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的屏体结构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8700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移动终端的屏体结构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终端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的屏体结构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中,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不仅可以收发短信及打电话,还可以用移动终端进行上网、收发邮件、听音乐、玩游戏等,随着移动终端功能的日益丰富,对移动终端的配置要求也越来越高。

现有技术中,背装式结构手机的屏幕本体是从前壳背面装入,触控面板从前壳正面装入,而屏幕本体与触控面板被前壳隔开,且触控面板与前壳通过背胶固定连接。在使用时,手机会因为一些外部因素,比如下雨、手汗或在高温高湿度的环境而造成触控面板处的背胶浮起,使得屏幕本体与触控面板之间进入水汽,从而造成花屏或者白斑,降低触控面板灵敏度,影响用户使用感受。

因此,如何有效防止水汽进入屏幕本体与触控面板之间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屏体结构及移动终端,解决防止水汽进入屏幕本体与触控面板之间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屏体结构,包含前壳、设置在所述前壳内的屏幕本体和触控面板;其中,所述前壳的侧壁上形成用于隔开所述触控面板和所述屏幕本体的环形隔开部,所述环形隔开部朝向所述触控面板的一侧有部分内凹形成凹槽,且所述凹槽沿所述环形隔开部的周长方向进行开设,呈一环状结构。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含如上所述的屏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在前壳侧壁的环形隔开上设置凹槽,且凹槽沿环形隔开部的周长方向进行开设呈一环状结构,当用户因手心出汗或者其他外部原因导致水汽从前壳与触控面板所形成的缝隙进入前壳内时,通过开设在前壳隔开部上的凹槽可用于积蓄水汽,防止水汽进一步渗入至触控面板与屏幕本体之间,对屏幕本体造成影响,防止屏幕本体出现花屏或者白斑等现象,从而延长了屏幕本体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移动终端产品的品质,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使用感受。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开设在所述环形隔开部朝向所述触控面板一侧的任意位置。位置设置灵活,从而避免被背胶所覆盖。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紧贴所述前壳的侧壁进行开设。这样可以使得当水汽从前壳与触控面板所形成的缝隙进入前壳内时,可迅速的落入凹槽内,并且由于凹槽与两者所形成的缝隙是连通的,也可帮助水汽迅速向外发散。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设有N个,且所述N为大于1的自然数;

其中,各凹槽在所述隔开部上从靠近所述前壳侧壁的一侧朝向远离所述前壳侧壁的一侧依次开设,且各凹槽的周长按顺序逐个减小。通过开设多个凹槽,进一步加强屏幕本体与触控面板之间的防水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隔开部与所述触控面板之间通过背胶层固定连接。这种固定方式简单可靠。

进一步的,所述隔开部开设有凹槽的部位不被所述背胶层所覆盖,所述凹槽从所述背胶层中暴露出来。保证凹槽积蓄水汽效果的完整可靠。

进一步的,所述背胶层为一整体,呈环形结构;或所述背胶层包含N段,且等距环绕设置在所述环形隔开部上。在不影响环形隔开部与触控面板之间连接强度的同时,还能够减少背胶层的面积,从而进一步降低了整个移动终端的生产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触控面板的外缘面与所述前壳的侧壁紧密贴紧。在提升防水性能的同时,还进一步减小触控面板与前壳之间的间隙,防止异物和水汽进入屏幕本体与触控面板之间,并提升整机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屏幕本体与所述环形隔开部之间还设有弹性绝缘层。弹性绝缘层可以是泡棉,泡棉具有一定弹性,且使用方便、弯曲自如,有效保护屏幕不被挤压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屏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屏体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的屏体结构,如图1所示,包含前壳、设置在前壳内的屏幕本体2和触控面板3;其中,前壳的侧壁上形成用于隔开触控面板3和屏幕本体2的环形隔开部1,环形隔开部1朝向触控面板3的一侧有部分内凹形成凹槽4,且凹槽4沿环形隔开部1的周长方向进行开设,呈一环状结构。

从上述内容不难发现,当用户使用时因为手心出汗或者其他外部原因导致水汽进入前壳,进入的前壳的水汽会积蓄在凹槽4内,防止进一步进入到触控面板3与屏幕本体2之间,使得所设凹槽4对手机屏幕起到进一步防水的作用,防止因用户使用时手心出汗或者其他外部原因导致水汽进入触控面板3与屏幕本体2的情况,避免造成花屏或者白斑,延长屏幕本体2使用时间,从而保证移动终端产品的品质,提高用户体验。

具体地说,触控面板3就是用户通常所指的外屏,即一种覆有触控线路的透明薄膜的感应器,作为人机界面其作用相当于键盘,接受用户触摸屏幕的信号并且传给cpu处理。而屏幕本体2作为内屏主要负责显示图像。屏幕本体2设置在前壳内,与触控面板3通过前壳侧壁的隔开部1隔开,从而使触控面板3下的触控线路具有一定空间。

并且,值得一提的是,环形隔开部1朝向触控面板3的一侧有部分内凹形成凹槽4,且沿环形隔开部1的周长方向进行开设呈一环状结构。凹槽4的截面可以为圆弧形,也可以是方形,本实施方式对此不作限定。凹槽4开设在环形隔开部1朝向触控面板3一侧的任意位置,作为优选的可将凹槽4紧贴前壳的侧壁进行开设,这样可以使得当水汽从前壳与触控面板3所形成的缝隙进入前壳内时,可迅速的落入凹槽4内,并且由于凹槽4与两者所形成的缝隙是连通的,也可帮助水汽迅速向外发散。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环形隔开部1与触控面板3之间通过背胶层5固定连接,这种固定方式简单有效。并且,环形隔开部1开设有凹槽4的部位不应被背胶层5所覆盖,即凹槽4应从背胶层5中暴露出来,以避免凹槽4被遮住,影响水汽渗入到凹槽4中。背胶层5可以为一整体,呈环形结构,或者背胶层5包含若干段,且等距环绕在环形隔开部1上,在不影响环形隔开部1与触控面板3之间连接强度的同时,还能够减少背胶层5的面积,从而进一步降低了整个移动终端的生产成本。

并且,触控面板3的外缘面与前壳的侧壁紧密贴紧,在提升防水性能的同时,还进一步减小触控面板3与前壳之间的间隙,防止异物和水汽进入屏幕本体2与触控面板3之间,并提升整机性能。而屏幕本体2与环形隔开部1之间还设有弹性绝缘层,弹性绝缘层可以是泡棉,泡棉具有一定弹性,且使用方便、弯曲自如,可以保护屏幕不被挤压损坏。

综上所述,通过在前壳侧壁的环形隔开部1上设置凹槽4,且凹槽4沿环形隔开部1的周长方向进行开设,呈一环状结构,当用户使用时因手心出汗或者其他外部原因导致水汽进入从壳体前壳与触控面板3所形成的缝隙进入前壳内时,通过开设在前壳隔开部1上的凹槽4可用于积蓄进入的壳体的水汽积蓄在凹槽4内,防止水汽进一步进入渗入至到触控面板3与屏幕本体2之间,对屏幕本体2造成影响,防止屏幕本体2出现花屏或者白斑等现象,使得所设凹槽4对手机屏幕起到进一步防水的作用,防止因用户使用时手心出汗或者其他外部原因导致水汽进入触控面板3与屏幕本体2的情况,避免造成花屏或者白斑,从而延长了屏幕本体2的使用时间寿命,提高了移动终端产品的品质,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使用感受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的屏体结构,如图2所示,第二实施方式是对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种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环形隔开部1朝向触控面板3的一侧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凹槽4。

具体地说,上述提到的各凹槽4在隔开部1上从靠近前壳侧壁的一侧朝向远离前壳侧壁的一侧依次开设,各凹槽4之间的距离可以相同,且等比例减小,相应的周长也按顺序逐个减小。通过开设多个凹槽4,进一步加强屏幕本体2与触控面板3之间的防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包含如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屏体结构。

具体地说,移动终端可以是笔记本、平板、手机或者其他设备,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做限定。移动终端所包含的屏体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相同,这里不再赘述。由于在前壳的侧壁上形成用于隔开触控面板3和屏幕本体2的环形隔开部1,通过在环形隔开部1朝向触控面板3的一侧部分设置凹槽4,且凹槽4沿环形隔开部1的周长方向进行开设呈一环状结构,使得凹槽4对手机屏幕起到一定防水的作用,有效防止因用户使用时手心出汗或其他外部因素导致的水汽进入触控面板3与屏幕本体2的情况,避免造成花屏、白斑,保证移动终端产品的品质,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