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6007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触控模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触控模块。



背景技术:

对常见的触控模块(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触控显示设备内的触控模块)来说,为避免使用者直接触碰较为脆弱的触控感测层,或者避免触控感测层与触控显示设备内其他具突起物的电子元件,如电路板等,直接接触,通常会在触控感测层朝外的一面设置保护层。然而,保护层会妨碍在制作完成后对触控模块所进行的检测。因此,在触控模块组装完成后,需要通过外接电路连接触控感测电路,以进行对触控感测电路的电性特性的测量。也即,所测量到的触控感测电路的电性特性实质上为外接电路与触控感测电路的组合。诚然,通过多种变量的测量与大量的计算,可能可通过数学的计算方式将触控感测电路的电性特性自组合中独立出来。然而,此种方法随着组装触控模块的数量增加,会同步地增加计算的难度与计算所需的时间,让触控模块的检测时间以及制造成本也随的成长。所以,为减少组装触控模块的检测时间,增加检测触控感测电路的电性特性的精准度以及降低对触控模块质量管控的难度,有待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提出改进的方法,以弥补既有架构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技术态样是有关于一种触控模块,其利用在覆盖层上形成开口暴露感测电极远离与外接电路邻接的一端,让外接的测试装置可通过开口与感测电极直接连接。如此一来,可减少或避免外接的测试装置通过外接电路测量感测电极,测量的结果受到外接电路的影响,以增加外接的测试装置所获取的感测电极的电性特性的精准度,并降低对触控模块进行质量管控的难度。

根据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一种触控模块包含基板、多个第一感测电极以及第一覆盖层。基板具有第一表面。第一感测电极设置在第一表面。第一感测电极具有第一端以及相对第一端的第二端。第二端用以与外接电路电性连接。第一覆盖层设置在第一感测电极远离基板的一侧,并覆盖第一感测电极。第一覆盖层具有多个第一开口。第一开口分别暴露第一端。

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感测电极包含测试触垫。测试触垫设置在第一端。第一开口暴露测试触垫的至少部分。

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开口的面积大于7μm2

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基板具有可视区域以及邻接可视区域的外围区域。第一开口在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位于外围区域。

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触控模块还可包含多个第一外接电极设置在第一表面。第一外接电极分别与第二端相连接。

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覆盖层还具有至少一第二开口,暴露第一外接电极。

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触控模块可还包含多个走线,分别将第二端连接至第一外接电极。其中,第一感测电极中至少一者的第一端在第一表面的投影,位于走线以及第一感测电极之间。

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基板还具有相对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触控模块还还包含多个第二感测电极以及第二覆盖层。第二感测电极设置在第二表面。第二感测电极具有第三端以及相对第三端的第四端。第四端用以与外接电路电性连接。第二覆盖层设置在第二感测电极远离基板的一侧,并覆盖第二感测电极。第二覆盖层具有多个第三开口。第三开口分别暴露第三端。

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感测电极沿第一方向平行设置。第二感测电极沿相异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平行设置。第二感测电极在第一平面的投影,分别与第一感测电极相交。

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实质上互相垂直。

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触控模块可还包含多个第二外接电极设置在第二表面。第二外接电极分别与第四端相连接。第二覆盖层还具有第四开口。第四开口暴露第二外接电极。

附图说明

图1为依照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所示的触控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2A为自图1中的触控模块的第一表面的一侧绘示的俯视透视图;

第2B为依照图1中的触控模块沿线段2B-2B’的侧视剖面图;

图3A为自图1中的触控模块的第二表面的一侧绘示的仰视透视图;

图3B为依照图1中的触控模块沿线段3B-3B’的侧视剖面图;

图4为依照本发明另外一种实施方式所示的测试触垫的简单示意图。

100:触控模块

110:基板

112:第一表面

114:第二表面

116:可视区域

118:外围区域

120:第一触控感测层

121:第一感测电极

122/122’:第一端

123:第二端

130:第一覆盖层

132:第一开口

134:第二开口

140:第一外接电路

142:第一外接电极

144:走线

150:第二触控感测层

151:第二感测电极

152:第三端

153:第四端

160:第二覆盖层

162:第三开口

164:第四开口

170:第二外接电路

172:第二外接电极

174:走线

200:测试触垫

2B-2B’/3B-3B’:线段

X:第一方向

Y: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公知的结构与元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制。

在本文中,使用第一、第二与第三等等词汇,是用于描述各种元件、组件、区域、层与/或区块是可以被理解的。但是这些元件、组件、区域、层与/或区块不应该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词汇只限于用来辨别单一元件、组件、区域、层与/或区块。因此,在下文中的一第一元件、组件、区域、层与/或区块也可被称为第二元件、组件、区域、层与/或区块,而不脱离本发明的本意。

图1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示的触控模块100的立体示意图。图2A为自图1中的触控模块100的第一表面112的一侧绘示的俯视透视图。第2B绘示图1中的触控模块100沿线段2B-2B’的侧视剖面图。如图1所示,触控模块100包含基板110、第一触控感测层120、第一覆盖层130以及第一外接电路140。基板110具有第一表面112以及与第一表面112相对的第二表面114。第一触控感测层120设置在第一表面112。第一触控感测层120包含第一感测电极121。

如图2A、图2B所示,第一感测电极121具有第一端122以及相对第一端122的第二端123。第二端123与第一外接电路140电性连接。第一感测电极121可更进一步地通过第一外接电路140与外接电子元件,如柔性电路板等,电性连接。参照图1、图2A以及图2B,第一覆盖层130设置在第一感测电极121远离基板110的一侧,并覆盖第一感测电极121。第一覆盖层130具有多个第一开口132。第一端122在第一开口132中被暴露。外接测试电路可通过第一开口132与第一端122相接触。外接测试电路可为测试探针等。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口132的面积可大于7μm2,但不限于此。举例来说,第一开口132的面积也可为5μm2、3μm2或其他合适的面积,只要测试探针可通过第一开口132与第一端122相接触即可。

由于外接的测试电路,如测试探针等,可通过第一开口132与第一感测电极121的第一端122直接连接,以对第一感测电极121进行电讯号或电性的测量与测试。因此,可避免如通过第一外接电路140与第二端123连接外接测试电路与第一感测电极121时,第一外接电路140会产生未知电容与未知电感等与第一感测电极121耦合,进而影响测量结果。换句话说,通过在触控模块100的第一覆盖层130形成第一开口132,外接的测试电路可更精确地获取第一感测电极121的电性特性。因此,可节省测量后所需的计算时间,且更准确地展现第一感测电极121的电性特性,以方便对触控模块100进行质量控管。

参照图2A、图2B,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外接电路140包含第一外接电极142以及走线144。第一外接电极142以及走线144设置在第一表面112。第一外接电极142分别通过走线144与第二端123相连接。在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覆盖层130可还具有第二开口134,暴露第一外接电极142,以让其他电子元件通过第二开口134与第一外接电极142电性连接。

在多个实施方式中,基板110具有可视区域116(即图2A中虚线以内的区域)以及邻接可视区域116的外围区域118(即图2A中虚线以外的区域)。第一开口132在基板110上的垂直投影位于外围区域118。在其他多个实施方式中,触控模块100可具有遮光特征(图未示)。遮光特征设置在基板110的外围区域118上,用以遮蔽像是走线144、第一开口132等,以避免走线144与第一开口132影响触控模块100的视觉效果。

在多个实施方式中,基板110的材料可为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聚碳酸酯树脂(Polycarbonate,PC)、聚亚酰胺(Polyimide,PI)、蓝宝石(sapphire)、硅或其他合适的透明材料。在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感测电极121可为透光性较高的导电材料形成,如金属纳米导线、透明金属氧化薄膜,如氧化铟锌(IZO)、氧化铝锌(AZO)、氧化铝铟(AIO)、氧化铟(InO)或氧化镓(Gallium Oxide,GaO)等,或金属网格等。

图3A为自图1中的触控模块100的第二表面114的一侧绘示的仰视透视图。图3B绘示图1中的触控模块100沿线段3B-3B’的侧视剖面图。如图3A、图3B所示,在多个实施方式中,触控模块100还可包含第二触控感测层150以及第二覆盖层160。第二触控感测层150设置在第二表面114。第二触控感测层150包含第二感测电极151。第二感测电极151具有第三端152以及相对第三端152的第四端153。第四端153与第二外接电路140电性连接。第二感测电极151可进一步地通过第二外接电路170与外接电子元件,如软性电路板等,电性连接。参照图1、图3A以及图3B,第二覆盖层160设置在第二感测电极151远离基板110的一侧,并覆盖第二感测电极151。其中,第二覆盖层160具有多个第三开口162。第三端152在第三开口162中被暴露。外接测试电路可通过第三开口162与第三端152相接触。外接测试电路可为测试探针等。

在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二感测电极151可为透光性较高的导电材料形成,如金属纳米导线、透明金属氧化薄膜,如氧化铟锌(IZO)、氧化铝锌(AZO)、氧化铝铟(AIO)、氧化铟(InO)或氧化镓(Gallium Oxide,GaO)等,或金属网格等。

参照图3A、图3B,在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二外接电路170包含第二外接电极172以及走线174。第二外接电极172以及走线174设置在第二表面112。第二外接电极172分别通过走线174与第四端153相连接。在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二覆盖层160可还具有第四开口164,暴露第二外接电极172,以让其他电子元件通过第四开口164与第二外接电极172电性连接。

值得注意的是,前述的第一感测电极121、第一外接电路140、第一外接电极142、第二感测电极151、第二外接电路170、第二外接电极172、第二开口134以及第四开口164等,仅为示例,其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举例来说,第一触控感测层120以及第二触控感测层150可包含更多的第一感测电极121与第二感测电极151。举例来说,第二外接电路170也可延伸到第一表面112,让第二外接电极172暴露在第二开口134中,而取消第四开口164。举例来说,第一外接电路140也可延伸到第二表面114,让第一外接电极142暴露在第四开口164中,而取消第二开口134。举例来说,也可让软性电路板等直接进入基板110与第一覆盖层13之间0,与第一外接电极142电性连接,并取消第二开口134。举例来说,也可让软性电路板等直接进入基板110与第二覆盖层16之间0,与第二外接电极172电性连接,并取消第四开口164。举例来说,第一外接电极142与第二外接电极172可位于相异的两侧。应了解到,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视实际需要弹性选择的。只要让第一外接电路140、第二外接电路170不重叠,且可与其他外接电子元件电性连接即可。

参照图1,第一感测电极121沿第一方向X彼此平行设置。第二感测电极151沿相异于第一方向X的第二方向Y彼此平行设置。第二感测电极151在第一平面112的投影,分别与第一感测电极121相交,以让触控模块100可通过第一感测电极121与第二感测电极151的电讯号变化,来定位用户所触摸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方向Y可与第一方向X实质上互相垂直,但不限于此。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方向Y也可与第一方向X夹一非直角的角度。

继续参照图1,在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感测电极121中至少一者的第一端122在第一表面112的投影,位于走线144以及第一感测电极121之间,以避免第一端122与走线144相接触。

图4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所示的测试触垫200与第一端122’在第一开口132中的简单示意图。在其他的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感测电极121可还包含测试触垫200,设置在第一感测电极121的第一端122’。测试触垫200可用以增加第一端122’与外接测试组件的接触面积。其中,第一开口132可暴露测试触垫200的至少部分。在多个实施方式中,测试触垫200可由硬度较高的材料,如较厚的金属等,制造而成。测试触垫200可避免第一端122’在测试的过程中,因探针的多次测量,而形成探针的痕迹,或者电性特性的变化。因此,通过设置测试触垫200还可增加第一感测电极121的电性特性的稳定度。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模块包含基板、感测电极以及覆盖层。感测电极设置在基板的一表面。感测电极具有第一端以及相对第一端的第二端。第二端用以与外接电路电性连接。覆盖层设置在感测电极远离基板的一侧,并覆盖感测电极。覆盖层具有多个开口,分别暴露第一端。本发明利用在覆盖层上形成开口暴露感测电极远离与外接电路邻接的一端,让外接的测试装置可通过开口与感测电极直接连接。如此一来,可减少或避免外接的测试装置通过外接电路测量感测电极,测量的结果受到外接电路的影响,以增加外接的测试装置所获取的感测电极的电性特性的精准度,并降低对触控模块进行质量管控的难度。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