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态螺距CT图像重建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22337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态螺距CT图像重建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医学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态螺距CT图像重建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CT扫描模式和成像方法也在不断地改进,三维锥束CT已经成为研究和应用的主流,CT扫描已经在医学临床、安全检查、无损检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医学临床诊断中,CT扫描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检查手段之一,CT扫描成像技术是决定检查结果是否准确的关键环节。目前的CT扫描成像技术,一般是通过CT设备围绕扫描对象螺旋状移动,通过球管发出射线,并由探测器排接收穿过扫描对象的投影数据,即CT扫描数据,基于CT扫描数据进行CT图像重建。

现有的螺旋重建算法,通常根据固定的螺距选取当前射束一定扫描范围内的射束进行归一化处理,但是某些临床应用需要用到动态螺距扫描技术,如动态灌注,即在螺旋状移动的过程中,扫描床沿Z轴的移动速度不固定,使得某些扫描位置螺距较大,某些扫描位置螺距较小。现有的基于固定螺距计算扫描对象中某个待重建体素所需的射束信息,若当前射束处于螺距较大位置,在搜索穿过体素的射束时,则可能出现搜索范围设置过大,将对待重建体素无贡献的射束进行归一化;同样,若当前射束处于螺距较小位置,则可能出现搜索范围过小,无法将穿过待重建体素的所有射束进行归一化,从而影响CT图像的重建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动态螺距CT图像重建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螺旋CT重建算法得到的CT图像的CT值不均匀的技术缺陷。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态螺距CT图像重建的方法,包括:

将锥形射束重排为平行射束;

根据所述锥形射束的焦点位置信息与扫描床的位置偏移信息,确定所述平行射束的焦点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平行射束的焦点位置信息与目标体素点的位置信息确定至少一条PI射线;

根据所述至少一条PI射线与反投影重建算法,得到目标CT图像。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动态螺距CT图像重建的装置,包括:

重排模块,用于将锥形射束重排为平行射束;

焦点位置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锥形射束的焦点位置信息与扫描床的位置偏移信息,确定所述平行射束的焦点位置信息;

PI射线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平行射束的焦点位置信息与目标体素点的位置信息确定至少一条PI射线;

重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条PI射线与反投影重建算法,得到目标CT图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锥形射束重排为平行射束后,确定重排后得到的所有焦点位置信息,之后根据重排后的焦点位置信息与待重建的目标体素的位置信息,确定出至少一条PI射线,根据选取的PI射线进行反投影图像重建,得到目标CT图像。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重排后的焦点位置信息与目标体素点的位置信息,能够查找出所有对待重建的目标体素点有贡献的PI射线,从而使得重建得到的目标CT图像的CT值更加均匀,大大改善重建图像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所适用的螺旋CT扫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实施例所适用的螺旋CT扫描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c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动态螺距CT图像重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d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射束重排原理示意图;

图1e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射束重排后的焦点分布示意图;

图1f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重建效果对比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动态螺距CT图像重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动态螺距CT图像重建方法流的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动态螺距CT图像重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步骤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步骤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为清楚介绍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首先介绍本发明实施例所适用的螺旋CT扫描设备及其扫描原理。如图1a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适用的螺旋CT扫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设备包括扫描床和扫描架构成,扫描架内设置有扫描仪,扫描仪呈环形,围绕在扫描床外侧,按照设定扫描需要,扫描床以均匀速度或者可变速度,沿着扫描床的长度方向(人的身高方向,称为Z轴)水平移动。在水平移动的同时,扫描仪内部会绕Z轴旋转,形成图1a所示的螺旋扫描轨迹。扫描仪的具体结构包括分设在扫描仪内壁上,且相对于Z轴对称设置的射线发射源和探测器。如图1b所示为螺旋CT扫描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射线发射源一般为一个球管,其能够发射出锥形射束。多个探测器构成矩阵形式排列形成一个探测板,探测板上平行于Z轴的方向为探测器排方向,与探测器排方向垂直的方向称为探测器通道方向,图中箭头A表示球管的旋转方向,箭头B表示探测器的旋转方向,箭头Z表示扫描床的移动方向,球管发出的射束穿过被扫描的患者身体,被对面的探测器接收,作为扫描投影数据,由于扫描仪的扫描轨迹是呈螺旋状移动的,所以对于患者身体内的任意一个体素点,会对应于多个位置的球管所发出射束的扫描投影数据。将这些扫描投影数据进行图像重建,形成患者身体中该体素点的图像。患者身体内所有的体素点均这样处理,则可以形成针对患者身体各断面的扫描图像。本发明实施例基于上述结构的螺旋CT扫描设备,对其图像重建过程提供解决方案。

实施例一

图1c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动态螺距CT图像重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适用于CT图像重建的情况,该方法可以由动态螺距CT图像重建装置执行,其中该装置可由软件和/或硬件实现,一般可集成CT成像设备中。如图1c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将锥形射束重排为平行射束。

首先获取一次螺旋扫描的所有扫描投影数据,在扫描过程中,虽然扫描仪是连续旋转的,但是会按照设定的采样频率进行扫描数据的采集。整个扫描过程中,在各采样时刻都存在球管所发射的锥形射束,如图1d中的图A所示为任意时刻的锥形射束。如图1d中的图B所示,当球管连续旋转时,则锥形射束会有扫描范围覆盖。如图1d中的图C所示,根据球管多次旋转,将扫描范围覆盖的锥形射束重排形成平行射束,则每条平行射束是由多个锥形射束中的射线汇集而成的,例如,可根据锥形射束中各射线的角度与平行射束的角度关系来进行汇集,重排后,球管发射的锥形射束将重排为具有一定张角的平行射束。

步骤102、根据锥形射束的焦点位置信息与扫描床的位置偏移信息,确定平行射束的焦点位置信息。

图1e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射束重排后的焦点分布示意图,焦点是指球管的阳极靶面被电子束轰击的地方,X射线从这块面积上发射出去,如图1e所示,锥形射束的焦点相对于被扫描物体的的移动轨迹位于一条螺旋线上,平行射束与该螺旋线的交点即为各平行射束的焦点。发射一次锥形射束的焦点通常是一个,可以称作中心焦点,射束重排后,平行射束的焦点不再是一个固定的焦点,而是一系列的焦点。图1e中的“×”符号的位置可以表示将锥形射束重排为平行射束后的各个焦点的位置,根据锥形射束的焦点位置信息可以确定射束重排后的平行射束的一系列焦点的位置信息。图1e中的螺旋线中相邻两圈螺旋线之间在Z方向上的间距为螺距,静态螺距下得到的螺旋线是标准螺旋线,螺距固定,动态螺距下的螺旋线是不标准的螺旋线,即在某些扫描位置螺距较大,某些扫描位置螺距较小,螺距不固定。

示例性的,在计算平行射束内的某一射线打到探测器上的位置时,需要用到该射线对应焦点的位置信息,该位置信息可以为(x,y,z)坐标的形式,可以根据锥形射束的焦点Z坐标信息与扫描床的Z方向偏移信息来确定平行射束中射线对应焦点的Z坐标信息。

步骤103、根据平行射束的焦点位置信息与目标体素点的位置信息确定至少一条PI射线。

扫描投影数据一般会有对应的被扫描区域,目标体素点是该被扫描区域中的任意一个点,该被扫描区域一般对应于被扫描患者身体当前正在被扫描的部位,位于球管和探测板之间。

示例性的,上述位置信息可以为坐标信息,根据平行射束中各个焦点的坐标与目标体素点的坐标,建立两者的连线以及确定连线的延长线,作为虚拟的射线。计算该虚拟射线打到探测器方向的位置,根据该位置确定对于图像重建有效的至少一条PI射线,一般能够落入探测排位置范围内的射线是有效射线,否则是无效射线。

步骤104、根据至少一条PI射线与反投影重建算法,得到目标CT图像。

示例性的,根据所示至少一条PI射线对应的投影数据进行反投影重建,得到目标CT图像。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锥形射束重排为平行射束后,确定重排后得到的所有焦点位置信息,之后根据重排后的焦点位置信息与待重建的目标体素点的位置信息,确定出至少一条PI射线,根据选取的PI射线进行反投影图像重建,得到目标CT图像。使得根据重排后的焦点位置信息与目标体素点的位置信息,能够查找出所有对待重建的目标体素点有贡献的PI射线,从而使得重建得到的目标CT图像的CT值更加均匀,大大改善重建图像的质量。

可选的,根据至少一条PI射线,在反投影重建过程中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目标CT图像。

示例性的,在进行反投影重建过程中,对确定的至少一条PI射线对应的探测器上获取的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根据处理后的数据重建出目标CT图像。

具体的,对每条PI射线设置相应的权重,通常根据射线打到探测器排方向的位置来确定PI射线相应的权重,探测器排上与上述中心焦点正对的位置为探测器排的中心位置,PI射线打到探测器排上的位置越靠近中心位置,则权重越大,越远离中心位置,则权重越小。假设每条PI射线对应的权重为[w1,w2,……wN],对应的探测器上采集到的数值为[v1,v2,….vN],则可按照如下公式进行归一化处理:

其中,v为归一化处理后用于重建目标图像的投影数据的数值,i=1,2,3……N。

图1f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重建效果对比示意图,图1f中的A图为采用固定螺距查找PI射线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得到的CT图像,图1f中B图为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动态螺距方法查找PI射线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得到的CT图像,可见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CT图像重建方法得到的CT图像的CT值更加均匀,图像重建效果更好。

实施例二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动态螺距CT图像重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对“根据扇形射束的焦点位置信息与扫描床的位置偏移信息,确定平行射束的焦点位置信息”进行优化。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将锥形射束重排为平行射束。

步骤202、根据平行射束内的射束与锥形射束,确定通道偏移信息。

示例性的,锥形射束的焦点正对于探测器的中心位置,例如探测器共有40个通道,则锥形射束的焦点位置可以对应于探测器上通道20的位置,将探测器上的中心通道记作chanl20,锥形射束重排为平行射束后,平行射束内的射线i对应的焦点打到探测器上的位置对应通道chanli,其中i=1、2、3……40,根据chanli与chanl20得到上述通道偏移信息,例如通道偏移为20-i。

步骤203、根据通道偏移信息与扫描床的位置偏移信息,确定焦点偏移信息。

示例性的,在进行螺旋CT扫描时,通过球管发射的X射线来扫描人体从而采集到投影数据,射束重排后的平行射束包含的各个焦点j对应的射束信息可以记作viewj,射束信息可以包括:采集数据的时间、采集到的投影数据、扫描角度、Z轴位置等信息,根据通道偏移信息得到重排后的平行射束焦点的X和Y坐标偏移信息,并能够确定扫描床的位置偏移信息,如图1e所示,根据探测器上的通道位置与view的映射关系,得到平行射束相对于锥形射束的view偏移M,根据view偏移确定扫描床移动的时间T,依据时间与扫描床位置的关系曲线,确定出扫描床在Z方向的偏移信息,即图1e中所示Z偏移对应平行射束焦点的Z坐标偏移,也可以直接根据view偏移查找对应的扫描床Z位置信息,从而确定出扫描床在Z方向的偏移信息,得到平行射束的Z坐标偏移信息。

步骤204、根据锥形射束的焦点位置信息与焦点偏移信息,确定平行射束的焦点位置信息。

示例性的,根据锥形射束的焦点位置信息和重排后的平行射束中各焦点对应X、Y和Z偏移信息,得到射束重排后的各个焦点位置信息。

步骤205、根据平行射束的焦点位置信息与目标体素点的位置信息确定至少一条PI射线;

步骤206、根据至少一条PI射线与反投影重建算法,得到目标CT图像。

在确定view的偏移之后,通常根据固定螺距确定一个固定值与view偏移相乘,进而得到平行射束的焦点位置信息,并用于搜索PI射线,即采用固定螺距计算和搜索PI射线,导致搜索到的PI射线不准确,影响图像的重建效果。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将锥形射束重排为平行射束后,根据锥形射束与平行射束的通道偏移信息,得到view偏移信息,结合扫描床的实际移动曲线,确定出精确的Z偏移信息,使得射束重排后得到的平行射束的焦点位置信息更加准确,保证了后续查找PI射线的准确性,算法可靠,确保重建得到的目标CT图像的CT值更加均匀,大大改善重建图像的质量。

实施例三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动态螺距CT图像重建方法流的程示意图,本实施例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对“根据平行射束的焦点位置信息与目标体素点的位置信息确定至少一条PI射线”进行优化,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310、将锥形射束重排为平行射束。

步骤320、根据锥形射束的焦点位置信息与扫描床的位置偏移信息,确定平行射束的焦点位置信息。

步骤330、根据平行射束的焦点位置信息与目标体素点的位置信息确定至少一条PI射线。

步骤340、根据至少一条PI射线与反投影重建算法,得到目标CT图像。

其中,步骤330包括:

步骤331、在平行射束中选择初始射束;

示例性的,可以将射束重排后得到的平行射束中的任一射束选为初始射束,记作view0

步骤332、计算初始射束的焦点与目标体素点所确定的射线落在探测器排方向的位置,作为射束落点位置;

示例性的,根据初始射束对应焦点的坐标信息与目标体素点的坐标信息,例如可以以求直线的方式,确定初始射束对应焦点与目标体素点所在的直线L,并计算直线L与探测器排所在的平面或曲面的交点位置,得到初始射束打在探测器上的位置,即射束落点位置。

步骤333、判断初始射束的射束落点位置是否处于探测器排位置范围内,若否,则跳转至步骤339,若是,则执行步骤334;

示例性的,探测器排位置范围是指探测器排的物理位置范围,具体可以为探测器排所在位置的坐标范围,例如根据图1e中建立的空间坐标系,确定出探测器排上所有探测器所在位置的坐标范围,进而判断上述射束落点的坐标是否处于探测器所在位置的坐标范围内。

步骤334、将初始射束确定为PI射线,确定初始射束以及与初始射束相差1/2圈的射束均作为当前射束;

示例性的,若上述射束落点的坐标处于探测器所在位置的坐标范围内,则表明所选取的初始射束满足PI射线条件,将选取的初始射束确定为PI射线。如图1e所示的螺旋线上升一圈,则射线的扫描角度变化为2π,将初始射束view0和与view0相差1/2圈的射束view0+π或view0-π均确定为当前射束,若上述射束落点的坐标不处于探测器所在位置的坐标范围内,则停止查找PI射线,并重新选取新的初始射束。

步骤335、以当前射束为基准,确定与当前射束相差1圈的射束,更新为当前射束;

示例性的,将与view0相差整数圈的view0+2π或view0-2π对应的射束,即偶数PI射线,和与view0+π相差整数圈的view0+π+2π,或者与view0-π相差整数圈的view0-π-2π对应的射束,即奇数PI射线,分别更新为当前射束,使得在搜索PI射线时,能够进行循环计算。

步骤336、计算当前射束的焦点和目标体素点确定的射线落在探测器排方向的位置,作为射束落点位置;

示例性的,该过程与步骤332类似,根据当前射束对应的焦点坐标信息进行计算。

可选的,确定当前射束的焦点位置信息与目标体素点的位置信息;根据焦点位置信息与目标体素点的位置信息,计算当前射束的焦点和目标体素点确定的射线落在探测器排方向的位置,作为射束落点位置。

步骤337、判断当前射束的射束落点位置是否处于探测器排位置范围内,若否,则执行步骤339,若是,则执行步骤338。

步骤338、将当前射束确定为PI射线,并返回执行步骤335;

步骤339、结束。

示例性的,判断当前射束的射束落点位置是否处于探测器排的位置范围内,若是,则将当前射束确定为PI射线,并继续查找,直至查找到所有满足条件的PI射线,结束是指停止PI射线的确定操作。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选取满足PI射线条件的初始射束后,以循环的方式查找奇数PI射线和偶数PI射线,计算方法简便,直至查找到所有射束落点位置落在探测器排方向上的PI射线,保证了搜索的到的PI射线的准确性,从而根据所有对待重建体素点有贡献的数据重建出目标CT图像,确保重建得到的目标CT图像的CT值更加均匀,大大改善重建图像的质量。

可选的,根据平行射束的焦点位置信息与目标体素点的位置信息确定至少一条PI射线还可以包括:

步骤A、在所述平行射束中选择初始射束;步骤B、计算所述初始射束的焦点和目标体素点所确定的射线落在探测器排方向的位置,作为射束落点位置;步骤C、判断所述初始射束的射束落点位置是否处于探测器排位置范围内,若否,则停止PI射线的确定操作,若是,则将所述初始射束确定为PI射线,确定所述初始射束以及与所述初始射束相差1/2圈的射束均作为基准射束,并执行后续操作;

步骤D、确定与所述基准射束相差n圈的射束为备用射束,其中,n为整数;

示例性的,n可以为(-∞,+∞)区间内的整数,假设确定的初始射束为view0,则将初始射束view0和与view0相差1/2圈的射束view0+π或view0-π确定为基准射束,之后将view0+2nπ和view0+π+2nπ或view0-π+2nπ确定为备用射束。

步骤E、依据n的绝对值增大的方向,依次计算各备用射束的焦点位置和目标体素点确定的射线落在探测器排方向的位置,作为射束落点位置;

步骤F、依次判断各备用射束的射束落点位置是否处于探测器排位置范围内,若否,则停止PI射线的确定操作,若是,则将对应的备用射束确定为PI射线。

示例性的,按照n的绝对值依次为1、2、3……的方向查找PI射线,首先查找n=1或-1时的备用射束是否为PI射线,即计算view0+2π或view0-2π对应的备用射束的射束落点位置,并计算view0+π+2π或view0+π-2π,或者计算view0-π+2π或view0-π-2π对应的备用射束的射束落点位置,并判断计算得到的射束落点位置是否处于探测器排位置范围内,若是,则将对应的备用射束确定为PI射线,并继续判断n=2或-2时的备用射束是否满足PI射线条件,若n=2或-2时的备用射束满足PI射线条件,但是,当n=3或-3时对应的备用射束不满足PI射线条件,则停止查找PI射线,将n为-2、-1、1、2对应的备用射束和初始射束确定则为对待重建体素点有贡献的所有射束。

实施例四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动态螺距CT图像重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由软件和/或硬件实现,一般可集成在CT成像设备中,可通过执行动态螺距CT图像重建方法来进行CT图像重建。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

重排模块401,用于将锥形射束重排为平行射束;焦点位置确定模块402,用于根据所述锥形射束的焦点位置信息与扫描床的位置偏移信息,确定所述平行射束的焦点位置信息;PI射线确定模块403,用于根据平行射束的焦点位置信息与目标体素点的位置信息确定至少一条PI射线;重建模块404,用于根据至少一条PI射线与反投影重建算法,得到目标CT图像。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锥形射束重排为平行射束后,确定重排后得到的所有焦点位置信息,之后根据重排后的焦点位置信息与待重建的目标体素的位置信息,确定出至少一条PI射线,根据选取的PI射线进行反投影图像重建,得到目标CT图像。使得根据重排后的焦点位置信息与目标体素点的位置信息,能够查找出所有对待重建的目标体素点有贡献的PI射线,从而使得重建得到的目标CT图像的CT值更加均匀,大大改善重建图像的质量。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焦点位置确定模块402,包括:通道偏移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平行射束内的射束与锥形射束,确定通道偏移信息;焦点偏移确定单元,用于根据通道偏移信息与扫描床的位置偏移信息,确定焦点偏移信息;焦点位置确定单元,用于根据锥形射束的焦点位置信息与焦点偏移信息,确定平行射束的焦点位置信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PI射线确定模块403包括:第一初始射束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平行射束中选择初始射束;第一落点确定单元,用于计算所述初始射束的焦点和目标体素点所确定的射线落在探测器排方向的位置,作为射束落点位置;当前射束确定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初始射束的射束落点位置是否处于探测器排位置范围内,若否,则停止PI射线的确定操作,若是,则将所述初始射束确定为PI射线,确定所述初始射束以及与所述初始射束相差1/2圈的射束均作为当前射束,并执行后续操作;当前射束更新单元,用于以当前射束为基准,确定与所述当前射束相差1圈的射束,更新为当前射束;第二落点确定单元,用于计算当前射束的焦点和目标体素点确定的射线落在探测器排方向的位置,作为射束落点位置;第一PI射线确定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当前射束的射束落点位置是否处于探测器排位置范围内,若否,则停止PI射线的确定操作,若是,则将所述当前射束确定为PI射线,并返回执行更新当前射束的操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二落点确定单元包括:位置信息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当前射束的焦点位置信息与目标体素点的位置信息;落点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焦点位置信息与目标体素点的位置信息,计算当前射束的焦点和目标体素点确定的射线落在探测器排方向的位置,作为射束落点位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PI射线确定模块403还包括:第二初始射束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平行射束中选择初始射束;第三落点确定单元,用于计算所述初始射束的焦点和目标体素点所确定的射线落在探测器排方向的位置,作为射束落点位置;基准射束确定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初始射束的射束落点位置是否处于探测器排位置范围内,若否,则停止PI射线的确定操作,若是,则将所述初始射束确定为PI射线,确定所述初始射束以及与所述初始射束相差1/2圈的射束均作为基准射束,并执行后续操作;备用射束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与所述基准射束相差n圈的射束为备用射束,其中,n为整数;第四落点确定单元,用于依据n的绝对值增大的方向,依次计算各备用射束的焦点位置和目标体素点确定的射线落在探测器排方向的位置,作为射束落点位置;第二PI射线确定单元,依次判断各备用射束的射束落点位置是否处于探测器排位置范围内,若否,则停止PI射线的确定操作,若是,则将对应的备用射束确定为PI射线。

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动态螺距CT图像重建装置可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动态螺距CT图像重建方法,具备执行该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上述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动态螺距CT图像重建方法。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