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备的配置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99901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设备的配置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备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医院会引进大量的、不同种类的医疗设备,为民众提供更高级、更精准的医疗服务。医院引进这些医疗设备后,需要专门的人员对这些医疗设备分别进行配置,使这些医疗设备能够提供医疗服务。当医疗设备的位置、服务类型发生变化时,就需要专门的人员及时重新配置。

由于需要进行配置的信息类别多样,对于医院普通医护人员而言,很难独立完成配置,必须由专业人员对引进的医疗设备进行配置,而在实际应用中,医院会经常引进新的医疗设备,也常常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对已有的医疗设备重新配置,这种不定期的配置操作,要求医院聘请专业人员来完成,这就大大增加了医疗设备的维护成本,另外,由于专业人员手动配置大量的医疗设备,难免出现配置错误的情况。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上述配置情况的出现不仅限于在医院中发生,在学校等其他场景中同样也会存在上述类似的配置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设备的配置方法,能够简化设备的配置过程,为用户提供快速、便利地统一配置设备的渠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设备的维护成本,降低配置出错概率。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设备的配置装置,以保证上述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及实现。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设备的配置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设备通过预设的配置服务端口与网络中的第二设备建立连接;所述第一设备是指网络中的任意一个设备,所述第二设备是指网络中除去第一设备之外的其他设备;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设备的设备信息,所述设备信息包括:设备的网络地址、设备支持的服务类型以及服务端口号;

所述第一设备生成配置界面,所述配置界面上展示有所述第一设备的设备信息和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信息;

所述第一设备响应于所述配置界面上被触发的配置操作,生成与待配置设备对应的配置信息,将所述配置信息发送至对应的待配置设备,以使所述待配置设备根据所述配置信息完成配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设备通过预设的配置服务端口与网络中的第二设备建立连接,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自动扫描所述第一设备所处网段中第二设备的预设的配置服务端口,在扫描第二设备的预设的配置服务端口启用时,则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连接;和/或,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网段,扫描所述网段中第二设备的预设的配置服务端口,在扫描第二设备的预设的配置服务端口启用时,则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设备启用telnet服务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设备在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设备的设备信息时,所述第一设备还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三设备的设备信息,所述第三设备是指网络中除去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外的其他设备。

可选的,所述第一设备响应于所述配置界面上被触发的配置操作,生成与待配置设备对应的配置信息,将所述配置信息发送至对应的待配置设备,以使所述待配置设备根据所述配置信息完成配置,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响应于所述配置界面上被触发的配置操作,根据所述配置操作生成与待配置设备对应的配置信息;

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配置信息打包成配置命令,向待配置设备发送该配置命令,以使所述待配置设备执行所述配置命令,以完成配置。

可选的,所述配置界面以网络拓扑结构的方式展示所述第一设备的设备信息和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信息。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配置信息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用于身份合法性的验证信息,以使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验证信息对所述第一设备的身份合法性进行验证,在验证通过之后,再根据所述配置信息完成配置。

可选的,所述验证信息是所述第一设备按照与所述第二设备预先商定的秘钥方式生成的。

在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设备的配置装置,应用于第一设备中,所述装置包括:

建立连接模块,用于通过预设的配置服务端口与网络中的第二设备建立连接;所述第一设备是指网络中的任意一个设备,所述第二设备是指网络中除去第一设备之外的其他设备;

设备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设备的设备信息,所述设备信息包括:设备的网络地址、设备支持的服务类型以及服务端口号;

配置界面生成模块,用于生成配置界面,所述配置界面上展示有所述第一设备的设备信息和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信息;

配置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配置界面上被触发的配置操作,生成与待配置设备对应的配置信息,将所述配置信息发送至对应的待配置设备,以使所述待配置设备根据所述配置信息完成配置。

可选的,所述建立连接模块,包括:

自动扫描子模块,用于自动扫描所述第一设备所处网段中第二设备的预设的配置服务端口,在扫描第二设备的预设的配置服务端口启用时,则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连接;和/或,

跨网段扫描子模块,用于接收网段,扫描所述网段中第二设备的预设的配置服务端口,在扫描第二设备的预设的配置服务端口启用时,则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连接。

可选的,所述建立连接模块启用telnet服务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连接。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信息采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三设备的设备信息,所述第三设备是指网络中除去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外的其他设备。

可选的,所述配置模块,包括:

响应于所述配置界面上被触发的配置操作,根据所述配置操作生成与待配置设备对应的配置信息;

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配置信息打包成配置命令,向待配置设备发送该配置命令,以使所述待配置设备执行所述配置命令,以完成配置。

可选的,所述配置界面以网络拓扑结构的方式展示所述第一设备的设备信息和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信息。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验证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用于身份合法性的验证信息,以使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验证信息对所述第一设备的身份合法性进行验证,在验证通过之后,再根据所述配置信息完成配置。

可选的,所述验证信息是所述第一设备按照与所述第二设备预先商定的秘钥方式生成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提出了网络中设备的自发现机制,使得设备通过自发现机制发现其他设备,并与其他设备建立连接,在连接之后,接收其他设备的设备信息,这样,一个设备就能够主动获知到网络中其他设备的设备信息,基于获知到的其他设备的设备信息,该设备就能够生成一个配置界面,在配置界面上展示自身的设备信息和获知到的其他设备的设备信息,这样,配置人员在一台设备了就能够统一对这些设备进行配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通过为用户提供配置界面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新的配置通道,无需专业的配置人员在每台设备上分别完成配置,用户了解设备的服务就能够在该配置界面上独立完成对所有设备的配置,极大地降低了对配置人员的专业性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设备的配置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设备的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网络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配置方式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设备的配置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备的配置方法及装置,以提供一种快速、方便地统一配置设备的方式,简化配置过程,极大地降低对配置人员的专业性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设备的配置成本。

本申请主要提供了设备的自发现机制,通过自发现机制,发现网络中其他设备,并与发现的设备建立连接,获得这些设备的设备信息,这样,一个设备通过自发现机制就能够获知网络中其他设备的设备信息,进而利用已获知的这些设备的设备信息生成一个配置界面,在配置界面上展示这些设备信息,这样,配置人员在一台设备上就能够统一对网络中所有设备进行配置,无需专门跑到每台设备上对设备进行配置,简化了配置过程,缩短了配置时间,并且,用户了解设备的服务就能够在该配置界面上独立完成对所有设备的配置,极大地降低了对配置人员的专业性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设备的配置成本。

为使得本申请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设备的配置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应用于需要配置设备的场景中,例如,可以应用于医院,对医疗设备进行配置的场景中,也可以应用于学校,对于学校的教学设备进行配置的场景中。为了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该方法,下面仅以应用于医院配置医疗设备的场景为例,介绍该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01至步骤105。

步骤101:第一设备通过预设的配置服务端口与网络中的第二设备建立连接;所述第一设备是指网络中的任意一个设备,所述第二设备是指网络中除去第一设备之外的其他设备。

在医院中引进有多种不同的医疗设备,从功能上分有用于诊断疾病的设备(X射线诊断设备、超声诊断设备、功能检查设备、内窥镜检查设备、核医学设备、病理诊断设备等),用于治疗疾病的设备(放射治疗设备、核医学治疗设备、电疗设备、超声治疗设备、激光设备、透析设备等)等不同功能的设备。医院根据不同诊室的医疗需求,部署相关的医疗设备,针对同一医疗服务,不同的医疗设备需要相互通信传递数据,因此,就需要配置人员针对需要配置的服务对相关的医疗设备进行配置,使得医院的医疗设备都能够预先配置好相关服务,从而正常工作提供医疗服务。

在实现时,步骤101中的第一设备是指医院内部的网络中的任意一个设备,第二设备是指医院内部的网络中除去第一设备之外的其他设备。即,可以理解的是,医院内部的网络中的任意一台设备都可以自发性地,通过预设的配置服务端口发现网络中的其他设备,并与网络中的其他设备建立连接。在连接成功之后,才可以进行后续步骤102。

针对步骤101的具体实现,本申请还提供了效果较好地实现方式,具体如下:

第一种方式是,所述第一设备自动扫描所述第一设备所处网段中第二设备的预设的配置服务端口,在扫描第二设备的预设的配置服务端口启用时,则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连接。

如果,医院内部的网络中设备都处于同一网段时,则采用第一种方式,第一设备就能够扫描到网络中的所有其他设备,进而与其他设备建立连接。

第二种方式是,所述第一设备接收网段,扫描所述网段中第二设备的预设的配置服务端口,在扫描第二设备的预设的配置服务端口启用时,则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连接。

在实现时,第一设备为用户提供网段设置接口,用户可以在该网段设置接口上输入待搜索的网段信息,第一设备就可以接受到该网段信息,从而扫描该网段中的第二设备的预设的配置服务端口。另外,在实现时,用户也可以通过在第一设备上传网段设置文本的方式来预先配置好待扫描的网段,而第一设备只需要接收该网段设置文本,从中获取待扫描的网段信息。当然,用户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来预先配置待扫描的网段信息,对于第一设备而言,只需要接收待扫描的网段,然后执行扫描即可。

一种应用场景是,第一设备独自位于一个网段中,而其他设备位于另一或者另多个网段中,针对这种应用场景,第一设备直接采用第二种方式进行跨网段的扫描,就能够发现其他设备,并与其他设备建立连接。

另一种应用场景是,有些设备位于一个网段,另一些设备位于另一或者另外多个网段,针对这种应用场景,第一设备既需要进行本网段内的扫描,又需要进行跨网段的扫描,才能够发现其他设备,并与其他设备建立连接。因此,这种情况,采用上述第一方式和第二方式相结合的扫描方式,即,第一设备采用第一方式扫描自身所在网段内的设备,同时,采用第二方式扫描网络中其他网段内的设备。这样,第一设备就能够扫描出网络中处于不同网段的所有设备,进而分别与这些设备建立连接。

更进一步地,本申请还提出了采用telnet服务来扫描网段上的预设的配置服务端口,如果telnet服务能够连接成功,则说明第二设备对应的端口是开通的,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就能够成功连接。

其中,telnet是进行远程登录的标准协议和主要方式,可以通过telnet命令测试端口是否正常打开或者关闭。本申请提供采用telnet服务,是因为发明人发现一次telnet连接的时间很短,速度非常快,能够保证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快速地建立连接。

当然,本申请步骤101在实际实现时,可以采用telnet服务,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来测试第二设备的端口是否开启,尝试与第二设备之间建立连接。

步骤102: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设备的设备信息,所述设备信息包括:设备的网络地址、设备支持的服务类型以及服务端口号。

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成功建立连接之后,第二设备就需要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二设备自身的设备信息,该设备信息至少应该包括:设备的网络地址(IP地址)、设备所支持的服务类型以及服务端口号;在实现时,设备信息还可以包括:设备的代理实体名称、设备的描述信息、设备名称等信息。用户根据设备的这些信息能够对设备有一个客观的了解,便于用户快速地进行配置操作。

在系统中,一般会有多个第二设备,因此,与第一设备建立连接的每个第二设备都需要向第一设备发送自身的设备信息。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得网络中所有设备能够快速获知其他设备的设备信息,本申请发明人还提出了以下可实现方案,具体是: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在执行步骤102时,还可以执行以下步骤:

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设备的设备信息。

这样处理,对于网络中的第二设备而言,其在与第一设备建立连接之后,就能够在第一时间获知得到该第一设备的设备信息。

更进一步地,为了提高第一设备获知网络中其他设备的设备信息的效率,本申请发明人还提出了以下可实现方案,该方案的技术思路是,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连接时,不仅获知到该第二设备的设备信息,还获知该第二设备已经获知的第三设备的设备信息,这样,对于第一设备而言,不需要与第三设备建立连接,就能够获知得到第三设备的设备信息。该技术思路的核心是,建立连接的设备之间自发的共享已获知的其他设备的设备信息,自动地形成一个信息网络。该方案具体如下:

第一设备在执行步骤102时,还可以执行以下步骤: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三设备的设备信息,所述第三设备是指网络中除去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外的其他设备。

基于此技术思路,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设备的设备信息时,第一设备还可以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设备已获知的第三设备的设备信息。这样处理,有利于第二设备快速获知网络中其他设备的设备信息。对于第二设备而言,在不需要与网络中其他设备建立连接的情况下,就能够获知其他设备的设备信息。

所述第二设备在与第一设备建立连接之前,已经获知到网络中的第三设备的设备信息,并储存这些设备信息,然后,第二设备在与第一设备建立连接之后,将储存的这些第三设备的设备信息共享给第一设备,这样,第一设备在不需要尝试与第三设备建立连接,就能够在第一时间获知到第三设备的设备信息。

由于,在实现时,不同的第二设备可能会向第一设备共享相同的第三设备的设备信息,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设备就需要对接收到的设备信息进行去重处理。第一设备接收到设备的设备信息一般都包含有设备的唯一标识,第一设备按照设备的唯一标识与设备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储存这些设备信息,基于此,第一设备可以基于设备的唯一标识,进行去重处理。

步骤103:所述第一设备生成配置界面,所述配置界面上展示有所述第一设备的设备信息和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信息。

在实现时,第一设备可能会接收到系统中的一个第二设备的设备信息,也可能接收到系统中的多个第二设备的设备信息,也可能接收到系统中的除去第一设备之外,剩余的所有第二设备的设备信息;不论第一设备接收到几个第二设备的设备信息,均是根据第一设备的设备信息和接收到的第二设备的设备信息生成一个配置界面,在该配置界面上展示这些设备信息。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该配置界面是一个面向用户的可交互操作界面,该配置界面上呈现有网络中的第二设备的设备信息以及第一设备自身的设备信息,用户通过该配置界面就能够直观地查看到看网络中设备的设备信息情况,基于这些设备信息就能够在该配置界面上完成对所有设备的配置。也就是说,用户仅在第一设备呈现的配置界面上触发相关的配置操作,就能够完成对网络中的所有设备的配置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在实现时,对配置界面的展示形式不作具体限定,但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通过一些示例进行解释说明。

在实现时,该配置界面上可以以文字列表的方式展示设备的设备信息,也可以以图表加文字的方式展示设备的设备信息,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支持用户在该配置界面上触发配置操作,该配置界面上还需要提供可配置的页面元素,例如可编辑信息框,用户在该可编辑信息框内可以输入相关的配置信息。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用户查看网络中设备的设备信息,便于快速实现配置处理,本申请发明人还提出了配置界面以网络拓扑结构的方式展示界面内容。参见图2所示的网络拓扑结构,在此结构的基础上,该配置界面将设备的设备信息按照可供用户选择连线配置的页面元素的形式进行展示,这样,用户根据实际需求,通过连线的方式就能够触发配置操作。也就是说,用户只需要通过连线的方式,就能够完成对设备服务的配置,大大简化了用户操作。

步骤104:所述第一设备响应于所述配置界面上被触发的配置操作,生成与待配置设备对应的配置信息,将所述配置信息发送至对应的待配置设备,以使所述待配置设备根据所述配置信息完成配置。

继续参见图2示出的网络拓扑结构,用户可以通过连线的方式配置设备的服务,如图3所示的针对设备1和设备2的配置示意图;当然,用户还可以修改设备的网络地址,用户也可以修改设备的其他设备信息,第一设备会根据用户在配置界面上触发的这些配置操作生成对应的配置信息,例如,根据用户触发的设备间服务的连线,针对待配置的设备,将相关的服务类型、服务端口的对应关系打包成配置信息,再例如,针对待配置的设备,将修改后的网络地址打包成配置信息。

如图3中所示的,设备1和设备2中所支持的服务分别如下:

StorageSCP(Storage Service Class Provider,存储服务提供者),是指提供存储图像的服务;

StorageSCU(Storage Service Class User,存储服务使用者),是指使用存储的服务,就是向StorageSCP发送图像的服务;

WorklistSCP(Worklist Service Class Provider,工作清单服务提供者),是指提供扫描计划清单的服务;如提供待扫描患者的信息清单的服务。

WorklistSCU(Worklist Service Class User,工作清单服务使用者),是指查询扫描计划清单的服务;

QueryRetrieveSCP(Query retrieve Service Class Provider,查询获取服务提供者),是指提供查询获取某类资源的服务,例如,提供查询获取患者扫描图像的服务;

QueryRetrieveSCU(Query retrieve Service Class User,查询获取服务使用者),是向QueryRetrieveSCP查询获取相应资源的服务。

用户基于设备1上展示的设备1的服务信息、服务端口,以及设备2的服务信息、服务端口,根据业务需求对设备1和设备2的服务进行配置,配置结果如图3所示:

将设备1的StorageSCU与设备2的StorageSCP的服务配置连接,设备1根据这种配置连接生成与设备1和设备2对应的配置信息,将与设备2对应的配置信息发送给设备2,设备1自身根据对应的配置信息完成服务自配置,设备2根据接收到配置信息,完成配置。这样配置之后,则设备1中的StorageSCU将获得数据如图片通过设备2中的设备2中StorageSCP的端口发送至设备2。

如图3所示的,将设备1中的WorklistSCU与设备2中的WorklistSCP配置连接,设备1根据这种配置连接生成与设备1和设备2对应的配置信息,将与设备2对应的配置信息发送给设备2,设备1自身根据对应的配置信息完成服务自配置,设备2根据接收到配置信息,完成配置。这样配置之后,则设备1中的WorklistSCU通过设备2中的WorklistSCP的端口,去查询设备2中的扫描计划清单。

如图3所示的,将设备1中的QueryRetrieveSCU与设备2中的QueryRetrieveSCP配置连接,设备1根据这种配置连接生成与设备1和设备2对应的配置信息,将与设备2对应的配置信息发送给设备2,设备1自身根据对应的配置信息完成服务自配置,设备2根据接收到配置信息,完成配置。这样配置之后,设备1中QueryRetrieveSCU通过设备2中的QueryRetrieveSCP的端口,查询获取设备2中存储的某类资源。

待配置的设备可能是上述第一设备,也可能是上述第二设备,不论是哪个设备,在接收到对应的配置信息之后,都会根据配置信息在自身设备上完成配置。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应用于医疗设备的配置场景中,用户可以在配置界面上配置的内容包括:网络地址配置、DICOM(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医学数字图像通信标准)服务的互联通配置、是否允许提供外网访问的配置等。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104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实现:

所述第一设备响应于所述配置界面上被触发的配置操作,根据所述配置操作生成与待配置设备对应的配置信息;

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配置信息打包成配置命令,向待配置设备发送该配置命令,以使所述待配置设备执行所述配置命令,以完成配置。

可以看出,通过这种配置命令的方式就能够直接触发待配置的设备完成自配置过程。对于用户而言,只需要在配置界面上确定相关配置情况即可,真正地配置由设备根据配置信息来实现,无需用户针对每台设备手动完成配置,大大简化了用户的配置操作,也大大缩小了配置时间。

为了防止非法设备进行非法配置,本申请发明人还提供了对应的解决方案,具体是在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配置信息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用于身份合法性验证的验证信息,以使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验证信息对所述第一设备的身份合法性进行验证,在验证通过之后,再根据所述配置信息完成配置。

其中,所述验证信息可以是所述第一设备按照与所述第二设备预先商定的秘钥方式生成的。

这样,本申请在实现时,在设备在完成配置之前,增加一步身份合法性的验证处理,能够保证仅有合法的设备参与配置过程。

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提出了网络中设备的自发现机制,使得设备通过自发现机制发现其他设备,并与其他设备建立连接,在连接之后,接收其他设备的设备信息,这样,一个设备就能够主动获知到网络中其他设备的设备信息,基于获知到的其他设备的设备信息,该设备就能够生成一个配置界面,在配置界面上展示自身的设备信息和获知到的其他设备的设备信息,这样,配置人员在一台设备了就能够统一对这些设备进行配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通过为用户提供配置界面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新的配置通道,无需专业的配置人员在每台设备上分别完成配置,普通用户了解设备的服务就能够在该配置界面上独立完成对所有设备的配置,极大地降低了对配置人员的专业性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设备的配置成本。

另外,本申请还提出了设备间自组织信息网络的方式,使得两个设备之间不仅仅传递各自的设备信息,还传递彼此已经获知的其他设备的设备信息,从而加快获知设备信息的效率;利用这种方式,任何一个新加入网络中的设备,通过与一个设备相连就能够快速地获知网络中的所有设备的设备信息,从而能够快速地提供配置界面。

以上对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设备的配置方法进行了解释说明。接下来对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设备的配置装置进行解释说明。

参见图4,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设备的配置装置的结构图,该装置包括:建立连接模块401、设备信息接收模块402、配置界面生成模块403、以及配置模块404,下面基于该装置的工作原理对其内部的各个模块进行功能和连接工作进行解释说明。

建立连接模块401,用于通过预设的配置服务端口与网络中的第二设备建立连接;所述第一设备是指网络中的任意一个设备,所述第二设备是指网络中除去第一设备之外的其他设备。

设备信息接收模块402,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设备的设备信息,所述设备信息包括:设备的网络地址、设备支持的服务类型以及服务端口号。

配置界面生成模块403,用于生成配置界面,所述配置界面上展示有所述第一设备的设备信息和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信息。

配置模块404,用于响应于所述配置界面上被触发的配置操作,生成与待配置设备对应的配置信息,将所述配置信息发送至对应的待配置设备,以使所述待配置设备根据所述配置信息完成配置。

在实现时,所述建立连接模块,可以包括:

自动扫描子模块,用于自动扫描所述第一设备所处网段中第二设备的预设的配置服务端口,在扫描第二设备的预设的配置服务端口启用时,则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连接;和/或,

跨网段扫描子模块,用于接收网段,扫描所述网段中第二设备的预设的配置服务端口,在扫描第二设备的预设的配置服务端口启用时,则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连接。

在实现时,建立连接模块可以启用telnet服务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连接。

在实现时,所述装置还包括:

信息采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三设备的设备信息,所述第三设备是指网络中除去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外的其他设备。

在实现时,所述配置模块,包括:

响应于所述配置界面上被触发的配置操作,根据所述配置操作生成与待配置设备对应的配置信息;

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配置信息打包成配置命令,向待配置设备发送该配置命令,以使所述待配置设备执行所述配置命令,以完成配置。

在实现时,所述配置界面以网络拓扑结构的方式展示所述第一设备的设备信息和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信息配置界面。

在实现时,所述装置还包括:

验证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用于身份合法性的验证信息,以使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验证信息对所述第一设备的身份合法性进行验证,在验证通过之后,再根据所述配置信息完成配置。

在实现时,所述验证信息是所述第一设备按照与所述第二设备预先商定的秘钥方式生成的。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设备上配置上述装置,这样,网络中的设备通过配置好的该装置能够实现自发现机制,发现网络中的其他设备,并与其他设备建立连接,在连接之后,接收其他设备的设备信息,这样,一个设备就能够主动获知到网络中其他设备的设备信息,基于获知到的其他设备的设备信息,该设备就能够生成一个配置界面,在配置界面上展示自身的设备信息和获知到的其他设备的设备信息,这样,配置人员在一台设备了就能够统一对这些设备进行配置。

对于设备使用人员,网络中的每个设备都配置有该装置时,那么网络中的每个设备都能够为用户提供配置界面,这样,用户可以随意地在任意一台设备上完成对其他设备的配置处理。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通过为用户提供配置界面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新的配置通道,无需专业的配置人员在每台设备上分别完成配置,用户了解设备的服务就能够在该配置界面上独立完成对所有设备的配置,极大地降低了对配置人员的专业性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设备的配置成本。

专业人员应该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模块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