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38853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且特别涉及一种改进电池模块锁固方式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可携式电子装置由于其可携性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在没有外接电源时,可携式电子装置可利用设置于其内的电池模块为主体提供电力,由此, 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使用可携式电子装置。然而,在现有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中,电池模块多为通过卡勾卡合于主体。此种固定机构配合松动,易造成电池模块与主体的接触不良。再者,若可携式电子装置于使用中受到碰撞或冲击,卡勾很容易失效。一旦电池模块的卡勾失效,将给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维修造成极大的不便。另外,由于生产卡勾所需的模具需要较高的制作成本,因此,导致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生产成本也无法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以改善现有技术的缺失。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主体、电池模块以及锁固模块。主体具有容置空间与锁固孔。电池模块可分离地设置于容置空间,且电池模块与主体形成连续表面。电池模块具有凹槽。锁固模块设置于凹槽。锁固模块包括锁固件与操作件。锁固件螺纹连接于锁固孔。操作件耦接锁固件且部分露出于电池模块。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锁固模块还包括齿轮单元,齿轮单元耦接于锁固件和操作件之间。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主体还包括第一导向元件,第一导向元件设置于容置空间。电池模块还包括第二导向元件,第二导向元件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导向元件。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主体还包括弹性元件,弹性元件设置于容置空间。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电池模块还包括第一穿孔。第一穿孔与凹槽连通,且操作件部分露出于第一穿孔。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凹槽面对主体。电池模块还包括盖板与固定件。盖板覆盖于凹槽且具有第二穿孔。固定件固定于盖板且位于凹槽内。操作件夹设于盖板与固定件之间。锁固件穿设于第二穿孔。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主体、电池模块以及锁固模块。主体具有容置空间与凹槽,且凹槽位于容置空间的一侧。电池模块可分离地设置于容置空间,且电池模块与主体形成连续表面。电池模块具有锁固孔。锁固模块设置于凹槽。锁固模块包括锁固件与操作件。锁固件螺纹连接于锁固孔。操作件耦接锁固件且部分露出于主体。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锁固模块还包括齿轮单元,齿轮单元耦接于锁固件和操作件之间。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主体还包括第一导向元件,第一导向元件设置于容置空间。电池模块还包括第二导向元件,第二导向元件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导向元件。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主体还包括弹性元件,弹性元件设置于容置空间。本发明通过锁固模块将电池模块锁固于主体,使得电池模块与主体之间的连接牢靠,不易松脱。由于电池模块与主体之间是采用螺纹连接,增强了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抗冲击性,降低了锁固模块的失效风险。再者,本发明通过锁固模块取代了现有技术中的卡勾,能有效降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生产成本。另外,本发明的电池模块和主体于组装完毕后形成连续表面,使得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外观平整,不但提高了视觉上的美感,而且增强了可携式电子装置放置在平面上使用时的稳定性。同时,本发明利用凹槽的设置,使得操作件仅部分露出于电池模块,避免了因使用者误触操作件而造成电池模块和主体意外松脱,导致可携式电子装置突然断电的问题。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 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IA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局部分解示意图;图IB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于组装后的局部示意图;图2A和图2B所示分别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例的锁固模块的示意图;图3A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于组装前的局部示意图;图IBB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于组装后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A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局部分解示意图。图IB 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于组装后的局部示意图。请参阅图IA和图1B。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主体1、电池模块2以及锁固模块3。电池模块2通过锁固模块3锁固于主体1。于本实施例中,可携式电子装置为笔记本电脑。然而, 本发明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于本实施例中,主体1具有容置空间11、锁固孔12、第一导向元件13以及弹性元件14。锁固孔12与容置空间11连通,且锁固孔12的内壁可具有螺纹。第一导向元件13 和弹性元件14设置于容置空间11。具体而言,于本实施例中,锁固孔12可位于容置空间 11内侧的中央位置,第一导向元件13和弹性元件14的数目皆为两个,且分别对称地位于锁固孔12的两侧。然而,本发明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元件13可为滑槽,弹性元件14可为弹簧。弹性元件14 可设置于第一导向元件13即滑槽内,且一端固定于容置空间11的内侧。然而,本发明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于本实施例中,电池模块2可分离地设置于容置空间11。电池模块2具有凹槽21、第一穿孔22、第二导向元件23、盖板M以及固定件25。凹槽21面对主体1,且与第一穿孔 22连通。第二导向元件23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导向元件13。盖板M覆盖于凹槽21,且具有第二穿孔Ml。固定件25固定于盖板M且位于凹槽21内。具体而言,于本实施例中,凹槽21可位于电池模块2的内侧表面,而第一穿孔22 可自电池模块2的上表面开始朝下贯穿至凹槽21。第二导向元件23则可对称地位于电池模块2的两侧表面。然而,本发明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于本实施例中,第二导向元件23对应于第一导向元件13设置,因此,第二导向元件23可为凸块,且其数目为两个(图中仅示一个)。然而,本发明对第二导向元件23的数目与形式不作任何限定,只要其与第一导向元件13相对应即可。例如,于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导向元件13可为凸块,而第二导向元件23可对应地为滑槽。于本实施例中,固定件25的两侧可对称地向内弯折,以形成半包围状。弯折的部分可各自形成一个固定孔,以通过铆钉沈将固定件25固定于盖板M。由此,盖板M与固定件25之间可形成一活动空间。然而,本发明对固定件25固定于盖板M的方式不作任何限定。例如,于其它实施例中,固定件25可通过卡勾卡合于盖板M。另外,本发明对活动空间的形成方式亦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实施例中,活动空间可通过控制铆钉沈的锁附深度来形成。于本实施例中,锁固模块3设置于凹槽21。锁固模块3包括锁固件31与操作件 32。操作件32耦接锁固件31。锁固件31穿设于第二穿孔Ml。操作件32夹设于盖板24 与固定件25之间,于本实施例中,即位于盖板M与固定件25形成的活动空间内。另外,部分的操作件32可穿过第一穿孔22以露出于电池模块2。较佳地,于本实施例中,由于操作件32露出于电池模块2的上表面,因此,电池模块2的上表面可自第一穿孔22处向下倾斜。由此,即使操作件32部分露出于电池模块2, 操作件32仍不会超出电池模块2的上表面,从而保证了可携式电子装置放置在平面上使用时的稳定性。于其它实施例中,若操作件32露出于电池模块2的侧面或其它表面,电池模块2 的上表面则可不必倾斜。本发明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于本实施例中,为使操作件32能牢固地夹设于盖板M与固定件25之间而不产生晃动,可于固定件25上增设第三穿孔251,且于盖板M和操作件32之间增设垫片27。具体而言,锁固件31的一端穿设于第二穿孔M1,另一端穿设于第三穿孔251,从而限制了锁固件31和操作件32于平行于盖板M的平面内的上下左右移动。盖板M与固定件25形成的活动空间的大小(于本实施例中,可通过固定件25两侧的弯折程度来控制)以及垫片 27的辅助固定作用,进一步限制了操作件32于垂直于盖板M的方向上的前后移动。然而, 本发明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实施例中,可携式电子装置可仅通过调整盖板M与固定件25之间形成的活动空间的大小以及设置第二穿孔M1,从而限制操作件32的晃动。于本实施例中,锁固件31为具有一段螺纹的螺柱,操作件32为拨盘。锁固件31 和操作件32可为一体成型。然而,本发明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于实际应用中,当使用者欲将电池模块2组装至主体1时,可将第二导向元件23 沿第一导向元件13滑动,直至锁固件31部分进入锁固孔12中。然后,使用者可以锁固孔 12为轴心转动操作件32,以使锁固件31螺纹连接于锁固孔12。此时,如图IB所示,电池模块2完全容置于容置空间11,且与主体1形成连续表面。另外,于本实施例中,在电池模块2逐渐进入容置空间11的过程中,电池模块2会不断挤压设置于容置空间11的弹性元件14使其产生弹性形变。当使用者欲拆卸电池模块2时,可沿相反方向转动操作件32,以使锁固件31退出锁固孔12。然后,电池模块2将在弹性元件14的弹性作用力下沿第一导向元件13自动滑出容置空间11。然而,本发明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实施例中,当未设置弹性元件14 时,也可由使用者施力将电池模块2移出容置空间11。图2A和图2B所示分别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例的锁固模块的示意图。请参阅图2A和图2B。本实施例与上一实施例的差别仅在于锁固模块4,因此,本实施例仅示意出了差别部分,其余部分可参阅图IA和图1B。于本实施例中,锁固模块4除了包括上一实施例所述的锁固件31与操作件32外, 还可包括齿轮单元33,其耦接于锁固件31和操作件32之间。于图2A所示的实施例中,齿轮单元33包括齿轮331和齿条332。齿轮331耦接锁固件31,齿条332耦接操作件32,且齿条332啮合齿轮331。于图2B所示的实施例中,齿轮单元33仅包括一齿轮,操作件32可对应设置为齿轮的形式,从而与齿轮单元33的齿轮啮合。然而,本发明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于本实施例中,通过齿轮单元33的设置,可灵活调整对于操作件32的施力方向, 从而不必拘泥于锁固件31的锁固方向。换言之,操作件32于电池模块2上的设置位置可作弹性调整。由此,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操作件32可部分露出于电池模块2的不同位置, 从而增加设计的灵活性和使用的便利性。图3A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于组装前的局部示意图。图:3B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于组装后的局部示意图。请参阅图3A和图;3B。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主体5、电池模块6以及锁固模块7。电池模块6通过锁固模块7锁固于主体5。于本实施例中,可携式电子装置为笔记本电脑。然而,本发明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于本实施例中,主体5具有容置空间51、凹槽52、第一导向元件53以及弹性元件 54。凹槽52位于容置空间51的一侧。第一导向元件53和弹性元件M设置于容置空间 51。具体而言,于本实施例中,凹槽52可位于容置空间51内侧的中央位置,且其开口设置于主体5的上表面。第一导向元件53和弹性元件M的数目皆为两个(图中仅示出一个), 且分别对称地位于凹槽52的两侧。然而,本发明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元件53可为滑槽,弹性元件M可为弹簧。弹性元件M 可设置于第一导向元件53即滑槽内,且一端固定于容置空间51的内侧。然而,本发明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于本实施例中,电池模块6可分离地设置于容置空间51。于本实施例中,电池模块 6具有锁固孔62与第二导向元件63。第二导向元件63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导向元件53。 具体而言,锁固孔62可位于电池模块6内侧的中央位置,且其内壁可具有螺纹。第二导向元件63可对称地位于电池模块6的两侧表面。然而,本发明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于本实施例中,第二导向元件63对应于第一导向元件53设置,因此,第二导向元件63可为凸块,且其数目为两个。然而,本发明对第二导向元件63的数目与形式不作任何限定,只要其与第一导向元件53相对应即可。例如,于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导向元件53可为凸块,而第二导向元件63可对应地为滑槽。于本实施例中,锁固模块7设置于凹槽52。锁固模块7包括锁固件71与操作件 72。操作件72耦接锁固件71且部分露出于主体5。具体而言,部分操作件72容置于凹槽 52中,其另一部分露出于主体5的上表面。锁固件71则凸出于容置空间51的内侧表面。于本实施例中,锁固件71为具有一段螺纹的螺柱,操作件72为拨盘。锁固件71 和操作件72可为一体成型。然而,本发明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实施例中,锁固模块还可包括齿轮单元(如图2A和图2B所示),其耦接于锁固件和操作件之间。然而,本发明对此亦不作任何限定。于本实施例中,凹槽52的大小对应于操作件72的大小。具体而言,凹槽52的长度和宽度限制了操作件72的左右前后移动。凹槽52的深度不超过操作件72的直径,只要操作件72能部分露出主体5即可。较佳地,于本实施例中,主体5的上表面于凹槽52处向下凹陷。由此,即使操作件72部分露出于主体5,操作件72仍不会超过主体5的上表面,从而保证了可携式电子装置放置在平面上使用时的稳定性。于本实施例中,当电池模块6完全容置于容置空间51后,电池模块6与主体5形成连续表面,且锁固件71螺纹连接于锁固孔62。电池模块6和主体5的具体组装过程如上一实施例所述,在此不再赘述。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可携式电子装置,通过锁固模块将电池模块锁固于主体,使得电池模块与主体之间的连接牢靠,不易松脱。由于电池模块与主体之间是采用螺纹连接,增强了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抗冲击性,降低了锁固模块的失效风险。再者,本发明通过锁固模块取代了现有技术中的卡勾,能有效降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生产成本。另外,本发明的电池模块和主体于组装完毕后形成连续表面,使得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外观平整,不但提高了视觉上的美感,而且增强了可携式电子装置放置在平面上使用时的稳定性。同时,本发明利用凹槽的设置,使得操作件仅部分露出于电池模块,避免了因使用者误触操作件而造成电池模块和主体意外松脱,导致可携式电子装置突然断电的问题。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主体,具有容置空间与锁固孔;电池模块,可分离地设置于上述容置空间,上述电池模块与上述主体形成连续表面,上述电池模块具有凹槽;以及锁固模块,设置于上述凹槽,上述锁固模块包括锁固件与操作件,上述锁固件螺纹连接于上述锁固孔,上述操作件耦接上述锁固件且部分露出于上述电池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是,上述锁固模块还包括齿轮单元, 上述齿轮单元耦接于上述锁固件和上述操作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是,上述主体还包括第一导向元件, 上述第一导向元件设置于上述容置空间,上述电池模块还包括第二导向元件,上述第二导向元件可滑动地设置于上述第一导向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是,上述主体还包括弹性元件,上述弹性元件设置于上述容置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是,上述电池模块还包括第一穿孔, 上述第一穿孔与上述凹槽连通,上述操作件部分露出于上述第一穿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是,上述凹槽面对上述主体,上述电池模块还包括盖板与固定件,上述盖板覆盖于上述凹槽且具有第二穿孔,上述固定件固定于上述盖板且位于上述凹槽内,上述操作件夹设于上述盖板与上述固定件之间,上述锁固件穿设于上述第二穿孔。
7.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主体,具有容置空间与凹槽,上述凹槽位于上述容置空间的一侧;电池模块,可分离地设置于上述容置空间,上述电池模块与上述主体形成连续表面,且上述电池模块具有锁固孔;以及锁固模块,设置于上述凹槽,上述锁固模块包括锁固件与操作件,上述锁固件螺纹连接于上述锁固孔,上述操作件耦接上述锁固件且部分露出于上述主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是,上述锁固模块还包括齿轮单元, 上述齿轮单元耦接于上述锁固件和上述操作件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是,上述主体还包括第一导向元件, 上述第一导向元件设置于上述容置空间,上述电池模块还包括第二导向元件,上述第二导向元件可滑动地设置于上述第一导向元件。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是,上述主体还包括弹性元件,上述弹性元件设置于上述容置空间。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主体、电池模块以及锁固模块。主体具有容置空间与锁固孔。电池模块可分离地设置于容置空间,且与主体形成连续表面。电池模块具有凹槽。锁固模块设置于凹槽。锁固模块包括锁固件与操作件。锁固件螺纹连接于锁固孔。操作件耦接锁固件且部分露出于电池模块。由于电池模块与主体之间是采用螺纹连接,增强了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抗冲击性,降低了锁固模块的失效风险。
文档编号G06F1/16GK102478907SQ20101059121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9日
发明者刘小敏, 孟平一, 邱挺昱 申请人:名硕电脑(苏州)有限公司,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