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1324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高校教学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校教学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高校中的教学管理工作大部分是以人工管理为主,例如,针对考勤工作,在对教师进行考勤时,学校安排专门的考勤人员到相应教室对教师进行考勤记录,以实现对教师进行考勤;在对学生进行考勤时,则是教师拿着点名册对学生进行点名,以实现对学生进行考勤。现有的考勤管理方式耗时高,效率极低,且有一部分学生经常怀有老师今天可能不点名的侥幸心理而不去上课,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校教学管理系统,采用指纹识别器实现对教师的考勤,以及,采用RFID识读器识读与学生身份唯一对应的RFID卡信息,并采用人脸拍摄装置获取该学生的人脸部数据信息,再将两种信息同时进行匹配以实现对学生的考勤,老师可以毫不费时地掌握学生出勤状况,且教务管理人员可以毫不费时地掌握教师的出勤情况以及该教师的学生的出勤情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校教学管理系统,包括,设置于多媒体讲台上的指纹识别器,设置于多媒体讲台内部的控制器,多媒体讲台电控锁,服务器,教师终端,教务终端,以及设置于教室内部进门处的RFID识读器、人脸拍摄装置、第一处理器、蜂鸣器和语音提示装置;控制器分别连接于指纹识别器、多媒体讲台电控锁和服务器;教师终端连接于服务器;教务终端连接于服务器;第一处理器由USB接口,缓存器,人脸识别电路,签到统计电路,时钟电路组成,缓存器分别连接于USB接口、签到统计电路和时钟电路,时钟电路连接于签到统计电路,签到统计电路连接于人脸识别电路;第一处理器连接于服务器,且第一处理器通过签到统计电路连接于服务器;RFID识读器用于识读与每个学生身份唯一对应的RFID卡信息,且连接于第一处理器的人脸识别电路;人脸拍摄装置用于获取学生的人脸部数据信息,且连接于第一处理器的人脸识别电路;蜂鸣器连接于第一处理器的人脸识别电路;语音提示装置连接于第一处理器的签到统计电路。

进一步地,教师终端为手机或PC机;教务终端为手机或PC机。

进一步地,RFID识读器读取的RFID卡中的信息包括,校名,学院名,专业,班级,学号,头像。

进一步地,还包括录像控制开关,录像装置和第二处理器;第二处理器分别无线连接于录像装置、控制器和第一处理器,第二处理器有线连接于服务器,录像装置连接于录像控制开关;其中,录像控制开关和第二处理器设置于多媒体讲台内部,录像装置有二个,分别为第一录像装置和第二录像装置,且第一录像装置悬设于教室后方天花板上以录制整个教室的上课场景视频,第二摄像装置悬挂设置于教室中部的天花板上以录制教师上课情况以及黑板或投影屏幕上的授课内容。

进一步地,还包括视频缓存器,视频缓存器分别连接于第二处理器和录像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校教学管理系统,指纹识别器的作用是对教师指纹进行识别;控制器用于根据指纹识别器读取的指纹信息控制多媒体讲台电控锁的启闭,并将能够开启多媒体讲台电控锁的指纹所对应的教师信息以及当前教室号发送至服务器中,以实现对教师的考勤;教师终端的作用在于可以使得教师通过独立账号登录系统,并从服务器中获取课表、教学通知、学生信息反馈等信息,服务器用于存储与教学以及教学管理相关的信息,教务管理终端的作用在于使得教务管理人员能够通过服务器发布并获取与教学以及教学管理相关的信息;RFID识读器用于识读与每个学生身份唯一对应的RFID卡信息,人脸拍摄装置用于获取学生的人脸部数据信息,第一处理器用于对学生的RFID卡中的信息以及该学生的人脸部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其中,人脸识别电路用于对RFID卡中的事先存储的头像信息和现场拍摄的人脸部数据信息进行匹配,以判断是否为本人持卡签到,且当信息匹配,即,确实为本人持卡签到时,蜂鸣器发出一声蜂鸣声;此外,在人脸识别电路判断信息匹配后,签到统计电路将依据缓存器中的当前教室上课人员名单进行签到统计,并当该签到人的名字确实在当前名单上时,语音提示装置对该学生进行签到完成语音提示,且当该学生名字不在当前名单上时,语音提示装置将提示不在签到范围语音提示;USB接口用于读取手机或是U盘导入的当前教室上课人员名单,并将该名单存储在缓存器中;时钟电路的作用在于限制学生签到的时间,预设的规定时间后(例如,上课铃响后)将不进行签到,此时,缓存器中的名单数据清零,且签到统计电路将已完成的签到统计信息发送至服务器中,如此,教师可通过教师终端查看学生到课情况,教务管理人员可通过教务终端查看该教师的出勤情况以及该教师的学生的出勤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校教学管理系统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校教学管理系统的又一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是,应当理解为,这些实施例仅仅是用于更详细具体地说明之用,而不应理解为用于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

结合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高校教学管理系统,包括,设置于多媒体讲台上的指纹识别器1,设置于多媒体讲台内部的控制器2,多媒体讲台电控锁3,服务器4,教师终端10,教务终端11,以及设置于教室内部进门处的RFID识读器5、人脸拍摄装置6、第一处理器7、蜂鸣器8和语音提示装置9;控制器2分别连接于指纹识别器1、多媒体讲台电控锁3和服务器4;教师终端10连接于服务器4;教务终端11连接于服务器4;第一处理器7由USB接口701,缓存器702,人脸识别电路703,签到统计电路704,时钟电路705组成,缓存器702分别连接于USB接口701、签到统计电路704和时钟电路705,时钟电路705连接于签到统计电路704,签到统计电路704连接于人脸识别电路703;第一处理器7连接于服务器4,且第一处理器7通过签到统计电路704连接于服务器4;RFID识读器5用于识读与每个学生身份唯一对应的RFID卡信息,且连接于第一处理器7的人脸识别电路703;人脸拍摄装置6用于获取学生的人脸部数据信息,且连接于第一处理器7的人脸识别电路703;蜂鸣器8连接于第一处理器7的人脸识别电路703;语音提示装置9连接于第一处理器7的签到统计电路70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高校教学管理系统,指纹识别器1的作用是对教师指纹进行识别;控制器2用于根据指纹识别器1读取的指纹信息控制多媒体讲台电控锁3的启闭,并将能够开启多媒体讲台电控锁3的指纹所对应的教师信息以及当前教室号发送至服务器4中,以实现对教师的考勤;教师终端10的作用在于可以使得教师通过独立账号登录系统,并从服务器4中获取课表、教学通知、学生信息反馈等信息,服务器4用于存储与教学以及教学管理相关的信息,教务管理终端的作用在于使得教务管理人员能够通过服务器4发布并获取与教学以及教学管理相关的信息;RFID识读器5用于识读与每个学生身份唯一对应的RFID卡信息,人脸拍摄装置6用于获取学生的人脸部数据信息,第一处理器7用于对学生的RFID卡中的信息以及该学生的人脸部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其中,人脸识别电路703用于对RFID卡中的事先存储的头像信息和现场拍摄的人脸部数据信息进行匹配,以判断是否为本人持卡签到,且当信息匹配,即,确实为本人持卡签到时,蜂鸣器8发出一声蜂鸣声;此外,在人脸识别电路703判断信息匹配后,签到统计电路704将依据缓存器702中的当前教室上课人员名单进行签到统计,并当该签到人的名字确实在当前名单上时,语音提示装置9对该学生进行签到完成语音提示,且当该学生名字不在当前名单上时,语音提示装置9将提示不在签到范围语音提示;USB接口701用于读取手机或是U盘导入的当前教室上课人员名单,并将该名单存储在缓存器702中;时钟电路705的作用在于限制学生签到的时间,预设的规定时间后(例如,上课铃响后)将不进行签到,此时,缓存器702中的名单数据清零,且签到统计电路704将已完成的签到统计信息发送至服务器4中,如此,教师可通过教师终端10查看学生到课情况,教务管理人员可通过教务终端11查看该教师的出勤情况以及该教师的学生的出勤情况。

优选地,教师终端10为手机或PC机;教务终端11为手机或PC机。

进一步优选地,RFID识读器5读取的RFID卡中的信息包括,校名,学院名,专业,班级,学号,头像。

进一步优选地,还包括录像控制开关13,录像装置14和第二处理器12;第二处理器12分别无线连接于录像装置14、控制器2和第一处理器7,第二处理器12有线连接于服务器4,录像装置14连接于录像控制开关13;其中,录像控制开关13和第二处理器12设置于多媒体讲台内部,录像装置14有二个,分别为第一录像装置和第二录像装置,且第一录像装置悬设于教室后方天花板上以录制整个教室的上课场景视频,第二摄像装置悬挂设置于教室中部的天花板上以录制教师上课情况以及黑板或投影屏幕上的授课内容。本实施例中,二个录像装置14的作用在于上课视频的录制,且第一录像装置用于拍摄整个教室的上课场景视频,第二摄像装置用于拍摄教师上课情况以及黑板或投影屏幕上的授课内容,此外,第二处理器12的作用在于将录像装置14中的视频信息,控制器2中获取的教师信息以及当前教室信息,第一处理器7中的时间信息、学生班级信息以及课程信息,进行视频整合,以获取便于查找的视频数据(例如,某年某月某日某教师在某教室教的某专业某课程视频)并将整合后的总的视频数据发送至服务器4中,如此,教务管理人员可随时通过教务终端11对教师的上课情况进行抽查。此外,其他教师也可通过教师终端10从服务器4中获取视频数据,从而实现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整体水平,此外,还可将一些资深教师的讲课视频进行共享。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2所示地,还包括视频缓存器15,视频缓存器15分别连接于第二处理器12和录像装置14。

尽管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描述,明显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条件下,可进行各个条件的适当变化。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述实施方案,而归于权利要求的范围,其包括所述每个因素的等同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