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手持装置的移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45038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手持装置的移动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手持装置的移动设备,包括壳体,还包括手持装置和至少两个连接件,所述手持装置通过连接件与壳体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移动设备上设计一种手持装置,手持装置通过连接件与移动设备的壳体连接,便于携带移动设备。
【专利说明】一种带有手持装置的移动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手持装置的移动设备。

【背景技术】
[0002]移动设备是一种口袋大小的计算设备,通常包括显示萤幕和触控输入或小型的键盘,并可以随时随地访问获得各种信息,如智能手机、手提电脑和平板电脑等都属于移动设备。
[0003]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移动设备,特别是平板电脑,表面外壳都是光滑富有线条感,但是没有用于手持的把手,不利于平板电脑的携带。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带有手持装置的移动设备,便于携带移动设备。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带有手持装置的移动设备,包括壳体,还包括手持装置和至少两个连接件,所述手持装置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壳体连接。
[0006]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手持装置包括若干相互连接的编织带,所述编织带与所述连接件连接。
[0007]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编织带包括非弹性编织带和弹性编织带,所述非弹性编织带与所述弹性编织带通过“O”型圈连接,所述非弹性编织带与所述连接件连接。
[0008]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手持装置包括手持部,所述编织带通过所述手持部连接,所述手持部为环形圈。
[0009]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手持装置包括手持部,所述编织带通过所述手持部连接,所述手持部为固定块。
[0010]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手持装置还包括手持套,所述手持套与所述手持部连接。
[0011]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手持套包括手持套支撑部。
[0012]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件主体和支撑端,所述支撑端设在所述连接件主体的末端,所述连接件主体用于与所述手持装置连接,所述支撑端用于与所述壳体连接。
[0013]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壳体设有凹槽,所述连接件设在所述凹槽内。
[0014]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壳体间设有一还原弹簧。
[0015]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的连接件主体设有一缺口。
[0016]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壳体的背面四顶角处分别设有一所述连接件。
[0017]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移动设备是平板电脑。
[00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移动设备上设计一种手持装置,手持装置通过连接件与移动设备的壳体连接,便于携带移动设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20]图1是本实用新型带有手持装置的移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实用新型带有手持装置的移动设备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实用新型编织带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实用新型环形圈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本实用新型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是本实用新型手持套支撑部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7是本实用新型手持套支撑部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0028]如图1?7所述,提供一种带有手持装置的移动设备的优选实施例。
[0029]一种带有手持装置的移动设备,包括壳体10,还包括手持装置30和至少两个连接件20,所述手持装置30通过连接件20与壳体10连接。
[0030]壳体10还包括设有凹槽11,连接件20设在凹槽11内,凹槽11用于防止连接件20过于突出。连接件20优选为四个,分别设在壳体10边缘的四个顶角处。
[0031 ] 进一步地,连接件20设置在壳体10边缘处,使用手持装置30拿起移动设备时,保证移动设备的平稳;其中连接件20优选设在壳体10背面,不影响移动设备的美观,也可以设在壳体10侧面。
[0032]进一步地,移动设备优选是平板电脑,可以是手提电脑、手机等移动设备。
[0033]参考图2,本实施例中的连接件20,包括连接件主体21和支撑端22,支撑端22设在连接件主体21的末端,连接件主体21用于与手持装置30连接,支撑端22用于与壳体10连接。
[0034]进一步地,支撑端22可以是与连接件主体21构成一个环形结构,支撑端22也可设在壳体10外侧,壳体10外侧设有与支撑端22相匹配的卡槽12,连接件20通过支撑端22固定在壳体10上;支撑端22设在壳体10内侧,内侧设有通过支撑端22通槽,连接件20通过支撑端22固定在壳体10上。或者,支撑端22可以是与连接件主体21构成一个“ Ω ”型结构,通过左右两支撑端22将连接件20固定在壳体10上,壳体10对应位置上设有穿孔,用于支撑端22的安装。
[0035]进一步地,连接件20与壳体10间设有一还原弹簧,还原弹簧用于将连接件20压向壳体10。必须一提的是,连接件20可以是在壳体10注塑成型后固定在壳体10上,不能活动;连接件20也可以在垂直方向上进行摆动。
[0036]参考图3,本实施例中的手持装置30,包括若干相互连接的编织带31,编织带31与连接件20连接。
[0037]编织带31包括非弹性编织带311和弹性编织带312,非弹性编织带311与弹性编织带312通过“O”型圈313连接,非弹性编织带311与连接件20连接。其中,非弹性编织带311是非弹性的布料制造成的,弹性编织带312是弹性的布料制造成的,用于在手持移动设备时,手持装置30的握持部位与移动设备的外壳间产生一定距离。
[0038]参考图4、5,手持装置30包括手持部,若干编织带31通过手持部连接。其中,将任意相邻两编织带31形成90度夹角。
[0039]进一步地,手持部为环形圈33,环形圈33包括若干折边,折边用于与编织带31固定,折边两端角防止编织带31滑动。
[0040]进一步地,手持部为固定块34,固定块34包括上下两个固定块,固定块优选布料,上下两布料通过针线贴合,并固定在编织带31上,编织带31与固定块34固定连接。
[0041]参考图6、7,手持装置30还包括手持套32,手持套32与手持部连接,手持套32包括手持套支撑部321。
[0042]手持套32是可多次折叠的块状物,块状物优选为块状布料,手持套32通过多次折叠包裹手持部,便于手持套32的拆装,手持套支撑部321设置在最外层的块状物的表面上。
[0043]或者,手持套32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主体、与主体两侧对边连接的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主体、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包裹手持部,第一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在包裹手持部后连接,手持套支撑部321设置在主体的表面上。
[0044]当然,手持套支撑部321可直接设直在固定块34上,不需要手持套32。
[0045]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编织带31与连接件20的拆卸与安装,可以在连接件主体21设有一缺口,或者在编织带31末端设有一卡扣结构,编织带31绕着连接件20并通过卡扣结构锁紧,卡扣结构包括卡扣按钮和卡扣槽。
[0046]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所涵盖。
【权利要求】
1.一种带有手持装置的移动设备,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手持装置和至少两个连接件,所述手持装置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壳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装置包括若干相互连接的编织带,所述编织带与所述连接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带包括非弹性编织带和弹性编织带,所述非弹性编织带与所述弹性编织带通过“O”型圈连接,所述非弹性编织带与所述连接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装置包括手持部,所述编织带通过所述手持部连接,所述手持部为环形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装置包括手持部,所述编织带通过所述手持部连接,所述手持部为固定块。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装置还包括手持套,所述手持套与所述手持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套包括手持套支撑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件主体和支撑端,所述支撑端设在所述连接件主体的末端,所述连接件主体用于与所述手持装置连接,所述支撑端用于与所述壳体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凹槽,所述连接件设在所述凹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壳体间设有一还原弹簧。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主体设有一缺口。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背面四顶角处分别设有一所述连接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设备是平板电脑。
【文档编号】G06F1/16GK204009673SQ201420358770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30日
【发明者】莫善航 申请人:鸿合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