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装置、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和分组方法

文档序号:6360076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分组装置、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和分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组装置、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和分组方法。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已知将用户分成组(下文中称作“分组”)的分组方法。像这样的分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输入上下文(context),所述输入上下文表示诸如用户的年龄、性别和位置等属性值;搜索将属性值指派为与输入上下文所表示的属性值相匹配的分组条件,作为允许用户属于给定组的条件;以及基于搜索到的分组条件来允许用户加入或离开每一组。
非专利文献I公开了一种分组方法,据此可以容易地确定用户从组中离开。这种分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产生以属性值作为元素的集合S并计算幂集P(S),以及对计算出的幂集P(S)的各个元素的散列值进行计算,在上述匹配步骤中,该方法基于散列值来搜索分组条件。此外,利用这种分组方法,对于相同用户在先前执行的匹配步骤中搜索到的元素集合是P (s’),在当前执行的匹配步骤中搜索到的元素集合是P (S),通过计算P (S)-P (S’ )的元素来规定新匹配的分组条件。此外,使用非专利文献I的分组方法的分组系统是已知的。如图12所示,该分组系统包括分组装置91、上下文通知装置96和成员列表差异接收装置97。上下文通知装置96具有上下文发送单元962,该上下文发送单元962向分组装置91发送上下文,所述上下文包括用于标识用户的用户标识符符和用于表示用户属性值的属
性信息。分组装置91包括密钥产生单元911、信息搜索单元912、规则存储单元913、规则注册单元914、加入/离开确定单元915、附属组更新单元916和附属组存储单元917。规则存储单元915关联并存储分组规则和组标识符,其中分组规则定义了利用规则注册914注册的多个上述分组条件,组标识符定义了这些分组规则定义的条件所针对的分组。从而,利用幂集,密钥产生单元911产生密钥,以搜索与包含在从上下文通知装置96接收到的上下文中的属性信息所表示的属性值相匹配的分组规则。利用所产生的密钥,信息搜索单元911从规则存储单元913中搜索用于匹配接收到的上下文的分组规则,并获取与搜索到的分组规则相关联的组标识符。附属组存储单元917关联并存储用于标识用户的用户标识符和用于标识该用户所属的组的组标识符。随后,信息搜索单元912从附属组存储单元916获取与包含在上下文中的用户标识符相关联的组标识符(即,用户所属的组的标识符)。通过将匹配分组规则的组标识符与用户所属的组的组标识符相比较,加入/离开确定单元915确定用户加入哪一组和/或用户离开哪一组。接下来,根据加入/离开确定单元915的判定而离开和/或加入每一个独立的组。此后,基于加入/离开确定单元915的判定结果,加入/离开确定单元915产生用于表示成员列表差异的信息,该信息示出了表示在输入上下文之前属于每一组的用户(即,成员)的列表与表示在输入上下文之后属于每一组的用户的列表之间的差异,并且用户基于该上下文来离开和/或加入每一组。成员列表差异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对包含在上下文中的用户标识符所标识的用户离开的组加以表示的信息,对用户加入的组加以表示的信息,以及对加入该组加以表示的信息。加入/离开确定单元915向成员列表差异接收装置97的成员列表差异接收单元972发送所产生的用于表示成员列表差异的信息。专利文献I公开了一种电光装置,该电光装置具有布置成矩阵形状的像素部和用于驱动这些像素部的驱动装置,该电光装置还具有比较装置,所述比较装置将第一时间点处电光装置的驱动状态与第一时间点之后的第二时间点处电光装置的驱动状态相比较,并输出对第一时间点和第二时间点之间驱动状态的差异加以表不的差异信号。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用于客户自服务系统的用户上下文群集系统,该用户上下文群集系统在设置于客户自服务系统中的数据库所管理的用户上下文中,推导出与引用的用户上下文类似的用户上下文。该系统具有上下文属性数据库,该上下文属性数据库包含诸如用户上下文的类型等上下文属性,并且基于针对每个上下文属性计算出的距离来执行群集。·专利文献3公开了一种篮式分析的分析方案,其分析要一起购买的产品的组合,并通过使用高速缓存算法从组合中选择与预定条件匹配的分析处理目标,来防止甚至在处理目标的数目增大时处理速度下降。专利文献4公开了一种分组管理装置,该分组管理装置检测信息处理装置的位置,并且在确定检测到的位置在预定范围内之后用户认证成功时,将要在与特定组通信时使用的加密密钥通知给该信息处理装置。也就是说,当形成安全信息共享组时,该组管理装置能够自动传递加密密钥用于加入改组并与该组通信。专利文献5公开了一种文献管理系统,该文献管理系统在以文献的属性值作为搜索密钥搜索到预定文献之后该预定文献的属性值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可以提出用于搜索具有改变后属性值的文献的搜索条件。专利文献6公开了一种搜索装置,该搜索装置提高了从数据列表中提取期望数据的搜索处理速度。该搜索装置通过计算搜素密钥的散列值并查阅索引区域中与该散列值相对应的位置,来提取对存储原始数据的位置加以表示的信息。接下来,该搜索装置通过查阅原始数据区域中由所提取的信息表示的存储位置,来提取期望的原始数据。从而,由于不执行对于多个数据文件的文件操作、输入和输出,所以不可能改善搜索的效率和速度。专利文献7公开了一种分组方法,该方法将要作为分组目标的特定数目个独立实体的集合分成期望容量的多个组。在表示独立实体特性的多种独立属性之中,该分组方法关注两个独立属性。该分组方法创建划分表,在划分表中将与这些独立属性的内容的组合相对应的一个独立实体频率单元表示为作为最小单元的单元;创建分组模板,在分组模板中将单元分布到指派容量的每个分组);以及通过基于该分组模板将独立实体分配给每一组来执行分组。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待审专利申请公开No. 2000-089728专利文献2 :日本待审专利申请公开No. 2002-351917
专利文献3 :日本待审专利申请公开No. 2005-285048专利文献4 :日本待审专利申请公开No. 2006-060589专利文献5 :日本待审专利申请公开No. 2007-156625专利文献6 :日本待审专利申请公开No. 2007-241378专利文献7 :日本待审专利申请公开No. H08-006795非专利文献非专利文献I :Kentaro Yamazaki 等人的 “Fast Dynamic Grouping UsingPowerSet of Context Attributes”,the Institute of Electronics, Information andCommunication Engineers, the Proceedings of the 2009Society Conference, B-7—15。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使用非专利文献I的分组方法的分组系统具有的问题是,当有更多分组规则与作为输入而接收到的上下文相匹配时,执行使用该分组方法产生成员列表差异的过程(下文中称作“分组过程”)所花费的时间(下文中称作“所需时间”)变得更长。导致这种所需时间延长的可能原因包括对图12的规则存储单元914和附属组存储单元917中管理的表的访问增加。作为特定示例,在此将描述接收包含A个属性信息的上下文作为输入并且有η个分组规则与该上下文相匹配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在图12的信息搜索单元912中,需要访问规则存储单元913(2α-1)次和访问附属组更新单元916 —次,并且在附属组更新单元916中,需要访问附属组存储单元917最多η次,使得在分组过程中需要最多(η+2Α)次表访问。也就是说,在传统分组系统中,表访问次数根据与作为输入接收到的上下文相匹配的组数η来增大0(η)。在此,假定分组过程的所需时间随着表访问次数的增多而延长,那么当然分组过程的所需时间根据与作为输入接收到的上下文相匹配的组规则的数目η (即,组数)而延长。同样,专利文献I至7公开的技术无法缩短分组过程的所需时间。基于以上背景提出了本发明,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组装置、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和分组方法,可以缩短执行分组过程所需的时间,并且即便是成员列表由于用户状态的改变而发生改变的组数增加,也可以减小执行该过程所需的时间的延长,其中所述分组过程是根据独立状态将多个用户置于多个组中的过程,并且包括产生对每一组的成员列表的差异加以表示的成员列表差异,其中成员列表的差异是由于给定用户的状态的改变而引起的。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分组装置是一种根据用户的状态允许用户加入或离开一个或多个组的分组装置,所述分组装置包括改变存储单元,关联并存储密钥和成员列表差异,所述密钥是基于第一属性值和第二属性值而产生的,所述第一属性值表示第一时间点处用户的状态,所述第二属性值表示在第一时间点之后的第二时间点处用户的状态,所述成员列表差异示出了在用户的状态从第一时间点处的状态改变成第二时间点处的状态时,第一时间点和第二时间点之间属于允许用户加入或离开的组的成员列表的差异;获取单元,获取二时间点上下文,所述二时间点上下文包括表示用户的旧状态的属性值和表示用户的当前状态的属性值;搜索单元,从改变存储单元中,搜索与基于包含在所获取的二时间点上下文中的表示旧状态的属性值和表示当前状态的属性值而产生的密钥相对应的成员列表差异;以及发送单元,发送搜索到的成员列表差异。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记录在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的分组程序是根据用户的状态来允许用户加入或离开一个或多个组的分组程序,所述分组程序允许计算机用作改变存储单元,关联并存储密钥和成员列表差异,所述密钥是基于第一属性值和第二属性值而产生的,所述第一属性值表示第一时间点处用户的状态,所述第二属性值表示在第一时间点之后的第二时间点处用户的状态,所述成员列表差异示出了在用户的状态 从第一时间点处的状态改变成第二时间点处的状态时,第一时间点和第二时间点之间属于允许用户加入或离开的组的成员列表的差异;获取单元,获取二时间点上下文,所述二时间点上下文包括表示用户的旧状态的属性值和表示用户的当前状态的属性值;搜索单元,从改变存储单元中,搜索与基于包含在所获取的二时间点上下文中的表示旧状态的属性值和表示当前状态的属性值而产生的密钥相对应的成员列表差异;以及发送单元,发送搜索到的成员列表差异。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分组方法是一种根据用户的状态允许用户加入或离开一个或多个组的分组方法,所述分组方法包括获取步骤,获取二时间点上下文,所述二时间点上下文包括表示用户的旧状态的属性值和表示用户的当前状态的属性值;搜索步骤,从改变存储单元中搜索与基于包含在所获取的二时间点上下文中的表示旧状态的属性值和表示当前状态的属性值而产生的密钥相对应的成员列表差异,其中改变存储单元关联并存储密钥和成员列表差异,所述密钥是基于第一属性值和第二属性值而产生的,所述第一属性值表示第一时间点处用户的状态,所述第二属性值表示在第一时间点之后的第二时间点处用户的状态,所述成员列表差异示出了在用户的状态从第一时间点处的状态改变成第二时间点处的状态时,第一时间点和第二时间点之间属于允许用户加入或离开的组的成员列表的差异;以及发送步骤,发送搜索到的成员列表差异。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分组装置、一种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和一种分组方法,能够使执行分组过程所需的时间比之前短,并且即使成员列表发生变化的组的数目增大也能够减小执行分组过程所需时间的增加。


图1(a)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I的分组系统的配置示例的框图;图1(b)是示出了密钥产生单元的配置示例的图1(c)是示出了信息搜索单元的配置示例的图;图2是示出了实施例I中的二时间点上下文的示例的图;图3是示出了根据实施例I的分组装置的硬件配置示例的框图;图4是示出了根据实施例I的分组装置所执行的改变注册过程的示例的流程图;图5是示出了实施例I中的改变表的示例的图;图6是示出了实施例I中的规则表的示例的图;图7是示出了根据实施例I的分组装置所执行的分组过程的示例的流程图;图8(a)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分组系统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8(b)是示出了补充单元的配置示例的图;图9是示出了实施例2中的上下文差异的示例的图;图10是示出了根据实施例2的分组装置所执行的分组过程的示例的流程图;图11是示出了实施例2中的高速缓存表的示例的图;以及图12是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分组系统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在下文中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注意,将使用相同数字来描述相同或等同的部分。(实施例I)图1(a)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I的分组系统的配置示例的框图。分组系统101是用于根据用户的状态将多个用户(即,要分组的多个目标)分成组(即,分组)的系统。分组系统101包括分组装置I、多个上下文发送装置6和多个成员列表接收装置7。分组装置I和上下文发送装置6能够经由网络(未示出)彼此通信。同样,分组装置I和成员列表接收装置7能够经由网络彼此通信。注意,尽管分组系统101具有分别与上述网络相连的多个上下文发送装置6和多个成员列表接收装置7,为了易于说明,图1(a)仅示出了一个上下文发送装置6和一个成员列表接收装置7来代表多个上下文发送装置6和多个成员列表接收装置7,并且下文中将仅描述这些代表性的上下文发送装置6和成员列表接收装置7。在描述分组装置I之前将描述上下文发送装置6和成员列表接收装置7。上下文发送装置6是移动终端,典型地是具有CPU (中央处理单元)和存储器的移动电话、PDA (个人数字助理)和移动(例如,膝上型)个人计算机。上下文发送装置6包括输入单元61和发送单元62。上下文发送装置6的输入单元61包括键盘和指向设备(下文中称作“鼠标”)。输入单元61接收通过用户的操作的二时间点上下文作为输入。发送单元62将输入单元61中作为输入而接收到的二时间点上下文发送至分组装置I。本文中,二时间点上下文指的是对要分组的相同目标在两个不同时间点的状态加以表示的信息。给定时间点处分组目标的状态由该目标在给定时间点处的属性来表示。根据本发明,要分组的目标是使用分组系统101的用户。因此,二时间点上下文包括用于标识给定目标的用户标识符以及该目标的旧属性信息和当前属性信息。当前属性信息指的是表示属性名称的信息和表示当前属性值的信息,旧属性信息指的是表示旧属性值的信息。二时间点上下文包括多个旧属性信息和当前属性值,并且这些旧属性信息的排列顺序与表示相同类型属性值的当前属性信息的排列顺序相同。作为特定示例,将使用如图2所示的二时间点上下文“UserlD userl, Location loci, Age 30, Address Tokyo, Last :loc3_29_Kyoto” 为例来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二时间点上下文。图2的二时间点上下文是表示用于标识用户(即,目标)、该用户的当前状态和该用户的旧状态的信息。该用户的当前状态由用户当前年龄的属性值“30”来表示(其中属性名称是“Age”),用户当前位置的属性值“loci”(其中属性名称是“Location”)和用户当前地址的属性值“Tokyo”(其中属性名称是“Address”)来表示。此外,表示用户旧状态的信息由依次以下划线“_”彼此连接的三个属性值来表示。这三个属性值是在给定的过去时间点处的用户年龄的属性值“29”、在给定的过去时间点处的用户位置“loc3”的属性值以及在给定的过去时间点处的用户地址的属性值“Kyoto”。也就是说,图2的二时间点上下文表示由用户标识符“userl”标识的用户的状态从年龄为“29”、位置为“loc3”并且居住在地址“Kyoto”的旧状态改变成当前年龄为“30”、位置为“loci”并且居住在地址“Tokyo”的当前状态。 注意,输入单元61可以包括声音/语音输入装置,并且可以接收由用户产生的输入声音/语音,产生对作为输入而接收到的声音/语音加以表示的字符序列,并基于产生的字符序列产生二时间点上下文。此外,输入单元61还可以包括GPS(全球定位系统)接收装置,基于在GPS接收装置中接收的GPS信号来检测GPS接收装置的位置,并使用检测到的位置作为用户当前位置来产生二时间点上下文。图1(a)的成员列表接收装置7是具有CPU、存储器和硬盘装置等的一般(例如,台式)个人计算机。注意,成员列表接收装置7可以是服务器设备或移动终端。如图I (a)所示,成员列表接收装置7具有例如显示单元71和接收单元72。显示单元71包括CRT (阴极射线管)、LCD (液晶显示器)或有机EL (电致发光)面板。接收单元72包括与网络相连的网络端接装置或无线电通信装置以及与这些网络端接装置或无线电通信装置相连的串行接口或LAN(局域网)接口。显示单元71显示由接收单元72从分组装置I接收到的信息。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分组装置I的硬件配置示例的框图。构成分组系统101的分组装置I是一般服务器设备。然而,这绝不旨在限制,分组装置I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或移动终端。如图3所示,分组装置I具有控制单元21、主存储单元22、外部存储单元23、操作单元24、显示单元25、输入/输出单元26和发送/接收单元27。主存储单元22、外部存储单元23、操作单元24、显示单元25、输入/输出单元26和发送/接收单元27分别均经由内部总线20连接到控制单元21。控制单元21包括CPU (中央处理单元)等,并且执行处理,以根据外部存储单元23中存储的控制程序30实现图I (a)所示的分组装置I的密钥产生单元11、信息搜索单元12和改变注册单元14。主存储单元22包括RAM (随机存取存储器)等,并且通过加载外部存储单元23中存储的控制程序30,主存储单元22用作控制单元21的工作区。
外部存储单元23包括诸如闪存、硬盘、DVD-RAM(数字通用光盘随机存取存储器)、DVD-RW(数字通用光盘可重写)等非易失性存储器,并且存储用于允许控制单元21在分组系统101执行这些处理的程序。此外,根据来自执行该程序的控制单元21的命令,外部存储单元23将用于执行该程序的数据提供给控制单元21,并存储从控制单元21提供的数据。操作单元24包括键盘和诸如鼠标之类的指向设备以及将键盘和指向设备等与内部总线20相连的接口装置。显示单元25包括CRT(阴极射线管)、IXD(液晶显示器)或有机EL(电致发光)面板。输入/输出单元26包括串行接口或并行接口。发送/接收单元27包括要与网络相连的网络端接装置或无线电通信装置以及与所述网络端接装置或无线电通信装置相连的串行接口或LAN(局域网)接口。发送/接收单元27经由网络(未示出)与图1(a)的上下文发送装置6和成员列表接收装置7相连。通过使用诸如主存储单元22、外部存储单元23、操作单元24、显示单元25、输入/ 输出单元26和发送/接收单元27之类的硬件资源来执行图4所示的改变注册过程,图3的控制单元21起到图1(a)所示的改变注册单元14的作用。此外,通过与图3的外部存储单元23协作,控制单元21起到图1(a)所示的改变存储单元13的作用。改变存储单元13还存储图5所示的规则表。该规则表关联并存储以下内容分组规则ID,用于标识分组规则;组标识信息,用于标识在符合由分组规则定义的分组条件的状态下的用户所属(或加入)的组;以及用于表示向属于该组的用户的属性值应用的分组条件的信息。这样的分组条件由对符合该条件的状态加以表示的一个或多个属性值来表示。注意,分组条件可以由以下项目来表示用于对符合该条件的状态加以表示的一个或多个属性的属性名称,以及符合该条件的属性值。作为特定示例,在此将描述由组10(由“grouplO”来标识)的分组规则定义的分组条件是“lOCl,30,TOkyO”的情况(即,用户当前处于位于“locl”、30岁并且居住在“Tokyo”的状态)。在符合上述条件的状态下的用户的上下文包括表示属性名称为“Location”的属性的当前值(即,当前属性值)是“loci”的当前属性信息;表示属性名称为“Age”的属性的当前值是“30”的当前属性信息;以及表示属性名称为“Address”的属性的当前值是“Tokyo”的当前属性信息。这种上下文称作符合(即,匹配)该分组规则的上下文。反之,与这些当前属性信息中的仅一个不匹配的上下文也称作是不符合匹配规则的上下文。改变存储单元13存储图6所示的改变表。改变表关联并存储以下内容基于两个给定的时间点处的属性信息而产生的搜索密钥,以及对依据两个时间点处的属性信息的成员列表差异加以表示的信息。注意,依据两个时间点处的属性信息的成员列表差异指的是在两个时间点之间对属于每一组的用户(即,成员)加以显示的成员列表的差异,并且指的是由于两个时间点处的属性信息所表示的用户状态变化而引起的成员列表差异。也就是说,由于两个时间点处的属性信息所表示的用户状态变化而引起的成员列表差异是在以下情况下产生的表示给定用户状态的属性值符合分组规则所定义的条件,从而用户加入符合该分组规则所定义的加入条件的组;或者该属性值不再符合该条件,从而用户离开该组。因此,如图6所示,依据两个时间点处的属性信息的成员列表差异由以下至少一项来表示用户加入的组的组标识信息和表示用户加入该组的信息“join”,以及用户离开的组的组标识信息和表示用户离开该组的信息“leave”。作为特定示例,将描述给定用户状态改变成由包含在上下文中的当前属性信息表示并且符合分组条件的状态的情况,其中所述给定用户状态是由包含在给定上下文中的旧属性信息表示并且不符合由groupl的分组规则定义的分组条件的状态。依据包含在该上下文中的二时间点属性信息的成员列表差异以“ j ο in {group I} ”来表示旧时间点处group I的成员与目前groupl的成员之间的差异(即,用户加入groupl)。另一方面,在由旧属性信息表示并且符合groupl的分组条件的给定用户状态改变成由当前属性信息表示并且不符合分组条件的状态的情况下,依据二时间点属性信息的成员列表差异以“leave {groupl} ”表示从groupl离开。作为特定示例,将解释图5的规则表和图6的改变表。与图6中的密钥“locl,30, Tokyo, loc3_29_Kyoto” 相关联的成员列表差异是“join {groupl}, leave {group5,group6} ”。这意味着当给定用户状态从位于“loc3”、年龄为“29”并且地址为“Kyoto”的
状态改变成位于“loci”、年龄为“30”并且地址为“Tokyo”的状态时,该用户离开group5和group6 并力口入 group I ο原因在于图5所示的gr0Up5的分组规则所定义的分组条件是“loc3”,为了允许用户属于group5,用户的状态必须至少符合的条件是采用位于“loc3”的状态。类似地,原因在于图5所示的groupe的分组规则所定义的分组条件是“loc329”,为了允许用户属于gr0Up6,用户的状态必须符合的条件是采用位于“loc3”并且是“29”岁的状态。在这些前提下,当用户状态从位于“loc3”并且年龄为“29”的状态改变成位于“loci”并且年龄为“30”的状态时,该用户离开group5和group6。同样,由于图5的groupl的分组规则所定义的分组条件是“locl”,所以为了允许用户属于groupl,用户的状态必须至少符合的条件是采用位于“loci”的状态。因此,当给定用户状态从位于“loc3”的状态改变成位于“locl”的状态时,该用户加入groupl。注意,用户的当前状态并不符合其他分组条件,因此用户并不加入除了 groupl以外的其他组。同样,与图6的密钥“loc2,30,Tokyo, loc4_29_Ky0t0”相关联的成员列表差异是“ join{group8}, leave {group4} ”。这意味着当给定用户状态从位于“ loc4”、年龄为“29”并且地址为“Kyoto”的状态改变成位于“loc2”、年龄为“30”并且地址为“Tokyo”的状态时,该用户离开group4并加入group8。此外,同样,与图6的密钥“loc3,30,Tokyo,loc4_29_Kyoto”相关联的成员列表差异是“ join{group5, group6}, leave {group4} ”。这意味着当给定用户状态从位于“ loc4”、年龄为“29”并且地址为“Kyoto”的状态改变成位于“loc3”、年龄为“30”并且地址为“Tokyo”的状态时,该用户加入group5和group6并离开group4。当开始图4的改变注册过程时,改变注册单元14指定由分组条件指派的多个属性的所有组合,并对于所有这些指定的属性组合指定在预定的属性值范围内属性值的可能改变。注意,用于表示由分组条件指派的多个属性的信息和用于表示预定属性值范围的信息预先存储在图1(a)的改变存储单元13中。在此,假定属性名称“Age”是用于表示用户年龄的属性,属性名称为“Age”的属性可以发生的可能属性值改变涵盖了从属性值“29”到属性值“30”的改变,但是不涵盖从属性值“30”到属性值“29”的改变。同样,在存在约束的情况下,对于用于表示位置的属性信息,从位置“loc3”移动到位置“locl”是可能的,但是从位置“loc3”移动到位置“loc2”但不经过“locl”是不可能的,该属性值的改变涵盖了从属性值“loc3”到属性值“locl”的改变,但是不涵盖从属性值“loc3”到属性值“loc2”的改变。按照这种方式,根据由属性类型来确定的约束,改变注册单元14指定这些属性可能发生的属性值改变,并产生与指定的属性值改变相匹配的密钥。此后,对于关于所有的属性值组合和这些组合中的属性值而指定的所有改变,改变注册单元14在改变之前和改变之后的时间点(即,在两个时间点)产生属性信息,并基于在这两个时间点产生的属性信息来产生搜索密钥(步骤Sll)。作为特定示例,基于图2所示的两个时间点的属性信息,产生搜索密钥“locl,TOkyO,30,lOC3_29_KyOtO”,其中属性值通过逗号相连。接下来,改变注册单元14产生成员列表差异,所述成员列表差异表示由于两个时间点的属性信息所表示的属性值的改变而在每一组的成员列表中产生的改变(步骤S12)。此后,改变注册单元14将产生的搜索密钥与用于表示所产生的成员列表差异的信息相关联,并且在将产生的搜索密钥和用于表示所产生的成员列表差异的信息注册到改变存储单 元13中存储的图6的改变表之后,完成改变注册过程的执行。通过使用诸如主存储单元22、外部存储单元23、操作单元24、显示单元25、输入/输出单元26和发送/接收单元27之类的硬件资源来执行图7所示的分组过程,图3的控制单元21起到图I所示的密钥产生单元11和信息搜索单元12的作用。注意,分组过程指的是根据多个用户的独立状态将这多个用户置于多个组中并产生成员列表差异的过程,其中所述成员列表差异表示由于给定用户状态的变化而在每一组的成员列表中产生的差异。也就是说,分组过程指的是将预先注册的属于组的条件(即,分组条件)与作为输入而接收到的给定目标的二时间点上下文相比较,以指定目标新加入的组和目标已离开的组,并基于指定结果来输出在输入上下文之前和之后每一组的成员列表的差异。在开始了图7的分组过程之后,图1(b)所示的密钥产生单元11的二时间点上下文单元111从上下文发送装置6接收二时间点上下文(步骤S21)。接下来,图I (b)所示的密钥产生单元11的产生单元112产生搜索密钥,以用于从图6的改变表中搜索与接收到的二时间点上下文中包含的当前属性信息和旧属性信息(即,二时间点的属性信息)相匹配的成员列表差异(步骤S22),并将产生的密钥发送至信息搜索单元12。图I (c)所示的信息搜索单元12的搜索单元122从改变存储单元13的改变表中获取与接收到的搜索密钥相匹配的成员列表差异(步骤S23)。获取的成员列表差异示出了表示在步骤S21中接收上下文之前属于每一组的用户(即,成员)的列表(下文中称作“成员列表”)与接收到上下文并且包含在该上下文中的用户标识符所标识的用户离开和/或加入每一组之后每一组的成员列表之间的差异。在步骤S23,图I (C)所示的信息搜索单元12的发送单元121向成员列表接收装置7发送用于表示所获取的成员列表差异的信息(步骤S24),然后完成分组过程的执行。注意,成员列表接收装置7在显示单元71上显示由接收到的信息表示的成员列表差异。如上所述,尽管传统系统需要最多n+2A次(其中,“η”是分组规则的数目,“Α”是属性的数目)的表访问来执行传统分组过程,然而利用实施例I的分组系统101,可以通过信息搜索单元12仅一次访问改变存储单元I中存储的改变表来执行分组过程。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执行分组过程所需的时间比之前更短。此外,由于表访问次数并不取决于分组规则的数目或属性的数目A,所以即使与作为输入而接收到的上下文相匹配(即,相适合)的分组规则的数目(即,组数)增大,也仍然可以减小处理时间的增加。具体地,执行分组过程所花费的时间变得实质上恒定。(实施例2)接下来将参考图8来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分组系统102。根据实施例2的上下文发送装置6的输入单元61接收图9所示的上下文差异作为输入。此后,上下文发送装置6的发送单元62将输入单元61中作为输入而接收到的上下文差异发送至分组装置I。上下文差异包括用于标识用户的用户标识符符和用于表示属性值的属性信息,其中所述属性值与用户作为输入而先前接收到的上下文差异中包含的属性信息所表示的属 性值不同。也就是说,上下文差异是用户的当前状态,并且表示与先前输入的上下文差异所表示的状态不同的状态。作为特定示例,在作为输入先前接收到由用户标识符“userl”标识的用户的上下文差异之后,如果用户从位置“loc3”移动到位置“locl”而保持在地址“Kyoto”和年龄“30”不变,则接收图9所示的上下文差异作为输入,该上下文差异包括该用户的用户标识符“userl”和用于表示位置“loc3”的属性信息(但是不包括用于表示年龄“30”的属性信息和用于表示地址“Kyoto”的属性信息)。通过使用图3的硬件资源,图3的控制单元21执行图10所示的分组过程,从而起到图I所示每个功能块的作用并且还起到图15所示补充单元15的作用。此外,通过与图3的外部存储单元23协作,控制单元21起到图15的上下文存储单元16的作用。上下文存储单元16还存储图11所示的高速缓存表。该高速缓存表高速缓存将用于标识用户的用户标识符和分组装置I中接收到的用户最新属性信息相关联的多个信息。在开始图10的分组过程之后,图8(b)所示的补充单元15的上下文差异获取单元151从上下文发送装置6接收上下文差异(步骤S31)。接下来,图8 (b)所示的补充单元15的二时间点上下文产生单元152使用接收到的上下文差异中包含的用户标识符作为搜索密钥,并从上下文存储单元16中获取与该用户的用户标识符相关联的属性信息高速缓存(即,旧属性信息)(步骤S32)。此后,二时间点上下文产生单元152基于接收到的上下文差异和获取的属性信息高速缓存来产生图2所示的二时间点上下文(步骤S33)。此后,补充单元15将产生的二时间点上下文中包含的当前属性信息与该二时间点上下文中包含的用户标识符相关联并存储,并且存储在图I的高速缓存表中,从而更新属性信息高速缓存(步骤S34)。通过将属性信息高速缓存与对接收到属性信息高速缓存的时间或者保存属性信息高速缓存的时间加以表示的信息相关联并存储,补充单元15可以将这些信息按时间顺序累积在上下文存储单元16中。作为特定示例,将描述图8(a)所示的补充单元15的上下文差异获取单元151获取包括用户标识“userl”的上下文差异的情况。当在上下文差异获取单元151中获取了上下文差异时,图8(b)所示的补充单元15的二时间点上下文产生单元152从图11的高速缓存表获取与用户标识符“userl”相关联的属性信息高速缓存“ {(Location loc3),(Age 30),(Address :Tokyo)} ”,并通过以下划线“按顺序连接由包含在所获取的属性信息高速缓存中的属性信息表示的属性值“loc3”、“30”和“1'01^0”,来产生旧属性信息“10(3_30_Tokyo,,。接下来,二时间点上下文产生单元152从上下文差异中获取属性名称“Location”,从属性信息高速缓存获取除了包括该属性名称的属性信息(即,(Age :30)和(Address =Tokyo))之外的一个或多个属性信息,将获取的属性信息添加到包含在上下文差异中的属性信息,并且通过将获取的属性信息添加到包含在上下文差异中的属性信息,产生对“userf”所标识的用户的当前状态加以表示的一个或多个属性信息。也就是说,基于上下文差异 “ {userl, (Location, locl) ” 和属性信息高速缓存 “ {(Location loc3), (Age 30), (Address :Tokyo)} 产生旧属性信息 “ {(last :loc3_30_Tokyo)} ” 和当前属性信息“ {(Location :locl), (Age :30), (Address :Tokyo)} ”。二时间点上下文产生单元 152 基于产生的旧属性信息和当前属性信息来产生二时间点上下文“ luserl,(Location loc3),(Age 30) , (Address Tokyo), (last :loc3_30_Tokyo)} ”。此后,二时间点上下文产生单元152 重写当前属性信息“ {(Location loc3),(Age :30),(Address Tokyo)} ”,并将其作为与上下文存储单元16中的用户标识符“userl”相关联的属性信息高速缓存保存在图11的高速缓存表中,从而更新属性信息高速缓存。
在图10的步骤S34之后,二时间点上下文产生单元152将产生的二时间点上下文发送至密钥产生单元11的二时间点上下文获取单元111。在执行了与图7的步骤S22至S24相同的过程(步骤S35至S37)之后,密钥产生单元11和信息搜索单元12完成分组过程的执行。如上所述,根据实施例2的分组系统102,甚至在使用上下文差异作为输入信息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比之前更短的时间内执行分组过程。利用实施例2的分组系统102,除了信息搜索单元12对改变存储单元13中存储的改变表的一次表访问之外,还需要两次表访问来获取和更新上下文存储单元16中存储的用户属性信息高速缓存,因此可以通过三次表访问来实现分组过程。因此,类似于根据实施例I的分组系统101,利用根据实施例2的分组系统102,可以使执行分组过程所需的时间比之前更短,此外,即使与基于输入上下文差异而产生的二时间点上下文相匹配(即,相适合)的分组规则的数目(即,组数)增大,也仍然可以减小处理时间的增加。具体地,执行分组过程所花费的时间变得实质上恒定。注意,图I或图8的上下文发送装置6可以是分组装置I的一部分或者可以是附着到分组装置I的装置。在上下文发送装置6包含在分组装置I中的情况下,图3的操作单元24可以起到上下文发送装置6的输入单元61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在设置分组的规则(即,分组规则)时,图3的显示单元25显示预定的操作屏幕,在视觉上识别该操作屏幕的用户对操作单元24进行操作。通过这种方式,经由操作单元24将设置分组规则的命令提供给控制单元21。此外,在上下文发送装置6是附着到分组装置I的装置的情况下,图3的输入/输出单元26与上下文发送装置6相连。同样,图I或图8的成员列表接收装置7可以是分组装置I的一部分或者是附着到分组装置I的装置。在成员列表接收装置7包含在分组装置I中的情况下,图3的显示单元25可以起到成员列表接收装置7的显示单元61的作用。此外,在成员列表接收装置7是附着到分组装置I的装置的情况下,图3的输入/输出单元26与成员列表接收装置7相连。
上述实施例I和实施例2的一部分或整体可以如在以下附加注释中描述,但是不限于以下内容(附加注释I)一种分组装置,根据用户的状态允许用户加入或离开一个或多个组,所述分组装置包括改变存储单元,关联并存储密钥和成员列表差异,所述密钥是基于第一属性值和第二属性值而产生的,所述第一属性值表示第一时间点处用户的状态,所述第二属性值表示在第一时间点之后的第二时间点处用户的状态,所述成员列表差异示出了在用户的状态从第一时间点处的状态改变成第二时间点处的状态时,第一时间点和第二时间点之间属于允许用户加入或离开的组的成员列表的差异;获取单元,获取二时间点上下文,所述二时间点上下文包括表示用户的旧状态的 属性值和表示用户的当前状态的属性值;搜索单元,从改变存储单元中,搜索与基于包含在所获取的二时间点上下文中的表示旧状态的属性值和表示当前状态的属性值而产生的密钥相对应的成员列表差异;以及发送单元,发送搜索到的成员列表差异。(附加注释2)根据附加注释I所述的分组装置,其中,在分别对用户的多个状态加以表示的多个属性值之中,获取单元获取对先前获取用户的属性值之后改变的状态加以表示的属性值;所述分组装置还包括高速缓存存储单元,对获取单元中先前获取的用户的属性值进行高速缓存;以及上下文产生单元,基于获取单元中当前获取的并且对用户的改变的状态加以表示的属性值,以及先前获取的、高速缓存在高速缓存存储器中并且对用户的状态加以表示的属性值,产生二时间点上下文,所述二时间点上下文包括表示用户的多个当前状态的多个属性值以及表示用户的多个旧状态的属性值;并且所述获取单元获取在上下文产生单元中产生的二时间点上下文。(附加注释3)根据附加注释I或2所述的分组装置,还包括注册单元,在基于第一属性值和第二属性值产生密钥之后,将产生的密钥和成员列表差异相关联并注册的改变存储单元中,所述成员列表差异示出了在用户的状态从第一时间点处的状态改变成第二时间点处的状态时,第一时间点和第二时间点之间属于允许用户加入或离开的组的成员列表的差异;其中,注册单元关于第一属性值和第二属性值产生搜索密钥,以匹配由第一属性值和第二属性值表示的状态的特性来确定的约束。(附加注释4)—种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在所述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记录了根据用户的状态来允许用户加入或离开一个或多个组的分组程序,所述分组程序允许计算机用作改变存储单元,关联并存储密钥和成员列表差异,所述密钥是基于第一属性值和第二属性值而产生的,所述第一属性值表示第一时间点处用户的状态,所述第二属性值表示在第一时间点之后的第二时间点处用户的状态,所述成员列表差异示出了在用户的状态从第一时间点处的状态改变成第二时间点处的状态时,第一时间点和第二时间点之间属于允许用户加入或离开的组的成员列表的差异;获取单元,获取二时间点上下文,所述二时间点上下文包括表示用户的旧状态的属性值和表示用户的当前状态的属性值;搜索单元,从改变存储单元中,搜索与基于包含在所获取的二时间点上下文中的表示旧状态的属性值和表示当前状态的属性值而产生的密钥相对应的成员列表差异;以及发送单元,发送搜索到的成员列表差异。(附加注释5)一种分组方法,根据用户的状态允许用户加入或离开一个或多个组,所述分组方法包括
获取步骤,获取二时间点上下文,所述二时间点上下文包括表示用户的旧状态的属性值和表示用户的当前状态的属性值;搜索步骤,从改变存储单元中搜索与基于包含在所获取的二时间点上下文中的表示旧状态的属性值和表示当前状态的属性值而产生的密钥相对应的成员列表差异,其中改变存储单元关联并存储密钥和成员列表差异,所述密钥是基于第一属性值和第二属性值而产生的,所述第一属性值表示第一时间点处用户的状态,所述第二属性值表示在第一时间点之后的第二时间点处用户的状态,所述成员列表差异示出了在用户的状态从第一时间点处的状态改变成第二时间点处的状态时,第一时间点和第二时间点之间属于允许用户加入或离开的组的成员列表的差异;以及发送步骤,发送搜索到的成员列表差异。(附加注释6)一种分组系统,包括存储单元,与密钥相关联地存储成员列表差异,所述密钥是基于两个时间点处的属性信息而产生的,所述属性信息包括属性名称和属性值,所述成员列表差异示出了由于从旧属性信息改变成当前属性信息而引起的与预定分组规则的匹配或失配;获取单元,获取二时间点上下文,所述二时间点上下文包括搜索目标的旧属性信息和当前属性信息;产生单元,基于二时间点上下文来产生用于搜索成员列表差异的搜索密钥;搜索单元,从存储单元中搜索并获取与搜索密钥相对应的成员列表差异;以及呈现单元,将搜索单元中获取的成员列表差异呈现给用户。(附加注释7)根据附加注释6所述的分组系统,还包括高速缓存存储单元,存储搜索目标的属性信息作为属性信息高速缓存,其中,所述获取单元包括获取上下文差异的获取单元,所述上下文差异包括搜索目标发生改变的当前属性信息;高速缓存搜索单元,从高速缓存存储单元中搜索与所述上下文差异相对应的属性信息作为搜索目标的旧属性信息;以及上下文产生单元,基于高速缓存获取单元所获取的搜索目标的旧属性信息和包含在上下文差异中的搜索目标的当前属性信息,产生二时间点上下文。(附加注释8)根据附加注释6或7所述的分组系统,其中,产生单元产生搜索密钥,以与由属性信息的特性所确定的约束相匹配。(附加注释9)一种由分组系统来执行的分组方法,所述分组方法包括获取步骤,获取二时间点上下文,所述二时间点上下文包括搜索目标的旧属性信息和当前属性信息;产生步骤,基于二时间点上下文来产生用于搜索成员列表差异的搜索密钥,所述成员列表差异示出了由于从旧属性信息改变成当前属性信息而引起的与预定分组规则的 匹配或失配;搜索步骤,从存储单元中搜索并获取与搜索密钥相对应的成员列表差异,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将成员列表差异与基于两个时间点的属性信息而产生的密钥相关联地存储;以及呈现步骤,将搜索单元中获取的成员列表差异呈现给用户。(附加注释10)根据附加注释9所述的分组方法,其中,获取步骤包括获取上下文差异的获取步骤,所述上下文差异包括搜索目标发生改变的当前属性信息;高速缓存搜索步骤,从高速缓存存储单元中搜索与所述上下文差异相对应的属性信息作为搜索目标的旧属性信息,其中所述高速缓存存储单元存储搜索目标的属性信息作为属性信息高速缓存;以及上下文产生步骤,基于在高速缓存获取步骤中获取的搜索目标的旧属性信息和包含在上下文差异中的搜索目标的当前属性信息,产生二时间点上下文。(附加注释11)根据附加注释9或10所述的分组方法,其中,在产生步骤中产生搜索密钥,以与由属性信息的特性所确定的约束相匹配。(附加注释12)一种程序,允许计算机执行以下步骤获取步骤,获取二时间点上下文,所述二时间点上下文包括搜索目标的旧属性信息和当前属性信息;产生步骤,基于二时间点上下文来产生用于搜索成员列表差异的搜索密钥,所述成员列表差异示出了由于从旧属性信息改变成当前属性信息而引起的与预定分组规则的匹配或失配;搜索步骤,从存储单元中搜索并获取与搜索密钥相对应的成员列表差异,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将成员列表差异与基于两个时间点的属性信息而产生的密钥相关联地存储;以及呈现步骤,将搜索单元中获取的成员列表差异呈现给用户。此外,上述硬件配置和流程仅仅是作为示例而给出的,可以以任何方式对其进行修改和修正。此外,实施例I和实施例2是可以彼此结合的。可以使用通用计算机系统来实现用于执行分组过程的核心部分(包括控制单元21、主存储单元22、外部存储单元23、操作单元24、内部总线20等等),而不必依赖于专用系统。例如,可以将执行上述分组过程的计算机程序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例如,软盘、CD-ROM、DVD-ROM等等),分布该存储介质,并通过将计算机程序安装在计算机中来配置分组系统101和102执行上述过程。此外,同样可以将计算机程序存储在设置于通信网络(例如,互联网)上的服务器设备中的存储装置中,并通过将该计算机程序下载到通用计算机系统等上来配置分组系统101和102。此外,在OS(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之间划分和实现分组系统101和102的功能时,或者在通过在OS和应用程序之间协作来实现分组系统101和102的功能时,可以仅将应用程序部分存储在记录介质或存储装置中。
此外,同样可以在载波上多路传输计算机程序并经由通信网络来分派该计算机程序。例如,可以将上述计算机程序发布在通信网络上的公告牌(BBS :公告牌系统)上,并经由网络来分派给计算机程序。然后,可以提供一种配置,在该配置中,通过激活该计算机程序并在OS的控制下按照与其他应用程序相同的方式来执行该计算机程序,来执行上述过程。此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一般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以多种实施例或变型来实现本发明。也就是说,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来限定,而不由实施例来限定。那么,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以及在本发明目的的等效范围内做出的各种修改都将被解释为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本申请基于2010年3月2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 2010-080662,该日本专利申请No. 2010-080662的内容(包括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和附图在内)全部合并在此作为参考。
参考数字的说明1、91 分组装置6、96 上下文发送装置7、97 成员列表接收装置11,911密钥产生单元12、912信息搜索单元13 改变存储单元14 改变注册单元15 补充单元16 上下文存储单元61 输入单元62 发送单元71 显示单元72 接收单元21 控制单元22 主存储单元
23外部存储单元24操作单元25显示单元26输入/输出单元27发送/接收单元30控制程序101、102、901 分组系统913规则存储单元 914规则注册单元915加入/离开确定单元916附属组更新单元917附属组存储单元962上下文发送单元972成员列表差异接收单元
权利要求
1.一种分组装置,根据用户的状态允许用户加入或离开一个或多个组,所述分组装置包括 改变存储单元,关联并存储密钥和成员列表差异,所述密钥是基于第一属性值和第二属性值而产生的,所述第一属性值表示第一时间点处用户的状态,所述第二属性值表示在第一时间点之后的第二时间点处用户的状态,所述成员列表差异示出了在用户的状态从第一时间点处的状态改变成第二时间点处的状态时,第一时间点和第二时间点之间属于允许用户加入或离开的组的成员列表的差异; 获取单元,获取二时间点上下文,所述二时间点上下文包括表示用户的旧状态的属性值和表示用户的当前状态的属性值; 搜索单元,从改变存储单元中搜索与基于包含在所获取的二时间点上下文中的表示旧状态的属性值和表示当前状态的属性值而产生的密钥相对应的成员列表差异;以及发送单元,发送搜索到的成员列表差异。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分组装置,其中, 在分别对用户的多个状态加以表示的多个属性值之中,获取单元获取对先前获取用户的属性值之后改变的状态加以表示的属性值; 所述分组装置还包括高速缓存存储单元,对获取单元中先前获取的用户的属性值进行高速缓存;以及上下文产生单元,基于获取单元中当前获取的并且对用户的改变的状态加以表示的属性值,以及先前获取的、高速缓存在高速缓存存储单元中并且对用户的状态加以表示的属性值,产生二时间点上下文,所述二时间点上下文包括表示用户的多个当前状态的多个属性值以及表示用户的多个旧状态的多个属性值;并且 所述获取单元获取在上下文产生单元中产生的二时间点上下文。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分组装置,还包括注册单元,在基于第一属性值和第二属性值产生密钥之后,关联产生的密钥和成员列表差异并注册在改变存储单元中,所述成员列表差异示出了在用户的状态从第一时间点处的状态改变成第二时间点处的状态时,第一时间点和第二时间点之间属于允许用户加入或离开的组的成员列表的差异; 其中,注册单元关于第一属性值和第二属性值的组合产生搜索密钥,以匹配由第一属性值和第二属性值表示的状态的特性来确定的约束。
4.一种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在所述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记录了根据用户的状态来允许用户加入或离开一个或多个组的分组程序,所述分组程序允许计算机用作 改变存储单元,关联并存储密钥和成员列表差异,所述密钥是基于第一属性值和第二属性值而产生的,所述第一属性值表示第一时间点处用户的状态,所述第二属性值表示在第一时间点之后的第二时间点处用户的状态,所述成员列表差异示出了在用户的状态从第一时间点处的状态改变成第二时间点处的状态时,第一时间点和第二时间点之间属于允许用户加入或离开的组的成员列表的差异; 获取单元,获取二时间点上下文,所述二时间点上下文包括表示用户的旧状态的属性值和表示用户的当前状态的属性值; 搜索单元,从改变存储单元中搜索与基于包含在所获取的二时间点上下文中的表示旧状态的属性值和表示当前状态的属性值而产生的密钥相对应的成员列表差异;以及发送单元,发送搜索到的成员列表差异。
5.一种分组方法,根据用户的状态允许用户加入或离开一个或多个组,所述分组方法包括 获取步骤,获取二时间点上下文,所述二时间点上下文包括表示用户的旧状态的属性值和表示用户的当前状态的属性值; 搜索步骤,从改变存储单元中搜索与基于包含在所获取的二时间点上下文中的表示旧状态的属性值和表示当前状态的属性值而产生的密钥相对应的成员列表差异,其中改变存储单元关联并存储密钥和成员列表差异,所述密钥是基于第一属性值和第二属性值而产生的,所述第一属性值表示第一时间点处用户的状态,所述第二属性值表示在第一时间点之后的第二时间点处用户的状态,所述成员列表差异示出了在用户的状态从第一时间点处的状态改变成第二时间点处的状态时,第一时间点和第二时间点之间属于允许用户加入或离开的组的成员列表的差异;以及 发送步骤,发送搜索到的成员列表差异。
全文摘要
一种分组装置(1),根据用户的状态允许用户加入或离开一个或多个组,所述分组装置(1)具有改变存储单元(13),关联并存储密钥和成员列表差异,所述密钥是基于第一属性值和第二属性值而产生的,所述第一属性值表示第一时间点处用户的状态,所述第二属性值表示在第一时间点之后的第二时间点处用户的状态,所述成员列表差异示出了在用户的状态从第一时间点处的状态改变成第二时间点处的状态时,第一时间点和第二时间点之间属于允许用户加入或离开的组的成员列表的差异。此外,分组装置(1)具有上下文获取单元(111),获取二时间点上下文,所述二时间点上下文包括表示用户的旧状态的属性值和表示用户的当前状态的属性值;信息搜索单元(12),从改变存储单元(13)中搜索与基于包含在所获取的二时间点上下文中的表示旧状态的属性值和表示当前状态的属性值而产生的密钥相对应的成员列表差异;以及发送单元(121),发送搜索到的成员列表差异。
文档编号G06F12/00GK102822825SQ201180016748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31日
发明者山崎健太郎 申请人: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