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57441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卡合装置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体积小的可携式电子运算装置已如雨后春笋般被生产出来,如平板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携带型电子运算装置。由于携带型电子运算装置的体积变小,各零组件的组合结构就会相对改变。其中,平板计算机的零组件可概分为触控面板、卡合装置、主机板模块及壳体。而平板计算机为了缩小体积相对应修改了组装方式,首先,直接将卡合装置固定于触控面板,其余零组件设置于壳体,再将卡合装置结合于壳体,用以使触控面板组装于壳体上。由于触控模块的结构强度并不如卡合装置,因此,需简化将触控面板装卸于壳体的过程,用以防止 触控面板在装卸于壳体的过程中,因使用者的力量过大、操作次数过于频繁或装卸程序过于繁杂,使触控面板与卡合装置间产生碰撞而导致触控面板损坏。现有技术中的卡合装置是以多个螺丝分别将多个弹片锁附于触控面板的四周边缘,而壳体的内壁面具有多个凹槽。然后,弹片受到压力挤压时往往会产生强烈的震荡,所以当使用者欲将触控面板压合于壳体时,则将这些弹片挤向于这些凹槽内,使这此弹片卡合于这凹槽。然而,于每一次将触控面板组装于壳体时,弹片受到壳体挤压时即产生一外力施加于螺丝上,并对触控面板的螺丝锁附处造成某种程度的损坏。另外,在将触控面板拆卸时,需用一外部工具挤压弹片,使弹片得以脱离凹槽。因此,在拆卸触控面板的过程中,也同样对触控面板的螺丝锁附处进行破坏。再者,因为触控面板与壳体间需要紧密结合,所以触控面板的四周所使用的螺丝及弹片的数量众多,进而使螺丝持续对触控面板的四周边缘进行破坏,最终将导致触控面板崩坏而降低组装良率。因此,组装厂商需设计一种更易于组装的卡固装置,以降低卡固装置于装卸壳体的过程中对触控面板造成过大的破坏。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藉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于触控面板组装时,卡固装置容易导致触控面板崩坏的问题。根据本发明所揭露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包括一显示单元、一壳体、一框架及一释放架。其中,壳体具有相对的一第一侧、相对该第一侧的一第二侧及一连接该第一侧及该第二侧的第三侧,第一侧及第二侧分别具有至少一第一卡合部,第三侧具有至少一第二卡合部。框架配置于显示单元,框架包括彼此相对的一第一支架及一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分别具有至少一第三卡合部。释放架配置于显示单元并具有一释放部及一勾孔。其中,当显示单元配置于壳体并相对壳体移动到一结合位置时,第三卡合部卡合于第一卡合部,第二卡合部卡合于第四卡合部,当第四卡合部受力产生弹性形变时,第四卡合部解除与第二卡合部的卡合状态。
根据本发明所揭露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利用推抵的方式将显示单元结合至壳体,使框架的第三卡合部顺势插入壳体以及释放架的勾孔顺势卡合于第二卡合部。用以解决现有的弹片受压力挤压时容易产生强烈震荡的问题。另一方面其利用框架及释放架将各第三卡合部及各勾孔整合为一体,用以减少各第三卡合部与各勾孔结合于显示单元所需的螺丝的数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图I为根据本发明所揭露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I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2的放大示意图;图4A、图4B及图4C为图I的作动示意图;图5为根据本发明所揭露另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放大的分解示意图;图6A为图I的作动示意图;图6B为图I的作动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0可携式电子装置100 显示单元200 壳体220 第一侧230 第二侧240 第三侧250 第一^^合部251 开口252 第五卡合部260 第二卡合部261 连接部262 贯穿孔263 导扣部270 结合孔280 滑轨290 开孔300 框架310 第一支架320 第二支架330 第一端340 第二端350 第三卡合部
351本体352延伸部353凸块360锁孔370第三支架400释放架410释放部420勾孔430第四卡合部500锁固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请同时参阅图I至图3,图I为根据本发明所揭露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I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2的放大示意图。其中,可携式电子装置10可以是平板计算机、笔记型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或手机等电子装置,而下述实施方式将以平板计算机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本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10包括一显示单元100、一壳体200、一框架300及一释放架400。其中,显示单元100可以是触控屏幕或是液晶屏幕。壳体200具有相对的一第一侧220、一第二侧230及一第三侧240,第三侧240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侧220及第二侧230。第一侧220及第二侧230分别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卡合部250,第一卡合部250例如是一卡槽。每一第一卡合部250具有一开口 251及第五卡合部252。第三侧240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卡合部260,第二卡合部260例如是一卡勾。每一第二卡合部260具有一连接部261及一自连接部261朝向第四卡合部430方向凸出的导扣部263,每一连接部261的侧面具有一贯穿孔262。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侧的第一卡合部250的数量可以是3个,但并不以此为限,第二卡合部260的数量可以是4个,但并不以此为限,实施时可依实际需求更改第一卡合部250与第二卡合部260的数量。另外,壳体200的内部空间可用于容置电路板及其余电子零组件。框架300设置于显不单兀100,框架300包括彼此相对的一第一支架310、一第二支架320及一连接第一支架310及第二支架320的第三支架370,使框架300的外形约略呈“口”字形或“…’字形。第一支架310及第二支架320分别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330及一第二端340,以及第一支架310及第二支架320分别具有至少一第三卡合部350。每一第三卡合部350可以是如图3所示的“倒勾”形式,其包括一本体351及一自本体351延伸的延伸部352,延伸部352的延伸方向可由第一支架310的第一端330朝向第一支架320的第二端340的方向延伸。其中,第三卡合部350的数量是对应第一卡合部250的数量。换言之,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310或第二支架320的第三卡合部350的数量可以是3个。释放架400配置于显示单元100,释放架400对应于框架300的第二端340处具有一第四卡合部430,而第四卡合部430具有一释放部410及一勾孔420,释放部410为沿勾孔420向外侧延伸的一壁面。其中,勾孔420的数量是对应第二卡合部260的数量。换言之,在本实施例中,勾孔420的数量可以是4个。另外,本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10还可包括一对锁固件500,第一支架310及第二支架320的第一端330分别包括一锁孔360,壳体200的第一侧220及第二侧230分别包括一结合孔270,这对锁固件500分别穿设过第一支架310及第二支架320的二锁孔360并结合于壳体200的二结合孔270。其中,锁固件500可以是螺丝等结合零件。接下来将介绍显示单元100装卸于壳体200的作动方式。请继续参阅图4A及图4B,图4A及图4B为图I的组装作动示意图。首先,先以框架300与释放架400设置于显示单元100为例。此时,使用者先如图4A所示,将显示单元100以稍微倾斜的角度摆放于壳体200上,使释放部410的前端抵靠于第二卡合部260的前端,这些第三卡合部350位于壳体上并对准这些第一卡合部250的开口 251。接下来,使用者如图4B所示顺势将显示单元100相对于壳体200以箭头a所指示的方向旋转并沿箭头b所指示的方向移动至一结合位置时,这些释放部410顺着这些导扣部263滑进于这些第二卡合部260。此时,这些导扣部 263卡合于这些勾孔420,这些第三卡合部350置入这些第一^^合部250的开口 251并移动至这些第一卡合部250的第五卡合部252,使这些第三卡合部350的延伸部352的上缘抵靠于第五卡合部252的下缘。最后,利用锁固件500将锁孔360及结合孔270锁附于一起则完成显示单元100组装于壳体200。接下来,当使用者要将显示单元100拆卸于壳体200时,先拆除锁固件500,之后如图4C所示,将显示单元100相对于壳体200沿箭头c所指示的方向推移,使显示单元100与壳体200间具有一间距d并露出贯穿孔262。此时,使用者可持一外部工具分别穿设过贯穿孔262并抵压释放部410,使释放部410受力产生弹性形变并朝向壳体200的方向移动时,连带解除导扣部263与勾孔420卡合状态。接下来,使用者如图4B所示,沿箭头b所指示的反向将显示单元100相对于壳体200向后拉出,并依箭头a所指示的反向将显示单元100轻微旋转,使显示单元100回复至组装前的状态(如图4A所示)。当然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第三卡合部350也可以是另一种实施态样,以下将以另一实施例加以说明。请参阅图5,图5为根据本发明所揭露另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放大的分解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10包括一显示面板100、一壳体200、一框架300及一释放架400。其中显示面板100与释放架400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相似。壳体200具有相对的一第一侧220、一第二侧230。第一侧220及第二侧230分别具有一滑轨280,每一滑轨280具有至少一开孔290。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滑轨280的开孔290的数量可以是3个,但并不以此为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依实际需求更改开孔290的数量。框架300设置于显不单兀100,框架300包括彼此相对的一第一支架310、一第二支架320。其中,每一第一支架310及第二支架320分别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330及一第二端340,以及每一第一支架310及第二支架320分别具有至少一第三卡合部350。每一第三卡合部350可以是如图5所示包括一本体351及一自本体351的侧面凸起的凸块353。其中,第三卡合部350的数量是对应开孔290的数量。换言之,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310或第二支架320的第三卡合部350的数量可以是3个。接下来将介绍显示单元100装卸于壳体200的作动方式,然而与上述实施例中相同的操作步骤将不再赘述,以下单就框架300与壳体200的结合方式做说明。请参阅图6A与图6B,图6A为图I的作动示意图,图6B为图I的作动示意图。当使用者将显示单元100配置于壳体200时,各凸块353分别嵌入各滑轨280的各开孔290 (如图6A所示)。当显示单元100相对壳体200移动到一结合位置时(如箭头e所指示的方向),各凸块353离开各开孔290并移动至滑轨280内,使各凸块353抵靠于滑轨280的内壁面(如图6B所示)。根据本发明所揭露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利用推抵的方式将显示单元结合至壳体,使框架的第三卡合部是顺势插入壳体的第一卡合部以及释放架的勾孔顺势卡合于第二卡合部。用以解决现有的弹片受压力挤压时容易产生强烈震荡的问题。另一方面利用框架及释放架将各第三卡合部及各勾孔整合为一体,用以减少各第三卡合部与各勾孔结合于显示单元所需的螺丝的数量。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 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显示单元; 一壳体,具有相对的一第一侧、相对该第一侧的一第二侧及一连接该第一侧及该第二侧的第三侧,该第一侧及该第二侧分别具有至少一第一卡合部,该第三侧具有至少一第二卡合部; 一框架,配置于该显示单元,该框架包括彼此相对的一第一支架及一第二支架,该第一支架及该第二支架分别具有至少一第三卡合部;及 一释放架,配置于该显示单元并具有一第四卡合部; 其中,当该显示单元配置于该壳体并相对该壳体移动到一结合位置时,该第三卡合部卡合于该第一卡合部,该第二卡合部卡合于该第四卡合部,当该第四卡合部受力产生弹性形变时,该第四卡合部解除与该第二卡合部的卡合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四卡合部具有一释放部及一勾孔,当该显示单元位于该结合位置时,该第二卡合部卡合于该勾孔,当该释放部受力时,该释放部产生弹性形变,并解除该第二卡合部与该勾孔的卡合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卡合部具有一连接部及一自该连接部朝向该第四卡合部凸出的导扣部,于该显示单元结合于该壳体时,该导扣部卡合于该勾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接部具有一贯穿孔,而一外部工具适于穿设该贯穿孔并抵压该释放部,使该释放部产生弹性形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显示单元适于相对该壳体位移,使得该显示单元与该壳体间具有一间距,而该外部工具适于穿过该贯穿孔并抵压该释放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架及该第二支架分别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每一该第三卡合部包括一延伸部,当该显不单兀位于该结合位置时,该第二卡合部卡合于该勾孔,该延伸部卡合于该第一^^合部。
7.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对锁固件,该第一支架与该第二支架的该第一端具有一锁孔,该壳体的该第一侧与该第二侧分别具有一结合孔,该对锁固件分别穿设过该些锁孔并结合于该些结合孔。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该第三卡合部包括一本体及一自该本体的侧面凸起的凸块,该壳体于该第一侧及该第二侧具有一滑轨,每一该滑轨的一侧具有至少一开孔,当该显示单元位于该结合位置时,该凸块卡合于该滑轨。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显示单元为一触控面板。
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合部为一卡槽。
全文摘要
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一显示单元、一释放架及一壳体,释放架设置于显示单元并具有一释放部及一勾孔,壳体具有一第二卡合部。当显示单元相对壳体移动至一结合位置时,勾孔卡合于第二卡合部。当释放部受外力时,释放部连动勾孔脱离第二卡合部而使显示单元可被移出结合位置。
文档编号G06F1/16GK102736667SQ20111008232
公开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30日
发明者何湘吟, 吴纮纮, 周威寰, 张嘉伟, 涂佳铭, 苏昱豪 申请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