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48552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卡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卡连接器,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用于装填SIM(SubsCriber Identify Module 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的卡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在便携式电话等电子设备中,使用有像SIM卡那样的用于功能扩展的各种集成电路内置卡(以下,也称作“IC卡”)。这种IC卡通常借助卡连接器安装在电子设备上。 在IC卡用卡连接器中,设有用于电连接IC卡与电子设备的多个触头(contact),该触头各自形成为细长的板状,且一端固定在连接器上、另一端为自由端地支承为所谓的悬臂梁状, 并且该触头相互平行地进行配置。IC卡通常沿平行配置的触头的配置方向进行插入。在这种卡连接器中,有时会因对卡连接器施加振动或冲击,产生作为IC卡的外部接点的焊盘(pad)与卡连接器的触头的电连接瞬间断开的状态(以下,将这种状态称作“瞬断”)。当瞬断产生时,电子设备与IC卡之间的数据交换通信中断,因此正在进行交换通信的数据有可能丢失。作为这种瞬断对策,例如公知有专利文献1那样的设为将卡连接器的触头的弹簧片部分割为两个弹簧片的两点接触型触头的情况。在该两点接触型触头中,通过改变分割为两个的各个弹簧片的固有振动频率,防止了两个弹簧片同时离开焊盘、电连接切断。但是,在两点接触型触头中,为了使分割为两个的各个弹簧片的固有振动频率不同而改变各个弹簧片的形状或大小(即,长度、宽度或重量等)地形成各个弹簧片。因此, 一个弹簧片相对于IC卡的焊盘的接触压力必然比另一个弹簧片相对于IC卡的焊盘的接触压力大。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6-252823号公报在像SIM卡那样的IC卡中,作为外部接点的多个焊盘,在前后方向上与卡插入卡连接器的方向平行地配置为矩阵状。即使在用于插入、装填这种IC卡的卡连接器中,也能够采用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两点接触型触头。在这种情况下,在卡连接器中,例如与沿前后方向呈两排配置的IC卡的焊盘对应地,多个触头前后两排平行地进行配置。IC卡沿平行配置的触头的配置方向(即,沿前后方向)插入卡连接器内。以往,前后配置在卡连接器上的两点接触型触头的各个弹簧片的配置相同。S卩,以分割为两个的弹簧片、即接触压力大的弹簧片与接触压力小的弹簧片的定位在所有的触头中均相同的方式将悬臂梁状的两点接触型触头固定、支承在卡连接器上。但是,当触头为这种配置时,在IC卡插入卡连接器中时,配置在IC卡的前排的焊盘与配置在后排的触头和配置在前排的触头相接触,即,配置在IC卡的前排的焊盘至少共计两次与触头相接触。因而, 在配置在IC卡的前排的焊盘中,产生了与两点接触型触头的两个弹簧片中的接触压力大的弹簧片接触两次的部分和与两点接触型触头的接触压力小的弹簧片接触两次的部分。这使IC卡的焊盘的磨损程度产生了偏差,特别是由与接触压力大的弹簧片接触两次的部分的磨损所引起的损伤较大。因此,IC卡的寿命有可能比平常短。

发明内容
鉴于这种问题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钻研两点接触型触头的配置来防止IC卡的焊盘与卡连接器的触头的瞬断、并且能够谋求IC卡的焊盘磨损的均勻化、能够延长IC卡的寿命的卡连接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用于安装前后并列配置有多个外部接点的IC 卡的卡连接器,该卡连接器至少具有用于分别与对应的上述IC卡的上述多个外部接点相接触的多个触头、以及用于支承该多个触头的基部构件,上述多个触头分别具有第1弹性片和第2弹性片,该第1弹性片和第2弹性片分别具有用于与上述IC卡的外部接点电接触的接点部,第1弹性片和第2弹性片形成为各自的接点部对于外部接点的接触压力不同,上述多个触头前后并列地配置在基部构件上,并且呈直线状前后排列的触头配置为第1弹性片和第2弹性片相反。在本发明中,触头的第1弹性片和第2弹性片可以形成为具有相同的长度、不同的宽度,也可以形成为具有不同的长度、相同的宽度。本发明配置为使配置于基部构件的后排的多个触头的、接触压力分别不同的第1 弹性片和第2弹性片分别与配置于基部构件的前排的多个触头的第2弹性片和第1弹性片呈直线状排列。由此,能够防止IC卡的焊盘与卡连接器的触头的瞬断,并且能够防止IC卡的并列形成于前后排的多个焊盘的磨损程度的偏差。


图1是本发明的1个实施例的卡连接器的概略立体图。图2是图1的卡连接器的去除了盖构件的俯视图。图3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卡连接器的概略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使用图1至图3来说明本发明的卡连接器。图1和图2分别是本发明的1 个实施例的卡连接器的立体图和卡连接器的去除了盖构件的状态的俯视图。图3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卡连接器的立体图。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卡连接器10大致包含盖构件20、基部构件30及多个触头40。 另外,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卡连接器10用于多个焊盘在前后方向上与卡插入卡连接器的方向平行地呈矩阵状配置的SIM卡。盖构件20至少具有顶板21、左侧壁22及右侧壁23,且由金属薄板利用冲压加工形成。盖构件20与后述的基部构件30重合,从而形成用于安装SIM卡(未图示)的卡容纳空间。SIM卡沿箭头A所示的方向插入卡连接器10的卡容纳空间。即,卡容纳空间向与箭头A相反的方向(后方)开口,形成为卡插入口。基部构件30至少具有底板31、左侧壁32、右侧壁33及前壁34,其由电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利用成形加工形成。基部构件如上所述重合有盖构件20,从而形成卡插入口向后方开口的卡容纳空间。在底板31上,沿前后方向成两排平行地形成有沿卡插入方向A在前后方向上呈细长状的大致矩形的窗部37、38。如图1、图2所示,前排的多个窗部37和后排的
4多个窗部38呈矩阵状配置,在各个窗部37、38处,分别配置有后述的多个两点接触型触头 40。在本实施例中,多个触头40分别为两点接触型触头,具有端子部45及作为第1弹性片和第2弹性片的两个弹性片41、43,其由导电性的金属薄板利用冲压加工形成。在第1 弹性片41和第2弹性片43的各自的自由端,设有用于与IC卡的对应的1个焊盘电接触的接点部42和44。如上所述,为了防止瞬断,第1弹性片41和第2弹性片43形成为各自的固有振动频率相互不同。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第1弹性片41和第2弹性片43的长度相同、使第1弹性片41和第2弹性片43的宽度不同而形成为固有振动频率不同。具体来说, 扩大第1弹性片的宽度,因而减小固有振动频率,减小第2弹性片43的宽度,因而增大固有振动频率。通过如此构成,其结果,第1弹性片41的弹簧常数增大,因而相对于IC卡的焊盘的接触压力被设定为较大。与此相对,第2弹性片43的弹簧常数减小,因而接触压力被设定为较小。触头40的端子部45锡焊在供卡连接器10安装的电子设备的印刷电路的外部接点上。多个触头40以两个弹性片41、43位于基部构件30的多个窗部37、38内的方式沿箭头A所示的卡插入方向在前后方向上多排平行地配置为矩阵状。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 图2所示,多个触头40与作为IC卡的外部接点的焊盘相对应地沿前后方向平行地配置两排,每排3个、共计6个触头。另外,各个触头40在基部构件30成形时,其一部分通过嵌件成形而嵌入该基部构件30中,从而以呈悬臂梁状支承两个弹性片41、43的方式将各个触头 40固定在基部构件30上。各个触头40的固定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压入而将各个触头的一部分固定在基部构件30上。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配置在前排的3个触头40分别配置为沿着卡插入方向A时第1弹性片41位于左侧、第2弹性片43位于右侧。另外,配置在后排的3个触头40分别配置为沿着卡插入方向A时第2弹性片43位于左侧、第1弹性片41位于右侧。 即,在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触头40固定在基部构件30上,使配置在后排的触头40的第 2弹性片43与配置在前排的触头40的第1弹性片41呈直线状排列,配置在后排的触头40 的第1弹性片41与配置在前排的触头40的第2弹性片43呈直线状排列。这样,通过使前后配置的触头40的两个弹性片41、43的配置不同,由配置在所插入的IC卡的前排的焊盘与两个弹性片41、43的各自的接点部42、44的接触引起的磨损变均勻。即,在插入卡连接器10中时,配置在IC卡的前排的焊盘最先与配置在卡连接器10 的后排的触头40相接触,接着与配置在前排的触头40相接触。此时,IC卡的焊盘的与后排的触头40的接触压力大的第1弹性片41的接点部42相接触了的部分与前排的触头的接触压力小的第2弹性片43的接点部44相接触。同样地,IC卡的焊盘的与后排的触头40 的接触压力小的第2弹性片43的接点部44相接触了的部分与前排的触头的接触压力大的第1弹性片41的接点部42相接触。即,不会像以往那样IC卡的焊盘存在仅与接触压力大的弹性片接触的部分和仅与接触压力小的弹性片接触的部分,焊盘的磨损程度均勻,不会出现磨损偏于一部分的情况。因此,与以往的情况相比能够延长IC卡的寿命。在本实施例中,配置在前排的多个触头40全部配置为第1弹性片41与第2弹性片43为相同的配置,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如后述的图3所示的另一实施例所示,配置在前排的3个触头40也可以分别配置为沿着卡插入方向A时第2弹性片43位于左侧、第1弹性片41位于右侧。在该情况下,配置在后排的3个触头40分别配置为沿着卡插入方向 A时第1弹性片41位于左侧、第2弹性片43位于右侧。或者,相邻的触头40的第1弹性片41与第2弹性片43的配置也可以相反。在该情况下,配置在后排的多个触头40的第1弹性片41与第2弹性片43的配置为与呈直线状排列并配置在前排的触头40理所当然地相反。因而,在该情况下,第1弹性片41与第2弹性片43的配置相同的触头40呈交错状配置。图3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图3所示的卡连接器110除了触头140的两个弹性片141、143的构造以外,皆与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相同。因而,在图3中,对于与图1及图2所示的实施例相同的构件,标记相同的编号,省略除触头140以外的卡连接器 110的说明。在本实施例中,触头140的第1弹性片141与第2弹性片143为了防止瞬断而使固有振动频率不同,为此使其各自长度不同。具体来说,形成为第1弹性片141的长度长且宽度小、第2弹性片143的长度短且宽度大。关于本实施例中的触头的配置,配置在前排的3个触头140分别配置为朝向卡插入方向A时第2弹性片143位于左侧、第1弹性片141位于右侧。另外,配置在后排的3个触头140分别配置为朝向卡插入方向A时第1弹性片141位于左侧、第2弹性片143位于右侧。通过这样配置多个触头140,能够期望获得与上述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相同的作用效果。另外,通过使卡连接器的触头的第1弹性片和第2弹性片的长度不同、使第1弹性片和第2弹性片的宽度相同,也能够期望获得与图1至图3所示的实施例相同的作用效果。附图标记说明10、110、卡连接器;20、盖构件;30、基部构件;40、140、触头;41、141、第1弹性片; 43、143、第2弹性片。
权利要求
1.一种卡连接器,其用于安装前后并列配置有多个外部接点的IC卡,其特征在于,该卡连接器至少包括用于分别与对应的上述IC卡的上述多个外部接点相接触的多个触头、以及用于支承该多个触头的基部构件,上述多个触头分别具有第1弹性片和第2弹性片,该第1弹性片和第2弹性片分别具有用于与上述IC卡的外部接点电接触的接点部,第1弹性片和第2弹性片形成为各自的接点部的相对于外部接点的接触压力不同, 上述多个触头前后并列地配置在基部构件上,并且呈直线状前后排列的触头配置为第 1弹性片和第2弹性片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触头的上述第1弹性片和第2弹性片形成为具有相同的长度、不同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触头的上述第1弹性片和第2弹性片形成为具有不同的长度、相同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触头的上述第1弹性片和第2弹性片形成为具有不同的长度、不同的宽度。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卡连接器,通过钻研两点接触型触头的配置来防止IC卡的焊盘与卡连接器的触头的瞬断、并且能够谋求IC卡的焊盘磨损的均匀化、能够延长IC卡的寿命。在用于安装前后并列配置有多个外部接点的IC卡的卡连接器中,具有用于分别与对应的IC卡的多个外部接点相接触的多个触头、以及用于支承该多个触头的基部构件,多个触头分别具有第1弹性片和第2弹性片,该第1弹性片和第2弹性片分别具有用于与IC卡的外部接点电接触的接点部,第1弹性片和第2弹性片形成为各个接点部相对于外部接点的接触压力不同,多个触头前后并列地配置在基部构件上,并且呈直线状前后排列的触头配置为第1弹性片和第2弹性片相反。
文档编号G06K17/00GK102341966SQ20108001067
公开日2012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15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5日
发明者吉田悟, 菊地宏司 申请人:山一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