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分享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07640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资源分享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资源分享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很多第三方服务平台(如支付平台、即时通信应用平台等)都支持资源分享,这里的资源包括但不限于货币金额、虚拟货币金额、积分数额、电子代金券等。这些资源在互联网中分享通常是以赠送的形式进行,通过网络的第三方服务平台送出,其在第三方服务平台上的显示形式通常是以“电子红包”的样式进行显示。

传统技术中,资源分享的收发流程比较简单,,服务器仅根据用户请求以及用户设置的基本信息生成资源消息,且服务器发送资源也是被动的依照用户请求进行发送,无法根据接收资源的终端的信息来进行资源消息的生成和发送。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根据接收资源的终端信息进行准确的资源消息生成以及投放,从而使得传播的资源能够与终端信息更加匹配的资源分享方法和装置。

一种资源分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终端的当前地理位置;

获取与所述终端的当前地理位置匹配的地理位置数据;

根据所述地理位置数据生成相应的资源消息;

将所述资源消息发送到所述终端进行显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地理位置数据生成相应的资源消息的步骤,包括:

读取与所述地理位置数据对应的资源外观样式;

根据所述资源外观样式生成相应的资源消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地理位置数据生成相应的资源消息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地理位置数据获取相应的资源获取方式;

根据所述资源获取方式生成相应的资源消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地理位置数据获取相应的资源获取方式,根据所述资源获取方式生成相应的资源消息的步骤,包括:

读取与所述地理位置数据对应的与位置有关的分享口令,根据所述与位置有关的分享口令生成相应的资源消息;

在所述将资源消息发送到所述终端进行显示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获取终端发送的触发分享所述资源的指令,所述指令携带终端输入的分享口令;

将所述终端输入的分享口令与所述与位置有关的分享口令进行匹配,若匹配一致,则执行资源分享。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地理位置数据获取相应的资源获取方式,根据所述资源获取方式生成相应的资源消息的步骤,包括:

读取与所述地理位置数据对应的问题信息,根据所述问题信息生成相应的资源消息;

在所述将资源消息发送到所述终端进行显示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获取终端发送的触发分享所述资源的指令,所述指令携带终端输入的答案信息;

将所述终端输入的答案信息与所述问题信息对应的答案进行匹配,若匹配一致,则执行资源分享。

一种资源分享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位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终端的当前地理位置;

位置匹配模块,用于获取与所述终端的当前地理位置匹配的地理位置数据;

资源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地理位置数据生成相应的资源消息;

资源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资源消息发送到所述终端进行显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资源生成模块用于读取与所述地理位置数据对 应的资源外观样式,根据所述资源外观样式生成相应的资源消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资源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地理位置数据获取相应的资源获取方式,根据所述资源获取方式生成相应的资源消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资源生成模块用于读取与所述地理位置数据对应的与位置有关的分享口令,根据所述与位置有关的分享口令生成相应的资源消息;

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分享执行模块,用于获取终端发送的触发分享所述资源的指令,所述指令携带终端输入的分享口令,将所述终端输入的分享口令与所述与位置有关的分享口令进行匹配,若匹配一致,则执行资源分享。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资源生成模块用于读取与所述地理位置数据对应的问题信息,根据所述问题信息生成相应的资源消息;

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分享执行模块,用于获取终端发送的触发分享所述资源的指令,所述指令携带终端输入的答案信息,将所述终端输入的答案信息与所述问题信息对应的答案进行匹配,若匹配一致,则执行资源分享。

上述资源分享方法和装置,通过获取终端的当前地理位置,进一步获取与终端当前地理位置匹配的地理位置数据,根据地理位置数据生成相应的资源,将资源发送到终端进行显示。由于能够向终端发送与终端当前地理位置匹配的资源,使得资源的分享渠道更加多样化。使得服务器能根据接收资源的终端信息进行更为准确的资源消息的生成和投放,从而使得传播的资源能够与终端信息更加匹配。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资源分享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资源分享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生成资源消息的流程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生成资源消息的流程图;

图5为另一个实施例中资源分享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图5中的触发分享资源的操作界面图;

图7为又一个实施例中资源分享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图7中的触发分享资源的操作界面图;

图9为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中的资源分享方法的流程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资源分享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1为另一个实施例中资源分享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2为再一个实施例中资源分享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3为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中分享电子红包的流程图;

图14为图13的分享电子红包的原理图;

图15为现有技术分享电子红包的流程图;

图16为现有技术分享电子红包的原理图;

图17为另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中分享红包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了资源分享方法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场景中。参考图1所示,终端102通过网络与服务器104进行通信,终端102为资源接收者所使用的终端,其可登录第三方服务平台并通过相应的应用界面接收和显示服务器104发送的资源消息。通常,资源消息以资源消息体的形式在终端102的应用界面上显示。具体的,服务器104中预先存储了地理位置数据和对应的资源外观样式以及资源获取方式,服务器104实时检测终端102的当前地理位置,如果发现与预存的地理位置数据匹配,则自动生成相应的资源消息并发送到终端102进行显示。此外,服务器104也可接收其它终端发送的资源分享请求,根据资源分享请求获取到接收资源消息的用户,进而根据接收资源消息的终端102的当前地理位置生成相应的资源消息并发送到终端102进行显示。

其中,终端102可以是但不限于是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等。第三方服务平台可以是但不限于即时通信平台、社交网络平台、游戏平台、支付平台等。终端102的用户与资源分享者在第三方服务平台中可存在关系链数据,比如可以是第三方服务平台中的好友关系、收听人或关注人关系、群组或讨论组成员关系等。另外,终端102的用户与资源分享者在第三方服务平台中也可不存在关系链数据,比如资源分享者可以是第三方服务平台的公众服务用户(比如企业、商家用户),而资源接收者是第三方服务平台中的全部用户或某一类用户等。又或者,资源分享者可以是第三方服务平台中的公众服务用户,而接收资源消息的终端102的用户是与该公众服务用户存在一定关系的用户,比如是该公众服务用户的注册用户、关注用户等,本发明实施例不应对这些具体的应用场景进行限制。服务器104可以是第三方服务平台服务器或者其它可以对接第三方服务平台并获取其中数据的服务器,如银行服务器等。

其中,资源可以是但不限于货币金额、虚拟货币金额、积分数额、电子代金券、电子凭证、电子优惠券、购物券等,其在第三服务方平台上的显示形式通常是以“电子红包”的样式进行显示。这里的电子凭证可以为银信证和物信证,银信证是指银行根据开证人的申请冻结所需数额资金而开立,并承诺依照约定解付条件办理支付结算的电子凭证。物信证是一种具有商品标识码和交互接口,且可记录该商品信息的电子凭证。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资源分享方法,该方法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服务器中进行举例说明,包括:

步骤202,获取终端的当前地理位置。

本实施例中,终端可通过定位模块实现自身定位,并将当前地理位置实时上传到服务器。其中,终端可主动将当前地理位置上传到服务器,或者在向服务器提交其它信息时携带当前地理位置。比如,终端通过社交网络平台分享日志、发布照片等都可以携带当前地理位置,其中,地理位置可以是经纬度数据。

步骤204,获取与终端的当前地理位置匹配的地理位置数据。

本实施例中,服务器中预存了地理位置数据和对应的资源外观样式和/或资源获取方式,其中,资源外观样式包括但不限于资源的形状、颜色、图样数据等。资源获取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口令获取方式、问答获取方式、游戏获取方式等。具体的,服务器可设置数据库,用于存储地理位置数据和对应的资源外观样式和/或资源获取方式。当然,服务器可以分别设有两个数据库,分别存储资源外观样式和资源获取方式。

进一步的,服务器获取到终端的当前地理位置,与数据库中预存的地理位置数据进行匹配。应当说明的是,这里的匹配是指终端的当前地理位置与服务器中预存的地理位置数据在预设范围内。比如,在100米以内,则认为两者相匹配。

步骤208,根据地理位置数据生成相应的资源消息。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中,服务器可根据匹配的地理位置数据获取到对应的资源外观样式和/或资源获取方式,根据资源外观样式和/或资源获取方式生成资源消息。具体的,服务器中预存的与地理位置数据对应的资源外观样式和/或资源获取方式可以是服务器默认设置的,也可以是资源分享者指定的。也就是说,资源分享者可以通过终端提交与地理位置数据对应的资源外观样式和/或资源获取方式。

步骤210,将资源消息发送到终端进行显示。

本实施例中,服务器将资源消息发送到终端,其中资源消息以资源消息体的形式在终端上显示。终端获取到用户触发分享资源的指令,则执行资源分享。

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终端的当前地理位置,进一步获取与终端当前地理位置匹配的地理位置数据,根据地理位置数据生成相应的资源,将资源发送到终端进行显示。由于能够向终端发送与终端当前地理位置匹配的资源,使得资源的分享渠道更加多样化。结合地理位置生成资源使得资源对于用户来说更具有吸引力,从而能够扩大资源传播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根据地理位置数据生成相应的资源消息的步骤,包括:

步骤302,读取与地理位置数据对应的资源外观样式。

本实施例中,服务器中预存了地理位置数据和对应的资源外观样式。其中,地理位置数据可以是服务器默认设置的地理位置数据,也可以是资源分享者指定的地理位置数据。

举例说明,资源分享者可以是第三方服务平台中的公众服务用户,其可以通过终端提供的应用界面设置能接收资源的地理位置数据,例如,企业用户或者商家用户可以将企业所在地或者商家店铺所在地设置为能接收资源的地理位置数据,如,商家用户“麦当劳”可将“麦当劳”分店所在地设置为能接收资源的地理位置数据,又如,旅游公司可将某个景点所在地设置为能接收资源的地理位置数据。

资源外观样式包括但不限于资源的形状、颜色、图样等。优选的,资源外观样式为资源的图样,图样可以是与位置有关的图片或与位置有关的图形标志等。其中,与位置有关的图片可以是与位置有关的场景的图片,如店铺门面图片,景点风景图片等。与位置有关的图形标志例如可以是商家logo标志、景点图形标志等。

本实施例中,服务器根据匹配得到的地理位置数据即可从数据库中存储的资源外观样式中提取对应的外观样式数据。

步骤304,根据资源外观样式生成相应的资源消息。

具体的,服务器获取到与匹配的地理位置数据对应的资源外观样式后,根据外观样式即可生成相应的资源消息,该资源消息携带了资源标识、资源基本信息和外观样式数据。其中,资源标识用于唯一标识一个资源消息,资源基本信息包括资源分享者信息、资源接收者信息、资源属性信息(如资源数额、资源个数、资源创建时间、资源接收者人数等)等,外观样式数据包括资源的颜色数据、形状数据和相关图样数据。其中,相关图样数据可以是与位置有关的图片或与位置有关的图形标志等。

进一步的,终端接收到资源消息后,以资源消息体的形式在应用界面上进行显示。具体的,可按照资源消息携带的外观样式数据显示资源消息体。例如,显示相应的形状和颜色,在资源消息体的预设位置显示与位置有关的图片或者与位置有关的图形标志等。

本实施例中,由于根据地理位置数据可获取到相应的资源外观样式,根据资源外观样式生成相应的资源消息,使得在终端显示的资源消息与终端的当前地理位置有关,使得资源的分享渠道更加多样化。并且,资源消息显示与终端的当前地理位置有关,使得资源消息更具有可识别性,对于用户来说更具有吸引力,从而能够扩大资源传播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根据地理位置数据生成相应的资源消息的步骤,包括:

步骤402,根据地理位置数据获取相应的资源获取方式。

本实施例中,服务器中预存了地理位置数据和对应的资源获取方式。资源获取方式是指终端接收到资源消息后能够分享到资源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口令获取方式、问答获取方式、游戏获取方式等。不同的资源获取方式对应有不同的资源获取方式数据,比如口令获取方式,服务器中预存了地理位置数据和对应的分享口令,又如问答获取方式,服务器中预存了地理位置数据和对应的问题信息和答案信息。

具体的,服务器中预存的地理位置数据和对应的资源获取方式数据可以是服务器中默认设置的,也可以是服务器接收到资源分享者设置并提交的地理位置数据和对应的资源获取方式数据。也就是说,资源分享者可通过终端向服务器提交设置的地理位置数据和对应的资源获取方式。举例说明,商家用户可将商家店铺所在地设置为能接收资源的地理位置数据,相应的,可以设置与该地理位置数据对应的资源获取方式,比如,设置获取资源的口令为商家的广告语。

步骤404,根据资源获取方式生成相应的资源消息。

本实施例中,服务器获取到与匹配的地理位置数据对应的资源获取方式后,根据资源获取方式数据可生成相应的资源消息,该资源消息携带了资源标识、资源基本信息和资源获取方式数据,比如资源获取方式为口令获取方式,则资源消息携带分享口令,又如资源获取方式为问答获取方式,则资源消息携带问题信息等。其它获取方式原理相同,也就是说,不同的资源获取方式携带的资源获取方式数据可不同。

进一步的,终端接收到资源消息后,以资源消息体的形式在应用界面上进 行显示。例如,在资源消息提上可显示相应的分享口令或者问题信息等。

本实施例中,由于根据地理位置数据可获取到相应的资源获取方式,根据资源获取方式生成相应的资源消息,使得资源接收者获取分享资源的方式多样化,使得资源的分享渠道更加多样化。并且,资源消息显示与终端的当前地理位置有关,使得资源消息更具有可识别性,对于用户来说更具有吸引力,从而能够扩大资源传播范围。

进一步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提供了一种资源分享方法,该方法以应用于服务器中进行举例说明,包括:

步骤502,获取终端的当前地理位置。

本实施例中,终端可通过定位模块实现自身定位,并将当前地理位置实时上传到服务器。其中,终端可主动将当前地理位置上传到服务器,或者在向服务器提交其它信息时携带当前地理位置。比如,终端通过社交网络平台分享日志、发布照片等都可以携带当前地理位置,其中,地理位置可以是经纬度数据。

步骤504,获取与终端的当前地理位置匹配的地理位置数据。

具体的,服务器预存了地理位置数据和对应的资源获取方式数据,本实施例中,资源获取方式数据为分享口令,优选为与位置有关的分享口令,比如可以是商家设置的广告词、与景点有关的描述语等。

步骤506,读取与匹配的地理位置数据对应的与位置有关的分享口令,根据该分享口令生成相应的资源消息。

本实施例中,服务器获取到与位置有关的分享口令,根据该分享口令可生成相应的资源消息,该资源消息携带了资源标识、资源基本信息和分享口令等。

步骤508,将资源消息发送到终端进行显示。

本实施例中,资源消息以资源消息体的形式显示在终端的应用界面上,分享口令可显示在资源消息体上,以使资源接收者获知应输入怎样的口令才能获取资源。如图6(a)所示,为资源消息的显示界面图,在资源消息体中显示有分享口令,该分享口令为与位置有关的分享口令,比如可以是商家广告词、与景点有关的描述语等。

步骤510,获取终端发送的触发分享资源的指令,该指令携带终端输入的分 享口令。

参考图6(a)所示,用户点击资源消息体,则触发分享指令,进入到口令输入界面,如图6(b)所示。终端可通过口令输入界面输入分享口令,终端接收到用户确认指令后,将触发分享资源的指令发送给到服务器,且该指令携带了终端输入的分享口令,比如图6(b)中的“麦当劳真好吃”。

步骤512,将终端输入的分享口令与所述与位置有关的分享口令进行匹配。

步骤514,判断两者是否一致,若是,进入步骤516,否则结束。

步骤516,执行资源分享。

本实施例中,服务器接收到终端输入的分享口令,与数据库中存储的与该地理位置数据对应的分享口令进行匹配,如果两者一致,则表明用户输入分享口令正确,执行资源分享,并将资源分享结果发送到终端进行显示。其中,资源分享结果包括资源获取额度、资源剩余额度、资源分享者信息等。

进一步的,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资源分享方法,该方法以应用于服务器中进行举例说明,包括:

步骤702,获取终端的当前地理位置。

本实施例中,终端可通过定位模块实现自身定位,并将当前地理位置实时上传到服务器。其中,终端可主动将当前地理位置上传到服务器,或者在向服务器提交其它信息时携带当前地理位置。比如,终端通过社交网络平台分享日志、发布照片等都可以携带当前地理位置,其中,地理位置可以是经纬度数据。

步骤704,获取与终端的当前地理位置匹配的地理位置数据。

具体的,服务器预存了地理位置数据和对应的资源获取方式数据,本实施例中,资源获取方式数据为问题信息和对应的答案信息,比如可以是预先设置的与位置(如景点、城市标志性位置等)有关的问题和相应答案等。

步骤706,读取与地理位置数据对应的问题信息,根据问题信息生成相应的资源消息。

本实施例中,服务区获取到与地理位置数据对应的问题信息,根据问题信息生成相应的资源消息,该资源消息携带资源标识、资源基本信息和问题信息等。

步骤708,将资源消息发送到终端进行显示。

本实施例中,资源消息以资源消息体的形式显示在终端的应用界面上,问题信息可显示在资源消息体上。如图8(a)所示,在资源消息体中显示有问题信息“雷峰塔距离现在多少年?”。此外,还可在资源消息体上显示提醒信息,以提醒资源接收者应输入相应答案才能获取到资源。

步骤710,获取终端发送的触发分享资源的指令,该指令携带终端输入的答案信息。

参考图8(a)所示,用户点击资源消息体,则触发分享指令,进入到答案输入界面,如图8(b)所示。终端可通过答案输入界面输入答案,终端接收到用户确认指令后,将触发分享资源的指令发送给到服务器,且该指令携带了终端输入的答案信息。如图8(b)所示,用户输入“1038年”的答案信息,提交到服务器。

步骤712,将终端输入的答案信息与问题信息对应的答案进行匹配。

步骤714,判断两者是否匹配一致,若是,则进入步骤716,否则结束。

步骤716,执行资源分享。

本实施例中,服务器接收到终端输入的答案信息后,在数据库中查询到与该资源消息对应的问题信息,进而找到与该问题信息对应的答案,判断两者是否一致,若是,则执行资源分享,并将资源分享结果发送到终端进行显示。其中,资源分享结果包括资源获取额度、资源剩余额度、资源分享者信息等。

下面将结合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来详细说明上述资源分享方法的原理。如图9所示,该实施例中,资源分享者为商家用户,商家用户可登录服务器并发起资源分享。本实施例中,通常将资源称为“电子红包”,商家用户可通过服务器向用户“赠送”“电子红包”。具体的,该应用场景下的资源分享方法包括:

步骤902:商家用户通过第一终端向服务器提交“电子红包”的分享请求,并可通过第一终端提供的应用界面设置地理位置数据和相应的“电子红包”的图形标志、问题信息和答案信息。比如,地理位置数据可以设置为商家店铺所在地,设置“电子红包”对应的图像标志为商家logo标志,问题信息为“我们最热卖的产品是什么”,相应的答案信息为“超级大汉堡”。除此之外,商家用户通过第一终端还可向服务器提交“电子红包”的属性设置信息,比如每次发 送“电子红包”的金额,每个用户能够“抢”到“电子红包”的最大金额等。

步骤904:服务器接收第一终端提交的数据,在数据库中存储地理位置数据和相应的图形标志、问题信息和答案信息。

步骤906:服务器实时获取到第二终端的当前地理位置。

步骤908:服务器将接收到的第二终端的当前地理位置与数据库中存储的地理位置数据进行匹配,匹配到相应的地理位置数据,则生成资源消息,将该资源消息(电子红包消息)发送到第二终端。

步骤910:第二终端以资源消息体的形式显示接收到的资源消息,比如,在应用界面上显示接收到的“电子红包”,该“电子红包”带有服务器中预存的图形标志(商家logo标志),且“电子红包”预设区域显示有相应的问题信息。

步骤912:用户通过第二终端点击“电子红包”,弹出答案输入界面,用户输入相应答案后点击确定后,第二终端将触发分享资源的指令发送到服务器。

步骤914:服务器判断用户输入的答案是否与数据库中预存的答案信息一致,若是,则执行分享,用户“领取”到相应的“电子红包”。

如图10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资源分享装置,该装置包括位置获取模块1002、位置匹配模块1004、资源生成模块1006和资源发送模块1008,其中:

位置获取模块1002,用于获取终端的当前地理位置。

位置匹配模块1004,用于获取与终端的当前地理位置匹配的地理位置数据。

资源生成模块1006,用于根据地理位置数据生成相应的资源消息。

资源发送模块1008,用于将资源消息发送到终端进行显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资源生成模块1006用于读取与匹配的地理位置数据对应的资源外观样式,根据资源外观样式生成相应的资源消息。

在本实施例或另一个实施例中,资源生成模块1006用于根据匹配的地理位置数据获取相应的资源获取方式,根据资源获取方式生成相应的资源消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资源生成模块1006用于读取与匹配的地理位置数据对应的与位置有关的分享口令,根据与位置有关的分享口令生成相应的资源消息。 本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资源分享装置还包括:

第一分享执行模块1010,用于获取终端发送的触发分享资源的指令,该指令携带终端输入的分享口令,将终端输入的分享口令与所述与位置有关的分享口令进行匹配,若匹配一致,则执行资源分享。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资源生成模块1006用于读取与地理位置数据对应的问题信息,根据问题信息生成相应的资源消息。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资源分享装置还包括:

第二分享执行模块1012,用于获取终端发送的触发分享资源的指令,该指令携带终端输入的答案信息,将终端输入的答案信息与问题信息对应的答案进行匹配,若匹配一致,则执行资源分享。

可以理解的,在其它实施例中,资源分享装置还可同时包括第一分享执行模块1010和第二分享执行模块1012。

下面将以资源为电子凭证为例对本发明的方法原理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中,电子凭证可以是银信证和物信证,如上所述,其中,银信证是指银行根据开证人的申请冻结所需数额资金而开立,并承诺依照约定解付条件办理支付结算的电子凭证。物信证是一种具有商品标识码和交互接口,且可记录该商品信息的电子凭证。

具体的,在银行版红包场景中,开证人即向银行申请发放红包的企业。当领取了红包后,用户在银信证的收证人处输入自己的银行账号信息,向银行申请收证,银行即在约定的时间内将资金转入收证账户。银信证的业务流程如下:

1)开证人通过互联网或以其他方式向开证银行申请开证。

2)开证银行验证身份、账户信息无误后受理,审核确认符合开证条件,冻结保付资金后开立银信证。

3)收证人通过互联网或以其他方式向收证银行申请收证。

4)收证银行验证身份、账户信息无误后受理收证(或根据收证人设置由收证银行自动收证)。

5)收证人履行银信证项下基础交易义务后,提交履约信息(一般用于电商领域,收证人为商家,履行发货义务后,提交发货信息,在红包领域中,由于是开证人无偿转移给收证人,因此就不需要履行交易义务)。

6)收证人或指定的第三方将申请解付信息发送至开证银行申请解付(在红包领域中,收证人填写收证后即自动申请解付)。

7)开证银行解付银信证并将资金划转至收证银行,收证银行将资金转入收证账户。

具体的,物信证是一种标的物信息记录凭证,是记载和传播商品(服务)信息的一种标准化、通用化网络电子单证。物信证上集成了电子商务必备的各项功能,其一旦被点击触发购买则按预置程序和交易规则启动供应商发货、物流配送、银行收付款等流程。物信证可实现全网域分发、流转和交易。物信证至少包括具有名称和金额的物品属性以及具有至少一个账户的收结算信息。物信证由产品供应商提供,收款账户为产品供应商账户。当红包里面的资源是物信证时,则可以是商家提供的具有优惠价格或者价格为零(即免费赠送)的商品的物信证,用户可以通过物信证的购买功能以较低的价格完成该商品的购买。

具体的,参考图13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红包分享过程包括:

(1)银行服务器a接收用户发送端的电子红包生成请求,将发送端用户的银行账号中对应的电子红包的金额进行冻结,生成电子红包数据包,其中,电子红包数据包中包含用户接收端的当前地理位置信息匹配的地理位置数据,银行服务器a根据用户接收端的地理位置数据生成相应的红包外观样式,并根据红包外观样式生成电子红包数据包,将电子红包数据包发送给用户接收端。

(2)用户接收端接收到银行服务器a发送的电子红包,根据与当前地理位置数据对应的红包外观样式展示电子红包。用户接收端可通过输入与地理位置数据对应的与位置有关的分享口令,或者通过输入与电子红包上显示的问题信息对应的答案信息来进行拆红包,用户接收端拆开电子红包后可领取电子红包金额,并向银行服务器b发送获取领取电子红包金额的信息。

(3)银行服务器b接收用户接收端发送的对电子红包的提现请求,根据提现请求通知银行服务器a对发送端用户的银行账号中的电子红包的冻结金额进 行解冻,并将发送端用户的银行账号中与电子红包对应的金额拨到接收端用户的银行账号中。

结合图13和图14所示,用户发送端为发红包终端,用户接收端为收红包终端,用户发送端对应银行服务器a,用户接收端对应银行服务器b,用户发送端1银行服务器a存在第一银行账户(即发送端的用户的银行账户),用户接收端在银行服务器b存在第二银行账号(即接收端的用户的银行账户)。用户发送端的用户可以为企业或个人。

进一步的,银行服务器a接收到用户发送端提交的生成电子红包的请求后,生成一定金额x的电子红包,并冻结第一银行账户中的该金额x。用户发送端向网域内发送生成的电子红包或该生成的电子红包的地址信息。用户接收端的用户查阅到电子红包,按照银行服务器a生成的红包样式显示电子红包,并在接收端进行抢红包、收红包、拆红包、领红包等操作,其中,确认领红包时,接收端用户通知第二银行账户的银行服务器b,银行服务器b进行校验,确认后向银行服务器a发送解冻请求,银行服务器a将第一银行账户中的冻结的金额x进行解冻,并将金额x从第一银行账户中划拨到第二银行账户中。

结合图15和图16所示,在现有技术中,发送者用户需要在用户发送端登录平台,向同一平台的接收者用户发送电子红包,比如该电子红包的金额也为x。接收者用户在接收者终端登录该平台收取电子红包,该平台的服务器执行发送者用户的平台账号(发送者用户在平台的电子账户,预先与发送者用户的银行账户关联)与接收者用户的平台账号(接收者用户在平台的电子账户,预先与接收者用户的银行账户关联)之间的电子金额数据结算,即平台后台服务器接收到发送端的的发红包请求后,生成对应电子红包并发送给接收端的用户,并对应将发送者用户的平台账号的余额数字减去x,将接收者用户的平台账号的余额数字加上x。电子账户仅限于同一平台内数据有效,脱离平台则无法进行信息交互,实际上,发送者用户将其银行账户的金额转入平台的银行账户中,通过平台账号中的金额发电子红包,当在接收者用户将电子红包兑现钱,电子红包中的金额仍旧在平台的银行账户中。且若接收者用户需将抢到的电子红包兑现,则需关闭当前电子红包页面,到钱包菜单栏中查找到平台账号,点击提 现按钮,将金额x提现到关联的银行账户中。

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的电子红包的发、抢、领均基于平台,脱离平台则无法实现,且电子红包金额存入平台账号中,电子红包的发/收仅是平台系统内的金额数据的转移和标记,用户的实际金额存入平台账户中,带来资金数据的安全问题,存在第三方平台资金风险,且现有技术的提现操作步骤繁琐。

而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红包分享方法的实现无需基于第三方平台实现,用户发出电子红包后,对应金额就在发送者用户的银行账户中冻结,直到其它用户确认收到电子红包后,将对应电子红包金额从发红包者的银行账户中解除解冻并转账到收红包者的银行账户中。本方案不存在资金在第三方平台上的安全问题,且电子红包的实际金额在银行账户中直接流转,相对于现有技术需在平台账户中流转以及繁琐的提现步骤,更加简便,安全性高。

此外,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红包分享方法实现了跨平台传输,现有技术中的电子红包数据仅能在即时通讯、电商平台等同一平台内部进行传输和处理,而本实施例的电子红包的发和领取不限于同一平台,支持不同平台间进行数据的传输、交互和处理。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方案的效果,结合图17所示,红包分享者用户使用发送端生成电子红包并进行发布,接收端1、接收端2…以及接收端n收到电子红包,对电子红包进行领取时,无需与发送端发布电子红包的同一平台进行领取。而现有技术中发红包和领红包均需在同一平台系统中进行。本实施例中,接收端1、接收端2…以及接收端n中的领取红包可以为不同的平台系统,例如各银行的移动客户端。接收端1、接收端2…以及接收端n还可以将电子红包领取请求直接发送至用户的银行账户的银行服务器,无需基于任何平台系统,实现了电子红包的跨平台传输和领取。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