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3883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手持式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手持式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机、平板电脑等手持式电子设备的逐渐普及,用户使用手持式电子设备的频度越来越高。在使用手持式电子设备时,用户通常通过握持电子设备后盖及边框来握持电子设备,但现有的手持式电子设备通常将后盖设置为表面光滑的平面结构,同时将电子设备两侧边框设置为圆弧形结构或光滑平面结构,导致用户在握持电子设备时,边框及后盖与用户手部摩擦不够,导致电子设备经常在用户手中滑动,给用户使用带来不便,甚至导致电子设备滑落,给用户造成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在握持手持式电子设备时用户手部与电子设备表面摩擦不够,导致电子设备在用户手中滑动甚至滑落的问题,提供一种手持式电子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手持式电子设备,所述手持式电子设备包括设备主体、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第一侧边的第一边框、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第二侧边的第二边框,所述第一边框表面上设有第一防滑装饰件,所述第二边框表面设有第二防滑装饰件。

进一步的,所述设备主体内还设有用于固定显示组件的中框支架,所述第一边框与所述中框支架第一侧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边框与所述中框支架第二侧边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设备主体背面盖设有第一后盖、第二后盖、以及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后盖第二端和第二后盖第一端的固定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后盖表面固设有第一装饰皮层,所述第二后盖表面固设有第二装饰皮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后盖第一端为“︿”形结构,所述第二后盖第二端为“﹀”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中框支架第一端设有第一插入部,所述中框支架第二端设有第二插入部,所述第一后盖第一端设有供所述第一插入部插入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后盖第二端设有供所述第二插入部插入连接的第二连接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为用于在所述第一插入部插入连接时包裹第一插入部的第一“し”形结构,所述第二连接部为用于在所述第二插入部插入连接时包裹第二插入部的第二“し”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包括用于与中框支架固定连接的连接块、设置于所述连接块中部用于容置的SIM卡连接器的容置槽、以及盖设于所述容置槽上的保护盖。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块包括设置于所述容置槽第一侧边的第一耳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容置槽第二侧边的第二耳部,所述第一耳部上设有用于容置摄像头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耳部上设有用于容置闪光灯的第二安装孔。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块包括设置于所述容置槽第一侧边的第一耳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容置槽第二侧边的第二耳部,所述第一耳部上设有用于容置摄像头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耳部上设有用于容置闪光灯的第二安装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边框为钛合金材料制成的第一边框,所述第二边框为钛合金材料制成的第二边框。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式电子设备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手持式电子设备的设备主体第一侧边设置第一边框,在设备主体第二侧边设置第二边框,并在第一边框表面设置第一防滑装饰件,在第二边框表面设置第二防滑装饰件,用户在握持该手持式电子设备时,手部与位于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上的第一防滑装饰件及第二防滑装饰件接触,可防止手持式电子设备在用户手中滑动或滑落,使得用户握持手持式电子设备更加稳固。且通过在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上设置第一防滑装饰件及第二防滑装饰件起到对手持式电子设备的装饰作用,使得手持式电子设备变得更加美观。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手持式电子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正面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手持式电子设备的第二实施例的背面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手持式电子设备中固定座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手持式电子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正面分解结构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的的手持式电子设备的第一实施例中,该手持式电子设备100包括设备主体10、设置于设备主体10第一侧边的第一边框20、设置于设备主体10第二侧边的第二边框30,该第一边框20表面上设有第一防滑装饰件21,第二边框30表面设有第二防滑装饰件31。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设备主体10内还设有用于固定电子设备100的显示组件的中框支架40,该中框支架40第一侧边预留有供第一边框20固定安装的第一安装位41,该中框支架40第二侧边预留有供第二边框30固定安装的第二安装位42,该第一边框20通过与第一安装位41与中框支架40第一侧边固定连接,该第二边框30通过第二安装位42与中框支架40第二侧边固定连接,该固定连接的连接方式可以是通过螺钉43螺接、通过粘胶粘接、焊接、铆接等连接方式,也可以是将该中框支架40与第一边框20及第二边框30一体成型形成。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第一边框20和第二边框30可以是设置于设备后盖上,当设备后盖盖设于设备主体10上时,该设备后盖的两侧边框即成为手持式电子设备100的第一边框20和第二边框30。

该第一防滑装饰件21为设置于第一边框20表面的复数个第一防滑凸点22或复数个第一防滑条纹,该第二防滑装饰件31为设置于第二边框30表面的复数个第二防滑凸点32或复数个第二防滑条纹。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的,该第一防滑装饰件21为设置于第一边框20上的复数个第一防滑凸点22,该复数个第一防滑凸点22按照一定的排列方式有规律的排列设置于第一边框20表面,起到装饰和防滑的作用,该第二防滑装饰件31为设置于第二边框30上的复数个第二防滑凸点32,该复数个第二防滑凸点32按照一定的排列方式有规律的排列设置于第二边框30表面,同样起到装饰和防滑的作用。

优选的,该第一防滑凸点22与第一边框20一体成型,该第二防滑凸点32与第二边框30一体成型。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第一防滑凸点22可以是在第一边框20表面进行辊压等二次加工成型,该第二防滑凸点32可以是在第二边框30表面进行辊压等二次加工成型。

进一步的,该第一边框20和/或第二边框30上还设有用于容置音量调节按键的音量按键孔23、用于供耳机插头插入连接的耳机孔24、用于容置充电接口的充电孔34、用于容置电源按键的电源按键孔33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边框20和第二边框30为金属材料制成的第一边框20和第二边框30,优选的,该第一边框20和第二边框30为钛合金材料制成的第一边框20和第二边框30。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手持式电子设备100的设备主体10第一侧边设置第一边框20,在设备主体10第二侧边设置第二边框30,并在第一边框20表面设置第一防滑装饰件21,在第二边框30表面设置第二防滑装饰件31,用户在握持该手持式电子设备100时,手部与位于第一边框20和第二边框30上的第一防滑装饰件21及第二防滑装饰件31接触,可防止手持式电子设备100在用户手中滑动或滑落,使得用户握持手持式电子设备100更加稳固。且通过在第一边框20和第二边框30上设置第一防滑装饰件21及第二防滑装饰件31起到对手持式电子设备100的装饰作用,使得手持式电子设备100变得更加美观。

如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手持式电子设备的第二实施例的背面分解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的手持式电子设备的第二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该手持式电子设备100还包括盖设于该设备主体10背面的第一后盖50、第二后盖60、以及用于固定该第一后盖50第二端和第二后盖60第一端的固定座70。

进一步的,为便于第一后盖50和第二后盖60的固定连接,该中框支架40第一端设有第一插入部44,该中框支架40第二端设有第二插入部45,该第一后盖50第一端设有供第一插入部44插入连接的第一连接部51,该第二后盖60第二端设有供第二插入部45插入连接的第二连接部61。

在安装该第一后盖50和第二后盖60时,可先将中框支架40第一端的第一插入部44插入至第一后盖50第一端的第一连接部51内,将中框支架40第二端的第二插入部45插入至第二后盖60第二端的第二连接部61内,然后将固定座70盖设于第一后盖50第二端和第二后盖60第一端上,进而将固定盖与设备主体10进行固定连接,即可实现对第一后盖50和第二后盖60的固定。

进一步的,为便于中框支架40的第一插入部44和第二插入部45的插入连接,该第一连接部51为用于在第一插入部44插入连接时包裹第一插入部44的第一“し”形结构,该第二连接部61为用于在第二插入部45插入连接时包裹第二插入部45的第二“し”形结构。

进一步的,为便于用户握持手持式电子设备100的两端,以及增加手持式电子设备100的外观美观,该第一后盖50第一端设置为“︿”形结构53,该第二后盖60第二端设置为“﹀”形结构63。用户在横屏使用手持式电子设备100时,可使用手部握持“︿”形结构53和“﹀”形结构63位置处,可有效避免手部误触手持式电子设备100的触控屏,避免误操作,便于用户进行握持。

为进一步的起到防滑效果及增加手持式电子设备100外观美观的效果,在该第一后盖50表面固设有第一装饰皮层52,在该第二后盖60表面固设有第二装饰皮层62。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装饰皮层52通过粘接的方式粘贴于第一后盖50外表面,该第二装饰皮层62通过粘接的方式粘贴于第二后盖60外表面,该第一装饰皮层52和第二装饰皮层62表面还设有装饰条纹。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第一装饰皮层52还可以通过卡合连接、螺接等方式固定设置于第一后盖50上,该第二装饰皮层62还可以通过卡合连接、螺接等方式固定设置于第二后盖60上。

进一步的,该固定座70包括用于与中框支架40固定连接的连接块78、设置于连接块78中部用于容置SIM卡连接器73的容置槽71、以及盖设于容置槽71上的保护盖72,该SIM卡连接器73为SIM卡卡座,用于放置SIM卡。具体的,该容置槽71为圆形容置槽71,该保护盖72为圆形保护盖72。连接块78中部设有用于容置SIM卡连接器73的圆形容置槽71,连接块78通过设置于连接块78周边的固定孔及螺钉固定连接于设备主体10的中框支架40上,卡连接器73放置于圆形容置槽71内并通过圆形容置槽71底部或侧面的通孔与设备主体10内的电子主板进行连接。该圆形容置槽71上还设有盖设于圆形容置槽71上的圆形保护盖72,该圆形保护盖72可转动设置于圆形容置槽71内,并通过卡合机构固定连接圆形容置槽71和圆形保护盖72。当需要取下圆形保护盖72时,松开卡合机构即可将圆形保护盖72和圆形容置槽71分离,取下圆形保护盖72。当需要固定安装圆形保护盖72时,卡上卡合机构即可将圆形保护盖72固定于圆形容置槽71上,圆形保护盖72遮盖住圆形容置槽71及位于圆形容置槽71内的卡连接器73,起到保护卡连接器73的作用,使得用户取用和放置SIM卡更加方便且不会造成SIM卡轻易丢失。

可以理解的,该卡合机构可以是螺纹连接结构,如:设置于圆形容置槽71内侧壁上的内螺纹,以及设置于圆形保护盖72外侧壁上的外螺纹,该外螺纹与内螺纹螺纹配合,起到连接圆形保护盖72和圆形容置槽71的作用。同样可以理解的,该卡合机构还可以是设置于圆形容置槽71内的卡扣/扣孔,以及设置于圆形保护盖72上与该卡扣/扣孔配合的扣孔/卡扣。优选的,如图3所示,该该卡合机构包括设置于圆形容置槽71内侧壁上的第一卡合部件、以及设置于圆形保护盖72外侧边与该第一卡合部件配合的第二卡合部件,该第二卡合部件在随圆形保护盖72沿第一方向转动过程中与第一卡合部件卡合连接,该第二卡合部件在随圆形保护盖72沿第二方向转动过程中与第一卡合部件脱离卡合。优选的,为更加贴近用户的使用习惯,该第一方向为顺时针方向,该第二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第一方向为逆时针方向,该第二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具体的,请参考图3,该第一卡合部件为设置于圆形容置槽71内侧壁上的至少一个“U”形卡块711,该第二卡合部件为设置于圆形保护盖72外侧壁与“U”形卡块711配合的至少一个弧形插入块721。该“U”形卡块711包括设置于“U”形卡块711上的弧形滑槽712、位于弧形滑槽712第一端的第一插入口713、以及位于弧形滑槽712第二端的挡止部714,该弧形插入块721可随圆形保护盖72转动插入至弧形滑槽712。优选的,该“U”形卡块711为凸出于圆形容置槽71内侧壁上的“U”形卡块711。

在顺时针转动圆形保护盖72时,弧形插入块721在随着圆形保护盖72转动的过程中从第一插入口713滑动插入至弧形滑槽712内,直至弧形插入块721被挡止部714挡住,即可停止转动。由于该弧形滑槽712设置于“U”形卡块711中部,在弧形插入块721插入至弧形滑槽712内时,该“U”形卡块711即可将弧形插入块721嵌住,防止弧形插入块721向上移动,起到固定圆形保护盖72于圆形容置槽71内的效果。在逆时针转动圆形保护盖72时,弧形插入块721在随着圆形保护盖72转动的过程中逐渐从弧形滑槽712脱出,当弧形插入块721完全与“U”形卡块711脱离时,即可向上取出圆形保护盖72。

具体的,该“U”形卡块711为从圆形容置槽71内延伸至圆形容置槽71内侧壁外的“U”形卡块711,该圆形容置槽71上设有供“U”形卡块711穿过的小孔715,“U”形卡块711通过焊接或螺接等连接方式与圆形容置槽71或后盖等固定后,再通过小孔715穿出至圆形容置槽71内侧壁外,形成凸出于圆形容置槽71内侧壁的“U”形卡块711。可以理解的,该“U”形卡块711可以是由一“L”形卡块和圆形容置槽71底面组合形成,该弧形滑槽712设置于“L”形卡块与圆形容置槽71底面之间。

在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卡合部件包括三个“U”形卡块711,该第二卡合部件包括三个弧形插入块721,该三个“U”形卡块711均匀分布于圆形容置槽71的内侧壁上,该三个弧形插入块721均匀分布于圆形保护盖72的外侧边上。

进一步的,该连接块78还包括设置于容置槽71第一侧边的第一耳部75、以及设置于容置槽71第二侧边的第二耳部74,该第一耳部75上设有用于容置摄像头的第一安装孔77,第二耳部74上设有用于容置闪光灯的第二安装孔76。可以理解的,还可以在第一安装孔77内安装闪光灯,在第二安装孔76内安装摄像头。

为保持手持式电子设备100后盖整体结构的美观,防止第一边框20与第一耳部75之间出现缝隙,防止第二边框30与第二耳部74之间出现缝隙。该第一边框20中部设有与第一耳部75拼接或抵接的第一拼接块25,该第二边框30中部设有与第二耳部74拼接或抵接的第二拼接块35。在进行第一后盖50、第二后盖60、固定座70、第一边框20和第二边框30组装时,该第一边框20上的第一拼接块25与第一耳部75无缝连接,该第二边框30上的第二拼接块35与第二耳部74无缝连接。进一步的,当第一耳部75和第二耳部74表面高于第一边框20和第二边框30表面时,还可以将第一拼接块25和第二拼接块35设置为斜形拼接块。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