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地质图编制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4810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地质图编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源数据库建立模块,目标区域数据选取模块,空间数据预处理模块,区域地质资料分析研究与编图细则制定模块,地质体演化模型模块,图形要素处理模块,要素属性更新模块,库图一体化与整饰元素模块,成果形成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数据驱动的地质图编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源数据库建立模块,用于从基础地质图件及数据更新的数据平台,新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和研究成果是基础地质图件及数据更新的内容中建立源数据库;

所述目标区域数据选取模块,用于根据地质编图及数据更新图幅范围,选取比所编目标地质图件比例尺大一级的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并选取其图幅范围内年份较新的大比例尺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新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及研究成果,即新增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等,作为地质数据更新的源数据和内容;

所述空间数据预处理模块,用于将收集整理得到的1:5万、1:25万、1:50万已有地质图数据库建库;并检查数据的完整性、可用性、实用性;对不满足后续生产测试环节的数据进行预处理;

所述区域地质资料分析研究与编图细则制定模块,用于按照编图技术要求对工作区及其邻近地区的区域地质背景资料进行分析,确定目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表达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生成编图实施层面的操作细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数据驱动的地质图编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地质体演化模型模块,用于根据综合过程控制与推理机制的人工智能方式去模拟地质演化过程,将地质编图规则转化为计算机能够识别和理解规则和符号;

图形要素处理模块,用于处理空间图形面、线、点三种要素和注记要素,将编图视图区的比例尺调整为目标比例尺;

要素属性更新模块,用于将在前述面、线、点要素的处理过程中,点、线、面要素的属性由源数据库面要素属性继承而来或者依据专家知识库推理自动生成;

库图一体化与整饰元素模块,用于依据符号库、注记标注规则、制图表达规则对要素属性信息自动解译生成符号地质图示图例要求的地质图符号、 注记代号、图面样式;

成果形成模块,用于在地质内容编辑的基础上叠加目标比例尺地理要素,并建立地质体与面状水体之间的拓扑关系,形成新的地质图和数据库,完成地质图及数据库的更新工作。

4.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地质图编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源数据库建立步骤,目标区域数据选取步骤,空间数据预处理步骤,区域地质资料分析研究与编图细则制定步骤,地质体演化模型步骤,图形要素处理步骤,要素属性更新步骤,库图一体化与整饰元素步骤,成果形成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基于数据驱动的地质图编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源数据库建立步骤,用于从基础地质图件及数据更新的数据平台,新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和研究成果是基础地质图件及数据更新的内容中建立源数据库;

所述目标区域数据选取步骤,用于根据地质编图及数据更新图幅范围,选取比所编目标地质图件比例尺大一级的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并选取其图幅范围内年份较新的大比例尺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新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及研究成果,即新增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等,作为地质数据更新的源数据和内容;

所述空间数据预处理步骤,用于将收集整理得到的1:5万、1:25万、1:50万已有地质图数据库建库;并检查数据的完整性、可用性、实用性;对不满足后续生产测试环节的数据进行预处理;

所述区域地质资料分析研究与编图细则制定步骤,用于按照编图技术要求对工作区及其邻近地区的区域地质背景资料进行分析,确定目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表达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生成编图实施层面的操作细则。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基于数据驱动的地质图编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地质体演化模型步骤,用于根据综合过程控制与推理机制的人工智能方式去模拟地质演化过程,将地质编图规则转化为计算机能够识别和理解规则和符号;

图形要素处理步骤,用于处理空间图形面、线、点三种要素和注记要素,将编图视图区的比例尺调整为目标比例尺;

要素属性更新步骤,用于将在前述面、线、点要素的处理过程中,点、线、面要素的属性由源数据库面要素属性继承而来或者依据专家知识库推理 自动生成;

库图一体化与整饰元素步骤,用于依据符号库、注记标注规则、制图表达规则对要素属性信息自动解译生成符号地质图示图例要求的地质图符号、注记代号、图面样式;

成果形成步骤,用于在地质内容编辑的基础上叠加目标比例尺地理要素,并建立地质体与面状水体之间的拓扑关系,形成新的地质图和数据库,完成地质图及数据库的更新工作。

7.一种地质图编制中的空间数据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地理投影转换的步骤:对选取的源数据和新数据的地理坐标系进行整理、统一,将大比例尺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按工作目标比例尺投影转换为相应的空间坐标;

数据预处理基本结构建立的步骤: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更新过程中,根据数据预处理基本结构对源数据的库结构进行调整;在进行1︰5万更新1︰25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时,将源数据的地质体面图层进行合并,形成唯一的地质体面图层;

拓扑检查的步骤:在源数据库结构调整后进行拓扑查错并修改完善。

8.一种地质体演化年代关系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地质体演化年代关系模型基本内容如下表所示:

序号 名称 1 地质年代 2 目标图代号 3 目标图名称 4 原图代号 5 原图名称 6 地质体重要程度标示

地质体演化年代关系模型与拓扑规则在装置中的作用:

9.一种地质图编制中的地层叠覆律拓扑关系的维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通过计算机装置处理点、线、面不同要素类间及同一要素类不同要素间拓扑关系共计32种,如表2-1、表2-2所示。

10.一种地质图编制中的数据驱动的图库一体化的符号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依据符号库、注记标注规则、制图表达规则对要素属性信息自动解译生成符号地质图示图例要求的地质图符号、注记代号、图面样式;

(2)设置符号匹配库,建立颜色、花纹与地质体属性字段及其内容的对应关系,并对完成属性建库的图层自动地赋予相应的符号颜色及样式;

(3)利用整合处理后的面要素,将面要素属性中地质体代号字段的内容直接标注在面要素之上,并根据要求微调位置,生成地质注记要素;

(4)利用生成图例子模块功能,将地质图空间数据库中的面要素和线要素分类,并按地质年代的先后顺序排列,生成地质图图例。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