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笔记本电脑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87770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笔记本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笔记本电脑外壳。

背景技术:
随着笔记本电脑的不断升级换代,其功耗也不断加大,散热就成了一个关系笔记本电脑使用寿命的关键问题。笔记本电脑体积小,依赖空气自然流动散热几乎不太可能,所以笔记本电脑都有内置风扇,同时后盖外壳设有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散热孔或散热窗,当温度过高时,散热风扇启动,将热量通过后盖散热孔或散热窗散布到空气中去。但目前笔记本电脑底壳为平面,使用时笔记本平置于桌面上,下方留有空隙较小,不利于笔记本的散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笔记本外壳,能够改善笔记本的散热性能。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笔记本电脑外壳,包括:外壳本体、设置于所述外壳本体的前部的电池盖板及连接于所述外壳本体的后部的散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本体的底面、所述电池盖板的底面及所述散热板的底面均处于同一平面;所述外壳本体的底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电池盖板与所述散热板之间;所述凹槽的底面朝向所述电池盖板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凹槽的内部设置有楔形的支架,所述支架的底面与所述外壳本体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支架的靠近所述电池盖板的一端与所述外壳本体可转动连接;使用笔记本电脑时,转动所述支架以使所述支架转出所述凹槽,并使所述支架相对所述外壳本体的底面倾斜90°~180°放置。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的靠近所述电池盖板的一端设置有凸轴,所述凹槽的两侧设置有与所述凸轴配合的凸轴孔,一个所述凸轴对应插入一个所述凸轴孔。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的底面设置有支架垫块,所述外壳本体的后部的底面的两角处设置有垫块,所述支架垫块的底面与所述垫块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的另一端的顶部设置有卡扣,所述凹槽的底面设置有与所述卡扣相配合的卡槽;收起所述支架时,按压所述支架的另一端,使所述卡扣卡入所述卡槽;打开所述支架时,向所述支架的另一端施加向下的拉力,使所述卡扣脱离所述卡槽。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远离所述电池盖板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凹槽连通的第二凹槽。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底面的倾斜角度范围为30°~60°。进一步地,所述散热板设置有多个散热孔,所述散热孔的顶部设置有网状滤网。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使用笔记本电脑时,转动支架以使支架转出所述凹槽,支架相对于外壳本体倾斜90°~180°放置,外壳本体与桌面的空隙变大,增大了散热空间,改善了笔记本电脑的散热性能;使用结束后,收起支架,支架隐藏于凹槽内,不影响笔记本的外观。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笔记本电脑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壳本体;2-电池盖板;3-散热板;31-散热孔;4-凹槽;5-支架;51-支架垫块;6-垫块;7-第二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一种笔记本电脑外壳,包括:外壳本体1、设置于外壳本体1的前部的电池盖板2及连接于外壳本体1的后部的散热板3;以实际使用方向为基准,外壳本体1的底面、电池盖板2的底面及散热板3的底面均处于同一平面;外壳本体1的底面设置有凹槽4,凹槽4位于电池盖板2与散热板3之间;凹槽4的底面朝向电池盖板2的方向倾斜设置,凹槽4的底面的倾斜角度范围为30°~60°;凹槽4的内部设置有楔形的支架5,支架5的底面与外壳本体1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支架5的靠近电池盖板2的一端与外壳本体1可转动连接;使用笔记本电脑时,转动支架5以使支架5转出凹槽4,支架5相对外壳本体1倾斜90°~180°放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笔记本电脑外壳,使外壳本体1与桌面的空隙变大,增大了散热空间,改善了笔记本电脑的散热性能。具体地,支架5的靠近电池盖板2的一端设置有凸轴,凹槽4的两侧设置有与凸轴配合的凸轴孔,一个凸轴对应插入一个凸轴孔,从而使支架5与外壳本体1连接。本实施例中,支架5的底面设置有支架垫块51,外壳本体1的后部的底面的两角处设置有垫块6,支架垫块51的底面与垫块6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以避免笔记本电脑外壳与桌面直接接触,防止笔记本电脑外壳表面受到磨损。本实施例中,支架5的另一端的顶部设置有卡扣,凹槽4的底面设置有与卡扣相配合的卡槽;收起支架5时,按压支架5的另一端,使卡扣卡入卡槽;打开支架5时,向支架5的另一端施加向下的拉力,使卡扣脱离卡槽。支架5通过卡扣可固定于凹槽4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本实施例中,凹槽4的远离电池盖板2的一端设置有与凹槽4连通的第二凹槽7,第二凹槽7呈椭圆形,以便于使用者打开支架5。本实施例中,散热板3设置有多个散热孔31,散热孔31的顶部设置有网状滤网,以防止颗粒污染物通过散热孔31进入笔记本电脑。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