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呼吸专科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86960阅读:455来源:国知局
医患沟通呼吸专科平台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患沟通呼吸专科平台,其技术特征主要由医患沟通平台(硬件)、医疗沟通系统(软件)与呼吸专职沟通人员构成。借助医患沟通呼吸专科平台及医患沟通专科软件,发挥沟通专职人员特殊作用,让医患认识清楚呼吸专科疾病全过程,解决专科专病医患沟通难点问题,人性化和细化了医患沟通要素,目的要达到和谐就医、医患关系融洽,杜绝医疗恶性事件。
【专利说明】医患沟通呼吸专科平台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医患沟通平台及方法,特别特别是涉及一种呼吸专科医患沟通平台及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专利“医患互动的医疗档案管理体系”(申请号201010278613.3),专利“医患远程交互平台及远程交互方法”(申请号200710118577.2)等,主要对象是医者,更高要求去“堵”医护漏洞,来防医患矛盾冲突,这样易“泛滥成灾”;医患沟通平台及沟通方法(申请号201110278087.5)主要对象是患者,重点是“疏通”各种医患矛盾冲突,沟通从心开始,凿开医患心理疙瘩,化解各种心理矛盾,做到了就有“水到渠成”效果;而本发明重点对象是患者,解决专科专病医患沟通难点问题,人性化和细化了医患沟通要素。

【发明内容】

[0003]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医患沟通专科平台。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借助医患沟通专科平台及医患沟通专科软件,发挥沟通专职人员特殊作用,让医患认识清楚专科疾病全过程,解决专科专病医患沟通难点问题,人性化和细化了医患沟通要素,达到和谐就医、医患关系融洽,杜绝医疗恶性事件。
[0004]本发明涉及一种医患沟通专科平台及方法,其技术特征主要由医患沟通平台(硬件)、医疗沟通系统(软件)与专职沟通人员构成。医院外医患沟通平台,包括患者的经济、文化、社会关系等基本条件,实现患者为何就医,目的是达到医患医院外基本沟通:患者基本病情、亲戚朋友知病情况、病友告知(病友对本病治疗认可的医院),患者的家庭、经济、交通等基本条件;家庭医生等当地卫生资源;综合上述实际沟通情况,决择到合适的乡、社区、县、市、省等各级医院诊治。本科的医患具有一般医患关系的共同特点,但其同时亦具有特别之处,主要表现在患者主体的特殊性方面,其部分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0005]常见病特征:发病率闻、危害性大
目前我国公认的健康“三大杀手”中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和在恶性肿瘤发病中占第一位的肺癌均为呼吸系统疾病。据1998年统计,呼吸系统疾病(不包括肺癌)在我国城市的死亡率病因中占第四位(14.08),在农村则占第一位(24.26)。由于大气污染、吸烟、工业的发展导致理化因子、生物因子的吸入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因素,使近年来呼吸系统疾病发病居高不下且有上升趋势:肺癌、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明显增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更是常见和多发病,肺结核近年来的“死灰复燃”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0006]常见病特征:慢性病多、病程长
呼吸系统疾病中大多数呈慢性经过,病情常有反复或急性加重,所以病程一般很长,有的甚至终身相伴。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和肺源性心脏病即为这样的一组疾病,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病情大多缓慢进展,常并发阻塞性肺气肿,甚至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支气管哮喘这一与多基因遗传有关的疾病同样呈慢性较长的临床经过。支气管扩张、肺结核、间质性肺疾病、肺结节病等肺部疾病的病程都在数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之久。
[0007]常见病特征:受环境因素影响大
由于呼吸道与外界相同通,在呼吸过程中外界环境中的有机或无机粉尘,包括各种微生物、蛋白变应原、有害气体等,皆可进入呼吸道。当各种原因引起呼吸道防御功能损伤或外界刺激因素过强时,即可引起各种疾病,如最常见的肺部感染、吸入变应原引起的支气管哮喘或过敏性肺泡炎、吸入生产性粉尘引起尘肺、吸入高水溶性气体(如二氧化硫、氨、氯)引起急性或慢性支气管炎、吸入低水溶性气体(如氮氧化物、光气、硫酸二甲酯等)引起急性肺水肿等。
[0008]常见病特征:与全身其它系统疾病关系密切
“肺是机体的一面镜子”机体许多疾病都会在呼吸系统表现出来。相对于体循环而言,当二尖瓣狭窄、左心功能低下时,肺的毛细血管压可增高,继而发生肺水肿;各种原因引起低蛋白血症时(如肝硬化,肾病综合症等)会发生肺间质水肿或胸膜腔液体漏出;肺与全身各器官的血液和淋巴循环相通,所以皮肤软组织疖痈的菌栓、栓塞性静脉炎的血栓、癌栓、均可到达肺部,分别引起继发性肺脓肿、肺梗塞、转移性肺癌等等。当然,肺部疾病也可向全身播散,如肺癌、肺结核播散至肝、脑、肾等器官,同样也可在肺本身发生病灶播散。
[0009]医院候诊治沟通平台:包括医院标示物、各种电子图屏、各种终端及软件、沟通专职人员,实现医患面对面沟通,包涵门诊与住院的医患、首诊与复诊的医患;具体包括“医院科室分布图”、“就诊流程图”等医院标示物,让患者“到那里去”;各种电子图屏等了解医院及科室特点情况;“人机对话”各种终端与专科医疗沟通系统,让患者知道病“如何看”;科室特邀“义务医工”,一对一服务于患者,人性化服务,和谐沟通。我们应该积攒点滴力量,给每一个患者讲述客观的医疗环境,教会患者,正确就医。
[0010]实现医疗新模式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患者为中心”,不是“以疾病为中心”;发挥医师团队精神,实施人性化医疗服务:“分诊一分流”;专科专病专医;导诊护士与全科医师,初步诊断,分诊到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做基本检查、明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最后得到专家们及中医教授等认可;主治医师分流了大部分患者,也为专家节约重复沟通的时间,基本解决专家“一号难求”、“病难看”的问题,降低矛盾发生率。《孙子兵法》的最高要旨:“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核心提示我们,“不药而疗人之疾,上之上者也”,能够不用药而让患者恢复健康,是更好的事情。医患双方必须互相了解,其部分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0011]患者身心特点与社会因素
除了一般内科病人的身心特点外,呼吸系统病人常常具有以下的身心特点:
1.自卑
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咳嗽、咳痰、气喘、咯血、紫绀等无不具有明显的外部表象,这就使得病人十分自卑。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扩张、肺间质纤维化的病人常年咳嗽、咳痰,常常引起周围人的注意,尤其在公共场所,人们不明就里,害怕传染的心理使其经常流露出扭头、掩鼻、走开等避之不及的表情和动作。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病人的打喷嚏、流清鼻涕、刺激性咳嗽、气喘等症状也常让周围人误认为是感冒而不愿意接近,同样这些症状在公众场合的突然发作也会令患者十分尴尬; 2.恐惧
呼吸系统疾病的急症和危象如各种原因的大量咯血、重度哮喘和哮喘持续状态极度呼吸困难的窒息感;气胸和胸腔积液的胸闷、呼吸困难;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时的气短、呼吸困难均使病人有濒死的恐惧。但凡有过这样急诊经历的病人因惧怕再度发作而紧张不安。不幸的是这类病人如得不到有效控制常常反复发作,病人的恐惧心理也将随着发作次数得增多而加剧;
3.焦虑
呼吸系统疾病大多为慢性病,或反复发作,病程长,难以治愈。常年服药、疾病的折磨使得很多患者痛苦不堪,焦虑不安。部分病人,一方面丧失了工作能力,经济收入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医药费用很高,不堪重负,因病致穷,同时因为经济原因不能接受系统、规范的治疗,因穷致病。病人的心理负担很重,长期处于焦虑之中;
4.主要社会因素
(1)大气污染和吸烟的危害:事实证明呼吸系统疾病的增加与空气污染,吸烟关系密切。空气中降尘或二氧化硫浓度增加是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明显增多。其他粉尘如二氧化矽、煤尘、棉尘等可刺激呼吸系统引起各种尘肺。工业废气中致癌物质污染大气,是引起肺癌增加的主要原因。吸烟是小环境的主要污染源。据1996年统计我国成人吸烟率约为37.6%,烟草总消耗量占世界首位,近年来女性和青少年吸烟人数在增加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癌发病率增加的重要因素;
(2)呼吸系统感染增多:近年来呼吸系统感染明显增多,感染的病原也发生了变化,除了常见的致病病原体外,一些新的、非典型性肺部感染(SRAS、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也在明显增加,同时病原的耐药性增加,给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
(3)吸入变应原增加:随着我国工业化与经济的发展,可引起过敏性疾病(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的变应原的种类和数量增多。如宠物饲养(鸟、猫、狗)导致动物毛变应原的增多,地毯、窗帘的广泛应用使屋尘螨增多,中央空调机的真菌、都市绿化的花纷孢子、有机或无机化工原料、药物及食物添加剂等。这些变应原的存在使得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发生率增加;
(4)社会人口老龄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平均期望寿命从解放初期的43岁增至目前的大于70岁,人口老化明显提速。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等的患病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老年人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其肺部感染的机会增加,易引起吸入性肺炎,使老年肺炎成为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老年结核的发生率显著增加,成为结核发病的第二个高峰;
(5)呼吸疾病防治薄弱:由于以上的种种原因,呼吸系统疾病的患病率明显增加,同时不断有呼吸系统新发传染病发生,如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流感等。相对于高发病率而言,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和诊治方面的工作显得薄弱,如肺结核疫情的危害、肺癌的高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高致残率、肺间质纤维化治疗的乏术,无一不提示应该对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加大力度。
[0012]医院设立三室:“医患沟通室”、“投诉室”和“警务室”;医患沟通室设施有摄像、录音等设备,由医患(或患者委托代理人)单独完成;投诉室由专职沟通人员全日值班,持证上岗,深入沟通到患者床头,合理解决医患纠纷,让患者满意;警务室由当地派出所驻守,维护医疗机构秩序。医患双方必须互相理解与信任,合理一和解各种纠纷,其部分具体内容如下所述。[0013]常见医患沟通障碍及化解
1.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导致沟通障碍
病人因为没有专业知识,常常对疾病的严重程度、病情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不良预后认识不足,对治疗抱有的期望值很高,一旦病情恶化则没有思想准备,部分病人及其家属不承认医学的局限性;认为只要化了钱医师就应该把病人治疗好;部分病人及家属感情用事,不敢面对病情危重的事实,一旦发生不幸,则反复在诊治过程中找医院和医师方面的原因,甚至迁怒于医方,造成医疗纠纷;
化解方法,在诊病的过程中始终要做的是反复交代病情,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危险要重点交代,必要时要在医疗文件上加以记载。让患方对此有足够的认识。当然要注意实事求是,注意保护性医疗(如病人不宜接受则告知家属),同时要交代一些避免病情加重、需要及时就诊、预防及处理并发症的事项。例如:因体检发现的肺癌病人,就诊时可能没有明显的全身和局部症状,病人对预后不清楚,有的甚至不相信、不在乎。此时医师要将肺癌的危害、治疗方法的局限性、病程中可能发生的转移、甚至中位生存期如实告诉家属,在征得家属同意后酌情让病人知情。让患方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2.因检查和检验项目的局限性导致的沟通障碍
呼吸系统的检查和检验方法很多,但是每一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予病人检查前必须要交代检查的目的性及该项检查对诊断其疾病的意义,可能出现的结果及其解释,同时要强调该项检查的局限性,及可能出现的阴性结果对疾病的诊断同样有意义(排除性、鉴别诊断)。对费用比较贵的、微创或有创的检查尤其要交代清楚,并让病人在理解的基础上,自愿接受,否则一旦“查不出来”而病人认为化了钱、费了时间、吃了苦应该有结果,便可能有纠纷。例如CT、MRI等费用较高,有时甚至要多次检查以便动态观察;纤维支气管镜、经皮肺穿刺都有些创伤,也都有可能因各种原因而得不到预期的结果,因此耐心地解释,尊重病人的知情和选择权是预防这类纠纷的最好方法;
3.因用药毒副反应导致的沟通障碍
呼吸系统的用药如抗菌素、平喘药、激素、抗肿瘤药、抗痨药等均有明显的毒副作用。有的药物如支气管哮喘的平喘药,病人需要长期服药;抗痨药常常是三联以上用药,至少要用到六个月以上。临床上部分病人是因为不能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部分病人因为药物没有达到预期的疗效、或对医生选用药物的合理性有疑问、或因为昂贵的药费而引发医疗纠纷;
化解方法,首先,医师要合理用药,要充分考虑用药的适应症、药物的毒副作用、病人的基础情况及其承受能力。其次,要充分给病人及家属交代用药的依据、药物可能发生的副反应等注意事项,交代要具体。例如平喘药有心慌、手抖、失眠等副作用;抗痨药中的利福平可引起肝脏损伤、过敏、排泄物染色……。如果有疗效相当的几种药物可供选择则一定要将每种要的优缺点及费用情况告知病人,让病人充分知情并做出选择。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医患沟通专科平台系统图;图例:1—患者;2—医者;3—沟通专职人员;4——候诊沟通平台;5——医院外沟通平台;6——“三室;”7——“分诊、分流”系统。【具体实施方式】
[0015]病人概要
聂某,男性,52岁,汉族,机关干部,大学文化,家庭经济情况良好。
[0016]诊疗概况
患者因反复发热、咳嗽、咯痰三年,症状加重伴发热一周入院。无吸烟史。患者3年前因受凉后出现发热、咳嗽、咯黄脓痰而首次入住本院呼吸科,入院后检查:白细胞总数及分类中性增高,胸部X片提示左下肺炎,经敏感抗生素治疗两周后肺炎吸收,临床症状好转而出院。出院时仍有轻度咳嗽、咯痰。此后的三年内患者一直有咳嗽、咳痰、有时痰中带血,症状时轻时重,每因发热而需要入院治疗,每次住院摄片均显示不同部位的肺部炎症,每经抗感染治疗数周肺部炎症吸收,症状缓解而出院。本次又因咳嗽、咯痰加重伴痰中带血一周而再次入院。入院后胸片及CT检查提示两下肺纹理增多,右下有片状炎影,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提示弥漫性支气管慢性炎症,痰找抗酸杆菌3次均阴性,诊为肺炎,经抗菌、消炎、止咳、化痰治疗症状部分缓解,肺部感染灶也明显吸收,病情虽有好转,但是患者对自己反复肺部感染、反复住院十分不理解,意见很大,认为自己的病越来越重,住院时间越来越长,治疗效果越来越不好与医生的治疗方案不好、抗菌素停用过早、医生没有经验有关。要求医生和呼吸科给个说法。
[0017]病人心理和表现分析
(1)焦虑:患者从三年前一个健康人,到近三年经常出入医院,这一转变除了给他身理上带来伤害外,也严重影响了他的工作和生活,为此患者表现出烦躁不安、和焦虑;
(2)悲观:三年来反复的肺部感染,反复的治疗,周而复始的过程,让患者对疾病治愈产生了怀疑。日久便渐渐悲观起来,认为自己的病可能治不好了 ;
(3)不满:最初对于肺部感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是心存感激的。但随着病情的反复和肺炎间隙期常年的咳嗽、咳痰和咯血,患者对医生的治疗产生了怀疑,同时他将自己的病情与其他肺炎患者比较,认为其他人的治疗有效,而且并没有象自己一样反复发作,医师对此也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故渐生不满,终于在本次入院后造成了纠纷。
[0018]沟通过程与成效
病人提出问题后,病区十分重视,立即组织全科医生进行会诊,讨论的主要问题是:患者中年男性,无特殊嗜好,为何易反复肺部感染?追溯病史患者近3年来常感口干,眼干,泪液分泌减少。经过充分讨论,集思广益,考虑到患者的反复肺部感染极有可能是全身性疾病的肺部表现。复习文献发现,反复肺部感染是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遂给于查血清抗SSA和抗SSB,均为阳性,泪液滤纸试验阳性,(2mm/5min S 5mm/5min)下唇粘膜活检显示3个灶性淋巴细胞浸润。结婚病史修正诊断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按该病治疗投以激素,一周后症状缓解,一月后咳嗽、咯痰症状基本消失。(随访至今患者再无肺部感染出现)。随着病情的好转,病人情绪也明显好转,并主动为自己的不理智言行表示道歉,医师们也进行了适当的自我批评,双方沟通得很好。
[0019]沟通要点和分析
该病案的沟通给我们两点启示,第一,必须针对患方的意见进行沟通:该例纠纷的引发主要是治疗效果不好,诊断不甚明了。医方积极主动组织会诊,在诊断上下了功夫,最终明确了诊断,针对性的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解决了病人的问题,因此纠纷也就迎刃而解了。相反,如果不是这样,那么无论医方如何做工作,也无论怎样解释,都不能解决问题;第二,预防医疗纠纷的最好方法是对每一个患者负责:检点该例的诊疗过程,医方存在着几点不足。其一,病史询问不详细,疏漏了干燥综合症的相关病史。其二,医生的责任心不够,患者多次入院治疗,虽然每次的经治医生不一,但是医师应该将病人的屡次入院联系起来看,调阅病人的既往病历,就会发现其中的问题,提出会诊、讨论,从而尽早进行进一步的检查,该例纠纷是可以避免的。其三,医生的临床经验不足,该例在长达三年的治疗中,历任管床医生均没有很好地研究病情,只是简单地作为肺部感染来处理,作为呼吸科专科医师而言,当病情不符合一般的规律时,应该想到其他问题,至少问题的提出应该是医生而不是病人。作为专科医师必须有过硬的专业基础,方才能为病人解决问题,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纠纷。
【权利要求】
1.本发明涉及一种医患沟通专科平台及方法,其技术特征主要由医患沟通平台(硬件)、医疗沟通系统(软件)与专职沟通人员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患沟通专科平台及方法,其技术特征在于:医院外医患沟通平台,包括患者的经济、文化、社会关系等基本条件,实现患者为何就医,目的是达到医患医院外基本沟通:患者基本病情、亲戚朋友知病情况、病友告知(病友对本病治疗认可的医院),患者的家庭、经济、交通等基本条件;家庭医生等当地卫生资源;综合上述实际沟通情况,决择到合适的乡、社区、县、市、省等各级医院诊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患沟通专科平台及方法,其技术特征在于:医院候诊治沟通平台:包括医院标示物、各种电子图屏、各种终端及软件、沟通专职人员,实现医患面对面沟通,包涵门诊与住院的医患、首诊与复诊的医患;具体包括“医院科室分布图”、“就诊流程图”等医院标示物,让患者“到那里去”;各种电子图屏等了解医院及科室特点情况;“人机对话”各种终端与专科医疗沟通系统,让患者知道病“如何看”;科室特邀“义务医工”,一对一服务于患者,人性化服务,和谐沟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患沟通专科平台及方法,其技术特征在于:实现医疗新模式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患者为中心”,不是“以疾病为中心”;发挥医师团队精神,实施人性化医疗服务:“分诊一分流”;专科专病专医;导诊护士与全科医师,初步诊断,分诊到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做基本检查、明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最后得到专家们及中医教授等认可;主治医师分流了大部分患者,也为专家节约重复沟通的时间,基本解决专家“一号难求”、“病难看”的问题,降低矛盾发生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患沟通专科平台及方法,其技术特征在于:医院设立三室:“医患沟通室”、“投诉室”和“警务室”;医患沟通室设施有摄像、录音等设备,由医患(或患者委托代理人)单独完成;投诉室由专职沟通人员全日值班,持证上岗,深入沟通到患者床头,合理解决医患纠纷,让患者满意;警务室由当地派出所驻守,维护医疗机构秩序;医患双方必须互相理解与信任,合理一和解各种纠纷。
【文档编号】G06F19/00GK103544367SQ201210243228
【公开日】2014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5日
【发明者】刘黎明 申请人:刘黎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