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形模型的铅需求预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6492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S形模型的铅需求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以人均铅消费与人均GDP之间的“S”形物理模型为基础,确定铅消费模式的“S”形理论模型,标定其理论模型各自的起飞点、转折点和零增长点与内涵关系,以人均GDP为自变量,运用双曲正切数学方法,结合不同国家或区域历史数据建立铅消费数学方程,从而实现对国家、区域或行业铅中长期需求的准确定量预测,具体步骤如下:

1)确立人均铅消费与人均GDP间“S”形物理模型;

2)基于“S”形物理模型创立铅消费模式的“S”形理论模型;

3)基于“S”形理论模型构建以人均GDP为自变量的铅需求预测方程;

4)设定预测时长及相关的人均GDP量值;

5)选择预测方程求得铅需求预测结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S形模型的铅需求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其确立人均铅消费与人均GDP间“S”形物理模型指的是:

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随着经济发展,人均铅消费与人均GDP呈现全周期“S”形变化关系,即农业社会人均铅消费呈低缓增长趋势,工业化发展阶段呈快速增长趋势,之后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变、社会财富积累水平不断提高和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人均铅需求陆续达到顶点,其后趋于下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S形模型的铅需求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创立铅消费模式的“S”形理论模型包括:

人均铅消费“S”形有三个关键点,即起飞点、转折点、零增长点,起飞点是需求进入高增长期的起始点;转折点处需求增速则开始减缓;零增长点则是需求的顶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S形模型的铅需求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构建以人均GDP为自变量的铅需求预测方程的具体步骤如下:

对于人均铅消费与人均GDP从一个相对稳态到另一相对稳态的S形 轨迹,采用趋势分析方法,给出人均铅消费量与人均GDP的趋势关系方程:

首先,给出人均铅消费L与人均GDP值G的拟合方程:

这里,ak为待定常数,j=2、f(L,G)为L与G的多项式或周期性函数;

然后,基于对已有数据的分析,给出上式简略具体方程形式为:

这里,σ1、σ2为待定常数,σ1σ2<0;且理论模型曲线在转折点Pi(Gi,Li)处有方程:

方程(2)式的解为双曲正切函数

L-Li=Atanh(α(G-Gi)) (4)

其中,A为双曲正切函数的幅值,单位与L相同,为待定常数;

方程(4)式描述了理论模型曲线在起飞点前及顶点后呈现平坦状态时的情况。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S形模型的铅需求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理论模型曲线为非平坦时方程(4)式则成为:

这里,α1、α2、α3为指数常数,单位与G-1相同,

由方程(5)得理论模型曲线在起飞点前、转折点临近区域、零增长点后线性变化的方程,分别如下:

L-Li=A+A(α23)(G-Gi)=A+ρl(G-Gi) (6)

L-Li=0.5A(α13)(G-Gi)=ρi(G-Gi) (7)

L-Li=A+A(α12)(G-Gi)=A+ρv(G-Gi) (8)

其中,ρl、ρi、ρv分别为理论模型曲线在起飞点前、转折点临近区域、零增长点后线性变化区域的斜率值;

由方程(6)~(8)得α1、α2、α3待定常数与斜率相联系的方程,分别如下:

同时曲线在零增长点处有:

将(9)、(10)二式代入方程(12)得:

tanh(η1A-1)tanh(η2A-1)=η3 (13)

其中,

η1=0.5(ρliv)(Gv-Gi) (14)

η2=0.5(ρl+2ρiv)(Gv-Gi) (15)

由具体数据给出Gi、Si、Gv、ρl、ρi、ρv值,代入方程(13)中计算出A值;其中,Gv表示理论模型曲线中顶点位置的人均GDP数值;

由方程(9)~(11)式依次计算出α1、α2、α3值,得出曲线趋势性拟合方程,即铅需求预测方程,也即方程(5)的具体形式。

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5的基于S形模型的铅需求预测方法得到的中国 的铅需求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将中国的人均GDP代入下述方程式求得预测结果:

7.一种基于S形模型的铅需求预测方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

以人均铅消费与人均GDP之间的“S”形物理模型为基础,确定铅消费模式的“S”形理论模型,标定其理论模型各自的起飞点、转折点和零增长点与内涵关系,以人均GDP为自变量,运用双曲正切数学方法,结合不同国家或区域历史数据建立铅消费数学方程,作为预测方程,具体步骤如下:

1)确立人均铅消费与人均GDP间“S”形物理模型;

2)基于“S”形物理模型创立铅消费模式的“S”形理论模型;

3)基于“S”形理论模型构建以人均GDP为自变量的铅需求预测方程。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S形模型的铅需求预测方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其确立人均铅消费与人均GDP间“S”形物理模型指的是:

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随着经济发展,人均铅消费与人均GDP呈现全周期“S”形变化关系,即农业社会人均铅消费呈低缓增长趋势,工业化发展阶段呈快速增长趋势,之后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变、社会财富积累水平不断提高和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人均铅需求陆续达到顶点,其后趋于下降。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S形模型的铅需求预测方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创立铅消费模式的“S”形理论模型包括:

人均铅消费“S”形有三个关键点,即起飞点、转折点、零增长点,起飞点是需求进入高增长期的起始点;转折点处需求增速则开始减缓;零增长点则是需求的顶点。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S形模型的铅需求预测方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构建以人均GDP为自变量的铅需求预测方程的具体步骤如下:

对于人均铅消费与人均GDP从一个相对稳态到另一相对稳态的S形轨迹,采用趋势分析方法,给出人均铅消费量与人均GDP的趋势关系方程:

首先,给出人均铅消费L与人均GDP值G的拟合方程:

这里,ak为待定常数,j=2、f(L,G)为L与G的多项式或周期性函数;

然后,基于对已有数据的分析,给出上式简略具体方程形式为:

这里,σ1、σ2为待定常数,σ1σ2<0;且理论模型曲线在转折点Pi(Gi,Li)处有方程:

方程(2)式的解为双曲正切函数

L-Li=Atanh(α(G-Gi)) (4)

其中,A为双曲正切函数的幅值,单位与L相同,为待定常数;

方程(4)式描述了理论模型曲线在起飞点前及顶点后呈现平坦状态时的情况。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于S形模型的铅需求预测方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理论模型曲线为非平坦时方程(4)式则成为:

这里,α1、α2、α3为指数常数,单位与G-1相同,

由方程(5)得理论模型曲线在起飞点前、转折点临近区域、零增长点后线性变化的方程,分别如下:

L-Li=A+A(α23)(G-Gi)=A+ρl(G-Gi) (6)

L-Li=0.5A(α13)(G-Gi)=ρi(G-Gi) (7)

L-Li=A+A(α12)(G-Gi)=A+ρv(G-Gi) (8)

其中,ρl、ρi、ρv分别为理论模型曲线在起飞点前、转折点临近区域、零增长点后线性变化区域的斜率值;

由方程(6)~(8)得α1、α2、α3待定常数与斜率相联系的方程,分别如下:

同时曲线在零增长点处有:

将(9)、(10)二式代入方程(12)得:

tanh(η1A-1)tanh(η2A-1)=η3 (13)

其中,

η1=0.5(ρliv)(Gv-Gi) (14)

η2=0.5(ρl+2ρiv)(Gv-Gi) (15)

由具体数据给出Gi、Si、Gv、ρl、ρi、ρv值,代入方程(13)中计算出A值;其中,Gv表示理论模型曲线中顶点位置的人均GDP数值;

由方程(9)~(11)式依次计算出α1、α2、α3值,得出曲线趋势性拟合方程,即铅需求预测方程,也即方程(5)的具体形式。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