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挂石材模型的构建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15872发布日期:2018-10-09 21:21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模型构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干挂石材模型的构建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im)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基础,构建三维的建筑模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它具有信息完备性、信息关联性、信息一致性、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八大特点。

干挂石材是目前墙面装饰中一种新型的施工工艺。该方法以金属挂件将饰面石材直接吊挂于墙面或空挂于钢架之上,不需再灌浆粘贴。其原理是在主体结构上设主要受力点,通过金属挂件将石材固定在建筑物上,形成石材装饰幕墙。

现有的bim三维模型的构建方法,都是设置好模型参数后一次性生成并显示对应的bim三维模型,但是对于干挂石材模型的构建而言,它的模型参数比较复杂,使得采用一次性生成并显示bim三维模型的构建方法存在两个问题:其一是,每个参数更改都需要重新生成干挂石材模型,才能看到修改后的干挂石材模型的效果,难以满足用户对每个参数的个性需求。其二是,一次性生成并显示干挂石材模型容易造成模型构建时计算机终端卡顿。上述两个问题都会使干挂石材模型的设计构建效率降低,从而影响用户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干挂石材模型的构建方法及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干挂石材模型的设计构建效率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干挂石材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

调用预设模型库中的第一干挂石材模型并显示;

接收用户输入的参数修改指令,基于参数修改指令对第一干挂石材模型进行修改,并显示修改后的第一干挂石材模型,所述参数修改指令包括细节参数修改指令及整体参数修改指令;

接收用户输入的模型生成指令,将修改后的第一干挂石材模型保存为第二干挂石材模型,并按照预设的模型显示规则动态显示第二干挂石材模型。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干挂石材模型的构建系统,包括:

调用单元,用于调用预设模型库中的第一干挂石材模型并显示;

修改单元,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参数修改指令,基于参数修改指令对第一干挂石材模型进行修改,并显示修改后的第一干挂石材模型,所述参数修改指令包括细节参数修改指令及整体参数修改指令;

显示单元,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模型生成指令,将修改后的第一干挂石材模型保存为第二干挂石材模型,并按照预设的模型显示规则动态显示第二干挂石材模型。

在本发明中,通过直接从预设模型库中调用第一干挂石材模型,并根据用户输入的参数修改指令来对第一干挂石材模型进行实时修改和显示,在接收到模型生成指令后,将修改完成后的第一干挂石材模型保存为第二干挂石材模型,最后根据预设的模型显示规则来动态显示生成的第二干挂石材模型。

本发明通过直接对预设模型库中的第一干挂石材模型进行调用和修改,并实时显示修改后的第一干挂石材模型,使得用户无需每次修改都要在重新生成干挂石材模型后,才能看到修改效果,以预设的模型显示规则来动态显示第二干挂石材模型的生成过程,而不是一次性生成并显示第二干挂石材模型,使得干挂石材模型生成显示时既不会造成计算机终端的卡顿,又能使得用户能看到模型的每个生成细节,这都使得用户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极大的提高了干挂石材模型的设计构建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干挂石材模型的构建方法的一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干挂石材模型的构建方法的一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干挂石材模型的构建系统的一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发明。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发明的描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干挂石材模型的构建方法,该方法包括:调用预设模型库中的第一干挂石材模型并显示。接收用户输入的参数修改指令,基于参数修改指令对第一干挂石材模型进行修改,并显示修改后的第一干挂石材模型。接收用户输入的模型生成指令,将修改后的第一干挂石材模型保存为第二干挂石材模型,并按照预设的模型显示规则动态显示第二干挂石材模型。

本发明通过直接对预设模型库中的第一干挂石材模型进行调用和修改,并实时显示修改后的第一干挂石材模型,使得用户无需每次修改都要在重新生成干挂石材模型后,才能看到修改效果,而以预设的模型显示规则来动态显示第二干挂石材模型的生成过程,使得干挂石材模型生成显示时既不会造成计算机终端的卡顿,又能使得用户能看到模型的每个生成细节,这都使得用户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为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干挂石材模型的构建方法的实现流程,详述如下:

在s101中,调用预设模型库中的第一干挂石材模型并显示。

步骤s101具体包括:

s1011:接收用户输入的模型选择调用指令,模型选择指令包括模型id;

s1021:根据模型选择调用指令,调用预设模型库中与模型id相对应的第一干挂石材模型。

在进行干挂石材模型的构建之前,首先要构建好一个墙体模型,并选择好需要进行干挂石材设计的墙面。在选择好需要进行干挂石材设计的墙面后,开始对墙面的干挂石材模型进行构建。为了方便用户使用,本发明在计算机终端中设置了一个预设模型库,该预设模型库包括一些常用的干挂石材模型,以及用户历史构建完成的干挂石材模型,统称为第一干挂石材模型。每个干挂石材模型都对应一个唯一的模型id,用户在对墙面的干挂石材模型进行构建时,直接在预设模型库中选择一个所需要的干挂石材模型,再进行修改即可。这使得用户在构建时无需从零开始,提高了工作效率。若用户希望从零开始,重新构建一个干挂石材模型,则直接在预设模型库中设置一个空白的干挂石材模型即可。为了便于与最终生成的第二干挂石材模型进行区分,将从预设模型库中调用的干挂石材模型命名为第一干挂石材模型。

操作时,用户可对模型库中干挂石材模型进行添加或者删除。在进行干挂石材模型添加时,用户可以手动选择本地文件导入,或者直接连入互联网中的干挂石材模型库来选择添加。

模型id是指预设模型库中每一个干挂石材模型对应的唯一标识,该模型id的生成规则可以由技术人员自由设定,如,可以采取具体场景加构建时间的方式进行模型id生成。

在s102中,接收用户输入的参数修改指令,基于参数修改指令对第一干挂石材模型进行修改,并显示修改后的第一干挂石材模型,所述参数修改指令包括细节参数修改指令及整体参数修改指令。

在步骤s102中,第一干挂石材模型的参数包括但不限于第一干挂石材模型的细节参数和整体参数。

其中,第一干挂石材模型的细节参数包括但不限于面层参数的编号、石材材质、石材厚度、石材表面处理方式、石材纹理方向、横缝处理、竖缝处理、阳角收口,基层参数的基础结构、挂件材质、隔音等级、偏移和固定套件。

其中,第一干挂石材模型的整体参数包括但不限于套件标高、竖向龙骨间距和石材网格间距。

步骤s102中接收参数修改指令包括三种情况:

接收用户在参数修改界面上输入的参数修改指令,或者接收用户在模型显示界面上输入的参数修改指令,或者接收用户通过快捷键方式输入的参数修改指令。

参数修改指令是指用户在对第一干挂石材模型进行参数修改时发出的指令。为了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以及工作效率,本实施例提供了多种参数修改指令输入方式。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用户直接在第一干挂石材模型的参数修改界面上,选择好自己想要修改的局部细节,再输入想要修改的具体参数。如对第一干挂石材模型的石材材质构建时,直接在参数修改界面选择石材材质为墙砖_ct即可;又如,对第一干挂石材模型原本的的石材厚度参数不满意,想采用32毫米作为石材厚度来构建时,只需要在石材厚度参数中,直接输入32即可(计算机终端可以设置默认单位为毫米,此时只需要输入参数,无需输入计量单位)。

在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用户直接对模型显示界面上显示的第一干挂石材模型进行修改,由于第一干挂石材模型会实时显示在模型显示界面上,用户在对第一干挂石材模型进行修改的时候,可以直接利用电脑光标等工具,来对第一干挂石材模型进行操作修改。如对第一干挂石材模型中的套件标高(即石材离地的最高距离)进行修改时,可以直接使用光标拖动套件标高线来进行修改。采用直接对模型显示界面上显示的第一干挂石材模型进行修改的方式,能更好地满足用户对每一个参数的个性化需求,也能更加直观地呈现出修改效果。

在直接对模型显示界面上显示的第一干挂石材模型进行修改时,对应的模型参数也会随之改变。如上述的套件标高使用光标修改后,其对应的套件标高参数也会随之改变。

在又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用户通过预设的快捷键来对第一干挂石材模型进行修改,预设的快捷键包括计算机终端预设好的一些快捷键,以及用户自行设置的一些快捷键,如常见的使用ctrl+x为对选中对象进行剪切的快捷键方式。通过快捷键的方式,使得用户一些常用操作变得高效快捷。

在步骤s102中,包括:

接收用户输入的所述细节参数修改指令。

根据所述细节参数修改指令,对所述第一干挂石材模型的细节参数进行修改,并显示修改后的所述第一干挂石材模型中,所述细节参数对应的局部细节的修改效果图。

当所述细节参数为材质类参数时,显示所述材质类参数对应的材质图。

接收用户输入的所述整体参数修改指令。

根据所述整体参数修改指令,对所述第一干挂石材模型的整体参数进行修改,并显示修改后的所述第一干挂石材模型的修改效果图。

为了能使用户清楚的了解把握模型的每一个细节,本实施例中,在进行细节参数修改时,会对正在修改的局部细节进行实时显示,如在对石材厚度的参数进行修改时,会实时显示石材厚度的修改效果图,当石材厚度为32毫米时,即显示出一个厚度为32毫米的石材的模型。

当细节参数为材质类参数时,如在对石材材质进行修改时,会实时显示修改的石材的材质,当选择的石材材质为墙砖时,会同时显示出墙砖材质的石材的效果图,以使得用户能更加直观的看到参数修改的结果。

其中,在对材质类参数进行修改时,既可以在预设的本地材质类参数库中进行选择修改,也可以获取云端材质类参数库,并从中进行具体材质选择修改。

步骤s102中,基于所述参数修改指令对所述第一干挂石材模型进行修改,并显示修改后的所述第一干挂石材模型,还包括:

采用预设的自动调整算法,对修改后的所述第一干挂石材模型进行调整。

由于用户在对第一干挂石材模型的参数进行修改时,可能会出现模型局部结构不协调或者与实际使用不符的调整需求,常见的几类情况如:

1、模型中局部构件与整体模型不适,需要对局部构件动找平并进行高度组装样式自动调整。

2、在用户选定石材及角钢转角收口方式后,需判断墙面阴阳角做各种不同收口的方式处理,以达到现场施工要求。

3、连续墙面的石材分割时,涉及到铺挂的上下高度和石材的宽高,以及石材的错位等,可由用户进行手动调整,但较为麻烦。

4、石材与角式依据完成石材分割后,因石材大小与形状均有不规则的尺寸,但又必需依照规定尺寸及位置置放石材挂件,此时需要判断每一个石材的形装及尺寸和角钢相对应的位置,达到每一个石材挂件均能在石材的左右两侧的固定位置置放。

此时计算机终端会根据自动调整算法来对第一干挂石材模型进行调整,以实现参数修改同时,整个第一干挂石材模型能符合实际需求。如对干挂石材中石材的位置自动判断时,由于石材大小与形状均有不规则的尺寸,但又必须依照模型参数中规定的尺寸及位置放置石材,此时计算机终端使用自动调整算法来调整石材,判断每一个石材的形状及尺寸和角钢相对应的位置并进行调整,使得每一个石材均能在石材的左右两侧的固定位置放置。

在s103中,接收用户输入的模型生成指令,将修改后的第一干挂石材模型保存为第二干挂石材模型,并按照预设的模型显示规则动态显示第二干挂石材模型。

模型显示规则由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预设,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按照实际施工时的材料安装顺序来预设模型显示规则,这样使得用户能结合实际更加清晰地了解到干挂石材模型生成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

用户在完成修改第一干挂石材模型之后,点击计算机终端的模型生成按键,生成模型生成指令。计算机终端在接收到模型生成指令后,将修改好的第一干挂石材模型保存为第二干挂石材模型,并按照预设的模型生成规则,以动画的形式动态显示出第二干挂石材模型的生成过程。

在s103接收用户输入的模型生成指令之后,还包括:

将第二干挂石材模型作为第一干挂石材模型保存至预设模型库中。

采用预设材料生成算法对第二干挂石材模型进行处理,生成对应的材料清单。

为了便于下次干挂石材模型的构建,在接收到模型生成指令后,计算机终端将第二干挂石材模型作为第一干挂石材模型,并赋予一个唯一的模型id后,存入预设的模型库之中。

在现有技术中,第二干挂石材模型构建完成后,用户还会面临另一个严峻的问题:如何确定干挂石材实际施工所需的材料清单。由于第二干挂石材模型参数复杂,零件较多,在实际情况中,即使构建好了第二干挂石材模型,还是需要用户计算统计所需的材料清单,这会加大用户的工作量。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先由技术人员设置好材料生成算法,在用户构建好第二干挂石材模型之后,根据预设的材料生成算法来生成对应的材料清单并进行保存,以便用户后续的查看。优选地,可以将材料清单保存为一个通用的可读文件,如常见的txt文档,以便用户在不同的终端进行查看。

实施例2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干挂石材模型的构建方法的一流程图,是将本发明应用于干挂石材模型构建的具体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按照实际施工时的材料安装顺序来预设模型显示规则。

在s201中,接收用户输入的模型选择调用指令。

模型选择指令包括模型id。

用户在对墙面的干挂石材模型进行构建时,确定好预设模型库中所需要的干挂石材模型及其模型id,并进行第一干挂石材模型的选择,计算机终端生成对应的模型选择调用指令。

在s202中,根据模型选择调用指令调用相对应的第一干挂石材模型。

计算机终端根据模型选择调用指令中的模型id来调用相对于的第一干挂石材模型。

在s203中,接收用户在参数修改界面、在模型显示界面或者通过快捷键方式输入的参数修改指令。

用户确定想修改的参数后,可以通过参数修改界面、在模型显示界面或者通过快捷键中任意方式来输入细节参数修改指令和整体参数修改指令。在直接对模型显示界面上显示的第一干挂石材模型进行修改,或者通过快捷键方式进行修改时,对应的模型参数也会随之修改。

在s204中,基于参数修改指令对第一干挂石材模型进行修改并显示。

在对第一干挂石材模型进行修改的同时,计算机终端会根据自动调整算法对第一干挂石材模型进行调整,并在模型显示界面实时显示模型修改过程。

在s205中,接收用户输入的模型生成指令,将修改后的第一干挂石材模型保存为第二干挂石材模型。

此时不再接收参数修改指令。

在s206中,采用预设材料生成算法对第二干挂石材模型进行处理,生成对应的材料清单。

用户构建好第二干挂石材模型之后,根据预设的材料生成算法来生成对应的材料清单并进行保存,以便用户后续的查看。优选地,可以将材料清单保存为一个通用的可读文件,如常见的txt文档,以便用户在不同的终端进行查看。

在s207中,将第二干挂石材模型作为第一干挂石材模型保存至预设模型库中。

为了便于下次干挂石材模型的构建,在接收到模型生成指令后,计算机终端将第二干挂石材模型作为第一干挂石材模型,并赋予一个唯一的模型id后,存入预设的模型库之中。

在s208中,按照预设的模型显示规则动态显示第二干挂石材模型生成过程。

计算机终端按照实际施工时的材料安装顺序,以动画的形式动态显示出第二干挂石材模型的生成过程,以使得用户能结合实际,更加清晰地了解到干挂石材模型生成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直接从预设模型库中调用第一干挂石材模型,计算机终端根据用户输入的参数修改指令,对第一干挂石材模型的细节参数和整体参数进行实时修改并显示相应的修改效果,根据自动调整算法来对第一干挂石材模型进行调整。在接收到模型生成指令后,将修改完成后的第一干挂石材模型保存为第二干挂石材模型,并生成第二干挂石材模型对应的材料清单,将第二干挂石材模型作为第一干挂石材模型保存至预设模型库中,最后根据预设的模型显示规则来动态显示生成的第二干挂石材模型。

本实施例通过直接对预设模型库中的第一干挂石材模型进行调用修改和调整,并实时显示第一干挂石材模型修改过程,以预设的模型显示规则来动态显示第二干挂石材模型的生成过程,并生成对应的材料清单,使得用户在进行干挂石材模型构建时,能非常方便的修改其细节参数和整体参数,并能查看实时到修改修改过程中干挂石材模型的局部细节和整体布局的效果,又能看到干挂石材模型的每个生成细节而无需担心计算机终端卡顿,使得用户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实施例3

对应于上文实施例的干挂石材模型的构建方法,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3中干挂石材模型的构建系统的原理框图。

参照图3,该系统包括:

调用单元31,用于调用预设模型库中的第一干挂石材模型并显示。

修改单元32,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参数修改指令,基于参数修改指令对第一干挂石材模型进行修改,并显示修改后的第一干挂石材模型,所述参数修改指令包括细节参数修改指令及整体参数修改指令。

显示单元33,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模型生成指令,将修改后的第一干挂石材模型保存为第二干挂石材模型,并按照预设的模型显示规则动态显示第二干挂石材模型。

进一步地,所述修改单元32,包括:

第一接收子单元,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所述细节参数修改指令;

细节修改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细节参数修改指令,对所述第一干挂石材模型的细节参数进行修改,并显示修改后的所述第一干挂石材模型中,所述细节参数对应的局部细节的修改效果图;

显示子单元,用于当所述细节参数为材质类参数时,显示所述材质类参数对应的材质图。

进一步地,所述修改单元32,还包括:

第二接收子单元,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所述整体参数修改指令;

整体修改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整体参数修改指令,对所述第一干挂石材模型的整体参数进行修改,并显示修改后的所述第一干挂石材模型的修改效果图。

进一步地,所述修改单元32,还包括:

采用预设的自动调整算法,对修改后的所述第一干挂石材模型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还包括材料清单生成单元,用于采用预设材料生成算法对第二干挂石材模型进行处理,生成对应的材料清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构建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系统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系统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系统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