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平板电脑也叫便携式电脑(英文:TabletPersonalComputer),是一种小型、方便携带的个人电脑,以触摸屏作为基本的输入设备。它拥有的触摸屏(也称为数位板技术)允许用户通过触控笔或数字笔来进行作业而不是传统的键盘或鼠标。用户可以通过内建的手写识别、屏幕上的软键盘、语音识别或者一个真正的键盘(如果该机型配备的话)实现输入。现有技术中,平板电脑一般具有平板状态和站立状态两种工作模式,在平板模式时,用户可以手持平板电脑进行操作;在站立模式时,平板电脑可以稳定地站立,以解放用户的双手。其中,平板电脑的站立模式一般是通过平板电脑支架来实现。在实现上述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平板电脑支架的种类较少,使得平板电脑变形的形式相对单一,消费者的选择范围也较小。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全新结构的电子设备,使电子设备能够变形为多种使用形态。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机体;第二机体,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及位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的第一可变形结构,所述第二机体通过所述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机体的第一侧。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机体为平板电脑,所述第二机体为支撑结构。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使用状态时,所述支撑结构贴合于所述第一侧;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一可变形结构发生形变,使所述第二端从所述第一侧移开,以形成支撑所述平板电脑的第一支撑形态。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侧包括收容装置,以收容所述支撑结构;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使用状态时,所述支撑结构贴合于所述收容装置的底部。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收容装置包括用于收容所述支撑结构的收容槽,所述收容槽的槽底作为所述收容装置的底部。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子设备进一步包括第二可变形结构,所述第二可变形结构将所述支撑结构的所述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平板电脑的所述第一侧。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三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二可变形结构发生形变,使所述支撑结构的所述第一端以所述第二可变形结构为转轴转离所述第一侧,形成支撑所述平板电脑的第二支撑形态。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平板电脑包括置于所述第一侧相对两侧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二支撑形态的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侧边与支撑所述平板电脑的承载面之间的第一间距小于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承载面之间的第二间距;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二支撑形态的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间距小于所述第一间距。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间距与所述第二间距的差值的绝对值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时相等。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平板电脑包括相邻的第一棱边和第二棱边;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二支撑形态的第三状态时,所述第一棱边与支撑所述平板电脑的承载面之间的第一夹角小于所述第二棱边与支撑所述平板电脑的承载面之间的第二夹角;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二支撑形态的第四状态时,所述第二夹角小于所述第一夹角。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四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一可变形结构与所述第二可变形结构各自发生形变,使所述支撑结构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的各自位置发生改变,形成支撑所述平板电脑的第三支撑形态。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四使用状态时,所述支撑结构将所述平板电脑悬置在承载面的上方,且所述平板电脑与所述承载面存在间隔区域。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可变形结构为可360度旋转的铰链转轴结构;或,所述第二可变形结构包括可沿至少两个方向发生形变的第一多向可变形结构。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多向可变形结构以柔性材料制成。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可变形结构变形为第一目标形态时产生相匹配的阻尼力,以使所述第二可变形结构保持在所述第一目标形态。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可变形结构为可360度旋转的铰链转轴结构;或,所述第一可变形结构包括可沿至少两个方向发生形变的第二多向可变形结构。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多向可变形结构以柔性材料制成。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可变形结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可变形结构沿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依次间隔排布。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可变形结构变形为第二目标形态时产生相匹配的阻尼力,以使所述第一可变形结构保持在所述第二目标形态。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电子设备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因为第二机体包括位于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第一可变形结构,第二机体通过第一端连接于第一机体的第一侧,当第一可变形结构发生形变时,可以使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两者的位置发生变化,从而使本发明电子设备的形态发生变化,比如使电子设备处于平板状态或站立状态等。第一可变形结构使第二机体具有多种结构形态,从而使电子设备具有相应的多种使用形态。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机体为平板电脑的电子设备在第一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机体为手机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在第二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在第二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在第一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电子设备的第一机体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第一机体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在第二支撑形态的第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中的电子设备在第二支撑形态的第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在第二支撑形态的第三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中的电子设备在第二支撑形态的第四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在第三支撑形态的第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3中的电子设备在第三支撑形态的第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支撑结构与承载面之间为线接触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支撑结构与承载面之间为点接触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7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支撑结构与承载面之间为线接触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8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支撑结构与承载面之间为点接触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电子设备100包括第一机体1和第二机体2。第二机体2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机体1的一侧。上述的第一机体1可以为平板电脑(如图2所示)、手机(如图3所示)、电子产品组件如显示模组等。在图2电子设备100的第一机体1为平板电脑的示例中,平板电脑包括第一侧11和第二侧12。第二侧12上设有显示屏幕121。第一侧11与第二侧12相背,即第一侧11为与显示屏幕121相背的一侧。平板电脑通过第一侧11与第二机体2的一端连接。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侧11也可以为平板电脑的棱边所在侧或者平板电脑的显示屏幕121所在侧或者其它侧等,具体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设置。如图4所示,上述的第二机体2为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包括第一端21、第二端22和第一可变形结构23。第一可变形结构23位于第一端21与第二端22之间。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一支撑件10和第二支撑件20。第一支撑件10和第二支撑件20两者的长度不相等。第一支撑件10的一端通过第一可变形结构23与第二支撑件20的一端连接。其中,第二支撑件20的与第一可变形结构23相背的一端作为支撑结构的第一端21,第一支撑件10的与第一可变形结构23相背的一端作为支撑结构的第二端2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均为支撑板,第一可变形结构23的数量为单个,第一可变形结构23为可360度旋转的铰链转轴结构。支撑结构通过第一端21与第一机体1的一侧连接。在其他应用示例中,上述的第一支撑件10和第二支撑件20可以为支撑杆。第一支撑件10和第二支撑件20两者的长度也可以相等。第一可变形结构可以用包括可沿至少两个方向发生形变的多向可变形结构替换上述可360度旋转的铰链转轴结构,该多向可变形结构可以由柔性材料制成,如可变形金属片等。如图5所示,第一可变形结构23的数量可以为多个,该多个第一可变形结构23沿支撑结构的第一端21至第二端22的方向依次间隔排布,带有使支撑结构能够多次翻折的技术效果,从而使电子设备100能够具有更多的变形形态。当第一可变形结构23发生形变时,第一机体1与第二机体2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从而使电子设备100的形态发生变化,比如使电子设备100处于平板状态或站立状态等。第一可变形结构23使第二机体2具有多种结构形态,从而使电子设备100具有相应的多种使用形态。图2示出了电子设备100处于第一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平板电脑的第一侧11为平面,支撑结构贴合于平板电脑的第一侧11,此时支撑结构凸出于平板电脑的第一侧11。在该第一使用状态下,电子设备100整体的体积较小,用户可以手持电子设备100对其进行操作。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使用状态还可以称之为平板状态。由于支撑结构凸出于平板电脑的第一侧11会影响电子设备的美观,为了解决该问题,图6示出了另一种电子设备处于第一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该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第一机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和图7所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一侧11包括平板电脑的第一侧端面111以及收容装置112,收容装置112设置在第一侧端面111上。该收容装置112包括收容槽1121,收容槽1121为设置在第一侧端面111上的凹陷的槽。支撑结构收纳在收容槽1121内,且贴合于收容槽1121的槽底。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侧端面111上设置的内陷的收容槽1121,使整个电子设备100的结构在第一使用状态下更加紧凑,方便用户手持,并且外形也更加简洁。图8示出了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第一机体的结构示意图。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前述的收容装置112也可以用一端具有开口的收容盒1122代替收容槽1121。在该另一实施例中,收容盒1122设置在第一侧端面111上,当电子设备100处于第一使用状态时,支撑结构收纳在收容盒1122内,且贴合于收容盒1122的底部。当上述的支撑结构收容于平板电脑的第一侧11时,支撑结构与平板电脑的第一侧11形成一体式结构,此处的“一体式结构”是指平板电脑的第一侧11与支撑结构两者的位置相对固定,以避免支撑结构非人为的随意晃动。在一个具体的应用示例中,为了达到支撑结构在收容于平板电脑的第一侧11时能够与第一侧11形成一体式结构的目的,如图6和图7所示,前述的收容槽112的槽壁上可以设有卡扣1123,支撑结构的第二端22上可以设有与卡扣1123相适配的卡槽221,当支撑结构收容在收容槽112内时,支撑结构上的卡槽221与收容槽112上的卡扣1123卡接固定,以使支撑结构与第一侧11形成一体式结构。当用户用手指或指甲扣动支撑结构时,又可以使卡扣1123从卡槽221内分离,其操作较方便。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当上述的支撑结构收容于平板电脑的第一侧11时,支撑结构与平板电脑的第一侧11还可以通过魔术贴或螺丝等实现一体式结构的技术效果。图4示出了电子设备100处于第二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第一可变形结构23发生形变,使第二端22从第一侧11移开,以形成支撑平板电脑的第一支撑形态,该第一支撑形态可以称之为站立状态。在该第一支撑形态下,第二端22与平板电脑的棱边相互配合以对平板电脑提供支撑。此处的“配合”是指第二端22和平板电脑的棱边均与承载面200接触形成稳定地支撑结构。为了使电子设备100在变形后的目标形态能够保持稳定地状态,前述的第一可变形结构23变形为目标形态时可以产生相匹配的阻尼力,以使第一可变形结构23保持在目标形态。比如第一可变形结构23采用阻尼转轴结构。如图9所示,前述的电子设备100进一步可以包括第二可变形结构3,第二可变形结构3将前述支撑结构的第一端21连接至平板电脑的第一侧11,以实现支撑结构的第一端21与平板电脑的第一侧11连接的目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可变形结构3可以与前述的第一可变形结构23配合,使电子设备100具有更多的变形形态,从而使电子设备100具有更多的相应使用形态。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可变形结构23和第二可变形结构3均为可360度旋转的铰链转轴结构。第一可变形结构23的铰链转轴与第二可变形结构3的铰链转轴平行,如此第一支撑件10和第二支撑件20两者可以通过第一可变形结构23和第二可变形结构3向着同一个方向旋转,以方便用户操作。在其他应用示例中,第一可变形结构23和第二可变形结构3均可以用包括可沿至少两个方向发生形变的多向可变形结构替换上述可360度旋转的铰链转轴结构,该多向可变形结构可以由柔性材料制成,如可变形金属片或等。其中,第一可变形结构23、第二可变形结构3两者可以在上述的可360度旋转的铰链转轴结构以及多向可变形结构中自由组合,比如第一可变形结构23和第二可变形结构3均为可360度旋转的铰链转轴结构,或者均为多向可变形结构,或者一个为可360度旋转的铰链转轴结构,另一个为多向可变形结构;其中,具体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组合,以使电子设备100具有上述的多种变形形态。为了使电子设备100在变形后的目标形态能够保持稳定地状态,前述的第二可变形结构3变形为目标形态时可以产生相匹配的阻尼力,以使第二可变形结构3保持在目标形态。比如第二可变形结构3采用阻尼转轴结构。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第二可变形结构3也可以用固定连接结构比如螺钉等替换。在该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机体2的第一端21通过该固定连接结构与第一机体1的第一侧11连接。图9示出了电子设备处于第三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当电子设备100在第三使用状态时,第二可变形结构3发生形变,使支撑结构的第一端21以第二可变形结构3为转轴转离第一侧11,形成支撑平板电脑的第二支撑形态,该第二支撑形态可以称之为站立形态。当电子设备100在该第三使用状态时,第一可变形结构23不发生形变,仅第二可变形结构3发生形变。在第二支撑形态时,第二端22可以与平板电脑的棱边相互配合以对平板电脑提供支撑,此次的“配合”是指第二端22和平板电脑的棱边均与承载面200接触形成稳定地支撑结构。当支撑结构的第一端21以第二可变形结构3为转轴转离第一侧11的角度发生变化时,可以使电子设备100的第二支撑形态又具有不同的状态。图9为电子设备100处于第二支撑形态的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平板电脑包括置于第一侧11相对两侧的第一侧边101和第二侧边10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11为平板电脑的与显示屏幕相背的一侧,第一侧边101和第二侧边102分别为平板电脑的上侧边和下侧边。第一侧边101与支撑平板电脑的承载面200之间的第一间距小于第二侧边102与承载面200之间的第二间距L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边101与支撑平板电脑的承载面200之间的第一间距为零,即第一侧边101与承载面200接触。图10为电子设备100处于第二支撑形态的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在该第二状态下,第二侧边102与承载面200之间的第二间距小于第一侧边101与支撑平板电脑的承载面200之间的第一间距L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侧边102与支撑平板电脑的承载面200之间的第二间距为零,即第二侧边102与承载面200接触。如图9所示,图9中的支撑结构可以以第二可变形结构3为转轴向着箭头A的方向转动至图10中的位置,以使电子设备100在第二支撑形态的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自由切换。进一步的,如图9和图10所示,前述的第一间距与第二间距的差值的绝对值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时可以相等,换句话说:当电子设备100在第一支撑形态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时,在该两个状态下,平板电脑的第一侧11的端面111与承载面200的角度不变。若平板电脑的显示屏幕所在的面与第一侧11的端面111相背,则平板电脑的显示屏幕所在面与承载面200之间的角度也不变。具体在应用时,可以将显示屏幕所在面与承载面200之间的角度在上述两个状态下设计成符合用户观看的最佳角度,从而无论将电子设备100变形至第一支撑形态的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均可以使用户方便地对平板电脑进行操作。图11为电子设备100处于第二支撑形态的第三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平板电脑包括相邻的第一棱边103和第二棱边104。在该第三状态下,第一棱边103与支撑平板电脑的承载面200之间的第一夹角小于第二棱边104与支撑平板电脑的承载面200之间的第二夹角α。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棱边103与承载面200平行,即第一棱边103与支撑平板电脑的承载面200之间的第一夹角为零度。为了方便用户观看平板电脑,在该第二支撑形态的第三状态下,第二棱边104与承载面200之间的第二夹角优选为90度~110度。图12为电子设备100处于第二支撑形态的第四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在该第四状态下,第二棱边104与支撑平板电脑的承载面200之间的第二夹角小于第一棱边103与支撑平板电脑的承载面200之间的第一夹角β。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棱边104与承载面200平行,即第二棱边104与支撑平板电脑的承载面200之间的第二夹角为零度。为了方便用户观看平板电脑,在该第二支撑形态的第四状态下,第一棱边103与承载面200之间的第一夹角优选为90度~110度。图11中的平板电脑可以以第二可变形结构3为转轴向着箭头B的方向转动至图12中的位置,以使电子设备100在第二支撑形态的第三状态与第四状态之间切换。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个实施例中,前述平板电脑的第二支撑形态的第一状态与第三状态可以为相同的状态。在上述实施例中,平板电脑的屏幕具有自动旋转功能,故无论电子设备100处于第二支撑形态的何种状态,平板电脑的屏幕都可以自适应旋转,从而为电子设备100在第二支撑形态下的变形提供了应用的实用性,以保证用户可以方便地对平板电脑进行操作。图13示出了电子设备处于第四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在该第四使用状态下,第一可变形结构23与第二可变形结构3各自发生形变,使支撑结构的第一端21与第二端22的各自位置发生改变,形成支撑平板电脑的第三支撑形态,该第三支撑形态可以称之为站立形态。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结构将平板电脑悬置在承载面200的上方,且平板电脑与承载面200之间存在间隔区域104,带有减小由于平板电脑与承载面200之间的接触而导致平板电脑磨损的技术效果。在该第三支撑形态下,第一支撑件10与承载面200相接触,第二支撑件20呈站立状态,此处的第二支撑件20起到支撑梁的作用。第一支撑件10与第二支撑件20呈夹角,优选的,第一支撑件10与第二支撑件20的夹角γ为30度~60度(如图9所示)。在另一个的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100在第四使用状态时,平板电脑也可以与承载面200接触,具体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设置。为了使支撑结构能够为平板电脑提供稳定地支撑,上述的第一支撑件10与承载面200的接触面积应尽量地大。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一支撑件10与第二支撑件20两者的宽度相等,第一支撑件10的长度大于第二支撑件20的长度。当电子设备100处于第四使用状态时,上述的平板电脑可以以第二可变形结构3为转轴进行旋转,且平板电脑的第一侧11的端面111与支撑结构之间的角度不发生变化。当平板电脑以第二可变形结构3为转轴相对支撑结构旋转不同的角度时,可以使电子设备100在第三支撑形态下具有不同的结构状态,从而使电子设备100具有相应的多种使用形态。图13为电子设备100处于第三支撑形态的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在该第三支撑形态的第一状态下,平板电脑的第一棱边103与支撑平板电脑的承载面200之间的第三夹角小于第二棱边104与支撑平板电脑的承载面200之间的第四夹角。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棱边103与承载面200平行,即第一棱边103与支撑平板电脑的承载面200之间的第三夹角为零度。为了方便用户观看平板电脑,在该第三支撑形态的第一状态下,第二棱边104与承载面200之间的第四夹角优选为90度~110度。图14为电子设备100处于第三支撑形态的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在该第三支撑形态的第二状态下,第二棱边104与支撑平板电脑的承载面200之间的第四夹角小于第一棱边103与支撑平板电脑的承载面200之间的第三夹角δ。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棱边104与承载面200平行,即第二棱边104与支撑平板电脑的承载面200之间的第四夹角为零度。为了方便用户观看平板电脑,在该第三支撑形态的第二状态下,第一棱边103与承载面200之间的第三夹角δ优选为90度~110度。图13中的平板电脑可以以第二可变形结构3为转轴向着箭头C的方向转动至图14中的位置,以使电子设备100在第二支撑形态的第三状态与第四状态之间切换。具体在实施前述电子设备100的技术方案时,前述的支撑结构在第一至第三支撑形态时均可以将平板电脑支撑在承载面200上,且支撑结构与承载面200相接触。然而,当支撑结构在不同的支撑形态时,支撑结构与支撑平板电脑的承载面200相接触的接触面积可以不同。并且,当支撑结构处于前述第一至第三支撑形态中的任一形态时,支撑结构与承载面200之间的接触形态也可以不同,比如为线接触、点接触或面接触等。当支撑结构处于前述的第一支撑形态或第二支撑形态时,支撑结构的第二端22与平板电脑的侧边均与承载面200接触,共同对平板电脑提供支撑。此时第二端22的外形形状决定了支撑结构与承载面200之间为何种接触。以下以支撑结构处于第一支撑形态举例说明:图15示出了支撑结构与承载面200之间为线接触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支撑结构处于第一支撑形态。支撑结构的第二端22的外形轮廓呈尖角,第二端22具有一定的宽度,此时支撑结构与承载面200之间体现为线接触。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二端22的外形轮廓呈弧形,且第二端22具有一定的宽度,则支撑结构与承载面200之间也体现为线接触。图16示出了支撑结构与承载面200之间为点接触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6所示,支撑结构处于第一支撑形态。支撑结构的第二端22为凸点22,此时支撑结构与承载面200之间体现为点接触。图4示出了支撑结构与承载面200之间为面接触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支撑结构处于第一支撑形态。支撑结构的第二端22为平面,此时支撑结构与承载面200之间体现为面接触。当支撑结构处于前述的第三支撑形态时,第一支撑件10的侧端1001与承载面200接触,并对平板电脑提供支撑,此时平板电脑可以与承载面200接触也可以悬置于空中。在该第三支撑形态时,第一支撑件10的侧端1001的外形形状决定了支撑结构与承载面200之间为何种接触。图17示出了支撑结构与承载面200之间为线接触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7所示,支撑结构处于第三支撑形态。第一支撑件10为圆形杆,支撑结构与承载面200之间体现为线接触。图18示出了支撑结构与承载面200之间为点接触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8所示,支撑结构处于第三支撑形态。第一支撑件10的侧端1001包括侧面1002以及设置在侧面上的多个凸点1003,且第一支撑件10通过该多个凸点1003与承载面200接触,则第一支撑件10的侧端1001与承载面200之间为点接触,相应的,支撑结构与承载面200之间体现为点接触。图13示出了支撑结构与承载面200之间为面接触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支撑结构处于第三支撑形态。第一支撑件10为平板,则第一支撑件10的侧端1001与承载面200之间为面接触,相应的,支撑结构与承载面200之间体现为面接触。通过上述的实施例可知,支撑结构的第二端22以及第一支撑件10的侧端1001两者的外形形状决定了支撑结构在第一至第三支撑形态下与承载面200之间为何种接触,具体可以参见上文中相应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上述的支撑结构在第一至第三支撑形态下无论与承载面200之间体现为何种接触(线接触、点接触或面接触),支撑结构在第一至第三支撑形态下与承载面200相接触的接触面积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具体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设置。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侧边”和“棱边”两者的意思基本相同,均指平板电脑侧面。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