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箱装置及其盖板结构与举升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35879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机箱装置及其盖板结构与举升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箱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机箱装置及其盖板结构与举升机构。



背景技术:

传统电脑静音机箱为降低风扇、硬盘等装置运作时产生的噪音,多采用封闭式机箱结构,例如不开设正、背面散热窗口而以狭缝式透气孔替代,或是设置有开闭式的盖板而仅在静音模式时关闭盖板。

然而,上述电脑静音机箱具有以下缺点,其为维持静音功效,造成机箱上设计的透气孔多有气流循环不良的缺点,导致整体电脑静音机箱的散热效率较一般电脑机箱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机箱装置及其盖板结构与举升机构,其利用举升机构在箱体与盖体之间举升出一间距,从而通过此间距改善机箱结构内部气流循环,同时使机箱结构维持较低的噪音水平。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举升机构,包括:一第一磁吸体;一第二磁吸体;一活动套筒,套接于该第二磁吸体且能够相对于该第二磁吸体滑移;一弹性元件,推抵于该活动套筒且带动该活动套筒朝远离该第二磁吸体方向复位;以及一第三磁吸体,固定于该活动套筒,该第三磁吸体的一面能够与该第一磁吸体相互磁吸或分离,该第三磁吸体的另一面能够与该第二磁吸体相互磁吸或分离,且该第二磁吸体与该第三磁吸体的吸附磁力大于该弹性元件的复位弹力。

为了更好地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盖板结构,包括:一盖体;以及一如上述的举升机构,该第一磁吸体固定于盖体。

为了更好地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机箱装置,包括:一箱体,设有一开口;一盖体,罩盖于该开口;以及至少一举升机构,包含:一第一磁吸体,固定于该盖体;一第二磁吸体,固定于该箱体;一活动套筒,套接于该第二磁吸体且能够相对于该第二磁吸体滑移;一弹性元件,设置在该箱体与该活动套筒之间,该弹性元件推抵于该活动套筒且带动该活动套筒朝远离该箱体方向复位;以及一第三磁吸体,固定于该活动套筒,该第三磁吸体的一面能够与该第一磁吸体相互磁吸或分离,该第三磁吸体的另一面能够与该第二磁吸体相互磁吸或分离,且该第二磁吸体与该第三磁吸体的吸附磁力大于该弹性元件的复位弹力。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机箱结构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发明机箱结构的第一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机箱结构的第二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机箱结构的第三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发明机箱结构的第四立体分解图;

图6为本发明机箱结构的第五立体分解图;

图7为本发明机箱结构的第一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机箱结构的第一局部剖面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机箱结构的第二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机箱结构的第二局部剖面放大图;

图11为本发明机箱结构的第三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机箱结构另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机箱结构又一实施例的局部剖面放大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机箱结构

1箱体

11开口

12第一锁孔

2盖体

21凸柱

22第一螺孔

23本体

24枢接轴

3举升机构

31第一磁吸体

311第二螺孔

32第二磁吸体

321头部

322杆部

3221第二锁孔

33活动套筒

331筒状体

332顶壁

3321剖槽

333底壁

3331环形凹槽

334内环壁

3341第一卡块

3342第二卡块

3343第三卡块

335第一筒状体

3351第一内周壁

3352内螺纹

3353第一内环块

336第二筒状体

337外周壁

3371外环块

3372外螺纹

338第二内周壁

3381第二内环块

34弹性元件

35第三磁吸体

36第一螺丝

37第二螺丝

s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请参考图1至图11所示,本发明为提供一种机箱装置及其盖板结构与举升机构,此机箱结构10主要包括一箱体1、一盖体2及一或多个举升机构3;盖板结构包括一盖体及一或多个举升机构3;举升机构3包括一第一磁吸体31、一第二磁吸体32、一活动套筒33、一弹性元件34及一第三磁吸体35。

如图1至图7,箱体1设有一开口11及设有邻近于开口11配置的一或多个第一锁孔12;盖体2罩盖于开口11,盖体2延伸有一或多个凸柱21,每一凸柱21设有一第一螺孔22。

如图1至图7,举升机构3的数量可为一或多个,且第一锁孔12、凸柱21与举升机构3的数量相同。其中,若举升机构3的数量为多个,则多个举升机构3以环设在开口11周围方式配置。其中,每一举升机构3更包含一第一螺丝36及一第二螺丝37。

如图3及图6至图7所示,每一第一磁吸体31设有一第二螺孔311,各第一螺丝36螺固于各第一螺孔22及各第二螺孔311,从而令每一第一磁吸体31固定于盖体2。

如图3至图5及图7所示,每一第二磁吸体32固定于箱体1,进一步说明如下,每一磁吸体32具有一头部321及一杆部322,各头部321的外径大于各杆部322的外径,每一杆部322设有一第二锁孔3221,各第二螺丝37螺固于各第一锁孔12及各第二锁孔3221,从而令每一杆部322固接于箱体1。

另外,各活动套筒33套接于各第二磁吸体32且能够相对于各第二磁吸体32滑移,本实施例的每一活动套筒33为一筒状体331,筒状体331具有一顶壁332、一底壁333及一内环壁334,顶壁332沿着筒状体331的轴向向内开设有多个剖槽3321,底壁333向内部开设有一环形凹槽3331,内环壁334延伸有邻近底壁333配置的一第一卡块3341,内环壁334还延伸有配置在多个剖槽3321之间且朝远离顶壁332方向逐渐增加厚度的多个第二卡块3342,内环壁334再延伸有设置在第一卡块3341与第二卡块3342之间的一第三卡块3343。其中,各第一卡块3341能够与头部321相互止挡限位。

再者,弹性元件34容置于环形凹槽3331,且弹性元件34设置在箱体1与活动套筒33之间,弹性元件34推抵于活动套筒33且带动活动套筒33朝远离箱体1方向复位。

又,各第三磁吸体35被设置在各筒状体331、多个第二卡块3342及各第三卡块3343之间,从而令各第三磁吸体35固定于各活动套筒33。

其中,第三磁吸体35的一面能够与第一磁吸体31相互磁吸或分离,第三磁吸体35的另一面能够与第二磁吸体32相互磁吸或分离,且第二磁吸体32与第三磁吸体35的吸附磁力大于弹性元件34的复位弹力。

此外,第一磁吸体31及第二磁吸体32分别为一磁铁时,第三磁吸体35则为可磁化材质;或者,第一磁吸体31及第二磁吸体32分别为可磁化材质时,第三磁吸体35则为一磁铁。

如图7至图11所示,本发明机箱结构10的组合,其利用箱体1设有开口11;盖体2罩盖于开口11;第一磁吸体31固定于盖体2;第二磁吸体32固定于箱体1;活动套筒33套接于第二磁吸体32且能够相对于第二磁吸体32滑移;弹性元件34设置在箱体1与活动套筒33之间,弹性元件34推抵于活动套筒33且带动活动套筒33朝远离箱体1方向复位;第三磁吸体35固定于活动套筒33,第三磁吸体35的一面能够与第一磁吸体31相互磁吸或分离,第三磁吸体35的另一面能够与第二磁吸体32相互磁吸或分离,且第二磁吸体32与第三磁吸体35的吸附磁力大于弹性元件34的复位弹力。借此,举升机构3能够在箱体1与盖体2之间举升出一间距s,从而通过此间距s改善机箱结构10的内部气流循环,同时使机箱结构10维持较低的噪音水平。

如图7至图11所示,为本发明机箱结构10的使用状态。如图7至图8所示,第一使用状态如下,将盖体2上的各第一磁吸体31对应箱体1上的各第三磁吸体35磁性吸附,再将盖体2朝接近箱体1方向推移,使各第三磁吸体35对应各第二磁吸体32磁性吸附,因第二磁吸体32与第三磁吸体35的吸附磁力大于弹性元件34的复位弹力,所以盖体2能抵抗弹性元件34的复位弹力而往箱体1靠拢且盖合开口11,进而使机箱结构10的整体较为密闭,能够阻隔机箱结构10的内部噪音,以达到机箱结构10具有优良地静音及隔音的功效。

如图9至图10所示,第二使用状态如下,将盖体2朝远离箱体1方向拉出,使各第三磁吸体35与各第二磁吸体32的磁吸相互分离,因第二磁吸体32与第三磁吸体35的吸附磁力消失,所以各弹性元件34的复位弹力会推抵各活动套筒33往朝远离箱体1方向推移,进而带动相互磁吸的各第一磁吸体31与各第三磁吸体35也朝远离箱体1方向移动,使箱体1与盖体2之间被举升机构3举升出间距s,让机箱结构10能通过间距s产生气流散热,以达到机箱结构10具有改善内部气流循环及增加散热效率的功效。

如图11所示,第三使用状态如下,再将盖体2更朝远离箱体1方向拉出,使各第三磁吸体35与各第一磁吸体31的磁吸相互分离,盖体2与第一磁吸体31即可共同脱离举升机构3,进而达到盖体2可拆离箱体1的功效,且盖体2拆离箱体1会裸露出开口11,让机箱结构10能通过开口11产生气流散热,更加强机箱结构10的散热效率。

请参考图12所示,为本发明机箱结构10的另一实施例,图12的实施例与图1至图11的实施例大致相同,但图12的实施例与图1至图11的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盖体2包含一本体23及枢接于本体23的一枢接轴24。

详细说明如下,本实施例的枢接轴24枢接于本体23的一侧,凸柱21的数量为多个,其一部分凸柱21自枢接轴24上一体延伸成型,另一部分凸柱21自本体23上一体延伸成型。借此,本体23上的第三磁吸体35与第一磁吸体31的磁吸相互分离,枢接轴24上的第三磁吸体35与第一磁吸体31相互磁性吸附时,本体23即可以枢接轴24为中心旋转掀开方式远离箱体1且裸露出开口11,让机箱结构10能通过开口11产生气流散热,更加强机箱结构10的散热效率。

请参考图13所示,为本发明机箱结构10的又一实施例,图13的实施例与图1至图11的实施例大致相同,但图13的实施例与图1至图11的实施例不同之处仅在于活动套筒33的组成构件不同,活动套筒33包含一第一筒状体335及一第二筒状体336。

进一步说明如下,第二筒状体336穿设于第一筒状体335,第一筒状体335具有一第一内周壁3351,第一内周壁3351设有一内螺纹3352,且第一内周壁3351远离第二筒状体336的一端延伸有一第一内环块3353。

第二筒状体336具有一外周壁337及一第二内周壁338,外周壁337延伸有一外环块3371,外环块3371设有一外螺纹3372,第二内周壁338延伸有一第二内环块3381。

其中,第二筒状体336的外螺纹3372螺接于第一筒状体335的内螺纹3352,使第二筒状体336稳固地穿接在第一筒状体335的内部。

另外,弹性元件34容置在第一内周壁3351、外周壁337及外环块3371之间,第二内环块3381能够与头部321相互止挡限位,第三磁吸体35被设置在第一内环块3353及外环块3371之间。借此,以达到相同于图1至图11的实施例的功能及功效。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