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连杆铰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91698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多连杆铰链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铰链,特别是涉及一种多连杆铰链。



背景技术:

现有的3C产品,可设置于一可掀式背板,可掀式背板是能将3C产品撑立于不同使用角度的支架,以满足使用者的各种使用情形。可掀式背板具有一本体及一支撑板,本体与支撑板是借由铰链连接,以透过铰链控制两者间的开阖角度。因应美观的需求,使用者会期望支撑板关闭时与本体的间隙极小化,然而现有的铰链因其运动轴心皆为实体,无法满足间隙极小化的需求,因此,如何设计出可满足此需求的一种铰链即是一值得研究的主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易且整体高度降低的多连杆铰链。

本实用新型多连杆铰链包含一第一连杆单元,包括一第一连杆及一第一滑杆,该第一连杆包括一固定端及一相反于该固定端的滑动端,该第一滑杆在一第一方向贯穿该第一连杆的该滑动端;一第二连杆单元,包括一第二连杆及一第二滑杆,该第二连杆包括一固定端及一相反于该固定端的滑动端,该第二连杆与该第一连杆单元的该第一连杆沿该第一方向排列且该固定端彼此重叠,该第一连杆的该滑动端及该第二连杆的该滑动端在一垂直该第一方向的长度方向上彼此反向延伸,该第二滑杆在该第一方向贯穿该第二连杆的该滑动端;一中心轴杆,在该第一方向上贯穿该第一连杆及该第二连杆且位于该第一连杆及该第二连杆的该滑动端及该固定端之间;一第一基座,具有一邻近该中心轴杆的第一内端及一远离该中心轴杆的第一外端,且该第一连杆的该滑动端可活动地设置于该第一基座并邻近该第一外端,该第二连杆的该固定端设置于该第一基座并位于该第一内端,该第一基座形成有两个在该长度方向延伸且彼此相对的第一滑槽,供该第一滑杆两端可滑动地容置;一第二基座,与该第一基座在该长度方向上彼此相对,该第二基座具有一邻近该中心轴杆的第二内端及一远离该中心轴杆的第二外端,且该第二连杆的该滑动端可活动地设置于该第二基座并邻近该第二外端,该第一连杆的该固定端设置于该第二基座并位于该第二内端,该第二基座形成有两个在该长度方向上延伸且彼此相对的第二滑槽,其供该第二滑杆两端可滑动地容置;一第一扭力轴杆,在该第一方向上贯穿该第一基座及该第二连杆的该固定端,该第一扭力轴杆与该第一基座为干涉配合;及一第二扭力轴杆,在该第一方向上贯穿该第二基座及该第一连杆的该固定端,该第二扭力轴杆与该第二基座为干涉配合;当该第二基座相对于该第一扭力轴杆枢转一预定角度时,该第一滑杆及该第二滑杆将分别沿着所述第一滑槽及所述第二滑槽朝向该中心轴杆位移,该第二扭力轴杆与该第二基座间将产生一摩擦力而相对于该第一扭力轴杆形成一第一扭力,以保持该第二基座相对于该第一扭力轴杆枢转的该预定角度。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该第一连杆单元还包括一以一端与该第一滑杆枢接的第三连杆、该第二连杆单元还包括一以一端与该第二滑杆枢接的第四连杆,该多连杆铰链还包含两个分别与该第三连杆及该第四连杆的另一端轴接的扭力元件,该第一基座还形成有一由该第一外端沿该长度方向向外延伸并与该第三连杆的另一端对应的第一穿槽,其供该扭力元件可滑动地穿设,该第二基座还形成有一由该第二外端沿该长度方向向外延伸并与该第四连杆的另一端对应的第二穿槽,其供该扭力元件可滑动地穿设,该第二基座相对于该第一扭力轴杆枢转该预定角度的过程中,该第二滑杆会沿着该第二滑槽带动对应的该扭力元件朝该中心轴杆滑动,使该扭力元件形成一第二扭力,以保持该第二基座相对于该第一扭力轴杆枢转的该预定角度。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每一扭力元件包括一轴心、一摩擦片、多个弹片及一锁固件,该摩擦片套设于该轴心并抵接对应的该第三连杆及该第四连杆其中一者,所述弹片套设于该轴心且其中一弹片抵接该摩擦片,该锁固件用以使该摩擦片及所述弹片彼此间紧密地抵接于该轴心及该锁固件之间。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该第一基座具有一底壁、两个连接该底壁相反两侧的侧壁,及一延伸板,该底壁具有该第一内端及该第一外端,所述侧壁分别形成所述第一滑槽,该延伸板连接该底壁的该第一外端且抵接该第三连杆的另一端,并形成该第一穿槽,该第二基座具有一底壁、两个连接该底壁相反两侧的侧壁,及一延伸板,该底壁具有该第二内端及该第二外端,所述侧壁分别形成所述第二滑槽,该延伸板连接该底壁的该第二外端且抵接该第四连杆的另一端,并形成该第二穿槽。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该第一连杆包括多个层叠的第一连杆片,该第二连杆包括多个层叠的第二连杆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借由该第二基座相对于该第一扭力轴杆枢转一预定角度时,该第一滑杆及该第二滑杆将分别沿着该第一滑槽及该第二滑槽朝向该中心轴杆位移,该第二扭力轴杆与该第二基座间将产生一摩擦力而相对于该第一扭力轴杆形成一第一扭力,以保持该第二基座相对于该第一扭力轴杆枢转的该预定角度。并且,借由该第一滑杆及该第二滑杆分别被该第一滑槽及该第二滑槽限定只能横向地位移而不需在第一、第二基座的高度方向位移,使第一、第二连杆的滑动端作动时对第一、第二基座高度方向上的空间需求降低,这样的设计可降低第一、第二基座的高度。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局部剖视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多连杆铰链的一实施例埋设于一装设有一电子装置的可掀式背板;

图2是该实施例的一不完整的立体图;

图3是该实施例的一立体分解图;

图4是该实施例之一俯视图;

图5是由图1的A处得出的一局部放大图;

图6是一类似图1的侧视图,说明一第二基座相对于一第一基座枢转一第一预定角度;

图7是一不完整的侧视图,说明装设有该电子装置的该可掀式背板在该第二基座相对于该第一基座枢转该第一预定角度时,置于一平面的情形;

图8是一类似图1的侧视图,说明该第二基座相对于该第一基座枢转一第二预定角度;及

图9是一不完整的侧视图,说明装设有该电子装置的该可掀式背板在该第二基座相对于该第一基座枢转该第二预定角度时,置于该平面的情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多连杆铰链的一实施例,适用于埋设在一装设于一电子装置30的可掀式背板20,电子装置30可为平板电脑、手机等3C产品。可掀式背板20包含一本体201及一支撑板203,本体201形成有一安装槽202,供本实用新型多连杆铰链10设置,支撑板203是借由本实用新型多连杆铰链10枢设于本体201,使用时将支撑板203自本体201掀出,可掀式背板20即可作为将电子装置30立起来的支架。多连杆铰链10包含一第一基座1、一第二基座2、一第一连杆单元3、一第二连杆单元4、一中心轴杆5、一第一扭力轴杆6、一第二扭力轴杆7及两个扭力元件8。

参阅图2至图4,第一基座1设置于可掀式背板20的本体201,并包括一底壁11、两个连接底壁11相反两侧并向上延伸的侧壁12,及一延伸板13。底壁11具有一第一内端111及一第一外端112,所述侧壁12分别形成两个在一长度方向D2延伸且彼此相对的第一滑槽121,所述侧壁12在长度方向D2上的长度大于底壁11在长度方向D2上的长度,所述侧壁12与底壁11的第一外端112齐平,延伸板13连接底壁11的第一外端112且在长度方向D2上远离底壁11向外延伸,并形成一在长度方向D2上延伸的第一穿槽131,延伸板13的末端呈圆弧状。

第二基座2设置于可掀式背板20的支撑板203,并包括一底壁21、两个连接底壁21相反两侧且向上延伸的侧壁22,及一延伸板23。底壁21具有一第二内端211及一第二外端212,所述侧壁22分别形成两个在长度方向D2延伸且彼此相对的第二滑槽221,所述侧壁22在长度方向D2上的长度大于底壁21在长度方向D2上的长度,所述侧壁22与底壁21的第二外端212齐平,延伸板23连接底壁21的第二外端212且在长度方向D2上远离底壁21向外延伸,并形成一在长度方向D2上延伸第二穿槽231,延伸板23的末端呈圆弧状。第二基座2与第一基座1在长度方向D2上彼此相对,且底壁11的第一内端111与底壁21的第二内端211彼此靠近但未接触。

第一连杆单元3包括三个沿一垂直于长度方向D2的第一方向D1彼此间隔排列的第一连杆31、一第一滑杆32、两个第三连杆33及两个第一垫圈34。每一第一连杆31具有一固定端311及一相反于固定端311的滑动端312,第二扭力轴杆7在第一方向D1上贯穿第二基座2的所述侧壁22、所述第一连杆31的固定端311及所述分别位于两两第一连杆31的固定端311之间的第一垫圈34,借此使所述第一连杆31枢接于第二基座2,且第二扭力轴杆7与所述侧壁22为干涉配合。第一滑杆32在第一方向D1上贯穿所述第一连杆31的滑动端312,且第一滑杆32两端可滑动地容置于第一基座1的第一滑槽121。所述第三连杆33分别抵接第一基座1的延伸板13的两侧面,且其一端夹设于两两第一连杆31之间且被第一滑杆32贯穿。

第二连杆单元4包括两个彼此沿第一方向D1间隔排列的第二连杆41、一第二滑杆42、两个第四连杆43、一第二垫圈44及一第三垫圈45。每一第二连杆41具有一固定端411及一相反于固定端411的滑动端412,所述第二连杆41与所述第一连杆31在第一方向D1上相间隔地交错排列,所述第一连杆31的滑动端312及所述第二连杆41的滑动端412在长度方向D2上彼此反向延伸。第一扭力轴杆6在第一方向D1上贯穿第一基座1的所述侧壁12、所述第二连杆41的固定端411及所述分别位于两两第二连杆41的固定端411之间的第二垫圈44,借此使所述第二连杆41枢接于第一基座1,第一扭力轴杆6与所述侧壁12为干涉配合。第二滑杆42在第一方向D1上贯穿所述第二连杆41的滑动端412,且第二滑杆42两端可滑动地容置于第二基座2的第二滑槽221。所述第四连杆43彼此相间隔地分别抵接第二基座2的延伸板23的两侧面,且其一端夹设所述第二连杆41且被第二滑杆42贯穿。第三垫圈45位于所述第二连杆41的滑动端412之间。中心轴杆5是在第一方向D1上贯穿所述第一连杆31及所述第二连杆41且位于所述第一连杆31及所述第二连杆41的滑动端312、412及固定端311、411之间,其最高点相对于可掀式背板20的支撑板203的高度与第一、第二基座1、2相对于支撑板203的高度齐平。值得一提的是,借由第一滑杆32及第二滑杆42分别被第一滑槽121及第二滑槽221限定只能横向地位移而不会在第一、第二基座1、2的高度方向位移,使第一、第二连杆31、41的滑动端312、412作动时对第一、第二基座1、2高度方向上的空间需求降低,这样的设计可降低第一、第二基座1、2的高度。

需补充说明的是,第一连杆单元3的第一连杆31与第二连杆单元4的第二连杆41,其形状、大小完全相同,并且可分别由多个第一连杆片313及多个第二连杆片413叠置而成,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的杆件。其中,第一连杆31片与第二连杆41片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可以共用模具,节省模具开发的数量及时间。

两个扭力元件8分别穿设于第一基座1的延伸板13的第一穿槽131及第二基座2的延伸板23的第二穿槽231。在第一基座1侧的扭力元件8包括一可活动地穿设于第一穿槽131的轴心81、两个摩擦片82、多个弹片83及一锁固件84。所述摩擦片82套设于轴心81并抵接对应的所述第三连杆33未抵接第一基座1的延伸板13的一侧,所述弹片83套设于轴心81且其中一弹片83抵接摩擦片82,锁固件84在本实施例为一螺帽,用以使所述摩擦片82、所述第三连杆33及所述弹片83彼此间紧密地抵接于轴心81及锁固件84之间。在第二基座2侧的扭力元件8所包括的元件相同,惟轴心81是可活动地穿设于第二穿槽231,所述摩擦片82则是抵接对应的所述第四连杆43。所述扭力元件8组装完成后,锁固件84使各元件之间紧密的抵接,所述弹片83将处于压缩的状态而产生一弹性力。

需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杆31的数量是以三个为例,第二连杆41、第三连杆33、第四连杆43、每一扭力元件8的摩擦片82的数量是以两个为例,弹片83的数量是以四个为例,但皆不以此为限,可视实际需求调整改变,第一至第四连杆31、41、33、43的数量至少一个即可,而摩擦片82的数量是对应于第三、第四连杆33、43,弹片83最佳为偶数个。

参阅图5至图7,以下说明本实施例多连杆铰链10的作动情形:当使用者欲将可掀式背板20立于一平面S上时,便会将可掀式背板20的支撑板203掀出,带动第二基座2相对于第一扭力轴杆6枢转一第一预定角度α(180度),第二扭力轴杆7与第二基座2间因干涉配合将产生一摩擦力而相对于第一扭力轴杆6形成一第一扭力,此时第一滑杆32及第二滑杆42将分别沿着第一滑槽121及第二滑槽221朝向中心轴杆5位移,使所述扭力元件8分别被第一、第二滑杆32、42带动也朝向中心轴杆5位移,并借由每一扭力元件8的所述弹片83处于压缩的状态产生的弹性力而形成一第二扭力,第一扭力及第二扭力用以保持第二基座2相对于第一扭力轴杆6枢转的第一预定角度α,使支撑板203掀出后能够稳固地保持不动。如此一来,使用者便能将可掀式背板20立起置于一平面S例如桌面,如图7所示。

参阅图8及图9,使用者可依需求将支撑板203掀出较小的角度,即第二基座2将枢转一第二预定角度β(约60度),与枢转第一预定角度α的情形相比,可掀式背板20及电子装置30与平面S之间的角度较大,使可掀式背板20撑立于平面S上的高度较高,如图9所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多连杆铰链10借由第二基座2相对于第一扭力轴杆6枢转一预定角度时,第二扭力轴杆7与第二基座2间将产生一摩擦力而相对于第一扭力轴杆6形成一第一扭力,且同时第一滑杆32及第二滑杆42将分别沿着所述第一滑槽121及所述第二滑槽221朝向中心轴杆5位移,使所述扭力元件8分别被第一、第二滑杆32、42带动也朝向中心轴杆5位移,并借由扭力元件8的所述弹片83处于压缩的状态产生的弹性力而形成第二扭力,以第一、第二扭力保持第二基座2相对于第一扭力轴杆6枢转的预定角度,两种扭力产生方式将使可掀式背板20的支撑板203掀出后更为稳固。并且,借由第一滑杆32及第二滑杆42分别被第一滑槽121及第二滑槽221限定只能横向地位移而不会在第一、第二基座1、2的高度方向位移,使第一、第二连杆31、41的滑动端312、412作动时对第一、第二基座2高度方向上的空间需求降低,这样的设计可降低第一、第二基座1、2的高度,故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之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只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凡是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