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终端用户界面布局方法及车载终端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32837阅读:475来源:国知局
车载终端用户界面布局方法及车载终端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载终端,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车载终端的用户界面布局方法及采用这种布局方法的车载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以及汽车消费的普及,人们为了追求驾驶的舒适性及安全性,越来越多的车辆上开始安装车载终端,车载终端是车辆监控管理系统的前端设备,通过车载终端设备可以对车辆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同时可通过车载终端与各种外接设备连接,实现对车辆的智能化管理。车载终端几乎可以将汽车过程中的各种应用集成在一个应用界面上进行显示操作。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通过车载终端进行显示、操作的程序越来越多,如汽车上包含了许多控制开关(开门开关、雾灯开关、换气扇开关等),空调开关,天气温度信息,多媒体功能(收音机、音乐播放、影音播放),车身状态,还有许多功能性模块,如蓝牙电话,视频监控等,针对这么多的功能模块,如果全部在车载终端的用户界面上进行显示,则会显得非常的繁乱,用户操作起来非常的不方便,用户体验度很差。如何在车载终端以最合理有效的方式显示出来,让操作人员能够方便地使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方便操作人员使用的车载终端用户界面布局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载终端用户界面布局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将车载终端的显示界面划分为一个主显示区域和至少一个单元模块显示区域;2)在其中至少一个单元模块显示区域中设置可显示的功能集成模块,每个功能集成模块内集成多个功能切换按钮;3)点击功能集成模块,该功能集成模块中集成的多个功能切换按钮在主显示区域进行显示;4)点击主显示区域显示的功能切换按钮,主显示区域界面切换至功能切换按钮对应的操作界面或显示界面。

优选的,车载终端的显示界面划分有标题栏和快捷栏两个单元模块显示区域,所述标题栏位于车载终端显示界面的顶部,快捷栏位于车载终端显示界面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功能集成模块位于所述标题栏内。

优选的,所述标题栏内还设有时间信息显示模块、WIFI状态信息显示模块、3G状态信息显示模块。

优选的,所述快捷栏内设有车辆控制开关切换按钮。

优选的,车载终端的显示界面上还划分了一常规信息显示区域。

优选的,所述常规信息显示区域位于所述标题栏与所述主显示区域之间。

优选的,所述功能集成模块包括车辆控制功能集成模块、多媒体功能集成模块和整车信息显示功能集成模块。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车载终端,其包括控制器和显示屏,其还包括:显示屏界面划分单元,所述显示屏界面划分单元用于将车载终端的显示界面划分为一个主显示区域和至少一个单元模块显示区域;功能集成模块设定单元,所述功能集成模块设定模块用于在其中至少一个单元模块显示区域中设置多个功能集成模块,并在每个功能集成模块内集成多个功能切换按钮;功能集成模块显示单元,所述功能集成模块显示单元用于将功能集成模块中集成的多个功能切换按钮在主显示区域进行显示;显示界面切换单元,所述显示界面切换单元用于在功能切换按钮被点击后,将主显示区域显示界面切换至功能切换按钮对应的操作界面或显示界面。

优选的,该车载终端包括标题栏、快捷栏和常规信息显示区域三个单元模块显示区域,标题栏位于显示界面的顶部,快捷栏位于显示界面的底部,常规信息显示区域位于所述标题栏与所述主显示区域之间。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车载终端用户界面布局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车载终端用户界面布局方法将多个功能相似的功能切换按钮集成在一个功能集成模块内,当需要进行操作时,通过点击该区域使该区域的多个功能切换按钮在主显示区域进行显示,在不使用时又可非常方便将其收纳在功能集成模块内, 这样既不影响操作人员对这些功能切换按钮进行操作,又不会影响主显示区域的使用。通过该用户界面布局方法可使车载终端的用户界面使用起来更加的简洁、方便,方便操作人员操作使用,可有效提高用户的体验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界面布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请参阅图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载终端用户界面布局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将车载终端的显示界面划分为一个主显示区域和至少一个单元模块显示区域,主显示区域占有的显示界面面积较大,而各个单元模块显示区域占有的显示界面面积较小。上述各个单元模块显示区域的个数、功能及具体位置可根据显示界面的实际情况进行改变。作为本发明专利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2所示,该显示界面主要划分为主显示区域1、标题栏2、常规信息显示区域3及快捷栏4四部分,其中标题栏2、常规信息显示区域3及快捷栏4为三个单元模块显示区域,标题栏2设置在显示界面的顶部,快捷栏4位于显示界面的底部,常规信息显示区域3位于标题栏2与主显示区域1之间。该实施例中具体各显示区域的布局位置并不形成对本专利的限制,只要涵盖本专利技术保护方案的技术均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显示界面的至少一个单元模块显示区域中设置有可显示的功能集成模块,功能集成模块的个数可设置一个也和设置多个,可设置在同一个单元模块显示区域内,也可分别设置在不同单元模块显示区域内。作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该实施例中功能集成模块均设在在标题栏2内,且标题栏2内设置有多个功能集成模块。每个功能集成模块内集成多个功能相近似的功能切换按钮,点击功能切换按钮能够实现车载终端主显示区域界面的切换。如点击音乐播放功能切换按钮,就可使车载终端的主显示区域的界面将会切换至音乐播放界面,这样在该界面就可进行音乐播放的操作。功能切换按钮除了可以切换至一些具体功能操作界面外,还可以切换至一些信息显示界面,如点击车量信息切换按钮,则将在主显示区域的界面将会切换至显示目前车辆信息参数的界面。

在该实施例中,标题栏2内设置有车辆控制功能集成模块、多媒体功能集成模块、整车信息显示功能集成模块等。其中车辆控制功能集成模块内主要集成设置车辆各个控制开关(如:开门开关、雾灯开关、换气扇开关)的功能切换按钮。多媒体功能集成模块主要集成设置地图导航、视频监控、收音机、影音播放、音乐播放、蓝牙免提等功能切换按钮。整车信息显示功能集成模块主要集成设置车身信息、状态的功能切换按钮。所谓集成设置就是将各个功能切换按钮集成在同一个显示界面内,当该界面展开时各个功能切换按钮可在该界面内同时显示。当该界面收起时,功能集成模块内的各个功能切换按钮不显示,只在标题栏内显示各个功能集成模块。

当点击功能集成模块时,该功能集成模块中集成的多个功能切换按钮将在主显示区域进行显示,当需要进行相应操作时,点击主显示区域显示的功能切换按钮,车载终端就可将主显示区域切换至与功能切换按钮对应的操作界面或显示界面,这样既可进行下一步操作或对车辆信息进行观测。如在标题栏内点击车辆控制功能集成模块,此时车载终端的主显示区域内将显示该车辆控制功能集成模块集成的各个开关切换按钮,此时再点击雾灯开关切换按钮,则车载终端将会在主显示区域显示车辆雾灯打开开关,这样就可在主显示区域对车辆雾灯进行开、关等操作。

上述单元模块显示区域内除了设置功能集成模块外,还可以设置其他信息显示模块,如在标题栏内还可设置时间信息显示模块、WIFI状态信息显示模块、3G状态信息显示模块。由于很多车辆控制开关切换按钮需要经常使用,这样就可将车辆控制开关切换按钮直接设置快捷栏内,通过快捷栏对这些车辆控制开关切换按钮直接进行显示,并可通过快捷栏直接对这些车辆控制开关切换按钮进行操作。放置在快捷栏内的切换按钮主要包括开门开关切换按钮,音量开关以切换按钮、空调控制开关切换按钮等。而对于一些需要一直进行显示的信息则可在常规信息显示区域内进行显示,这些信息主要包括天气状况、温度、电池电量等。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车载终端,其包括控制器、显示屏,显示屏界面划分单元、功能集成模块设定单元、功能集成模块显示单元和显示界面切换单元。显示屏界面划分单元用于将车载终端的显示界面划分为一个主显示区域和至少一个单元模块显示区域;功能集成模块设定模块用于在其中至少一个单元模块显示区域中设置多个功能集成模块,并在每个功能集成模块内集成多个功能切换按钮;功能集成模块显示单元用于将功能集成模块中集成的多个功能切换按钮在主显示区域进行显示;显示界面切换单元用于在功能切换按钮被点击后,将主显示区域显示界面切换至功能切换按钮对应的操作界面或显示界面。这样就可通过在该主显示区域进行相应的操作或对车辆参数进行观测。

该车载终端用户界面布局方法将多个功能相似的功能切换按钮集成在一个功能集成模块内,当需要进行操作时,通过点击该区域使该区域的多个功能切换按钮在主显示区域进行显示,在不使用时又可非常方便将其收纳在功能集成模块内, 这样既不影响操作人员对这些功能切换按钮进行操作,又不会影响主显示区域的使用。通过该用户界面布局方法可使车载终端的用户界面使用起来更加的简洁、方便,方便操作人员操作使用,可有效提高用户的体验度。所以,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