最大供电能力5044、供电能力5045、供电损失5046及电力灵敏度5047。装置 ID5041、装置名称5042及层级组ID5043分别与装置ID5011、装置名称5012及层级组 ID5013是同样的,所以关于它们的说明省略。最大供电能力5044是各供电设备装置的供电能力的最大值。供电能力5045是实际使用的供电能力(即,实际供给的电力)。供电损失5046是各供电设备装置的实际的供电损失。电力灵敏度5047是供电损失与信息处理装置的消耗电力之比,通过(供电损失 5046的值)/(消耗电力50 的值)计算,也用(1/电力转换效率-1)的式子表示。该值越小则相对于信息处理装置的消耗电力的供电损失越小,所以是优选的。在图9C的例子中,作为与分区ZZ_010302000000_00内的配电盘 FD_010302000000_01对应的最大供电能力5044、供电损失5046及电力灵敏度5047而分别保存有β、φ及c。在此情况下,c=cp/a。图9D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保持的冷却设备装置群的层级组运行信息表505的说明图。冷却设备装置群的表505保存最大冷却能力、冷却能力、冷却电力及电力灵敏度等的各层级组的运行信息数据。具体而言,冷却设备装置群的表505包括装置ID5051、装置名称5052、层级组 ID5053、最大冷却能力5054、冷却能力5055、冷却电力5056及电力灵敏度5057。装置 ID5051、装置名称5052及层级组ID5053分别与装置ID5011、装置名称5012及层级组 ID5013是同样的,所以关于它们的说明省略。最大冷却能力50M是各冷却设备装置的冷却能力的最大值。冷却能力5055是实
24际使用的冷却能力(即,实际冷却设备装置承担的热负荷)。冷却电力5056是各冷却设备装置的实际的消耗电力。电力灵敏度5057是冷却电力与信息处理装置的消耗电力之比,通过(冷却电力 5056的值)/(消耗电力50 的值)计算,也用(1/制冷系数)的式子表示。该值越小则相对于信息处理装置的消耗电力的冷却电力越小,所以是优选的。在图9D的例子中,作为与分区ZZ_010302000000_00内的空调机 CL_010302000000_01对应的最大冷却能力δΟΜ、冷却电力5056及电力灵敏度5057而分别保存有Y、Ψ及d。在此情况下,d = Ψ/α。运用管理装置440基于如图8例示的层级组构成信息446及如图9Α 图9D例示的层级组运行信息447,按照运用策略443控制层级组410 413。运用策略443根据信息处理系统400的运行状况,决定例如图10、图11或图12的流程图所示的层级组控制步骤。图10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对通常的事件执行的主要的控制步骤的一例的流程图。在图10所示的流程图中,在步骤511中,运用管理装置440通过事件监视442,从业务计划461、481、构成信息446、463、482、运行信息447、465、484、环境信息486、输入信息 467或488等检测事件。这里检测的事件例如是监视的数值超过(或低于)规定的阈值等。 更具体地讲,检测的事件例如是业务负荷超过阈值、或者监视中的温度超过阈值等。或者, 也可以检测被投入了新的工作、或工作结束等作为事件。在步骤511中判断为检测到的事件是应进行控制的契机的情况下,在步骤512中, 运用管理装置440基于层级组的构成信息446及运行信息447,确定发生了检测到的事件的层级组。接着,在步骤513中,运用管理装置440执行业务要件验证451及业务负荷估计 452。S卩,运用管理装置440参照业务计划461或服务水平合同462,提取由步骤512确定的层级组中的信息处理装置群的业务要件及业务系统构成,进而,参照构成信息463或根据运行履历的预测信息465,估计满足业务要件所需要的信息处理资源即业务负荷。 接着,在步骤514中,运用管理装置440执行业务负荷分配优化453及运行条件优化455。S卩,运用管理装置440在所确定的层级组中,考虑设备装置群的运行信息447,并且对于满足在步骤513中提取的业务要件的信息处理装置群求出在步骤513中估计的业务负荷的分配的最优解,再求出信息处理装置群的运行条件的最优解。例如,运用管理装置440 也可以取得属于所确定的层级组的下级的多个层级组的性能与电力效率5027、5037、电力灵敏度5047及5057,求出业务负荷的分配的最优解,以将电力灵敏度5047或5057比较高、 并且性能与电力效率5027或5037比较低的层级组的业务移动到电力灵敏度5047或5057 比较低、并且性能与电力效率5027或5037比较高的层级组中。例如,也可以通过后述的图 12所示的步骤决定业务负荷的移动目的地。 接着,在步骤515中,运用管理装置440执行运行条件优化473。S卩,运用管理装置440考虑在步骤514中求出的基于最优的业务负荷分配的信息处理装置群的最优运行条件,利用环境解析471及运行模拟472求出设备装置群的运行条件的最优解。由此,求出采用在步骤514中求出的业务负荷分配及运行条件的情况下的供电系统及冷却系统的运行条件的最优解。
接着,在步骤516中,运用管理装置440考虑在步骤515中求出的设备装置群的最优运行条件,并且与步骤514同样执行业务负荷分配优化453及运行条件优化455。如果更详细地说明,则在将步骤515中求出的最优解应用到设备装置群中的情况下,由此电力灵敏度5047及5057被变更。因此,运用管理装置440在步骤516中使用变更后的电力灵敏度5047及5057执行与步骤514相同的处理。另外,用来求出步骤514到步骤516的最优解的具体的步骤由于可以通过以往已知的方法实现,所以省略说明。接着,在步骤517中,运用管理装置440将在步骤514中求出的最优解与在步骤 156中求出的最优解比较,判断是否满足收敛条件、以及是否满足限制条件。是否满足收敛条件例如也可以在由步骤514求出的最优解与由步骤156求出的最优解的差比规定的阈值小的情况下判断为达到了收敛条件。限制条件是预先设定的,例如是CPU资源使用量的上限、供电能力或冷却能力的上限等。如果判断的结果是否(即,不满足收敛条件或限制条件中的至少一方的情况),则处理向步骤515返回,重复步骤515及步骤516直到收敛。另一方面,如果判断的结果为是(即,收敛条件及限制条件都得到满足的情况),则处理向步骤 518前进。另外,在将步骤514和步骤515总括性地或自上而下优化等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收敛判断、而不进行从步骤517向步骤515返回的重复。在步骤518中,运用管理装置440再确认收敛的最优解满足在步骤513中求出的业务要件。接着,在步骤519中,运用管理装置440对于信息处理装置群,基于收敛的最优解进行业务负荷控制执行妨4及运行条件控制执行456。由此,在信息处理装置群中实际执行基于所求出的最优解的业务负荷的移动及运行条件的变更。接着,在步骤520中,运用管理装置440对设备装置群,基于收敛的最优解进行运行条件控制执行474。由此,在设备装置群中实际执行基于所求出的最优解的运行条件的变更。接着,在步骤521中,运用管理装置440将随着步骤519及步骤520而发生了变更的层级组的构成信息446及运行信息447更新,在步骤522中结束处理。这样,能够通过图10所示的流程图对事件进行使层级组的信息处理装置群与设备装置群联合的优化控制。图11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对限制条件违反执行的控制步骤的一例的流程图。在图11所示的流程图中,运用管理装置440将步骤531定期地、或者根据业务计划461、481或事件等而开始。接着,在步骤532中,运用管理装置440从层级组运行信息447读出信息处理装置群的消耗电力及设备装置群的最大供电能力或最大冷却能力。例如,如果以图9A 图9D的层级组运行信息表502 505所示的分区ZZ_010302000000_00的层级组为例, 则运用管理装置440将配置在该分区中的信息处理装置群的总消耗电力α、对应于该分区的配电盘FD_010302000000_01的最大供电能力β、以及包含在该分区中的空调机 CL_010302000000_01的最大冷却能力、等读出。在分区中配置有多个配电盘的情况下,只要将FD_010302000000作为检索关键字检索、计算作为检索结果取得的最大供电能力5044的总和Σ β就可以。在分区中配置有多个空调机、机架式空调机、冷却后门等的情况下,只要将CL_010302作为检索关键字检索、计算作为检索结果取得的最大冷却能力50M的总和 Σ Y就可以。接着,在步骤533中,运用管理装置440判断消耗电力是否是最大供电能力以下或最大冷却能力以下。就图9Α 图9D的例子而言,运用管理装置440判断α彡β (或 Σ β)、α彡Υ (或Σ Y)是否成立。如果步骤533的判断的结果为是(S卩,消耗电力是最大供电能力以下、并且最大冷却能力以下),则处理向步骤534前进。在步骤534中,运用管理装置440通过进行设备装置群的运行条件优化473及运行条件控制执行474,与信息处理装置群的消耗电力对应地将供电能力及冷却能力优化而使供电损失及冷却电力最小化,在步骤535中结束处理。如果步骤533的判断的结果为否(S卩,消耗电力超过最大供电能力、或超过最大冷却能力),则预测在图11的处理的对象的层级组内之后会发生因断路器的动作带来的电源切断或信息处理装置的过热那样的故障。因此,运用管理装置440执行用来避免这样的故障的发生的步骤。在图11的例子中,避免故障的发生的多个步骤中的、不对信息处理装置的业务的处理带来影响的步骤被优先执行。具体而言,运用管理装置440在步骤536中判断是否能够进行供电能力或冷却能力的辅助。例如,在处理的对象的层级组内有能够使用但当前没有使用的备用的供电设备的情况下,判断为能够进行供电能力的辅助。在有能够使用但当前没有使用的备用的冷却设备的情况下,判断为能够进行冷却能力的辅助。如果步骤536的判断的结果为是(即,能够进行供电能力或冷却能力的辅助),则运用管理装置440在步骤537中控制设备装置群的辅助装置(例如开始使用备用的供电设备或冷却设备),向步骤532返回。在此情况下,能够在维持信息处理装置群的处理能力 (即不对业务带来影响)的同时避免故障的发生。如果步骤536的判断的结果为否(即,不能进行供电能力或冷却能力的辅助),则运用管理装置440在步骤538中判断是否能够将业务负荷向与处理的对象的层级组同等级的层级组移动。此时,业务负荷的移动目的地也可以由例如图12所示的步骤决定。如果步骤538的判断的结果为是(即,能够移动业务负荷),则运用管理装置440 在步骤539中变更信息处理装置群的业务负荷分配,向步骤532返回。在此情况下,也能够在维持信息处理装置群的处理能力(即不对业务带来影响)的同时避免故障的发生。如果步骤538的判断的结果为否(即,不能移动业务负荷),则运用管理装置440 在步骤MO中判断是否能够限制信息处理装置群的消耗电力。例如,在包含在信息处理装置群中的服务器具有通过使CPU的时钟频率降低而削减消耗电力的功能的情况下,判断为能够限制信息处理装置群的消耗电力。或者,在储存装置具有通过使盘的转速降低(或使没有被访问的盘的旋转停止)而削减消耗电力的功能的情况下,判断为能够限制信息处理装置群的消耗电力。如果步骤MO的判断的结果为是(即,能够限制信息处理装置群的消耗电力),则运用管理装置440在步骤Ml中控制消耗电力而向步骤532返回。在此情况下,由于信息处理装置群的处理能力下降,所以业务受到影响,但避免了故障的发生。如果步骤MO的判断的结果为否(即,不能限制信息处理装置群的消耗电力),则运用管理装置440在步骤542中抑制信息处理装置群的业务负荷而向步骤532返回。例如, 运用管理装置440也可以将优先级低的业务暂停而推迟。在此情况下,虽然业务受到影响, 但避免了故障的发生。这样,通过图11所示的流程图,能够使设备装置群的供电能力和冷却能力适合于信息处理装置群的消耗电力,在避免因限制条件违反造成的故障等的同时、削减设备装置群的供电损失及冷却电力。图12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为了业务负荷分配优化而执行的控制步骤的一例的流程图。在图12所示的流程图中,运用管理装置440将步骤551定期地、或者对应于业务计划461、481或事件等而开始。接着,在步骤552中,运用管理装置440指定层级组的层级。例如,在某个分区中构成有业务系统的情况下,在预测到图11中说明那样的故障的发生等情况下,也可以指定对应于该分区的层级。被指定的层级成为以下说明的图12的处理的对象的层级的初始值。接着,在步骤553中,运用管理装置440通过执行业务要件验证451及业务负荷估计452,判断是否能够在与处理的对象的层级同级的层级组间移动业务负荷。例如,也可以基于预先设定的业务要件判断是否能够移动业务负荷。所谓业务要件,例如是某个业务必须占用特定的信息处理装置的、对某个业务保证规定的信息处理性能等的要件,也可以由业务的种类或与用户的合同等决定。如果步骤553的判断的结果为是,则运用管理装置440在步骤554中,将同级的各层级组的信息处理装置群的性能与电力效率5027、5037、设备装置群的供电电力灵敏度 5047及冷却电力灵敏度5057读出。例如,如果以图9的分区ZZ_010302000000_00的层级组为例,则将配置在该分区中的信息处理装置群的性能与电力效率a、网络装置群的性能与电力效率b、供电设备装置群的电力灵敏度C、及冷却设备措置群的电力灵敏度d等读出。例如如果在信息处理装置群的处理性能中CPU是支配性的(例如,在被分配了主要对CPU施加负荷的业务的情况下),将性能与电力效率a用CPU资源使用量η与消耗电力α之比 η/α表示。另一方面,如果网络是支配性的(例如,在被分配了主要对网络装置施加负荷的业务的情况下),将性能与电力效率b用NW资源使用量V与消耗电力α之比ν/α表示。供电电力灵敏度c是对应于分区的配电盘FD_010302000000_01的供电损失φ与消耗电力α之比φ/α,在该分区中配置有多个配电盘的情况下也可以同样考虑。冷却电力灵敏度d 是空调机CL_010302000000_01的冷却电力Ψ与消耗电力α之比ψ/α,在该分区中配置有多个空调机、机架式空调机及冷却后门等的情况下也可以同样考虑。接着,在步骤555中,运用管理装置440通过执行业务负荷分配优化453,对性能与电力效率/ (1+供电电力灵敏度+冷却电力灵敏度)的指标高的层级组优先分配业务负荷。 由此,选择该指标最高的层级组,对该层级组分配业务负荷。该指标高意味着信息处理装置的性能相对于信息处理装置的消耗电力、供电装置的电力损失和冷却装置的消耗电力的合计值高。即,由于该指标越高的层级组能够以越少的电力处理越重的业务负荷,所以被优先地选择为业务负荷的分配目的地。在图9Α 图9D的例子中,运用管理装置440,如果向CPU的负荷为支配性的业务则以a/(l+C+d)的指标高的顺序、如果向网络的负荷为支配性的业务则以b/(i+c+d)的指标高的顺序对层级组赋予位次。例如在选择了分区ZZ_010302000000_00作为位次最高的 (即优先级最高的)层级组的情况下,运用管理装置440在最大CPU资源使用量ξ或最大 NW资源使用量ζ的范围内对分区ΖΖ_010302000000_00内的信息处理装置分配业务负荷。接着,在步骤556中,运用管理装置440判断处理的对象的层级(即,在步骤552 中指定的层级、或者在后述的步骤阳8中降低的层级)是否是最下级的层级。如果步骤556的判断的结果为是,则在步骤557中处理结束。在步骤553的判断的结果为否的情况下、以及步骤556的判断的结果为否的情况下,运用管理装置440在步骤558中,将处理的对象的层级组的层级降低到处理的对象的层级的下一级。然后,处理向步骤553返回,重复业务负荷分配优化453,确定最终分配业务负荷的信息处理装置。另外,尽管在步骤553中判断为处理的对象是最下级层级也不能移动业务负荷的情况下,例外地结束流程。这样,通过图12所示的流程图,能够求出对信息处理装置群的消耗电力加上设备装置群的供电损失及冷却电力后的总电力最小化的业务负荷分配的最优解。根据图7至图12所示的信息处理系统400的运用管理方法,由运用管理440的层级组构成功能445构成层级组410 413,基于层级组的构成信息446及运行信息447,按照每个层级组410 413将信息处理装置群420 423及设备装置群430 433通过控制功能450及470被优化控制。由此,能够提高包括信息处理装置群和设备装置群的信息处理系统400整体的相对总消耗电力的信息处理性能。图8所示的构成信息表501的例子及图9Α 图9D所示的运行信息表502 505 的例子使层级系统明确而使每层级组的控制变得容易,但表结构及数据内容等也可以根据数据库设计或控制对象等而改变。此外,图10、图11及图12所示的控制步骤的例子提供基本运用中的高效率的运用策略,但也可以根据业务内容或运行状况等适当地变更或追加新的运用策略,并将其登记到运用策略443。另外,运用管理装置440可以作为例如图1所示的具备处理器52、存储器53、盘 (图示省略)、接口 51等的服务器来实施,综合运用管理基盘441及层级组控制功能444等可以作为保存在存储器中的程序(例如层级组运行信息收集程序M及层级组控制程序55) 来实施。因而,在上述说明中运用管理装置440内的各功能所执行的处理实际上由执行保存在存储器53中的程序的处理器52执行。优选的是,作为信息处理装置群420 423及设备装置群430 433的接口而采用以太网,在它们的监视及运行控制中使用SNMP。在信息处理装置群420 423构成虚拟资源池的情况下,在业务负荷控制执行454、构成监视464 及运行监视466等中可以利用虚拟化软件。图13是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运用管理方法的层级组结构图。在图13中,层级组从上级起依次由第1层级的Hl (600)、第2层级的H2a(610)、 第3层级的H3a(620)、H3b(621)、第4层级的H4a H4d(630 633)、第5层级的Hfe H5h (640 647)、及第6层级的H6a H6x(650 657)等构成。层级组间的包含关系如图13所示。S卩,H5a(640)包含H6a H6c (650),!Bb (641) 包含 H6d H6f (651),H5c (642)包含 H6g H6i (652),H5d(643)包含 H6j H61 (653), H5e (644)包含 H6m H6o (654),H5f (645)包含 H6p H6r (655),H5g (646)包含 H6s H6u (656),H5h (647)包含 H6v Η6χ (657)。H4a (630)包含 H5a (640)及 H5b (641),H4b (631) 包含 H5c (642)及 H5d (643),H4c (632)包含!Be (644)及 H5f (645),H4d (633)包含 H5g (646) 及 H5W647)。H3a(620)包含 H4a(630)及 H4b (631),H3b (621)包含 H4c (63 及 H4d(633), H2a (610)包含 H3a (620)及 H3b (621),Hl (600)包含 H2a (610)。层级组Hl (600)及其下级的层级组例如相当于图7的层级组410及其下级的层级组。在层级组Hl (600)上连接着运用管理装置(例如图7的运用管理装置440),但在图13 中省略。在采用如图10 图12所示的运用策略的情况下,对于这些层级组,除了层级组自身的运行步骤以外,还设定向上级、同级或下级的层级组发送通知或指示的步骤、以及对于从上级、同级或下级的层级组接收的通知或指示的步骤,由此能够进行层级性的控制。如果设想例如搜索H4a (630)的业务负荷的移动目的地而向H4c (632)分配的情况,则根据运用策略,有可能有一些层级性的搜索路径。例如在搜索路径660中,运用管理装置440从最上级的Hl (600)开始搜索,依次搜索下级的层级组,推断H2a (610)及 H3b(621)包含可移动目的地,最终向作为可移动目的地的H4c (63 分配业务负荷。另外, 所谓可移动目的地,是能够成为H4a(630)的业务负荷的移动目的地的层级组、换言之是能够追加该业务负荷的层级组。层级组是否能够成为业务负荷的移动目的地,也可以通过在图10 图12中说明的步骤判断。例如,也可以在即使对某个层级组追加业务负荷也不违反限制条件(参照图10的步骤517)、并且消耗电力不超过最大能力的情况下(参照图11 的步骤53 ,判断为该层级组能够成为业务负荷的移动目的地。或者,也可以将图12的步骤555所示的指标比规定的阈值高的层级组判断为能够成为业务负荷的移动目的地。在路径661中,运用管理装置440从H4a(630)开始搜索,依次回溯到其上级的 H3a(630)、其更上级的H2a(610)而搜索。结果,在判断为在H2a (610)内有可移动目的地的情况下,运用管理装置440依次搜索H2a (610)的下级的H3b(621)及其更下级的H4c (632), 对作为可移动目的地的H4c (632)分配业务负荷。在路径662中,运用管理装置440从H4a (630)开始搜索,接着搜索H4b (631),以后同样依次搜索与H4a (630)同级的层级组,判断H4c (632)是可移动目的地。搜索路径660、661或662等中的哪个是高效率的依存于信息处理装置群及设备装置群的构成、业务系统的构成、及业务要件等,所以在预想搜索范围为大范围的情况下选择路径660、在预想为附近的情况下选择路径661或路径662等、根据运用策略进行控制就可以。此外,如果通过运用策略预先设定用于与日常性的业务不同的突发性的业务或维护作业的退避目的地的层级组,则能够节省搜索的工夫。在图13中,例如设想业务系统670向H5a(640) H5c (642)分配、业务系统671 向H5d(64;3)的一部分的H61等分配、业务系统672向H5e (644)分配、业务系统673向 H5f (645)的一部分的H6q、H6r等分配、业务系统674横跨H5g(646)和H5h(647)向H6s、 H6t、H6v、H6w分配的情况。另外,一个业务系统相当于为了执行一个业务或相互关联的多个业务而分配的信息处理装置的物理资源或虚拟资源。在此情况下,信息处理装置或虚拟机等的向业务系统的分配保存在图7A所示的构成信息463中,业务系统与层级组通过构成信息463和层级组构成信息446被建立对应。例如,在信息处理资源池中,根据业务系统的要件而动态分配信息处理装置群或
30虚拟资源,但根据关键任务或尽力而为(best-effort)等的业务服务,对信息处理装置群的处理性能、资源使用量、动作状态、冗余性等的要件、和随之对设备装置群的能力充裕度、 冗余性等的要件也变化。因此,从层级组和业务系统两者的观点看需要控制信息处理装置群和设备装置群。在如图13所示分配业务组的情况下,运用管理装置440按照每个业务系统收集信息处理装置群的运行信息,基于层级组和业务系统的构成的对应关系和两者的运行信息,控制信息处理装置群及设备装置群。业务系统从包含它的层级组开始控制,由此提取运行信息以展望业务系统整体,容易运用以满足业务要件。例如,业务系统670从层级组 H3a(620)开始控制、业务系统671从H5d (643)开始控制、业务系统672从H5e (644)开始控制、业务系统673从H5f (645)开始控制、业务系统674从H4d(633)开始控制就可以。根据参照图13说明的信息处理系统的运用管理方法,通过作为运用策略而设定层级组相互的运用步骤,能够高效率地进行层级控制,通过对层级组配置业务系统,能够兼顾业务服务和运行效率而管理。另外,运用策略及业务系统构成应对应于层级组构成及业务要件等而适应,并不限定于这里所示的搜索路径660 662的例子及业务系统670 674 的例子。图14A 图14D是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运用管理方法的图形用户接口画面。信息处理系统综合运用管理的显示画面700大体上由菜单条701、信息处理系统构成的显示区域702、层级组运行信息的显示区域704及层级组运行迁移图表的显示区域 707构成。在信息处理系统构成的显示区域702中,将层级组的构成层级性地进行树形显示。该显示画面700由运用管理装置440的显示装置(图示省略)显示。如果系统的运用管理者操作“ + ”框则树展开而显示下级的层级组,如果操作“_”框则树被压缩到上级的层级组。“ + ”框及“_”框的操作例如是操作运用管理装置440的输入装置(图示省略)(例如点击鼠标)。关于后述的复选框(check box)的选中等、本实施方式的显示画面700上的其他操作也是同样的。是否在树中分别显示信息处理装置群、供电设备装置群及冷却设备装置群,可以通过操作位于区域703中的层级组显示的复选框来选择(在图14B中全部选中)。如果选中了位于树上的复选框,则将所选择的层级组的运行信息显示在显示区域704及707中(在图14B中选中了机架1和机架2)。在层级组运行信息的显示区域704内的区域705中,以表形式显示关于在显示区域702中选择的层级组的运行信息。表的显示项目和该显示项目的时间范围从区域706显示的项目选择及时间选择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在图14C中,作为显示项目而选择了 CPU使用量、CPU使用率、存储器使用率、IT消耗电力、设备电力及性能与电力效率,作为时间范围而选择了履历-00:00、预测+00:00,显示当前值。在作为履历指定的时刻与作为预测指定的时刻不一致的情况下显示该时间范围的平均值,在双方一致的情况下显示该时刻的瞬时值。在层级组运行迁移图表的显示区域707内的区域708中,显示关于在显示区域702 中选择的层级组的运行信息的迁移图表。图表的纵轴和时间范围从显示在区域709中的项目选择及时间选择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在图14D中,在左侧的纵轴中选择CPU使用率,在右侧的纵轴中选择总电力〔IT+供电+冷却〕,作为时间范围而选择了从履历小时到预测 +24小时。图表的-侧表示履历值,0表示当前值,+侧表示预测值。显示在区域705中的CPU使用量是搭载在机架1或机架2上的多台服务器的CPU 资源使用量的合计值。在图14D中,CPU资源使用量通过对动作时钟频率乘以CPU使用率而得到的值来显示,在服务器间的性能不同的情况下进行规格化。性能与电力效率是将CPU 使用量除以IT消耗电力与设备电力的合计值即总电力而得到的值。关于区域705的性能与电力效率、以及区域708的CPU使用率及总电力,如果将机架1与机架2比较,则机架1 比机架2性能与电力效率高、总电力小。在此情况下,由于机架1的CPU使用率还有富余, 所以可以判断为将机架2的业务负荷向机架1移动更有利于节电化。这样,能够从层级组运行信息704及层级组运行迁移图表707中发现应再检查运用管理的层级组、和属于它的信息处理装置群及设备装置群。在想要实施再检查的情况下, 运用管理者也可以操作区域709内的自动执行按钮。或者,运用管理者操作手动执行按钮, 进行业务(负荷)分配优化、IT运行控制优化、供电控制优化或冷却控制优化,确认显示在区域708中的图表的预测结果,根据需要而进行业务负荷控制执行、IT运行控制执行、供电控制执行或冷却控制执行。根据参照图14A 图14D说明的信息处理系统的运用管理方法,通过使用信息处理系统综合运用管理的图形用户接口画面700,能够在视觉上掌握各层级组的运行状况、较早地发现运用管理上的问题并应对。因此,具有能够支援运用管理者而提高运行效率的效果。在该运用管理方法中,重要的是将各层级组的构成信息与运行信息建立对应显示,其效果并不限定于图14A 图14D所示的画面结构本身。此外,如果如在图13中说明那样将业务系统与层级组建立对应、对区域702的树添加业务系统、并使得能够在区域705的表和区域708的图表中显示业务系统的运行信息, 则图14A 图14D所示的方法能够实现使层级组与业务系统两者联合的运用管理,能够有利于业务服务和运行效率的提高。进而,对于业务系统,代替性能与电力效率而显示与关于业务系统的信息处理装置群及设备装置群的耗电量(功率X时间)对应的业务处理的周转时间或业务负荷量(负荷X时间)等、性能与能量效率作为生产率指标是有用的。(第2实施方式)图15是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运用管理方法的系统结构图。实施方式8的信息处理系统800(场地)由以分区810单位配置的容器式数据中心820的集合体构成。分区810分别由四台容器式数据中心820、向它们供给电力的不间断电源等的供电设备830、以及向它们供给制冷剂的冷冻机等的冷却设备840构成。虽然在图 15中省略,但在运用管理中心801中配置与第1实施方式的运用管理装置440同样的运用管理装置。运用管理装置管理容器式数据中心820,变电设备802向供电设备830供给电力。在容器式数据中心820中,信息处理装置群的机架821和机架式空调机822形成二列的机架列,具备冷却通道823及前室824。层级组从上级起由对应于场地800的第1层级、对应于分区810的第2层级、对应于容器式数据中心820的第3层级、对应于机架821的第4层级、对应于搭载在机架821中的信息处理装置的第5层级构成,变电设备802与第1层级建立对应、供电设备830及冷却设备840与第2层级建立对应、机架式空调机822与第3层级建立对应。容器式数据中心 820的内部是比较狭小的封闭空间,不存在对应于分区810的空调机,所以在第2实施方式中没有设置对应于机架列的层级组。根据第2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运用管理方法,显而易见,即使是由容器式数据中心820构成的信息处理系统800,通过定义层级组,也能够与到目前为止说明的第1 实施方式那样的建筑物内部的数据中心同样进行层级性的运用管理,对于场地800的扩展或容器式数据中心820的增设等也能够灵活地适应。(第3实施方式)图16是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运用管理方法的系统结构图。第3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900由经由广域网901和窄域网913 915连接的信息处理装置群构成。层级组从上级起依次由对应于第1层级的Hl (900)、对应于第2层级的H2a H2c(910 912)、对应于第3层级的H3a H3f (920 926)构成。层级组H3a(920)由交换机930和连接在其上的信息处理装置群931 933构成。 层级组H!3b (921)由交换机940和连接在其上的信息处理装置群941 944构成。层级组 H3c(922)由交换机950信息处理装置群951及952构成。层级组H3d(924)由交换机960、 962及964和连接在其上的机架型信息处理装置961、963、及信息处理装置群965 969构成。层级组H3e(92Q由交换机970及972和连接在其上的信息处理装置群971及973 975构成。层级组H3f(926)由具备交换机功能的信息处理装置群980 984构成。根据第3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运用管理方法,对于经由广域网901和窄域网913 915连接、在空间上分散的信息处理系统900,通过构成与到目前为止说明的实施方式同样的层级组,能够基于各层级组的运行信息层级性地进行控制。这样的方法在例如分散在广域中的数据中心或大规模分散系统等的运用管理中也同样能够采用,本发明的效果能够不依存于信息处理系统的架构而得到发挥。
权利要求
1.一种信息处理系统的运用管理方法,该信息处理系统具备多个信息处理装置、向上述多个信息处理装置供给电力的多个供电装置、以及对上述多个信息处理装置进行冷却的多个冷却装置,该信息处理系统的运用管理方法的特征在于,上述多个信息处理装置包括多个网络装置;上述多个网络装置以外的上述多个信息处理装置分别具备与上述各网络装置连接的接口、与上述接口连接的处理器、以及与上述处理器连接的存储器; 上述多个网络装置以外的上述多个信息处理装置包括管理计算机; 上述管理计算机的上述接口经由上述多个网络装置与上述多个供电装置及上述多个冷却装置连接;上述信息处理系统被定义了分别包括上述多个信息处理装置的一部分的多个组; 各上述组包括向各上述组所包括的上述信息处理装置供给电力的上述供电装置、以及对各上述组所包括的上述信息处理装置进行冷却的上述冷却装置;上述管理计算机保持将各上述组与各上述组所包括的上述信息处理装置、上述供电装置以及上述冷却装置建立对应的构成信息; 上述信息处理系统的运用管理方法包括第1步骤,上述管理计算机按照每个上述组,取得表示各上述组所包括的上述信息处理装置、上述供电装置以及上述冷却装置的性能及消耗电力的运行信息;以及第2步骤,上述管理计算机基于上述运行信息,控制各上述组所包括的上述信息处理装置、上述供电装置以及上述冷却装置,以使相对于上述消耗电力的上述性能变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的运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组包括分别包括上述多个信息处理装置的一部分的多个第1层级的组、以及上述第1层级的上级的第2层级的组,各上述第2层级的组包括上述第1层级的多个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的运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网络装置包括第1网络装置以及第2网络装置,上述多个供电装置包括第1 供电装置以及第2供电装置;上述第1层级的各组包括与上述第1层级的各组内的多个上述信息处理装置连接的上述第1网络装置、以及向上述第1层级的各组内的多个上述信息处理装置供给电力的上述第1供电装置;上述第2层级的各组包括第2网络装置、以及向上述第2层级的各组内的多个上述第 1供电装置供给电力的上述第2供电装置;上述第2层级的各组所包括的上述第2网络装置与上述第2层级的各组内的上述第1 层级的各组所包括的上述第1网络装置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的运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步骤包括第3步骤,按照每个上述组,控制对上述信息处理装置的业务的分配,以使相对于上述信息处理装置的消耗电力的上述信息处理装置的性能变大;以及第4步骤,控制上述供电装置及上述冷却装置,以使相对于上述信息处理装置的消耗电力的上述供电装置的电力损失变小、并且相对于上述信息处理装置的消耗电力的上述冷却装置的消耗电力变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的运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第3步骤包括下述步骤在第2层级的上述各组所包括的第1层级的多个上述组之中,对相对于上述信息处理装置的消耗电力、上述供电装置的电力损失以及上述冷却装置的消耗电力的合计值的上述信息处理装置的性能最高的上述组分配业务。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的运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第3步骤包括下述步骤控制对上述信息处理装置的业务的分配,以使对上述信息处理装置的业务的分配不违反预先设定的条件。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的运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步骤包括第5步骤,该第5步骤基于上述运行信息,按照每个上述组控制上述信息处理装置,以使各上述组所包括的上述信息处理装置的消耗电力不超过各上述组所包括的上述供电装置的供电能力及各上述组所包括的上述冷却装置的冷却能力。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的运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被判断为上述多个组中的第1组所包括的上述信息处理装置的消耗电力超过上述第1组所包括的上述供电装置的供电能力及上述第1组所包括的上述冷却装置的冷却能力中的至少一方的情况下,上述第5步骤执行下述步骤中的至少一个,第6步骤,对上述第1组新追加上述供电装置及上述冷却装置中的至少一方;第7步骤,变更上述业务的分配,以使分配给上述第1组所包括的上述信息处理装置的业务移动到上述第1组以外的组;第8步骤,通过使上述第1组所包括的上述信息处理装置的性能下降,使上述信息处理装置的消耗电力下降;以及第9步骤,将分配给上述第1组所包括的上述信息处理装置的业务削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的运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第7步骤包括下述步骤从包括上述第1组的最上级层级的上述组开始依次搜索其下级层级的上述组,并判断是否能够将分配给上述第1组所包括的上述信息处理装置的业务移动到搜索到的上述组。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的运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第7步骤包括下述步骤依次搜索与上述第1组同级的上述组,并判断是否能够将分配给上述第1组所包括的上述信息处理装置的业务移动到搜索到的上述组。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的运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第7步骤包括下述步骤依次追溯搜索上述第1组的上级层级的上述组,从包括上述第1组的上级层级的上述组开始依次搜索其下级层级的上述组,并判断是否能够将分配给上述第1组所包括的上述信息处理装置的业务移动到搜索到的上述组。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的运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运行信息包含表示对上述组的业务的分配的信息;上述第1步骤包括按照被分配的每个上述业务取得上述性能及上述消耗电力的步骤, 上述第2步骤基于每个上述业务的性能及消耗电力来执行。
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的运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层级的组相当于包括多个上述信息处理装置的机架、包括多个上述机架的机架列、包括多个上述机架列的楼层内的分区、或包括多个上述分区的楼层;在上述第1层级的组相当于上述机架的情况下,上述第1网络装置是架顶式即 Top-of-Rack网络装置,上述第1供电装置是对应于上述机架的断路器、配电单元或电源单元,上述第1层级的组内的上述冷却装置是对上述机架内部进行冷却的局部冷却装置,上述第2层级的组相当于上述机架列或上述分区;在上述第1层级的组相当于上述机架列的情况下,上述第1网络装置是列端/列中即 End/Middle-of-Row网络装置,上述第1供电装置是对应于上述机架列的分电盘,上述第1 层级的组内的上述冷却装置是对上述机架列进行冷却的局部冷却装置,上述第2层级的组相当于上述分区;在上述第1层级的组相当于上述分区的情况下,上述第1网络装置是列端/列中即 End/Mi ddle-of-Row网络装置,上述第1供电装置是对应于上述分区的配电盘,上述第1层级的组内的上述冷却装置是对上述分区进行冷却的空调机,上述第2层级的组相当于上述楼层;在上述第1层级的组相当于上述楼层的情况下,上述第1网络装置是与上述信息处理系统外的网络连接的核心网络装置,上述第1供电装置是对应于上述楼层的变压器或不间断电源,上述第1层级的组内的上述冷却装置是对上述空调机所使用的制冷剂进行冷却的冷冻机,上述第2层级的组相当于包括多个上述楼层的建筑物。
14. 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具备多个信息处理装置、向上述多个信息处理装置供给电力的多个供电装置、以及对上述多个信息处理装置进行冷却的多个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信息处理装置包括多个网络装置;上述多个网络装置以外的上述多个信息处理装置分别具备与各上述网络装置连接的接口、与上述接口连接的处理器、以及与上述处理器连接的存储器; 上述多个网络装置以外的上述多个信息处理装置包括管理计算机; 上述管理计算机的上述接口经由上述多个网络装置而与上述多个供电装置以及上述多个冷却装置连接;上述信息处理系统被定义了分别包括上述多个信息处理装置的一部分的多个组; 各上述组包括向各上述组所包括的上述信息处理装置供给电力的上述供电装置、以及对各上述组所包括的上述信息处理装置进行冷却的上述冷却装置; 上述管理计算机,保持将各上述组与各上述组所包括的上述信息处理装置、上述供电装置以及上述冷却装置建立对应的构成信息;按照每个上述组,取得表示各上述组所包括的上述信息处理装置、上述供电装置以及上述冷却装置的性能及消耗电力的运行信息;基于上述运行信息,控制各上述组所包括的上述信息处理装置、上述供电装置以及上述冷却装置,以使相对于上述消耗电力的上述性能变大。
全文摘要
同时实现由信息处理装置群和设备装置群构成的信息处理系统的高性能化和节电化,实现高效率且灵活的运用管理。一种具备多个信息处理装置、多个供电装置、和多个冷却装置的信息处理系统的运用管理方法,上述多个信息处理装置被分类为多个组,上述各组包括对包含在上述各组中的上述信息处理装置供给电力的上述供电装置、以及将包含在上述各组中的上述信息处理装置冷却的上述冷却装置,上述信息处理系统的运用管理方法包括按照上述组取得表示包含在上述各组中的上述信息处理装置、上述供电装置及上述冷却装置的性能及消耗电力的运行信息的步骤、和基于上述运行信息控制包含在上述各组中的上述信息处理装置、上述供电装置及上述冷却装置以使相对于上述消耗电力的上述性能变大的步骤。
文档编号G06F1/32GK102483644SQ20098016136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9日
发明者中岛忠克, 冲津润, 加藤猛, 志贺阳子, 斋藤达也, 近藤义广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