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49642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键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台式个人计算机的带照明功能的键盘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即使在暗处也可以对按键进行视觉识别的键盘,公知有一种经由导光板向键帽(key top)照射光的键盘(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2-260478号公报在上述的键盘装置中,由于从导光板漫射出的光经由对键帽进行保持的基板、膜基板(membrane board)而被导向键帽,所以存在在键帽中照明的亮度低这一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实现键帽中的照明亮度的提高的键盘装置。本发明涉及一种键盘装置,具备具有接点的电路基板;保持板,其在与所述接点对置的位置将键帽保持为相对所述电路基板能够接近远离;导光板,其具有光透过性,向所述键帽导光;和施力部件,其具有光透过性,并且朝向远离所述电路基板的方向对所述键帽施力;该键盘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配置在所述保持板与所述电路基板之间比所述电路基板靠向所述键帽侧。在上述发明中,所述电路基板包括第1片材,其形成有第1接点,并且被直接层叠了所述导光板;第2片材,其形成有隔着规定间隔与所述第1接点对置的第2接点;和隔离物,其被层叠于所述第1片材与所述第2片材之间;所述第1片材由白色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者白色的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构成。本发明涉及一种键盘装置,该键盘装置具备具有接点的电路基板;保持板,其在与所述接点对置的位置将键帽保持为相对所述电路基板能够接近远离;导光板,其具有光透过性,从光源向所述键帽导光;和施力部件,其具有光透过性,并且朝向远离所述电路基板的方向对所述键帽施力;所述导光板被配置于所述保持板与所述电路基板之间比所述电路基板靠近所述键帽侧,所述电路基板具有与所述导光板对置的主面的至少一部分被粗糙面化的粗糙面化区域,从而解决了上述课题。在上述发明中,所述电路基板具有第1片材,其形成有第1接点,并且被直接层叠所述导光板;第2片材,其形成有隔着规定间隔与所述第1接点对置的第2接点;和隔离物, 其被层叠于所述第1片材与所述第2片材之间;所述第1片材由白色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者白色的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构成,具有与所述导光板对置的主面的至少一部分被粗糙面化的粗糙面化区域。在上述发明中,所述粗糙面化区域能够形成在与所述施力部件对置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
在上述发明中,所述粗糙面化区域能够通过使用透明或者白色墨水印刷的点图案来进行粗糙面化。在上述发明中,所述粗糙面化区域能够通过使用白色墨水印刷的粗糙面(mat)图案来进行粗糙面化。在上述发明中,所述导光板由具有1000[MPa]以下的杨氏模量的材料构成。在上述发明中,所述导光板由氨基甲酸乙酯系树脂或者硅酮系树脂构成。在上述发明中,所述施力部件被直接接合于所述导光板。在上述发明中,所述施力部件的折射率与所述导光板的折射率相比相对高。在上述发明中,所述施力部件由硅酮系树脂构成。在上述发明中,所述施力部件通过具有所述导光板的折射率以上且所述施力部件的折射率以下的折射率的粘接剂与所述导光板接合。在上述发明中,所述保持板通过连杆机构来保持所述键帽。本发明涉及一种键盘装置,该键盘装置具备电路基板,其具有在一个主面形成有第1接点的第1片材、形成有隔着规定间隔与所述第1接点对置的第2接点的第2片材、和层叠于所述第1片材与所述第2片材之间的隔离物;保持板,其层叠于所述第1片材的另一个主面,在与所述接点对置的位置将键帽保持为相对所述电路基板能够接近远离;施力部件,其具有光透过性,并且朝向远离所述电路基板的方向对所述键帽施力;和光源,其被配置于所述电路基板,用于照射所述键帽;其中,所述第1片材或者所述第2片材具备将所述光源发出的光从光导入部导向所述键帽的导光性,从而解决了上述课题。在上述发明中,所述第1片材由具备将所述光源发出的光导向所述键帽的导光性的材料构成,由白色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者白色的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构成所述第 2片材以及/或者所述隔离物。在上述发明中,可由具有1000[MPa]以下的杨氏模量的材料构成具备所述导光性的第1片材。在上述发明中,可由氨基甲酸乙酯系树脂或者硅酮系树脂构成具备所述导光性的第1片材。在上述发明中,可采用使所述施力部件与所述第1片材直接接合的构成。在上述发明中,可使所述施力部件的折射率与所述第1片材的折射率相比相对
尚ο在上述发明中,所述第2片材由具备将所述光源发出的光导向所述键帽的导光性的材料构成,由透明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者透明的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构成所述第 1片材以及/或者所述隔离物。此外,所述第2片材可由聚碳酸酯或者丙烯酸系树脂构成。在上述发明中,所述保持板可成为通过连杆机构保持所述键帽的构成。在本发明中,由于将导光板配置于保持板与电路基板之间比电路基板靠近键帽侧,所以能够实现键帽中的照明亮度的提高。另外,在本发明中,由于形成有接点并且被层叠保持板的电路基板的第1片材或者第2片材具备导光性,所以能够使键帽中的照明的亮度提高,并且能够实现键盘装置的
薄型化。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键盘装置的整体构成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键帽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在暗处对图2所示的键帽进行了照明的样子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图1的IV部的放大剖视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键盘装置的放大剖视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的键盘装置的放大剖视图。图7是表示试样1的亮度分布测量结果的照片。图8是表示图7所示的亮度分布测量结果中设定的点(spot)的照片。图9是表示试样2的亮度分布测量结果的照片。图10是表示图1的IV部的第1放大剖视图。图11是表示图1的IV部的第2放大剖视图。图12是表示图1的IV部的第3放大剖视图。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键盘装置的放大剖视图。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的键盘装置的放大剖视图。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中的键盘装置的整体构成的剖视图。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中的键帽的俯视图。图17是表示在暗处对图16所示的键帽进行了照明的样子的俯视图。图18是表示图15的IV部的第1放大剖视图。图19是表示图15的IV部的第2放大剖视图。图20是表示图15的IV部的第3放大剖视图。图21是表示图15的IV部的第4放大剖视图。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8实施方式中的键盘装置的放大剖视图。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9实施方式中的键盘装置的放大剖视图。图M是表示试样41的亮度分布测量结果的照片。图25是表示图M所表示的亮度分布测量结果中设定的点的照片。图沈是表示试样42的亮度分布测量结果的照片。图27是表示试样60的亮度分布测量结果的照片。图观是表示试样61的亮度分布测量结果的照片。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1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键盘装置的整体构成的剖视图,图2以及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键帽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图1的IV部的放大剖视图。本实施方式中的键盘装置1是在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等中使用的键盘,如图1所示,具备键帽10、保持板20、橡胶圆顶(rubber dome)片材30、导光板40、膜基板50和框体60。
6
键帽10如图2所示,具有带英语、日本语等文字12的按键面11,通过输入者用手指按压该按键面11,该文字被输入到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此外,也可以取代文字12而将数字、符号或者图形等附在按键面11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按键面11而言,文字12的部分是透明的,与此相对,其他的部分是不透明的。因此,当从下方向键帽10照射光时,由于光仅从文字12的部分透过,所以如图3所示,在暗处也可以对按键进行视觉识别。此外,也可以将文字12的部分设为不透明、将按键面11中的其他部分设为透明。在键盘装置1的上面排列有多个这样的键帽10。各个键帽10如图4所示,经由连杆机构15可升降地被保持在保持板20上。连杆机构15是由2个臂部件16、17构成的缩放(pantograph)连杆机构。该第1 臂部件16与第2臂部件17侧视下交叉成X字状。第1臂部件16的上端可滑动地连结在键帽10的下面,第1臂部件16的下端可转动地连结在保持板20上。另一方面,第2臂部件17的上端可转动地连结在键帽10的下面, 第2臂部件17的下端可滑动地连结在保持板20上。当键帽10被按下时,第1臂部件16以其下端为中心转动,其上端在键帽10的下面滑动。与此同时,第2臂部件17以其上端为中心转动,其下端在保持板20上滑动。通过这样的连杆机构15介在于键帽10和保持板20之间,键帽15可以一边维持相同的位置(与膜基板50的接点511、521对置的位置)一边进行升降,并且可以防止键帽 10从键盘装置1脱落。此外,对于本发明中的连杆机构,不限于上述的缩放式连杆机构15。例如,可以还包含使分别形成在2个臂部件的端部的齿轮相互啮合,将该臂部件组合成倒V字状的齿轮连杆机构。在保持板20上针对一个键帽10设置有一对突起21、22。第1突起21将连杆机构15的第1臂部件16的下端保持成可旋转。另一方面,在第2突起22中,形成有朝向第 1突起21开口、具有沿着保持板20的平面方向的深度的槽221,第2臂部件17的下端可滑动地插入到该槽221内。而且,在保持板20上第1突起21与第2突起22之间形成有开口 23。橡胶圆顶片材30的橡胶圆顶35从该开口 23朝向键帽10突出。该保持板20层叠在橡胶圆顶片材30之上。橡胶圆顶片材30具有片材主体31和橡胶圆顶35。片材主体31例如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构成。另一方面,橡胶圆顶35例如由透明的硅酮系树脂构成。该橡胶圆顶 35借助透明的粘接剂,通过脚部37与片材主体31相接合。另外,橡胶圆顶35具有朝向下方突出的凸部36。另一方面,在片材主体31中与橡胶圆顶35的凸部36对置的位置形成有开口 32,不对按压键帽10时接点511、521的接通负荷(接点511、521相接触而电接通的负荷)造成影响。当键帽10被按下时,橡胶圆顶35受到按压,脚部37发生压曲变形,使得橡胶圆顶 35的凸部36隔着导光板40按压膜基板50的接点511、521。另一方面,当键帽10的按压被解除时,脚部37基于弹性力而恢复初始形状,接点511、521分离,并且键帽10被推起。橡胶圆顶片材30层叠在导光板40之上。
导光板40是将从发光二极管M入射的光向键帽10进行导光的透明的膜。作为构成该导光板40的具体材料,例如可以举出硅酮橡胶等硅酮系树脂,热可塑性聚氨酯、交联聚氨酯等氨基甲酸乙酯系树脂,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系树脂等,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 :Ethylene_vinyl acetate)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另外,优选导光板40由柔软的材料构成。具体而言,优选具有1 1000[MPa]的杨氏模量的材料,尤其更优选具有1 300 [MPa]的杨氏模量的柔软材料。作为具有这样的杨氏模量的材料的具体例子,可以举出例如氨基甲酸乙酯系树脂(杨氏模量5 300[MPa] 程度)、硅酮系树脂(杨氏模量1 5[MPa]程度)等。在本实施方式的键盘装置1中,由于在橡胶圆顶35与膜基板50之间夹设有导光板40,所以当用聚碳酸酯(杨氏模量2000 3000 [MPa]程度)、丙烯酸系树脂(杨氏模量 3000 3500[MPa]程度)那样硬的材料构成导光板时,存在不能使接点511、521接通的情况。与此相对,通过用具有上述范围的杨氏模量的柔软材料构成导光板40,可以以适当的负荷使接点511、521接通。此外,也可以通过调整在膜基板50的隔离物53中形成的开口 531的内径、膜基材厚度来实现接点511、521的接通负荷的合理化。在导光板40中与橡胶圆顶35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将导光板40内的光向外部漫射用的漫射部41。该漫射部41通过对导光板40的背面丝网印刷白色的墨水而形成。通过利用该漫射部41使光漫射,光从导光板40向外部漫射,导光板40朝向上方发光。此外,也可以通过对导光板40的表面进行激光加工或者进行粗糙面化来形成漫射部41。另外,也可以在导光板40的上面形成漫射部41。该导光板40层叠在膜基板50之上。膜基板50具有上部片材51、下部片材52和隔离物(spacer) 53。上部片材51例如由白色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白色的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 (PEN Polyethylene naphthalate)等具有可挠性的白色树脂制膜构成。白色PET、白色PEN 可以通过向PET、PEN混合白色颜料或者使PET、PEN自身发泡来获得。通过将直接层叠导光板40的上部片材51设置为白色,可以对上部片材51赋予反射板的功能。由此,与在导光板40和膜基板50之间层叠专用的反射板的情况相比较,可以实现键盘装置1整体的薄型化。此外,也可以通过向上部片材51、框体60的内侧面涂敷白色的墨水,对上部片材51、框体60赋予反射板的功能。另外,在该上部片材51的下面形成有第1接点511。该第1接点511例如通过向上部片材51丝网印刷银膏而形成。通过将直接层叠导光板40的上部片材51设置为白色,可以对上部片材51赋予反射板的功能。由此,与在导光板40和膜基板50之间层叠专用的反射板的情况相比较,可以实现键盘装置1整体的薄型化。此外,也可以通过向上部片材51、框体60的内侧面涂敷白色的墨水,对上部片材51、框体60赋予反射板的功能。下部片材52例如也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构成。在该下部片材52的上面与第1接点511对置的位置形成有第2接点521。该第2接点521与第 1接点511同样,例如通过向下部片材52丝网印刷银膏而形成。此外,该下部片材52不必须是白色的,也可以是透明的。另外,也可以取代对上部片材51赋予反射板的功能,而将上
8部片材51形成为透明,对隔离物53赋予反射板的功能,还可以将上部片材51与隔离物53 形成为透明,对下部片材52赋予反射板的功能。隔离物53由与下部片材52同样的材料构成。在该隔离物53中形成有与第1以及第2接点511、521对应的开口 531。此外,该隔离物53也可以与下部片材52同样,不是必须为白色而是透明的。在本实施方式中,上部片材51与下部片材52隔着隔离物53而层叠,第1接点511 与第2接点521能够通过开口 531接近/远离地对置。当键帽10被按下时,橡胶圆顶35的凸部36隔着导光板40按压膜基板50的上部片材51。由此,由于上部片材51发生变形,所以第1接点511与第2接点521接触,接点 511、521形成接通状态。另一方面,当键帽10的按压被解除时,上部片材51由于弹性力而恢复为初始形状,接点511、521形成断开状态。在该膜基板50上安装有发光二极管(LED =Light Emitting Diode) 54。该发光二极管讨是侧面照射型的LED,如图1所示,其照射面541按照与导光板40的入射面41对置的方式被安装于膜基板50。当该发光二极管M发光时,从发光二极管M的照射面541照射出的光经由入射面41而进入到导光板40内,一边在该导光板40内反射一边传播。然后,在导光板40中形成了漫射部41的位置,导光板40内的光通过漫射部41漫射而向上方漏出。由导光板40向上方漏出的光通过橡胶圆顶35到达键帽10的下面。由于该光在键帽10中仅从文字12的部分透过,不透过其他的部分,所以当从上方观察键盘装置 1时,仅文字12的部分成为发亮的状态。因此,即使在暗处,也可以对按键进行视觉识别。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从下侧起以膜基板50、导光板40、橡胶圆顶片材30 以及保持板20的顺序进行层叠,将它们收纳到框体60的收纳部61内。而且,通过在框体 60的折回部61卡合保持板20的周缘,橡胶圆顶片材30、导光板40以及膜基板50被夹在保持板20与框体60之间。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比膜基板50靠向键帽10侧地配置导光板40,可以使从导光板40漫射出的光不经由膜基板50地导向键帽10,因此,键帽10中的照明的亮度提
尚ο顺便说明,在以往的键盘装置中,由于保持板被配置在膜基板之下,所以需要在膜基板中设置用于使保持板上设有的突起贯通的贯通孔。并且,当在导光板中形成了贯通孔时,由于光在贯通孔的端面泄露,所以导光板层叠于保持板之下。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导光板40配置在保持板20与膜基板50之间,并且将保持板20配置于导光板40 之上,所以不需要在导光板40中形成使保持板20的突起21、22贯通用的孔,防止了在孔的端面光漫射而衰减,因此可以防止键帽10中的照明亮度降低。《第2实施方式》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键盘装置的放大剖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具备橡胶圆顶片材的片材主体,在橡胶圆顶与导光板直接接合的方面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但除此以外的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下面,仅对第2实施方式中的键盘装置IB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点进行说明,对作为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构成的部分,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橡胶圆顶35借助透明的粘接剂,通过脚部37与导光板40直接接合。该粘接剂具有导光板40的折射率以上且橡胶圆顶35的折射率以下的折射率,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举出由硅酮系树脂、氨基甲酸乙酯系树脂构成的粘接剂。这里,构成导光板40的氨基甲酸乙酯系树脂具有1. 4 1. 5左右的折射率。另一方面,构成橡胶圆顶35的硅酮系树脂具有4. 0 4. 5左右的折射率,与导光板40的折射率相比,橡胶圆顶35的折射率较高。一般在折射率不同的部件密接的情况下,光从折射率低的部件进入到折射率高的部件。而且,由于折射率高的部件内的光在与折射率低的部件的密接面发生全反射、折射, 所以导致已进入到该高折射率的部件内的光不返回到低折射率的部件内。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导光板40内传播的光经由橡胶圆顶35的接合了脚部37的位置,积极地进入到橡胶圆顶35内。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由于通过比膜基板50靠近键帽10侧地配置导光板40,可以将由导光板40漫射出的光不经由膜基板50地导向键帽10,所以,键帽10 中的照明亮度提高。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由于在保持板20与膜基板50之间配置导光板40,所以不需要在导光板40中形成用于使保持板20的突起21、22贯通的孔,可以实现键帽10中的照明亮度的进一步提高。并且,由于如上述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漫射部41实现的发光之外,还利用折射率之差从导光板40向橡胶圆顶35内直接导光,所以可以进一步提高键帽10中的照明的亮度。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不需要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橡胶圆顶片材30的片材主体31,所以可以实现键盘装置IB整体的薄型化。而且,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粘接剂将橡胶圆顶35与导光板40直接接合,该粘接剂具有导光板40的折射率以上且橡胶圆顶35的折射率以下的折射率,所以不会妨碍从导光板40向橡胶圆顶35前进的光的行进。《第3实施方式》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的键盘装置的放大剖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键帽以及保持板的构造不同的方面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除此以外的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下面,仅对第3实施方式中的键盘装置IC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点进行说明,对作为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构成的部分,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键盘装置IC是用于台式个人计算机的键盘。从该键盘装置IC的键帽IOC的下面,抵接肋13与卡合肋14朝向下方突出。抵接肋13与橡胶圆顶35抵接。另一方面,卡合肋14与保持板20C的台座64卡合。此外,虽未特别图示,但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在本实施方式的键帽IOC的按键面 11上也附有文字12,按键面11上的文字12的部分透明,与此相对,按键面11的其他部分不透明。在保持板20C上,取代第1以及第2突起21、22而形成有台座24。在该台座64的上部开口的周缘形成有朝向内侧突出的突起641,卡合肋14的卡合爪141与该突起641卡
口 O
10
当键帽10被按下时,橡胶圆顶35发生变形,凸部36隔着导光板40按压膜基板50 的接点511、521。另一方面,当键帽IOC的按压被解除时,橡胶圆顶35恢复为初始形状,将键帽IOC推起。这时,通过台座64与卡合肋14卡合,可以防止键帽10从键盘装置IC脱落。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通过比膜基板50靠近键帽IOC侧地配置导光板40,可以使从导光板40漫射出的光不经由膜基板50地导向键帽10C,因此键帽IOC 中的照明亮度提高。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将导光板40配置在保持板20 与膜基板50之间,所以不需要在导光板40中形成用于使保持板20的突起21、22贯通的孔, 可以实现键帽10中的照明亮度的进一步提高。此外,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记述,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因此,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公开的各要素还包含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的所有设计变更、等同物。例如,在第3实施方式的键盘装置IC中,也可以如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使用由透明的硅酮系树脂构成的粘接剂,将橡胶圆顶与导光板直接接合。其中,本实施方式中的膜基板与本发明中的电路基板的一例相当,本实施方式中的上部片材与本发明的第1片材的一例相当,本实施方式中的下部片材与本发明的第2片材的一例相当,本实施方式中的橡胶圆顶与本发明的施力部件的一例相当。下面,通过将本发明进一步具体化的试样确认了本发明的效果。《实施例1》以下的试样1以及试样2用于确认上述实施方式中的键盘装置的照明亮度提高的效果。〈试样1>在试样1中,制作了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构成的键盘装置的样品。在该试样1的样品中,使用厚度为100 μ m的PET膜(帝人杜邦薄膜株式会社制HS) 作为橡胶圆顶片材的片材主体,在该PET膜上利用粘接剂(东亚合成株式会社制LCR0628A) 接合了透明的橡胶圆顶(信越聚合物株式会社制)。另外,使用了厚度为200 μ m的氨基甲酸乙酯片材(日本玛泰株式会社制 M-FILM-NY02-A)作为导光板。并且,在该氨基甲酸乙酯片材的下面,通过丝网印刷白色墨水 (十条化工株式会社制4700M白)而形成了漫射部。而且,使用了厚度为100 μ m的白色PET膜(帝人杜邦薄膜株式会社制FW2)作为膜基板的上部片材,使用了厚度为IOOym的PET膜(帝人杜邦薄膜株式会社制HS)作为下部片材、隔离物。另外,通过在上部片材以及下部片材上丝网印刷含有银填料的导电性膏(东洋纺织株式会社制DX-351H-30),分别形成了厚度为ΙΟμπι的第1以及第2接点。在该膜基板上,使用导电性粘接剂(三键(7 U — # >卜·')株式会社制3302Β)安装了长度为2. 8mm、宽度为LOmm、高度为0.6mm的侧面发光型LED(西铁城(O)电子株式会社社制CL-432F)。其中,在该试样1的样品中,当向下部片材安装LED时,在下部片材上形成LED安装用的电路图案,并且在上部隔离物以及隔离物中形成了用于插入被安装于下部片材的
11LED的贯通孔。使用低压电流产生电源(爱德万测试(7卜‘K >〒7卜)株式会社制R6142)向该试样1的样品的LED通入IOOmA电流,使用二维色彩亮度计(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制 CA-2000)测量了使LED点亮的状态下的键帽中的照明的亮度分布。这时的亮度分布测量结果如图7所示。另外,对各个按键设定图8所示那样的点,算出了所有点的亮度的平均值。 该算出结果在表1中表示。其中,在图8中实线的框是点。[表 1]
试样1(实施例) I试样2(比较例) 亮度平均值[cd/m2] 53 326 2〈试样2>在试样2中,制作了除变更各部件的层叠顺序以外与试样2同样构成的键盘装置的样品。即,在该试样2的样品中,从下侧起以导光板、保持板、膜基板、橡胶圆顶片材的顺序(上述的日本特开2002-260478号公报记载的层叠顺序)进行了层叠。其中,伴随着该层叠顺序的变更,将由厚度为100 μ m的白色PET膜构成的反射片材(帝人杜邦薄膜株式会社制FW》追加于导光板之下。而且,将膜基板的上部片材变更为与下部片材、隔离物同样的透明的PET膜(帝人杜邦薄膜株式会社制HS)。并且,在橡胶圆顶片材与膜基板中形成了保持板的第1以及第2突起所贯通的贯通孔。对于该试样2的样品,以与试样1同样的要领使LED点亮,测量了键帽中的照明的亮度分布。这时的亮度分布测量结果如图9所示。另外,对各个按键设定与试样1同样的点,算出了所有点的亮度的平均值。该算出结果如上述的表1所示。〈考察〉在试样1中,虽然与试样2比较仅变更了各部件的层叠顺序,但如图7以及图9所示,键帽中的照明的亮度整体提高,如表1所示那样亮度提高为2倍左右。由此可以理解通过将导光板配置在保持板与膜基板之间且比膜基板靠近键帽侧,使得键帽中的照明的亮度提高。《实施例2》接下来,通过以下说明的试样3 9确认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键盘装置的接通负荷是否上升。〈试样3>在试样3中,制作了除使用厚度为150 μ m的氨基甲酸乙酯片材(日本玛泰株式会社制M-FILM-NY02-A)作为导光板以外,与试样1同样构成的键盘装置的样品。该试样3的导光板的构成如表2所示。[表 2]
权利要求
1.一种键盘装置,具备具有接点的电路基板;保持板,其在与所述接点对置的位置将键帽保持为相对所述电路基板能够接近远离;导光板,其具有光透过性,向所述键帽导光; 和施力部件,其具有光透过性,并且朝向远离所述电路基板的方向对所述键帽施力;该键盘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被配置于所述保持板与所述电路基板之间比所述电路基板靠近所述键帽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基板具有第1片材,其形成有第1接点,并且被直接层叠所述导光板; 第2片材,其形成有隔着规定间隔与所述第1接点对置的第2接点;和隔离物,其被层叠于所述第1片材与所述第2片材之间;所述第1片材由白色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者白色的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基板具有与所述导光板对置的主面的至少一部分被粗糙面化的粗糙面化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糙面化区域形成在与所述施力部件对置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糙面化区域通过使用透明或者白色墨水印刷的点图案而被粗糙面化。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糙面化区域通过使用白色墨水印刷的粗糙面图案而被粗糙面化。
7.根据权利要求1 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光板由具有1000[MPa]以下的杨氏模量的材料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由氨基甲酸乙酯系树脂或者硅酮系树脂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 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部件与所述导光板直接接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部件的折射率与所述导光板的折射率相比相对高。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部件由硅酮系树脂构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部件通过具有所述导光板的折射率以上且所述施力部件的折射率以下的折射率的粘接剂与所述导光板接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 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板通过连杆机构保持所述键帽。
14.一种键盘装置,具备电路基板,其具有在一个主面形成有第1接点的第1片材、形成有隔着规定间隔与所述第1接点对置的第2接点的第2片材、和层叠于所述第1片材与所述第2片材之间的隔离物;保持板,其层叠于所述第1片材的另一个主面,在与所述接点对置的位置将键帽保持为相对所述电路基板能够接近远离;施力部件,具有光透过性,并且朝向远离所述电路基板的方向对所述键帽施力;和光源,其配设于所述电路基板,用于照射键帽;该键盘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1片材或者所述第2片材具备将所述光源发出的光从光导入部导向所述键帽的导光性。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片材由具备将所述光源发出的光导向所述键帽的导光性的材料构成,所述第 2片材以及/或者所述隔离物由白色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者白色的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构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所述导光性的第1片材由具有1000[MPa]以下的杨氏模量的材料构成。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所述导光性的第1片材或者第2片材由氨基甲酸乙酯系树脂或者硅酮系树脂构成。
18.根据权利要求15 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部件与所述第1片材直接接合。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部件的折射率与所述第1片材的折射率相比相对高。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片材由具备将所述光源发出的光导向所述键帽的导光性的材料构成,所述第 1片材以及所述隔离物由透明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者透明的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构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键帽中的照明亮度的提高的键盘装置。键盘装置(1)具备具有接点(511、521)的膜基板(50);在与接点(511、521)对置的位置将键帽(10)保持为相对膜基板(50)能够接近远离的保持板(20);具有光透过性,向键帽(10)导光的导光板(40);具有光透过性,对键帽(10)从膜基板(50)向远离方向施力的橡胶圆顶(35);导光板(40)被配置于比膜基板(50)靠近键帽(10)侧。
文档编号G06F3/02GK102473037SQ20108002640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7日
发明者大山昌纪, 尾野靖, 竹内绘里子, 龟山大介 申请人:株式会社藤仓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