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装配工艺优化方法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40355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列车装配工艺优化方法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列车装配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列车装配工艺优化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高速列车铝合金车体结构复杂、尺寸大、零件多,对于装配尺寸精度有着很高 的要求。在从零件、分总成、总成到车体的装配过程中,由于存在零件偏差、装夹定位 偏差和焊接偏差等,且各种偏差源错综复杂、高度耦合,装配尺寸质量难于控制,实际 生产中往往依赖工程师经验进行试调和修正,往往会导致整机制造精度降低、制造成本 和周期上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列车装配工艺优化方法及系统,以提高列车的装配精度。本发明提供一种列车装配工艺优化方法,包括采集装配部件样本数据,建立装配部件样本数据库;根据装配部件基准数据,计算所述装配部件样本数据的偏差,并对所述偏差进 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调整装配部件的制造工艺和装配工艺,并建立检测数据数据库。如上所述的列车装配工艺优化方法,所述对所述偏差进行分析具体为根据所述偏差,利用三维装配偏差传递模型生成输出质量信息,并将所述输出 质量信息作为所述分析结果。本发明提供一种列车装配工艺优化系统,包括采集模块,用于对装配部件样本数据进行采集;分析模块,用于根据装配部件基准数据,计算所述装配部件样本数据的偏差, 并对所述偏差进行分析;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分析结果调整装配部件的制造工艺和装配工艺;存储模块,用于对采集的所述装配部件样本数据和所述分析结果进行存储。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提供的列车装配工艺优化方法及系统,通过对装 配部件样本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量化地反映了侧墙的质量,并可以根据分析结果调整 装配和制造工艺,提高了列车的装配精度。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列车装配工艺优化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或说 明书中,相似或相同的元件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列车装配工艺优化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 列车装配工艺优化方法包括步骤10、采集装配部件样本数据,建立装配部件样本数据库;步骤20、根据装配部件基准数据,计算装配部件样本数据的偏差,并对偏差进 行分析;步骤30、根据分析结果,调整装配部件的制造工艺和装配工艺,并建立检测数 据数据库。在列车的装配过程中,装配部件具体可以为各级零部件、分总成和总成,从装 配部件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样本,作为数据采集对象。采用具有快速定位、测量以及 电子显示功能的数字化检测工具,代替传统测量工具,对装配部件样本进行数据采集, 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检测精度。在测量过程中,通常需要对装配部件的多个 测点进行测量,综合各测点的测量结果,可以反映装配部件的整体质量。优选地,可以 建立测点规范,根据测点规范进行测量,可以保证测点的一致性、测量可靠性、测点可 诊断性和检测效率。通过装配部件样本数据库的建立,实现了对装配部件样本数据的管 理,可以为数据分析提供基础。根据装配部件基准数据,计算采集的装配部件样本数据 的偏差,具体的,可以通过引进技术资料分析和生产经验总结,系统分析各级零部件、 分总成和总成的基准设计规律,保证零件加工、装配、检测等基准系统一致性,通过优 化基准孔、线、面等工艺设计方法,优化大部件统一基准的设计技术规范,减少由于基 准不协调所带来的装配偏差累积。对装配部件样本数据的偏差进行分析,具体的,偏差 可以表现为装配部件样本数据的波动和公差,或者可以通过其他统计学规律对样本数据 进行分析。可以对装配部件样本数据的偏差原因进行分析,以调整装配部件的制造工 艺,或者根据偏差对后续装配工序进行指导,以调整装配部件的装配工艺,使装配后的 总偏差在系统要求的范围之内。并建立检测数据数据库,存储测量分析结果及分析过程 中产生的中间数据,也为后续统计分析提供数据基础。具体可以综合利用装配部件样本 数据库和检测数据数据库基础,实现各种统计分析手段,如均值漂移、波动、通过率、 CIK相关分析和多元主向量分析等,以辅助工程人员进行装配尺寸分析与故障诊断。具 体还可以针对工厂实际需求,研究制订各类质量信息分析与统计报表规范,实现各类质 量报表的定制、生成、发布与管理,形成规范、实用和高效的日报、周报和月报等质量 信息发布,为装配质量持续改进提供资料。本实施例提供的列车装配工艺优化方法,通过对装配部件样本进行数据采集, 根据基准数据计算样本数据的偏差,并进行分析,进而根据分析结果对装配部件的制造 工艺和装配工艺进行调整,避免了因依赖工程师的经验进行试调和修正所受主观因素的 影响,提高了列车的装配精度。在本实施例中,对偏差进行分析具体为根据偏差,利用三维装配偏差传递模 型生成输出质量信息,并将输出质量信息作为分析结果。三维装配偏差传递模型具体 反应了产品零部件和最终产品间三维偏差的传递关系,通过该模型通常解决以下两个问 题已知产品各零部件偏差,如何估算产品最终偏差;已知对最终产品的偏差要求,如何设计各零部件的偏差以保证最终产品偏差满足要求。将装配部件的偏差作为输入信 息,通过三维装配偏差传递模型,生成输出质量信息,输出质量信息具体为最终产品的 偏差,判断最终偏差是否在质量标准允许的范围之内,以调整装配部件的制造工艺和装 配工艺。或者通过质量标准所允许的最终偏差,反推装配部件的偏差,以指导装配部件 的制造。以下以侧墙为例,对本实施例提供的列车装配工艺优化方法进行具体说明。检测总体方案,跟踪侧墙生产,积累20套侧墙数据(左右各10套),同时对组 成侧墙的5个单件型材进行,5个单件包括上墙板、窗上板、窗间板、窗下板和下墙板, 根据测点规范设置测点位置,分别对每个单件的两个测点及单件两端的间隙进行测量。5 种单件各测量约10组数据,测量数据统计表如表1所示。表1侧墙测量数据统计表

权利要求
1.一种列车装配工艺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装配部件样本数据,建立装配部件样本数据库;根据装配部件基准数据,计算所述装配部件样本数据的偏差,并对所述偏差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调整装配部件的制造工艺和装配工艺,并建立检测数据数据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装配工艺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偏差进行 分析具体为根据所述偏差,利用三维装配偏差传递模型生成输出质量信息,并将所述输出质量 信息作为所述分析结果。
3.—种列车装配工艺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对装配部件样本数据进行采集;分析模块,用于根据装配部件基准数据,计算所述装配部件样本数据的偏差,并对 所述偏差进行分析;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分析结果调整装配部件的制造工艺和装配工艺; 存储模块,用于对采集的所述装配部件样本数据和所述分析结果进行存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列车装配工艺优化方法及系统,该列车装配工艺优化方法包括采集装配部件样本数据,建立装配部件样本数据库;根据装配部件基准数据,计算所述装配部件样本数据的偏差,并对所述偏差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调整装配部件的制造工艺和装配工艺,并建立检测数据数据库。该列车装配工艺优化系统包括采集模块、分析模块、调整模块和存储模块。本发明提供的列车装配工艺优化方法及系统通过对装配部件样本数据进行采集,并分析其偏差,根据分析结果调整装配和制造工艺,提高了列车的装配精度。
文档编号G06F17/50GK102024086SQ20101061151
公开日2011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8日
发明者冯孝忠, 宋玉彬, 杨建华, 董明俊 申请人: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