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账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97734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转账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金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账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交易的现象越来越常见,电子交易主要有移动支付、转账等等。现有的转账方式主用有以下几种:

1、通过银行卡向好友的银行卡进行转账,这种转账方式,需要知道好友的银行卡号,并在每次转账时,输入好友银行卡号。显然,这种转账方式操作较为繁琐,并且需要事先询问好友银行卡号,不利于隐私信息的保护,安全性较低。

2、当用户A通过社交平台(如微信或支付宝)向自己的社交联系人(如微信好友、支付宝好友)发起转账时,支付平台先从用户A绑定的银行账户或其支付余额账户中扣除相应的手续费,然后向用户B发出一条收款提示消息,当用户点击收款消息时,支付平台再划款至用户B的账户中。这种转账方式,需要对方好友确认接收,才算转账成功,若是好友忘记接收,则会导致转账失败。显然,这种转账方式,需要人工确认,智能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转账方法及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转账方式,操作繁琐、安全性和智能性都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转账方法,所述转账方法包括:

在银行应用中,基于接收到的用户特征确定收款对象;

查询所述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

将银行账户中的转账金额转发至所述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中。

优选地,所述在银行应用中,基于接收到的用户特征确定收款对象的步骤包括:

在银行应用中,提取关联的社交关系链信息;

在提取的所述社交关系链信息中,基于接收到的用户特征确定收款对象。

优选地,所述在提取的所述社交关系链信息中,基于接收到的用户特征确定收款对象的步骤包括:

在提取的所述社交关系链信息中,接收用户输入的收款对象的标识信息;

基于接收到的标识信息确定收款对象,其中,所述标识信息包括姓名;

或者,在提取的所述社交关系链信息中,显示联系人信息的选择界面;

将用户基于所述选择界面选择的联系人作为收款对象。

优选地,所述将用户基于所述选择界面选择的联系人作为收款对象的步骤包括:

在检测到用户基于所述选择界面选择的联系人时,显示姓名输入窗口,以供用户输入所述联系人的姓名;

在验证所述联系人的姓名无误时,将所述联系人作为收款对象。

优选地,所述查询所述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的步骤包括:

识别所述收款对象在所述社交关系链信息中开设的账户的类型;

当开设的账户的类型为II类户,若用户选择转账到I类户中,则确定所述II类户事先关联的I类户;

将所述II类户事先关联的I类户作为所述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

优选地,所述将银行账户中的转账金额转发至所述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中的步骤包括:

查询所述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的所属银行;

若所述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的所属银行与所述银行应用的所属银行不同,将所述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的所属银行作为第三方银行;

将当前账户中的转账金额转发至所述第三方银行,由所述第三方银行将转账金额转发至所述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中。

优选地,所述在银行应用中,基于接收到的用户特征确定收款对象的步骤之前,所述转账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银行应用开设银行账户时,输出绑定I类户的提示信息,并将用户选定的I类户与所述银行账户进行绑定;以及

确定用户在社交平台对应的社交关系链信息;

建立所述社交关系链信息与所述银行应用的关联关系,以实现所述银行应用与社交关系链信息的绑定。

优选地,所述转账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到到账提示信息时,输出所述到账提示信息,以供用户基于所述到账提示信息,在到账的账户中查看到账的具体详情。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转账装置,所述转账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在银行应用中,基于接收到的用户特征确定收款对象;

查询模块,用于查询所述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

转发模块,用于将银行账户中的转账金额转发至所述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中。

优选地,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提取子模块,用于在银行应用中,提取关联的社交关系链信息;

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在提取的所述社交关系链信息中,基于接收到的用户特征确定收款对象。

优选地,所述第一确定子模块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在提取的所述社交关系链信息中,接收用户输入的收款对象的标识信息,其中,所述标识信息包括姓名;

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接收到的标识信息确定收款对象;

或者;

显示单元,用于在提取的所述社交关系链信息中,显示联系人信息的选择界面;

处理单元,用于将用户基于所述选择界面选择的联系人作为收款对象。

优选地,所述处理单元包括:

显示子单元,用于在检测到用户基于所述选择界面选择的联系人时,显示姓名输入窗口,以供用户输入所述联系人的姓名;

处理子单元,用于在验证所述联系人的姓名无误时,将所述联系人作为收款对象。

优选地,所述查询模块包括:

识别子模块,用于识别所述收款对象在所述社交关系链信息中开设的账户的类型;

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当开设的账户的类型为II类户,若用户选择转账到I类户中,则确定所述II类户事先关联的I类户;

第一处理子模块,用于将所述II类户事先关联的I类户作为所述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

优选地,所述转发模块包括:

查询子模块,用于查询所述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的所属银行;

第二处理子模块,用于若所述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的所属银行与所述银行应用的所属银行不同,将所述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的所属银行作为第三方银行;

转发子模块,用于将当前账户中的转账金额转发至所述第三方银行,由所述第三方银行将转账金额转发至所述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中。

优选地,所述转账装置还包括:

输出模块,用于在所述银行应用开设银行账户时,输出绑定I类户的提示信息,并将用户选定的I类户与所述银行账户进行绑定;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确定用户在社交平台对应的社交关系链信息;

建立模块,用于建立所述社交关系链信息与所述银行应用的关联关系,以实现所述银行应用与社交关系链信息的绑定。

优选地,所述输出模块,还用于在接收到到账提示信息时,输出所述到账提示信息,以供用户基于所述到账提示信息,在到账的账户中查看到账的具体详情。

本发明提出的转账方法及装置,先在银行应用中,基于接收到的用户特征确定收款对象,然后查询所述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再将当前账户中的转账金额转发至所述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中,以实现转账,无须用户再手动输入收款对象的卡号,也无须收款对象进行手动确认完成转账,本发明可将转账金额直接转发至收款对象的账户中,提高了转账的便利性和安全性,也进一步地提高了转账方式的智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转账方法较佳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步骤S10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步骤S20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步骤S30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转账装置较佳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确定模块10的细化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7为图5中查询模块20的细化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8为图5中转发模块30的细化功能模块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的解决方案主要是:先在银行应用中,基于接收到的用户特征确定收款对象,然后查询所述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再将当前账户中的转账金额转发至所述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中,以实现转账。以解决现有的转账方式,操作繁琐、安全性和智能性都较低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账方法。

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转账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账方法包括:

在银行应用中,基于接收到的用户特征确定收款对象;查询所述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将银行账户中的转账金额转发至所述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中。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账方法优选应用于终端中,且该终端是安装有银行应用的终端,即本实施例中的所述转账方式是通过终端中的银行应用实现的。所述终端包括不限于用户的智能终端,如手机、PAD或智能手表等终端,所述银行应用不做限定,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其中,所述“在银行应用中,基于接收到的用户特征确定收款对象”的步骤之前,所述转账方法包括:

1、在所述银行应用开设银行账户时,输出绑定I类户的提示信息,并将用户选定的I类户与所述银行账户进行绑定;以及

2、确定用户在社交平台对应的社交关系链信息;

3、建立所述社交关系链信息与所述银行应用的关联关系,以实现所述银行应用与社交关系链信息的绑定。

即,在通过银行应用进行转账之前,先在银行应用的银行账户中绑定I类户,以及在银行应用中绑定用户的社交关系链信息。具体地,可以在用户首次登陆银行应用,并在银行应用中注册账户时,提示用户在银行账户中绑定I类户,在检测到用户选定一个I类户时,将用户选定的I类户与所述银行账户进行绑定,后续,转账的金额即可从该银行账户中进行转出。

同时,在银行应用中注册银行账户时,提示用户绑定社交关系链信息,当然,也可以在后续使用过程中,若检测到未绑定社交关系链信息,再提示用户进行绑定。在绑定社交关系链信息之前,先确定用户在社交平台对应的社交关系链信息,然后建立所述社交关系链信息与所述银行应用的关联关系,以实现所述银行应用与社交关系链信息的绑定,所述社交关系链信息,包括手机系统通讯录、微信通讯录、QQ通讯录等等。本实施例中,可以同时绑定多种不同的社交关系链信息,也可以只绑定其中的一种,具体不做限定。

通过以上操作,即可在银行应用中绑定银行账户的I类户,以及在银行应用中绑定用户的社交关系链信息。

应当理解,本方案中所提及的I类户,即传统意义上在柜面开设的账户,可存取现金、具有理财、转账、缴费、支付等的账户,如各种银行的银行卡账户;

下文中还会提及II类户,所述II类户是指可满足直销银行、网上理财产品等支付需求,不能存取现金,消费支付和缴费单日最高不超过1万的账户,如各大银行的网上银行账户。

以下是本实施例中逐步实现转账的具体步骤:

步骤S10,在银行应用中,基于接收到的用户特征确定收款对象;

即,在银行应用启动的情况下,若接收到用户基于银行应用的预设界面输入的用户特征,基于接收到的用户特征确定收款对象,其中,所述用户特征包括但不限于:用户手机号、用户ID、用户姓名、用户在社交平台的标识信息,如微信号、QQ号、应用昵称等,所述用户特征实际上就是能唯一确定用户的标识信息。具体地,参照图2,所述步骤S10包括:

步骤S11,在银行应用中,提取关联的社交关系链信息;

步骤S12,在提取的所述社交关系链信息中,基于接收到的用户特征确定收款对象。

即,在银行应用中,先提取出事先关联绑定的社交关系链信息,上文已经提及,可以是事先只关联一种社交关系链信息,如微信通讯录,也可以是事先关联有多种社交关系链信息,如微信通讯录和QQ通讯录。那么,在提取出关联的社交关系链信息之后,即可在提取的所述社交关系链信息中,基于用户输入的用户特征确定收款对象,具体地,所述步骤S12的实施方式包括:

1)方式一、所述步骤S12包括:

步骤a,在提取的所述社交关系链信息中,接收用户输入的收款对象的标识信息;

步骤b,基于接收到的标识信息确定收款对象,其中,所述标识信息包括姓名;

即,可以在提取的所述社交关系链信息中,接收用户输入的收款对象的标识信息,如收款对象的手机号、微信号、应用昵称、姓名或QQ号,由于这种情况下是由用户输入收款对象的标识信息,且社交关系链信息可能包括多个,因此,可以是所述银行应用提供一个搜索窗口,由用户输入收款对象的标识信息,终端在关联的各个社交关系链中,搜索该收款对象的标识信息,以确定最终的收款对象,该过程是可视化的过程,可呈现给用户查看。

此外,还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收款对象的标识信息,确定待搜索的社交关系链信息,在确定的社交关系链信息中,再进一步地去确定收款对象,如微信号的命名规则和QQ号的命名规则不同,那么根据用户输入的收款对象的标识信息的具体规则,即可到锁定到对应的社交关系链信息,再进行收款对象的匹配。

2)方式二、所述步骤S12包括:

步骤c,在提取的所述社交关系链信息中,显示联系人信息的选择界面;

步骤d,将用户基于所述选择界面选择的联系人作为收款对象。

即,在提取的社交关系链信息中,直接显示联系人信息的选择界面,然后在所述选择界面中检测到用户点击任一个联系人时,即可将用户点击的联系人作为收款对象。当社交关系链信息包括多个时,可先输出社交关系链信息的选择界面,以供用户选择其中一个社交关系链信息,进行收款对象的选定。

应当理解,上述方式二中,直接在选择界面中,选定联系人作为收款对象,无需输入用户标识等信息,相对于现有的任何银行转账都要输入姓名和卡号,本实施例相当于省略了输入卡号的过程,进一步地提高了收款对象确定的便捷性。

更进一步地,为了提高转账的安全性,所述步骤d包括:

步骤d1,在检测到用户基于所述选择界面选择的联系人时,显示姓名输入窗口,以供用户输入所述联系人的姓名;

步骤d2,在验证所述联系人的姓名无误时,将所述联系人作为收款对象。

即基于更安全的考虑,本实施例中,在检测到用户基于所述选择界面选择的联系人时,同时要求用户输入选择的联系人的姓名来确保安全性。

步骤S20,查询所述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

在银行应用中基于接收到的用户特征确定收款对象之后,即可查询所述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具体地,识别所述收款对象在所述社交关系链信息中开设的账户的类型,根据识别的类型以及用户的选择确定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其中,所述步骤S20的实施方式包括:

1)方式一、若所述收款对象在所述社交关系链信息中开设的账户的类型为I类户,且用户选择转账到I类户中,即可直接将该账户作为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

2)方式二、若所述收款对象在所述社交关系链信息中开设的账户的类型为II类户,II类户在上文中已经解释过,且用户选择转账到II类户中,此时,可直接将该II类户的账户作为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

3)方式三、参照图3,所述步骤S20包括:

步骤S21,识别所述收款对象在所述社交关系链信息中开设的账户的类型;

步骤S22,当开设的账户的类型为II类户,若用户选择转账到I类户中,则确定所述II类户事先关联的I类户;

步骤S23,将所述II类户事先关联的I类户作为所述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

即,本实施例可输出选择界面,以供用户选择是转账至I类户还是II类户中,若识别到当前开设的账户的类型为II类户,而用户选择转账到I类户中,则先确定所述II类户事先关联的I类户,然后将所述II类户事先关联的I类户作为所述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后续将转账金额转发至所述所述I类户中。应当理解,目前用户在每家银行只能开设一个I类户,其余新开设的账户均为II类户,未经柜面人工核实过的II类户,必须在开立时绑定一个I类户。因此,当开设的账户的类型为II类户时,确定所述II类户事先关联的I类户,以便将所述II类户事先关联的I类户作为所述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

步骤S30,将银行账户中的转账金额转发至所述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中。

在查询到所述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之后,将当前银行账户中的转账金额转至所述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中。具体地,参照图4,所述步骤S30包括:

步骤S31,查询所述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的所属银行;

步骤S32,若所述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的所属银行与所述银行应用的所属银行不同,将所述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的所属银行作为第三方银行;

步骤S33,将当前账户中的转账金额转发至所述第三方银行,由所述第三方银行将转账金额转发至所述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中。

即,先查询所述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的所属银行,然后将所述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的所属银行与该银行应用的所属银行进行比对,若所述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的所属银行与所述银行应用的所属银行不同,此时,将所述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的所属银行作为第三方银行,并将当前账户中的转账金额转发至所述第三方银行,由所述第三方银行将转账金额转发至所述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中。也就是说,在转账方和收款方隶属不同银行时,先由转账方的银行将转账金额转至收款方的银行中,再由收款方银行将转账金额转账至所述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中。

应当理解,本实施中,可以直接转发至其它行的银行卡,也可以转发至II类户中,还可以转发至II类户关联的I类户中,使得银行转账的方式,更加灵活,不受限制。

进一步地,所述转账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到到账提示信息时,输出所述到账提示信息,以供用户基于所述到账提示信息,在到账的账户中查看到账的具体详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终端不仅可以通过银行应用进行转账,还可以接收其它终端通过银行应用转账的金额。当所述终端接收到到账提示信息时,先在预设界面中输出所述到账提示信息,如在锁屏界面中显示到账提示信息,或者在手机显示屏的预设区域显示到账提示信息,以供用户基于所述到账提示信息,在到账的账户中查看到账的具体详情。即,终端接收到其它终端转账的金额时,可以直接在到账的账户中查询到账的金额等信息即可,无须再手动点击确认,提高了转账的便捷性和智能性。

本实施例提出的转账方法,先在银行应用中,基于接收到的用户特征确定收款对象,然后查询所述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再将当前账户中的转账金额转发至所述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中,以实现转账,无须用户再手动输入收款对象的卡号,也无须收款对象进行手动确认完成转账,本发明可将转账金额直接转发至收款对象的账户中,提高了转账的便利性和安全性,也进一步地提高了转账方式的智能性。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转账装置。

参照图5,图5为本发明转账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需要强调的是,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图5所示功能模块图仅仅是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示例图,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围绕图5所示的转账装置的功能模块,可轻易进行新的功能模块的补充;各功能模块的名称是自定义名称,仅用于辅助理解该转账装置的各个程序功能块,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核心是,各自定义名称的功能模块所要达成的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账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10,用于在银行应用中,基于接收到的用户特征确定收款对象;

查询模块20,用于查询所述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

转发模块30,用于将银行账户中的转账金额转发至所述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中。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账装置优选应用于终端中,且该终端是安装有银行应用的终端,即本实施例中的所述转账方式是通过终端中的银行应用实现的。所述终端包括不限于用户的智能终端,如手机、PAD或智能手表等终端,所述银行应用不做限定,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其中,所述“确定模块10在银行应用中,基于接收到的用户特征确定收款对象”之前,先在银行应用中绑定银行账户的I类户,以及在银行应用中绑定用户的社交关系链信息,具体地,由预设模块实现,所述模块包括输出模块、确定模块和建立模块;

其中,所述输出模块,用于在所述银行应用开设银行账户时,输出绑定I类户的提示信息,并将用户选定的I类户与所述银行账户进行绑定;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确定用户在社交平台对应的社交关系链信息;

所述建立模块,用于建立所述社交关系链信息与所述银行应用的关联关系,以实现所述银行应用与社交关系链信息的绑定。

即,在通过银行应用进行转账之前,先在银行应用的银行账户中绑定I类户,以及在银行应用中绑定用户的社交关系链信息。具体地,可以在用户首次登陆银行应用,并在银行应用中注册账户时,输出模块提示用户在银行账户中绑定I类户,在检测到用户选定一个I类户时,将用户选定的I类户与所述银行账户进行绑定,后续,转账的金额即可从该银行账户中进行转出。

同时,在银行应用中注册银行账户时,提示用户绑定社交关系链信息,当然,也可以在后续使用过程中,若检测到未绑定社交关系链信息,再提示用户进行绑定。在绑定社交关系链信息之前,确定模块先确定用户在社交平台对应的社交关系链信息,然后建立模块建立所述社交关系链信息与所述银行应用的关联关系,以实现所述银行应用与社交关系链信息的绑定,所述社交关系链信息,包括手机系统通讯录、微信通讯录、QQ通讯录等等。本实施例中,可以同时绑定多种不同的社交关系链信息,也可以只绑定其中的一种,具体不做限定。

通过以上操作,即可在银行应用中绑定银行账户的I类户,以及在银行应用中绑定用户的社交关系链信息。

应当理解,本方案中所提及的I类户,即传统意义上在柜面开设的账户,可存取现金、具有理财、转账、缴费、支付等的账户,如各种银行的银行卡账户;

下文中还会提及II类户,所述II类户是指可满足直销银行、网上理财产品等支付需求,不能存取现金,消费支付和缴费单日最高不超过1万的账户,如各大银行的网上银行账户。

以下是本实施例中实现转账的各个模块的具体功能:

其中,所述确定模块10,用于在银行应用中,基于接收到的用户特征确定收款对象;

即,在银行应用启动的情况下,若接收到用户基于银行应用的预设界面输入的用户特征,确定模块10基于接收到的用户特征确定收款对象,其中,所述用户特征包括但不限于:用户手机号、用户ID、用户姓名、用户在社交平台的标识信息,如微信号、QQ号、应用昵称等,所述用户特征实际上就是能唯一确定用户的标识信息。具体地,参照图6,所述确定模块10包括:

提取子模块11,用于在银行应用中,提取关联的社交关系链信息;

第一确定子模块12,用于在提取的所述社交关系链信息中,基于接收到的用户特征确定收款对象。

即,在银行应用中,提取子模块11先提取出事先关联绑定的社交关系链信息,上文已经提及,可以是事先只关联一种社交关系链信息,如微信通讯录,也可以是事先关联有多种社交关系链信息,如微信通讯录和QQ通讯录。那么,在提取出关联的社交关系链信息之后,第一确定子模块12即可在提取的所述社交关系链信息中,基于用户输入的用户特征确定收款对象,具体地,所述第一确定子模块12的实施方式包括:

1)方式一、所述第一确定子模块12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在提取的所述社交关系链信息中,接收用户输入的收款对象的标识信息;

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接收到的标识信息确定收款对象,其中,所述标识信息包括姓名;

即,接收单元可以在提取的所述社交关系链信息中,接收用户输入的收款对象的标识信息,如收款对象的手机号、微信号、应用昵称、姓名或QQ号,由于这种情况下是由用户输入收款对象的标识信息,且社交关系链信息可能包括多个,因此,可以是所述银行应用提供一个搜索窗口,由用户输入收款对象的标识信息,确定单元在关联的各个社交关系链中,搜索该收款对象的标识信息,以确定最终的收款对象,该过程是可视化的过程,可呈现给用户查看。

此外,还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收款对象的标识信息,确定单元确定待搜索的社交关系链信息,在确定的社交关系链信息中,再进一步地去确定收款对象,如微信号的命名规则和QQ号的命名规则不同,那么根据用户输入的收款对象的标识信息的具体规则,即可到锁定到对应的社交关系链信息,再进行收款对象的匹配。

2)方式二、所述第一确定子模块12包括:

显示单元,用于在提取的所述社交关系链信息中,显示联系人信息的选择界面;

处理单元,用于将用户基于所述选择界面选择的联系人作为收款对象。

即,显示单元在提取的社交关系链信息中,直接显示联系人信息的选择界面,然后在所述选择界面中检测到用户点击任一个联系人时,处理单元即可将用户点击的联系人作为收款对象。当社交关系链信息包括多个时,可先输出社交关系链信息的选择界面,以供用户选择其中一个社交关系链信息,进行收款对象的选定。

应当理解,上述方式二中,直接在选择界面中,选定联系人作为收款对象,无需输入用户标识等信息,相对于现有的任何银行转账都要输入姓名和卡号,本实施例相当于省略了输入卡号的过程,进一步地提高了收款对象确定的便捷性。

更进一步地,为了提高转账的安全性,所述处理单元包括:

显示子单元,用于在检测到用户基于所述选择界面选择的联系人时,显示姓名输入窗口,以供用户输入所述联系人的姓名;

处理子单元,用于在验证所述联系人的姓名无误时,将所述联系人作为收款对象。

即基于更安全的考虑,本实施例中,在检测到用户基于所述选择界面选择的联系人时,同时要求用户输入选择的联系人的姓名来确保安全性。

其中,所述查询模块20,用于查询所述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

在银行应用中基于接收到的用户特征确定收款对象之后,查询模块20即可查询所述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具体地,识别所述收款对象在所述社交关系链信息中开设的账户的类型,根据识别的类型以及用户的选择确定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其中,所述查询模块20的实施方式包括:

1)方式一、若所述收款对象在所述社交关系链信息中开设的账户的类型为I类户,且用户选择转账到I类户中,即可直接将该账户作为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

2)方式二、若所述收款对象在所述社交关系链信息中开设的账户的类型为II类户,II类户在上文中已经解释过,且用户选择转账到II类户中,此时,可直接将该II类户的账户作为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

3)方式三、参照图7,所述查询模块20包括:

识别子模块21,用于识别所述收款对象在所述社交关系链信息中开设的账户的类型;

第二确定子模块22,用于当开设的账户的类型为II类户,若用户选择转账到I类户中,则确定所述II类户事先关联的I类户;

第一处理子模块23,用于将所述II类户事先关联的I类户作为所述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

即,本实施例可输出选择界面,以供用户选择是转账至I类户还是II类户中,若识别子模块21识别到当前开设的账户的类型为II类户,而用户选择转账到I类户中,则第二确定子模块22确定所述II类户事先关联的I类户,然后第一处理子模块23将所述II类户事先关联的I类户作为所述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后续将转账金额转发至所述所述I类户中。应当理解,目前用户在每家银行只能开设一个I类户,其余新开设的账户均为II类户,未经柜面人工核实过的II类户,必须在开立时绑定一个I类户。因此,当开设的账户的类型为II类户时,确定所述II类户事先关联的I类户,以便将所述II类户事先关联的I类户作为所述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

其中,所述转发模块30,用于将银行账户中的转账金额转发至所述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中。

在查询到所述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之后,转发模块30将当前银行账户中的转账金额转至所述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中。具体地,参照图8,所述转发模块30包括:

查询子模块31,用于查询所述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的所属银行;

第二处理子模块32,用于若所述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的所属银行与所述银行应用的所属银行不同,将所述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的所属银行作为第三方银行;

转发子模块33,用于将当前账户中的转账金额转发至所述第三方银行,由所述第三方银行将转账金额转发至所述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中。

即,查询子模块31先查询所述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的所属银行,然后第二处理子模块32将所述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的所属银行与该银行应用的所属银行进行比对,若所述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的所属银行与所述银行应用的所属银行不同,此时,将所述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的所属银行作为第三方银行,转发子模块33将当前账户中的转账金额转发至所述第三方银行,由所述第三方银行将转账金额转发至所述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中。也就是说,在转账方和收款方隶属不同银行时,先由转账方的银行将转账金额转至收款方的银行中,再由收款方银行将转账金额转账至所述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中。

应当理解,本实施中,可以直接转发至其它行的银行卡,也可以转发至II类户中,还可以转发至II类户关联的I类户中,使得银行转账的方式,更加灵活,不受限制。

进一步地,所述输出模块,还用于在接收到到账提示信息时,输出所述到账提示信息,以供用户基于所述到账提示信息,在到账的账户中查看到账的具体详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终端不仅可以通过银行应用进行转账,还可以接收其它终端通过银行应用转账的金额。当接收到到账提示信息时,输出模块先在预设界面中输出所述到账提示信息,如在锁屏界面中显示到账提示信息,或者在手机显示屏的预设区域显示到账提示信息,以供用户基于所述到账提示信息,在到账的账户中查看到账的具体详情。即,接收到其它终端转账的金额时,可以直接在到账的账户中查询到账的金额等信息即可,无须再手动点击确认,提高了转账的便捷性和智能性。

本实施例提出的转账装置,先在银行应用中,基于接收到的用户特征确定收款对象,然后查询所述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再将当前账户中的转账金额转发至所述收款对象绑定的账户中,以实现转账,无须用户再手动输入收款对象的卡号,也无须收款对象进行手动确认完成转账,本发明可将转账金额直接转发至收款对象的账户中,提高了转账的便利性和安全性,也进一步地提高了转账方式的智能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它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