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属性的估算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61038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资源属性的估算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资源属性的估算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资源是指供用户使用的数据或服务或商品等。资源可包括电子资源,例如会员账号、电子券、积分券、虚拟道具等,也可包括实物资源,例如鲜花、电视等。资源属性可包括资源对应的费用。

传统的资源属性的估算业务是针对每一种资源所对应的费用单独进行估算,当增加新的资源时,针对新资源对传统的资源属性估算业务进行变更,资源与资源属性估算业务之间的耦合度比较高,降低了资源属性估算业务的接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资源属性估算业务因与资源的耦合度高,导致接入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资源属性的估算方法和系统,能避免资源和资源属性估算业务之间的耦合,提高了资源属性估算业务的接入效率。

一种资源属性的估算方法,包括:

获取输入的目标资源标识;

若所述目标资源标识对应的第一资源为基础资源,则获取所述目标资源标识对应的估算模型及所述目标资源标识对应的基础属性参数,根据所述目标资源标识对应的基础属性参数及估算模型得到所述目标资源标识对应的波动属性值;

若所述目标资源标识对应的第一资源为组合资源,则获取所述组合资源中基础资源的资源标识及对应的基础属性参数,再获取所述基础资源的资源标识对应的估算模型,根据所述基础资源的估算模型及基础属性参数得到所述基础资源的资源标识对应的波动属性值,根据所述组合资源中所述基础资源的资源标识对应的波动属性值得到所述目标资源标识对应的波动属性值,或者获取所述组合资源的估算模型,根据所述组合资源的基础属性参数及对应的估算模型得到所述目标资源标识对应的波动属性值。

一种资源属性的估算系统,包括:

数据接收模块,用于获取输入的目标资源标识;

估算模块,用于若所述目标资源标识对应的第一资源为基础资源,则获取所述目标资源标识对应的估算模型及所述目标资源标识对应的基础属性参数,根据所述目标资源标识对应的基础属性参数及估算模型得到所述目标资源标识对应的波动属性值;

若所述目标资源标识对应的第一资源为组合资源,则获取所述组合资源中基础资源的资源标识及对应的基础属性参数,再获取所述基础资源的资源标识对应的估算模型,根据所述基础资源的估算模型及基础属性参数得到所述基础资源的资源标识对应的波动属性值,根据所述组合资源中所述基础资源的资源标识对应的波动属性值得到所述目标资源标识对应的波动属性值,或者获取所述组合资源的估算模型,根据所述组合资源的基础属性参数及对应的估算模型得到所述目标资源标识对应的波动属性值。

上述资源属性的估算方法和系统,通过获取目标资源标识,若目标资源标识对应的第一资源为基础资源,则获取基础属性参数,根据基础属性参数及估算模型得到目标资源标识对应的波动属性值,若第一资源为组合资源,则获取组合资源中的基础资源、基础属性参数及估算模型,得到基础资源的总波动属性值,再根据基础资源的总波动属性值得到目标资源标识对应的波动属性值,对于第一资源,可以查找到对应的估算模型得到对应的波动属性值,不需针对各个第一资源再单独配置估算模型,避免第一资源和第一资源的波动属性估算业务之间的耦合,提高了第一资源属性估算业务的接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资源属性的估算方法的应用环境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估算服务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资源属性的估算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资源属性的估算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另一个实施例中资源属性的估算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预付费业务接入计费系统交互时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资源属性的估算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8为另一个实施例中资源属性的估算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9为另一个实施例中资源属性的估算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资源属性的估算方法的应用环境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应用环境包括终端110、估算服务器120和业务服务器130。业务客户端位于终端110上,用于与用户进行交互,可展示资源,获取用户的查询操作、下单操作、支付操作等。业务服务器130提供资源等信息,与业务客户端所在的终端110进行通信。业务客户端可为浏览器或移动端的应用程序。估算服务器120用于终端110上传的资源的基础属性参数,调用估算模型进行计算得到资源的费用。在其他实施例中,估算服务器120和业务服务器130可为同一服务器。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估算服务器(或云端等)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服务器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和网络接口。其中,该服务器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数据库和资源属性的估算系统,数据库中存储有估算模型,该资源属性的估算系统用于实现适用于估算服务器的一种资源属性的估算方法。该估算服务器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支撑整个估算服务器的运行。该估算服务器的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资源属性的估算系统的运行提供环境,该内存储器中可储存有计算机可读指令,该计算机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可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一种资源属性的估算方法。该估算服务器的网络接口用于据以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比如接收终端发送的查询请求以及向终端返回波动属性值等。估算服务器可以用独立的服务器或者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来实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2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服务器的限定,具体的服务器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资源属性的估算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一种资源属性的估算方法,运行于估算服务器上,包括:

步骤302,获取输入的目标资源标识。

本实施例中,资源标识是用于唯一表示资源身份的。资源标识可为包括字符、字母、数字中一种或多种组合的字符串。目标资源标识是用于表示用户输入的查询的资源的身份的。

通过统一的查询接口获取输入的第一资源的目标资源标识。

步骤304,若该目标资源标识对应的第一资源为基础资源,则获取该目标资源标识对应的估算模型及该目标资源标识对应的基础属性参数,根据该目标资源标识对应的基础属性参数及估算模型得到该基础资源的波动属性值。

本实施例中,第一资源是指供用户使用的数据或服务或商品等。第一资源可包括电子资源,例如会员账号、电子券、积分券、虚拟道具等,也可包括实物资源,例如鲜花、电视机等。

基础资源是指不可拆分的第一资源。

波动属性是指随着资源的基础属性参数变化而变化的属性。波动属性可为费用。

基础属性参数可包括资源的大小和数量,还可包括第一资源的有效期等。

通过查询接口校验基础属性参数的有效性,主要校验资源的数量是否超过库存、资源标识是否有效(是否还在出售等)等。

该估算模型包括线性估算模型、阶梯估算模型、累进阶梯估算模型、指定估算模型和子资源总和估算模型中一种或多种。基础资源的估算模型可为线性估算模型、阶梯估算模型、累进阶梯估算模型、指定估算模型。

该线性估算模型为单位基础资源的波动属性值的线性函数。例如单位基础资源的波动属性值为10,基础资源的数量为20,则基础资源的波动属性值为10*20=200。

该阶梯估算模型为不同数量区段内单位基础资源对应预设波动属性值,根据基础资源的数量所在数量区段内的预设波动属性值与数量的乘积得到基础资源的总波动属性值。例如,若在1至3区段内单位基础资源的预设波动属性值为10,4至6区段内单位基础资源的预设波动属性值为20,7至9区段内单位基础资源的预设波动属性值为30,若基础资源的数量为5个,则单位基础资源的预设波动属性值为20,基础资源的总波动属性值为20*5=100,若基础资源的数量为9个,则单位基础资源的预设波动属性值为30,基础资源的总波动属性值为30*9=270。

该累进阶梯估算模型为不同数量区段内单位资源对应预设波动属性值,根据第一资源的数量及不同数量区段得到属于各个区段的子数量,根据子数量与对应的预设波动属性值得到第一资源的总波动属性值。累进阶梯估算模型定义每一个单位资源的区段的波动属性值,各个区间不可重叠,估算模型根据第一资源的实际单位,对每个区段的波动属性值进行累计,得到总波动属性值。例如,若在1至3区段内单位资源的预设波动属性值为10,4至6区段内单位资源的预设波动属性值为20,7至9区段内单位资源的预设波动属性值为30,若第一资源的数量为5个,则第一资源的总波动属性值为10*3+20*(5-3)=70。

该指定估算模型为与数量相关的指定的波动属性值。例如1个单位资源的波动属性值为10,2个单位资源的波动属性值为20,3个单位资源的波动属性值为40。单位资源是指最小计量的资源。

该子资源总和估算模型为组合资源的波动属性值为各个子资源的波动属性值之和。

步骤306,若该目标资源标识对应的第一资源为组合资源,则获取该组合资源中基础资源的资源标识及对应的基础属性参数,再获取该基础资源的资源标识对应的估算模型,根据该基础资源的估算模型及基础属性参数得到该基础资源的资源标识对应的波动属性值,根据该组合资源中该基础资源的资源标识对应的波动属性值得到该目标资源标识对应的波动属性值。

本实施例中,组合资源是指由其他第一资源组合而成的第一资源。组合资源中的各个子资源可以是基础资源,也可以是组合资源,若是组合资源,则将组合资源再拆分得到子资源,直到得到基础资源。

组合资源的估算模型可为指定估算模型、子资源总和估算模型。

若组合资源的估算模型为子资源总和估算模型,则获取该组合资源中基础资源的资源标识及对应的基础属性参数,再获取该基础资源的资源标识对应的估算模型,根据该基础资源的估算模型及基础属性参数得到基础资源的资源标识对应的波动属性值,根据该组合资源中基础资源的波动属性值得到该组合资源的资源标识对应的波动属性值。

基础资源的资源标识对应的波动属性值为该基础资源的总波动属性值,即组合资源中全部数量的该基础资源的波动属性值。该组合资源的资源标识对应的波动属性值为该组合资源的总波动属性值。

若组合资源的估算模型为指定估算模型,则获取组合资源的基础属性参数,根据组合资源的基础属性参数及对应的指定估算模型得到该组合资源的资源标识对应的波动属性值。

上述资源属性的估算方法,通过获取目标资源标识,若目标资源标识对应的第一资源为基础资源,则获取基础属性参数,根据基础属性参数及估算模型得到目标资源标识对应的波动属性值,若第一资源为组合资源,则获取组合资源中的基础资源、基础属性参数及估算模型,得到基础资源的总波动属性值,再根据基础资源的总波动属性值得到目标资源标识对应的波动属性值,对于第一资源,可以查找到对应的估算模型得到对应的波动属性值,不需针对各个第一资源再单独配置估算模型,避免第一资源和第一资源的波动属性估算业务之间的耦合,提高了第一资源属性估算业务的接入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上述资源属性的估算方法还包括:

步骤402,接收包含目标资源标识、基础属性参数及用户标识的下单请求。

本实施例中,在终端上展示第一资源及对应的波动属性值,终端获取用户提交下单请求操作,根据提交下单请求操作获取目标资源标识、基础属性参数及用户标识,并上传到估算服务器。估算服务器通过统一下单接口接收包含目标资源标识、基础属性参数及用户标识的下单请求。用户标识是用于唯一标识用户身份的。用户标识可包括字符、字母和数字中的一种或多种。基础属性参数包括目标资源大小、数量等。

步骤404,对该目标资源标识、基础属性参数及用户标识进行校验。

一个实施例中,步骤404包括:校验该目标资源标识是否有效,以及该目标资源标识对应的第一资源是否符合预设预订策略,根据该基础属性参数校验第一资源是否充足,校验该用户标识是否具有预订第一资源的权限。

具体地,目标资源标识是否有效是指第一资源的目标资源标识是否在有效期内。第一资源的目标资源标识存在有一定的期限。目标资源标识对应的第一资源是否允许购买、续费、升级等,最多允许购买数量,是否允许按月购买,是否允许按天购买等预设预订策略。校验第一资源的库存是否充足。

步骤406,当校验通过后,根据该下单请求生成订单号及对应的订单信息。

具体地,校验通过是指对目标资源标识、基础属性参数及用户标识的校验均通过。订单号是用于唯一标识订单的。订单信息可包括目标资源标识、第一资源数量、第一资源大小、波动属性值等,还可包括第一资源的使用有效期等。

步骤408,将该订单号及对应的订单信息返回给该用户标识。

本实施例中,将订单号及订单信息返回给用户标识,以便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查看,并进行支付。

在校验不通过时,返回错误信息给用户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在该将该订单号及对应的订单信息返回给该用户标识之后,该资源属性的估算方法还包括:

步骤502,接收用户标识对该订单信息的支付指令。

本实施例中,通过统一支付接口接收用户标识对该订单信息的支付指令。

步骤504,根据该支付指令从该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账号中转移出该订单信息中目标资源标识对应的波动属性值对应的第二资源。

本实施例中,第二资源可为与第一资源的波动属性值对应的费用。用户账号可为用户注册的虚拟账户,从用户账号中扣除相应的费用。

在步骤504之前,还包括:对订单信息中的目标资源的基础属性参数、用户标识进行校验。校验该目标资源标识是否有效,以及该目标资源标识对应的第一资源是否符合预设预订策略,根据该基础属性参数校验第一资源是否充足,校验该用户标识是否具有预订第一资源的权限。

具体地,目标资源标识是否有效是指第一资源的目标资源标识是否在有效期内。第一资源的目标资源标识存在有一定的期限。目标资源标识对应的第一资源是否允许购买、续费、升级等,最多允许购买数量,是否允许按月购买,是否允许按天购买等预设预订策略。校验第一资源的库存是否充足。校验用户标识是否具有预订第一资源的权限,可校验用户标识是否在白名单中,若是,则具有预订第一资源的权限,若否,则不具有预订第一资源的权限。

步骤506,将该订单信息及转移成功信息发送给该第一资源的提供者。

本实施例中,通过消息队列的形式自动将订单信息发送给第一资源的提供者后,提供者根据转移成功信息将第一资源发送给下单的用户。

通过异步方式调用业务接口进行第一资源的配送,通过轮询方式获取第一资源的配送结果,进而更新订单状态。

将订单信息及转移成功信息转发给预先配置的地域的业务服务端,并获取业务服务端发送第一资源的结果,更新订单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资源属性的估算方法还包括:获取第一资源提供者输入的第一资源的波动属性的估算模型、基础属性参数,根据输入的第一资源的波动属性的估算模型和基础属性参数配置第一资源的估算模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资源属性的估算方法还包括:定义了参数的三种类型,包括数值型、字符串型、嵌套型。数值型,可为整数或小数,如1、2、3.57等。字符串型,可为字符串,如“”,“qcloud”。嵌套型是指复杂的列表或字典类型,如[1,2,3],{“cpu”:1,“mem”:2,“bandwidth”:6}等。波动属性值必须是数值型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资源为商品,该基础属性参数包括商品的大小和数量,该波动属性值为费用;上述资源属性的估算方法还包括:获取输入的商品标识;若该商品标识对应的商品为基础商品,则获取该商品标识对应的估算模型及对应的大小和数量,根据该商品的大小、数量和估算模型计算得到该商品的总费用;若该商品标识对应的商品为组合商品,则获取该组合商品中各个基础商品的商品标识及对应的大小和数量,获取各个基础商品对应的估算模型,根据各个基础商品的估算模型及基础商品的大小和数量得到各个基础商品的总费用,根据该组合商品中各个基础商品的总费用得到该组合商品的费用。

基础商品是指不可拆分的商品。组合商品是指由其他商品组合而成的商品,各个子商品可以是基础商品、也可以是组合商品,即组合商品允许递归组合。

估算服务器上存在计费系统。计费系统定义了基础属性参数的三种用途,分别为价格计算、发货与展示,同时定义了参数的三种类型,分别为数值型、字符串型和嵌套型。用于价格计算的参数是数值型的,因用于价格的单位计算是可量化的。用于发货的参数可以自由定义为上述三类,由计费系统做统一转换。展示类的参数由业务客户端在下单时生成,直接通过特定字段存储在订单信息里,仅用于展示。发货的参数是指与资源相关的属性参数,如针对云服务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与内存属于发货参数。展示类的参数是指业务需要展示给用户的信息,一般包括资源标识、资源的大小、数量、价格、购买时长、所属项目信息等。所属项目信息是指商品所属类别,如生活用品类、衣服、电子产品等。

估算模型为计价模型。计价模型包括线性价模型、阶梯价模型、累进阶梯价模型、指定价模型和子商品总价模型。

线性价模型:业务定义每一个单位的价格,计费系统按线性比例计算价格。若一个单位价格为10元,商品包含20个单位,那么总价格为10*20=200元。

阶梯价模型:业务定义每一个单位区间的价格,各个区间不可重叠,计费系统根据商品的实际单位,决定使用哪一个区间的价格来计算总价格。若1至3区间每个单位的价格是10元,4至6区间每个单位的价格是20元,7至9区间每个单位的价格是30元,若商品包含5个单位,则每个单位的价格是20元,总价格为20*5=100元,若商品包含9个单位,则每个单位的价格为30元,总价格为30*9=270元。

累进阶梯价模型:业务定义每一个单位区间的价格,各个区间不可重叠,计费系统根据商品的实际单位,对每个区间的价格进行累计,进而得到总价格。若1至3区间每个单位的价格是10元,4至6区间每个单位的价格是20元,7至9区间每个单位的价格是30元,若商品包含5个单位,则每个单位的价格是20元,总价格为10*3+20*(5-3)=70元,若商品包含9个单位,则每个单位的价格为30元,总价格为10*3+20*3+30*(9-6)=180元。

指定价模型:业务定义商品各个单位的特定价格,比如1个单位价格为10元,2个单位价格为20元,3个单位价格为40元。

子商品总价模型:业务定义各个子商品的价格,组合商品的价格即为所有子商品的价格的总和。

所有接入计费系统的商品,都可以通过上述定义的计价模型进行灵活组合,从而实现定价配置化。以已接入计费系统的商品说明:

云服务器是一种组合商品,它包含了硬盘、内存、CPU、带宽四个子商品,商品码为cvm。硬盘每GB(吉字节)为0.8元,商品码为disk,符合线性定价模型;内存每GB为1.2元,商品码为mem,符合线性定价模型;CPU每一核为2.8元,商品码为cpu,符合线性定价模型;带宽计价模型为累进阶梯,1至5MB的带宽,每单位的价格为0.8元,6至20MB,每单位的价格为0.6元,超过20MB,每单位的价格为0.5元,商品码为bandwidth。用户购买云服务器的时候,选择对应的配置,比如200G硬盘,4G内存,4核CPU,带宽大小为6M,那么前台传入的下单参数,通过参数转换之后,得到的价格参数为{cpu:4,mem:4,disk:200,bandwidth:6,cvm:1}:

硬盘:200*0.8=160

CPU:4*2.8=11.2

内存:4*1.2=4.8

带宽:5*0.8+(6–5)*0.6=4.6

云服务器:160+11.2+4.8+4.6=180.6

最终计算的价格即为180.6元。

计费系统明确定义与业务交互的环节以及每个环节的接口规范。业务交互的环节包括询价环节、下单环节、支付环节和发货环节。其中:

询价环节:计费系统提供统一的询价接口,获取用户发送的包含商品的基础属性参数的请求包,根据预定义的计价模型计算出最终价格,并将最终价格返回给用户。基础属性参数可包括商品大小、数量,例如4G内存、4核CPU、带宽大小为6M等,也可包括购买时长信息(如购买一个月、两个月等)。

下单环节:计费系统提供统一的下单接口,获取用户发送的包含下单参数的请求包,下单参数包括商品标识、价格、发货的参数、展示类的参数和用户标识,校验下单参数,校验通过后,生成订单号及订单信息,并将生成的订单号及订单信息返回给用户,若校验失败,则将对应的错误信息返回给用户。

发货的参数是指与资源相关的属性参数,如针对云服务器,CPU与内存信息属于发货参数。展示类的参数是指业务需要展示给用户的信息,一般包括资源标识、资源的大小、数量、价格、购买时长、所属项目信息等。

对商品标识、发货的参数、展示类的参数和用户标识分别进行校验包括商品标识是否正常、是否允许购买、续费、升级设备、最多允许购买数量,购买策略是否命中(比如是否允许按月购买,是否允许按天购买等)。业务服务端可以针对实际需求进行处理,返回校验结果,比如配额检查、库存检查、用户策略限制等。用户策略限制是指校验用户标识是否具有购买权限。

校验失败,将错误信息返回给用户。例如,库存不足,则提示用户商品库存不足,待补充之后再开放购买,比如用户不在购买白名单中,提示用户没有权限购买对应资源。

支付环节:计费系统提供统一的订单支付接口,获取用户发送的包含订单号的请求包,自动完成订单号对应的订单信息的订单参数校验、用户账号扣费,并将操作结果返回给用户。

订单参数与下单参数一致。

订单参数校验包括对商品标识、发货的参数、展示类的参数和用户标识分别进行校验包括商品标识是否正常、是否允许购买、续费、升级设备、最多允许购买数量,购买策略是否命中(比如是否允许按月购买,是否允许按天购买等)。业务服务端可以针对实际需求进行处理,返回校验结果,比如配额检查、库存检查、用户策略限制等。用户策略限制是指校验用户标识是否具有购买权限。

发货环节:计费系统检测到支付完成之后,通过消息队列的形式对订单信息进行发货,根据业务配置的各个地域的转发地址,将发货的参数封装成对应请求包,将该请求包发送到指定的转发地址对应的业务服务端,并获取业务服务端的发货结果,更新订单状态。

针对计费系统的共性需求,抽象出了不与各个商品本身特性相耦合的计价模型,同时抽象出计费系统各个环节的统一接口,通过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及参数配置的形式,实现商品的订单详情展示、价格计算、商品发货的可配置化。随着业务规模的壮大,新的业务接入计费系统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让各个业务通过定制参数与接口,快速实现预付费接入,满足各类客户的需求。

图6为预付费业务接入计费系统交互时序图。如图6所示,上述资源属性的估算方法应用于预付费业务接入计费系统,该预付费业务接入计费系统的交互场景包括业务客户端、计费系统、接口转发系统和业务服务端。业务客户端是包括业务方提供给用户的浏览器客户端或应用程序客户端。业务服务端用于提供参数校验接口与发货接口的服务端。计费系统用于提供询价、订单生成、支付、发货、处理结果查询等。接口转发系统用于将参数校验与发货请求包转发到对应地域,属于计费系统的辅助模块,根据具体的业务地域部署。具体包括:

(1)业务客户端向计费系统发送包含商品标识、商品基础属性参数的查询价格请求;

(2)计费系统根据查询价格请求计算商品的价格,并将商品的价格返回给业务客户端;

(3)业务客户端获取用户选取的商品标识及商品基础属性参数,生成下单请求,并将下单请求发送给计费系统;

(4)计费系统对下单请求中的下单参数进行转换,并计算下单请求对应的价格;

(5)计费系统校验下单参数,并通过接口转发系统将下单参数转发对对应的地域的业务服务端;

(6)业务服务端对下单参数的校验结果发送给计费系统;

(7)计费系统在校验通过后,生成订单号及订单信息,并将订单号及订单信息发送给业务客户端;

(8)业务客户端获取对订单信息的支付指令,并将订单信息的支付指令发送给计费系统;

(9)计费系统根据支付指令校验订单信息中的订单参数,并将订单参数转发到对应地域的业务服务端;

(10)业务服务端对订单参数进行校验,并将校验结果发送给计费系统;

(11)计费系统在校验通过后,从用户账号扣除对应的费用;

(12)计费系统在支付完成后,将订单信息的发货参数转发到对应的地域的业务服务端;

(13)计费系统接收业务服务端发送的发货结果;

(14)计费系根据发货结果更新订单状态。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资源属性的估算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7所示,一种资源属性的估算系统,包括数据接收模块702和估算模块704。其中:

数据接收模块702用于获取输入的目标资源标识。

估算模块704用于若该目标资源标识对应的第一资源为基础资源,则获取该目标资源标识对应的估算模型及该目标资源标识对应的基础属性参数,根据该目标资源标识对应的基础属性参数及估算模型得到该目标资源标识对应的波动属性值;以及

若该目标资源标识对应的第一资源为组合资源,则获取该组合资源中基础资源的资源标识及对应的基础属性参数,再获取该基础资源的资源标识对应的估算模型,根据该基础资源的估算模型及基础属性参数得到该基础资源的资源标识对应的波动属性值,根据该组合资源中该基础资源的资源标识对应的波动属性值得到该目标资源标识对应的波动属性值,或者获取该组合资源的估算模型,根据该组合资源的基础属性参数及对应的估算模型得到该目标资源标识对应的波动属性值。

该估算模型包括线性估算模型、阶梯估算模型、累进阶梯估算模型、指定估算模型和子资源总和估算模型中一种或多种;该线性估算模型为单位基础资源的波动属性值的线性函数;该阶梯估算模型为不同数量区段内单位基础资源对应预设波动属性值,根据基础资源的数量所在数量区段内的预设波动属性值与数量的乘积得到基础资源的总波动属性值;该累进阶梯估算模型为不同数量区段内单个基础资源对应预设波动属性值,根据基础资源的数量及不同数量区段得到属于各个区段的子数量,根据子数量与对应的预设波动属性值得到基础资源的总波动属性值;该指定估算模型为与数量相关的指定的波动属性值;该子资源总和估算模型为组合资源的波动属性值为各个子资源的波动属性值之和。

上述资源属性的估算系统,通过获取目标资源标识,若目标资源标识对应的第一资源为基础资源,则获取基础属性参数,根据基础属性参数及估算模型得到目标资源标识对应的波动属性值,若第一资源为组合资源,则获取组合资源中的基础资源、基础属性参数及估算模型,得到基础资源的总波动属性值,再根据基础资源的总波动属性值得到目标资源标识对应的波动属性值,对于第一资源,可以查找到对应的估算模型得到对应的波动属性值,不需针对各个第一资源再单独配置估算模型,避免第一资源和第一资源的波动属性估算业务之间的耦合,提高了第一资源属性估算业务的接入效率。

图8为另一个实施例中资源属性的估算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8所示,一种资源属性的估算系统,包括数据接收模块702和估算模块704,还包括下单请求接收模块706、校验模块708、生成模块710和发送模块712。

下单请求接收模块706用于接收包含目标资源标识、基础属性参数及用户标识的下单请求。

校验模块708用于对该目标资源标识、基础属性参数及用户标识进行校验。

本实施例中,校验模块708还用于校验该目标资源标识是否有效,以及该目标资源标识对应的目标资源是否符合预设预订策略,根据该基础属性参数校验目标资源是否充足,校验该用户标识是否具有预订目标资源的权限。

生成模块710用于当校验通过后,根据该下单请求生成订单号及对应的订单信息。

发送模块712用于将该订单号及对应的订单信息返回给该用户标识。

图9为另一个实施例中资源属性的估算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9所示,一种资源属性的估算系统,包括数据接收模块702、估算模块704、下单请求接收模块706、校验模块708、生成模块710和发送模块712,还包括支付指令接收模块714和转移模块716。

支付指令接收模块714用于在该将该订单号及对应的订单信息返回给该用户标识之后,接收用户标识对该订单信息的支付指令。

转移模块716用于根据该支付指令从该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账号中转移出该订单信息中目标资源标识对应的波动属性值对应的第二资源。

该发送模块712还用于在转移成功后,将该订单信息发送给该第一资源的提供者。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资源为商品,该基础属性参数包括商品的大小和数量,该波动属性值为费用;

该数据接收模块702还用于获取输入的商品标识;

该估算模块704还用于若该商品标识对应的商品为基础商品,则获取该商品标识对应的估算模型及对应的大小和数量,根据该商品的大小、数量和估算模型计算得到该商品的总费用;以及

若该商品标识对应的商品为组合商品,则获取该组合商品中各个基础商品的商品标识及对应的大小和数量,获取各个基础商品对应的估算模型,根据各个基础商品的估算模型及基础商品的大小和数量得到各个基础商品的总费用,根据该组合商品中各个基础商品的总费用得到该组合商品的费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等。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