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24050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特别是涉及ー种具有多个触控输入区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笔记型电脑上只设置ー块触控板,其具备光标控制功能而可用来取代鼠标,但无法快速启动(致能)其它特殊功能,例如音量控制或缩放显示页面等。后来,业者开发出借由在触控板上侦测各种不同手势,例如单手指单击、双击、拖曳来取代不同功能的快捷键,或者以多手指手势来执行縮小、放大或旋转图片等功能。但其缺点是使用者需要学习并记忆触碰手势,然而各家业者定义的手势功能不尽相同。另外ー种现有习知的做法是在笔记型电脑上设置一切换键,让使用者以按压切换键的方式来切換(或选择)触控板的各种功能,其缺点在于当按压次数错误而错过了想要的功能时,使用者必须重新进行按压动作。此外,现有习知最常见的是直接在键盘上设置多个快捷键供快速启动(致能)各种特殊功能,但这些快捷键不但占用空间而且通常没有防水防尘的保护。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歩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ー种新型结构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存在的缺陷,而提供ー种新型结构的可携式电子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可方便使用者更快速的启动各种功能, 非常适于实用。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一具有一平坦的表面的主机壳体,ー设置于该主机壳体内的主机,ー设置于该表面上的键盘,ー设置于该表面上并与该主机电耦接的第一触控区,其根据ー触碰手势产生ー第一触控信号输出至该主机,使该主机执行ー第一功能,ー设置于该表面上并与该主机电耦接的第二触控区,其根据ー触碰手势产生ー第二触控信号输出至该主机,使该主机执行ー第二功能,以及ー设置于该表面上并与该主机电耦接的第三触控区,其根据ー触碰手势产生ー第三触控信号输出至该主机,使该主机执行ー第三功能。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ー步实现。较佳地,前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触控区、该第二触控区及该第三触控区是三块各自独立的触控板,且该可携式电子装置还包含三个与各该触控板对应电耦接的控制器,其接收对应的触控板根据该触碰手势所产生的ー感应信号,并分别根据该感应信号产生该第一触控信号、第二触控信号及第三触控信号并输出至该主机。
较佳地,前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的主机壳体上还设有一与该等控制器及该主机电耦接的按键,其可被操作以通过该主机控制该些控制器的开关状态。较佳地,前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的主机壳体上还设有一与该主机电耦接的触控板,其可被操作以控制该主机致能该些控制器的至少其中之一。较佳地,前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的触控板上规划有三个对应该些触控板的区域,其中一区域被触碰时,对应该区域的触控板所电耦接的控制器即会被该主机致倉^:。较佳地,前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各该控制器还侦测对应的触控板上产生ー特定手势或判断对应的触控板被触碰的面积大于ー预设值时,即将该对应的触控板禁能,并在判断该被禁能的触控板上产生另一特定手势时,再将该被禁能的触控板致能。较佳地,前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触控区、该第二触控区及该第三触控区是设置在同一块触控板上,且该可携式电子装置还包含一与该触控板电耦接的控制 器,该控制器接收该第一触控区、该第二触控区及该第三触控区根据该触碰手势所产生的ー感应信号,井分别根据该感应信号对应产生该第一触控信号、第二触控信号及第三触控信号并输出至该主机。较佳地,前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的主机壳体上还设有一与该控制器电耦接的按键,其可被操作以控制该控制器选择接受该第一触控区、该第二触控区或该第三触控区至少其中之ー输出的感应信号。较佳地,前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的主机壳体上还设有一与该控制器电耦接的触控板,其可被操作以控制该控制器选择接受该第一触控区、该第二触控区或该第三触控区至少其中之ー输出的感应信号。较佳地,前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的触控板上规划有三个对应该第一触控区、第二触控区及第三触控区的区域,其中一区域被触碰时,该控制器选择接受该被触碰区域所对应的该第一触控区、该第二触控区或该第三触控区其中之ー输出的感应信号。较佳地,前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的控制器还根据该第一触控区、该第二触控区及该第三触控区输出的感应信号侦测该第一触控区、该第二触控区及该第三触控区上产生的一特定手势或被触碰的面积,并将产生该特定手势或被触碰的面积大于一预设值的触控区禁能,且在判断该被禁能的触控区上产生另一特定手势时,再将该被禁能的触控区致能。较佳地,前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功能为光标控制功能,该第二触控区表面规划多个呈矩阵排列的数字键图案,且该第二功能为数字输入功能,该第三触控区表面规划多个快捷键图案,且该第三功能为快捷键输入功能。较佳地,前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还包含ー盖板,其可移除地对应罩设于该第一触控区、该第二触控区及该第三触控区上方。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可携式电子装置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本发明借由在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主机壳体上设置多个个触控区分别负责不同的触控功能,方便使用者在不需记忆复杂的切换手势或进行复杂的切换动作的情况下,可直接通过不同的触控区更快速地启动各种不同的功能,而达到本发明的功效和目的。
综上所述,本发明是有关于ー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其包括一具有一平坦表面的主机壳体,ー设置于该主机壳体内的主机,ー设置于该表面上的键盘,ー设置于该表面上并与该主机电耦接的第一触控区,其根据ー触碰手势产生ー第一触控信号输出至该主机,使该主机执行ー第一功能,ー设置于该表面上并与该主机电耦接的第二触控区,其根据ー触碰手势产生一第二触控信号输出至该主机,使该主机执行ー第二功能,以及ー设置于该表面上并与该主机电耦接的第三触控区,其根据ー触碰手势产生ー第三触控信号输出至该主机,使该主机执行ー第三功能。借此,方便使用者快速启动各种功能。本发明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I是本发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主机壳体上表面的元件配置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以三个触控板做为三个触控区并与对应的三个控制器电耦接的示意图。图4是本实施例的触控板的细部构造示意图。图5是本实施例以ー个触控板规划出三个触控区并与ー控制器电耦接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的说明,应当可对本发明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获得一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參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请參阅图I至图3所示,图I是本发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的主机壳体上表面的元件配置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以三个触控板做为三个触控区并与对应的三个控制器电耦接的示意图。本发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实施例是以ー笔记型电脑I为例,但不以此为限,凡是具备输入界面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例如移动电话或个人数字助理(PDA)等也适用本发明。本实施例的笔记型电脑I包括一主机壳体11及一可相对主机壳体11枢转而掀开及盖合的盖体12。主机壳体11内设置有一电脑主机(以下简称主机10)及其它相关零组件,盖体12上设有面向主机壳体11的一平面显示器13 (以下简称荧幕13)。主机壳体11具有一平坦的上表面14,该上表面14上设置ー键盘15以及三个触控区16、17、18,其中一第一触控区16位于键盘15的下侧边并与主机10电耦接,其可根据ー触碰手势产生ー第一触控信号输出至主机10,使主机10执行ー第一功能;另一第二触控区17与第一触控区16相间隔地位于第一触控区16的右侧边,并与主机10电耦接,其可根据一触碰手势产生ー第二触控信号输出至主机10,使主机10执行ー第二功能;另一第三触控区18与第一触控区16相间隔地位于第一触控区16的左侧边,并与主机10电耦接,其可根据ー触碰手势产生ー第三触控信号输出至主机10,使主机10执行ー第三功能。且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功能为光标控制功能,亦即第一触控区16可根据在其上的触碰手势产生第一触控信号给主机10,使主机10根据第一触控区16上的触碰手势控制突幕13上的光标的移动方向。此外,第一触控区16也可同时包含光标及滚动条控制功能,亦即主机10可根据第一触控区16传来的第一触控信号判断在第一触控区16上产生的触碰手势是要执行荧幕上的光标控制或画面滚动条控制,其详细技术可參见第99146894号专利申请案。第二触控区17的表面可规划多个呈矩阵排列的数字键图案171,且该第二功能为数字输入功能,亦即主机10可根据第二触控区17输出的第二触控信号判断第二触控区17表面的那ー个数字键图案171被触碰,而输出对应该数字键图案的数字于荧幕13上。
且第三触控区18表面可规划多个快捷键图案181,且该第三功能为快捷键输入功能,亦即主机10可根据第三触控区18输出的第三触控信号,判断第三触控区18表面的那一个快捷键图案181被触碰,而执行对应该快捷键图案181的功能,例如“禁止喇叭”快捷键图案182被触碰时,则将喇叭静音,直到“禁止喇叭”快捷键图案182再次被触碰才又取消静音功能。或者在笔记型电脑I播放音乐的时候,触碰“向前快转”快捷键图案183或“向后快转”快捷键图案184可控制主机10执行向前快转或向后快转乐曲等功能。再请參阅图3所示,上述第一触控区16、第二触控区17及第三触控区18可以是由三个分离的触控板(以下称第一触控板16’、第二触控板17’及第三触控板18’ )所构成,且如图4所示,图4是本实施例的触控板的细部构造示意图,各该触控板16’(17’或18’ )包含一基板40,多个形成于ー透明导电薄膜(图未示)且沿ー第一方向(水平方向)布设于基板40的表面的第一电极列yl_y4,及多个形成于另一透明导电薄膜(图未示)且沿ー与第一方向大概呈垂直的第二方向(垂直方向)布设于基板40的表面,并与该些第一电极列yl-y4相错开的第二电极列xl-x4,且各该第一电极列yl-y4包含多个相串联的第一电极41,各该第二电极列xl-x4包含多个相串联的第二电极42。清一井參阅图3及图4所示,每ー触控板各自经由ー控制器(以下称第一控制器31、第二控制器32及第三控制器33)与主机10电耦接,亦即第一控制器31侦测并接收对应的第一触控板16’上的触碰手势所产生的ー感应信号,并根据该感应信号产生该第一触控信号且输出给主机10,第二控制器32侦测并接收对应的第二触控板17’上的触碰手势所产生的ー感应信号,并根据该感应信号产生该第二触控信号且输出给主机10,且第三控制器33侦测并接收对应的第三触控板18’上的触碰手势所产生的ー感应信号,并根据该感应信号产生该第三触控信号且输出给主机10。此外,由于使用者在使用其中ー个触控区时,可能不会使用其它两个触控区,因此,为了避免使用者在使用其中一触控区时,不小心触碰另外两个触控区而产生误动作,本实施例还在主机壳体11的上表面14键盘15的右侧(也可以是键盘15的左侧或其它便于使用者操作的位置)设置一与主机10电耦接的按键21,其可被操作以通过主机10控制该些控制器31-33的开关状态,而借由开启或关闭控制器31-33来开启或关闭触控区的功能,同时在主机壳体11的上表面14也可设置对应各个触控区16-18的灯号(图未示),当其中一触控区被开启(即其对应的控制器被开启)时,即点亮对应该触控区的灯号,以便使用者得知触控区的启闭状态。另外,考虑到使用者可能同时使用ー个、ニ个或ニ个以上的触控区,按键21可以进行如下切换动作,例如按键21被按第一次,开启触控区16及其控制器31和灯号,按键21被按第二次,开启触控区17及其控制器32和灯号,按键21被按第三次,开启触控区18及其控制器33和灯号,按键21被按第四次,开启触控区16、17及其对应的控制器31、32和灯号,按键21被按第五次,开启触控区17、18及其对应的控制器32、33和灯号,按键21被按第六次,开启触控区16、18及其对应的控制器31、33和灯号,按键21被按第七次吋,则开启全部触控区16-18及控制器31-33及全部灯号。又或者,也可对应各触控区16-18设置对应的ー按键和灯号,使用者可借由操作各个按键来启闭对应的触控区16-18。再者,另ー替换做法是如图I及图2所示,在主机壳体11的上表面14键盘15的右侧(或其它位置)设置一与主机10电耦接的触控板22,该触控板22上可预先规划三个 对应各该触控板16’ -18’的区域(图中以功能图案221、222、223来表示),当其中一区域(功能图案)被触碰时,对应该区域(功能图案)的触控板所电耦接的控制器即被主机10致能(开启),直到该触控板22的另一区域被触碰时,才又换作对应另一区域的触控板所电耦接的控制器被主机10致能(开启),借此达到切換使用各该触控板16’ -18’的目的。或者,本实施例也可在不增设上述按键21或触控板22的情况下,令各该控制器31-33侦测对应的触控板16’ -18’被触碰的面积,并在判断对应的触控板被触碰的面积大于ー预设值时(表示该触控板并非使用者想要使用的触控板),则将该对应的触控板禁能(不限于一个触控板,也可禁能两个或全部触控板),亦即忽略该触控板传来的触碰感应信号或判定该触控板传来的感应信号为无效信号,直到判断该被禁能的触控板上产生ー特定手势,例如双手指同时点击时,才将该被禁能的触控板再次致能。或者控制器31-33也可判断对应的触控板上出现ー特定手势,例如双手指同时点击时,致能该触控板(即判断该触控板传来的感应信号为有效信号),又或者,控制器31-33判断对应的触控板上出现另ー特定手势,例如双手指拖曳时,将对应的触控板禁能。且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三个触控板16’_18’也可电耦接至同一控制器,由同一控制器来侦测各个触控板的触碰感应信号,再对应输出第一触控信号、第二触控信号及第三触控信号给主机10。且控制器可直接与上述按键21或触控板22电耦接,井根据按键21或触控板22传来的控制信号,选择接受该些触控板16’ -18’其中之一的感应信号,并忽略其它触控板的感应信号。再请參阅图5所示,是本实施例以ー个触控板规划出三个触控区并与ー控制器电耦接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第一触控区16、第二触控区17及第三触控区18也可设置在同一块触控板23上,且触控板23通过ー控制器34与主机10电耦接,亦即第一触控区16、第ニ触控区17及第三触控区18的触控范围可被预先定义在控制器34中,借此,控制器34可判断触控板23传来的感应信号是来自第一触控区16、第二触控区17及第三触控区18其中的那ー个,以根据该感应信号对应产生该第一触控信号、第二触控信号或第三触控信号其中之一井输出给主机10。因此,当使用者的触碰手势发生的位置是介于第一触控区16与第ニ触控区17之间或介于第一触控区16与第三触控区18之间的间隔区域24、25时,控制器34即判断该间隔区域传来的感应信号为无效信号,以避免产生误动作。此外,本实施例也可在制作触控板23的阶段,令触控板23的预设为间隔区域24、25中的至少一方向的感应电极列的导线不与控制器34电耦接,借此,即使该间隔区域24、25因感应触碰手势而产生的感应信号即无法输出至控制器34,可避免误触间隔区域24、25所产生的误动作。当然,本实施例也可如图I所示,预先在笔记型电脑I的上表面14预留对应触控板23位置且相间隔的三个方框,以围出该些触控区16-18的范围,使用者即不会触碰到触控板23上该些触控区16-18以外的无效区域。而且,如同上述,为方便使用者选择想要的触控区,如图5所示,主机壳体11的上表面14设置的按键21与控制器34电耦接,则按键21可被操作以使控制器34选择接受第 一触控区16、第二触控区17或第三触控区18其中之ー输出的感应信号。例如在主机壳体11的上表面14可设置对应各个触控区16-18的灯号(图未示),按键21被按压第一次,触控区16即被开启,并点亮对应触控区16的灯号,按键21被按压第二次,换触控区17被开启,并点亮对应触控区17的灯号,按键21被按压第三次,则换触控区18被开启,并点亮对应触控区18的灯号,按键21被按压第四次,则开启触控区16、17及点亮其对应的灯号,按键21被按压第五次,则开启触控区17、18及点亮其对应的灯号,按键21被按第六次,则开启触控区16、18及点亮其对应的灯号,按键21被按压第七次吋,则开启全部触控区16-18并点亮全部灯号,依此循环操作按键21,即可切換使用触控区16-18,并方便使用者得知触控区的启闭状态。又或者,也可对应各触控区16-18设置对应的ー按键和灯号,使用者可借由操作各个按键来启闭对应的触控区16-18。或者,将主机壳体11的上表面14设置的另ー触控板22与控制器34电耦接,且触控板22上预先规划的三个区域(功能图案221-223)对应各该触控区16-18,当其中ー个或ー个以上的区域(功能图案)被触碰时,该控制器34则选择接受该被触碰的区域(功能图案)所对应的该些触控区16-18其中ー个或ー个以上输出的感应信号。或者,控制器34本身也可根据第一触控区16、第二触控区17及第三触控区18输出的感应信号,侦测第一触控区16、第二触控区17及第三触控区18被触碰的面积,并将被触碰的面积大于一预设值的触控区禁能(即判定被禁能的触控区输出的感应信号无效),直到判断该被禁能的触控区上产生ー特定手势时,再将该被禁能的触控区致能。或者,控制器34判断第一触控区16、第二触控区17及第三触控区18其中ー个或ー个以上产生ー特定手势时,将产生特定手势的触控区致能。又或者,控制器31-33判断第一触控区16、第二触控区17及第三触控区18其中ー个或ー个以上产生另一特定手势时,将产生该另ー特定手势的触控区禁能。且值得ー提的是,上述触控板23上的三个触控区16-18也可各别电耦接至ー控制器,由不同的控制器来侦测对应的触控区的感应信号,井分别输出第一触控信号、第二触控信号及第三触控信号给主机10,且其切换触控区的做法如同上述切換三个触控板16’ -18’的方式,故在此不再赘述。再者,回到图I所示,本实施例还设有一可移除地对应罩盖于该等触控区16-18上方的盖板19,其在使用者暂时不使用该些触控区16-18时,可遮蔽该些触控区16-18,以便使用者操作键盘15时不致压迫到该些触控区16-18并具有防水防尘的功效。当然,也可以在每ー触控区上各别对应设置ー盖板。综上所述,上述实施例借由在笔记型电脑I的主机壳体11上设置多个触控区16-18分别负责不同的触控功能,方便使用者在不需记忆复杂的切換手势或进行复杂的切换动作的情况下,可直接通过不同的触控区更快速地启动各种不同的功能,而达到本发明的功效和目的。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 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掲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 一主机壳体,具有一平坦的表面; 一主机,设置于该主机壳体内; 一键盘,设置于该表面上; 一第一触控区,设置于该表面上并与该主机电耦接,且根据一触碰手势产生一第一触控信号输出至该主机,使该主机执行一第一功能; 一第二触控区,设置于该表面上并与该主机电耦接,且根据一触碰手势产生一第二触控信号输出至该主机,使该主机执行一第二功能;以及 一第三触控区,设置于该表面上并与该主机电耦接,且根据一触碰手势产生一第三触控信号输出至该主机,使该主机执行一第三功能。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触控区、该第二触控区及该第三触控区是三块各自独立的触控板,且该可携式电子装置还包含三个与各该触控板对应电耦接的控制器,其接收对应的触控板根据该触碰手势所产生的一感应信号,并分别根据该感应信号产生该第一触控信号、第二触控信号及第三触控信号并输出至该主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机壳体上还设有一与该些控制器及该主机电耦接的按键,其可被操作以通过该主机控制该些控制器的开关状态。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机壳体上还设有一与该主机电耦接的触控板,其可被操作以控制该主机致能该些控制器的至少其中之一。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触控板上规划有三个对应该些触控板的区域,其中一区域被触碰时,对应该区域的触控板所电耦接的控制器即会被该主机致能。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控制器还侦测对应的触控板上产生一特定手势或判断对应的触控板被触碰的面积大于一预设值时,即将该对应的触控板禁能,并在判断该被禁能的触控板上产生另一特定手势时,再将该被禁能的触控板致倉泛。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触控区、该第二触控区及该第三触控区是设置在同一块触控板上,且该可携式电子装置还包含一与该触控板电耦接的控制器,该控制器接收该第一触控区、该第二触控区及该第三触控区根据该触碰手势所产生的一感应信号,并分别根据该感应信号对应产生该第一触控信号、第二触控信号及第三触控信号并输出至该主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机壳体上还设有一与该控制器电耦接的按键,其可被操作以控制该控制器选择接受该第一触控区、该第二触控区或该第三触控区至少其中之一输出的感应信号。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机壳体上还设有一与该控制器电耦接的触控板,其可被操作以控制该控制器选择接受该第一触控区、该第二触控区或该第三触控区至少其中之一输出的感应信号。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触控板上规划有三个对应该第一触控区、第二触控区及第三触控区的区域,其中一区域被触碰时,该控制器选择接受该被触碰区域所对应的该第一触控区、该第二触控区或该第三触控区其中之一输出的感应信号。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控制器还根据该第一触控区、该第二触控区及该第三触控区输出的感应信号侦测该第一触控区、该第二触控区及该第三触控区上产生的一特定手势或被触碰的面积,并将产生该特定手势或被触碰的面积大于一预设值的触控区禁能,且在判断该被禁能的触控区上产生另一特定手势时,再将该被禁能的触控区致能。
1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功能为光标控制功能,该第二触控区表面规划多个呈矩阵排列的数字键图案,且该第二功能为数字输入功能,该第三触控区表面规划多个快捷键图案,且该第三功能为快捷键输入功能。
1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可携式电子装置还包含一盖板,其可移除地对应罩设于该第一触控区、该第二触控区及该第三触控区上方。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其包括一具有一平坦表面的主机壳体,一设置于该主机壳体内的主机,一设置于该表面上的键盘,一设置于该表面上并与该主机电耦接的第一触控区,其根据一触碰手势产生一第一触控信号输出至该主机,使该主机执行一第一功能,一设置于该表面上并与该主机电耦接的第二触控区,其根据一触碰手势产生一第二触控信号输出至该主机,使该主机执行一第二功能,以及一设置于该表面上并与该主机电耦接的第三触控区,其根据一触碰手势产生一第三触控信号输出至该主机,使该主机执行一第三功能。借此,方便使用者快速启动各种功能。
文档编号G06F3/041GK102768590SQ20111012222
公开日2012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6日
发明者李文定, 林招庆, 祝林 申请人:升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